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误码比说明

测试误码比说明
测试误码比说明

HFTA-010.0:物理层性能:测试误码比(BER)

本文最早发表于2004年9月的Lightwave Magazine, “Explaining those BER testing mysteries”。

所有数字通信系统物理层的根本功能是以最快的速度,在介质(例如,铜缆、光纤,以及自由空间等)上尽可能正确无误地传送数据。因此,对物理层性能的两类基本测量包括数据被传送的速率(数据速率),以及数据到达信宿时的完整性。数据完整性的主要测量标准是误码比,即BER。

本文回顾电信和数据通信协议最普遍的BER要求,简要介绍用于测试BER性能的设备,以及怎样在测试时间和BER置信度上达到平衡。

1. BER规范

数字通信系统的BER可以定义为任意比特通过系统传输后,接收时出现错误的概率,例如,发送“1”,接收到的却是“0”,反之亦然。在实际测试中,系统传输一定数量的比特,对接收到的错误比特进行计数,从而测量BER。接收到的错误比特数与传输的比特总数之比便是BER。随着传输比特总数的增加,BER估算精度也随之提高。极限情况下,发送的比特数接近无限时,BER 是对真实误码概率的最佳估算。

在某些材料中,BER是指误码率,而不是误码比。真实系统中出现的大部分错误比特主要来自随机噪声,因此,它是随机出现的,而不是均匀分布的概率。BER是通过对错误比特和传送比特之比进行估算而得到的。出于这些原因,使用“比”来代替“率”更准确一些。

系统中被传输比特的不同排列顺序(例如,数据码型),会导致出现不同的误码数量。例如,含有长串连续同样数字(CID)的码型低频分量很大,可能会超出系统通带范围,导致信号出现确定性抖动和其他失真。这些与码型有关的效应会增大或者减小误码出现的概率。这意味着当使用不同的数据码型来测试BER时,有可能获得不同的结果。码型相关效应的详细分析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但是应对BER规范和测试结果与数据码型有关这一现象有足够的重视。

大部分数字通信协议要求BER性能要达到两个级别之一。SONET等电信协议使用较长的伪随机码,一般要求BER是每1010个比特出现一个误码(即,BER = 1/1010 = 10-10)。而光纤通道和以太网等数据通信协议通常使用较短的码型,要求BER优于10-12。在某些情况下,系统规范要求BER 达到10-16,甚至更低。

需要指出的是,BER实际上是统计平均值,因此,它在足够多的比特情况下才有意义。例如,在一组1010比特之内可能会出现一个以上的误码,但是当传送的比特总数远远大于1010时,仍然会满足10-10 BER规范。在后续的比特流中,如果每1010个比特误码数少于1个,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或者,在一组1010比特中没有误码,而在后续比特流中误码较多,仍有可能达不到10-10标准。考虑到这些例子,很明显,规定BER优于10-10的系统必须传送远远多于1010比特的数据来进行测试,才能得到精确、可重复的测量结果。一个自然而又常见的问题是“我需要在系统中传送多少比特才能说明BER是可信的?”第三节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

2. 设备和过程

BER测试的传统方法使用码型发生器和误码探测仪(图1)。

码型发生器向待测系统发送测试码型。误码探测仪独立产生相同的测试码型或者接收来自码型发生器的测试码型。码型发生器还向误码探测仪提供同步时钟信号。误码探测仪对来自待测系统的数据和从码型发生器接收到的数据逐比特进行对比。两组数据中出现任何不同都被计为误码。

图1. 进行BER测试的测试设备设置

正如前面一节所述,数字通信标准一般会规定BER测试所使用的数据码型。通常选择的测试码型能够模拟正常工作时可能出现的数据类型,或者,在某些情况下,选择非常接近系统“最差情况”的码型。模拟随机数据的码型被称为伪随机比特序列(PRBS),它基于标准化的生成算法。按码型长度对PRBS码型进行分类,一般包括“27-1”(码长 = 127位)或者“223-1”(码长 = 8,388,607)等。模拟编码/加扰数据或者最差情况下数据序列的其他码型包括“K28.5”(用于光纤通道和以太网)等。商用的码型发生器提供标准内置码型,也可以产生定制码型。

为了能够精确对比来自码型发生器的比特和从待测系统接收到的比特,误码探测仪必须与这两种比特流同步,必须补偿待测系统的时延。码型发生器时钟信号为从码型发生器接收到的比特提供同步。误码探测仪在码型发生器时钟中加入可变时延,以便实现与待测系统比特同步。可变时延作为预测试系统校准的一部分,可以进行调整,以减少误码。

3. 多少比特?

在设计良好的系统中,BER性能受限于随机噪声和随机抖动。结果是误码随机出现(不可预测),有可能集中在一起出现,也可能分散出现。因此,在系统寿命期内出现的误码数量是一个随机变量,无法精确地预测。要实现精确BER测试,系统必须传送多少比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非常多”(实际上是无限)。

而现实中的BER测试只有有限的测试时间,我们必须接受不能精确估算这一事实。正如前面所述,BER估算的质量随着传送比特数量的增加而提高。问题是怎样量化估算质量提高了多少,这样,我们可以确定要达到所需的估算质量,到底需要传送多少比特。这可以采用统计置信度这一概念进行衡量。在统计术语上,BER置信度可以定义为一种概率,它基于在N个传送的比特中探

测到E 个误码,“真实”的BER 将小于设定的比例R (出于此定义的目的,真实的BER 意味着,如果传送的比特数是无限的,BER 将是可测的)。在数学上,这可以表示为:

CL = PROB [BER T < R ] given E and N (1)

其中:CL 表示BER 置信度,PROB[ ]表示“条件概率”,BER T 是真实的BER 。由于置信度被定义为一种概率,其可能的范围在0到100%之间。一旦计算出BER 置信度,我们可以说,真实BER 小于R 的置信度是百分之CL 。也可以理解为,如果我们能够在系统中重复传送相同数量的比特N ,数出探测到的误码E ,每重复一次测试,我们得到的BER 估算结果E/N 有百分之CL 会小于R 。

在方程1中令人感兴趣的是,我们希望知道怎样反过来计算,需要传送多少比特才能得出BER 置信度。为此,我们使用包括二项分布函数和泊松理论在内的统计方法。详细的计算和推导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范围,参考文献[1]中对此有介绍。结果是:

