从TOAST分型入手学习脑梗死
脑梗死的概述

Chinese Practical Journal of Rural Doctor 2021 Vol.28 No.l专题笔谈脑梗死的诊疗主持人:齐中华编者按:脑卒中祖国医学俗称“脑中风”,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老年人群中的高发病和多发 病。
在我国,尤其是在北方及广大钇村地区,在基层医院中,脑卒中无论在门诊、急诊还是住院患者中都占有很大比例。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脑卒中的治疗及后期的居家管理都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为此,笔者从占脑卒中发病较多的脑梗死疾病出发,对脑梗死疾病的概述、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期望对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有所帮助。
(齐中华)脑梗死的概述丁丽|齐中华2(i.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027, 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 内科)【摘要】文章对脑梗死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等内容进 行介绍。
【关键词】脑梗死;病因;流行病学【中图分类号I R7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7185(2021)01-0010-02doi: 10.3969/j.issn. 1672-7185.2021.01.002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各种原因 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 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进而出现相应神经功 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 的脑卒中类型,约占脑卒中的69.6%~70.8%。
根据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通常将脑梗死分 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等类型。
I流行病学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通信作者】齐中华,Email: qzhdl77〇***********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成人第一位死亡和致残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复发率、髙经济负担等五大特点。
最新全球疾病 负担研究显示,我国总体脑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 39.9%,位居全球首位,且发病呈逐年增多趋势,至2017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156/10万,患病率为1 981/10万,死亡率为149/10万。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TOAST分型的关系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TOAST分型的关系目的:观察不同病因类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胱抑素C水平,探讨其与TOAST分型的关系。
方法:测定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48 h内的201例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按TOAST分型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心源性脑梗死(CE)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 A A)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组、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组、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ND)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LAA组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余各组胱抑素C 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胱抑素C水平增高可能是LAA及SAO 组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且胱抑素C水平对TOAST分型的提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标签:脑梗死;胱抑素C;TOAST分型胱抑素C(CystatinC)又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2中的成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抑制内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而脑梗死的病因复杂,TOAST分型为目前公认的较为科学的脑血管病病因学分型方法。
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组血清CysC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从而进一步分析CysC在不同类型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9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发病48 h 内的脑梗死患者201例,男126例,女75例;年龄32~83岁,平均(64.6±12.2)岁。
对照组为同期来院体检的63例非脑血管病患者.男40例,女23例;平均年龄(62.7±8.7)岁。
纳入标准:所有脑梗死病例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且经CT或MRI(DWI)证实。
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血管栓塞性疾病;明显肝、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合并出血;合并恶性肿瘤;近2月内使用过叶酸制剂的患者。
老年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TOAST分型及预后分析

[ 7 ] 钱建 国, 吴秋 丽.骨肽注 射液对新 生大 鼠的成骨细胞 增殖 和碱性
磷酸酶活性的影 响 [ J ] . 中国生 化药 物杂 志 , 2 0 1 2 , 3 3 ( 3 ) : 2 5 4—
25 6.
[ 8 ] 崔志强. 骨肽注射液在骨科应用 的疗效评价 [ J ] . 中 国现代 药物应
用, 2 0 0 9, 3 ( 1 3 ) : 9 8— 9 9 .
[ 9 ] 王玲飞. 古欣骨肽注射液在骨科应 用的疗效评 价及护理体会 [ J ] .
海峡药学 , 2 0 1 1 , 2 3 ( 1 0) : 1 பைடு நூலகம் 5—1 8 6 .
[ 1 O ]邝炯祥 , 张光 明. 古欣肽骨肽注射液改善骨折疼痛的疗效观察[ J ] . 广东医学 , 2 0 0 8 , 2 9 ( 5 ) : 8 6 1 —8 6 2 . [ 1 1 ]苏玉华.骨 肽注 射液 在骨科 中的应 用研 究 [ J ] .中 国医 药指 南 ,
( 5 ) : 3 2 0—3 2 2 .
