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开复写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信有感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读后感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读后感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是一封非常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的信件。
通过这封信,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李开复对于大学生的关怀和鼓励。
他在信中提到了许多关于成长、学习和未来的观点,这些观点不仅对于大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封信中,李开复首先提到了大学生应该怀有一颗谦卑的心。
他认为,谦卑是成功的基石,也是成长的必备品。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而谦卑的心态可以让我们更加容易地接受他人的建议和帮助,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
同时,谦卑也能让我们更加谨慎地对待成功,不因一时的得意而骄傲自满,从而更好地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前行。
其次,李开复强调了大学生应该具备创新的精神。
他认为,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更应该培养创新的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创新的精神也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不断地迎接挑战,不断地超越自我。
此外,李开复还提到了大学生应该具备坚韧不拔的品质。
他认为,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无数的坎坷和挫折,而只有那些能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人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只有那些能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人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只有那些能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人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克服自己的惰性和懈怠,勇敢地面对困难,坚定地走向成功。
总的来说,李开复给大学生的信是一封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信件。
通过这封信,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李开复对于大学生的关怀和鼓励,也可以从中学到许多关于成长、学习和未来的重要观点。
希望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够从这封信中汲取力量,不断地努力奋进,迎接未来的挑战。
给大学生的第四封信读后感

给大学生的第四封信读后感读了这封信啊,就感觉像是一个超级有经验的前辈在拉着我的手,苦口婆心地传授各种“武林秘籍”呢。
这封信一开头就像是一阵清风,吹散了我心里那些迷迷糊糊的云雾。
它让我意识到,大学生活可不是用来混日子的,就像一场充满挑战的冒险旅程。
我一边读着,一边在心里默默点头,就好像写信的人钻到我脑袋里,知道我那些小毛病和小困惑似的。
信里提到关于学习的部分,那可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以前我总是觉得大学嘛,考试及格就行,可这封信就像一个小锤子,敲了敲我的脑袋,告诉我知识这东西,得像小松鼠囤坚果一样,使劲儿囤。
而且还不能光囤,得把这些知识的坚果都嚼碎了,消化成自己的能量。
这就好比我们打游戏,不能只看着那些酷炫的技能,得实实在在地去练,去升级自己的技能树,这样才能在面对各种“大boss”(比如说期末考试、论文啥的)的时候,不被打得屁滚尿流。
说到社交那一块儿,我更是笑得不行。
感觉这封信就像一个社交达人在给我这个小菜鸟分享他的社交宝典。
在大学里,和同学们相处就像在一个大森林里和各种小动物交朋友一样。
有活泼开朗的“小松鼠”,有稳重踏实的“老黄牛”,还有神秘莫测的“小狐狸”。
信里告诉我们要学会包容和理解,不能因为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就皱眉头。
这就像你不能要求所有的小动物都按照你的方式生活一样,大家各有各的可爱之处。
而且在这个社交大森林里,我们还要学会找到那些真正能和自己一起并肩前行的小伙伴,一起去探索这个神奇的“大学森林”。
关于未来规划的内容呢,就像是给我这个在大海里瞎扑腾的小帆船点亮了一座灯塔。
以前我总是对未来感到迷茫,就像在大雾里走路,不知道哪条路是对的。
这封信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告诉我要先看看远方的灯塔(也就是自己的目标),然后再规划航线。
不能今天想当画家,明天又想当厨师,得定下心来,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划桨。
读完这封信,我就像被打了一针强心剂。
感觉自己不能再这么浑浑噩噩下去了,得像信里说的那样,把大学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充满意义。
读李开复写给大学生的第四封信有感

