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论文——大鲵的保护
大鲵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

大鲵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摘要】大鲵是一种珍稀濒危的两栖动物,人工繁殖技术对于保护大鲵种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大鲵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入手,介绍人工繁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人工繁殖技术对保护大鲵的意义。
通过发展人工繁殖技术,可以有效拯救濒危物种,而大鲵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人工繁殖技术提供了基础。
通过这篇文章的研究和讨论,可以为保护大鲵种群和其他濒危物种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大鲵、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技术、濒危物种、保护、生态习性、原理、应用、意义、研究、基础、拯救1. 引言1.1 大鲵是一种珍稀濒危的两栖动物大鲵是一种珍稀濒危的两栖动物,生活在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些山区和溪流中。
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体长可达1米以上,体重可达20公斤。
大鲵的外表酷似蜥蜴,但其实属于蝾螈科动物,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由于栖息地的破坏、气候变化、疾病传播等因素的影响,大鲵的数量急剧减少,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在野外,很难见到它们的身影,濒危程度非常严重。
由于它们繁殖周期长,每年产卵期很短,再加上领域需求大,种群增长缓慢,濒危的状态更加突出。
大鲵的濒危状态引起了人们对于其保护的广泛关注。
各种保护措施正在逐步实施,其中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些珍稀动物,确保它们的种群不至于灭绝。
1.2 人工繁殖技术对于保护大鲵种群至关重要人工繁殖技术对于保护大鲵种群至关重要。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大鲵的生存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野外大鲵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使得其面临濒危的危险,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以保护,大鲵很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灭绝。
而人工繁殖技术的应用则能够为大鲵的保护提供有效的手段。
通过人工繁殖技术,可以控制大鲵的繁殖过程,提高繁殖成功率,增加种群数量,从而有效地避免濒危物种的灭绝。
人工繁殖技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野生种群的捕捞和损害,保护大鲵的自然生态环境。
大鲵的人工养殖与资源保护

大鲵的人工养殖与资源保护陈金生1,高少波1,唐会元1,黄安祥2,杨武学2,马振伟2,杨春成3(1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库渔业研究所,武汉 430079;2河南省嵩县水产移民管理局;3嵩县大鲵研究推广基地)摘要:报导了河南省嵩县大鲵的人工养殖及对野生大鲵资源的保护情况。
通过抢救性收集与养殖,现存池大鲵已达1578尾,获得了从养殖设施到日常饲养管理的系统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人工繁殖研究;通过政策宣传与监督管理,对防止野生大鲵在该地区的迅速消亡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大鲵;人工养殖;资源保护中图分类号:S966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278(1999)05-0010-02大鲵(A ndr ias davidianus )属两栖纲(Am -phibia)有尾目(Vrodtla )隐鳃鲵科(Cryp to -branchidae),俗称娃娃鱼,属我国二类野生保护动物。
大鲵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陕西等省居多。
近年来,大鲵的人工驯养和繁殖保护已成为水产科研工作新课题[1、2]。
河南省嵩县地处秦岭山系伏牛山脉,黄河主要支流伊河东西横贯,因其境内山峦起伏、溪河密布,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该地区曾有过丰富的野生大鲵资源。