[ 5 ] 李建斌 , 邓 玉斌 , 尹勇.骨肽注射液辅助治疗四肢骨折愈合 的临床 疗效观察 [ J ] . 医 学 理论 与实 践 , 2 0 1 1 , 2 4 ( 1 1 ) : 1 3 0 2—1 3 0 3 . [ 6 ] 张继东 , 孙献 勇.复方骨 肽冻干粉 针与骨肽 注射液 治疗骨折 期骨 恢复 的临床疗效 观察 [ J ] . 中 国现 代药物应 用 , 2 0 1 1 , 5 ( 1 8 ) : 5 4—
京科学技术 出版社 , 2 0 0 5 : 2 0 0— 2 1 2 . [ 3 ] 施莱.骨肽注射液在骨科 的应用 进展 [ J ] .社区医学杂 志 , 2 0 1 0 , 8
脑梗死轻重程度判断标准

脑梗死轻重程度判断标准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或坏死的疾病。
轻重程度的判断是医生用来确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病人的康复情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脑梗死轻重程度判断标准。
一、NIHSS评分法NIHSS评分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判断脑梗死程度的方法之一。
NIHSS全称为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推出。
该评分法通过观察和检查患者的神经症状以及行为反应,来评估患者的神经损害程度。
该评分法包括意识水平、肌力、感觉、语言、眼球运动等多个方面共15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得分范围是0-4或者0-2。
根据总分来判断脑梗死的轻重程度,总分越高,脑梗死程度越严重。
二、ASPECTS评分法ASPECTS评分法是一种通过头颅CT图像来评估中大脑动脉供血区域的缺血程度的方法。
ASPECTS全称为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CT Score,该评分法由加拿大阿尔伯塔州的研究人员提出,并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该评分法将中大脑动脉供血区域分为10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缺血情况进行评分,总分为0-10分。
评分越高,脑梗死程度越轻;评分越低,脑梗死程度越重。
三、TOAST分类法TOAST分类法是根据脑梗死的病因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TOAST 全称为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它将脑梗死分为5个亚型:大动脉粥样斑块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型、其他特定原因型和未明确原因型。
其中,大动脉粥样斑块型和心源性栓塞型是两种最常见的亚型,一般都有较明确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来确定。
综上所述,脑梗死轻重程度的判断有多种方法,其中包括NIHSS 评分法、ASPECTS评分法和TOAST分类法。
这些评估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TOAST分型的急性脑梗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的研究

附属物、白细胞导致微 血管闭塞,随着血 脑屏障被破坏,中性粒细 胞、淋巴细胞、单 核细胞渗入,从而形成 胶质细胞、血管周围巨噬 细 胞、肥大 细 胞、单 核细 胞、树 突细 胞、中性 粒 细 胞、补 体 等 参 与的 一系列免 疫 炎 症 反 应 [9]。
Investigation the relation between White Blood Cell,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and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TOAST
JIA Yingying 1,2 AN Zhongping2 1.Graduate Schoo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300070,China;2.HuanHu Hosptal of Tianjin,Tianjin 30006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eripheral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as non-specific immune inflammatory markers,in different types TOAST. Methods The study randomly enrolled in 148 patients with the first onset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had sought medical treatments within 72 hours,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TOAST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collecting peripheral white blood cell count,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detection. Result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cidence and gender related susceptibility to this disease in men than wome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roughly the same age of onset for men and women,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Among the subtypes of TOAST,SAO type had the largest proportion(36.5%),followed by the LAA(32.40%);compare peripheral white blood cell count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in different TOAST classification, peripheral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as different between LAA group and SAO group,had be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1),the rest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 0.05).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ale is more susceptible;peripheral white blood cell count elevated in LAA infarc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White Blood Cell;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TOAST classification
