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

⑵二个以上单位的组合
N·m N.m Nm
不宜写成
mN
m/s
m·s-1
⑶组合单位的中文名称与其符号书写的次序一致;
⑷乘号没有对应名称,符号中的除号对于名称为“每”,“每” 只在除号的地方出现一次;
米每二次方秒
m/s2
牛米
N·m
⑸同一行不得用多于一条的斜线;
m/s2
m·s-2 不得写成m/s/s
精品PPT
2.电力系统计量法规
1986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计量局和水利电力部发布 《水利电力部门电测、热工计量仪表和装置管理的规定》
精品PPT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3.计量管理体系中国计量院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省(市)计量行政部门 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省市计量测试研究院
县计量行政部门 县技术监督部门
国际单位制单位 在米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国际单位制单位——SI SI是经过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
精品PPT
4.计量学
十八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形成一门新型的技术基础科学——计量学
计量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计量单位,计量基(标准)的建立、复制、保存和传递; 2.计量理论、计量方法、普通计量器具; 3.计量人员的技术能力; 4.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5.物理常数和材料特性的测定; 6.计量管理,计量效益和计量保证。
12.测量的复现性——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 程度。
精品PPT
13.精密度——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14.正确度——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15. 准确度(精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是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综合反映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第一章计量概述第一节计量的概念一、概念1.量: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与定量确认的一种属性。
2.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3.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它包括科学技术上的、法律法规上的和行政管理上的一系列活动。
4.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科学,它涵盖有关测量的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在计量学中,测量既是核心概念,又是研究对象。
计量与测量的关系:----测量不具备、也不必具备计量所有的特点,即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
计量即属于测量而又严于一般的测量。
----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置信度有关的、与不确定度联系在一起的规范化的测量。
二、计量的内容.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量值传递与溯源;.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计量管理。
----工程计量----工程计量三、计量的分类1.按综合性质分类----科学计量指基础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计量科学研究,通常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来精确地定义与实现计量单位,并为最新的科技发展提供可靠的测量基础。
指各种工程、工业、企业中的实用计量,涉及对计量,又称工业计量。
----法制计量与法定计量机构工作有关的计量,涉及对计量单位、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及测量实验室的法定要求。
2.按测量对象分类.几何量.时间频率.温度.光学.力学.电离辐射.电磁.声学.无线电.化学四、计量的特点1.准确性:指测量结果与被测真值的一致程度.2.一致性:在统一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测量仪器,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的要求,其测量结果就应在给定的区间内有一致性。
测量结果应是可重复、可再现(复现)、可比较的。
3.溯源性: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
4.法制性:来自于计量的社会性,量值的准确可靠不仅依赖于科学技术手段,还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
计量基础知识

1.计量的内容有哪些?计量的内容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实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2.计量是如何分类的?有何特点?计量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3类,分别代表计量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公益性三个方面。
计量的特点有: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
3.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是如何构成的?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由三部分组成: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国务院制定(或批准)的计量行政法规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计量法规: 3)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计量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部门计量管理办法,县级以上人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地方计量管理办法。
