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水彩艺术中的“留白”美

合集下载

水彩画创作中的留白艺术浅析

水彩画创作中的留白艺术浅析

Shu Hua Shi Jie·书画视界水彩画创作中的留白艺术浅析陆卓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留白”属于水彩创作中十分关键的艺术语言,其关系到作品本身的完整度,同时也有较为严苛的要求。

本文重点解读的就是水彩画创作中的留白艺术,通过阐述对留白艺术的见解,分析艺术创作中此项技术的应用技巧,为了让水彩画的创作更加到位,主张积极的从细节上入手,分析留白艺术的关键点。

关键词:水彩画留白艺术赏析中图分类号:J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5-0041-02从水彩画的创作中分析留白艺术,能够看出其较为宽泛且特殊的定义,从字面意思上解读留白,就是指的留出空白或者是余地不画,往往是指的在画面中存有一定比重的纸底颜色,并未涉及具体的形象。

留白属于水彩画创作中较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水彩画创作中较难掌握的一项内容。

在水彩画的创作中,若是留出一定的空白不画,虽然不会出现与本质上的差异,但是却能够蕴藏着无尽的智慧。

一、水彩画中“留白”常用的造型手段在特定比例的画面中,需要划分出特定的留白位置,具体的空间大小和预留方式都是有着独特的要求,需要从主体的角度上对画面的布局实现整体的掌控。

整个过程属于预见性和计划性的塑造,因此应该重视的是适当的取舍,同时结合着自然创作的艺术风范,在尊重水彩审美规律的基础上,真正的落实科学的留白。

(一)预留法水彩画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需要提前打好草稿,也就是运用铅笔轻轻的勾勒出需要留白的具体位置,将相应的面积规范到位。

(二)擦洗法在将草稿打好之后,还应该适当的落实大色铺就,使用比较干的笔刷加以冲洗,之后运用吸水纸蘸除或者是将部分水色合理的擦拭,当水分以及颜色的浓淡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此时就可为留白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其干湿的程度直接的影响到留白的面积和程度,笔尖和纸张所揉捏的形状在吸水的过程中能够反映出不同的效果[1]。

(三)滴蜡法因为蜡油不溶于水,可以借助这样的特性完成留白,在实际绘画的过程中,可以正常的上色,即便是较大幅度的运笔,也不会受到任何的拘束,因此在完成了绘制之后及时的揉搓掉即可。

浅析水彩画虚实形态的视觉意义

浅析水彩画虚实形态的视觉意义

人 的审美意识和 艺术精神。
4 小面积 留白 .
觉形态 , 也是水 彩画语 言特色 的外化。
注释 :
绘 画的语言特色通 常与 画种 的材 质和技法 密切相 关。一般 来说 , 水彩 画 中的 白色来 自水彩纸的本色 , 在水 彩画的色彩亮度
墨未 贯而气贯的艺术境界也就应运 而生。
结语
水彩 画 中的虚实形 态表 现为水 色交 融所形成 的虚实 、 白 留 的虚实 、 用笔形成 的虚 实三个 方面 , 些是水彩画虚实表现 的视 这
而是 在有形 中求 无形 , 在无 形 中见 空灵 。虚 实对 比、 无相 生 , 有
既是 构成 中国水 彩画 艺术形象 的重要 因素之 一 , 也体现 了中国
虚 实对 比, 用笔 快捷 , 画面充满激情。
3 计 白 当 黑 .
气来 。有时画面太过死板 , 用小刀刮 出几个 白点 , 常会使 画面 也 活过来 。那 些飞 白还常 能触发 画家和 欣赏者 的联想 而发展成 不
可 言说 的形 象。如 , 画面 中黑色 的云丛 被联 想成海 鸟之 类。 在 画湖水和天 空、 岸交界处 时 留下 的 白线 , 堤 恰似 闪光 的水 波, 真 实深远 。这 种独特的效果是远非 白颜料所 能填 补 出来 的。这 些

