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因分析法在提高科室备用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根因分析法在提高科室备用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根因分析法在提高科室备用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目的探究根因分析法在提高科室备用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某科室作为研究对象。
在2016年3月开始实行根因分析法,并对研究科室进行针对性优化管理。
分析该科室在根因分析法实施前后的备用药品质量管理差异。
结果在2016年3月实行根因分析法之后,使用科室备用药品患者对科室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使用根因分析法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行根因分析法后,备用药品质量管理有着明显的改进,质量管理问题有明显减少,不同时间段质量管理问题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因分析法在提高科室备用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科室备用药品的质量问题,并提高患者对科室治疗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根因分析法;备用药物;质量管理;应用用药安全是临床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之一,药品管理、药品质量将会直接决定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医院药品质量管理直接决定着医院的医疗质量以及社会口碑等[1]。
科室备用药品是按照科室诊疗的患者需求储存在科室提供临床硬要以及周转的备用药物,这一些药物的合理管理对于患者的安全、及时用药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和意义[2]。
对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合理应用、针对用药,该文以该院为例,探讨根因分析法在提高科室备用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某科室作为研究对象。
在2016年3月开始,在该院实行根因分析法对科室备用药品实行质量管理。
分别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和2016年3月—2017年3月选择使用过科室备用药品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1.2.1建立根因分析小组首先在该院建立根因分析工作小组,共有10名工作人员,其中主要包含1名护士长、4名护士、2名护师、2名根因分析法专业调研员、2名药品质量管理员。
根本原因分析法提升质量管理的效果

根本原因分析法提升质量管理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联合根本原因分析法提升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效果。
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中心PDCA循环管理下的200件样品纳入A组,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消毒中心PDCA循环管理联合根本原因分析法下的200件样品纳入B组。
同时抽取医院各科室医务人员52名进行调查,比较两组管理方法下样本合格率、管理质量评分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结果B组时段医务人员对消毒中心满意度评价、医疗器械、物品管理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A组时段,医疗器械、物品错误总发生率低于A组时段(P<0.05)。
结论PDCA联合根本原因分析法可提升消毒中心工作质量,提高医务人员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根本原因分析法;PDCA循环管理;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消毒供应中心是承担医院各科室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物品消毒的及供应无菌物品的部门,其工作质量可直接影响医疗工作的开展及患者医疗体验。
随着医疗发展,医疗科室周转速度加快,医疗用品多元化,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不仅关系到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质量,其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及患者疾病康复效果。
因此,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是医疗机构信誉度、医疗质量的体现。
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PDCA)循环管理是近年来在医疗领域被广泛应用的管理方式,主要对过程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检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管理方案[1-2]。
该方式已被验证在多个医疗科室不同类型工作中均具有较好效果。
根本原因分析法是对结构化问题进行处理,通过分析问题原因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提升工作质量[3-4]。
PDCA循环管理是在工作过程中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而根本原因分析法可实现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假设,避免在发生时出现束手无策情况,二者从理论角度可相互弥补。
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循环管理联合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效果,为医疗机构中该部门的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根因分析法在临床给药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根因分析法在临床给药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RCA)在临床给药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2014年1~12月的30例给药相关不良事件運用根因分析法进行分析,制订防范对策,并进行效果追踪。
结果2015年1~12月临床给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0例,其中身份识别错误仅发生1例。
结论应用根因分析法确定根本原因,制订相应防范对策,提高了临床给药安全性。
关键词根因分析法;临床给药;护理不良事件根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 ,RCA)作为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其核心是一种基于团体的、系统的、回顾性的不良事件分析法,找出系统和流程中的风险和缺点并加以改善,通过与同行从错误中反思、学习及分享经验,可以做到改善流程、事前防范、多角度、多层次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1]。