4.计量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计量法的基本内容是: 1)计量立法宗旨 2)调整范围 3)计量单位制 4)计量器具管理 5)计量监督 6)计量授权 7)计量认证 8)计量纠纷的处理 9)计量法律责任5.什么叫校准?校准的依据是什么?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称为校准。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对其通常应作统一规定,特殊情况下也可自行制定。
6.什么叫检定?检定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强制检定的范围有哪些?测量仪器的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全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检定具有法制怀,其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测量仪器。
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
我国规定,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属国家强制检定的管理范围。
计量基本知识

计量基本知识第一章计量基本概念和术语1.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1.1计量的内容:①计量单位与单位制;②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复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③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④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⑤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⑥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1.2 计量的特点①准确性: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由于实际上不存在完全准确无误的测量,因此在给出量值的同时,必须给出适应于应用目的或实际需要的不确定度或误差范围,否则量值不具备充分的实用价值。
所谓量值的准确性,即是在一定的不确定度、误差极限或允许误差范围内的准确性。
②一致性: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要求,其测量结果就应在给定的区间内有其一致性。
也就是说,测量结果是可重复、可再现(复现)、可比较的。
计量的一致性不仅限于国内,也适用于国际。
③溯源性: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则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
量值溯源:是指自下而上通过不间断的校准而构成的溯源体系。
量值传递:是指自上而下通过逐级检定而构成的检定系统。
④法制性:来自计量的社会性,因为量值的准确可靠不仅依赖于科学技术手段,还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
1.3《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于1985年9月6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1986年7月1日施行。
立法宗旨是: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1.4 量: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
定性区别是指量在特性上的区别,如几何量、电学量、热学量等。
定量确定上指确定具体的量,又称特定量。
如零件的长度,电阻的大小等。
计量基础知识(详细)

第一节 计量工作简史
一、概述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和可靠的测量 活动。 计量在历史上称为度量衡和权度, 其含义包括:长度、容积、质量的计量, 主要的计量器具为尺、斗、秤。现代计 量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度量衡和权度, 计量比度量衡和权度更确切、更概括、 更科学。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 确可靠的活动。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科 学。
2、测量
P115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 操 作。
3、计量
——根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 可靠的活动。p1
3、计量
计量的可靠活动主要有: 科学技术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发展计 量技术、建立基准、标准,以保证计量 结果具有溯源性。 法律法规方面:制定和颁布法律、法规 和条例。 行政管理方面:开展计量行政管理,包 括计量保证和计量监督。
计量学的分类:按学科而分为七类:
1、通用计量学:
关于计量单位、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测量不确定度,计量器具的基本特性等。 2、应用计量学: 研究特定的计量学部分,如长度、温度、 硬度、频率、天文、海洋、医疗等特定量的 具体应用。
3、技术计量学: 涉及自动测量、在线测量、动态测量等 测量技术和方法。 4、理论计量学: 量的定义和单位的实现,复现等测量理 论和计量信息理论。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计量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1、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计量制度的统一。
2、基本上形成了全国计量管理网和量值传递网。 3、加强了计量器具产品的投产和生产过程的监督管理。 4、加强了计量器具的管理。 5、颁发和发布了各种计量检定系统表和计量检定规程。 6、开发了计量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 7、建立和发展了同国际计量组织的广泛联系和业务交流。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第一节量和计量一、量的定义量的定义:现象、物体和物质的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
