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实验方法
测定蛋白质的方法

测定蛋白质的方法
首先,最常用的测定蛋白质的方法之一是比色法。
比色法是利
用蛋白质与某些化学试剂发生反应产生颜色,然后利用光度计测定
颜色的深浅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常用的比色试剂有布拉德福试剂、洛维试剂等。
比色法简便、快速,对于大批量样品的测定非常适用。
其次,还有一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是生物素标记法。
生
物素标记法是利用生物素和抗生物素结合的特异性来测定蛋白质的
含量。
这种方法对于特定蛋白质的测定非常准确,且对样品的处理
要求较高,适用于小样本的测定。
另外,还有一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是免疫沉淀法。
免疫
沉淀法是利用抗体与特定蛋白质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然后通过沉
淀的方式将蛋白质分离出来,最后利用比色法或质谱法等手段来测
定蛋白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对于特定蛋白质的测定非常准确,但操
作复杂,需要专业的实验条件和设备。
总的来说,测定蛋白质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
的场合和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
行蛋白质的测定工作。
希望本文介绍的几种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蛋白质检测方法

蛋白质检测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中具有重要功能的组成部分,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蛋白质在体内发挥的作用,以及蛋白质表达水平是否异常,需要对蛋白质进行检测。
蛋白质检测方法包括实验室色谱法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在实验室和临床应用方面都十分重要。
1、实验室色谱法:它是组分构成的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鉴定蛋白质的物质结构、表观性质等。
它的一般步骤是先通过离心分离把蛋白质分离出来,然后做出蛋白质组成的色谱相图,从而对蛋白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最后做出报告。
2、生物信息学技术:这是一种聚焦于信息的技术,主要用于确定蛋白质基因组学表达水平及其异常情况。
它的常用方法有定量PCR、芯片技术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等。
由于生物信息技术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可以非常精确地衡量蛋白质表达水平,所以在实验室和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蛋白质检测在生物学、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实验室和临床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信息支持,是获取体内蛋白质在病理过程中的活性、结构及其功能的重要手段。
目前,实验室色谱法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已经成为蛋白质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它们在实验室研究、临床检测、药物研发和药物副作用的检测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室色谱法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相关操作,生物信息学技术则需要对KPCR等实验手段有一定的了解和技术。
因此,为了高效地完成蛋白质检测,除了了解蛋白质检测的方法外,还需要正确使用和熟悉使用实验室色谱法和生物信息学技术,以及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
蛋白质检测有其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蛋白质在体内发挥的作用,更好地发现蛋白质异常,以及有效地应用蛋白质检测方法,进行高效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若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蛋白质检测技术,还需要不断改进实验设备、加强对技术的掌握,以及提升实验室的实验标准,以不断完善实验室色谱法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并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才能使蛋白质检测技术更上一层楼,为生物学、医学等研究与应用提供更有价值的支撑。
蛋白质的性质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性质实验报告引言:蛋白质是生命体内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生物体内起重要功能的分子。
