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合集下载

蒲公英化学成分的研究

蒲公英化学成分的研究

蒲公英化学成分的研究引言: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它的花朵美丽而绚丽,而且具有许多医疗和营养价值。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蒲公英的化学成分,以探索其潜在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蒲公英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以及这些成分在医药、食品和化妆品领域的应用。

蒲公英的主要化学成分:蒲公英植物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是多糖、苦味酮、有机酸和维生素。

多糖是蒲公英最具特色的成分之一,它具有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

苦味酮是蒲公英中的苦味物质,它具有刺激食欲、促进消化和增强肝功能的作用。

有机酸是蒲公英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分,主要包括苹果酸、柠檬酸和酒石酸等,它们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的作用。

此外,蒲公英还富含维生素A、C、E和B群维生素等,这些维生素对于保护身体健康和预防疾病起着重要作用。

蒲公英的医药价值:多年来,蒲公英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医学中,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现代研究发现,蒲公英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例如,蒲公英提取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症状。

此外,蒲公英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研究还发现,蒲公英对于保护肝脏健康和改善肝功能也非常有效。

综上所述,蒲公英在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可以作为治疗炎症、肿瘤和肝脏疾病的天然药物。

蒲公英的食品价值:除了医药领域,蒲公英还具有丰富的食品价值。

蒲公英叶子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作为营养丰富的蔬菜食材。

它们可以生食或烹饪,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便的作用。

此外,蒲公英的花朵可以用来制作蒲公英茶和蒲公英蜜饯,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健胃的功效。

蒲公英根部富含多糖和苦味酮,可以用来制作蒲公英咖啡和蒲公英酒,具有促进消化和增强肝功能的作用。

蒲公英的根、叶和花朵都可以作为食品原料,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健康食品选择。

蒲公英的化妆品价值:蒲公英还具有一定的化妆品价值。

蒲公英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蒲公英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蒲公英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1.化学成分。

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果胶等。

2.药理作用。

蒲公英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副伤寒甲、白色念珠球菌、牛型布氏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蒲公英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孢菌、羊毛样小芽孢癣菌、石膏样小芽孢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均有抑菌作用。

蒲公英生物碱对入型结核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蒲公英中提取的多糖(T0f-CFr)有抗肿瘤作用,对肿瘤细胞的迟延型过敏反应(TDHR),在ddy-Ehrl1ch(同种肿瘤)系和C3H-MM45(同系肿瘤)系中,T0f-CFr 后期给药其足跖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上升。

在ADMC系中,
T0f-CFr与已知能激活巨噬细胞的糖原相比,具有更强的激活能力。

蒲公英水煎剂对大鼠应激性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明显减轻大鼠胃黏膜损害,使溃疡发生率和溃疡指数明显下降。

对大鼠幽门结扎性胃溃疡和无水乙醇损伤大鼠胃黏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蒲公英能使麻醉大鼠的胆汁分泌量增加40%以上,切除胆囊后重复试验结果亦同,提示为肝脏的直接作用所致。

对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有显著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

蒲公英制剂低浓度时
直接兴奋离体蛙心,而高浓度时则呈抑制作用。

科普常见中药之蒲公英

科普常见中药之蒲公英

科普常见中药之蒲公英蒲公英来自菊科植物,也被称为普通婆婆、蒲公英和同一属的几种干燥的全草。

具有药效。

属中药类,其味苦、性寒。

药效即清热解毒,长期使用无害,并能消炎解毒。

同时针对便秘、尿频等症状有效。

然而,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摄入过多,因为过量摄入会导致呕吐、腹泻、尿频和许多其他不良反应。

1.蒲公英的具体作用有哪些?中存在药理活性成分,即倍半萜,同时含有黄酮、萜烯、倍半萜内酯、酚酸等化学成分。

蒲公英近年来,蒲公英不仅作为清热解毒、消肿的药物,在临床上同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外,它通常被用作清热泻火或表面解药来治疗感冒,尤其是风热感冒。