读李开复写给大学生的第四封信有感第一篇:读李开复写给大学生的第四封信有感看了李开复写给大学生的第四封信,受益匪浅,似乎对大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李开复在信中说到,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因为这是人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
这是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
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
“让大学生活对自己有价值”是每个大学生的责任。
然而,对比我自己的大学生活,虽然一年多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但是回头看看,这一年竟然没有给自己留下很深记忆的事情,也没有做过什么让自己特别骄傲的事情。
总是感觉自己似乎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但也没特别闲过。
总之就是感觉大学生活过得很空虚,就只是纯粹在完成上课的任务而已。
自己也从不会主动地去学些什么,甚至一年中去图书馆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现在回头想想,觉得挺后悔的。
因为自己没有好好利用这一年时间,毕竟大一是空余时间最多的一年,我竟然就这样浑浑噩噩得过来了。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在高中时我们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考大学,我们有支撑自己努力的动力。
但来到大学后,我就像很多同学一样很茫然,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
的确,大学给了我们很多空闲时间,我们可以多休息,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但千万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学习,才是我们来到大学的根本目的。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处在一种颓废的状态,他们迷失自我,在漫无目的地虚度光阴,曾经的豪情壮志早已不复存在。
我希望自己跟他们能找回自己最初的梦想,开始一个全新的生活,不让自己的大学时光留下遗憾。
同时,李开复的信中还提到了在大学中的学习之道,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方法。
他认为,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2)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
如果遇到好的老师,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者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
除了资深的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
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
有些同学曾告诉我说,他们很羡慕我在读书时能有一位获得过图灵奖的大师传道授业。
其实,虽然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师,但他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教给我多少专业知识。
他只是给我指明了大方向,让我分享他的经验,给我提供研究的资源,并教我做人的方法。
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指导我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
我在大学期间积累的专业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
刚入门时,我曾多次红着脸向我的师兄请教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开会讨论时我曾问过不少肤浅的问题,课余时间我还主动与同学探讨、切磋。
“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生的周围到处是良师益友。
只要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大胆发问,经常切磋,我们就能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和方法。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
首先,除了学习老师规定的课程以外,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
例如,当我们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应当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目前的研究动态。
熟练和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这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
读书时,应尽量多读一些英文原版教材。
有些原版教材写得深入浅出,附有大量实例,比中文教材还适于自学。
其次,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
读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四封信

我的大学应这样过16级法政学院行政管理吉浩瑞16150032015 在经历了高三这样一个难忘的时段之后,作为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我们对于未来的生活是有些迷茫和无助的。
读了这封信后,我想我对我的大学生活有了目标,有了规划,我不会在这四年里虚度光阴,过着行尸走肉一般的生活。
或者像曾经老师家长说的那样,在大学里可以肆意的玩。
就像李开复先生所说,大学里我们应当掌握的七项基本技能: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
如此看来,大学生活并不如我们相信的轻松,每分钟每秒钟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规划。
更具有挑战性的是,这些内容都需要自己监督自己完成。
在几个月以前,我们的所有学习生活都由老师家长安排、监督,我们所想的一切都只有学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考大学。
而今天,我们在大学的校园里,好像失去了奋斗的目标,找不到努力的意义。
其实不然,这是我们第一次可以为了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努力,第一次可以将曾经在书本上看到的又无法亲身体验的知识进行实践,第一次没有家长为你安排好一切,做一些你不愿意做的事情。
这是我们第一次编织自己的梦想,明确奋斗的目标,找到自己人生道路的机会。
那么,要使自己的大学过得有意义,首先应当学会的是自习之道。
大学的老师从不会督促学生学习,上课的内容也很快,老师只会充当一个领路人的角色。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这句话在大学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通常一节课的内容在书本上会有几十页,甚至有些内容是书本上没有的。
那么学习就全靠自己的课下功夫了,你学了多少,考试多少分全部取决于你有没有预习,复习了几遍,看了几本书。
我认为在大学里,预习课本比高中还要重要,如果上课前没有预习,上课的时候就会完全跟不上老师的节奏。
看书更是重要,只有多看书才能理解上课所讲的知识,同时,看书也是为了未来的各种各样的面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而学习也应当有自己的创新意识不能一味墨守成规失去自己的思考。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该这么度过——读后感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已经结束了,并且此刻已经是第二个学期的开始了,深夜了,十二点,说真的,这对于90后的我们真的并不算晚,此刻的我正在赶着去年的作业,这是什么样的生活?也许,真的,读完这封信,我们确实要有某种与作者同样的感受。
又或者说,在未读之前,在第一学期的生活中,我们就有所体会,只是我们不愿去改变而已。
说的好听点,我们就是典型的90后,晚上下不了网,早上起不了床,然后整天在所谓的QQ里发表着自己那些无病的呻吟。
说的难听一点,我们就是那批整天浪费纳税人钱的“无业游民”,也许不是无业,我们的也就是学习,好好学习,可是,大学里,有多少人是兢兢业业的呢?有多少人能够完全遵守不迟到不早退,而且还要全勤的优秀指标呢?在已经度过的学期当中,我们有很多时间都不知所措,有很多时间都在床上度过,很多时间都在QQ上闲聊,即使我们明明知道QQ上说的话,有百分之九十都是废话,但还是心甘情愿地聊下去。
一个学期过去了,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认真听过几节课,却很认真的看过几部电影,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好好读过几本书,却很执着地追过数不尽的网络版的穿越小说。
学校图书馆里的藏书很丰富,却永远也比不上网络对我们的吸引。
我想问自己,我是怎么啦?我也曾经参加过高考,曾经努力过,曾经的自己真的不是这样的。
来到大学前也有给自己定过目标与计划,可是,目前为止,确实一条也没有实施。
为什么,是因为没人管我了吗,是不是没有他人的监督,我就不懂往正确的路走?是因为没有老师再围着我团团转,给我反复的讲解,给我布置做不完的作业了吗?还是我脱离了应试教育,自己有了新的想法,与其让自己学那些书本枯燥的知识,还不如趁着年轻,潇洒活一回?我不会承认自己现在就是人渣,可事实告诉我,我在想人渣堕落。
回家过年时,面对着仍然对我宠爱有加的父母,我甚至不敢告诉他们,我挂科了。
看着他们那双对我充满希望的眼睛,我对自己的堕落悔恨不已。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四封信