为了深入了解蛋白质的性质,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多种实验方法和技术,研究蛋白质的结构、溶解性、酶解性、电泳性质以及光学性质等方面,揭示蛋白质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实验一:溶解性实验材料与方法:1. 采用鸡蛋白、牛乳蛋白和豆腐蛋白作为实验物质。
2. 将这几种物质分别加入不同的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的蒸馏水,并在水浴中加热搅拌。
3. 每隔10秒观察一次试管内物质的溶解情况,记录时间。
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发现,鸡蛋白和牛乳蛋白在加热搅拌过程中逐渐溶解,反应速度较快;而豆腐蛋白则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溶解。
这是因为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溶解性,与其分子结构的差异密切相关。
鸡蛋白和牛乳蛋白中的水解蛋白在热力作用下发生构象变化,使其更易溶于水。
而豆腐蛋白含有较多的结合蛋白,抗热性较强,所以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溶解。
实验二:酶解性实验材料与方法:1. 采用胰蛋白酶作为酶解物质。
2. 将鸡蛋白、牛乳蛋白和豆腐蛋白分别加入试管中。
3. 随后加入胰蛋白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
4. 观察酶解反应的进行并记录时间。
结果与分析:通过酶解实验显示,胰蛋白酶能高效地将鸡蛋白、牛乳蛋白和豆腐蛋白分解为较小的片段。
这说明蛋白质在酶解的作用下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由长链结构转变为短链或小分子物质。
这也印证了蛋白质的特性之一——可变性。
所以,蛋白质的特性和功能不仅受其自身分子结构的影响,还受到外界环境和酶的影响。
实验三:电泳性质实验材料与方法:1. 先将鸡蛋白、牛乳蛋白和豆腐蛋白分别加入几个小孔的凝胶上。
2. 运用直流电电源进行电泳实验。
3. 观察凝胶上蛋白质的迁移情况,并记录时间。
结果与分析:通过电泳实验发现,不同蛋白质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的速度不同。
豆腐蛋白迁移速度较快,鸡蛋白次之,牛乳蛋白最慢。
这是因为电泳性质与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电荷有关。
在电场中,带正电荷的蛋白质离子会向负极迁移,而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离子则向阳极迁移。
测定蛋白质常用方法

测定蛋白质常用方法印迹法是一种常见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利用电致沉淀效应,将蛋白质物质在电场中集中,形成一个凝胶层,以提取出蛋白质。
在实验中,先制备一个有活性、有保留度和有稳定性的蛋白质样品,然后将其放入体外,在受到电场作用下,蛋白质物质会被电致沉淀,形成一个凝胶层,从而获得蛋白质。
该方法的特点是准确度高,样品消耗量少,可以高效地完成蛋白质的测定,但对于那些含有非蛋白质物质的样品,其测定效果不理想。
(二)酶探针法酶探针法是一种定性分析,利用一种特殊酶和一种特殊探针,运用其特异性以及特殊的结构,来测定蛋白质的特殊部位。
实验中,首先选择一种酶,如DNase I、DNase II、RNase A,然后将其与相应的探针(如荧光标记的核酸或多肽)相结合,这样结合的物质会与蛋白质产生特异性的结合作用,从而可以测定蛋白质的特定位点。
优点是准确度高,可以测定蛋白质的特定位点,但由于其方法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验技术难度。
二、定量分析(一)荧光法荧光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利用某种荧光探针和荧光激发光,以及荧光探针的特异性与蛋白质的特异性,激发一定的荧光,从而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过程中,首先将荧光探针结合到蛋白质上,然后把探针/蛋白质混合物放入荧光仪中,将一定强度的荧光激发光照射到探针/蛋白质混合物上,从而发生特定的荧光反应,通过记录荧光发射强度,就可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优点是准确度较高,可以在不同范围内快速地进行测定,而且样品消耗量少,但该方法的应用范围较窄,只能用于测定那些可以与荧光探针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
(二)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利用蛋白质与一定比例的钠稀释液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稳定的色谱,从而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实验过程中,先将蛋白质样品与钠稀释液做混合,然后在420nm的色谱仪上测定色谱,测定出其颜色深浅,然后利用已知的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比色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可以在较低消耗的样品情况下完成蛋白质的测定,而且在实验中只需要使用普通的外设,操作简便,但是存在一定的滞后度,不能测定出瞬时变化的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报告

