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实验教材课程40页PPT
合集下载
植物蛋白质组学ppt课件

3.4.1 蛋白质组数据库
蛋白质组包括大量的信息:蛋白质的序列信息、加工和修饰信息、表达 结构功能信息、与其他蛋白质形成复合物的信息。
蛋白质 数据库
拟南芥数据库 拟南芥蛋白数据库PAT 苜蓿数据库DOME
3.4.2 蛋白质鉴定分析软件
例如 :2-DE成像分析软件:Melanie ,QUEST 蛋白质鉴定软件:MASCOT ,PROWL
(2)基因组的组成是固定的,蛋白质组的组成是动态的。 基因组在所有细胞中几乎都是相同的,与之不同,蛋白质组具有 很高的细胞和组织特异性。 基因组是相对稳定的,蛋白质组处于高度动态变化之中。
(3)细胞内蛋白质的拷贝数(108)远比基因拷贝数大(105)。
(4)基因可采用PCR扩增和自动测序,而蛋白质还没有这些技术。
蛋白质组学分为表达蛋白质组学和细胞图谱蛋白质组学。前者利 用各种先进技术研究蛋白质表达的整体变化,即研究在机体的生长发 育、疾病和死亡的不同阶段中,细胞与组织的蛋白质组分的变化;后者 主要通过分离蛋白质复合物系统地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2.蛋白质组和基因组
蛋白质组和基因组的关系:它们在概念上有相关性,代表某一蛋白
5. 植物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前景和挑战
植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与应用面临3个主要问题: 1.表达的整体分析以及蛋白质组编目
大规模整体性的分析蛋白质在某一个细胞或组织中的含量以及动 态表达是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目标之一。 2.大规模的蛋白质功能研究 蛋白质最大的挑战是鉴定每一个蛋白质以及它们的异构体的功能, 一个较有前景的策略是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整体性研究植物蛋白 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3.建立完整的蛋白质调控网络 建立蛋白质调控网,不仅可以提供蛋白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信息, 而且还可以和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信息联系起来。
蛋白质组学pptppt课件

精品课件
22
科技部已将疾病蛋白质组研究列入我国“973” 计划项目和“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委员会也将“蛋白质组研究”列为重点项目。
我国在鼻咽癌、白血病、肝癌和肺癌蛋白质组 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精品课件
23
第二节 蛋白质组表达模式的研究方法
精品课件
24
主要研究目标
研究蛋白质组组成成分、差异和功能
Genomics (基因组学) Post-genomic science (后基因组时代)
Functional genomics (功能基因组学) ▪ Transcriptomics( 转录组学) ▪ Proteomics (蛋白质组学) ▪ Metabolomics (代谢组学)
Structural genomics (结构基因组学)
明确各种蛋白质分子是如 何形成类似于电路的网络的;
描绘蛋白质的精确三维结构,揭 示其结构上的关键部位,如与药物结 合并且决定其活性的部位。
精品课件
10
蛋白质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
Proteomics
表达蛋白组学
The study of global changes in protein expression
1994年由Williams和Wilkins提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指的是不同细胞在不同时相表达不同的蛋白质。
精品课件
7
蛋白质组:
对应于基因组的所有蛋白质构成的整体,不是 局限于一个或几个蛋白质。
同一基因组在不同细胞、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 况各不相同 。
在空间和时间上动态变化着的整体。
精品课件
蛋白质组学
精品课件
1
背景
基因数量有限性和基因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VS 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从genomic到proteome
蛋白质组学PPT课件

代谢性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通过对糖尿病、肥胖症等代谢 性疾病相关蛋白质的分析,发现了一些与代谢过程密切相 关的关键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涉及糖代谢、脂肪代谢等多 个方面,为药物研发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同时,对代谢性疾病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入了 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蛋白质组学揭示基因表达 的复杂性
蛋白质组学研究关注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蛋白质,揭示了基因表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相互作用等,这些
因素在基因组学研究中难以全面考虑。
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的关系
代谢组学为蛋白质组学提供上下文
代谢组学研究生物体内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为蛋白质组学提供了上下文和背景。蛋白 质的功能和表达往往与代谢物的变化相互关联,了解代谢物的变化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 Nhomakorabea02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
蛋白质分离技术
双向凝胶电泳技术
通过改变电泳的pH值和电场强度, 将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分离成多 个有序的蛋白质带,以便后续的 鉴定和分析。
蛋白质芯片技术
将蛋白质固定在固相支持物上, 通过与特定的配体或抗体相互作 用,实现对蛋白质的快速、高通 量筛选和检测。
蛋白质免疫沉淀技
术
利用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的特异性 结合,将目标蛋白质从复杂的混 合物中分离出来,常用于蛋白质 相互作用的研究。
详细描述
癌症蛋白质组学研究通过对癌症细胞和正常细胞蛋白 质表达谱的比较,发现了一系列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 的关键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涉及细胞信号转导、细胞 周期调控、细胞凋亡等多个方面,为癌症治疗提供了 潜在的药物靶点。
案例二:神经退行性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
蛋白质组学及技术介绍PPT通用课件.ppt