各类护理不良事件中用药错误的发生频数占首位[2-4],而用药错误后果复杂,法律风险大。
本院根据各临床科室上报的在给药治疗中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包括及时发现未形成事实的护理不良事件)采用根因分析法分析,效果明显,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收集本院2014年1~12月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96例,其中给药相关不良事件共30例,占31.25%,发生频数占首位。
2 方法与结果2. 1 组建RCA小组RCA小组成员由护士长1名,高年资护士2名,给药不良事件当值护士6名,护士长为组长,由护士长对其她成员进行RCA相关知识系统培训。
2. 2 查找根本原因RCA小组成员对30例给药不良事件进行分类:输液未结束,提前拔针10例,占33.33%;输液渗漏6例,占20.00%;用药时间错误4例,占13.33%;忘皮下注射药物,少输一袋液体3例,占10.00%;药物用错,患者身份识别错误3例,占10.00%;用药剂量错误2例,占6.67%;溶液结晶2例,占6.67%。
30例给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者层级:进修、实习生8人次,占26.67%;N0-1(1年内护士)12人次,占40.00%;N1-2(工作1年以上护师职称以下护士)6人次,占20.00%;N2(护师职称护士)3人次,占10.00%;N3(中级职称护士)1人次,占3.34%。
PDCA循环法在科室备用药管理的运用

Strait Phapncextical Jopmat Vol32No.42020有发生,其中小于—岁的儿童病例有2例,占比2.2%。
儿童的脏器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免疫机制不健全,对药物的毒性更为敏感,建议在临床用药中严格控制给药剂量,并注意观察。
在69例报告中,仅有-个病例(占比-.43%)记录了既往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有87.68%的病例对既往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不详。
建议临床医生及患者,应重视患者既往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3用药原因与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从用药原因看,该药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气管炎、感冒等,与文献报道的“该药具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又有抗菌、退热8镇痛、抗炎、止咳、化痰和调节免疫功能”的功效相符⑷。
有临床研究表明,将药物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后出现腹痛、腹泻8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321。
这提示临床医生开具处方及患者自行服用该药时,应辨证、对症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良反应以1日内发生的为多,占比为87.93%,在服用该药物240内应加强观察。
3.3不良反应表现及转归由表5可见,连花清瘟制剂所致的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占比04.36%,主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这与文献报道的连花清瘟制剂组方中寒凉药物较多易导致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相吻合321。
大部分不良反应经停药或对症处理后均可治愈或好转,安全性相对较高。
3.3严重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有4例,其中(例全身性皮疹伴瘙痒和-例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在用药240内出现j例血红蛋白下降及血小板减少在用药4天后发现,还有-例在用药6天后出现肝功能异常,提示临床首次服用该药物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和反应,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应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4结论431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品生产企业是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主动收集药品不良反应病例信息,挖掘安全性信号,并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保障药品使用安全。
根因分析法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根因分析法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实践王玉婷;朱冬春;龚桂平【摘要】Objectiv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drugs and promote the safety of medication,we tried to study and apply the method of root cause analysis(RCA) o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drug management inward.Methods Data were selected from the results of regular checks about the drug quality management every month,occurring in the war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5.The proximal causes and primary causes of quality management issues were investigated by RCA,and then the improving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were established.Results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CA,the issues of drug management quality had decreased obviously,data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January to April in 2016,it was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2015(P<0.05).Especially,there was no recurrence of the problem of unclear label or unsuitable storage in the next three months after the intervention.Conclusion The RCA activities can help the nurses to improve the work quality of ward drug management,drop down the occurrences of adverse events effectively,it is benefit to promote the safety of medication.