??????????????×+??=∑=E k k k BER N CL BER N 0!)(ln )1ln(1 (2)

其中,E 代表探测到的总误码数,ln[ ]是自然对数。没有探测到误码(即,E = 0)时,方程2中的第二项为零,大大简化了此方程的解。E 不是零时,也可以凭经验解出方程2 (例如,使用计算表)。

作为怎样使用方程2的一个例子,我们假设,需要确定系统必须无误码传送多少比特,才能实现真实BER 小于10-10的置信度为95%。在这个例子中,E = 0,因此,第二项(求和项)是零,我们只需要注意CL 和BER 。结果是N = 1/BER x [-ln(1-0.95)] ≈ 3/BER = 3 x 1010。结果表明,只凭经验,无误码传送的比特数是设定BER 倒数的三倍时,系统满足BER 规范的置信度将达到95%。相似的计算表明,如果没有探测到误码,N = 2.3/BER 达到90%置信度,4.6/BER 达到99%置信度。

图2显示了在出现零、一个以及两个比特误码时,必须传送的比特数(相对于BER 进行归一化)和置信度之间的关系。90%、95%和99%等常用的置信度结果列在表1中。在使用图2中的曲线时,选择需要的置信度,从横轴垂直画一条线,直到与测试期间探测到的误码数曲线交叉为止。从交叉点开始,向左水平画一条线,直到与纵轴交叉,确定必须传送的归一化比特数N x BER 。这一数字除以设定的BER ,得到要满足所需置信度必须传送的比特数。

图2. 0、1和2个误码时,传送的比特数(相对于BER进行归一化)与置信度之间的关系

表 1. 90%、95%和99%置信度对应的N x BER

N x BER

Errors CL = 90% CL = 95% CL = 99%

2.30

3.00

4.61

1

3.89

4.74 6.64

2

5.32

6.30 8.40

4. 缩短测试时间

如果测试需要较高的置信度,或者BER较低时,会花费很长的测试时间,特别是数据速率较低的系统。对于BER为10-12,置信度为99%的622Mbps系统,从表1中,零误码需要的比特数为4.61 x 1012。622Mbps时,测试时间为4.6 x 1012比特/622 x 106比特/秒 = 7,411秒,大概两个多小时。在实际测试中,两小时有些太长了,那么,怎样才能缩短测试时间呢?

一种缩短测试时间常用的方法是在测试期间,有意降低一定量的系统信噪比(SNR)。结果是出现较多的误码,更快地测量劣化后的BER (参考文献[2])。如果我们能够知道SNR和BER之间的关系,那么可以从劣化后的BER结果来估算BER。采用这种方法基于假设——接收器输入热噪声(高斯分布)是导致系统出现误码的主要原因。

可以通过高斯统计方法得出SNR和BER的关系,很多通信教科书对此进行了介绍[3]。虽然SNR-BER关系没有解析解,但是可以通过数值积分得出结果。计算这一关系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Microsoft Excel TM标准正态分布函数NORMSDIST[ ]。使用该函数,可以计算得出SNR与BER的关系:

BER = 1- NORMSDIST(SNR/2) (3)

图3是这一关系的图形表示。

图3. BER和SNR的关系

为说明这种能够加速测试的方法,我们参考本节开始介绍的例子。在这一例子中,622Mbps系统BER为10-12,99%置信度时需要测试两个多小时。从图3中,可以看出10-12的BER对应的SNR 大概为14。在待测通信系统中,我们可以中断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信号通道,插入一个衰减器。由于信号在输入到接收器之前已经被衰减,那么,基于主要噪声源位于接收器输入的假设,我们衰减了信号,而不是噪声。因此,SNR的衰减量和信号的衰减量相同(但是要注意,应确保信号没有被衰减到信道噪声电平以下)。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14.3% (0.67dB)的衰减量,将SNR 从14衰减到12。从图3中,我们注意到,把SNR衰减到12对应于BER变化到10-9。对于10-9 BER时99% BER置信度,我们需要传送4.61 x 109个比特(比最初的测试少1,000倍),测试时间为7.41秒。因此,如果我们使用衰减器,7.41秒测试无误码,那么,可以推断出,去掉衰减器后,BER应该是10-12。听起来很好,对吗?

通过减小SNR并进行推断来缩短测试时间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其代价是进行推断后,降低了置信度,推断范围越大,置信度降低得越多。为了说明这一情况,考虑一个SNR衰减导致BER降低100倍的测试。如果SNR衰减后的测试达到99%置信度,零误码,那么可以预计重复测试100次,将得到99次测试没有误码,一次测试有一个误码。现在,如果我们将100次重复测试接收到的比特连起来,得到100倍的比特数中只有一个误码。从100次重复测试中推出最初没有降低BER时,在1/BER比特中有一个误码,即N x BER = 1.0。使用方程2,可以看出对应的置信度只有63%,置信度非常低,已经超出了图2的范围,远远偏离了我们开始使用的99%置信度。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要获得较实际的测试时间,应尽可能少的衰减SNR。必须认识到,推断会降低置信度。同样的,在对结果进行推断时,由于取整、测量误差等因素导致的误码会大大增加,因此,必须提高测量和计算的精度。

5. 结论

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比是定量说明数据通过系统传输后信号完整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测试可以估算得出接收出现误码的概率。随着测试时间的延长,估算质量随之提高,可以使用统计置信度方法来定量说明估算质量。关于缩短测试时间的理论已经发表了很多,但是,这些理论会大大降低置信度,因此,在使用时要非常小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文献:

[1] J. Redd, “Calculating Statistical Confidence Levels for Error-Probability Estimates,” Lightwave Magazine, pp. 110-114, 2000年4月(参见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2313177854.html,)。

[2] D.H. Wolaver, "Measure Error Rates Quickly and Accurately," Electronic Design, pp.89-98, 1995年5月30日。

[3] B. Skla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pp. 773-743, 1988。