拖尾"point streaking") 。
3.二相SDS-PAGE
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 酰胺溶液
分离胶缓冲液
10%(w/v)过硫酸铵 溶液
(30.8%T,2.6%C):30%(W/V)丙烯酰胺和 0.8%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水溶 液。将 300g 丙烯酰胺和 8g 甲叉双丙烯酰胺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最后用去离
研究 内容
蛋白质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1、结构蛋白质组学:主要是蛋白质表达模型的研究,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序列 分析及空间结构的解析种类分析及数量确定; 2、功能蛋白质组学:主要是蛋白质功能模式的研究,包括蛋白质功能及蛋白 质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 内容
蛋白质组学可分为三个主要领域: 1、蛋白质的微特性以供蛋白质的规模化鉴定和他们的后翻译饰; 2、“差异显示”蛋白质组学供蛋白质水平与疾病在广泛范围的有力应用比 较; 3、应用特定的分析技术如质谱法(包括串联质谱法、生物质谱法)或酵母 双杂交系统以及其他蛋白质组学研究新技术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该方法所研究的蛋白均是在体内经过翻译后修饰的,并且是可 分离的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能够反映正常生理条件下的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
2、酵母双杂交系统:
该系统利用真核细胞调控转录起始过程中,DN A结合结构域(binding domain,BD)识别DNA上的特异序列并使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 domain, AD)启动所调节的基因的转录这一原理,将己知蛋白X和待研究蛋白Y的基 因分别与编码AD和BD的序列结合,通过载体质粒转入同一酵母细胞中表 达,生成两个融合蛋白。若蛋白X和Y可以相互作用,则AD和BD在空间上 接近就能形成完整的有活性的转录因子,进而启动转录,表达相应的报告 基因;反之,如果X和Y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报告基因就不会表达。这样, 通过报告基因的表达与否,便可确定是否发生了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3.二相SDS-PAGE
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 酰胺溶液
分离胶缓冲液
10%(w/v)过硫酸铵 溶液
(30.8%T,2.6%C):30%(W/V)丙烯酰胺和 0.8%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水溶 液。将 300g 丙烯酰胺和 8g 甲叉双丙烯酰胺溶解于去离子水中,最后用去离
研究 内容
蛋白质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方面:
1、结构蛋白质组学:主要是蛋白质表达模型的研究,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序列 分析及空间结构的解析种类分析及数量确定; 2、功能蛋白质组学:主要是蛋白质功能模式的研究,包括蛋白质功能及蛋白 质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 内容
蛋白质组学可分为三个主要领域: 1、蛋白质的微特性以供蛋白质的规模化鉴定和他们的后翻译饰; 2、“差异显示”蛋白质组学供蛋白质水平与疾病在广泛范围的有力应用比 较; 3、应用特定的分析技术如质谱法(包括串联质谱法、生物质谱法)或酵母 双杂交系统以及其他蛋白质组学研究新技术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该方法所研究的蛋白均是在体内经过翻译后修饰的,并且是可 分离的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能够反映正常生理条件下的 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蛋白质相互作用
2、酵母双杂交系统:
该系统利用真核细胞调控转录起始过程中,DN A结合结构域(binding domain,BD)识别DNA上的特异序列并使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 domain, AD)启动所调节的基因的转录这一原理,将己知蛋白X和待研究蛋白Y的基 因分别与编码AD和BD的序列结合,通过载体质粒转入同一酵母细胞中表 达,生成两个融合蛋白。若蛋白X和Y可以相互作用,则AD和BD在空间上 接近就能形成完整的有活性的转录因子,进而启动转录,表达相应的报告 基因;反之,如果X和Y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报告基因就不会表达。这样, 通过报告基因的表达与否,便可确定是否发生了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蛋白组学定量蛋白质组学.ppt

