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曾国藩家书的阅读及答案
《曾国藩家书-温甫六弟》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曾国藩家书|温甫六弟》阅读试题答案与翻译〔译文〕《曾国藩家书|温甫六弟》阅读试题答案与翻译温甫六弟左右:五月廿九、六月初一、连接弟三月初一、四月廿五、五月初一三次所发之信,并四书文二首,笔力实实可爱!信中有云:"于兄弟则直达其隐,父子祖孙间不得不曲致其情."此数语有大道理,余之行事,每自以为##可质天地,何妨直情径行.咋接四弟信,始知家人天亲之地,亦有时须委曲以行之者.吾过矣!吾过矣!香海为人最好,吾虽未与久居,而相知颇深,尔以兄事之可也.丁秩臣、王衡臣两君,吾皆未见,大约可为尔之师,或师之,或友之,在弟自为审择.若果威仪可则,淳实宏通,师之可也.若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尔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后信言已向陈季牧借《史记》,此不可不看之书.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余从前教诸弟,常限以功课,近觉限人以课程,往往强人以所难,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故近来教弟,但有一"专"字耳.专字之外,又有数语教弟,兹待将冷金笺写出,弟可贴之座右,时时省览,并抄一付寄家中三弟.香海言时文须学《东莱博议》,甚是.弟先须用笔圈点一遍,然后自选几篇读熟.即不读亦可.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之大局精处,茫然不知也.学诗从《中州集》入亦好.然吾意读总集不如读专集.此事人人意见各殊,嗜好不同.吾之嗜好,于五古则喜读《文选》,于七古则喜读昌黎集,于五律则喜读杜集,七律亦最喜杜诗,而苦不能步趋,故兼读元遗山集.吾作诗最短于七律,他体皆有心得.惜京都无人可与畅语者.尔要学诗,先须看一家集,不要东翻西阅,先须学一体,不可各体同学,盖明一体则皆明也.凌笛舟最善为律诗:若在省:尔可就之求教.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陈季牧最喜谈字,且深思善悟.吾见其寄岱云信,实能知写字之法,可爱可畏!尔可从之切磋,此等好学之友,愈多愈好.1、对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每自以为##可质天地,何妨直情径行每:每次B.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慢亵:傲慢、无礼c.若果威仪可则,淳实宏通,师之可也则:效法D.吾作诗最短于七律,他体皆有心得.短:不喜欢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近来觉限人以课程②不赂者以赂者丧B.①睹京都无人可与畅语者.②人马烧溺死者甚众C.①于五古则喜读《文选》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①若果威仪可则,淳实宏通,师之可也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本文作者"读书"观点的一组是①并四书文二首,笔力实实可爱②故近来教弟,但有一专字耳③若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④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⑤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⑥然吾意读总集,不如读专集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香海、丁秩臣、王衡臣都是优秀的人才,叫弟弟要拜他们为师,不要对他们等闲视之.如果怠慢亵渎了人家,那便不能受到教益.B.作者认为《史记》是一本不可不熟读的书.读《史记》时,其他书就暂时不要读了.C.作者对自己过去教育弟弟的方式进行了反省,认为强人所难的教育方式,是没有什么益处的.D.虽然作者喜欢杜甫的七律诗,但自己却不擅长七律的写作,其他体裁却还自认有心得.因此对弟弟要学诗,他提议专攻一种体裁,学好某一体裁,其他的就都明白了.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大约可为尔之师,或师之,或友之,在尔自为审择.凌笛舟最善为律诗,若在省,尔可就之求教.参考答案1.C2.B表示定语后置3.B4.A5.①大约可以做你的老师,是认他为师,还是认他为友,弟弟自己作出决定.②凌笛舟最长于写作律诗,如果在省里,弟弟可以找他求教.参考译文:温甫六弟左右:五月二十九日、六月初一接连收到弟弟三月初一、四月二十五、五月初一三次所发的信,与四书文两篇,笔力确实可爱!信中说,"在兄弟面前直截了当陈述自己的隐情.父子、祖孙之间,不得不转弯抹角的表达自己的衷曲."这几句有大道理.我办事,经常自以为只要诚心诚意,可质证天地,有话直说没有什么妨碍.昨按四弟的信,才知道即使是至亲,有时也要委曲行事.这是我的过错!这是我的过错!香海为人很好,我虽然和他住在一起不久,但了解很深,你可以兄长对待他.丁秩臣、王衡臣两位,我都没有见过,大约可以作你的老师.是认他为师,还是认他为友,尔自己决定.如果真是威仪可为表率,淳朴实在,庞博通达,认做老师可以.如果只是博雅能文,认做朋友可以.不论是认做师或认做友,都要抱一种敬畏的心理,不要等闲视之,慢慢就怠慢亵渎了人家,那便不能受到教益.你三月的信,所定功课大多,多了就不专了,万万不可以.后信说已向陈季牧借《史记》,这是不可不熟读的书.你既然读《史记》,便不能看其他书了.功课没有一定的呆办法,只是要专.我从前教各位弟弟,常常限定功课,近来觉得这样做是强人所难,如果你们不愿意,虽说天天遵守限定功课的进程,也没有益处.所以近来教弟弟,只强调一个专字.专字以外,又有几句话告诉弟弟,现特地用冷金笺写出来,弟弟可以贴在座右,时刻看看,并抄一付,寄家中的三位弟弟.香海说学时文要学《东莱博义》,很对.弟弟先用笔圈点一遍,然后自选几篇读熟,就是不读也可以.无论什么书,总要从头到尾,通览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这本书的大的布局,它的精彩之处,却茫然不知道.学诗从《中州集》入手也好,然而,我的意思,读总集不如读专集.这种事情,每个人的看法不同,嗜好也不同,我的嗜好,像五言古诗则喜欢读《文选》,于七言古诗则喜欢读昌黎集,于五言律诗则喜欢读杜集,七言律诗也最喜欢杜诗,而苦于不能一步一趋,所以兼读元遗山集.我作诗最不会作七律,其他体裁都有心得,可惜京城里没有可以在一起畅谈的人.弟弟要学诗,先要看一家集,不要东翻西看,先要学一体,不可各体同时学,因为明白了一体,便都明白了.凌笛舟最长于做律诗,如果在省,弟弟可以找他求教.习字临《千字文》也可以,但要有恒.每天临帖一百字,万万不要间断,那么几年下来,便成了书法家.陈季牧最喜欢谈书法,并且能深思善悟,我看过他给岱云的信,知道他实在了解书法之诀窍,可爱又可畏!弟弟可以和他切磋.这样好学的朋友,越多越好.。