但进入80年代中后期,随着山区经济开发力度加大,大鲵的野生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野生大鲵现已十分罕见。
为了保护与开发利用这一珍贵资源,河南省嵩县水产移民管理局及时从政策、技术和资金上扶持成立了大鲵养殖与推广基地,通过清收群众偶尔捕获的大鲵,加以养殖保护,同时加大了大鲵人工繁殖研究工作力度,力争使这一资源尽快恢复种群数量。
1 人工养殖111 养殖条件与设施大鲵养殖基地(见图1)位于木植街乡寨沟村,由于地处山区,土地狭窄,因此养殖场建于河滨,由块石垒基,底及墙面为砖石水泥结构,外围2m 高围墙。
设观察室1个,15m 2小池8个(1~8号),200m 2池3个(10~12号),500m 2大池1个(9号)。
大鲵(娃娃鱼)

大鲵(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摘要: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并列入CITES公约附录中。
自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过度收购、非法捕杀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大鲵种群数量下降极为严重,湖南、安徽等地的大鲵产量在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下降超过80%,分布区也极度萎缩,形成了12 块岛屿状区域,目前分布于以我国中部山区的长江流域为主的17个省区。
部分已建立的大鲵保护区经费短缺,人员不足,管理不力,状况不容乐观。
非法捕捉和栖息地丧失仍是威胁大鲵生存的主要因素,保护管理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现对大鲵的生活现状,人工饲养,饵料状况,分布情况以及大鲵的常有病害、种质资源和现今对大鲵的保护力度等做了一一介绍关键词:大鲵,种群,分布,保护,养殖,病害在今年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刊登了北大教授高克勤与美国学者合作发表的关于最早真螈化石记录的论文,真螈是两栖动物纲里面的一个原始类群,在研究两栖动物起源进化方面有重要意义,此次,高克勤与美国学者合作,在我国内蒙古地区发现了距今1.6亿年前的真螈类动物化石,是该类群已知最早的化石记录。
发现的真螈化石可归为隐鳃螈科,与现生大鲵(因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所以俗称娃娃鱼)有直接亲缘关系。
故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珠江中上游及汉水上游的深山峡谷溪流中,由于大鲵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如人为捕杀、环境污染等,自然资源严重衰竭,国家将其列为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大鲵现属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全长可达1米及以上,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
大鲵雌雄异体,头扁宽,口大眼小,皮肤棕黑、光滑湿润头有疣瘤、四肢短小、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大鲵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
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
大鲵

大鲵,又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
主要产于我国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下游支流的深山峡谷溪流之中,山西、陕西、河南、湖南、湖北、贵州、甘肃、云南、广西、重庆、安徽、江西等省都有分布。
但资源量已日渐减少。
大鲵是一种珍稀名贵野生动物,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国际濒危物种。
1、大鲵养殖业市场广阔食用价值⌝大鲵肉味鲜美,是一种名贵佳肴,它在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市场上被视为珍稀补品,被视为珍惜名贵的滋补品,对人体补虚有奇效。
大鲵皮肤中含有41%-61%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人体的美容物之一。
药用价值⌝根据现代临床医学观察,大鲵对贫血、霍乱、痢疾、癫痫和血经等疾病均有显著疗效。
它能促进细胞的DNA 生物合成,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大鲵皮肤分泌的粘液可预防麻风病。
另外大鲵皮、胃、尾、血、脂肪和腺体分泌液,均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被誉为“水中人参”和“软黄金”,倍受中外消费者的青睐,它一直是我国传统出口创汇的高附加值商品。
观赏价值⌝大鲵背部色彩斑澜,前肢四指似手,后肢五趾如足,嘴巴特大叫声宏亮,故名大鲵。
大鲵做为观赏动物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可使公园、动物园和游览区增添新奇色彩。