测试误码率的简单装置

测试误码率的简单装置 按照传统,数字接收机的接收质量是用BER(误码率)来表示的。这一数值与在给定的周期内接收到的错误码成比例。一般来说,你可在实验室里 测量BER,方法是把一个被伪随机码调制的RF 信号加到被测接收机。本文设计实例提出一种使用单纯方波的代替方法。这种方法也许并不优于常用技术, 但由于它不需要复杂的同步,实现起来简便,测量结果可靠。不可否认的是, 方波信号并不能真正代表正常使用中接收机收到的数据(图1)。调制射频载波的方波被移相,为的是把接收机的延迟考虑在内。一个“异或”门在每个位转 移处――一般在数据位宽度10% 的地方产生一个采样脉冲。这个采样脉冲对 接收器产生的原始数据进行采样,从而提供干净的数据。图1,这一时序图说明了一个种简单的BER 测试仪的工作原理。理解这一技术的关键是要记住:一个由两个连续的“1”或“0”组成的位串表示一个错误。实现一个 1 位延迟的 D 触发器能检测到这种错误。图 2 ,BER 测试仪使用一个采用OOK(通/断键控)调制的信号发生器。你可以将错误脉冲显示在示波器上,或者用一个频率计数器来进行计数。图 2 示出了一个典型的测试设置。你要按规定的数据速率对RF 发生器进行调制。要注意的是,一个500Hz 方波等效于1kbps 波特率。调制信号和接收到的数据都送入BER 测试板。你可调整采样信号,使之靠近数据脉冲接收末端。在许多数字接收机中,这种安排 相当好地近似于一个相关接收机。错误脉冲显示在示波器上。举例来说,如果 你希望调节RF 电平,以获得1/100 的BER,那你就要降低加到接收机的RF 电平,在一次100 ms 的扫描中平均看到每次扫描有一个错误脉冲。图3,简单BER 测试仪使用了一个可调移相器和一个差分器。在图 3 中,IC1 和电位器P1 构成一个基本的可调移相器。R2 提供滞后,R1、C1 和IC2 构成一

基于FPGA的高速误码测试系统设计.doc

1.系统组成原理 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测试一般有近端测试和远端测试2种方式,如图1 (a)、(b)所 7J\o (a)近端测试(单向)方式图 (b)远端测试(环路)方式图 图1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测试 图1中误码测试发送部分与误码测试接收部分为误码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木文设计的误码测试发送和接收系统图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时钟信号发生器—?码型产生与选择Tp吴码插入控制f输出接口电路 图2误码测试发送系统 图(3)误码测试接收系统 误码测试发送部分主要由时钟信号发生器、伪随机码和人工?码发生器、误码插入发生器

以及接曰电路组成它可以输出各种不同序列长度的伪随机码(从(2”7-1广(2'23-1)bit)和16bit的人工码,以满足ITU-T对不同速率的PCM系统所规定的不同测试用的序列长度。它具有“0”码插入功能,并能发出带有10^3^10^-6误码率的数据,可用于检测被测设备和系统的承受能力和检测告警功能等。接口电路用来实现输出CM 1码、HDB3 码、NRZ码和RZ码等码型,以适应符合ITU-T要求的被测电路的各种不同接口码型。输出码型经被测信道或被测设备后,由误码测试接收部分接收,接收部分可产生一个与发送部分码发生器产生的图像完全相同的且严格同步的码型,并以此为标准,在比特比较器中与输入的图案进行逐比特比较。被测 设备产生的任何一个错误比特,都会被检出误码,并送误码计数器显示。 2.伪随机序列发生与自校验误码插入 误码测试系统的工作码流是伪随机序列。印序列具有B好的伪随机噪声性质,是在通信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的伪随机序列之一,本系统采用m序列发生器产生伪随机序列。图4为『7的伪随机序列发生器结构。伪随机序列发生器在2. 048MHz时钟信号的作用下产生序列长度为2^7-1=127的伪随机序列。 伪随机序列发生器部分VHDL源程序如下:library ieee; use ieee. std logic 1164. al;1 entitympsn7is port (elk: in std logic; load: in stdlogic; Q: out std logic); endmpsn7; architecture one ofmpsn7is signal cO, cl, c2, c3, c4, c5, c6, c7: std logic; begin process (elk, load) begin if (elk' eventand elk二'1! ) then if (load='1! ) then c7<=z (T ;

2M误码仪实用操作及保养说明

2M误码仪实用操作及保养说明 一、规格说明 1.前面板、状态告警指示灯 2.液晶显示器

液晶显示器分为三个部分,如上图所示。

3.按键

二、常见技术指标 比特率:2048Kb/s ± 50ppm 接口:标配75ohm, 高阻,选配:120ohm 输入灵敏度:0 ~ - 43dB 线路编码:HDB3 帧型:无帧,P31,P31C,P30,P30C 内部测试序列:伪随机序列: 2^11-1(PR11), 2^15-1(PR15) 固定码: 0000(SPACE),1111(MARK),1010(ALT) 告警检测和插入:LOS, AIS,LOF, RA 误码插入:Single, 10E-3, 10E-6 测试标准:G.821,G.826,M.2100 单时隙监听:除Ts0外任意单个时隙 时钟源选择:内部时钟(Internal),接收回复时钟(Receive) 存储:99条 电源:4节5号电池或外接电源 尺寸:200mm(L) * 100mm(W) * 44mm(H) 三、操作说明 1.初步操作 利用快捷键可以从任何界面直接进入到另一个界面;利用快捷键还可以完成屏幕打印、结果打印、键盘锁定等功能。 任何界面中,当功能扩展键 显示时,按键,液晶显示器的左下角会弹出快捷菜单,如图3.2所示,再按键快捷菜单自动利用光标移动键把光标移到所需选项,按ENTER键或F1键选择键盘锁定或直接进入测试设置、当前结果、设置存取、结果存取或仪表设置界面。 2.端口设置

界面说明 工作方式 发送 接收 接口方式 接口方式 信号形式 信号形式 数据端口 数据端口 时钟方式 信号端口 测试图案 测试图案 ① ② 信号码型 信号码型 时隙选择 时隙选择 ①图案极性 ②图案极性 界面说明 工作方式 接口方式 接口方式 发送 接收 模拟方式 速率 速率 时钟方式 时钟方式 测试图案 测试图案 控制信号 ① ② ③ ④ ①时钟极性 ②图案极性 ③时钟极性 ④图案极性 2.1 Tx/Rx1/DATA 端口设置 是接口方式为2Mbit/s 和同向64kbit/s (接口方式为同向64kbit/s 时,相应选项自动无效)时的界面,左边表示发送端口的设置, 右边表示接收端口的设置,各栏代表的含义如图2.1所示。 图2.1 Tx/Rx1端口设置说明 图2.2是接口方式为V.35、V.24同步、X.21、RS449时的界面,左边表示发送端口的设置,右边表示接收端口的设置,各栏代表的含义 如图2.3所示。 图2.2 DATA 端 口设置

