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参考文献
物联网参考文献

物联网参考文献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已成为连接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重要桥梁。
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众多学者和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为该领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文献。
下面将介绍几篇物联网的重要参考文献,从不同角度展示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一、《物联网介绍》这是物联网领域的经典参考文献之一,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杰拉尔德·马尔多纳多(Gerald)和巴特·诺尔塞斯(Pat)合著。
该文献全面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技术以及应用领域。
同时,文中还分析了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这篇参考文献为读者提供了物联网的全面了解,是物联网领域理论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这篇参考文献由清华大学的李明洋博士撰写,以IoT技术和应用为主题。
文中系统性地介绍了物联网的通信技术,如RFID、ZigBee、LoRa等,以及数据处理和安全等关键技术。
同时,该文献还详细论述了物联网在智能城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应用。
李明洋博士通过对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深入剖析,使读者对物联网的实际运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三、《物联网安全与隐私:研究与进展》由北京邮电大学的陈向阳教授撰写的这篇参考文献,着重探讨了物联网安全与隐私的问题。
文章分析了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隐私泄露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技术。
此外,文中还讨论了物联网安全政策和法规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和用户在保障信息安全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通过这篇文献的阅读,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关键问题。
四、《物联网的智能化和跨域融合:挑战与机遇》这篇参考文献由武汉大学的杨兵教授和陈海栋教授合著,着重讨论了物联网的智能化和跨域融合。
文中提出了物联网智能化的核心原则和关键技术,如感知与识别、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同时,文中还谈到了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在智慧医疗、智慧农业和智慧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研究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物联网技术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解决方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针对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物联网技术能够帮助实现精准农业。
通过在农田中部署传感器和监控设备,监测土壤湿度、养分含量、气象条件以及作物生长情况等数据,实现对农田的实时监控。
农民可以根据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作物产量,减少浪费,实现高效农业生产。
其次,物联网技术还能够帮助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通过在农产品种植、收获、储存、流通等环节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全程追溯和监控。
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农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了解该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长周期、化肥农药使用情况等信息,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增强消费者信心。
另外,物联网技术还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生产水平和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程度。
农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APP或者其他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农业信息、技术支持和市场行情,提高自身的农业生产管理水平。
而且智能农业装备的引入,如智能播种机器人、智能除草机器人等,能够降低农业生产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为农业领域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创新。
通过物联网技术,农业生产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行业实现互联互通,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推动农业供应链的升级。
同时,也促进了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
总的来说,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为传统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农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2024年物联网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范文

《物联网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仅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且推动了智能农业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分析其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现状1.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设备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农机的智能化、精准化,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遥感技术等实现农机的自动化操作。
如无人驾驶的拖拉机、收割机等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
2. 物联网技术在农田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可实时监测农田环境,包括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农民可以更好地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3. 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追溯系统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全程追溯,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等环节进行监控。
通过为农产品建立唯一的标识码,消费者可以轻松了解农产品的来源和品质,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挑战1. 技术应用成本较高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仍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
因此,如何降低技术应用成本,提高其普及率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2. 数据安全问题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涉及大量数据传输和存储,如何保障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数据,挖掘其潜在价值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四、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的未来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与普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未来将有更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投入研发,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与普及。
2. 农业大数据的挖掘与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将产生海量的数据。
如何有效挖掘这些数据,分析其潜在价值,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将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3. 精准农业与智慧农业的融合未来,物联网技术将与精准农业、智慧农业等概念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小论文

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小论文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多便利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包括智能化农业、精准农业、绿色农业等方面。
一、智能化农业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传感器、智能设备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壤、气象、水分等环境因素的监测和控制,以及对种植、施肥、灌溉等作业流程的自动化管理。
例如,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气象预报等多种因素进行智能化调控,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智能化施肥系统可以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量进行精准化施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
二、精准农业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传感器、遥感技术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的精准化监测和分析,包括土壤养分含量、作物生长状态、病虫害情况等,以及对作物的精准化管理,包括精准化施肥、精准化灌溉、精准化防治病虫害等。
