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资源整合

合集下载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协同建设与共享研究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协同建设与共享研究

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协同建设与共享研究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也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作为知识的宝库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和共享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协同建设与共享展开深入研究。

一、数字资源在图书馆中的重要性数字资源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其以数字形式存储、传播和利用,具有便捷、高效、节约等特点。

在图书馆中,数字资源作为传统纸质文献的重要补充,为读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资源。

数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不仅方便了读者的阅读和查询,同时也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学术影响力。

二、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协同建设协同建设是指多方合作,共同推进某一事业的发展。

在数字资源建设中,各图书馆之间可以进行协同合作,共同建设数字资源库。

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互助等方式,提高数字资源库的规模和质量,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

同时,协同建设也可以减少资源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开支。

三、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共享数字资源的共享是指不同图书馆之间对数字资源进行交流与共用。

通过数字资源共享,各图书馆可以互相借鉴、学习,提升整体数字资源的水平。

数字资源共享可以避免资源孤岛现象的发生,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为读者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服务。

四、图书馆数字资源协同建设与共享的益处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协同建设与共享可以带来多方面的益处。

首先,可以提高数字资源库的规模和丰富度,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服务。

其次,可以减少资源重复建设,避免浪费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再次,可以提升图书馆的学术影响力和服务水平,增强图书馆的竞争力。

最后,可以促进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五、图书馆数字资源协同建设与共享的挑战尽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协同建设与共享有诸多益处,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机制尚未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制约了协同建设与共享的实施。

其次,不同图书馆之间存在着资源差异性,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也是一个难题。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资源整合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资源整合

『l 绍梅 . 3董 多媒体 辅助教 学在 中学化 学教 学 中的应 用U. ] 现代
农 村 科 技 ,0 9 (0 . 2 0 ,1 )
获取信 息的过程 中更 加的便 捷。 图书馆 的发展 趋势


传 统 的图书馆 在信 息爆 炸与 知识爆 炸 的背景 下 , ’ 其趋 势与模式必 然受到影 响并 发生颠覆性 的变革 。从 2 世 纪 图书馆 的发展 与 当前 图书馆 面 临 的现 状看来 , l 实 现数字 图书馆 建设 成 为了 图书馆发 展的必 然趋势 , 而复合 型 图 书馆 则 是 图 书馆在 未 来发 展 中 的主要 模 式 。数 字 图书馆将 为 图书馆提 供更加广 阔的生 存空间
能更好、 效率更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 信息资源的整 合 程度直接关 系到它能否被高效 吸收与利用 ,其 目的 在 于提高 图书馆 的服务质量 ,使信 息的需求者 能够在
位 ,是 实现传 统 图书馆 与数字 图书馆互相融合 与补充 的形式 ,充分发挥 出传 统 图书馆 与数字 图书馆 的各 自 优点 , 是从经济发 展 、 无论 图书 馆管理体系或是需求 者 的阅读 习惯来看 ,复合 型 图书馆都是 图书馆在未来发 展 中的最佳 模式 。但是 无论是发展趋 势或是主要模式 的实现都是要 以 图书馆 信息资源建设 的资源整合与优 化为基础 的 ,只有实现 图书馆信息资 源建设 中合理科
关键词 : 网络信息时代 ; 图书馆 ; 息资源建设 ; 信 资源整合
网络 的出现时 图书馆 的社 会地 位受 到 了挑 战 , 对 图书馆 未来 发 展 的主 要模 式 与趋 势造 成 了很 大 的 影 响, 这种影 响主要起 到了积极 的作用 , 对促 进 图书馆 在 秉承发展历 史经验与理念 的基础上实现与 时俱进起 到 了推动作用 。当前图书馆发展 的 目标主要是 实现与信

论复合型图书馆建设中信息资源的“整合”、“规范”和“揭示”

论复合型图书馆建设中信息资源的“整合”、“规范”和“揭示”

