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20180424易混淆成语(积累版)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20180423易混淆成语(积累版)

一、一蹴而就VS轻而易举1.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一下子就做能成功。
2.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区分】1.一蹴而就侧重强调时间短,多与否定词连用,如“不能一蹴而就”。
例句:在金属发展史上,从陨铁的锻制到人工冶炼铁的出现,这一演进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长达600年以上的摸索。
2.轻而易举侧重指轻松、容易,与时间无关。
例句:研究发现,人们看待互联网的方式,就像看待交换记忆系统的人类伙伴。
人们把记忆分摊给“云端”,就像分摊给家人、朋友一样轻而易举。
二、根深蒂固VS积重难返1.根深蒂固:形容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2.积重难返:形容经过长时间形成的问题、习惯、思想作风等很难改变。
【区分】1.根深蒂固侧重强调某种观念、印象较牢固、较深,中性词。
例句:“四风”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其背后是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习以为常的“潜规则”、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结。
2.积重难返常侧重指长时间形成的问题、不良习惯等很难改变,贬义词。
例句:毫无疑问,“振兴东北”没有国家投入不可行、不实际,也不公平。
毕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最完备的东北,其产出悉数贡献给了国家,持续发展以及自发展的能力低下、资源枯竭、社会及环境欠账问题积重难返。
三、有的放矢VS因地制宜1.有的放矢:指说话做事有针对性。
2.因地制宜:表示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区分】1.有的放矢侧重强调有针对性。
例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心态也随之发生改变,个性化消费需求显著提高。
互联网时代,商家可以利用消费数据的积累分析出商品的市场反响情况,对消费者有的放矢,实现更精准的营销策略。
2.因地制宜侧重指根据不同地方的不同情况,采取合适的办法。
例句:产业发展是农业增收致富的基础,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农业产业的具体方式和途径应该因地制宜。
四、杀鸡取卵VS寅吃卯粮1.杀鸡取卵: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20180424类比推理(复习)

2、重力:自由落体
3、师生关系:旷课
答案:
必然因果:2
或然因果:1、3
解析:
1、医患关系:医闹
逻辑关系:医患关系紧张可能导致医闹行为
2、重力:自由落体
逻辑关系:重力是引起物体自由落体的必然原因
3、师生关系:旷课
逻辑关系:师生关系紧张可能导致旷课行为
原材料、工艺和成品
(1)原材料、工艺和成品对应题目强调的是某种物品经过某种工艺变成了另一种物品,经常考察是经过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2、白菜:酸菜,白菜是制作酸菜的原材料
3、羊毛:毛线,羊毛是制作毛线的原材料
属性关系
(一)属性关系题目强调的是某件事物具有某种属性,可以是必然属性也可以是或然属性。
(二)在三词语类比题目中,还会存在一种考法:其中有某种事物对应着某种属性,可以是必然属性也可以是或然属性。
问题:以下几组对应关系中哪些为必然属性,哪些为或然属性?
因果关系
(1)因果关系题目强调的是某件事是产生另外一件事的原因,可以是必然的也可以是或然的。
(2)在三词语类比题目中,还会存在一种考法:其中两件事情共同作用下导致了另外一件事。
(3)在四字成语,也会出现因果关系。因此在成语题目中,如果仅通过语义关系无法做出来,那么成语结构中可能会出现因果关系。
问题:以下哪几组关联词为必然因果关系,哪几组为或然因果关系?
1、钻石:坚硬
2、红枣:酸甜
3、科学:严谨
4、手机:精巧
答案:
必然属性:1、3
或然属性:2、4
解析:
1、钻石:坚硬
逻辑关系:坚硬是钻石的必然属性
2、红枣:酸甜
逻辑关系:酸甜是红枣的或然属性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20180425易混淆成语积累版