由定义可知:被研究的对象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物质本身。
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个概念的两种含义:一方面是量的定量确定,如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指量的大小、轻重和长短等概念即量的具体意义;另一方面是指现象、物体和物质的定性区别,把量区别为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和电阻等即量的广义含义。
量总是由数值和计量单位组合表示。
在使用相同计量单位的条件下,较大的数值表示较大的量;较小的数值表示较小的量。
用没有计量单位表示的纯数值表示量的大小是没有意义的。
即量的表示都必须在其数值后面注时计量单位。
量的大小并不随所用计量单位而变,可变的只是单位和数值。
二、量的分类量的分类: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将量按学科划分为十大类:几何量、力学、温度、电磁、电子、时间频率、电离辐射、声学、光学和化学。
1.几何量计量:对物体几何形状所涉及的物理量进行的测量。
主要包括:端度、线纹、角度、表面粗糙度、平面度、直线度、表面几何尺寸的精密测量。
2.力学计量:包括质量、容量、密度、压力、真空、流量、力矩、速度、加速度、硬度、冲击、转速、振动等。
3.温度计量:利用各种物质的热效应,研究测量温度的技术。
按测量范围划分有:超低温、低温、中温、高温、超高温计量。
4.电磁计量:根据电磁学原理,应用各种电磁基、标准器和仪器、仪表,对各种电磁物理现象进行测量,按电、磁特性分为电学计量和磁学计量;直流计量和交流计量;5.电子计量:无线电技术所用全部频率范围内的一切电气特性的测量;6.时间频率计量:时间和频率的计量,时间和频率在数学上互为倒数关系;7.电离辐射计量:计量放射性物质本身有多少的量和计量辐射、被照介质相互作用的量;8.声学计量:专门研究物质中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影响特性中有关计量的知识领域;9.光学计量:光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功率、能量的转换和变化;在传播过程中光线的行踪;10.化学计量:对种物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基本物理常数的分析、测定。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一、计量基础术语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活动。
量值: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如:5.34㎜、15㎏、30℃等。
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时所用的,按类别叙述的逻辑操作次序。
测量程序:进行特定测量时所用的,根据给定的测量方法具体叙述的一组操作。
测量结果:由测量所得到赋予被测量的值。
注:1、在给出测量结果时,应说明它是示值,未修正测量结果或已修正测量结果,还应表明它是否为几何值的平均值。
2、在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述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必要时还应说明有关影响量的取值范围。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已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注:1、重复性条件: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测者;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
测量准确度: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的A类估算:(也称A类不确定估算)通过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不确定度的B类估算:通过对观测列进行非统计分析,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B类不确定度估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他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或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相对误差:测量误差除以被测量的真值。
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
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修正值: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
二、计量标准术语计量基准、标准: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柱,它是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定量化的方法体系。
计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事物的大小、数量和特征,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一、计量单位对于某一物理量,计量单位是表示该量大小的标准量。
计量单位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原则:唯一性、普遍性、稳定性、精确性等。
国际单位制是现代的计量单位体系,它包括一系列已经确定的标准单位,如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等。
与国际单位制相关的其他系统包括公制、英制、美制、厘米-克-秒制等。
二、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误差,导致连续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系统误差通常由于人员操作不当、仪器设计或校准不准确、环境因素或测试样本的变化等原因造成。
随机误差是指由于各种随机原因导致的测量结果的不稳定性。
随机误差通常由于仪器精度有限、条件不稳定、测试样本的不同或操作者的技术不同等原因造成。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测量精度、改进测量仪器、规范测量条件等方式来减少误差。