经济效益⌝大鲵适应性强,生长快,饲料来源广,抗病能力强。
一般每0.067公顷(亩)可饲养8000- 10000尾,每尾体重2-2.5公斤。
目前每尾价值可达2000元。
科研价值⌝大鲵是现存由水生转为陆生的两栖动物中较为原始的种类,在研究动物进化及其它科研与教学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可以说,大鲵的价值与应用,从古代的药用到70年代的营养补品,作为食品出口大量捕捉及环境破坏,致使大鲵物种面临濒危;80年代国家立法对野生动物的保以及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带来21世纪大鲵资源保护、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春天,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价值不断提升与显现,潜在着营养美食、保健、美容、医药、观赏、科学研究等无限商机和巨大市场。
目前,野生与人工驯繁的苗种与成鲵总的资源量,据估算,大约在50万尾左右。
描写娃娃鱼的作文300字(精选28篇)

描写娃娃鱼的作文300字描写娃娃鱼的作文300字(精选28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娃娃鱼的作文3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描写娃娃鱼的作文300字篇1喜欢动物,也养过好多宠物,有大白鹅、蚕宝宝、壁虎、小白兔、小狗……最近,我还养了娃娃鱼呢!星期六,我看到一个男同学拿着一个鱼缸,里面有一只娃娃鱼,就缠着爸爸也给我买娃娃鱼。
爸爸给我买了两只,一只大的,另一只小一些。
拿回家,我仔细看,娃娃鱼乖乖地卧在玻璃缸里,后背是黑色的,肚子上有一个个橙色的小点。
它的样子很奇怪,脑袋又大又扁,眼睛和鼻孔却很小,全身光溜溜的,没有鳞片。
最奇特的是,他长着四肢,还有“手指头”和“脚趾头”呢!真像人类的婴儿一样,怪不得叫娃娃鱼呢!姑姑说“娃娃鱼不吃东西”我觉得不给它东西吃会饿死吧,就拿我的鱼食来喂它,可是它们俩理都不理我的好意,真的都不吃。
过了几天,我看见那只小的娃娃鱼一动也不动了,是不是死了呢?然而再一看,原来它在蜕皮呢!蜕了皮以后,小娃娃鱼又欢快地游了起来。
看来,娃娃鱼像小蚕一样,蜕一次皮,长得一点呀!娃娃鱼真可爱!描写娃娃鱼的作文300字篇2我家养了两条娃娃鱼,一条叫光子精灵S,一只叫大黄蜂。
它们长着黑不溜秋的身体,红红的腹部,一条很长很长的尾巴拖在身后,小小的脑袋,尖尖的鼻子和四只锋利的小爪子。
模样可丑啦!我真搞不明白:堂堂两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怎么会长得那么丑呢?你看看人家蝴蝶鱼,虽不是国家级的保护动物,但其相貌堂堂,十分美丽。
娃娃鱼的性格十分古怪,说它们乖巧吧,它们的确有时候很乖,会缩在玻璃盆的一角睡大觉,怎么喊也喊不醒。
说它们贪睡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喊不醒呢?可是,只要有别的小鱼一碰,它们便将尾巴直直地拖在身后,四爪伸开,张开血盆大口,好像去咬鱼。
野生动物论文——大鲵的保护

中国大鲵价值与保护现状学号:201302010527摘要: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它的叫声很像婴儿的哭声,因此又称它"娃娃鱼"。
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经济价值。
由于过度捕杀和栖息地受到破坏以及自身迁移能力不强、繁殖能力低下等原因,野生大鲵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和珠江中下游地区。
目前中国采取的保护措施并不能有效根绝大鲵减少的步伐。
关键词:中国大鲵价值人工养殖正文:1、中国大鲵简介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
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
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
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
娃娃鱼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
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
身体腹面颜色浅淡。
大鲵有两种,一种为中国大鲵,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五大区域:一是湖南张家界、江永、岳阳和湘西自治州福建武夷山;二是湖北房县、神农架,麻城龟峰山;三是陕西汉中、安康、商洛;四是贵州遵义和四川宜宾、兴文、威远葫芦口、巴中南江等地;五是江西靖安。
其他零星分布于湖北鹤峰、利川、恩施,广西柳州、玉林,甘肃文县,河南栾川县,卢氏县、蒿县,山西垣曲县,浙江庆元,贵州黔东南,在潮州凤凰山天池,其中靖安县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全国第一个发布公告保护大鲵,到设立全国第一个大鲵自然保护区,建立全国第一个县娃娃鱼研究所。