一、顾此失彼VS捉襟见肘1.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
形容不能全面照顾。
2.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
比喻资金、物质条件以及能力上的匮乏或欠缺。
【区分】1.顾此失彼侧重强调多个方面不能全部顾及到。
例句:人的爱心包括很多方面,学校培养不能顾此失彼。
2.捉襟见肘侧重指资金、物质条件、能力等不够。
例句:海军舰艇中的军辅船是大洋上的“粮草官”,虽不具备强大作战能力,却直接关系着远洋保障。
但是,目前中国仅有四艘综合补给舰在海军服役,维持日益繁重的远洋训练、护航和演习,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二、水到渠成VS顺理成章1.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
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2.顺理成章:形容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区分】1.水到渠成侧重强调外在条件成熟。
例句:实际上,靠强制手段和利益驱使评上的“文明城市”,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只有每一位市民发自内心认同“文明城市”理念,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做文明有礼的城市人,“文明城市”自然水到渠成。
2.顺理成章侧重指合乎情理、道理。
例句:在政府扩张性政策难以为继的前提下,各国政府不得不千方百计寻找新的增长动力,通过本币贬值或者逼迫竞争对手货币升值,来提高本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扩大贸易顺差或者缩小贸易赤字来带动经济增长,就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
三、精益求精VS一丝不苟1.精益求精:形容好了还求更好。
2.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区分】1.精益求精侧重强调追求更好的结果。
例句:任何一部“经典”作品的诞生,都是耗尽作者尽毕生心血,经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有的甚至一生磨一书,一生磨一戏,一生磨一歌,创作者为此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2.一丝不苟侧重指仔细、认真,体现不出“追求更好”的含义。
例句:达芬奇常常借作一幅画来研究一个主题,又往往沉迷于细节之中。
久而久之,对大自然中一些事物的细微观察,就可以看出他的创作轨迹。
公务员行测《易混成语辨析》

1、别具一格VS独树一帜【词义】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独树一帜:独自另树一面旗帜。
比喻创造出独特的风格或另外开创一个局面。
【辨析】二者都含有风格独特的意思,都是褒义成语。
“别具一格”多用于艺术创作;“独树一帜”除了用于艺术创作,还可用于政治、经济等创业道路。
【例句】①我国赵州桥的建筑形式雄伟,古朴大方,别具一格。
②伦敦能成为金融中心,正因为其独树一帜的宽松监管制度。
2、脱胎换骨VS改头换面【词义】脱胎换骨: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辨析】二者含义不同,“脱胎换骨”含褒义,指彻底改变。
“改头换面”含贬义,指表面上改变一下,实质上跟原来的一样。
【例句】①大惭之后,他不再顽劣,不再消沉,不再自暴自弃,犹如脱胎换骨一般令人欣慰。
②有的人本来准备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可最后只是改头换面。
3、比比皆是VS触目皆是【词义】比比皆是:到处都是。
形容非常多。
触目皆是:眼睛看到的都是。
形容极多。
【辨析】“比比皆是”形容到处都是,多用于人,也用于物;“触目皆是”偏重于容易看到,多用于看得见的、具体的事物,不用于抽象事物,一般不用与人。
【例句】①社会上冷漠的人比比皆是,使我感到沉闷。
②现在的长春市触目皆是高楼大厦。
4、壁垒分明VS泾渭分明【词义】壁垒分明:比喻对立的界限划得很严密、很清楚。
泾渭分明:比喻二者明显不同,是非好坏分明。
【辨析】二者都含有分得很清楚的意思。
“泾渭分明”能比喻是非清楚,好坏分明;“壁垒分明”不能表达这个意思。
【例句】①清代中期,汉学形成了独立的学术派别,与宋学形成了壁垒分明的对立,汉学对宋学大张挞伐。
②你们俩孰是孰非,泾渭分明,还用得着证明吗?5、饮鸩止渴VS杀鸡取卵【词义】饮鸩止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杀鸡取卵:比喻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
【辨析】二者都指只顾眼前需要。
但“杀鸡取卵”偏重损害了长远利益。
而“饮鸩止渴”偏重指办法有害,后果严重。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误用的成语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误用的成语1.七月流火【释义】意思是到了七月(农历),火星的位置开始向西方下移,天气就渐渐变凉了。
【误解】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分炎热。
2.罪不容诛【释义】指即使处死也还不够抵偿所犯的罪恶。
形容罪大恶极。
【误解】常被误用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3.首当其冲【释义】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的地位。
【误解】常被误用替代“首先”。
4.惨淡经营【释义】原意指苦心构思。
现形容费尽心思从事某项事业。
【误解】常被误用为经营不善。
5.久假不归【释义】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误解】常被误用来表示长期请假不回来工作。
6.不虞之誉【释义】意料不到的赞誉。
【误解】常被误认为不该得到的荣誉。
7.不足为训【释义】指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误解】常误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8.下里巴人【释义】泛指通俗的文字艺术,常与“阳春白雪”相对。
【误解】容易误认为地位低下的人。
9.不绝如缕【释义】形容事情极其危急或声音微弱悠长。
【误解】常被误认为是连续不断、络绎不绝。
10.毁家纾难【释义】捐献全部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危难。
【误解】常被误解为家园被毁。
11.好为人师【释义】形容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误解】容易误解为热爱教师工作。
12.下车伊始【释义】指官吏初到任所,泛指刚到一个地方。
【误解】常被误认为是刚刚下车。
13.目无全牛【释义】比喻技艺精湛,达到得心应手的地步。
【误解】常被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14.危言危行【释义】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误解】常被误用为危险的言论或行为。
15.功高不赏【释义】形容功劳之大,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误解】常被误认为有功劳却得不到赏识和重用。
16.便宜行事【释义】指在公务活动中,经上级授权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断处置,不必再做请示。
【误解】易被误认为行事很方便。
17.差强人意【释义】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误解】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18.溢美之词【释义】过分夸奖、赞美的话。
【误解】常被误用与褒义场合。
2019国考行测备考:易混淆适用对象成语