三、测量精度和分辨率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它可以通过比较多次测量的结果与真值的差异来确定。
测量精度越高,测量误差越小,越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
分辨率是指测量仪器的最小量度,也就是最小可测量的差异,常用单位为数字化的比特(bit)或字节(byte)。
分辨率越高,表示可测量的精度越高,结果将更加准确。
四、误差处理误差处理是一种通过各种数学方法来处理数据,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误差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加减法、乘除法、半差法、三分压降法等。
其中,半差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减小误差并提高测量精度。
误差处理还包括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是指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包括数据清洗、修正和转换等。
数据分析是指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组、分类、描述和统计,以推断或检验某种假设或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量和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16) 注: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共有21个。1984年我国 公布法定计量单位时,把平面角弧度和立体角球面度称为SI辅助单位。1990年 国际计量委员会规定它们是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的一部分。我国国家标 准GB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也将平面角弧度和立体角球面度列入 了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所以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共有21个。 3、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 法定计量单位名称的使用方法:(+) 1)组合单位的中文名称与符号表示的顺序一致,符号中的乘号没有对应的名 称,除号的对应名称为“每”字,无论分母中有几个单位, “每”字中出现 一次。 如:比热容单位的符号是J/(kg . k),其单位名称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 而不是“每千克开尔文焦耳” 或“焦耳每千克每开尔文”。 2)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其顺序应是指数名称在前,单位名称在后。相应的 指数名称由数字加“次方”二字而成。如:断面惯性矩的单位m4的名称为“四 次方米”。
第一节 量和单位
1、基本单位 “给定量制中基本量的计量单位”称为基本单位。 2、导出单位 “给定量制中导出量的计量单位”称为导出单位。 (1)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为了表示方便,对有些导出单位给予专门的名称和符号,称它们为了具有 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如压力单位帕斯卡(Pa)、电阻单位欧姆(Ω)等。 (2)导出单位的构成 1)由基本单位和基本单位组成,如速度单位米/秒。 2)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如力的单位牛吨为千克.米/秒2,其中千 克为基本单位,而米/秒2为加速度单位,它是导出单位。 3)由基本单位和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组成,如功、热的单位焦耳为 牛.米,其中牛为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米为基本单位。 4)由导出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如电容单位法拉为库/伏,库仑和伏特均 为导出单位。
第一节 量和单位
(四)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1、“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 位”称为法定计量单位。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是在1984年2月27日由国务院发布的,即《国 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 令》。 2、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44个)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由两部分组成:国际单位 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它计量单位。 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7) 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第一节 量和单位
3)如果长度的2次和3次幂表示面积和体积,则相应的指 数名称为“平方”和“立方”并置于长度单位之前。否则 应称为“二次方”和“三次方”。 如:体积单位dm3的名称是“立方分米”而断面系数单位 m3的名称是“三次方米”。 4)书写单位名称时,不加任何表示乘或除的符号或其它 符号。 如:电阻率单位Ω . m的名称为欧姆米,而不是“欧姆. 米”、“欧姆—米”“[欧姆][米]”。 密度单位kg/m3的名称为“千克每立方米”,而不是“千 克/每立方米”。 法定计量单位和词头的符号 法定计量单位和词头的符号的使用方法:(+)
第一节 量和单位
(三)计量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SI) 1、计量单位制 “为给定量制按规定规则确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称为计量单位制,简称 单位制。 2、国际单位制(SI) (1)国际单位制的特点 统一性、简明性、实用性、合理性、科学性、精确性(摩尔我国暂未复现此单位标 准不确定度)、继承性、通用性。 (2)国际单位制的构成 国际单位制由SI基本单位(7个)和SI导出单位及SI单位的倍数单位构成。SI导出单 位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21个)和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 位两部。SI单位的倍数单位由SI词头(共20个)与SI单位(包括SI基本单位和SI导出 单位)构成。 SI基本单位(7个) 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 国际单位制(SI) SI导出单位 的SI导出单位(21) 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 SI单位的倍数单位