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报告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报告引言:蛋白质是生命体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们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如催化反应、传递信号和提供结构支持。
因此,准确鉴定蛋白质的结构和特性对于深入了解生物学过程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鉴定方法,对蛋白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鉴定。
实验方法:1. 蛋白质提取:选取适当的样本,如动物组织或细胞培养物,使用细胞裂解缓冲液破坏细胞膜,并离心收集上清液中的蛋白质。
2. SDS-PAGE电泳:将提取的蛋白质样品与SDS-PAGE样品缓冲液混合,经过电泳分离,根据蛋白质分子量的不同,在凝胶上形成不同的带状图案。
3. Coomassie蓝染色:将电泳分离后的凝胶用Coomassie蓝染色液浸泡,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形成蓝色带状条带,可通过比较不同样品之间的带状图案来分析蛋白质的含量和纯度。
4. Western blotting:将电泳分离后的蛋白质转移到聚丙烯酰胺膜上,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再用酶标记的二抗进行检测,通过观察膜上的信号来确定目标蛋白质的存在与否。
5. 质谱分析:将蛋白质样品经过酶解或化学修饰后,使用质谱仪测定其质量和序列信息,通过与数据库中的蛋白质序列比对,确定蛋白质的身份和结构。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SDS-PAGE电泳分离,我们观察到样品A和样品B在凝胶上形成了不同的带状图案,表明它们的蛋白质组成存在差异。
进一步的Coomassie蓝染色结果显示,样品A的带状条带较为清晰且明亮,而样品B的带状条带较为模糊,暗示样品A的蛋白质含量和纯度较高。
为了进一步确认样品A中的特定蛋白质,我们进行了Western blotting实验。
结果显示,在样品A中存在一个特定的蛋白质,其分子量约为50 kDa。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符,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实验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了解样品A中特定蛋白质的结构和序列信息,我们进行了质谱分析。
通过与数据库中的蛋白质序列比对,我们确定了该蛋白质的身份为一种酶类蛋白。
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和原理

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和原理蛋白质的纯化是生物化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纯化蛋白质可以用于结构解析、功能研究、动态过程研究等各种生物学实验。
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有盐析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亲和色谱法、逆渗透法和层析法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的原理和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1. 盐析法盐析法是根据蛋白质在溶液中的溶解性随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进行蛋白质的纯化。
该方法是利用蛋白质在高盐浓度下与水结合能力降低,使其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应用盐析法时,需要先调节溶液的盐浓度使蛋白质溶解,然后逐渐加入盐使其过饱和,蛋白质便会析出。
最后通过离心将蛋白质的沉淀物分离,得到纯化的蛋白质。
2. 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是利用凝胶的pores 来分离蛋白质的一种方法。
凝胶通常是聚丙烯酰胺(也称作Polyacrylamide)或琼脂糖。
研究者将蛋白质样品加入到过滤膜上,较小的蛋白质能够通过pores,较大的分子则被排出。
通过选择不同大小的凝胶孔径,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大小来选择合适数目的过滤膜。
凝胶过滤法需要进行缓冲液体积的连续换流,将蛋白质与其他杂质分离开来。
3. 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与离子交换基质之间静电吸引力的不同而分离的方法。
离子交换基质通常是富含正离子或负离子的高分子材料。
在离子交换色谱法中,样品溶液在特定的pH 下流经离子交换基质,带有不同电荷的蛋白质能够与基质发生反应,吸附在基质上。
为了获得纯化蛋白质,需要通过梯度洗脱,逐渐改变缓冲液pH 或离子浓度,使吸附在离子交换基质上的蛋白质逐渐释放出来。
4. 亲和色谱法亲和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与特定的配体相互作用特异性进行分离的方法。
配体可以是天然物质,如金属离子、辅酶或抗体,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结构。