2019国考行测备考:易混淆适用对象成语
本网前面给大家带来了易望文生义成语、易出现褒贬误用成语等相关知识,今天继续给大家更新这方面的知识,2019国考行测备考:易混淆适用对象成语,由小编收集而来,希望能助广大学子们一臂之力。
更多相关资讯本网站公务员栏目会一直更新,敬请随时关注。
2019国考行测备考:易混淆适用对象成语
1、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2、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3、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4、琴瑟之好:比喻夫妇感情非常好。
5、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6、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
7、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教导热心恳切。
8、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9、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10、朝思暮想:形容时刻想念。
往往用于思念,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想。
201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20180424易混淆成语

4.毫无疑问,这是典型的_____。如果散布谣言也属于“自由”,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散布谣言,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
A、偷梁换柱B、针锋相对 C、格格不入D、断章取义
答案:1B、2C、3D、4A
题目:“连连看”,将下列6个成语及解释进行配对。
1.置若罔闻:a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感到迷乱。形容事物复杂好像没有听见似的。表示不理睬、不重视、不关心。
3.眼花缭乱:c指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4.错综复杂:d指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5.相提并论:e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
6.混为一谈:f塞住耳朵不听。比喻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答案:1b、2f、3a、4e、5d、6c、
题目:选词填空。
1.在近年来的世界冲突或战争中,敌对双方均无所不用其极,既有_____的军事演习、各不相让的军事部署、互相牵制的能源之战,也有舆论宣传的攻防。
2.娱乐节目走进博物馆,为博物馆开拓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广告世界,却与博物馆所要求的环境氛围_____。综艺节目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其与博物馆文化存在着天然的不一致。
2.格格不入仅指不协调、不一致,体现不出“对立”的含义。
3.断章取义侧重强调对原意理解有误。
4.偷梁换柱侧重指两个东西的替换,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1.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2.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3.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表示理解与原意不符。
4.偷梁换柱:指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行测高频误用成语