它也被用作清热泻火,用于治疗湿热益气和内脏热综合征。

具体作用有:(1)蒲公英味道平淡,有点甜,有点苦。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蒲公英可促进泌乳,另可治疗乳腺。

口服汤剂和捣碎外敷都有疗效。

此外,蒲公英还具有利尿剂、泻药、黄疸缓解剂、利胆药、助消化剂、增加食欲、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还可以预防和治疗癌症、胃癌、食道癌症和各种肿胀的癌症。

(2)叶子还有净化血液的作用,可以改善湿疹、缓解皮炎和关节不适,而根有抗炎作用,可以治疗胆结石和风湿病。

然而,在没有专业医生指导的情况下,最好不要使用。

可以说,它们是非常有用的芳香草药。

(3)蒲公英中富含多种健康营养物质,包括:蒲公英醇、蒲公英提取物、胆碱、有机酸和菊粉等,其功效在于利尿、通便、抗黄疸等。

蒲公英营养价值较高,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它可以生吃、油炸或制成汤,使其成为一种既可药用又可食用的植物。

(4)美容养颜:蒲公英的叶子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每天食用蒲公英水可以有效改善皮肤病。

爱美的女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的用蒲公英代替茶叶,也可以有很好的美容效果。

长时间将蒲公英花放在水中饮用可以起到祛斑的效果。

(5)乳腺炎:蒲公英可以起到消肿散结节的作用,对女性乳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以有效缓解乳腺炎的疼痛。

(6)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日常多见,可以用蒲公英治疗,同时也可治疗引起扁桃体炎、喉咙痛、发烧和头痛。

中药蒲公英有效成分抗结核进展

中药蒲公英有效成分抗结核进展

中药蒲公英有效成分抗结核的研究进展【关键词】蒲公英提取物;化学成分;结核病;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90-02蒲公英(dandelion)始载于《唐本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多分布于北半球,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各地均有分布,生于道旁、草地、田间、河岸、荒地、庭园等处。

它不仅使用部位广泛(包括花、叶、茎、根),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据《本草纲目》记载,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

近年来发现其有较好的抗结核及抗肿瘤效果而成为研究的热点,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三类药材之一。

1 中药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胆碱(choline)、菊糖(inulin)、果胶(pectin);蒲公英醇(tarax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素(taraxa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acin)和维生素a、b、c等。

1.1 凌云等[1]用红外光谱法对蒲公英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首次从蒲公英属植物中分得伪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

1.2 姚巍等[2]对蒲公英进行了系统分离,从中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ms, 2d-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了结构鉴定,其中4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青蒿亭、槲皮素、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其余5个分别为咖啡酸、七叶内酯、豆甾醇、蒲公英甾醇乙酯。

1.3 凌云等[3]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检测了5种蒲公英的66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蒲公英中12种元素含量较高,其中有cu、zn、fe、mn、mo5种必需微量元素;蒲公英中还含有大量的na和k,而肺结核患者头发中锌、铁含量明显比健康人低。

蒲公英药材可行性研究报告

蒲公英药材可行性研究报告

蒲公英药材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将对蒲公英的药用价值进行探讨,包括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并分析其在药材市场上的可行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一、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1.化学成分蒲公英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甾醇、生物堇(生物碱的一种)、黏蛋白、蒲公英多糖、维生素C等。

其中,蒲公英多糖是其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对人体有多种益处。

2.药理作用(1)抗炎抗菌作用:蒲公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炎和抗菌作用,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细菌病毒的生长。

(2)保肝作用:蒲公英中的生物堇等成分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促进肝细胞再生,对肝炎、脂肪性肝病等有一定疗效。

(3)利尿消肿作用:蒲公英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对水肿、肾炎等有一定疗效。

(4)抗氧化作用:蒲公英中的黄酮类和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自由基的损害,延缓衰老。