在亲和色谱法中,样品溶液经过含有配体的固定相,与配体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蛋白质与其它组分分离。
然后可以通过改变某些条件(如pH、温度或离子浓度)来洗脱纯化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蛋白质是生命体内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命活动和调节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蛋白质进行检验是十分必要的。
蛋白质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定性检验和定量检验两种,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
定性检验是指通过实验方法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常用的定性检验方法有:
1. 硫酸沉淀法,将待检样品加入硫酸,再加入硝酸银。
如果有蛋白质存在,会生成白色沉淀。
2. 碱性铜蛋白法,将待检样品加入碱性铜蛋白溶液,如果有蛋白质存在,会生成紫色沉淀。
3. 生物素-亲和素法,利用生物素和亲和素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
定量检验是指通过实验方法来确定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
常用的定量检验方法有:
1. 比色法,利用蛋白质与某种试剂(如布拉德福试剂)发生显色反应,通过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再根据标准曲线来确定蛋白质含量。
2.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通过电泳将待检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再利用染色方法来定量分析。
3. 酶标记法,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或配体与待检样品中的蛋白质结合,通过酶的底物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总的来说,蛋白质的检验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
在进行蛋白质检验时,需要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避免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同时,也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以上介绍的蛋白质检验方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蛋白质的检验方法还有其他疑问,欢迎随时咨询。
蛋白质测定常用的几种方法

I.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一、实验目的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分子中存在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和色氨酸,使蛋白质对280nm的光波具有最大吸收值,在一定的范围内,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值与其浓度成正比,可作定量测定。
该法操作简单、快捷,并且测定的样品可以回收,低浓度盐类不干扰测定,故在蛋白质和酶的生化制备中广泛被采用。
但此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当待测的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含量差别较大是会产生一定的误差,故该法适用于测定与标准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相似的样品。
2.若样品中含有其他在280nm吸收的物质如核酸等化合物,就会出现较大的干扰。
但核酸的吸收高峰在260nm,因此分别测定280nm和260nm两处的光吸收值,通过计算可以适当的消除核酸对于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干扰作用。
但因为不同的蛋白质和核酸的紫外吸收是不同的,虽经校正,测定结果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差。
三、实验器材1.紫外分光光度计2.移液管3.试管及试管架4.石英比色皿四、材料与试剂1.标准蛋白质溶液:准确称取经凯氏定氮校正的牛血清清蛋白,配制成浓度为1mg/mL的溶液。
2.待测蛋白溶液:酪蛋白稀释溶液,使其浓度在标准曲线范围内。
五、操作方法1.标准曲线的制作按表1加入试剂。
表1 标准曲线的制作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出血清蛋白的标准曲线。
2.未知样品的测定取待测蛋白质溶液1mL,加入3mL蒸馏水,在280nm下测定其吸光度值。
并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待测蛋白质的浓度。
II. 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一、实验目的学习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1976年Bradford建立了用考马斯亮蓝G-250与蛋白质结合的原理,迅速而准确的定量蛋白质的方法。