1.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认为不是、不对的否定的意思。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含有轻视的意思。
误例:有些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与汽车撞上,总会没事的。
2. 三人成虎:城市本无虎,传言有虎的人多了,就信以为真。
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重复,即能蛊惑人心。
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误例:在最困难的3号巷道,几名共**员齐心协力,三人成虎,终于排空了积水。
3. 美轮美奂:轮,轮lún,高大的样子。
奂,众多,盛大。
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常见误用形容其他美好事物。
误例:上海车展上,众多的汽车制造厂商纷纷亮出自己的新品,一款款轿车美轮美奂,一场场促销活动应接不暇。
4. 炙手可热:炙烤之手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盛,气焰高,含贬义。
常见扩大其使用范围,错误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误例:春季房展会后,房地产开发商意识到小户型将是下一个极为看好的卖点,纷纷推出旺地小户型,一时间,小户型又成了炙手可热的销售概念。
5. 亦步亦趋:“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老师走学生也走,老师跑学生也跑。
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都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
贬义。
误例:正视先进国家的先进技术,亦步亦趋,博采众长,为的是发展自己。
6. 首当其冲:当,承受。
冲,要冲,交通要道。
处在冲要的位置。
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一般作谓语。
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误例:洪峰即将到来,迅速转移泄洪区所有群众是首当其冲的任务。
7. 不瘟不火:瘟,戏典表演沉闷乏味,不够火爆。
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误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误例:LD彩电春天风风火火地上市以后,几个月来全国各大区的销售状况均不温不火,并不像先前人们预想的那样乐观。
8. 鼎力相助:鼎力,大力。
是敬辞,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即用于有求于对方或感谢对方,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误例:老排长,还说什么呢,过去没有你的搭救哪有我今天?现在你经济上有困难,我一定鼎力相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针锋相对VS格格不入
1.针锋相对:针尖对针尖。
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2.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区分】
1.针锋相对侧重强调与之对立,双方为对立面。
例句:在近年来的世界冲突或战争中,敌对双方均无所不用其极,既有针锋相对的军事演习、各不相让的军事部署、互相牵制的能源之战,也有舆论宣传的攻防。
2.格格不入仅指不协调、不一致,体现不出“对立”的含义。
例句:娱乐节目走进博物馆,为博物馆开拓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广告世界,却与博物馆所要
求的环境氛围格格不入。
综艺节目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其与博物馆文化存在着天然的不一致。
二、相提并论VS混为一谈
1.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2.混为一谈:指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区分】
1.相提并论侧重强调将差距大的不同事物放在了一起谈论。
例句:由于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安全生产尤其是煤炭安全生产状况,无法和发
达国家当下的水准相提并论,中国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经验,大幅度提高安全
生产水准。
2.混为一谈侧重指将本质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谈论。
例句:文学评论中,对形式的模仿与内容的抄袭,不应混为一谈。
三、置若罔闻VS充耳不闻
1.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
表示不理睬、不重视、不关心。
2.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
比喻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区分】
1.置若罔闻侧重强调不重视、不关心,多指该去做的事情而不去管、不去做。
例句:古往今来,凡事兴于实,败于虚。
面对老百姓关心的现实问题,及时回应,乃是题
中之义。
但是,有的领导干部承诺时爽快,落实时“不快”,问题一拖再拖,迟迟不能兑现;有的领导干部随意开“空头支票”“放空炮”,最后干脆置若罔闻,解决事宜不了了之。
2.充耳不闻侧重指有意不听,多指不听取别人好的建议。
例句:他对师长的劝告充耳不闻,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四、眼花缭乱VS错综复杂
1.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感到迷乱。
形容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2.错综复杂: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
【区分】
1.眼花缭乱侧重强调眼睛看不清、辨不明。
例句:蝴蝶翅膀丰富的色彩、各异的图案造就了这美丽的精灵。
有些蝴蝶在阳光下飞舞时翅膀会闪烁着金属光芒,有些蝴蝶翅膀的色彩可以单一到通体只有一个颜色,也有蝴蝶的颜色可以丰富到让人眼花缭乱,甚至还有人在蝴蝶翅膀上收集到了阿拉伯数字1—9和26个英文字母形状的图案。
2.错综复杂侧重指事情客观上比较复杂。
例句:“四风”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其背后是根深蒂固的陈旧观念,习以为常的“潜规则”、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结。
五、断章取义VS偷梁换柱
1.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表示理解与原意不符。
2.偷梁换柱:指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区分】
1.断章取义侧重强调对原意理解有误。
例句:我们已经见识过一场诚恳的讨论会如何被媒体歪曲,被他们断章取义之后转变成一场持续几个星期的攻击。
2.偷梁换柱侧重指两个东西的替换,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例句:毫无疑问,这是典型的偷梁换柱。
如果散布谣言也属于“自由”,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散布谣言,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