除 了大 面积 留 白和 小 面积 留 白之外 , 彩 画画面边缘 的不 水 完整所 形成 的虚实具 有 强烈 的视 觉刺 激性 。如 , 怀斯 的《 鸦群》 通 过 画面边 缘的不 完整性在 视觉 上给人 以不完整 的感 受 , 心 在 理 上给 观者 以紧张感 , 视觉 上 的张力得到 了极大增 强。这 种 使 处理 方法给人 以信手拈来 的、 即兴的印象 , 给画面注入 了充 满激 情 的人 为之美 。在水 彩 画创 作或者 写生 中, 画家有 时故意 留 出 画面边 缘 , 但这样 的画面边缘给人感 觉是不经意 间留下的 , 成 形

画面“留白”的思考

画面“留白”的思考

画面“留白”的思考画面“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指的是在绘画、摄影、影视、平面设计等领域中,有意地不填充整个画面,而是留出一定的空白部分。

这种留白的手法往往可以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更深刻的艺术表现力。

留白并不是指完全空无一物,而是通过合理的留白来提升画面的美感和表现力。

留白可以达到凸显主题、增加空间感、引起内心共鸣等多种效果。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思考画面“留白”所带来的视觉和心灵冲击。

留白是一种提炼和抽象的表现手法。

在绘画中,艺术家通过留白可以将主题和感情更加集中地表达出来。

比如中国古代的水墨画中常常留白处理,强调了虚实相生、留白与实境的对比。

在中国画中,留白的处理也十分巧妙,不仅能增加画面的意境美感,还能够引导人们的审美,使人们更加投入地体验到画面所带来的情感和意境。

在摄影领域,留白也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

通过留白,摄影作品能够更加突出主题,增加画面的张力和层次感。

一张留白的照片,通常可以引起人们更多的联想和思考,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留白的照片往往在简约中蕴含着更深的内涵。

在平面设计领域,留白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

通过留白处理,设计作品能够更加简洁清晰地传达信息,增加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

留白的设计常常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留白并不是简单的“不画”或“不拍”,而是一种精心设计的艺术手法。

留白是一种有意识的表现,是艺术家对画面构图和情感表达的深度思考和精心设计。

通过留白,艺术家能够更加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引导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

留白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激发观者的内心共鸣,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到作品的情感表达中。

留白的画面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人们更主动地去探索和思考画面中的内涵和深意。

一幅留白的作品往往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长久地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在当今喧嚣的世界中,留白更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身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很多时候我们的眼睛和心灵都被各种信息所充斥,而画面“留白”正好给了我们一种清净、一种静谧的空间。

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留白”

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留白”

小学美术课堂中的“留白”1. 引言1.1 什么是留白留白是美术作品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方式,它指的是在作品中故意保留空白部分,使得画面更具张力和美感。

留白并不单指留出空白的区域,更体现了艺术家对空间的精准把握和运用,同时也是一种审美理念与技巧的结合。

留白不仅仅是简单的“不画”,更是一种有意识的创作方式,可以让观者在欣赏作品时产生更多的联想和共鸣。

艺术家常常利用留白来凸显重点、突出主题,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深度和吸引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们也会引导学生学习留白的技巧和应用,培养他们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观念。

留白在美术创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对虚实、对比、平衡等艺术元素的有效运用,给作品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

1.2 留白在美术中的作用留白在美术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绘画中,留白可以起到突出主题、增强画面的层次和节奏感、调节画面的视觉平衡等作用。

留白能够让画面更简洁、更干净、更有力量。

它不仅可以凸显出绘画中的重点,还可以增加观赏者的想象空间,让画面更加丰富有趣。

留白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作品的品质,还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在美术创作中,留白的使用技巧至关重要,能够决定作品的整体效果。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留白的使用方法,培养他们对留白的感知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从而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留白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审美观念,它在美术创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2. 正文2.1 留白的心理影响留白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并不仅仅是一种设计手段,它还具有深刻的心理影响。

留白可以为作品增添一种神秘感和内涵,引起观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观者在留白的空白处留下自己的想象,将作品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中,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

留白还可以增强作品的张力和动态感,让作品更加生动和有活力。

留白的处理也可以引导观者的注意力,使观者更加专注于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起到一种引导和烘托的作用。

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解析

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解析

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解析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其特点是注重意境的表现,尊重物象的真实性,注重笔
墨的节奏和节制,这些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