二是日本大鲵,分布主要在日本本州南部及九州部分区域。
目前大鲵分布区已呈明显的片断化和岛屿化,主要位于中国大陆第二级阶梯上的一系列大山系,从北面的秦岭,到岷山、大巴山、大娄山、武陵山,形成一个较大的分布区。
而其他的分布区基本上位于中南部的山区中。
近年来分布区的急剧萎缩,大鲵数量下降,资源遭到很大的破坏,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已经灭绝。
如湖南湘西自治州原本10个县产大鲵,但如今5个县大鲵已绝迹。
{1}中国物种红色名录:CR,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大鲵濒临灭绝原因大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栖息地受到破坏。
大鲵的保护方式及其研究方向

( 1 . S h a a n x i F i s h e r i e s I n s t i t u t e ,X i a n 7 1 0 0 8 6 ;
2 . C o l l e g e o fL f i e S c i e n c e ,S h a a n x i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 7 1 0 0 6 2 )
川、贵州 、湖北 、湖南等 1 7个省区,主要栖息于长江 、黄河及珠江 中上游支流 的山涧溪流 中,而且野生 种 群数 量极 其 丰 富¨ J 。但 自 2 0世 纪 8 0年代 以来 ,由于乱 捕滥 猎 、栖息 地破 坏 、丧失 和减少 ,导致野 生大
鲵 种群 数 量锐 减 、分布 范 围缩小 ,大鲵 在许 多 原 有 的分 布 区已 经绝 迹 ,处 于 “ 踏 遍 青 山无 觅 处 ” 的可 怕
第4 3卷
Vo 1 . 4 3
增刊
S 1
淡
水
渔
业
2 0 1 3 年7 月
J u 1 . 2 0 1 3
大 鲵 的 护 方 式 及 其 研 究 方 向
王中 乾 , 梁 刚
( 1 .陕 西省 水产研 究所 ,西安 7 1 0 0 8 6 ;
2 .陕西师 范 大学 生命 科 学 学院 ,西安
7 1 0 0 6 2 )
摘要 :概述 了保护大鲵 ( A n d r i a s d a v i d i a n u s ) 所采 取的就地保护 、迁地保护 、增殖放流及再引入 等几 种通用 的濒 危
野生动物保护方式 ,并 就围绕上述保护方式需要进 一步开 展的研究 工作 、评估 体系 建设及保 护策 略等 提 出了建
四年级状物小学四年级作文:保护大鲵

小学四年级作文:保护大鲵
大鲵是体型最大的蝾螈,由于叫声像婴儿的哭声,所以又被称为“娃娃鱼”。
大鲵有三种,分别是美洲鲵、日本大鲵和中国大鲵。
三种大鲵都生活在较大的溪沟或河流中,他们一般习惯在夜间活动,白天则在岩石下度过。
大鲵的食物几乎包括了河流中所有的生物,有鱼类、蠕虫、昆虫、龙虾和蜗牛等。
大鲵的长度可以达到1.5米以上,它没有在水中呼吸的腮,却离不开水,于是,大鲵就用褶皱的皮肤呼吸。
大鲵的皮肤是褐色或灰色,身体和头部粗大短厚,尾巴又短又重,十分丑陋。
大鲵的栖息范围很小,只在美国中东部、中国东部及日本地区才有少量出没,一只大鲵最多能活50多岁,十分长寿。
大鲵的繁殖能力低,加上林木业对他们的栖息地的破坏,导致大鲵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尤其是日本大鲵,已濒临灭绝。
大鲵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保护他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鲵价值与保护现状学号:201302010527摘要: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
它的叫声很像婴儿的哭声,因此又称它"娃娃鱼"。
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经济价值。
由于过度捕杀和栖息地受到破坏以及自身迁移能力不强、繁殖能力低下等原因,野生大鲵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和珠江中下游地区。
目前中国采取的保护措施并不能有效根绝大鲵减少的步伐。
关键词:中国大鲵价值人工养殖正文:1、中国大鲵简介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
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
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四后五,具微蹼。
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
娃娃鱼的体色可随不同的环境而变化,但一般多呈灰褐色。
体表光滑无鳞,但有各种斑纹,布满粘液。
身体腹面颜色浅淡。
大鲵有两种,一种为中国大鲵,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五大区域:一是湖南张家界、江永、岳阳和湘西自治州福建武夷山;二是湖北房县、神农架,麻城龟峰山;三是陕西汉中、安康、商洛;四是贵州遵义和四川宜宾、兴文、威远葫芦口、巴中南江等地;五是江西靖安。
其他零星分布于湖北鹤峰、利川、恩施,广西柳州、玉林,甘肃文县,河南栾川县,卢氏县、蒿县,山西垣曲县,浙江庆元,贵州黔东南,在潮州凤凰山天池,其中靖安县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全国第一个发布公告保护大鲵,到设立全国第一个大鲵自然保护区,建立全国第一个县娃娃鱼研究所。