数字通道误码性能测试方法

数字通道误码性能测试方法 授课时间: 授课人:房 磊 一、环回法 (一)测试仪表:误码仪。 (二)测试原理图见图一。 (三)测试方法:数字通道误码性能测试一般采用环回法,环回测试是通过误码仪自发自收,对传输性能进行高准确性的测试方法;测试前按图一进行连接,由B 端站在DDF 架上将与A 端站对开的、相同速率的数字通道进行环回,A 端站在DDF 架上将与B 端站对开的、相同速率的数字通道上挂接误码仪,设定好测试时间,便可以对数字通道误码性能进行测试。 二、对测法 (一)测试仪表:误码仪。 (二)测试原理图见图二。 A 站 B 站 环 回 图一 数字通道误码性能环回法测试原理图

(三)测试方法:处理数字通道误码障碍时,可以采用对测法来确定数字通道误码产生的方向。对测法是将A端站的误码仪和B端站的误码仪,通过被测数字通道相互配合,按照规定的编码规则和伪随机序列码长,发送信号。测试前按图二的方式连接好A、B两站的误码仪,设定好测试时间,A端站接收、校验B端站发送过来的信号,B端站接收、校验A端站发送过来的信号,便可以确定误码产生方向。 A站B站 图二数字通道误码性能对测法测试原理图 三、在线测试法 (一)测试仪表:误码仪。 (二)测试原理图见图三。 (三)测试方法:在线测试是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对电口误码性能进行监测。在线测试时按图三方式连接好误码仪,用高阻旁接的方式跨接在电口上,通过识别、校验信号传输流中的某些固定码元,对传输性能做出定性的分析。在线测试接线见图三。

A站B站 图三数字通道误码性能在线测试法测试原理图 附: 数字段:数字段由两个相邻数字配线架之间用来传送一种规定速率的数字信号的全部装置构成。 数字通道:数字通道是指一个或多个数字段串接所构成的链路。

误码测试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浆点粘合衬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实业发展公司

浆点粘合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论 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 第三章产业研究 第四章建设规模 第五章项目选址 第六章工程设计 第七章工艺原则及设备选型 第八章项目环境分析 第九章企业安全保护 第十章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第十一章节能方案分析 第十二章实施安排 第十三章项目投资情况 第十四章项目经济效益 第十五章招标方案 第十六章评价及建议

第一章项目概论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实业发展公司 (二)公司简介 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 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公司根据市场调研,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在大力发展相关产业的 同时,积极实施以“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清洁生产”为重点的技术改造 和产品升级换代,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将以全国性的 销售网络、现代化的物流运作、科学的管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客户双 赢的经营方针,努力把公司发展成为国内综合实力较强的相关行业领军企 业之一。 公司注重建设、培养人才梯队,与众多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为企业输入满足不同岗位需求的技术人员,达到企业人才吸收、 培养和校企互惠的效果。公司筹建了实习培训基地,帮助学校优化教学科目,并从公司内部选拔优秀员工为学生授课,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工作。

在此过程中,公司直接从实习基地选拔优秀人才,为公司长期的业务发展输送稳定可靠的人才队伍。公司的良好人才梯队和人才优势使得本次募投项目具备扎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投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654.32万元,同比增长 17.45%(1582.64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浆点粘合衬生产及销售收入为9834.44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2.30%。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873.39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6.86万元,增长率8.16%;实现净利润2155.04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98.64万元,增长率16.09%。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基于FPGA误码检测器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FPGA误码检测器的设计与实现

欧亚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基于FPGA误码检测器的设计与实现 学生:***** 学生学号:12610602150807 指导教师: 导师职称: 所在分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统本通信1201班 提交日期:2015年12月21日

备注:“指导教师意见”和“教研室意见”请在“□”打“√”表示。

摘要 随着通信测试技术的发展,对测试仪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测试仪器软件化、智能化。而且由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测试仪器的价格比较昂贵,所以要求仪器开发商要考虑到测试仪器的功能问题及仪器的成本问题。另外,小型化和便携化的思想是通信测试仪器的两个重要发展趋势和方向。鉴于网络通信监测具有移动性,要对同一通信网络不同测试点进行监测,对于测试点的物理距离比较远的通信网络,要求通信网络测试设备向小型化,便携化的两个方向发展。手持式网络测试设备主要以现场施工以及运行维护使用为目的,不要求其测试功能的完善,但侧重于实用性和方便性。误码测试仪主要基于FPGA技术,并且以方便,实用,经济三个方面为主要特点进行设计开发的。它的核心器件是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便于移植或者升级。FPGA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可编程门阵列,如今很多数字通信系统都是用FPGA作为系统的核心控制器件,不仅使系统的集成度大大提高而且降低了硬件设计的复杂程度。所以,采用FPGA作为智能误码仪的核心控制器件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本论文在分析了误码仪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釆用FPGA等构建硬件平台,完成误码仪的功能。用FPGA实现伪随机序列的收发和误码统计,然后通过数码管显示检测结果。 关键词:误码检测仪FPGA 伪随机码同步