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大面积农田的快速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作物的生长异常情况,从而实现对农作物的精准化管理。
三、绿色农业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绿色化管理,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传感器、智能设备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无公害种植和环保生产,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例如,通过智能化病虫害防治系统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精准化防治,减少对农药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
总之,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绿色化管理,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物联网技术论文(2)

农业物联网技术论文(2)农业物联网技术论文篇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实施方案分析摘要:我国发展越来越快,科学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并且我国的技术水平还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我国的农业生产也不断加入高科技,农业不断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在农业生产中物联网技术逐渐受到重视。
物联网技术是_种新的农业发展的模式,是智慧农业技术,这项技术不但能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效率,还能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这项技术主要是解决我国农业信息传播不够及时、新技术推广受限等问题。
文章将针对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智慧农业中的促进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贡献,推进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角度;智慧农业;实施方案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在古代农作物的产量主要受自然气候的影响,而现在我国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大大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我国一直在提倡生态农业和智慧农业,现在我国的技术更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智慧农业的发展,利用物联网技术是发展我国智慧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科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是技术保障和技术创新,为了确保我国的农产品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并能满足出口要求,我国的农业必须不断创新发展,农业的发展还能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物联网技术是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进行跟踪和监控管理。
在以前我国的农民主要是通过自己的经验进行农业种植,我国的农业专家也主要是通过人工测量和人工种植试验田的方法收集农业信息。
这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还非常消耗时间,整体效率很低,而且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准确度也很低。
但是自从采取了物联网技术之后,应用无限传感器收集信息不仅降低了人力、物力消耗,而且准确度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
众多的传感器节点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张功能各异的监控网络,能够及时发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准确指出问题发生的位置,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这样就可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使我国的农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毕业论文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生产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农业模式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智能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应运而生。
而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为智能农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本论文旨在研究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农作物和环境、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
一、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传感器、信息处理装置和网络技术等将实体物体连接到互联网的技术手段。
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感知能力强: 通过传感器可以对农业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参数进行感知,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实现对农作物的实时监控。
2. 数据传输快速: 物联网技术利用高速的互联网传输数据,可以实现快速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传输,以支持实时决策和响应。
3. 数据处理智能化: 物联网技术可以对感知到的数据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通过算法和模型的运算,提取有用信息,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系统集成能力强: 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各种农业设备、数据和系统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实现农业信息的互通和协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实践1. 农业生产全程监控与管理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与管理。
通过在农田中布置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信息,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和作物生长模型,对农作物的生长状态进行精确预测和调控。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农机设备和农产品的追溯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智能灌溉与施肥通过布置在田间的传感器和自动控制装置,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的智能灌溉和施肥管理。
传感器可以感知土壤湿度、肥料含量等重要信息,通过与农业专家的算法和模型相结合,实现对灌溉和施肥设备的智能控制和优化调度,避免水肥浪费,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024年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范文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物联网技术以其高效、精准、智能的特点,为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分析其带来的优势、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的应用1. 智能种植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种植环境。
同时,借助物联网技术,农民可以实时了解作物的生长情况,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精准施肥、浇水等操作,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智能养殖物联网技术在养殖业的应用同样广泛。
通过在养殖场内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动物的生长环境、健康状况等信息。
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自动投喂、自动清理等功能,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养殖效率。
3. 农业设备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各种农业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如智能灌溉系统、智能温室等。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控制、自动化操作等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 农产品追溯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追溯。
从种植、养殖、加工到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数据记录和追溯。
这不仅有助于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还能提高消费者的信心。
三、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优势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精准化管理,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改善农产品质量:通过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可以确保农产品在最佳环境下生长,从而提高其品质。
3. 保障农产品安全:通过农产品追溯系统,可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浪费,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 技术成本较高: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仍需投入较高的成本。
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降低成本。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前沿的科技手段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在农业生产领域中,物联网技术也被逐渐应用起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保障。