[ 关键词 ] 知识管理 ;复合型 图书馆 ;地方法律法规;数据库 ;管理 系统
[ taa K o l g aae etsh l o cmx n b rs 1s ae,t I e ae f ee p A ̄ - a3 nwe em ngm n ite Og fo l dir e,1l pr 出 1t s dvl - d C a  ̄ la i ip gh c o o
t n ta p e r d d r g te c n t cin o e i aa a ei u l irr s I p i t o t h t h e f o u n i t p ae u n o s u t f p ca d tb s p bi l a i , t ons u a e k y o d c me — o h a i h r o s l n c b e t t tr u )Sc n t c o fc mp u d l rr ste k o ld e itga o . c nr ln fk o ld e o g nz t n a d ay n o n e o s u t n o o o n ba y i h n w e g ne r t n o t l g o n w e g ra ia o n r i i i oi i
i “ aaaeo N i ta l s n g l i 8 ,ds s s h s po l c f n g t n p c c t nadrvl n d t s 蛐j gl la dr u t n” i us t e rb r g b f n r  ̄ w a e ao c e o e  ̄o i er o ,s ei a o e — t a i i f i n e a
以为社会提供共享的信息资源。
用于 以知识传递为根 本职能 的图书馆 。这在我们设 计和构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整合
维普资讯
第 4卷 第 2期
20 年 5 月 06
锦 州医学院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unl f izo dc o ee( oi cec dt n ora o nhuMeia C l g Sc Si eE io ) J l l l a n i


信息传播 ・
维普资讯
应用只达到其实际存量 的 5 %左右 ,许多专业 研究
人员常常感 叹:身处信息 时代 ,却 因无法 驾驭信 息 ,而在网络应用中沦为了信息的仆役。因此 ,期 望从杂乱无章的网络资源中筛选出有用 的资源 ,把 虚拟资源收藏为本地资源,甚至反客为主 ,实现为
问题 。


高校 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1 .信 息 资源 的整 合是 由信 息 资 源 的 多样 性 及
用户需求所决定的。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不仅丰富了 馆藏 ,而且也拓展了用户选取信息的空间 ,能更大 程度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但是 ,同时又给用户
利用信息增添了新 的麻烦 :不同载体形态的信息资 源之间缺乏关联 ,影响了信息查询的查全率 ; 同 不 来源的信息资源不可避免地 出现重复、冗余 ,影响 了信息查询的查准率 ;各种数据库之间缺乏允许 内 容共享与传送要求的界面,迫使用户为了查全信息 逐一检索各系统 ,降低 了信息查询的效率 ;不同的 数据库由于其所依赖的技术环境不 同, 造成信息检 索方法、检索界面的复杂性 、差异性 , 这就要求用 户要 掌握 多种 检 索 的方 法 ,增 加 了信 息 查询 的 难度。 据有关统计显示 ,目 前数据库及互联网信息的
V L4 No 2 0 . Ma ,2 0 y 06
高校 图书馆文献信 息资源的整合
褚艳秋

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系统论文

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系统论文

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系统的探究摘要: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种类型、格式的数字资源急剧增加。

但是因为数字资源的异构和分散、数据内容的交叉和重复、检索方式的多样性等等,致使用户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往往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入手获取所需信息,他们不得不费很多时间学习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检索策略等。

这样给用户造成很大的负担,并且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利用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图书馆都在积极开展数字资源整合工作,并已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一项迫切且艰巨的任务。

鉴于资源整合工作对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数字资源整合研究已成为现阶段图书馆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在这样一个集群化的数字图书馆,具体的存贮介质与服务器的分布已经不重要,而重要的是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与系统的功能。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异构;整合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24-0000-01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system study zheng jian(panzhihua university,panzhihua617000,china)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digital libraries,of all types and formats of digital resources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but because the number of heterogeneous and distributed resources,data,contentoverlap and duplication,the diversity of retrieval methods,etc.,causing the user to face the vast ocean of information, often at a loss,i do not know where to start to obtain the required information,they have to charge a lot of time learning to use various databases, searchstrategies.this caused a great burden to the user, and a serious impact on resource utiliza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library at home and abroad are actively working to carry out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and digital library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pressing and arduous task.given the integration of library resources,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ment,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at this stage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research libraries. in such a cluster of digital libraries, storage media and server specific distribution is not important,it is significant that the services provided by digital libraries and function of the system.keywords:digital library;heterogeneous;integration一、国内外资源整合研究的现状关于资源整合的研究,国外早在九十年代就已开始研究,积极研制开发检索软件、建立形式不一的电子资源导航系统以及制订相关标准协议等,用以集成馆藏信息资源,这些工作无论是实践应用还是理论探讨都取得了很大成果,大大加速了信息数字化与网络化进程。

图书馆资源整合与服务方案

图书馆资源整合与服务方案

图书馆资源整合与服务方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作为获取知识和文化的重要场所,亦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资源的整合和服务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该主题展开,介绍图书馆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具体方案以及带来的好处。