高速串行总线的常用测试码型

高速串行总线的常用测试码型本文讨论了高速串行链路中常用的测试码型伪随机码流的原理,以及不同的测试码型对物理层测试结果的影响。 高速串行总线的常用测试码型 在当今的电信和计算机产品上,相比传统的并行总线,电路中的串行总线越来越多,速率越来越快。比如通信产品中的10GBase-KR、CPRI2代,计算机中的PCIeGen2、SATA6G,存储产品中的SAS6G、FC8.5G,这些串行总线都陆续的跨过了5Gbps。由于速率比较高,使得串行总线上的相关的收发器芯片(SERDES)、连接器、单板、背板的设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对于这些高速串行总线的物理层测试,测试码型的选用至关重要,在很多串行总线的规范中对测试码型有严格的要求。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首先,串行总线的物理层测试通常分为发射机测试和接收机测试,又称为TX测试和RX测试。发射机测试通常包括眼图、抖动、信号波形、幅度、上升下降时间等测试项目,接收机测试通常包括误码率、抖动容限、接收机灵敏度等测试项目。对于眼图测试、误码率和抖动容限测试,最常用的测试码是伪随机码(PseudoRandomBinarySequence,简称PRBS),主要有PRBS7、PRBS15、PRBS23和PRBS31。除了PRBS以外,K28.5、1010、CJPAT等码型在很多串行总线的物理层测试中都很常用,特别是计算机上的串行标准(比如SATA、USB3.0、SAS)的测试码型有所不同,在本文中主要讨论最常用的测试码型——PRBS。 PRBS的实现方法 顾名思义,PRBS是伪随机码流,在其码流中包括了所有可能出现的比特组合,而且其出现的概率是相同的。PRBS信号是由PRBS码型发生器生成的。PRBS发生器通常是由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inearFeedbackShiftRegister,简称LFSR)和异或电路组成。如下图1所示为最简单的PRBS3的码型发生器,其多项式为X3+X2+1,即寄存器的第3位与第2位做异或(XOR)的逻辑运算后返回到寄存器的第1位,寄存器的第3位X3同时也是PRBS3发生器的输出。 图1:PRBS3码型发生器原理 在表格1中显示了PRBS3的n个周期的时钟后输出n个比特的码流。X1/X2/X3分别是3个比特移位寄存器的低位到高位,输出位是X3,初始状态为X1/X2/X3=1/1/1,如表格第1行所示。

测试误码比说明

HFTA-010.0:物理层性能:测试误码比(BER) 本文最早发表于2004年9月的Lightwave Magazine, “Explaining those BER testing mysteries”。 所有数字通信系统物理层的根本功能是以最快的速度,在介质(例如,铜缆、光纤,以及自由空间等)上尽可能正确无误地传送数据。因此,对物理层性能的两类基本测量包括数据被传送的速率(数据速率),以及数据到达信宿时的完整性。数据完整性的主要测量标准是误码比,即BER。 本文回顾电信和数据通信协议最普遍的BER要求,简要介绍用于测试BER性能的设备,以及怎样在测试时间和BER置信度上达到平衡。 1. BER规范 数字通信系统的BER可以定义为任意比特通过系统传输后,接收时出现错误的概率,例如,发送“1”,接收到的却是“0”,反之亦然。在实际测试中,系统传输一定数量的比特,对接收到的错误比特进行计数,从而测量BER。接收到的错误比特数与传输的比特总数之比便是BER。随着传输比特总数的增加,BER估算精度也随之提高。极限情况下,发送的比特数接近无限时,BER 是对真实误码概率的最佳估算。 在某些材料中,BER是指误码率,而不是误码比。真实系统中出现的大部分错误比特主要来自随机噪声,因此,它是随机出现的,而不是均匀分布的概率。BER是通过对错误比特和传送比特之比进行估算而得到的。出于这些原因,使用“比”来代替“率”更准确一些。 系统中被传输比特的不同排列顺序(例如,数据码型),会导致出现不同的误码数量。例如,含有长串连续同样数字(CID)的码型低频分量很大,可能会超出系统通带范围,导致信号出现确定性抖动和其他失真。这些与码型有关的效应会增大或者减小误码出现的概率。这意味着当使用不同的数据码型来测试BER时,有可能获得不同的结果。码型相关效应的详细分析已经超出了本文的讨论范围,但是应对BER规范和测试结果与数据码型有关这一现象有足够的重视。 大部分数字通信协议要求BER性能要达到两个级别之一。SONET等电信协议使用较长的伪随机码,一般要求BER是每1010个比特出现一个误码(即,BER = 1/1010 = 10-10)。而光纤通道和以太网等数据通信协议通常使用较短的码型,要求BER优于10-12。在某些情况下,系统规范要求BER 达到10-16,甚至更低。 需要指出的是,BER实际上是统计平均值,因此,它在足够多的比特情况下才有意义。例如,在一组1010比特之内可能会出现一个以上的误码,但是当传送的比特总数远远大于1010时,仍然会满足10-10 BER规范。在后续的比特流中,如果每1010个比特误码数少于1个,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或者,在一组1010比特中没有误码,而在后续比特流中误码较多,仍有可能达不到10-10标准。考虑到这些例子,很明显,规定BER优于10-10的系统必须传送远远多于1010比特的数据来进行测试,才能得到精确、可重复的测量结果。一个自然而又常见的问题是“我需要在系统中传送多少比特才能说明BER是可信的?”第三节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 2. 设备和过程 BER测试的传统方法使用码型发生器和误码探测仪(图1)。

光模块误码仪工作原理

光模块误码仪工作原理 光通信因其传输损耗低、信息容量大、传输速率快等优点正成为通信技术的核心力量,光模块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传输速率的加快,高速光通信系统中由于衰减、色散等问题会产生误码现象,准确有效的测量光模块的误码率至关重要。那么,误码仪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 误码测试原理 误码测试的对象一般是指数字传输系统,可以理解为数字信息传输的信道,将码型发生器与被测对象的输入端相连,被测对象的输出端与误码检测器相连,就构成了误码测试结构的基本框图 数字传输系统误码测试原理图 图中的实际测试中,码型发生器和误码检测器经常集成在一起,组成了误码测试仪的重要部分。误码发生器生成一段连续测试码元序列,编码以后送到被测试系统的输入端,信号在通过被测系统信道以后被误码测试仪的误码检测器接收并解码,得到含有误码的测试码元序列。把接收端的测试码元序列与发送端的测试信号逐码进行对比,如果某一位码元不一致,则误码计数加一。统计一段时间内的误码个数,记录存储,计算这段时间内的误码率,分析并显示测试误码的结果,这就是误码测试仪的工作原理。 误码率(BER)=在平均间隔内计读的出错位数/在平均间隔内被传输的总位数 误码测试仪的工作原理框图 为了对数字系统进行误码率测量,通常采用测试码型激励输入端。一般测试码型采用伪随机二进制序列(PRBS),主要有PRBS7、PRBS9、PRBS21、PRBS23和PRBS31。 伪随机序列 伪随机序列(PRBS)是误码测试系统中最常用的测试码,之所以叫伪随机序列,是因为这种二进制序列具有近似于随机信号的特征,和噪声有着相似的性能。但它又不是真正的随机