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TOAST)

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TOAST)【概念】1.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又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指脑血循环障碍病因导致脑血管堵塞或严重狭窄,使脑血流灌注不足,进而缺血、缺氧导致脑血管供血区脑组织死亡,临床上表现为突发局灶或弥散性的神经功能缺损,能被CT或核磁扫描到的脑梗死,24 h之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包括症状、体征、新的脑梗死病灶)。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为脑血循环障碍病因导致的突发、短暂(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多见)的脑、脊髓或视网膜神经功能缺损,影像学无新的局灶性脑梗死病灶。
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亚型,病理生理过程与缺血性卒中相似,治疗上也与缺血性卒中相似。
TIA是缺血性卒中的预警信号,应按照缺血性卒中处理,是基层医生需要掌握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病亚型。
【TOAST分型】缺血性卒中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目前常用的为TOAST分型,按照TOAST 病因分型,缺血性卒中可以分为5型,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心源性栓塞型(cardioembolism)、小血管闭塞型(small⁃vessel occlusion)、其他病因确定型(acute stroke of other determined etiology)和病因不能确定型(stroke of undetermined etiology)。
结合临床实践的实用性,国内学者在 TOAST 及 CISS病因分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缺血性卒中的新的分类,最后将缺血性卒中分为以下7种: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栓塞、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脑分水岭梗死、出血性脑梗死、其他原因脑梗死、原因不明脑梗死。
【危险因素】1.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及低出生体重等,具有这些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者则更需要重视其他可干预危险因素的筛查与干预。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与TOAST分型的关系

i muo sret sa E I )1 ept ns eed i dacrigt m n - bn asy(LS .1 a et w r i d od o A 1 i ve c n o
Co rs n ig tor XuDo g n repo dn Auh : - n Pa
A src O j cie o n siae te c a g s o eu a o iie O dn i io r ti btat bet :T iv t t h hn e f s rn xdz d lW-e st l poen v e g y p
急性 期升高 , 并与 T A T 型中的大动脉粥样硬 化性卒 中等类 型关 系紧密 , O S分 可作 为脑梗 死急性 期 的 血清标 志物之一 , 提示斑块不稳定 。 关键 词 脑梗死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 白 ; 动脉粥样硬化 ~
a le f S r m i ie w- m i i o r t i e e s i g s o e u Ox dz d Lo De t L p p o e n L v l n y P t n s、ihAc t r b a n ac i n a d 1 erRe a o hp 廿 a e t )t ue Ce e r lI fr t n h i l f m i l i ’ ] o i T OAS S by e T u tp s
S b p sada Ts t e. l uy n l
t e s g o p o ae t h 2 e aty c nr l . s l :S rm x ,lv l n alt e h u r u s c mp r d wi te 5 h l h o to s Re ut b h s eu 0 I e es i l h p te t t u e c r b a n ac in i ag re y ah r s lr tc s o e g o p a d a s l ai ns wih a t e e r i r t n a l e a tr te o ce o i t k r u mal c l f o r r n
复发性脑梗死不同TOAST分型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中 国现代药物应用2 0 1 3 年l O B第7 卷第 1 9 期
C h i n J M o d D ag r A p p ! , O c t 2 0
. ! .
复发性脑梗死不 同 T O A S T分型 的 危险因素分析
尹楠 郭 军红
分析 因素 的差别 。方 法 将2 0 0 9 年 4月 【 摘 要 】 目的
i s c h e mi c s t r o k e s u b t y p e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O A S T c i r t e r i a w a s a s f o l l o w s : l rg a e - a r t e y r a t h e r o s c l e r o s i s ( L A A ) 2 0 . 2 %.