二、蒲公英的临床应用1.蒲公英茶:蒲公英茶是一种常见的药用饮品,有利于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保肝养肝、抗氧化等作用。

日常饮用可以促进身体的排毒和身体健康。

2.蒲公英药膏:蒲公英药膏可以用于外敷,对皮肤炎症、湿疹、痤疮等有一定疗效。

具有消炎止痒、护肤养颜的作用。

3.蒲公英口服液:蒲公英口服液可以用于肝炎、脂肪肝、水肿、尿路感染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对于保护肝脏、促进排尿、抗炎镇痛等方面有一定疗效。

三、蒲公英药材市场的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中医药的认可,蒲公英这种自然、绿色的野生药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蒲公英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可应用于不同领域,市场需求大。

2.药材供应:蒲公英作为一种常见的野生草药,可以在田间采集或人工种植。

蒲公英种子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供应相对充足。

3.市场定位:蒲公英药材市场定位可根据产品种类和功能进行划分,如开发蒲公英茶、药膏、口服液等。

根据不同目标市场,推出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蒲公英化学成分

蒲公英化学成分

蒲公英化学成分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它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

这些化学成分使蒲公英在医学和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及其应用。

蒲公英的化学成分非常多样,其中包括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类黄酮、有机酸和苷等。

首先,蒲公英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

维生素C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能够帮助身体抵抗自由基的损害,增强免疫力。

维生素A对于维持视力、皮肤健康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也起着重要作用。

蒲公英还富含矿物质,如钾、钙、镁和铁等。

钾是一种重要的电解质,能够维持正常的心脏功能和血压水平。

钙和镁是构建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同时也参与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

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元素,对于预防贫血非常重要。

除了维生素和矿物质,蒲公英还含有丰富的类黄酮类化合物。

类黄酮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能够减少细胞受到损伤的风险。

它们还具有抗炎和抗过敏的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和过敏反应引起的不适。

蒲公英中的有机酸主要包括苹果酸、柠檬酸和马尿酸等。

这些有机酸有助于促进消化,增加胃酸分泌,帮助食物消化和吸收。

它们还具有抑菌和抗菌作用,可以预防胃肠道感染。

蒲公英中的苷类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

其中最重要的是蒲公英苷和蒲公英醇苷。

蒲公英苷具有利尿和消炎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

蒲公英醇苷则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疾病。

基于以上的化学成分,蒲公英在医学和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方面,蒲公英被用作传统草药,可以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炎、肝炎和胆囊炎等疾病。

蒲公英还可以用于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和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在食品方面,蒲公英可以用来制作茶饮料、蒲公英蜜和蒲公英沙拉等。

这些产品不仅美味可口,还具有保健功能。

总结起来,蒲公英是一种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类黄酮、有机酸和苷等化学成分的植物。

它的化学成分赋予了蒲公英广泛的应用价值,包括医学和食品领域。

通过充分利用蒲公英的化学成分,我们可以改善健康、预防疾病,并享受美味的蒲公英食品。

蒲公英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用价值的研究

蒲公英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用价值的研究

蒲公英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用价值的研究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草,生长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北半球。

它以其黄色的花朵和白色的羽毛状飞行种子而闻名。

蒲公英不仅是美丽的花朵,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对蒲公英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用价值进行探讨。

一、蒲公英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蒲公英根、茎、叶、花都可以提取药用成分,其中以根和叶提取物最为常用。

蒲公英根和叶中主要含有以下化学成分:1.倍半萜类化合物蒲公英中含有大量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包括贝母皂苷、酮蒲公英素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降血糖等作用。

同时,它们还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2.多糖蒲公英中含有大量的多糖,这些多糖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

同时,它们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肝脏的代谢功能。

3.苦味成分蒲公英中含有大量的苦味成分,包括苦味酸、黄酮类、环醚类等。

这些成分具有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的作用。

同时,它们还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从而调节脂肪代谢。

4.有机酸蒲公英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包括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

