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文言文1【精选】
高考语文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及翻译十七篇

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及翻译十七篇(一)萧何追韩信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于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萧何追韩信译文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
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项羽派他做郎中。
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
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投奔他,当了一名接待来客的小官。
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挨次被杀了,轮到杀他的时候,他抬起头来,正好看到滕公,就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滕公听他的口气不凡,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杀。
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1)(1)张纲传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
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
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
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
以纲为广陵太守。
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
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
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
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
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
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
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
”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
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
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
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王夫之《读通鉴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厉布衣之节厉:劝勉。
文言文(人物传记)

文言文(人物传记)《晋书·吴隐之传》原文及译文原文: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鄄城人。
美姿容,善谈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
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
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
与太常韩康伯邻居,康伯母,贤明妇人也,每闻隐之哭声,辍餐投箸,为之悲泣。
既而谓康伯曰:“汝若居铨衡,当举如此辈人。
”及康伯为吏部尚书,隐之遂阶清级,累迁晋陵太守。
在郡清俭,妻自负薪。
迁左卫将军。
虽居清显,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
广州包带山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故前后刺史皆多黩货。
朝廷欲革岭南之弊,以隐之广州刺史。
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
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越岭丧清,吾知之矣。
”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
及卢循寇南海,为循所得。
刘裕与循书,令遣隐之还,久方得反。
归舟之日,装无余资。
及至,数亩小宅,篱垣仄陋,内外茅屋六间,不容妻子。
刘裕赐车牛,更为起宅,固辞。
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
义熙八年,请老致事。
九年,卒。
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致事及于身没,常蒙优锡显赠,廉士以为荣。
子延之复厉清操,延之弟及子为郡县者,常以廉慎为门法,虽才学不逮隐之,而孝悌洁敬犹为不替。
译文:吴隐之,字处默,是濮阳鄄城人。
吴隐之容貌很美,善于谈论,广泛涉猎文史,以儒雅著名。
他年少时就孤高独立,操守清廉,虽然家中一无积蓄,但绝不拿取不合道义而来的东西。
他事奉母亲孝顺谨慎,到他为母亲守丧时,哀伤的表现超过礼制的规定。
吴隐之与太常韩康伯是邻居,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贤良聪明的妇人。
她每次听到吴隐之的哭声,就放下筷子不再吃饭,为之悲痛流泪。
高考语文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及翻译十七篇

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及翻译十七篇(一)萧何追韩信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于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萧何追韩信译文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
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项羽派他做郎中。
他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都没有被采纳。
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脱离楚军去投奔他,当了一名接待来客的小官。
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挨次被杀了,轮到杀他的时候,他抬起头来,正好看到滕公,就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滕公听他的口气不凡,见他的状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杀。
关于写人物传记的文言文

关于写人物传记的文言文1. 求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
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
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
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求者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世之言,徒曰“市道交”。
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参考译文】宋清是长安西部药材市场上的人,他搜集出卖好药。
有从深山大泽来的采药人,一定把药卖给宋清,宋清很好地接待他们。
长安的医生得到宋清的药配制他们的方剂,便容易出卖,都称誉宋清。
生疮害病的人,也都愿意到宋清处买药,希望迅速治愈。
宋清总是乐于满足他们的要求,即便是没有现钱的人,都给予好药,积累下来的债券堆积如山,从前往讨取药钱。
有的不相识的人从远地来写债券购药,宋清也不推辞。
到了年底,估计人们无力偿还,便把债券烧掉,始终不再提起。
市场上的人因为他的行为与众不同,都笑他,说:“宋清是个愚蠢荒唐的人。
人物自传文言文名篇

人物自传文言文名篇
《吾自传》。
余乃某之自传也。
余生于江南之一小村,家贫无以自给,然幼
时即有读书之志。
余幼时聪颖,喜好诗书,每每向乡人借书,饱读
诗书,颇得光阴。
然家境贫寒,无力供余读书,余乃自力更生,辍
学出外谋生。
余行走江湖,历经磨难,遇见良师益友,得以广见识,深得人情世故。
余见闻颇多,心悟日深,乃决心还乡读书,刻苦钻研,终于中举,得以回乡为官,尽孝报亲。
余虽平凡之人,然一生
坎坷,志存高远,不忘初心,终得圆满。
吾自传至此,谨以自勉,
庶几后人得以效之,勉励自身,报效国家社会。
人物小传文言文版范文

人物小传文言文版范文
阿憨者,不知其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
但因其性憨直淳朴,故人皆呼之曰阿憨。
阿憨貌平而心善,身短而志高。
其目炯炯然,似含童真之纯;其鼻塌塌然,倍增憨态之趣。
常着一旧衣,补丁错落,而不以为陋,笑曰:“此衣与吾相伴久矣,不忍弃也。
”
阿憨之为人,诚而守信。
一日,与友约于市,晨兴而往,待至日中,友未至。
路人皆劝其归,阿憨摇首曰:“诺既出,安可弃之?”终待友至,友惭,阿憨犹笑而慰之。
其行事亦多趣闻。
尝学为农,见田中苗未盛,心急而拔苗助长,苗皆枯。
阿憨抚苗泣曰:“吾欲汝速长,奈何反害汝。
”其愚笨若此,然其心可鉴。
又好读书,然学无所成。
每执卷吟哦,声震屋瓦,邻人不堪其扰。
问所读何书,阿憨曰:“但为圣人言,吾皆读之,虽未解全意,然读之则心喜。
”
阿憨于乡闾之中,乐于助人。
有老妪负薪难行,阿憨见之,遽夺其薪于肩,送妪归宅。
老妪欲酬之,阿憨辞曰:“举手之劳,安敢受酬。
”
虽阿憨于世无大功大业,然其憨直之态、纯善之心,为众人所喜。
其在乡中,如一缕清风,虽微而能动人之怀。
阿憨者,真俗世之奇人也。
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