~
2 0 1 0年 4月 间在 山西 医科 大学第一医院神经 内科住 院的复发性脑梗死 患者 连续 入组 , 收集各住 院患 者 复发性脑 梗死 T O A S T
相关 的临床资料 , 记录各项相关 辅助检查结 果数据 , 并对其各项研 究 内容予 以赋值 。按照 T O A S T标 准 将住 院患者分为 五个亚型 , 比较各亚 型导致复发 的相关 因素 之间 的差别 。结果 各亚型构成 比例 为 : 大动脉粥样硬化 型 ( L A A ) 2 0 . 2 %, 心源性栓塞型 ( C E ) 1 4 . 4 %, 小动脉 闭塞型 ( S A A ) 2 7 . 1 %, 其他 明确病 因型 ( S O E ) 3 . 2 %, 不 明原 因型 ( S U E ) 3 5 . 1 %。高血压 、脂代谢异常 、纤维 蛋 白原含量在各亚 型 间 比较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 P < O . 0 5 ) , 前 两者在 大动脉粥样硬 化型组 ( L A A ) 所 占比例最高 。结论 在复发 性脑梗 死 T O A S T 5个亚型间 比较 , 高血压 、脂代谢异常在大动脉粥样硬化 型组 ( L A A ) 所 占比例最高 , 纤 维 蛋 白原水平 L A A组亦高 于其 他组 , 提示 高血压 、脂代谢 异常 、纤维蛋 白原 水平在该组 的复发 中起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尖瓣狭窄、 人工瓣膜置换术后、 过去的四周内心梗、 左心附壁血栓、 左心室壁瘤、 持续或阵发性房、 病窦综合症、 扩张性心肌病、 射血分数<35%,、 心内膜炎、 心腔内肿物、 伴有血栓形成的PFO、 在脑梗前有DVT或PE的PFO
CISS第三稿
CISS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 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占脑卒中的近70%。
定义:
◦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 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是指各种原 因引起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是局部脑组 织发生不可逆行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 坏死。
◦TOAST(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是目前国际广泛使用的 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穿支动脉疾病
其他病因
病因不确定
主动脉弓
多病因 无确定病因
颅内外 大动脉
检查欠缺
病因不确定
◦ 背景:采用了韩版 ◦ 诊断标准
◦ 多病因:发现两种以上病因,但难以确定哪一种与该次卒中有关 ◦ 无确定病因:未发现确定的病因,或有可疑病因但证据不够强,除非再做更深入的检查。 ◦ 检查欠缺:常规血管影像或心脏检查都未能完成,难以确定病因。
CISS第三稿
CISS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穿支动脉疾病
其他病因
主动脉弓
颅内外 大动脉
其他病因
◦ 诊断标准
◦ 有特殊病变的证据,该病变累及与临床相吻合的脑动脉,如血管相关的、感染性、遗传性、血液系统、血 管炎、其他等。没有导致卒中的其他病因。
CISS第三稿
CISS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载体动脉斑块 堵塞穿支 动脉到动脉 栓塞
机制
穿支动脉孤立梗死 载体动脉粥样狭窄/斑块
多发、皮层或 区域性梗死 MES(+)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交界区梗死
混合机制
机制:混合机制 (动脉到动脉栓塞+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
病因AT-颅内外大动脉 发病机制:混合机制 (载体动脉斑块堵塞穿支+ 低灌注/栓子清除下降)
载体动脉 堵塞穿支 动脉到动脉 栓塞
机制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交界区梗死
TCD-MES
50%
16例交界区梗死
30例MCA狭窄梗死
KS Wong, Gao S, Annals of Neurology 2002; 52: 74-81
交界区梗死往往伴随其他梗死类型
大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缺 血 性 卒 中
CISS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CISS第三稿
CISS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穿支动脉疾病
其他病因
病因不确定
主动脉弓
多病因 无确定病因
颅内外 大动脉
检查欠缺
载体动脉斑块 堵塞穿支
动脉到动脉 栓塞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混合型
穿支动脉疾病
颅内外大动脉 粥样硬化
主动脉弓粥样 硬化
心源性卒中
机制
机制: 载体动脉斑块堵塞穿支
斑块延伸或 血栓形成
大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缺 血 性 卒 中
载体动脉斑块 堵塞穿支 动脉到动脉 栓塞
机制
多发、皮层或 区域性梗死 MES(+)
动脉到动脉栓塞
◦ 多发、皮层或区域性梗死灶
椎动脉狭窄—多发皮血 性 卒 中
A-S-C-O分型要点
◦ 充分考虑了多病因常混合存在的情况 ◦ 引入循证的诊断证据级别 ◦ 再把各种不同病因根据循证级别进行分级和罗列