这些有机酸具有促进肝脏代谢、降低尿液酸度、促进钙的吸收等作用。

二、蒲公英提取物的药用价值1.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蒲公英中的多糖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可以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度,从而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2.抗氧化蒲公英中的多糖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3.抗炎和抗菌蒲公英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和多糖具有抗炎和抗菌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各种炎症和感染。

4.促进肝脏代谢蒲公英中的多糖和有机酸可以促进肝脏代谢,调节脂肪代谢,降低血脂,预防和治疗肝病。

5.增强免疫力蒲公英中的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综上所述,蒲公英提取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未来的研究应该继续深入探讨其药理作用机制,从而更好地利用蒲公英提取物的药用价值。

蒲公英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

蒲公英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

蒲公英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系统性描述了近年来学者对于蒲公英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及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抑菌作用的进行综述,为蒲公英深入了解奠定基础。

中药材蒲公英[1]属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或同属多年生的干燥全草,又名蒲公草、婆婆丁等。

其最早记载于《新修本草》,阐述蒲公英味苦甘寒,归肝胃二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功效。

《本草纲目》及《本草新编》也曾记载:“蒲公英虽不起眼,但具有强大的功效”。

而现代研究也表明,已鉴定蒲公英中的有效成分包含[2]黄酮类、多糖、、酚类、有机酸(咖啡酸、绿原酸)、三萜类、生物碱以及微量无机元素(Cu、Zn、Fe、Mn、K等)。

同时,相关研究人员也根据以上化学成分开展抗氧性、抑菌活性、抗肿瘤活性及抗炎活性研究。

因此本文综述了蒲公英中化学成分的提取以及生物活性的研究相关成果。

展望了未来科研人员对于蒲公英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提供了思路。

1多糖多糖是指从中草药中提取的一类活性多糖,一般不包含淀粉和纤维素,通常作为生物活性物质维持或提升机体生理功能,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等作用。

1.1多糖提取方法现代研究表明,对于多糖的提取方法[3]含有索氏提取法、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酶解法、微波辅助提取法等。

舒玉凤[4]等在2022年发表的文章证明,以超声波辅助法(超声时间154min,超声功率137w,提取温度82.5℃,料液比1:22g/ml)提取蒲公英中的多糖,提取率高达88.62mg/g。

张静[5]等于2018年发表的文章中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蒲公英多糖工艺,阐述了超声时间1.7h,超声温度65℃,超声功率108W,料液比1:25(g/ml)时,多糖提取率最高。

1.2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蒲公英中多糖的活性研究于抗氧化活性和抗炎作用领域应用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赵守训 杭秉倩(中国药科大学 南京 210009) 摘 要 本文对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作了综合性的介绍。

为蒲公英的综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蒲公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蒲公英始载于《唐本草》,《图经本草》作仆公罂,《本草纲目》作地丁。

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 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味苦、甘,性寒。

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之功效。

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蒲公英属Taraxacum Webar.全世界约2000余种。

我国有70种,1变种。

其中以蒲公英T.mon2 golicum分布最广,几遍及全国多数地区。

药蒲公英T.o fficinale Wigg分布于欧洲、北美,在我国新疆有产[1]。

1 化学成分蒲公英属植物一些种的根含有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豆甾醇、谷甾醇、胆碱、有机酸、菊糖、橡胶等。

药蒲公英的根中含有蒲公英甾醇(T araxasterol)、蒲公英赛醇(T araxerol)(1)、φ蒲公英甾醇(φ2T axaxas2 terol)、β2香树脂醇(β2Amyrin)、豆甾醇(stigamasterol)、谷甾醇(β2sitosterol)[2]、菊糖(Inulin)[3]、胆碱(Choline)、对羟基苯乙酸(P2Hgdroxy2phenyl2acet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蜡酸(Cerotic acid)、蜂蜜酸(Meliss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eid)苦味素B(T araxacerin)、苦味素P(T araxacin)、果糖(Lavulose)及少量挥发油和苦杏仁酶类成分[4],树脂(4%)、橡胶(3%)[5];又分得一个酰化丁内酯甙2蒲公英甙(T araxacoside2β2O2[42O2(P2hydroxy2phenyl2 acetyl)β2D2glucopyranoyl]2β2hydroxy2butyrolactone) (2)[6]。