二是日本大鲵,分布主要在日本本州南部及九州部分区域。
目前大鲵分布区已呈明显的片断化和岛屿化,主要位于中国大陆第二级阶梯上的一系列大山系,从北面的秦岭,到岷山、大巴山、大娄山、武陵山,形成一个较大的分布区。
而其他的分布区基本上位于中南部的山区中。
近年来分布区的急剧萎缩,大鲵数量下降,资源遭到很大的破坏,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已经灭绝。
如湖南湘西自治州原本10个县产大鲵,但如今5个县大鲵已绝迹。
{1}中国物种红色名录:CR,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大鲵濒临灭绝原因大鲵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栖息地受到破坏。
大鲵只能在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
人类在大鲵活动河流上修建水利设施,一方面导致水位升降,直接影响了大鲵的活动;另一方面,小型水利设施基本没有修建鱼道,影响了鱼类的繁殖活动,进而影响到大鲵的食物来源。
砍伐森林使得水源受到威胁,而且使大鲵的荫蔽场所大大减少,很大程度影响了大鲵的活动。
二是化肥、农药的使用和非法毒鱼、炸鱼造成的水体污染,让大鲵的生命受到了直接的威胁,一些难以降解的农药(如敌敌畏)的使用会通过食物链在大鲵体内积累,很可能会影响大鲵的繁殖能力。
三是中国大貌自然繁殖力弱,1981年通过制作大鲵性腺发育的组织学切片发现:雌鲵卵细胞进入性周期Ⅳ期,春末有31%,夏季为41%,秋季为4%;而精巢在春季17%进入Ⅳ期,夏季18%进入Ⅴ期。
雌雄大鲵性腺成熟不同步,且成熟率不高,使得自然繁殖率低下。
四是历史上对野生大鲵的收购,这种收购不分性别和年龄,更为严重的是非法捕猎至今仍然非常普遍.{2}3、大鲵的价值鲵是一种食用价值(营养价值)极高的动物,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优质蛋白质、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极高,被誉为“水中人参”,大鲵肌肉蛋白是一种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组成比例好,完全符合人体需要量模式。
大鲵肌肉蛋白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6种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2.77 %,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72 %,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为68.68 %,均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大鲵必需氨基酸评分高,符合人体需要量模式程度相当高, 其中含有丰富的我国主食中容易缺乏的赖氨酸, 可以与主食合理搭配食用, 以起到蛋白质互补作用。
大鲵蛋白与几种珍贵食物蛋白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的比较/mg.g-1{3}必需氨基酸名称大鲵蛋白质甲鱼蛋白质鲍鱼蛋白质燕窝蛋白质鱼翅蛋白质苏氨酸45.04 43.56 11.90 76.81 41.20缬氨酸49.91 49.16 16.50 50.86 46.50胱氨酸+蛋氨酸42.00 41.70 31.98 5.86 30.30异亮氨酸51.12 34.85 9.45 25.95 43.90亮氨酸83.38 72.18 15.77 57.14 69.80苯丙氨酸+酪氨酸80.34 73.43 34.83 86.23 68.00赖氨酸89.47 79.65 10.41 43.95 68.90色氨酸16.43 —10.97 0.42 9.00大鲵同时是一种传统名贵药用动物,即药用价值也非常高,其肌肉、内脏、骨骼、表皮及其分泌物均可入药,在历代方石中多有记载。
如《本草纲目》中有“鳞目、四部、大鲵……以痴疾”。
《本草经集注》、《本草拾遗》等药典中也有“治痴疾、治牛、治斑疾”的描述,表明了大鲵入药在提高智力、美容、益肤方面有显著功能。
中医认为,大鲵性甘平味淡,有补气、养血、益智、滋补、强壮之功效,主治神经衰弱、贫血、痢疾、疟疾等,用于病后、产后身体虚弱,肾虚阴亏,肺痨咯血,久痢脱肛等。
现代医学认为,经常食用大鲵可聪明益智延缓衰老提高造血和免疫功能,对防止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贫血和恶性肿瘤有很好的效果。
鲵皮粉拌桐油可以治疗烧伤、烫伤,尤其是对面部的烧烫伤的治疗不留疤痕。
大鲵皮肤黏液细胞中释放黏糖蛋白后,与水结合即成黏液,覆盖在上皮游离面,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防护屏障。
黏液主要成分为黏多糖蛋白和纤维物质,还有多种激素,及“蛙皮素”,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预防麻风病、老年痴呆和防治癌症。
大鲵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金属硫蛋白,能有效消除人体内有害的“自由基”,并可吸收外资结合有害金属离子将其排出体外,起到有效的“排毒”作用。