◦ 最终每个病人都会得出一个A-S-C-O型,而并非是其中的某一型
◦ (A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S小血管病;C心源性;O其他)
病因的可能性
◦ 1级:本次卒中肯定的病因 ◦ 2级:因果关系不确定 ◦ 3级:不可能是本次卒中的直接原因(但疾病存在)
穿支动脉疾病
主动脉弓
颅内外 大动脉
穿支动脉区梗死的穿支动脉病理
大动脉粥样硬化
穿支粥样硬化
纤维玻璃样变
因此,统称为穿支动脉疾病
大动脉粥样硬化
穿支粥样硬化
纤维玻璃样变 临床操作上难以将两者区分 还有可能是其他穿支病理
穿支动脉疾病
分类到穿支动脉疾病
如果做了HR-MRI,有斑块,则分类到大动脉粥样硬化
从TOAST分型入手学习脑梗死
河北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三科 徐国栋
前言:
◦ 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比美国高出一倍。 ◦ 脑卒中已经升为中国第一位死因。 ◦ 脑卒中年死亡人数逾200万,年增长速率达8.7%。 ◦ 全国存活的脑卒中患者有3/4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 脑卒中给我国每年带来的社会经济负担达400亿元。
◦ 0级:不存在某种疾病(病因)
◦ 9:未进行检查而不能分级
A-S-C-O分型举例1
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小血管病 心源性 其他病因
A1
S3
C1
O3
举例:一个病人病灶同侧颈内动脉狭窄70%,有弥漫 白质损害,有房颤,还有血小板计数70万
A1-S3-C1-O3
病人的A-S-C-O病因图
A1-S3-C1-O3
高危
中危
小动脉 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多个病因
南伦敦改良TOAST-八型
SSS-TOAST
狭窄≥ 50% 或<50%但有易损斑块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直径<2.0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肯定
肯定 很可能
肯定 很可能
肯定
无确定病因 难分类病因
很可能
可能
很可能
可能
可能
可能
临床表现
不强调皮层损害,但仍保留腔梗症状 增加了大动脉粥样硬化中分水岭梗 死和多发微小梗死的意义
治疗:
1.内科综合治疗; 2.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 3.调控血压; 4.改善脑血循环(溶栓治疗、降纤、抗血小板、 扩容等); 5.神经保护治疗; 6.外科治疗; 7.介入治疗; 8.康复
谢谢
诊断 依据
梗死灶影像
辅助检查
韩国改良-TOAST特点
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小动脉疾病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颅内或颅外相应 动脉粥样硬化 系统性动脉 粥样硬化
亚型
大动脉 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相应的颅内外主要大动脉狭窄>50%
系统性动脉粥样硬化包括:(1) 与本次责任病灶不相关的其他颅内或颅外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2) 动脉造影(CTA或DSA)证实的冠状动脉闭塞性 病变;(3) 动脉造影或血管超声证实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或闭塞性疾病。
CISS第三稿
CISS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弓
颅内外 大动脉
颅内外大动脉AT
CISS第三稿
CISS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主动脉弓
颅内外 大动脉
心源性卒中
◦ 诊断标准
◦ 急性多发梗死灶,特别是累及双侧前循环或前后循环共存的在时间上很接近的包括皮层在内的梗死灶 ◦ 无相应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 不存在能引起急性多发梗死灶的其他原因,如血管炎、凝血系统疾病、肿瘤性栓塞等 ◦ 有心源性卒中证据(引用A-S-C-O心源性卒中的肯定病因) ◦ 如果排除了主动脉弓粥样硬化,为肯定的心源性,如果不能排除,则考虑为可能的心源性
CISS第三稿
CISS 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穿支动脉疾病
其他病因
病因不确定
主动脉弓
多病因 无确定病因
颅内外 大动脉
检查欠完整
载体动脉斑块 堵塞穿支
动脉到动脉 栓塞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
混合型
大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缺 血 性 卒 中
载体动脉斑块 堵塞穿支
穿支动脉孤立梗死 载体动脉粥样狭窄/斑块
◦TOAST分型演变历史
经典TOAST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狭窄>50%
直径<1.5cm
临床表现 梗死灶影像 辅助检查
是否有皮层损害以及腔梗综合症 强调是否有皮层损害 狭窄>50%
诊断依据
TOAST-五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性 小动脉闭塞 其他病因 病因不明
颅内动脉 颅外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