药蒲公英根及地上部分中,分到蒲公英桉烷内酯(4α,15,11β,132T etrahydroridentin B)(3)、蒲公英内酯甙(T araxacolide21’2O2β2D2glucopyranoside)、蒲公英吉玛酸甙(T araxinic21′2O2β2D2glucopyranoside)(4)、二氢蒲公英吉玛酸甙(11,132Dihydrotaraxinic21’2O2β2 glucopyranoside)、ψ蒲公英甾酸乙酸酯(ψ2T araxastergl acetate)、β2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β2Sitosterin2β2D2glu2 copyranoside)[n]药蒲公英叶中含有木犀草素272葡萄糖甙(Lute2 olin272glucopyranoside,C osm ossiin)[8];测试有近二十种氨基酸,以天冬氨酸(Asparatic acid)、谷氨酸(G lutam2 ic acid)含量为多[9];色素有叶黄素(Lutein)、堇菜黄素(Violaxanthin)[10]、叶绿醌(Plasm oguinone)[11]。

花中有蒲公英黄素(T araxanthin)[12]、毛茛黄素(Flavaxanthin)[13]、菊黄素(Chrysanthemaxanthin)[14];花柄中有β2谷甾醇、β2香树脂醇[15];花瓣中测试有隐黄素(Cryptoxanthin)及其环氧化合物,叶黄素及其环氧化合物,玉蜀黍黄素(Z eaxanthin)、百合黄素(Antheraxanthin)、堇菜黄素、新黄素(Neoxanthin),多半与一些常见的饱和脂肪酸形成单酯或双酯[16];花中甾醇约0.08%[17];花粉中脂类皂化物中,总脂肪酸7.3%,其中以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山嵛酸(Behenic acid)为多[18]。

全草测试有核黄素(Riboflavin)[19]香豆雌醇(C oumestrol)[20];含有多种氨基酸[21]、胆碱[22]及微量无机元素[23];其地上部分的热水浸出物中得到多糖“T af2CFr”约5%[24]。

附:日本产蒲公英(T.japonicum K oidz.)的根中有三萜类的脂酸酯(0.14%)、乙酰酯类(0.62%)、单醇类(0.19%),其中乙酰酯类化合物中有:蒲公英赛醇乙酰酯(T araxeryl acetate,占乙酰酯总量的3.7%),蒲公英甾醇乙酰酯(T araxasteryl acid,29.5%),α2香树1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脂醇乙酰酯(α2Amyrin acetate ,16%),β2香树脂醇乙酰酯(18%),羽扇豆醇乙酰酯(Lupenyl acetate ,4.2%),蒲公英羽扇豆醇乙酰酯(T arolupenyl acetate ,13.3%),新羽扇豆醇乙酰酯(Neolupenyl acetate ,7.7%)[25];φ蒲公英甾醇乙酰酯(φ2T araxa steryl ac 2etate ),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β2香树脂醇、羽扇豆醇(Lapeol )、羽扇豆酮(Lupenone )[26]。

日产蒲公英的挥发油,在根中约0.001%,叶中0.002%,花中0.03%;经G LC 分析其中有醇、酚物质86个,酮、醛化合物14个,醚、酯类7个,碳氢化合物46个,酸类物质14个,已测定成分占挥发油量的95%;以上结果与白蒲公英(T.albidum )中挥发油相类似,但前者挥发油中6,10,14一三甲基222十五烷酮(6,10,142Trimethyl-2-pentadecanone )含量较高[27]。