第一节 量和单位
2、量纲的表示 量纲的符号为dim。对于任何一个量它的量纲可以表示为: dimQ=LaMbTcI dΘf NeJy 基本量的量纲表示,如长度的量纲diml=L 导出量的量纲表示,举例说明如下: 速度v=l/t的量纲dimv=diml/dimt=L/T=LT-1 加速度a=v/t的量纲dima=dimv/dimt=LT-1/T=LT-2 力F=ma的量纲dimF=dimmdima=LmT-2 量纲仅表明量的构成,而不能充分说明量的内在联系。量纲的意义在于定性地表示量与 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基本量和导出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量纲可得出一个量与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检验量的表达式是否正确。如果一个 量的表达式正确,则其等号两边的量纲必然相同,通常称为“量纲法则”。 (三)无量纲量 “在量纲表达式中,其基本量量纲的全部指数均为零的量”称为无量纲量。如平面角、 线性应变、摩擦因数等。这些量并不是没有量纲,只不过它的量纲指数都为零。由于任 何指数为零的量等于1,所以量纲为1的量,也就是无量纲量,无量纲量也称为量纲为1的 量。 三、计量单位和单位制 计量单位就是“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计量单位也 叫测量单位。 (一)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第一节 量和单位
3、一贯导出计量单位和倍数单位 一贯导出计量单位 “可由比例因数为1的基本单位幂的乘积表示的导出计量单位”称为一贯导出计量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全部导出单位都是一贯单位。 如力的单位牛吨, 1N=1kg.m.s-2,功、热的单位焦耳,1J=1N.m,电压单位伏特,1V=1 Ω.A等。 倍数单位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对国际单位制构成中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进行了 命名。它是在主单位前加上一个符号,使它成为一个新的计量单位。 “按约定的比率,由给定单位构成的更大的计量单位”称为倍数单位。如千米 (km)、兆帕(MPa)等。 “按约定的比率,由给定单位构成的更小的计量单位”称为倍数单位。如毫伏 (mV)、微瓦(uW)等。 其中千(103)、兆(106)、毫(10-3)、微(10-6)均为词头。 4、制外计量单位 “不属于给定单位制的计量单位”称为制外单位。例如: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国 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对国际单位制来讲就是制外单位。国际单位制的制外单位, 如时间单位的分(min)、时(h)、天(日)(d)、以及表示体积单位的升(L) 和质量单位吨(t)。
第一节 量和单位
6)由两个以上单位相乘构成的组合单位,其中文符号只有一种 形式,用居中圆点代表乘号。 如:动力黏度单位“帕斯卡秒”的中文符号是“帕.秒”,而不是 “帕秒”、“[帕][秒]”、”、“帕.[秒]”、“帕—秒”、“帕 斯卡.秒”。 7)由两个以上单位相除构成的组合单位,其符号可用下列三种 形式: Kg/m3 kg.m-3 kgm-3 当可能发生误解时,应尽量用居中圆点或斜线(/)的形式。 如:速度单位“米每秒”的符号用m.s-1或m/s,而不宜用ms-1以 免误解为”每毫秒”。 8)由两个以上单位相除构成的组合单位,其中文符号可用下列 二种形式:千克/米3 千克.米-3 9)在进行运算时,组合单位中的除号可用水平横线表示。 10)分子无量纲而分母有量纲的组合单位即分子为1的组合单位 的符号,一般不用分式而用负数幂的形式。如波数单位的符 号是m-1,一般不用1/m。
第一节 量标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字母,也可以是阿拉伯数字、数学 符号、元素符号、化学分子式。 下标字体的表示原则为:除用物理量的符号及用表示变量、坐标和 序号的字母作为下标时,下标字体用斜体字母外,其他下标用正体。 3、基本量和导出量 计量学的量,可分为基本量和导出量。 基本量是指“在给定量制中,约定地认为在函数关系上彼此独立的 量”。例如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量有7个,即长度、质量、时间、 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 导出量是指“在给定量制中,由基本量的函数所定义的量”。导出 量是通过基本量的相乘或相除得到的量。如国际单位制中的速度是 导出量,它是由基本量长度除时间来定义的。导出量很多,如力、 压力、能量、电位、电阻、摄氏温度、频率等。 (二)量值
第一节 量和单位
一、量和量值
(一)量 1、量的概念 量是指“现象、物体和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 确定的一种属性”。计量学中的量指的是可以 测量的量,这种量可以是广义的,如长度、质 量、时间、电流等,也可以是特指的,称特定 量,如一个人的身高、一辆汽车的自重等。 2、量的表示 (1)量的符号 量的符号通常是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如 面积的符号A。量的符号都必须用斜体表示。
第一节 量和单位
1、量值的概念 量值是指“一般由一个数乘以计量单位(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例如2m,20kg、220V等。其中2、20、220为数值,m(米)、kg(千克)和V (伏)为计量单位。 2、量值的表达 量值应该正确表达,如20℃~22 ℃或(20~22)℃、220V~240V或(220~240) V,但不能表示20~22℃,220~240V,因为20和220是数字,不能与量值等同使 用。 二、量制、量纲和无量纲量 (一)量制 量制是指“彼此间存着确定关系的一组量”。量制通常以基本量符号作为特定量 制的缩写名称,如基本量为长度(l)、质量(m)和时间(t)的力学量制的缩写 名称为l、m,t量制。 (二)量纲 1、基本量的量纲 “以给定量制中基本量的幂的乘积表示某量的表达式”称为量纲。量纲都以大写 的正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量的量纲为:长度(L)、质量(M)、时间(T)、电 流(T)、热力学温度(Θ)、物质的量(N)和发光强度(J)。
第一节 量和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