一、背景介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城乡差异的不断扩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农业技术开始向着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等方向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领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等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平台。
二、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现状(一)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无人机是一种新型的飞行器,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密度等特点,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广泛,包括作物调查、农药喷洒、作物喷灌等方面。
通过将无人机与传感器和GPS等设备结合起来,不仅可以监测作物生长的状态,还可以为农民提供作物生长的趋势分析,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农业生产环节。
(二)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在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时代下,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因此,精准农业技术的发展成为发展农业的一种新思路。
物联网技术是精准农业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实现作物生长信息的收集、分析和预测,进而为农民提供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防病等服务。
(三)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传感器、数据云平台、无线通信技术等手段来实现动物的远程监测、健康管理、产品追溯和安全检测等功能。
在现代畜牧业中,肉牛、奶牛、羊等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生产状况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在畜牧业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展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未来有望在农业生产流程的管理、作物监测技术、农产品质量与安全评价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农业将会迎来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等新的发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1] I GNACIO H UIRCAN J, M UNOZ C, Y OUNG H, et al. ZigBee-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localization for cattle monitoring in grazing field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10,74(2):258-264.[2] B URGESS S S O, K RANZ M L, T URNER N E, et al. Harnessing wireless sensor technologies toadvance forest ecology and agricultural research[J].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10,150(1).[3] Z HENG L, L I M, W U C, et al. Development of a smart mobile farming service system[J].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 2010,In Press, Corrected Proof:1-10.[4] C OLLIER T C, K IRSCHEL A, T AYLOR C E. Acoustic localization of antbirds in a Mexican rainforestusing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J].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2010,128(1):182-189.[5] L OPEZ R IQUELME J A, S OTO F, S UARDIAZ J, et 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precisionhorticulture in Southern Spain[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9,68(1):25-35. [6] N ADIMI E S, S OGAARD H T. Observer Kalman filter identification and multiple-model adaptiveestimation technique for classifying animal behaviour us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9,68(1):9-17.[7] G REEN O, N ADIMI E S, B LANES-V IDAL V, et al.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temperature variationsinside silage stacks using nove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9,69(2):149-157.[8] M ATESE A, D I G ENNARO S F, Z ALDEI A, et al.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for precision viticulture:The NAV system[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9,69(1):51-58.[9] H E H M, Z HU Z H, M AKINEN E. A Neural Network Model to Minimize the ConnectedDominating Set for Self-Configura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2009,20(6):973-982.[10] N ADIMI E S, S OGAARD H T, B AK T, et al. ZigBee-bas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monitoringanimal presence and pasture time in a strip of new grass[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IN AGRICULTURE, 2008,61(2):79-87.[11] L EA-C OX J D, R ISTVEY A G, A RGUEDAS F R, et 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real-timemanagement of irrigation and nutrient applications in the greenhouse and nursery industry[J].HORTSCIENCE, 2008,43(4):1103.[12] D IAMOND D. Special section o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TALANTA, 2008,75(3):605.[13] P IERCE F J, E LLIOTT T V. Regional and on-farm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agricultural systemsin Eastern Washington[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8,61(1):32-43.[14] R UIZ-G ARCIA L, B ARREIRO P, R OBLA J I. Performance of ZigBee-Based wireless sensor nodes forreal-time monitoring of fruit logistics[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08,87(3):405-415. [15] K IDO M H, M UNDT C W, M ONTGOMERY K N, et al. Integration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tocyberinfrastructure for monitoring Hawaiian "Mountain-to-Sea" environments[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8,42(4):658-666.[16] M ATHUNA C O, O'D ONNELL T, M ARTINEZ-C ATALA R V, et al. Energy scavenging for long-termdeployab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TALANTA, 2008,75(3):613-623.[17] C AO X H, C HEN J M, Z HANG Y,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integrat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micro-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J]. ISA TRANSACTIONS, 2008,47(3):247-255.[18] M ORAIS R, F ERNANDES M A, M ATOS S G, et al. A ZigBee multi-powered wireless acquisitiondevice for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in precision viticulture[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8,62(2):94-106.[19] V INEYARD W M. Wireless Vineyard Monitoring Technology[J]. Vineyard & Winery Management,2007.[20] Y UCE M R, N G S, M YO N L, et al. Wireless body sensor network using medical implant band[J].JOURNAL OF MEDICAL SYSTEMS, 2007,31:467-474.[21] C AMILLI A, C UGNASCA C E, S ARAIVA A M, et al. From wireless sensors to field mapping:Anatomy of an application for precision agriculture[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7,58(1):25-36.[22] W ANG N, Z HANG N Q, W ANG M H. Wireless sensors in agriculture and food industry - Recentdevelopm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J].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6,50(1):1-14.