但是仅仅进行鉴定并不能提供用以阐明蛋白质的功 能的全部信息,监控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对阐明细胞 体内存在的各种生物进程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定 量蛋白质组学作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一部分被 提出来。
2
常用研究方法
以质谱技术为基础的化学标记定量方法 荧 光 差 示 双 向 凝 胶 电 泳 技 术 ( F-2D-
质量变化依赖于氮原子数目,因此对未 知的蛋白质难以进行定量。
10
(二)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必需氨基酸体 内标记(SILAC法)
高等动物细胞的生长中需要一些必需氨基酸的摄入,如赖氨酸 (Lys)、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等,这些氨基酸细胞自身 无法合成,需要从外界摄入补充。
在培养细胞时,可以在培养介质中特异的加入用稳定同位素标 记的某一种必需氨基酸,在经过适当的培养时间后,细胞中合 成的含有这类氨基酸的蛋白质几乎都掺入了标记的氨基酸 。
31
MCAT策略流程:定性
Lys只在Trypsin酶切后的末端,所以产生的b离子都没有被修饰;所有的y 离子带Lys,因此被修饰。
在MS/MS图谱上,所有的b离子是单一条带出现,所有的y离子是成对出现, 丰度比例一样,且相差同样的m/z。
容易区分b离子和y离子,容易读出氨基酸序列。
32
MCAT策略流程:定量
36
–COOH羧基标记
通过对羧基酯化进行 标记
用H和D标记的甲醇酯 化标记,来定量研究 蛋白质表达量的差异
37
羧基酯化标记进行蛋白定量研究
比例=2 : 1
38
缺点:
特异性不是很好,在C末端和Asp和 Glu残基上都有标记,且效率不均
采用的标记条件容易引起天冬酰胺 (Asn)和谷氨酰胺(Gln)的去酰胺
2
常用研究方法
以质谱技术为基础的化学标记定量方法 荧 光 差 示 双 向 凝 胶 电 泳 技 术 ( F-2D-
质量变化依赖于氮原子数目,因此对未 知的蛋白质难以进行定量。
10
(二)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必需氨基酸体 内标记(SILAC法)
高等动物细胞的生长中需要一些必需氨基酸的摄入,如赖氨酸 (Lys)、亮氨酸(Leu)、苯丙氨酸(Phe)等,这些氨基酸细胞自身 无法合成,需要从外界摄入补充。
在培养细胞时,可以在培养介质中特异的加入用稳定同位素标 记的某一种必需氨基酸,在经过适当的培养时间后,细胞中合 成的含有这类氨基酸的蛋白质几乎都掺入了标记的氨基酸 。
31
MCAT策略流程:定性
Lys只在Trypsin酶切后的末端,所以产生的b离子都没有被修饰;所有的y 离子带Lys,因此被修饰。
在MS/MS图谱上,所有的b离子是单一条带出现,所有的y离子是成对出现, 丰度比例一样,且相差同样的m/z。
容易区分b离子和y离子,容易读出氨基酸序列。
32
MCAT策略流程:定量
36
–COOH羧基标记
通过对羧基酯化进行 标记
用H和D标记的甲醇酯 化标记,来定量研究 蛋白质表达量的差异
37
羧基酯化标记进行蛋白定量研究
比例=2 : 1
38
缺点:
特异性不是很好,在C末端和Asp和 Glu残基上都有标记,且效率不均
采用的标记条件容易引起天冬酰胺 (Asn)和谷氨酰胺(Gln)的去酰胺
蛋白质组学-PPT课件

