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1)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与东吴生相遇韦庄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注释】泰阶:星名。
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水上浮萍作比,形象地写出了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
“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B.颔联是说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折磨诗人,以致衰老,竟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浇愁。
诗意凄凉,字字酸楚C.尾联意为;趁未衰之年,暂拼一醉,破涕为笑;期望今后河清海晏,国泰民安。
这是诗人聊以自嘲,也是自许自慰。
D.全诗刻画了一位多年漂泊、年华已逝、感世伤怀而又不失美好愿望的诗人形象。
语言生动辛辣,极具讽刺性。
(2)全诗对比贯穿全篇,试赏析这种手法的运用。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①孟浩然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
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
永怀蓬阁②友,寂寞滞扬云③。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怀才不遇被迫离开长安时。
关,潼关。
王大校书,王昌龄,排行一,中进士后任秘书省校书郎。
②蓬阁:指秘书省。
③扬云:扬雄。
字子云,终生不得志。
(1)诗歌的前三联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孤寂之情的?情作简要赏析。
(2)有人说,末句“寂寞滞”同时说了扬雄、王昌龄和孟浩然三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孔巢父①赴河南军皇甫冉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
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
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
共许陈琳②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注】①孔巢父,少时苦学,后辞官归隐,与李白、裴准等隐居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②陈琳,归附曹操后,管记室,军国书檄多为陈琳所作。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初一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惊愕(jīng è)沉默(chén mò)纷繁(fēn fán)B. 招呼(zhāo hū)拐弯(guǎi wān)精神(jīng shén)C. 崭新(zhǎn xīn)招摇(zhāo yáo)混沌(hùn dùn)D. 调整(tiáo zhěng)坚韧(jiān rèn)惊悚(jīng sǒng)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因为天气的原因,我不得不取消了原定的计划。
B. 他虽然成绩优秀,但性格内向,不太爱与人交流。
C.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 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答案:C3.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答案:B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独具匠心B. 知难而进C. 满载而归D. 水滴石穿答案:C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启示。
B. 她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
C. 他的眼神坚定如鹰。
D. 这座山高耸入云。
答案:A二、填空题1. 《匆匆》这篇散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主要描写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答案:朱自清2. 《草原》这篇课文描绘了__________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热情好客的情景。
答案:内蒙古3. 《小石潭记》中,作者通过描写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自己__________的情感。
答案:孤寂、凄凉4. 《社戏》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童年、友谊和梦想的故事,其中“我”对童年时光充满了__________。
答案:怀念5. 《观书有感》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部编版五年级小学语文上册期末阅读专项测试卷(二)含答案

上册五年级期末阅读专项检测卷(二)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吟诗园。
(33分)(一)观书有感(其一)(13分)---------------------,------------------------------------------,---------------------1.默写全诗。
(4分)2.这首诗的作者是_ (朝代)著名的理学家_ (2分)3.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4.诗人看到这种景象,联想到了什么?(3分)-----------------------------------------------------------5.这首诗将读书后的感想化为生动隽永的形象,告诉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一样,人需要不断地_ ,不断地汲取知识,这样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思维才能更加敏锐。
(2分)(二)示儿(20分)1.这首诗是时期_ (人名)的绝笔,诗中作者以的口吻,表达了对的无比渴望。
(8分)2.解释诗中词语的意思。
(8分) 乃∶元∶_ 无∶但∶。
3.诗中作者的遗憾是作者的嘱咐是 。
(4分)二、课内阅读我最棒。
(42分)(一)桂花雨(6分) 1."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浸"是__ 的意思,这样写的好处。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为什么说这里的桂花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3分(二)珍珠鸟(13分) 1.《珍珠鸟》一课,作者运用了很多描写方法,按要求找出有关句子。
(9分)(1)环境描写∶。
(2)外形描写∶。
(3)活动描写∶。
2."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4分)------------------------------------------------------------(三)落花生(11分)1.按原文填空。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于谦《观书》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导读:【原文】: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翻译】:书卷是多情的像是故人,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
一眼扫过就是三千字,读书专心致志,胸无杂念。
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
金鞍玉勒的贵公子寻求志同道合的玩伴,却不信我的书房中别有一番春景。
【赏析】: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
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
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
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
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
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
“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阅读训练】:(1)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素质测试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素质测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漂扬B. 骄嫩C. 严历D. 居然答案:D解析:A项中“漂扬”应为“飘扬”;B项中“骄嫩”应为“娇嫩”;C项中“严历”应为“严厉”。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妈妈,你快来看看,”我高兴地喊:“这是什么花呀?”B.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 花园里的花可真多呀,有牡丹、月季、菊花和等等……答案:C解析:A项中“喊”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B项中“桃树、杏树、梨树”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之间应为逗号;D项中“和”与“等等”重复,应去掉一个,且“等等”后面的省略号应去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同学们在操场上玩得不亦乐乎。