序列,实际上它是确定的,一段PRBS码是具有最大码长且周期重复的。 PRBS信号是由PRBS码型发生器生成的。PRBS发生器通常是由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和异或电路组成。如下图是PRBS7的码型发生器,其初始值是0000001,本原多项式是X6+X7+1。即将寄存器的第6位和第7位做异或运算后,输入到寄存器的第1位,寄存器的第7位同时也是PRBS7发生器的输出。 在图中可以看到,PRBS7最长是127bit(27-1),理论上来说,7bit的2进制码,一共会有27个不同组合。但是如果码流全部为‘0’的时候,经过异或运算,输入到寄存器第一位的值还是0,这样移位寄存器将会一直输出为零,移位寄存器被死锁。所以PRBS码流不能全部为零。另外,PRBS7 码流中最长的连续‘1’个数为7个,最长的连续‘0’个数为6个。127bit的连续码流中,一共有64个‘1’,63个‘0’。 同理,PRBSn的码长为2n-1bits,其中包括2n-1个‘1’和2n-1-1个‘0’。 一些常用的PRBS码的本原多项式如下: PRBS7 = X6+X7+1 PRBS9 = X9+X5+1 PRBS21= X21+X19+1 PRBS23 = X23+X18+1 PRBS31 = X31+X28+1

10G.2.5G.155M,2M误码测试

10G ANT-20 - 性能分析仪 测量开始:11/06/07 17:27:40 测量结束:11/06/07 17:42:40 分配:100.00000 % SES 阈值:1E-003 B/s DM 阈值:1E-006 MUX 因子:关闭 G.821: FAS 140 计数比例 ----------------------------------------- ES 0 0.00000 % EFS 900 100.00000 % SES 0 0.00000 % DM 0 0.00000 % UAS 0 0.00000 % 结论接受 路径分配 100.00000 %

2.5G Tester : LI ANT-20 - 性能分析仪 测量开始:09/18/07 13:37:39 测量结束:09/18/07 13:52:39 分配:100.00000 % SES 阈值:1E-003 B/s DM 阈值:1E-006 MUX 因子:关闭 G.821: FAS 140 计数比例 ----------------------------------------- ES 0 0.00000 % EFS 900 100.00000 % SES 0 0.00000 % DM 0 0.00000 % UAS 0 0.00000 % 结论接受 路径分配 100.00000 %

155M ANT-20 - 性能分析仪 测量开始:09/18/07 13:37:39 测量结束:09/18/07 13:52:39 分配:100.00000 % SES 阈值:1E-003 B/s DM 阈值:1E-006 MUX 因子:关闭 G.821: FAS 140 计数比例 ----------------------------------------- ES 0 0.00000 % EFS 900 100.00000 % SES 0 0.00000 % DM 0 0.00000 % UAS 0 0.00000 % 结论接受 路径分配 100.00000 %

E1误码表(E1误码仪)参数设置

E1误码仪参数设置 本文档以CTC公司生产的误码测试仪HCT-BERT/H(公司大黑表)为例,详细介绍利用误码仪进行E1接口误码测试时各参数设置的含义及作用。该测试仪表可配置项相对较为全面,其他类型E1误码测试仪表参数设置大都可以以此作为参照。 先就参数设置时可能涉及到的E1接口的相关基础知识做一下介绍: 在E1信道中,8bit组成一个时隙(TS),32个时隙组成了一个帧(F),16个帧组成一个复帧(MF)。在一个帧中,TS0 可以用于传送帧定位信号(FAS)、CRC-4(循环冗余校验)和对端告警指示,TS16可以传送随路信令(CAS)、复帧定位信号和复帧对端告警指示,TS1至TS15和TS17至TS31共30个时隙传送话音或数据等信息。我们称TS1至TS15和TS17至TS31为“净荷”,TS0和TS16为“开销”。根据是否使用TS0及TS16传送开销,将E1帧结构分为成帧、成复帧与不成帧三种方式,在成帧的E1中TS0用于传输帧同步数据,其余31个时隙用于传输有效数据;在成复帧的E1中,除了TS0外,TS16也用于传输信令,只有第1到15,第17到第31共30个时隙可用于传输有效数据;而在不成帧的E1中,所有32个时隙都可用于传输有效数据。有的误码仪会使用开销信号的类型来分别定义这几种帧结构,比如本文档示例的这种误码仪,它将E1帧结构分为非成帧、FAS Only和FAS+CAS这三种方式,是一样的原理。 E1帧采用PCM编码,因此有的误码仪E1帧结构分类用PCM码型来区分。除了E1非成帧模式以外,根据是否使用TS16传送信令及是否带CRC校验分为PCM30(TS16传送信令,无CRC校验)、PCM31(TS16不传送信令,无CRC 校验)、PCM30C(TS16传送信令,带CRC校验)及PCM31C(TS16不传送信令,带CRC校验)这四种类型。

误码仪校准指导书

1目的 根据误码仪在生产工艺中的重要性,通过定期对误码仪进行检定和校准,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此文件。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N4903,81250设备。 3校准条件 温度:20℃~25℃ 湿度:45%~75%RH 电压:220V 4校准所使用的的计量标准器具及辅助器具 4.1标准设备 设备名称:误码仪 设备型号:MP1570A 出厂编号:6100149757 器具要求:具有法定校准合格证书,且在有效期内。 4.2辅助设备 4.3其他辅助 模块测试板:一块 同轴线:4根 光纤跳线:4根(FC、SC视使用情况而定) 5校准周期 根据《测量设备校准检定周期确定标准》规定其校准周期为一年。 6校准程序 7.1检查主机 7.1.1打开Setup菜单,将光标移到Mapping,按Set键确认,选择Self test菜单。 7.1.2移动光标至“Type”并按下Set键。 7.1.3屏幕出现选择项窗口,选择“Maiframe test”,按下Set键确认,按屏幕提示(见图1) 连接所有连线。 7.1.4按下Start/Stop键开始测试。 7.1.5所有测试完成后系统将自动停止测试, 蜂鸣器响。

PASS 指示自检正常。 FAIL 指示自检不正常。 图1 7.1.7如果自检不通过,将显示错误代码,代码指示信息请参照本手册 英文版的附录Appendix G。 7.1.8当On/Off灯亮时,内置打印机将自动打印测试结果。 7.2检查接口单元 7.2.1打开Setup菜单,将光标移到Mapping,按Set键确认,选择Self test菜单。 7.2.2移动光标至“Type”并按下Set键。 7.2.3屏幕出现选择项窗口,选择“MPxxxx Interface test”,按下Set键确认,按 屏幕提示连接所有连线, 当对MP0111A,MP0112A,MP0113A进行自检时,用单模光纤直接连 接输入和输出。 7.2.4按下Start/Stop键开始测试。 7.2.5所有测试完成后系统将自动停止测试, 蜂鸣器响。 7.2.6检查测试结果: PASS 指示自检正常。 FAIL 指示自检不正常。 7.2.7 如果自检不通过,将显示错误代码,代码指示信息请参照本手册 英文版的附录Appendix G。 7.2.8 当On/Off灯亮时,内置打印机将自动打印测试结果。 7.3 灵敏度比对校准 7.3.1选择一个模块作为标准件。 7.3.2按图2完成灵敏度测试系统的连接。