《曾国藩家书-温甫六弟》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曾国藩家书|温甫六弟》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曾国藩家书|温甫六弟》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温甫六弟左右:五月廿九、六月初一、连接弟三月初一、四月廿五、五月初一三次所发之信,并四书文二首,笔力实实可爱!信中有云:“于兄弟则直达其隐,父子祖孙间不得不曲致其情。
”此数语有大道理,余之行事,每自以为至诚可质天地,何妨直情径行。
咋接四弟信,始知家人天亲之地,亦有时须委曲以行之者。
吾过矣!吾过矣!香海为人最好,吾虽未与久居,而相知颇深,尔以兄事之可也。
丁秩臣、王衡臣两君,吾皆未见,大约可为尔之师,或师之,或友之,在弟自为审择。
若果威仪可则,淳实宏通,师之可也。
若仅博雅能文,友之可也。
或师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视为等夷,渐至慢亵,则不复能受其益矣。
尔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
后信言已向陈季牧借《史记》,此不可不看之书。
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
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
余从前教诸弟,常限以功课,近觉限人以课程,往往强人以所难,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
故近来教弟,但有一“专”字耳。
专字之外,又有数语教弟,兹待将冷金笺写出,弟可贴之座右,时时省览,并抄一付寄家中三弟。
香海言时文须学《东莱博议》,甚是。
弟先须用笔圈点一遍,然后自选几篇读熟。
即不读亦可。
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之大局精处,茫然不知也。
学诗从《中州集》入亦好。
然吾意读总集不如读专集。
此事人人意见各殊,嗜好不同。
吾之嗜好,于五古则喜读《文选》,于七古则喜读昌黎集,于五律则喜读杜集,七律亦最喜杜诗,而苦不能步趋,故兼读元遗山集。
吾作诗最短于七律,他体皆有心得。
惜京都无人可与畅语者。
尔要学诗,先须看一家集,不要东翻西阅,先须学一体,不可各体同学,盖明一体则皆明也。
凌笛舟最善为律诗:若在省:尔可就之求教。
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
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曾国藩家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曾国藩家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曾国藩家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字谕纪泽、纪鸿①儿:目下值局势万紧之际,四面梗塞,接济已断,加此一挫,军心尤大震动。
所盼望者,左军能破景德镇、乐平之贼,鲍军能从湖口迅速来援,事或略有转机,否则不堪设想矣。
余自从军以来,即怀见危授命之志。
丁、戊年在家抱病,常恐溘逝牖下,渝我初志,失信于世。
起复④再出,意尤坚定,此次若遂不测,毫无牵恋。
自念贫窭无知,官至一品,寿逾五十,薄有浮名,兼秉兵权,忝窃万分,夫复何憾!惟古文与诗,二者用力颇深,探索颇苦,而未能介然用之,独辟康庄。
古文尤确有依据,若遽先朝露,则寸心所得,遂成广陵之散@。
作字用功最浅,而近年亦略有入处。
三者一无所成,不无耿耿。
至行军本非余所长,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金太直。
岂能办此滔天之贼?即前此屡有克捷,已为侥幸,出于非望矣。
尔等长大之后,切不可涉历兵间,此事难于见功,易于遣孽,尤易于贻万世口实。
余久处行间,日日如坐针毡,所差不负吾心,不负所学者,未尝须臾忘爱民之意耳。
近来阅历愈多,深谙督师之苦。
尔曹惟当一意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
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致祥。
八者曰: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吾父竹亭公之教人,则专重孝字。
其少壮敬亲,暮年爱亲,出于至诚。
故吾纂墓志,仅叙一事。
处兹乱世,银钱愈少,则愈可免祸;用度愈省,则愈可养福。
尔兄弟奉母,除劳字俭字之外,别无安身之法。
吾当军事极危,辄将此二字叮嘱一遍,此外亦别元遗训之语,尔可禀告诸叔及尔母无忘。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日(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节)【注】①纪泽、纪鸿:曾国藩的两个儿子。
②局势万紧之际:l861年3月,太平军多次击败湘军的抵抗,使曾国藩几乎陷入绝境。
③左军:即左宗棠的军队。
后文的“鲍军”为鲍超的军队。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共14分曾国落家书甲纪鸿吾儿凡人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共14分曾国落家书甲纪鸿吾儿凡人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题共14分曾国藩①家书【甲】纪鸿②吾儿: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受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乙】温甫③六弟:尔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