(T etrohydroridentin ) (T araxinic -1’β2D 2glacopyranoside )2 药理作用2.1 抗菌、抗真菌、抗病毒 50%蒲公英煎剂加入培养基,使终浓度为10%,用平板法试验,结果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弗氏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甲、白色念珠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28]。

100%蒲公英煎剂纸片法试验对伤寒杆菌有抑菌作用[29],蒲公英提取物1/100、1/200、1/400浓度,试管法试验,对人型结核杆菌(H37RV )有抑菌作用[30],100%蒲公英煎剂用平皿挖沟法试验,有弱的抗绿脓杆菌作用[31],蒲公英煎剂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 )为0.5g/ml ,最小杀菌浓度(M BC )为1g/ml ,其最低杀菌浓度可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超微结构改变,使细胞膨大,细胞壁增厚,拟核、核糖体均聚集成块状[32]。

蒲公英煎剂与甲氧苄氨嘧啶(T MP )合用有增效抗菌作用,最佳比例为蒲公英2.5g :T MP 10mg [33]。

蒲公英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均有抑制作用[34]。

蒲公英煎剂及95%乙醇提取液均以10mg/ml 浓度经管外、同时、治疗、预防四种途径用药,对I 型单纯疱疹病毒(HS V 2I )原代人胚肌皮单层细胞培养方法试验,表明有抗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35]。

2.2 抗胃损伤 蒲公英煎剂20g/kg ig ,对大鼠应激法、幽门结扎法胃溃病模型和无水乙醇所致胃粘膜损伤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36]。

蒲公英粉末20g ,开水浸泡30分钟代茶饮,一月一疗程,对胃溃疡患者有治疗作用,使幽门弯曲菌转阴,溃疡面愈合、疼痛停止[37]。

蒲公英醇沉水煎剂3,10g/kg ip ,对清醒大鼠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在麻醉大鼠用pH4盐酸生理盐水胃灌流实验,蒲公英有明显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及氨甲酰胆碱诱导的胃酸分泌作用[38]。

2.3 保肝胆 蒲公英注射液(5g/ml )1ml/只ip 及蒲公英煎剂(2:1浓度)1ml/只ig ,连续7天,均能降低CCl 4肝损伤大鼠的SG PT;注射液3ml/kg 十二指肠给药,对麻醉大鼠有利胆作用[39]。

2.4 抗肿瘤 蒲公英热水提取物30,40mg/kg ip ,于小鼠艾氏腹水癌(E AC )和小鼠M M46瘤细胞接种后期给药11~20d 连续给药10天,或隔日给药10次,均有抗肿瘤作用,但是对早期给药(第1~第10天)E AC 和M M46两种肿瘤均无效,40,160mg/kg ip ,对抗体依赖巨噬细胞中介肿瘤细胞破坏效应有激活作用,对小鼠后足掌注射E AC 、M M46瘤细胞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有促进作用,因此,认为蒲公英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是类似于抗癌多糖类如香菇多糖的作用机制[40]。

蒲公英根有抗致癌作用,其甲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50ug/丙酮0.1ml 局都皮肤应用,连续20周,对二甲基苯蒽(DM BA ),佛波酯(TPA )所致小鼠皮肤乳头状瘤有抑制作用,水提物360ug/丙酮0.1ml ,局部皮肤应用,连续20周,对DM BA +Fum onish B1所致小鼠皮肤乳头状瘤有抑制作用;水提物960ug/丙酮0.1ml 局部应用,对(±)2(E )2mehyl 2221(E )2hydroxyimminol 252nitro 262methoxy 232hexenamide (NOR 21)+TPA 所致小鼠皮肤乳头状瘤有抑制作用;蒲公英根甲醇提取物10,100ug/ml ,对TPA 激活E B 病毒早期抗原(E BV 2E A )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分2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第20卷第3期别为45%及100%,水提物也有类似作用[41]。