%目的探讨应用根因分析法,改善病区药品质量管理,保障药品质量,促进用药安全.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病区在质量检查中发现的药品质量管理问题,应用根因分析法寻找问题发生的近端原因与根本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结果根因分析法实施后,2016年1-4月的药品管理问题明显减少,与2015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标签字迹模糊、贮存不当的问题,干预后连续3个月未再发生.结论病区药品管理中应用根因分析法,可提高护士药品管理水平,有效减少了药品管理问题的发生,有利于病区用药安全.【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7(021)008【总页数】4页(P1529-1532)【关键词】根因分析法;药品管理;病区;护士【作者】王玉婷;朱冬春;龚桂平【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安徽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安徽合肥 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安徽合肥 230022【正文语种】中文根因分析(RCA)作为一种质量管理模式,通过回顾性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找出系统与流程中存在的风险缺陷,从错误中反思、学习及分享经验,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做到改善流程、事前防范,减少或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1-5]。
质量管理中why-why分析法及其运用介绍

质量管理中why-why分析法及其运用介绍一、why-why分析法概述1.定义why-why分析法是一种研究问题所涉及的根本因素的分析工具。
它使用问答技巧,通过“为什么”连续提问,以构建一个问题链条,最终识别出问题的真正原因。
2.历史发展why-why分析法最早源于制造业领域,旨在解决生产问题。
后来,它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于解决各种问题,包括质量管理、流程改进、项目管理和营销等。
3.作用和用途why-why分析法可以帮助人们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它还有助于改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高效率和满足客户需求。
在质量管理领域,why-why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
它能够识别出问题,在团队中根除问题,并提高生产效率。
二、why-why分析法的运用1.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使用why-why分析法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a.收集问题: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我们要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及时收集信息,描述清楚问题,这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
b.明确问题:在问题信息收集完毕后,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不断地提问,确保对问题的理解更直接、更具体和更准确,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
c.找到原因:一旦问题明确,团队需要对问题的各种可能原因展开分析,为了识别真正的原因,我们应该使用why-why分析法以找到问题所在的根本原因。
d.提出解决方案:一旦确定了问题的根本原因,团队应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也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留意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
2.解决问题的技巧为了提高why-why分析法的效果,我们应该遵循以下技巧:a.追问原因:问题链条的核心是不断的为什么问。
问第一个为什么并不能否定或确立任何事情。
在找到第一个原因后,关键是继续向下推进,在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之前不断问“为什么”。
b.寻找真正的根源:要确保找到根本原因,就必须从表面原因挖掘更深层次的原因。
因此,团队必须探索问题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以找到真正的根源。
根因分析法在药房不良事件分析中的应用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 年第 5 卷第 54 期2018 Vol.5 No.54195根因分析法在药房不良事件分析中的应用叶 蕾,闻 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176)【摘要】通过对我院某药房一例供货不及时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介绍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在药房不良事件分析中的应用。
对于医院的药房之中采取根本原因分析法(RCA),主要分为事件调查、近端原因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方案等4个阶段,确认该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针对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完善工作流程,避免类似不良事件再发生。
根本原因分析法为我院药房发生的不良事件提供了一种系统处理不良事件的科学方法,值得在平时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根本原因分析法(RCA);药房不良事件;药师;改进措施【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54.195.02药房不良事件在日常工作中是无法完全避免的,而医院的药房一旦出现了问题,就容易将责任归咎于药师的防范意识不强以及个人行为等情况,但对自身的药房管理的相关流程没有进行研究与分析。
而在管理学中,常用的回溯性失误分析工具主要为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 ,RCA ),该方法已经在工业界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尤其是高风险行业运用近20年,如核电、飞行安全界等。
该管理方法在医学界的发展较为缓慢,最早是出现在1997年的美国的JCAHO ,在1997年才引用了医院调查不良事件的管理模式[1]。
将根本原因分析法(RCA )用于药房不良事件分析中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将责任全部归咎于药师的单一解决方法,改变传统的指标不治本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找到系统以及流程中的缺点,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防治错误的再次发生[2]。