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
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
余从前教诸弟,常限以功课,近觉限人以课程,往往强人以所难,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
【丙】诸位贤弟足下: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
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注释】①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②纪鸿:曾国藩次子,数学家。
③温甫:曾国华,字温甫,曾国藩胞弟。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尔既看《史记》既:已经B.不敢稍染官宦习气稍:稍微C.无益:增加D.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负:背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凡仕宦之家先天下之忧而忧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为人谋而不忠乎C.常限以功课先帝不以臣卑鄙D.但须专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3.翻译句子。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
4.《曾国藩家书》在选文【甲】中告诫子女要,在选文【乙】【丙】中告诫兄弟?【答案】1.C2.D3.如果不能发奋自立,那么不适宜在家塾里读书。
4.读书明理、勤俭专心读书、立志成才。
曾国落告诫兄弟读书要专心致志,结合【丙】“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直不直。
曾国藩家书阅读材料

关于《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
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一位毁誉参半的领袖!他组建湘军,振兴清廷军政,尊为中兴第一名臣;他效法泰西;力主富国强兵,向称洋务运动先驱;他义理考据,成就斐然,公推天下文章领袖;他杀人如麻,"刽子手"、"曾剃头",生前令人闻名丧胆;他割地求和,"大汉奸"、"卖国贼",身后骂声仍不绝。
家书一部,修身、齐家、治国,用心良苦!戎马卅年,立功、立德、立言,光耀后世!《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今双峰县荷叶镇】,1811年11月26日出生在一个偏僻山村的地主家庭里。
曾国藩有兄弟5人,他排行老大,另有1姐3妹,家中对他们兄弟严加管教,希望他们能光宗耀祖。
曾国藩的祖父自幼教育他们“君子在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息万物之嚣”,“人以懦弱无刚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从小发愤图强,6岁入塾读书,8岁随父学五经,14岁应童子试,22岁考取秀才,28岁中进士。
初授翰林院检讨,1846年充文渊阁直学士,次年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曾国藩少年得志,官运亨通,10年之中连升10级,官至二品。
他能获得这么快的擢升,关键在于他刻苦修身。
他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从不放弃自己的品德修养,至其年衰,政治思想成熟,也不放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自责。
关于曾国藩家书的阅读及答案

关于曾国藩家书的阅读及答案曾国藩家书选节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遽期其水乳。
弟谓雪声色俱厉。
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
雪之厉,雪不自知;沅之声色,恐亦未始不厉,特不自知耳。
曾记咸丰七年冬,余咎骆文耆①待我之薄,温甫则曰: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
又记十一年春,树堂深咎张伴山简傲不敬,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
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忝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
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
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
霍氏②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③概之。
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
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
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
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
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
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
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禀明,径招三千人,此在他统领所断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顺手。