经实验研究,蒲公英根中的抗致癌成分主要为蒲公英甾醇(T araxasterol )及蒲公英赛醇(T araxerol )[42]。

3 小 结蒲公英属植物有效成分复杂,用途广泛,其中蒲公英赛醇等是主要活性成分。

它们有抗肿瘤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新的药品。

参考文献[1] 葛学军等.中国植物志(菊科十一)1999;80(2):1,32,50[2] Burrows ,S et al J Chem S oc 1938:2042[3] CA :1959;51;11495c [4] CA :1913;7:13523[5] CA :1948;42:8509[6] Rauwald ,H.W.et at Phytochemistry 1985;24(7):1557[7] Haensel ,R ,et at Phytochemistry 1980;19():857[8] CA :1964;61:3571d [9] CA :1965;63:3309c [10]CA :1969;70:26362q [11]CA :1966;65:17373f[12]Booth V.H ,et al Phytochemistry 1964;3(2):229[13]CA :1943;37:66654[14]CA :1978;88:191165g[15]Aexel ,H.et al Phytochemistry 1967;6(4):511[16]K leinig ,H.et al Phytochemistry 1968;7(7):1171[17]CA :1967;67:7845[18]CA :1966;65:14090h [19]CA :1946;40:4466z [20]CA :1969;70:34902f [21]CA :1968;69:25092u [22]CA :1966;65:9341c [23]CA :1975;83:40242n[24]马场贤典,等.药学杂志1981;101(6):538[25]Ageta ,H et al T etrahedron Letters 1981;22(24):2289[26]T akasaki ,M ,et al Biol Pharm Bull 1999;22(6):606[27]C A 1980;92:143281c[28]微生物学教研组.110种中药抗菌谱试验初步结果.山东医学院学报,1959;(8):42[29]重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2种中药及草药抗菌作用研究(初步报告).微生物学报,1960;8(1):52[30]锦州市结核防治院.中药及中药生物碱对结核抑制作用杀菌作用实验研究.辽宁医学杂志,1960;(7):26[31]中国医学院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抗菌工作组.545种中药的抗菌作用.药学通报1960;(2):59[32]刘锡光,胡远扬,何华钧等.大蒜、黄连、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的超微结构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2):737[33]孙淑卿.T MP 对蒲公英的增效作用———复方蒲公英注射液的试制和研究,中草药通讯,1979;10(6):11[34]曹仁烈,孙在原,王仲德,等.中药水浸剂在试管内抗皮肤真菌的观察.中华皮肤科杂志,1957;5(4):286[35]郑民实.472种中草药抗单纯疮疹病毒的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1):39[36]黄玲,黄萍,王建华,等.党参、川芎、蒲公英及其配伍抗溃疡与抗胃粘膜损伤作用与机制研究.I.党参、川芎、蒲公英及其配伍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与胃粘膜损伤作用观察.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7(3):8[37]马凤友.蒲公英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中医药学报,1991;(1):41[38]尤春来,韩兆丰,朱丹,等.蒲公英对大鼠胃酸分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胃酸刺激药的作用.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10(2):23[39]解放军第六十九医院.蒲公英保肝作用的药理与临床初步研究.中医杂志,1979;(12):55[40]Baba K,Abe S ,M izuno D.Antitum or activity of hot water extract ofDaudelion ,Taraxacum o fficinal correlation between antitum or activity and timing of administration Y akugaku Z asshi 1981;101(6):538[41]T akasaki M ,K onoshima T ,T ocuda H et al.Anti 2Carciogenic activity ofTaraxacum Plant I.Biol Pharm Bull 1999;22(6):602[42]T akasaki M ,K onoshima T ,T okada H ,et al ,Anti-carcinogenic activityof Taraxacum Plamt ∏.Biol Pharm Bull 1999;22(6):606-书讯-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袁昌齐研究员主编,专业委员会主任周荣汉教授主审的《天然药物资源开发利用》一书,已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