4、人工养殖目前中国对大鲵的保护措施就地建立大鲵保护区、迁地保护、人工繁育、法律保护、宣传教育等。
但是鉴于大鲵对水质坏境的要求极高和自身繁殖率低下等问题,主要解决方案在人工繁殖。
人工繁殖大鲵已经取得较大发展,我国在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地建立了大鲵养殖基地,据报道目前全国每年大鲵的人工繁殖量约为100万尾,随着社会对大鲵需求的增长和人工养殖大鲵技术的日趋成熟,大鲵人工养殖规模将继续扩大。
然而,野生大鲵不多于9万尾,远远小于人工养殖的大鲵。
大鲵人工养殖利润高,利润可达成本的6倍到10倍,远高于其他养殖行业。
{4}大鲵养殖对水的总体要求是:水源充足,无毒无害,符合渔业用水标准。
具体在水源上,以山区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能做到排灌自如;在水温上,应严格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好;在水质上,要求溶氧丰富,在3.5mg/L以上,PH 值在6.5~7.5。
水中的总硬度和总碱度及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氨态氮等都不能超过渔业用水。
大鲵生长有明显的阶段性,并有变态过程,人工养殖大鲵其养殖池须分阶段设计建造。
其养殖池面积应视大鲵规格大小而定,稚鲵池(蝌蚪阶段1龄以内)0.5~1平方米,幼鲵池(幼鲵阶段1~2龄)1~2平方米,成鲵池(成鲵阶段2~4龄)2~4平方米,亲鲵池(4龄以上)5平方米左右。
大鲵各阶段养殖池,其形状以长方形或椭圆形为佳,长宽比为3:2,其高度要求在所养殖大鲵其全长的二至三倍,养殖场池四周及底部应光滑,顶部建防逃设施或加盖防逃网,在池内可设计多个洞穴,便于大鲵隐蔽躲藏,各养殖池应建造独立的排灌设施,做到水位能有效调节,水进出自如,排污方便。
整个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大鲵防逃、防偷、防害设施目前,人工养殖大鲵规模现在已经达到150万尾以上,而且养殖的规模正日益增大。
出现了大规模的大鲵养殖基地汉中大鲵养殖基地,2010年人工养殖大鲵100万余尾,占到全国的60%。
人工养殖大鲵利润丰厚,众多小规模的大鲵养殖场也不断涌现,养殖和销售过程中不免要出现一些问题。
以汉中为例,从2006年开始,大鲵驯养繁殖场和驯养繁殖总量呈几何增长态势,光2010年新增的养殖户就有3000余户。
大鲵驯养规模的快速增加,养殖户对大鲵饲料的需求也大大增加。
大鲵饲料以活体小鱼小虾、昆虫幼虫为主,而大鲵新的饲料尚未开发,养殖户为了获取饵料,超负荷捕捞鱼虾,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甚至有可能威胁到野生大鲵的生存。
大量新建的大鲵驯养繁殖场需要更多的水源和有利地形,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鲵池密度过大,超越环境承载能力,进而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
5、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三十条规定: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未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或者超越驯养繁殖许可证规定范围,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的,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处3000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并处没收水生野生动物、吊销驯养繁殖许可证。
仅仅是没收水生动物、吊销许可证、违法所得和最高不高于3000元的罚款,相对于大鲵养殖巨大的利益过于轻微。
《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中第二十三条规定:“申请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应当报经申请利用者所在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由于手续的繁琐,以及资源保护费的原因,许多大鲵驯养场进行地下大鲵交易。
参考文献:{1}李媛,姚俊杰.大鲵资源的保护[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110.{2}彭月亮. 中国大鲵基础生物学及其进化的研究: 中国大鲵地理种群分布和生态保护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0{3}表摘自:刘绍, 孙麟, 阳爱生, 仓道平, 贾涛, 赵厚民, 廖兴华, 陈冬纯. 饲养中国大鲵氨基酸组成分析[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4}邢可利. 汉中发展大鲵产业形势分析[J].交流·访谈, 2011,3: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