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一)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
刘备之奔公孙瓚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
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公孙瓚使豫守东州令,瓚将王门叛瓚,为袁绍将万余人来攻。
众惧欲降。
豫登城谓门曰:“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
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门惭而退。
瓚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也。
瓚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
时雄杰并起,辅莫知所从。
豫谓辅曰:“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
宜速归命,无后祸期。
”辅从其计,用受封宠。
太祖召豫为丞相军谋掾,除颍阴、朗陵令,迁弋阳太守,所在有治。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
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
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阵,弓弩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隙。
胡不能进,散去。
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迁南阳太守。
先是,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
前太守收其党羽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
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
具以状上,太祖善之。
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魏明帝)欲征之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举豫应选。
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诸军,假节,往讨之。
会吴贼遣使与渊相结,帝以贼众多,又以渡海,诏豫使罢军。
豫度贼船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东随无岸,当赴成山。
成山无藏船之处,辄便循海,案行地势,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
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沈没,波荡着岸,无所逃窜,尽虏其众。
初,诸将皆笑于空地待贼,及贼破,竞欲与谋,求入海钩取浪船。
正始初,迁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
屡乞逊位,太傅司马宣王以为豫克壮,书喻未听。
拜太中大夫,食卿禄。
年八十二薨。
豫清俭约素,赏赐皆散之将士。
每胡、狄私遗,悉簿藏官,不入家;家常贫匮。
虽殊类,咸高豫节。
嘉平六年,下诏褒扬,赐其家钱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害:嫉妒。 (争宠而心害其能)
13.折:指斥,指责,驳斥(季布面折其短)。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公 使让之)
15.党:偏袒,伙同,包庇。(无偏无党,王 道荡荡)
16.矫:假托,假传。 (矫王命以杀之)
17.质:作人质;抵押。 (燕太子丹质于齐)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 (用于个人)。 (师退,次于昭陵)
考纲变化
1、新增篇目
•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 降大任于是人也……而死于安乐也。”) ;
• 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
雨润如酥); •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名著和语用
• 文学名著阅读从去年的10分减为今年的6分 ,语言文字运用从去年的13分调整为今年 的17分。
• 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 皇本纪》)。
6.畔,
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
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 “趣赵兵亟入关” (《史 记·陈涉世家》)。
8.内,
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 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 9.郤,
•
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
臣有郤” (《史记·项羽本纪》)。
10.责,
•
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史记·高祖本纪》)。
(五)、表示时间的词
1.表瞬间:
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 寻、无何。 2.表过去:
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 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
• 其中减少了两部阅读名著,雨果《巴黎圣 母院》、列夫·托尔斯泰《复活》加*号, 暂不列入今年考试范围,同时把文学名著 阅读中的简答题部分去掉;
• 语言文字运用增加一题。
3、需要特别关注的课内文言文
• 《鸿门宴》 • 《过秦论》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六国论》 • 《游褒禅山记》 • 《项脊轩志》
比、迨、逮、及、洎、居(如“居无何,居三 月”)
(六)、官员调动升迁的相关字 词
阅读解题步骤: 1.抓住特点,节节划读,理
清脉络:人——简历——性格特点— —为政成绩——事件。
2.利用注释及后两题帮助理解文 意
二、传记类文言文常见实词
传记类文言文常见实词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二)、特殊单音词 (三)、相关复音词 (四)、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五)、表示时间的词 (六)、官员调动升迁的相关字词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1.诣:到,去。 (吏二缚一人诣王〕)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器不课不用) 4.风、化:教育感化。(望风而服)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召有司按图)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 交往。 (父母在,不远游)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 “促”,催促。 (入而徐趋/趣赵兵亟入关)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一、高考传记类文言文的特点 1.记叙的特点: 叙述多议论少,语言精练简洁,多用 省略句,篇幅短小。
2.内容:
史传类文章的主人公多为有声望的文 臣武将或其他一些人物,他们往往有鲜 明的性格特点。
传文常规结构是:
先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 然后概括介绍人物学识、品行,为官的建树、 治国的才能, 接下来围绕人物的性格特点展开记叙,叙述 生平经历和突出事迹。 最后一段归结人物的一生,收束全文。
3.传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总体价 值取向:
忠孝、守法、处事高明、英勇有 智谋,清正廉洁等。
阅读方法
传记类文本的四大读点 一是人物 传记人物为谁?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哪些人? 二是职官 此类文本的人物多是官员.要搞清楚他任何职?朝中官 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 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孝义?勤学?清廉?爱民?抗 上?等等,一共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 文本的主人公多为正派人物,而题目要求"筛选"和"提 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
(二)、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
“事既未然,脱可免祸”。 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只,只是,只要(大司马刘公在河北,必能 相施,第持我书往)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 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三)、相关复音词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 输”引申。 (愿输家之半县助官)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 语。 (当高罪死)
21.坐:①因……犯罪扬,欣赏(循礼者不足多)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老先生不敢少 之)
(四)、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
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 列传》)。 2.详,
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 将军列传》)。 3.蚤,
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 记·项羽本纪》)。
• 4.倍,
• 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史记·项羽本纪》)。 5.禽,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佣人、仆 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 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