还可以帮助药房管理者找出工作流程中潜在失误,同时还有利于管理者建立科学有效的策略,这样可以从根本上防止错误时间的发生,达到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刘巧云-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改进泵输液流程中的应用

事件发生后对病人健康的影响程度说明
项目名称 说明
死亡 极重度 有伤害
重度 中度 轻度 无伤害 几近错失
造成病人死亡 造成病人永久性残障或永久性功能障碍。
除需要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外,还需住院或延长 住院时间做特别的处理。 除需要额外的探视、评估或观察外,仅需要简单的处 理如抽血、验尿检查或包扎、止血治疗。 事件虽然造成伤害,但不需要额外处理。 事件发生在病人身上,但是没有造成任何的伤害。 由于不经意或及时的介入,使可能发生的事件并示真 正发生于病人身上。
根本原因分析法(RCA)概述
根本原因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如图,每片乳酪代表一个环节,亦可视为一道防线,乳酪上的空洞表示该 环节中可能的失误点,若乳酪上的空洞连成一线,光线即能穿过,亦代表事故 或不良事件发生。
根本原因分析法(RCA)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e d工c m e A N d H e a i T H M A N a g e M e N T医药卫生管理C H工N A H E A L T H工ND U S T R Y DO I:10.16659/ki.l672-5654.2017.16.111根因分析法在提高科室备用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夏云侠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药剂科西药房,江苏徐州221011[摘要]目的探究根因分析法在提髙科室备用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3月一2017年3月该 院某科室作为研究对象。
在2016年3月开始实行根因分析法,并对研究科室进行针对性优化管理。
分析该科室在根 因分析法实施前后的备用药品质量管理差异。
结果在2016年3月实行根因分析法之后,使用科室备用药品患者对 科室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髙于使用根因分析法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行根因分析法后,备用药品质量 管理有着明显的改进,质量管理问题有明显减少,不同时间段质量管理问题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因分析法在提髙科室备用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科室备用药品的质量问题,并提髙患 者对科室治疗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根因分析法;备用药物;质量管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7)06(a)-0111-02用药安全是临床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之一,药品管理、药品质量将会直接决定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 医院药品质量管理直接决定着医院的医疗质量以及社 会口碑等[1]。
科室备用药品是按照科室诊疗的患者需求 储存在科室提供临床硬要以及周转的备用药物,这一些 药物的合理管理对于患者的安全、及时用药有着非常显 著的作用和意义[2]。
对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合理应用、针 对用药,该文以该院为例,探讨根因分析法在提高科室 备用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一2017年3月该院某科室作为 研究对象。
在2016年3月开始,在该院实行根因分析法 对科室备用药品实行质量管理。
分别在2015年3月一2016 年3月和2016年3月一2017年3月选择使用过科室 备用药品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1.2.1建立根因分析小组首先在该院建立根因分析工 作小组,共有10名工作人员,其中主要包含1名护士长、4名护士、2名护师、2名根因分析法专业调研员、2名药 品质量管理员。
以课题研究人员作为该小组组长,其他成员 均接受相应的专业培训。
学习相关文件,尤其是以备用药 品管理方法、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文件的学习,以此提升根 因分析小组的安全用药意识以及能力,参与药品质量管 理、常用药品外观检查方法以及备用药品质量管理方法 等培训。
1.2.2根因分析操作方式在质量管理问题发生之后,由组长调查组织并开展讨论工作,调查方式主要是和当事 人进行座谈,谈话内容需要注意问题发生的细节记录,并[作者简介]夏云侠(1983-),女,江苏徐州人,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药理学研究。
开展关于头脑风暴的讨论方式以及现场调查法等,寻找 到近端发生问题的原因,并明确具体的改善方式。
根因分析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应用根因结构图、推移结构图以及鱼骨图等辅助分析方式,并借助不良事 件的发生先后顺序,从设备、材料、人、方法以及环境等 方面着手,寻找不良事件的引发因素,并分析引发因素 的可能性以及发生占比。
借助多个问题对可能原因进行 排查,并在可能原因没有发生时,探究质量管理问题是 否存在发生可能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管理中存在 的问题。
寻找到质量管理问题之后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本 性原因,并制定详细的改进措施以及策略,其中需要包 含护士的用药安全以及用药意识,改进工作流程以及创 建良好的用药环境,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1.3效果评价按照《临床药物应用指导原则》以及该院自制规定,根据科室备用药品具体使用情况,对比2016年3月前后 科室备用药品使用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质量管理问题。
患者对科室备用药品的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实 现,问卷中主要是包括患者对治疗环境、药品正确使用、药品质量等方面的评价,每项的满分100分。
非常满意:护 士的服务、护理过程和治疗环境平均分数达到80分以上。
满意:护士的服务、护理过程、治疗环境的平均分数在 60~80分。
不满意:护士的服务、护理过程和治疗环境的 平均分数低于60分。
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40伊 100%%5'1.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差异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 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n(%。
)]表示。