染料与蛋白质结合后引起染料最大吸收光的改变,从465nm变为595nm。
蛋白质-染料复合物具有高的消光系数,因此大大提高了蛋白质测定的灵敏度(最低检出量为1μ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溶液由于具有水化层与双电层两方面的稳定因素,所以 作为胶体系统是相对稳定的。
(2)方法
①等电点沉淀:蛋白质在等电点时的溶解度最低。 ②盐析沉淀:中性盐的亲水性大于蛋白质分子,夺走水分子, 破坏水膜;同时又中和电荷,破坏亲水胶体。 ③有机溶剂沉淀:使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引力增加,水化作 用降低。 ④有机聚合物沉淀:聚乙二醇、葡聚糖、右旋糖酐硫酸钠等。
peptide或loop):
连接二级结构单元,在肽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短肽,
长约1~5个残基。 •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 structure): 两个或者几个二级结构单元被连接肽段连接起来, 进一步组合成有特殊几何排列的局域立体结构。
结构域(domain):蛋白质超二级结构形成的紧密、稳定而 且蛋白质分子构象上明显可分的区域, 它们承担着蛋白质分子不同的功能,是 整个蛋白质分子中的一些生物功能实体。
医学实验方法(4)
Methods of Medical Experiment (4)
蛋白质实验方法
第一节 第二节 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分析技术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结构
一、相关概念
• 蛋白质(protein):体现生命现象的一类生物大分子;含 C、H、O、N、S等元素;以氨基酸为 基本结构单元,以共价键连接构成的 不分支的线性序列分子。
• 构象(comformation):分子内空间位置的改变,并不 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生成发生 的改变,单链旋转时,分子中 的基团或者原子可能形成不同 的空间排列和位置排列。又称 为空间结构、立体结构、高级 结构等三维结构。
二、氨基酸(amino acid,AA)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20种L-α氨基酸
①连续密度梯度离心
②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
2、沉淀法
(1)蛋白质胶体性质
①蛋白质分子量很大,在水溶液中形成直径1-100nm之间的颗 粒,已达到胶体颗粒范围的大小,因而具有胶体溶液的通性。
②蛋白质的水溶液能形成稳定的亲水胶体: A、蛋白质多肽链上含有许多极性基团。如:-NH3+、-COO- 、 -OH-、-SH-、-CONH-等,它们都具有高度的亲水性,当与水接 确时,极易吸附水分子,使蛋白质颗粒外围形成一层水化膜,将 颗粒彼此隔开,不致因互相碰撞凝聚而沉淀。 B、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非等电状态时,相同蛋白质颗粒带 有同性电荷,与周围的反离子构成稳定的双电层。使蛋白质颗粒 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距离,不致互相凝聚而沉淀。
氨基酸残基(residue):肽链中的氨基酸分子因脱水缩合 而基团不全。
四、蛋白质结构的组织层次
蛋 白 质 的 结 构 层 次 一级结构
二级结构
空间结构 三级结构
超二级结构 结构域
四级结构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主要的化学键是肽键)
不同生物与人的Cytc的AA差异数目
生物 与人不同的AA数目 0 1 9 10 11 12 13 14 15 21 23 25 31 35 43 44 黑猩猩 恒河猴 兔 袋鼠 牛、猪、羊、狗 马 鸡、火鸡 响尾蛇 海龟 金枪鱼 角饺 小蝇 蛾 小麦 粗早链孢霉 酵母
圆圈代表分歧点
根据细胞色素 C的 顺序种属差异建立 起来的进化树
这类疾病包括:人纹状体脊髓变性病、老年痴呆症、亨停顿 舞蹈病、疯牛病等。
疯牛病中的蛋白质构象改变
疯牛病是由朊病毒蛋白(prion protein, PrP)引起的一组人 和动物神经退行性(大脑淀粉样) 病变。 正常的PrP富含α-螺旋,称为PrPc。 PrPc在某种未知蛋白质的作用下可转变成全为β-折叠的 PrPsc,从而致病。
一级结构不同, 但空间构象极为相似
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是氧的运载体, 分别存在于红细胞和肌肉中
第二节
蛋白质分析技术
一、 蛋白质的提取
抽提:是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原料中把有效成分分离 出来的过程。 (一)蛋白质材料的来源 1、动物 (1)物种的不同,蛋白质氨基酸的序列有可能不同。 (2)尽可能接近正常状态下获得组织与器官。 (3)取出的组织和器官要迅速使用或冷冻保存(-80℃)。 2、植物 3、微生物 一般应在细菌的生长对数期的后半部份收集菌体。 4、基因工程产品
2、抑制蛋白水解酶
(1)改变提取液的pH,多数蛋白水解酶的最适pH为3~5, 提取液可以采用高于5的缓冲液。 (2)使用蛋白酶水解抑制剂。 (3)低温操作,应尽量保持温度在0~4 ℃ 。
(四)蛋白质的分离 1、离心法
(1)差 速离心用 于蛋白质 沉降系数 相差一个 数量级 (10倍) 以上的。
(2)密度梯度离心
2、蛋白酶抑制剂
(1)PMSF(苯甲磺酰氟):抑制丝氨酸蛋白酶和巯基蛋白酶。 (2)EDTA(乙二胺四乙酸):抑制金属蛋白水解酶。 (3)aprotinin(胰蛋白酶抑制剂):抑制丝氨酸蛋白酶。 (4)pepstatin(胃蛋白酶抑制剂):抑制酸性蛋白酶。 (5)leupeptin(亮抑蛋白酶):抑制丝氨酸蛋白酶和巯基蛋白酶。