[23] B ENINI L, F ARELLA E, G UIDUCCI C.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Enabling technology for ambientintelligence[J]. Microelectronics Journal, 2006,37(12):1639-1649.[24] H OWITT I, M ANGES W W, K URUGANTI P T, et al. Wireless industrial sensor networks: Frameworkfor QoS assessment and QoS management[J]. ISA TRANSACTIONS, 2006,45(3):347-359. [25] S URI A, I YENGAR S S, C HO E C. Ecoinformatics us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n overview[J].ECOLOGICAL INFORMATICS, 2006,1(3):287-293.[26] P ORTER J, A RZBERGER P, B RAUN H W, et 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ecology[J].BIOSCIENCE, 2005,55(7):561-572.[27] P ORTER J, A RZBERGER P, B RAUN H W, et 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or ecology[J].BIOSCIENCE, 2005,55(7):561-572.[28] X IJUN C, H M ENG M, H ONGLIANG R. Design of sensor node platform for wireless biomedicalsensor networks.[J]. 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 2005,5:4662-4665.[29] B URRELL J, B ROOKE T, B ECKWITH R. Vineyard Computiong:Sensor Networks in AgriculturalProduction[J]. 2004.[30] R OMER K, M ATTERN F. The Design Space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 2004.[31] L AMPRINOS I, P RENTZA A, S AKKA E, et al. A low power 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forwireless medical sensor networks.[J]. 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 2004,3:2129-2132.[32] 金攀. 用物联网提升现代设施农业[J]. 农机市场, 2010(3):27-28.[33] 文黎明, 龙亚兰. 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5):54.[34] 赵静, 王岩, 杨淼, 等. 物联网在农业病虫灾害中的应用[J]. 通信技术, 2010(11).[35] 汪懋华. 物联网农业领域应用发展对现代科学仪器的需求[J]. 现代科学仪器, 2010(03):5-6.[36] 管继刚.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J]. 通信管理与技术, 2010(3):24-27.[37] 孙忠富, 杜克明, 尹首一, 等. 物联网发展趋势与农业应用展望[J]. 农业网络信息,2010(5):5-8.[38] 曹红兵, 魏建明, 刘海涛. 无线传感网中多传感器特征融合算法研究[J]. 电子与信息学报,2010(1):166-171.[39] 余华, 孙艳红, 车银超, 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0(4):2172-2174.[40] 高峰, 卢尚琼, 徐青香, 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进展[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05).[41] 蔡镔, 袁超, 顿文涛, 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0(09).[42] 陶梦江, 赵继聪, 秦魏.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其在农业自动化中的应用[J]. 科技传播,2010(09).[43] 吴仲城, 徐珍玉. 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中应用[J]. 中国科技投资,2010(10).[44] 王晓敏. 面向精准农业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J]. 福建电脑, 2010(3):107-108.[45] 肖克辉, 肖德琴, 罗锡文, 等.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精细农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英文) [J].农业工程学报, 2010(11).[46] 向西西, 黄宏光, 李予东, 等.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混合无线传感网覆盖优化[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6):2273-2275.[47] 姚道远, 王海林, 张宝贤, 等. 基于QoS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感知调度协议[J]. 通信学报,2010(5):128-134.[48] 杨婷, 汪小旵. 基于CC2430的无线传感网络自动滴灌系统设计[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18(6):1332-1333, 1338.[49] 金攀. “物联网”在设施农业方面的应用[J].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2010(5):40-41.[50] 熊书明, 王良民, 王新胜, 等. 作物精量灌溉系统的无线传感网络应用开发[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7):143-147.[51] 杜晓明, 陈岩, Chen Yan.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温室农业监测中的应用[J]. 农机化研究,2009,31(6):141-144.[52] 徐刚, 陈立平, 张瑞瑞. 精准灌溉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休眠技术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2009(S1).[53] 张伟, 何勇, 裘正军, 等. 基于无线传感网络与模糊控制的精细灌溉系统设计[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S2):7-12.[54] 牛孝国, 朱桂芝, 夏宁, 等.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业现场数据采集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24):515-519.[55] 林元乖, 王龙, 吴蒋, 等.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J]. 琼州学院学报,2009(5):32-34.[56] 刘航, 廖桂平, 杨帆, 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 农业网络信息,2008(11):16-17.[57] 乔晓军, 张馨, 王成, 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中的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2005(z2):232-234.[58] 康绍忠, 蔡焕杰, 冯绍元, 等. 现代农业与生态节水的技术创新与未来研究重点[J]. 农业工程学报, 2004,20(1):1-6.[59] 柳桂国, 应义斌. 蓝牙技术在温室环境检测与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3,29(3):329-334.[60] 张起元. 无线传感器网络虚假数据检测排除机制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61] 张军国. 面向森林火灾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 2010.[62] 叶佥昱.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息压缩与路由技术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09.[63] 王怿. 水下传感网时钟同步与节点定位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9.[64] 高峰.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施农业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研究[D]., 2009.[65] 许华杰. 无线传感器监测网络环境不确定性数据处理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8.[66] 马奎. 无线传感网移动接入与信息获取优化策略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8.[67] 李莉. 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08.[68] 李石坚. 面向目标跟踪的自组织传感网研究[D]. 浙江大学, 2006.[69] 曹明华.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D]. 兰州理工大学, 2009.[70] 侯佳佳. 基于ZigBee的温室WSN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江苏大学, 2009.[71] 黄伟.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数据获取平台设计及相关问题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72] 陈学川. 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粮情监测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北京邮电大学, 2009.[73] 谢志超. 基于数据压缩的温室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技术[D]. 江苏大学, 2009.[74] 张磊. 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D]. 大连理工大学, 2009.[75] 段俊丽.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微灌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南京理工大学, 2008.[76] 李栋.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江南大学, 2008.[77] 李克伟. 时延与丢包对温室WSN测控系统稳定性的影响[D]. 江苏大学, 2008.[78] 张晓峻. 基于ZigBee温室大棚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79] 李兴鹤. 基于RFID的室内人员跟踪及药品防伪与管理的研究[D]. 山东大学, 2006.[80] 陈玉兰. 基于CC2420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硬件节点设计[D]. 东南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