采用字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不同时间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在2016年3月实行根因分析法之后,使用科室备用中国卫生产业 111M e d工c m e A N d H e a i T H M A N a g e M e N T医药卫生管理C H工N A H E A L T H工N D U S T R Y药品患者对科室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使用根因分析法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〇.〇5),见表1。
表1不同时间患者的满意度对比[n(%。
)】时间例数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率2015年3月一2016年3月4018(45.0)20(50.0)2(5.0)38(95.0)2016年3月一2017年3月409(22.5)22(55.0)9(22.5)31(75.0)字2 3.794P<0.052.2不同时间备用药品质量管理问题改善状况在实行根因分析法后,备用药品质量管理有着明显的改进,质量管理问题有明显减少,不同时间段质量管理问题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不同时间备用药品质量管理问题改善状况[n(%。
)】问题类型(起)2015 年 3 月 一2016年3月2016 年 3 月 一2017字2P年3月 X数量错误265临近过期60标签字迹模糊80同种药物不同212剂型存放混乱总计617 6.067 <0.053讨论根因分析法是一个团队通过对一个部门或组织实 行系统性、流程性的根本原因分析和改进的一种管理措 施,其借助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实现对整个医 疗系统的优化和改进,同时可以有效地处理各种人为因 素而导致的问题发生'该研究结果显示,在未实施根因 分析法之前一年间,总共发生了 61起药品质量管理问 题,其中数量错误的发生次数就高达26次。
医嘱规范 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包含一些医嘱核对和口头医嘱的下 达优化等,在新医嘱开出之后,应用统计和对以及上级 核对的方式,需要获得至少一个人的同意和认可,同时 立刻使用备用药品时,还需要在无菌操作与自己紧急抢 救的环境下进行,并由护理人员重复一遍医嘱之后才能 够进行。
针对部分外用药物的数量差错问题,可以建立 一个自给药的登记表,例如对于滴眼药、外涂药物以及 滴鼻药物等,住院患者必须通过患者签字之后才能够使 用[7,。
根因分析法在建立根因分析小组之后,可以由分析 小组成员对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并建立科室医务 人员之间的沟通途径,例如建立沟通记录本,记录每一 个部门人员发现和需要杜绝的质量管理问题气在每一 个月月初能够回收沟通记录本,并组织科室负责人和当 事人进行协调性沟通,并在讨论之后整理结果,以书面 的形式下发管理文件和指导建议,将其发放给所有的科 室,从而降低类似的情况发生。
借助建立药剂科和临床科 室的沟通途径,及时交流各种药物的适应证,尤其是类似药物、不同剂型的同等药物等,针对临床当中的少用和 不用药物给予撤销,及时补充需求量较大的备用药物™。
医疗机构内的备用药品是临床门诊或诊疗过程中 为患者提供治疗的主要药物,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等待 用药的时间,并且对于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科 室备用药品的使用是否安全也是护理质量的直接性体 现,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根因分析法可以让组织 内所有人员自觉遵守相应的要求,尤其是在根因分析法 整理出某一个“根因”之后,管理者可以针对性地要求相 关工作人员杜绝该“根因”,从而有效地杜绝一种或多种 问题的发生。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2016年3月实行根因分析法之 后,使用科室备用药品患者对科室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 于使用根因分析法之前。
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根因分析法 能够显著提高科室的用药服务质量,并且借助更为合理 的备用药品管理以及使用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医 院服务的满意度,对于优化医院社会口碑有着明显作用;另一结果显示,在根因分析法实施之后,备用药品质量 管理问题的发生有明显的改善,不同时间段质量管理问 题发生例数存在明显差异。
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实施根因 分析法之后,科室备用药品发生质量问题的概率更低,对于提升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有着显著意义。
综上所述,根因分析法在提高科室备用药品质量管 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分析根因分析法在科室备用药品 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用药安全与合理水平,能 够显著降低科室备用药品的质量问题,并提高患者对科 室治疗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根本原因分析法可提高 科室备用药质量管理水平,降低剂量错误、标示不清、效 期顺序不符等缺陷率,提高护理人员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1]方岁妹,徐树霞,丁玲.根因分析法在给药护理不良事件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0):69-70.[2]李学勤,吴燕,马风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根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22):1686-1690. [3]周文静,牛玉芹,赵丹.根因分析法在预防冠心病患者漏服药物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6,25(2):143-145. [4]邬玲玲,张晨霞.根因分析法在医护技耦合性给药错误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4,13(4):383-385.[5]沈红丽.根因分析法在提高科室备用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4,13(3):260-262.[6]邢念凤.临床护士用药错误根因分析及安全管理[J].当代医学,2014,20(22):8-9.[7]周丽娟,卞月秋,杨桂凤.追踪联合根因分析法在口服药漏服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13-115. [8]秦尚够,李学娟,郭丽.根因分析法在预防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6):1480-1481.[9]谢晓霞.根因分析法在病区患者给药错误不良事件及其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6,13(6):1234-1237. [10]徐霞,程惠玲,宁晓东.根因分析与追踪检查方法合成化应用降低用药错误发生率[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9):2324-2327.(收稿日期院2017-04-06)112中国卫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