一、资源整合的背景和必要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子资源越来越受到读者的青睐。

然而,图书馆的传统资源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因此,将传统资源与电子资源进行整合,以提供更广泛、更多样化的服务,成为了图书馆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整合图书馆传统资源传统资源是图书馆的核心资源,包括纸质图书、期刊、报纸等。

为了更好地整合这些资源,图书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数字化资源:将纸质藏书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在线图书馆,方便读者在线阅读和借阅。

同时,可以将图书馆的期刊和报纸资源进行数字化,提供在线获取的渠道。

2. 资源共享:与其他图书馆进行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借还关系,使读者可以获取到更多的图书馆资源。

3. 增加藏书种类:除了传统的图书、期刊和报纸,图书馆还可以增加其他文化和知识资源,如音乐、电影等,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三、整合电子资源电子资源是当代图书馆的新兴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在线数据库等。

为了更好地整合电子资源,图书馆可以考虑以下方案:1. 提供多种获取方式:除了在图书馆内提供电子资源的终端,还可以通过网络和移动设备提供远程访问的方式,方便读者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资源。

2. 引入AI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根据读者的借阅历史和兴趣偏好,为其推荐相关的电子资源。

3. 丰富电子资源种类:除了电子图书和期刊外,图书馆还可以增加电子音乐、电影、漫画等资源,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四、整合各类学习辅助资源除了传统资源和电子资源外,图书馆还可以整合各类学习辅助资源,以提升读者的学习效果。

比如:1. 提供学术论文写作指导:与学校的写作指导中心合作,提供学术论文写作指导资源,帮助读者提高写作能力。

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整合方案

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整合方案

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整合方案一、背景介绍学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师生的学习、研究和阅读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然而,在当前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学校图书馆面临着信息资源分散、学科交叉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馆藏资源的整合,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满足用户多元需求。

二、现状分析1. 图书馆资源分散:学校图书馆分配的资源涉及多个学院或学科,资源分散在不同的馆区或馆藏系统中,给用户使用带来困扰。

2. 馆藏资源重复:由于资源分散,学校图书馆往往存在着重复购买书籍的情况,浪费了资源和财力。

3. 跨学科资源整合不足:学校图书馆的馆藏往往仅限于特定学科或专业,对于多学科的学生研究和学术交流支持不足。

4. 数字资源管理不规范:学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存在管理不规范、无法实现共享利用的问题。

三、目标设定1. 实现图书馆资源整合和共享管理,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

2. 满足用户多元化的学术需求,为师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支持。

3. 减少重复购买图书,降低图书馆运行成本。

4. 提升数字资源管理水平,实现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长期保存。

四、资源整合方案1. 设立跨学科资源借阅区:根据学校学科布局和师生需求,将特定学科的资源整合在一个区域,方便学生借阅和使用,同时鼓励学生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2. 创建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一个统一的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将学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整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避免重复购买。

3. 资源鉴定和评估:对于学校图书馆已有的资源进行鉴定和评估,剔除低质量或过时的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4. 增加图书馆合作项目:与其他图书馆或机构进行合作,共享资源信息和借阅服务,扩大资源渠道和范围。

五、资源整合的挑战1. 资源版权问题:在整合图书馆资源过程中,要注意遵守相关的版权法律法规,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确保资源利用的合法性。

2. 技术支持问题:整合图书馆资源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包括数字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维,需要投入相应的技术人力和财力。