李开复给大学生的第四封信
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
今天我回复了开复学生网开通以来的第1000个问题。
关掉电脑后始终有一封学生来信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开复老师:
就要毕业了。
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
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
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这封来信道出了不少大三、大四学生的心声。
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
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应聘企业的婉拒信时这些学生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时已晚
这第四封信是写给那些希望早些从懵懂中清醒过来的大学生那些从未贪睡并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大学生以及那些即将迈进大学门槛的未来大学生们的。
在这封信中我想对所有同学说: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
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
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
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
只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
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读后感

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读后感《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七封信》读后感读完李开复的信之后深有感触。
走进了大学,猛然间发现,一切才刚刚开始,脚下的路还有很远很远。
今天的社会竞争不言而喻,就这样停止,一切都会从你的身边消失,仅仅只能做个对社会无用,对家庭无用,对自己都无用的无用之人。
在这七封信中,李开复博士在其中分别为我们讲述了:坚守诚信对于社会立足的重要性、从优越到卓越的价值观前进方向,成功、自信、快乐间必然的联系,大学生活我们应当如何充实的度过,我们应当积极主动的与家长、老师一起规划自己的人生,有智慧的选择成功的路线和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七种人才。
人生一路向前也应有人的指点,李开复的话总能告诉我些东西,可能平时会一时忘记,但是如果我们经常去看看,经常去想想,也许会让我们的道路更加平坦。
李开复博士说:要从诚信谈起!要从优秀到卓越!要做到成功,自信,快乐!细节决定成败,平时的一举一动最能看清一个人,时时都不能松懈,积极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不做最好,却一定要努力做更好,不能做到完美,却一定要努力去接近完美!要挑战自我,开发自身潜力。
要相信自己,努力去拼,努力去博,不畏惧,只是勇敢向前!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只说只想却不做,一切都没用,没有一点意义,行动永远比语言有效果。
我也将时时刻刻告诉自己,不做语言上的巨人,更不做行动上的矮子。
李开复老师在第一封信中提到的主动,积极的态度我更是深有同感,对于我们读行政管理专业的我来说,积极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品质,每一个年轻人都要拥有一个积极、主动的心,你必须善于规划和管理自己的事业,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为重要的抉择。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要学会选择,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
四年的时间可以造就一个人才,也可以造就一个庸才,其关键就在你选择你这四年的时间要怎么去度过。
所以必须学会选择。
所以我们一定不会浪费青春,要认真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力争全面发张自己,选择对了,加之付出,是顶峰;选择错了,即使付出再多,也是深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李开复写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信有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是古人对大学的理解。
读完李开复写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信,我从中看到了对大学的另一种理解。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
在大学之中我们至少应该掌握以下七项学习:
一、学习自修之道,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
二、学习基础知识,数学、英语、计算机、互联网……
三、学习实践贯通,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四、学习兴趣培养,开拓视野、立定志向。
五、学习积极主动,果断负责、创造机遇。
六、学习掌控时间,事分轻重缓急、人应自控自觉。
七、学习为人处事,培养友情、参与群体。
《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我们的大学也是一个小小社会,需要面临很多的人际交往问题,如何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则是我们很多大学生头疼的问题,在李开复写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信,我找到了答案。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以诚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其次培养真正的友情,学习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然后是从周围的人身上学习,从而提高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
学习是作为学生的根本,做一个积极主动学习的人,第一步要有积极的态度,第二步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勇敢面对,第三步对人生做好充分的准备,第四步“以终为始”积极地规划大学四年。
13级法律事务1班
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