而弟等每次来信索取帐棚子药等件,常多讥讽之词,不平之语,在兄处书函如此,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
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及见,而申夫④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饮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
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用之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改动)【注】①骆文耆:清末重臣骆秉章。
文言文《曾国藩家书致诸弟》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诸位贤弟足下:十月廿一,接九弟在长沙所发信,内途中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
廿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自九弟出京后,余无日不忧虑,诚恐道路变故多端,难以臆揣。
及读来书,果不出吾所料,千辛万苦,始得到家,幸哉幸哉!郑伴之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
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实不胜感激!在长沙时,曾未道及彭山屺。
何也?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愤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净耳。
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六弟自怨数奇②,余亦深以为然;然屈于小试,辄发牢骚,吾窃笑其志之小而所忧之不大也。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
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人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忧之。
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
若夫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斥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六弟屈于小试,自称数奇,余穷笑其所忧之不大也。
余自十月初一日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亦写楷书。
冯树堂与余同日记起,亦有日课册。
树堂极为虚心,爱我如兄弟,敬我如师,将来必有所成。
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
盖明师益友,重重夹持,能进不能退也。
本欲抄余日课册付诸弟阅,因今日镜海先生来,要将本子带回去,故不及抄。
十一月有折差,准抄几页付回也。
兄国藩手具。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摘自《曾国藩家书•致诸弟》,有删改)[注]①负薪:背柴,相传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时还刻苦读书。
《曾国藩家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0 分 )家中来营者多称尔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后代为大官,余不肯为大官,希望为念书明理之君子。
节俭自持,习劳习苦,能够处乐,能够处约,此君子也。
余服①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惯,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行贪爱豪华,不行惯习懒散。
尔念书写字不行中断,清晨要早起,莫坠②曾高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________________①服:被任用。
②坠:失。
10.解说以下句子中加侧重号的词语。
(3分)后代为大官望:希望,期望(1)凡人多望.不敢稍染官宦习惯染:沾染(2).(3)尔年尚幼年:年龄.11.用“/给”下边的句子断句。
(2分)家中来营者 /多称尔举止大方 /余为少慰1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侧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B)(2 分 )少慰A.余为.余不肯为大官.B.希望为念书明理之.君子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 )处乐何以战( 《曹刿论战》 )C.能够..吾不敢也余则缊袍敝衣处此间D.太丰则..(《送东阳马生序》)1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3分)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凡是官宦人家,从节俭走向豪侈很简单,而从豪侈转到节俭却相当困难。
14.联合你对全文内容的理讲解说信中所提“家风”具体指什么? (1 分 )“家风”指节俭节俭、勤劳勤学的质量。
附参照译文:家中的人来军营的,大多说你举止大方,我感觉些许宽慰。
一般人大多希望后代们能当大官,但我不肯 (自己的后代 ) 当大官,只求你们能成为念书而理解事理的君子。
节俭自持,习惯劳累,既能身处安乐之中,又可身处节省之中,这就是君子。
我当官二十年,素来不敢沾染半点官僚习惯,饮食起居,仍是按照朴实的家风,能够特别节俭,也能够稍微充裕,但过分的充裕我就不敢享受了。
凡是官宦人家,从节俭走向豪侈很简单,从豪侈转到节俭却相当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曾国藩家书的阅读及答案关于曾国藩家书的阅读及答案