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问题探讨

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问题探讨

பைடு நூலகம்
_ l一
C i aNe e h oo isa d P o u t hn w T c n l ge n rd cs
图书与档 案
浅析 科技档 案 的管理
李 伟 时
( 尔滨市农业科学院, 哈 黑龙江 哈 尔滨 10 0 ) 5 0 0
摘 要: 科技 档 案作 为 档案 的一 大 门类 , 是社 会 组 织在 自然科 学研 究 、 生产技 术 、 本 建设 等 活 动 中形成 的 应 当 归档 的 图纸 、 字材 基 文 料 、 音、 录 录像 、 盘 、 盘等 , 有保存 价值 的科技 文件 , 磁 光 是 对指 导科技 生 产建设 起 着非常 重要 的作 用 。 关 键词 : 科技 ; 案 ; 档 管理
入知识虽已普及 , 但是在运用 网络 、 管理软件 的 使用操 作及数 据库 知识掌握程度还有待加 强。 4加快科技 档案信 息化 建设 信 息化 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大趋 势, 受网络信息技术 的影 响 , 加快档 案信息化建 设成 了创新企业档案 工作 的重要 内容 。档案信 息化是在 国家档案行政 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 和 组织下 ,在档案管理 活动 中全面应用现代化 信 息技术 , 对档案信 息 资源进行处 置 、 管理和为社 会提供服务。 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 , 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 息处理 。 同时 , 要建立档案信 息网络 的安 全管理制度 ,从根本 上保障 系统 的安全 。档案 信息网络应安装 防火 墙、 防病毒软件和入侵 检测系统 , 并针对主机 内 核采取加固防护措施。 实行级别控制 , 用户的 对 访问权 限进行级 别确认 , 不同的级别进行 不 按 同档案 的信息查 阅 ,可防止未受权者进行违 规 操作 。科研档 案工作 是一项极为重要 的基础 工 作挡 案收集 工作做得好 与坏直接关系 到档案的 数量 与质量 , 档案这 项基 础工作 做好 , 能 要把 才 更好地 为科技 发展 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 的 建立和科研机制转换 的不断深化荆 技档 案管理 工作在科研 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 引起 人们 的 重视 。 完善科技档案管理切 实管好 、 用好科技档 案, 为科研 工作提 供有价 值的科技档案信 息资源 和高质有效 的服务对 提高科研水平有着 十分重 要 的意义 。 因此 , 做好科技档案工作的管理使档 案管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资源整合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及其在信息领域的广泛利用使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正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资源环境,这个环境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供了广泛的资源基础,同时也对图书馆能否实现信息获取的高速快捷以及继续适应频繁的交流与学习等方面提出了挑战,对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资源优化与资源整合需要引起广泛的关注,同时应认识到对信息资源的优化与整合,提高资源质量,满足信息需求是图书馆的基本责任。

本文从当前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现状与趋势入手,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做出一些分析,并针对当前图书馆面临的现状探讨开展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的资源
整合工作以及相关问题。

关键词: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资源整合
网络的出现时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受到了挑战,对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要模式与趋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促进图书馆在秉承发展历史经验与理念的基础上实现与时俱进起到了推动作用。

当前图书馆发展的目标主要是实现与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的结合,追求对信息资源的有效、高速的利用,适应网络信息时代下社会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

所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资源整合不再只是建设图书馆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
也成为实现现代化图书馆的必要手段,是图书馆在网络信息时代得以生存与继续发展的战略手段。

信息资源整合是数字资源优化组合的一种存在状态,是依据一定的需要,对各个相对独立的数字资源系统中的数据对象、功能结构及其互动关系进行融合、类聚和重组,重新结合为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新的信息资源体系。

信息资源的整合程度直接关系到它能否被高效吸收与利用,其目的在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使信息的需求者能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更加的便捷。

一、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图书馆在信息爆炸与知识爆炸的背景下,其趋势与模式必然受到影响并发生颠覆性的变革。

从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与当前图书馆面临的现状看来,实现数字图书馆建设成为了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复合型图书馆则是图书馆在未来发展中的主要模式。

数字图书馆将为图书馆提供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与开发利用空间,对实现资源利用的效率以及实现图书馆社会服务价值方面的意义重大。

复合型图书馆要求图书馆在建馆与发展中给予自身一个合理科学的定位,是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互相融合与补充的形式,充分发挥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各自优点,无论是从经济发展、图书馆管理体系或是需求者的阅读习惯来看,复合型图书馆都是图书馆在未来发展中的最佳模式。

但是无论是发展趋势或是
主要模式的实现都是要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资源整合与优化为基础的,只有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合理科学的资源整合与优化,才能将图书馆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在我国得到普遍的实践,同时也是数字图书馆与复合型图书馆发挥出作用的重要步骤。

二、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
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及向复合型图书馆发展已经成为图书馆行业的一种共识,在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推动图书馆从封闭走向开放与创新的局面,同时对图书馆的人员结构也形成了一定的变革,馆员的整体能力与素质得到了提高,对推动图书馆信息组织走向高效化、数字化、自动化与深层化起到了重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服务上逐渐向远程化、多样化与智能化发展,扩大了信息资源用户的范围,同时实现了图书馆内部管理结构的创新,提高了图书馆整体的管理水平。

虽然当今的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仍旧面临很多的问题,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则是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将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与组成部分。

在我们认识到图书馆资源建设取得的诸多成果的基础上,也应该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危机作出客观的认识和科学的认定。

首先是体制方面,我国图书馆分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但是这些不同类的图书馆并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与制
度,这将在各个图书馆的共享方面造成障碍。