氢 键 疏水作用
盐 键
阴、阳离子借静电引力形成的键
一级结构: 肽键、二硫键 二级结构: 氢键 三级结构: 疏水作用、氢键、 离子键、范德华力 四级结构: 氢键、离子键
6、蛋白质的变性
一般说来
一级结构决定构象
构象决定生物活性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实现蛋白 质生物学功能的基础 蛋白质构象异常可导致疾病
在外来理化因素的作用下,维系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次 级键断裂,天然构象被破坏,生物活性丧失;溶解度 降低,对于球状蛋白粘度增加;光吸收系数增大;生 物化学性质改变。 一级结构和分子量不变。
。
4、四级结构(quaternary structure)
亚基(subunit):三级结构的一条多肽链。 亚基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 质近似球形或者椭球形。
5、次级键
范德华力
范德华力是存在于分子间的一种吸引力,它比化 学键弱得多。一般来说,某物质的范德华力越大, 则它的熔点、沸点就越高。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 的物质,范德华力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 而增强。 与氢连接的原子具有电负性大、半径小、含孤 对电子的特点 ,如:N, O, F, Cl等 疏水即憎水,疏水分子之间并不相互吸引, 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而聚集在一起
O=C 0.123nm 键长=0.133nm N-C 0.145nm
肽键平面:组成肽键的4个原子和2个相邻的α 碳原子都处于 同一个平面内,此刚性结构的平面。
两相邻酰胺平面之间,能 以共同的Cα为定点而旋转, 绕Cα-N键旋转的角度称φ 角,绕C-Cα键旋转的角度 称ψ角。
肽、蛋白质是氨基酸的线性多聚体
牛胰岛素
核糖核酸酶A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
在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氨基酸之间以氢键维持盘旋或 折叠。主要是α -螺旋( α - helix)和β -片层( β pleated sheet),以及β - 转角和无规卷屈。
无规则卷曲
• 连接肽段(connecting
3、低温保存
4 ℃、-20 ℃、 -80℃和 -196℃(液氮) 短期(1周之内)和长期(超过1周)
4、冻溶
低温( -20 ℃或 -80℃ )至4 ℃解冻1天,然后室温溶解,溶解 过程要规则的均匀摇晃(勿产生气泡),减少沉淀产生。
二、 蛋白印迹(western blot)
蛋白质印迹:蛋白质经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使 蛋白质按分子大小分开后,通过电转 移使其固定于滤膜上,再与溶液中的 其他蛋白分子相互结合。其中常用抗 体检测,因此也称为免疫印迹技术 (immunoblotting),亦称为Western blotting(蛋白质印迹)。主要用于检 测样品中特异性蛋白质的存在、细胞 中特异蛋白质的半定量分析以及蛋白 质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等。
•
•
4、过滤法
过滤(10um)、微过滤(0.1-10um)、超滤(0.01-0.1um)
(五)蛋白质的保存
1、冷冻干燥
CHRIST ALPHA2-4 LD plus 冷冻干燥机主要技术指标: •凝冰能力:最大4kg •凝冰效率:最大4kg/24h •冷室容积:6.5 L •制冷功率:2×370Kw •凝冰温度:-85℃ •冷室阱冷冻的温度:-50℃ •独立控制的外接口:12个 •控制器:LD plus •工作环境温度:10℃-32℃ 6 •机器大小:390×415×540mm
氨基酸的两性解离
紫外吸收性质(280nm)
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色 氨酸和酪氨酸残基
茚三酮反应
原理:茚三酮溶液与氨基酸共热,生成氨。氨与茚三酮和还 原性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该化合物颜色的 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成正比,可通过测定570nm处的 光密度,测定氨基酸的含量。
三、肽
肽键(peptide bond):连接两个氨基酸的酰胺键。一个氨基 酸分子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 子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成的酰胺键。
α -C
α -氨基
α -羧基
侧链R
对映结构体(手性 /question/5117897.html?fr=qrl3 ) 在化学中,组成相同但空间结构上互成镜像(对映体)的分子 叫手性分子。 能使平面偏振光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对映体称右旋体,记作(+) 或者D,反之称作左旋体,记作(-)或者L 。
按照极性分类: 1、非极性氨基酸,2、不带电荷的极性氨基酸,3、带正 电的碱性氨基酸,4、带负电的酸性氨基酸
按R基的极性性质可以分成以下4组:
非蛋白质氨基酸
天冬氨酸 谷氨酸 赖氨酸 碱性氨基酸 精氨酸 组氨酸 极性氨基酸
氨 基 酸
酸性氨基酸
蛋白质氨基酸 (20种)
色氨酸 蛋氨酸 丝氨酸 苏氨酸 半胱氨酸 酪氨酸 天冬酰胺 谷氨酰胺 中性氨基酸 丙氨酸 亮氨酸 异亮氨酸 非极性氨基酸 苯丙氨酸 缬氨酸 甘氨酸 脯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