iTRAQ 结构
iTRAQ包括三部分:报告部分、肽反应部分、平 衡部分。 1、报告部分:有八种,因此iTRAQ可同时标记8 组样品。 2、肽反应部分:能与肽N端及赖氨酸侧链发生共 价连接而标记上肽段,几乎可以标记所有蛋白质。 3、平衡部分:保证iTRAQ标记的同一肽段的质荷 比相同。
辉骏生物:fitgene/
辉骏生物:fitgene/
免费服务热线:400-699-1663
2:蛋白质组学研究内容
2.1:蛋白质的表达模式 (1)生理、病理或不同发育状态下蛋白质组表达差异蛋白质信息库。 (2)蛋白质及其组成质点的分离、分析、鉴定。 2.2:蛋白质的功能模式 (1)蛋白质结构分析。 (2)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翻译后修饰,细胞定位等。
3: 化学标记法—iTRAQ
简介:
iTRAQ试剂是可与氨基酸末端氨基及赖氨酸侧链氨基连接的胺标记同重元素。在质谱图 中,任何一种iTRAQ试剂标记不同样本中的同一蛋白质表现为相同的质荷比。 在串联质谱 中,信号离子表现为不同质荷比(113-119,121)的峰,因此根据波峰的高度及面积,可以 鉴定出蛋白质和分析出同一蛋白质不同处理的定量信息。
辉骏生物:fitgene/
免费服务热线:400-699-1663
1:双向电泳
基于2D-PAGE 的经典定量分 析方法。 1、样品准备 和定量:抽提 对照组和各种 不同实验组的 蛋白质。 2、蛋白质分 离:蛋白质经 过2D-PAGE分离 后染色(银染、 考染等)。 3、蛋白质的 定性与定量分 析:通过与对 照组相Image Master 7.0分 析出实验组中 差异点,质谱 鉴定差异点蛋 白质,同时应用 软件分析出其 表达量的变化。
辉骏生物:fitgene/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PPT课件.ppt

ICAT的优点
• ICAT具有广泛的兼容性,主要表现在:(1) 能够兼容分析任何条件下体液、细胞、组 织中绝大部分蛋白质;(2)烷化反应即使在 盐、去垢剂、稳定剂(如SDS、尿素、盐酸 胍等)存在下都可进行;(3)只需分析含Cys 残基的肽段,从而降低了蛋白质混合物分 析的复杂性;(4)ICAT战略允许任何类型的 生化、免疫、物理的分离方法,因此能很 好地定量分析微量蛋白质。
双向凝胶电泳
• 首先利用等电点聚焦来分离不同等电点的 蛋白,再利用SDS-PAGE来分离不同分子 量的蛋白,其分辨率是非常高的。微克级 的蛋白质就可以被很好的分辨开了。
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电离技术
(MALDI)的发展
• 日本岛津公司的田中耕一的工作,是质谱分析发 展的一个主动力。 1987年,在第二届中-日质谱 分析联合讨论会上,田中耕一论述了软激光解吸 附技术可以使蛋白质分子离子化。一年之后,他 的这篇创造性的论文发表在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上。田中 耕一的工作为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电离技术 (Maldi)打下了基础。2019年,他和弗吉尼亚联 邦大学的John B Fenn,由于他们对软吸附电离 方法上的贡献一起被授予了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应用实例
• 1.通过比较给药前后细胞的蛋白质组, 鉴别出毒理学的蛋白质标志物 。
• 2. 疟疾疫苗的研究。
ICAT技术
同位素标记的亲和标签(isotope-coded affinity tag, ICAT)技术作为一种体外标记稳定同位素的相对定量方法, 已经成为重要的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方案。2019年,Gygi 等人用化学方法合成一种能和半胱氨酸反应的亲和试剂, 称为稳定同位素编码的亲和标签,它有轻链和重链(稳定重 同位素)两种形式,可以在体外标记不同状态下的蛋白质样 品,酶解并用亲和柱分离纯化被标记的肽段后,再用质谱 进行分析,和体内标记法一样也能够得到成对的峰表示不 同样品中肽段及对应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这种稳定同位素 亲和标签技术可以广泛地应用在细胞和组织的定量蛋白质 组学分析上,提供精确的蛋白质相对定量数据。
《蛋白质组学》课件

蛋白质组学技术
本节将介绍蛋白质组学常用的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包括质谱、二维电泳、 蛋白质结构预测等。
蛋白质组学应用领域
本节将探讨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医药、农业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展示其 广泛的研究价值。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性
本节将详细解释为何蛋白质组学研究对于解决生物学中的关键问题和推动科学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组学》PPT课件
欢迎观看《蛋白质组学》PPT课件,本课程将介绍蛋白质组学的概念、技术、 应用领域和重要性,以及它的发展趋势。
课程介绍
本节将介绍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以及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 性。
蛋白质组学概述
本节将对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进行概述,帮助您理解蛋白质组学的基本原理。
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趋势
本节将展望析和应用拓展等方面。
结论和要点
本节将总结蛋白质组学课程的要点和结论,帮助您加深对蛋白质组学的理解 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