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内部信息-考研状元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恳)二、印度挑起边界流血事件

1、根本分歧

中方(1)整个中印边界从未划定,两国之间不存在任何划定边界的协议、条约等文件;(2)两国之间存在着一条长约2000公里的传统习惯线;(3)这条线的西段沿着喀拉昆仑山山脉,中段沿着喜马拉雅山山脉,东段沿着喜马拉雅山山脉的南麓。

印方(1)中印边界的大部分在英国统治印度时期就已经划定(2) 印度方面主张的这条习惯线,与中方主张的传统习惯线有着12.5万平方公里的差异。

2、三段争议地区

三段:1东段,印度以所谓《西姆拉条约》为依据,坚持麦克马洪线就是中印东段边界,这条线把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了印度境内。2中段:不但包括英国过去占领后来印度继承的中国领土,1954年中印协定签署后,印度又占了7处地方。3西段:印度方面主张的西段分界线跨过了喀拉昆仑山,深入到中国境内,将属于中国新疆的阿克赛钦地区和西藏的阿里部分地区约3.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印度。印度的依据是1842年中国西藏地方当局曾与克什米尔地方当局换文三、印度的边界政策和中印边界流血冲突

1、印度的边界政策

印度方面先是悄悄蚕食中国的领土,同时尼赫鲁希望通过对中国采取一种比较亲善、同情、合作和友好的政策来使中国对印度的领土野心不提异议;后来又采取单方面的武力推进政策,企

图造成既成事实。

1951年2月1日,印度在联合国大会上反对美国提出的宣布中国是侵略者的决议。

1954年底主动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进协定的正式文本。 2、边界流血冲突

1959年8月25日,印度政府派出武装部队越过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企图侵占朗久时,中印之间发生了第一次边界冲突。

11月7日,印度又派军队企图越过西段传统习惯线的空喀山口,发生了双方的第二次武装冲突。

3、印度实行单方面武力推进政策的原因

(1) 国际体系:印度处于有利的地位。

“根据不同的情报和外交报告,他(尼赫鲁)使自己相信,中国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已经越来越紧张,国内也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局面,这些因素使中国不能对印度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白鹤 at 2007-11-17 15:44:35

——Harish Kapur, India’s Foreign Policy, 1947-92:Shadows and Substance, New Delhi: Saye Publication, 1994, pp.25-26 “尼赫鲁完全知道苏联在向中国施加压力,要中国按照印度的条件解决问题,并且相信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最终会使中国屈服,因为中国经不起与苏联彻底决裂。”

——王宏纬:《喜马拉雅山情节——中印关系研究》第281页

(2) 印度的国内情况:经济形势很糟糕,需要借边界问题来转移人们的视线。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土地改革和乡村发展计划未取得成效。1958年印度出现了经济危机。大规模的罢工斗争、土地斗争和抗税斗争屡屡发生,尼赫鲁政府的威信下降,尼赫鲁本人也受到议会中反对党和国大党内部反对派的指责。

由于国内形势,尼赫鲁在边界问题上的回旋余地是越来越小。

长期以来印度官方所做的关于中印边界问题的错误宣传激发起印度民众高昂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也不允许尼赫鲁在边界问题上改变立场。

——“尼赫鲁现在已经把话说死。”“这样的时候到了:继续提出愤怒的抗议而不采取军事行动被认为是不体面的。”英国《卫报》社论 (3)尼赫鲁本人:误解了周恩来总理及中国政府在边界问题上的态度中国政府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和平政策和克制态度被尼赫鲁误解为中国不会在边界问题上采取强硬措施的。

“中国同12个国家接壤,同有些国家的一部分边界尚未划定。……至于我们如何同邻国来确定边界,那只能用和平方法,不容许有别的方法。……” ——周恩来总理1955年4月关于中国在边界问题上立场的说明

毛主席于1959年5月16日加在中国大使潘自力向印度外交部秘书杜德递交了一份书面谈话稿中的一段话

“决不退让,力争避免流血;犬牙交错,长期武装共处”

四、中国政府提出谈判建议 1、建议双方的武装部队各自后撤20公里,形成一个40公里宽的非军事区

2、建议立即进行谈判,周恩来可以亲自到印度寻求和平解决边界问题

3、在印度拒绝后撤的情况下,单方面停止巡逻并后撤20公里。中国后撤前的巡逻线,后来在中印交涉中被称为1959年11月7日线。

4、周恩来只好在离开印度之前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阐述了中方经过与印度方面的广泛接触发现两国在边界问题上的六个共同点或接近点。

1、双方边界存在着争议;

2、在两国之间存在着一条各自行政管辖所及的实际控制线;

3、在确定两国边界时,某些地理原则,如分水岭、河谷、山口等应该同样适用于各段边界;

4、两国边界问题的解决应该照顾到两国人民对喜马拉雅山和喀拉昆仑山的感情;

5、在两国边界问

题经过谈判得到解决之前,双方应该守实际控制线,不提出领土要求作为先决条件,但可以进行个别调整;6、为了保证边界的安宁,便于商谈的进行,双方在边界各段应该继续停止巡逻。周总理谈印度在边界问题上的立场“在印度看来,已经被它占领的中国领土是它的,还未被它占领的中国领土也是它的。这是耀武扬威的英帝国主义都没有敢向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提出过的要求。新独立的印度竟然提出这样的要求,这是完全出乎中国的意料之外的。”五、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国政府决定:

——反击作战全部在中国领土上进行;

——东段打到喜马拉雅山脚下便停下,不越过传统习惯线,中段和西段部队不越过实际控制线;——反击作战完成后主动撤到实际控制线以北;

——主动交还俘虏和枪械。10月20日自卫作战开始

24日中国政府再次提出和平谈判的建议,被印度拒绝。

11月21日,中国政府宣布22日零时起在中印边界全境停火并主动后撤。

1963年2月,中国军队主动完成了后撤,脱离接触的计划;4月,主动释放了被俘获的印军人员,发还了缴获的军用物资。六、冲突之后的的外交斗争 1、周恩来给关心中印边界局势的亚非各国领导人写信,全面阐述中印边界问题的由来和中国政府的立场。

2、1962年科伦坡召开六国会议。

3 、贺电、特使

4、建议偏袒印度

5、中国表示欢迎该建议,但做了两点保留。

七、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的影响 1、边界线相对平静

2、两国关系严重恶化第五节中苏大辩论和中苏国家关系的恶化

一、50年代上半叶中苏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1、50年代上半叶,中国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同苏联和东欧新民主国家展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