03 第三节 PCM误码测试分析仪

第三第三节节 PCM 误码误码测试分析仪测试分析仪 3.1 概述 YGBERT2·8·34 系列PCM 误码测试分析仪是一种袖珍型、手持式仪表。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本仪表可用于PCM 数字传输系统、光纤通信系统、数字微波系统的误码检测与告警监测。 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特别适用于数字传输系统的安装、开通与维护工作,是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极好的工具。 YGBERT2·8·34 PCM 误码测试分析仪是一个系列产品,可向用户提供如下几种组合产品: YGBERT2 :可测速率等级为2Mb/s 。 YGBERT2·8 :可测速率等级为2Mb/s 、8Mb/s 。 YGBERT2·8·34 :可测速率等级为2Mb/s 、8Mb/s 、34Mb/s 。 3.1.1 误码仪工作原理 图3-1 误码仪工作原理图 本仪表由码型发生器与误码检测器两部分组成。码型发生器将编码信号送至输出接口电路,完成信号合路、阻抗匹配,形成符合标准的HDB3信号送到被测设备;经由设备内或设备外环回后,信号由输入接口电路接收,并在误

码仪内部完成信号分离、时钟提取;最后由误码检测器对信号进行分析检测, 将结果在仪表的液晶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3.1.2 测试内容 1. 误码数与误码率(BE/BER)的测量 瞬时BE/BER(Cur):表示即逝的一秒内的BE/BER。 累积BE/BER(Acc):表示自开始测量以来BE/BER。 最大BE/BER(Max):表示自开始测量以来最大一次的BE/BER。 2. G.821误码结果分析 误码秒(ES):在可用时间内的某一秒发生误码,这一秒就称为误码秒,以 百分比表示。 严重误码秒(SES):在可用时间内的某一秒发生的误码率大于10-3,这一秒 就称为严重误码秒,以百分比表示。 劣化分(DGM):在可用时间内的某一分钟发生的误码率大于10-6,这一分 钟就称为劣化分,以百分比表示。 不可用时间(UAT):整个测量时间分为可用时间和不可用时间,在可用时 间内,当连续10秒钟BER大于10-3,即进入不可用时间;在不可用时间内, 当连续10秒钟BER小于10-3,即进入可用时间。以百分比表示。 3. 告警检测 信号中断或信号过弱(No Signal) AIS 失步(No Sync) 误码(Bit Error)

2M测试仪说明书

目录 1.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主菜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菜单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测试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Tx/Rx1/DATA端口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CLK/RX2端口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它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专业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帧信息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同步信息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CD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测试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常规测试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直方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时隙分析结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档案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设置存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试结果存取............................. 错误! 未定义书签。 7. 仪表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显示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打印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时间设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应用举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Mbit/s 通道停业务误码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M/s 通道开业务误码测试.................. 错误!未定义书签。9. 主要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误码仪连接方法

******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SHENZHEN ****** CO.,LTD 新仪器设备操作规程 OPERATING RULE OF NEW INSTRUMENT & FACILITY 项目名称/产品型号: SUBJCT(MODEL):BERT V8误码仪 项目阶段: SUBJCT PHASE: 拟制/日期: PREPARED BY/DATE:2008-7-28 审核/日期: CHECKED BY/DATE: 批准/日期: APPROVED BY/DATE:

第一部分BERT V8误码仪特性及功能介绍 1.1 介绍 该系统用于模块性能测试,由程控光衰减器、光功率计、示波器、测试板搭建的测试系统,可以测试模块灵敏度、突发时间、突发眼图、时钟眼图测试。 1.2 设备工作条件 采用交流220V供电,USB接口或者串口连接PC控制使用。 第二部分BERT V8误码仪测试系统操作规程 2.1目的 提高测试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5开机前检查 1)检查电源是否连接正确,USB线是否连接PC。 2)按照测试功能检查误码仪与示波器、测试板的连接。 2.6开机程序 无特殊要求,设备开机稳定1分钟后,再启动软件 2.7操作顺序 1)开机完毕后,运行测试软件。 2)选择测试内容。灵敏度测试、突发。 3)按软件提示进行测试。 2.8关机程序 1)先退出软件程序。 2)然后关机和各仪器 1、光发电收IN+灵敏度(内/外时钟) OUT-输出电眼图 O I

2、光发电收IN-灵敏度(内/外时钟)(时钟是否要换极性?换掉)OUT+输出电眼图 O I 3、电发电收灵敏度(内外时钟;怎么方便怎么用) 光眼图 O I

高速ADC DAC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

高速ADC/DAC测试原理及测试方法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数字电路工作速度的提高,以及对于系统灵敏度等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高速、高精度的ADC、DAC的指标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在移动通信、图像采集等应用领域中,一方面要求ADC有比较高的采样率以采集高带宽的输入信号,另一方面又要有比较高的位数以分辨细微的变化。因此,保证ADC/DAC在高速采样情况下的精度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ADC/DAC芯片的性能测试是由芯片生产厂家完成的,需要借助昂贵的半导体测试仪器,但是对于板级和系统级的设计人员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验证芯片在板级或系统级应用上的真正性能指标。 一、ADC的主要参数 ADC的主要指标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2大类。静态指标主要有: ?Differential Non-Linearity (DNL) ?Integral Non-Linearity (INL) ?Offset Error ?Full Scale Gain Error 动态指标主要有: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 ?Signal-to-noise plus distortion (SINAD) ?Effective Number of Bits (ENOB)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Spurious free dynamic range (SFDR) 二、ADC的测试方案 要进行ADC这些众多指标的验证,基本的方法是给ADC的输入端输入一个理想的信号,然后对ADC转换以后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因此,ADC的性能测试需要多台仪器的配合并用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下图是一个典型的ADC测试方案:

误码率测试仪

误码率测试仪 误码率测试仪2011-04-25 16:11:42阅读0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 BitAlyzer?BA系列官方网站主要特点和优点 支持最高1.6Gb/s数据码型发生/误码检测,快速、精确地对数据通信系统进行参数测试 PRBS或者8Mb长度用户自定义码型可以灵活的调试和验证任何数字信号 内建极精确的时钟源 可调节幅度、偏置、逻辑阈值和端接等参数,为接收机测试提供灵活多样的信号激励 差分或单端IO确保满足所有通信总线标准 BitAlyzer?误码分析快速理解被测系统的误码率极限、评估确定性和随机性误码,详细的码型相关误码分析,进行突发(Burst)分析以及无误码时间间隔分析等 自动化眼图测量和快速眼图模板测试提供了对被测系统快速的信号完整性分析 ANSI标准的抖动测量(RJ、DJ和TJ),能够测量BER在10-12时的TJ和RJ 支持Q因子分析,揭示眼高和BER之间的关系 BER轮廓揭示眼图和BER的关系,可以将轮廓导出为眼图模板 内建的前向误码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可以仿真通信系统FEC 设计的性能 误码定位及分析(Error Maping)揭示信号出现误码的位置和原因

主要应用 半导体性能参数验证 进行眼图模板、BER和抖动测试 卫星通信系统功能测试 无线通信系统功能测试 光线系统或模块测试 前向误码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评估 超群的性能、快速深入分析被测系统 BitAlyzer?系列误码率测试仪是当前工业界应对信号完整性挑战和BER问 题最佳的解决方案,面向用户提供对复杂电子和通信系统验证、参数测试以及 调试和测试。 整个产品系列拥有超乎想象的数据发生和分析功能,而且操作非常的直观、简单,帮助用户加快日复一日的工作任务。集合了最完善的分析功能与便捷的 操作与一体,最大化的帮助用户得到被测系统的信息。 简单的用户界面 上图是BA1500和BA1600界面的起始页。在右边的一列按钮引导用户选择 不同的功能模块,观测不同的视图,进行详细的配置等。支持触摸屏操作。 BA1500和BA1600有着在所有误码仪中最先进的用户界面系统。界面上直 观的分布着仪器的控制按钮和状态参数。通过起始页开始,用户能够快速的学 习如何使用仪器。非常方便的帮助系统,可以连接到Internet,支持e-mail 和网络打印。

HCT-BERT-C 2M误码测试仪

Ordering Information HCT-BERT/C E1 & Datacom analyzer E1 Datacom BERT Family E1 Datacom BERT tester HCT-BERT/C The HCT-BERT/C analyzer is a compact, color-LCD, graphic-user-interface, single hand E1 PCM measuring instrument designed for field use in analysis and maintenance of data communications (V.35, RS530, X.21, RS232) and E1 (2.048Mbps) lines. The HCT-BERT/C performs framed, unframed, signaling analysis, drop and insert Nx64Kbps, or nx56Kbps data into any time slot. The HCT-BERT/C analyzer also provides a variety of E1 line statuses,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testing (BERT) and monitoring. On the E1 line, the HCT-BERT/C may be used as a generator or receiver. Features Color LCD display graphic mode USB port for remote control Results Report Support G.821/826, M.2100 BERT analysis Sa bits setup and monitor Internal Memory storage of test result; Direct display on LCD screen Print out via Parallel Printer port Portable for field use Upgradeable for advanced features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battery low indicator Supports CRV & BPV performance analysis Datacom BERT analysis available for V.35/ V.24/RS-232/449/530/ X.21 Ports E1 interface Error Rate Test (BERT Test) Other Functions LEDs Power Dimension (D x W x H) mm Weight Temperature Humidity MTBF 1). E1 Receiving Interface ? Line code: HDB3/AMI ? Pulse feature: ITU G.703 ? Dithering tolerance: ITU G.823 ? Input port: BNC (non-balance), RJ45 (balance) ? Input mode: Impedance: 75ohm (unbalance), 120ohm (balance) ? Bridging mode: Impedance > 1000 ohm 2). E1 Transmission Interface ? Line code: HDB3/AMI ? Pulse feature: ITU G.703 ? Pulse amplitude: Nominal 2.37V for BNC 75 ohm Nominal 3.00V for RJ45 120 ohm ? Zero amplitude: 0.1 V at max ? Dithering tolerance: ITU G.823 ? Output port model: BNC (non-balance), RJ45 (balance) ? Source of clock transmission: Internal clock: 2.048 MHz 50ppm, 100ppm. External clock: take clock from external clock interface Resume clock: take clock from receiving terminal 3). E1 Frame Format ? PCM31, PCM31+CRC, PCM30, PCM30+CRC ? Non-framing mode, Automatic detection 1). BERT Pattern (Patterns) 511, 2047, 2E15-1, 2E15-1 (reverse), 2E20-1, 2E20-1 (reverse), QRSS, 2E23-1, 2E23-1 (reverse), all 1, all 0, alternate, 1100, 3 IN 24, 1 IN 16, 1 IN 8, 1 IN 4, User programming 1/2/3 2). BERT Display Format ? Error counting, Alarm counting, ITU G.821, ITU G.826 ? M.2100, Histogram 3). BERT Transmission Error Rate ? Insert one error compulsorily ? Apply an error rate of 10-3-10-7 compulsorily 4). Quality Analysis: ? Receiving seconds, Error seconds, Alarm seconds ? Free-of-error seconds, Error rate, Valid seconds ? Serious error seconds, G.821 error seconds ? G.826 error seconds, Invalid seconds 5). Data Port BEST Test ? Data rate of the multiple of 64Kbps: N*64Kbps (N=1 36) 1). Color Display Screen: Character/graphic mode 2). Test Results Report ? 100 pieces of test results at max available in storage ? Direct display on LCD screen ? Print via printer port available 3). Modular Design for Easy Update DTE, DCE, DATA PORT, TD, RD, DCD, RTS, CTS, DTR, DSR, TC, RC XTC AC230V adapter to DC 9V 2A 134 x 179 x 68mm 800g 0~50°C (Operating),-20~60°C (Storage)10~90% non-condensing 35,000 hours Specifications Datacom Port E1 RJ-45 Port E1 BNC Port External Clock Port Power Switch USB Port for remote control and file transfer DB15F Printer Port DC Jack Tester Series 1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