B. 听到这个消息,他忐忑不安地离开了。
C. 他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对旁边的声音充耳不闻。
D. 听到老师的表扬,他眉飞色舞,十分得意。
答案:B解析:B项中“忐忑不安”指心神极为不安,与“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反应不相符,使用不恰当。
4.选出与“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春天到了,桃花开了。
B. 露珠晶莹透亮,好像一颗颗珍珠。
C.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D. 蟋蟀在弹琴,青蛙在唱歌。
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句子“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翠鸟”比作“箭”。
A项为陈述句;B项“露珠……好像……珍珠”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小河……如同……蓝绸子”也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但喻体“蓝绸子”与题干中的“箭”不同;D项“蟋蟀在弹琴,青蛙在唱歌”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质量监测卷附答案 (5)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一)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6分)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8分)这学期,我们认识了jīng qiǎo( )如诗般的白鹭,guāi qiǎo( )可爱,十分jǐng jué( )的松鼠;了解了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有力dǎ jī( )敌人,fěn suì( )了敌人无数阴谋诡计的地道战。
而jǔ shì wén míng( )的圆明园被侵略者无情huǐ mi è( ),又让我们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明白了中国少年之责任。
2.[易错]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风一更.(gēng) 龟.(guī)裂B.誉.(téng)写腼腆.(diǎn)C.悄.(qiǎo)然绿.(lǜ )林好汉D.摄.(shè)氏度教诲.(huì)3.[易错]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 A.津津有味心矿神怡索然无味诗情画意B.千变万化理直气壮决口不提流光溢采C.不可计数浮想联翩恍恍惚惚鬼计多端D.哀鸿遍野政通人和得意扬扬众星拱月4.[疑难]“髫(tiáo)”字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项有关?( )(2分) A.召集B.手套C.头发D.呼唤5.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不可以用括号里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
(2分) A.小明今天又没做作业,检查作业的组长鼻子都气歪了。
(气急败坏) B.小明做什么事儿都前怕狼后怕虎,许久不能做决定。
(胆战心惊) C.老师教育我们要吃水不忘挖井人,做知道感恩的人。
(饮水思源) D.李明看书随随便便,经常把故事中的人物搞错了。
(张冠李戴) 6.“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八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2分)A.列数字、打比方B.列数字、举例子C.列数字、下定义D.列数字、作比较7.下列诗句中,描写内容与其他三项不是同一类的是( )(2分)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021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21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2021年杨浦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一)默写(15分)1、昨夜江边春水生,。
(《观书有感(其二)》)2、,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3、,雪尽马蹄轻。
(《观猎》)4、六十而耳顺,,。
(《孔孟论学》)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词中的“卷”字,既写出了出猎场面的,更表现了出猎者的精神面貌。
(2分)7、下列对这首词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分)A.本词开篇“聊”“狂”两字,虽隐有怨愤之情,但更多见作者豪迈气概。
B.本词中词人以孙权、冯唐自比,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强烈愿望。
C. 本词结句卒章显志,传神描绘了作者驰骋于沙场,为国杀敌的英雄形象。
D. 本词表面写的是一次秋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黔之驴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②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本文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第①段交代了黔之驴的由来及虎初见驴时的反应。
B.第②段描绘了虎惧驴、察驴、戏驴、吃驴的经过。
C.标题直指写作意图,讽刺了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本文启示我们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必将陷入困境。
观书有感朱熹阅读答案

观书有感朱熹阅读答案【篇一:《观书有感》[宋]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渠,它,这里指池塘中的水;清如许,这样地清,指池水如镜,能够使“天光云影共徘徊”)题目是《观书有感》,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
把书打开了,好像打开一面镜子。
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丰富内容。
问那个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澄清,因为有源头活水流过来。
这句话比喻书中的内容那样精纯,因为它有丰富的写作源泉。
这首诗运用比喻修辞,说理形象。
读时,自然就融进了读者的想象与联想。
谢谢大家!* ――知人论世挖出主旨细评价值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从诗中______和______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混乱时期。
(2)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1)戍鼓断人行,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2)在动乱时代,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儿比其他地方的月儿更明亮、更清晰、更可亲。
指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孟子??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要正确理解一个人的作品,就必须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1.了解背景,调用储备。
(1)了解作品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
(2)了解诗人的个人经历,思想发展、个性气质等情况。
(3)了解写作你读到的这一首诗时诗人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
(4)了解诗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历史人物、历史典故等。
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权贵,受权贵排挤,被逐长安。
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风清新飘逸。
杜甫:忧国忧民,颠沛流离。
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风沉郁顿挫。
高适:主要成就在“边塞诗”方面,诗中歌颂舍身抗敌的壮烈行为,表现他的建功立业的心情;也批判了某些将官的腐败作风;同时真切生动地刻画了边塞风光。
诗风雄浑奇拔。
如王维,前期创作以边塞诗为主,体现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具有盛唐的浪漫豪情;后期转以山水田园诗为主,渗透着佛家思想,艺术成就更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