曾国藩家书选节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遽期其水乳。
弟谓雪声色俱厉。
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
雪之厉,雪不自知;沅之声色,恐亦未始不厉,特不自知耳。
曾记咸丰七年冬,余咎骆文耆①待我之薄,温甫则曰: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
又记十一年春,树堂深咎张伴山简傲不敬,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
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忝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
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
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
霍氏②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③概之。
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
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
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
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
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
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
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禀明,径招三千人,此在他统领所断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顺手。
而弟等每次来信索取帐棚子药等件,常多讥讽之词,不平之语,在兄处书函如此,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
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及见,而申夫④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饮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
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用之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改动)
【注】①骆文耆:清末重臣骆秉章。
②霍氏:汉代大将军霍光一族。
③吴主:三国时吴国君主孙亮。
④申夫:曾国藩的慕僚。
4.下列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难遽期其水乳遽:立刻,马上
B.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渠:第三人称他
C.特不自知耳。
特:只是
D.时时自惕惕:勉励
5.下列各组中,全属于曾国藩要修身自惕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不自知
②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
③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④吾家方丰盈之际
⑤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
⑥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于千里之外,而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
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B.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能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要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仆从随员的面色言语,颇有气焰。
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7.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
(3分)
答:。
(2)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4分)
答:。
(3)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
(3分)
答:。
参考答案:
4. D(惕:警惕,谨慎小心)
5.C(①说明自知之难的’现象。
②是自惕的设想,非原因。
⑤是自惕的表现,非原因)
6.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错,作者批评的是沅弟在银钱的支取与使用方面不慎重、不廉洁,而不是批评他不节俭。
)
7.(1)凡是(或大凡)眼睛,都能看到千里之远,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
(3分。
凡1分,其1分,大意1分。
)
(2)看这两个例证,那么沅弟脸色的严厉,恐怕也就像我与树堂不明白自己一样吧?(4分。
厉觉得无乎各1分,大意1分。
)
(3)谦字存在于内心,(旁人)不可得知,它表现在外面的,大概有四个方面:一是脸色,一是言语,一是书信,一是仆从属员。
(3分,中著译对各一1分,大意1分。
)
【关于曾国藩家书的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