其次是服务,充分认识到读者是图书馆存在的价值,从图书馆的社会性来讲如果失去读者那么图书馆将失去一个宝贵的职能。

最后是网络资源建设危机,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量大
网络中的资源数量是十分惊人的,网络的开放性也决定了对信息的提供与使用是不受限制的,于是这种无限的信息资源的膨胀,将对图书馆的资源整合提出很大的挑战。

(二)分散
网络的资源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与主营机构,没有人能够把网络的所有资源十分有序地交给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提供与利用是自发的,也就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资源整合制造了很大的工作量。

(三)动态
网络的资源是随时更新的,不断处于更替的状态,网站会根据浏览者的需求进行页面的变动,这个动态性对图书馆资源整合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分布不均
网络上存在某个学科热门的问题,即很容易导致资源比例向此类学科倾倒,而其他学科在网络中的资源相对欠缺,与此学科相比从量上看存在很大的差异。

(五)检索
各个网站没有统一的检索标准或者存在不兼容的情况,都对实现针对网络信息资源的资源整合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三、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进行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资源整合的必要性要从多方面考虑,因为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关系到图书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等方面,所以图书馆进行资源整合具有很重要的实用性与现实意义。

(一)图书馆行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图书馆从产生到发展一直具备其自身的存在意义,而社会职能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科学的整合,才能够提高信息资源使用者对资源的获取效率。

在网络时代下,如果图书馆没有认真对待资源整合,则将失去固定的使用群,继而失去存在的意义,从而被网络所替代,而众所周知的是,网络并不完全具备图书馆的优点,所以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是图书馆行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获取网络资源对图书馆的要求
网络资源有很多是有意义的内容,获取这些资源是图书馆发挥自身收藏职能的要求,而网络资源的量大、分散、动态、分布不均、检索困难等问题对图书馆进行资源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正因为如此,图书馆应该更加重视对资源整合模式以及工具的开发,实现吸取更多信息资源的目的。

(三)用户需求对图书馆的要求
图书馆的形象在用户看来是储藏全面的图书,也许为了方便快捷用户会将网络作为第一选择,但是网络的资源毕竟做不到全面,于是用户会再次选择图书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必须具备用户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这就需要图书馆对资源整合具有高度的重视,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给予用户高质量并且高效率的服务。

四、图书馆在进行资源整合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全面发展的原则
信息资源整合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对文献的全面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两个方面。

做到对文献的全面发展可以保证图书馆的生命力旺盛,真正起到教育性和宣传性功能,是得到社会认可的基本前提。

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属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社会进步与发展对人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图书馆应以提高人的思想为根本使命,从自身内部资源的整合开始做到推动人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专业性原则
信息资源整合的专业性原则首先是图书馆服务的专业性,其次是图书馆资源的专业性及分类。

图书馆内部的服务不是单纯指在对用户的态度上,馆员的专业性也体现在对业务的操作上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只有馆员的专业性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并促进图书馆的发展。

(三)人文关怀原则
人文关怀原则要求信息资源整合模式需要以人为本,在服务创新的基础上具备人文关怀,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努力满足每一个不同读者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科技手段实现高效的工作效率,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发展方向
在21世纪我国图书馆行业发展中,确保图书馆继续保持旺盛生命力关键有两点,一点是创新,一点是整合,这两种理念对21世纪的图书馆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推动图书馆走向可持续发展。

(一)继续加强馆中人才的专业性培养
在新形势下,图书馆人员的专业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不仅包括文献的整理与录入,而且包括对网络的认识以及电子图书馆系统的操作,这就对这些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应该认识到,馆内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是否够高直接决定着图书馆整合是否能够达到
预期质量,所以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是重要的战略手段。

(二)发展个性化服务
在图书馆能够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的条件下,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可以面对不同的用户开展个性化服务,如为用户创建“我的图书馆”这个模块,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整合资源,并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基于内容的推荐,对数字资源整合系统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开发。

(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与工具
信息资源的整合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了对信息的检索、描述、整序等多方面,所以使数字资源整合工具得到充分利用使很有必要的,与这些系统与工具的结合,可以使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做得更加全面,在突出各学科资源“大而全”以及“专、精、深”等特点时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广建.整合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图书情报工作,2005,(10).
[2]胡昌平,邓胜利.基于用户体验的信息资源整合分析[j].情报学报,2006,(4).
[3]王爱丽.数字资源整合技术与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