其中留白艺术是中国画的一项重要技法,也是体现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方面。

留白是指在绘画中有意地不填充画面的部分,以使画面更加优美、简洁、深奥。

留白
不仅仅是空白而已,它是一种隐含的表现,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现象,通过留白达到了“以虚制实”的效果。

首先,留白可以衬托画面中的物象,起到突出、凸显作用。

在山水画中,山与水之间
的留白,可以使山、水更加明显,体现其重要性。

在人物画中,留白可以突出人物的眉眼、嘴唇等特征,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

留白还可以将整个画面烘托得更加气氛独特、丰富多彩。

其次,留白还可以拓展观众的想象空间,以达到“画中有画”的效果。

在山水画中,
留白使观众能够想象到更远处的景象,从而达到画面拓展的效果。

在人物画中,留白可以
让欣赏者自由想象人物的性格、行为,赋予画面更加深刻的内涵。

最后,留白也可以是一种空间感的表现。

在中国画中,留白可以实现平面画面的立体感,使画面显得更加充实。

充分利用留白技巧,可以创造出令人有穿越感的异维空间,令
欣赏者陶醉其中。

综上所述,留白是中国画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其精髓在于“以空白之道反派
之物”,从而达到达到“虚实相生”、“以虚制实”的艺术效果,不仅让人们欣赏到美的
感觉,也突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解析

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解析

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解析中国画的留白艺术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独特的技法和表现手法之一,其在绘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留白艺术是指在绘画作品中有意留出空白区域,使画面产生平衡、空灵、富有韵味的艺术效果。

留白的类型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空白、水白、笔白、墨白等。

留白不只是指纸上空白的部分,还包括空间、渐变、纹理等方面的空白。

留白不仅体现在画面上,也体现在画面之间,以及画面上元素之间的关系。

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追求的是“虚实相生、疏密相间、静动有致”的平衡美。

通过独特的留白表现手法,画面可以使观者在欣赏中产生联想和遐想,从而增加画面的艺术张力和韵味。

留白艺术在配景上使用,可以突出主体。

通过巧妙的安排留白,使人物或物体成为画面的焦点,凸显其重要性。

在山水画中,若山川、水流运用留白手法表现,可以使山水更富有韵味和空灵感。

在人物形象上运用留白,可以传达情感和意境。

在中国画中,经常能看到一些简练的线条描绘出人物的形象,留白恰到好处,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留白可以为作品增添一种意境和哲学性,引导观众自由思考。

留白还能够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

在画面中,留下一处明亮的白点或白线,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这是中国画独有的表现手法,能够巧妙地引导观者的目光,使其更加专注于画面的重点部分。

留白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凝练体现。

中国人常常崇尚自然和谐之道,留白艺术体现了中国文化中“非贵无求”的理念。

留白寓意着无为而治的境界,追求达到“无形胜有形”的境地,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背景。

总结一下,留白艺术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技法和表现手法,通过巧妙地运用留白,能够使画面产生平衡、空灵、富有韵味的艺术效果。

留白不仅是画面上的空白区域,也包括空间、渐变、纹理等方面的空白。

通过留白,可以突出主体、传达情感和意境、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

留白艺术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中“非贵无求”的理念,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留白艺术不仅是中国画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技巧

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技巧

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技巧学习!何为留白?单从字面来理解,留白即指的是在山水画绘画过程中留出空白,这是留白最直观的概念。

具体来说,白是与黑对应的,留白的目的,正是为了使白和黑形成恰当的对比、烘托,进而形成山水画的构图,体现出独特的画面意境和绘图风格。

在中国山水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白技巧得到了一代代前辈的传承、发展,最终形成了现在成熟、完善的山水画留白技巧,供后人运用。

留白看似无形、无意,实则蕴含着大技巧、大智慧,它在合理构筑、搭配中国山水画构图的同时,给画面增添了无限已经,给人以无尽遐思,给山水画注入了灵魂,让其中的“山、水、物”活了起来。

可以说,山水画中的留白技巧,是山水画最具有代表性、最为重要的一个绘画技巧,是中国国画发展史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一代代国画前辈智慧、技巧的结晶。

山水画的构图,在作画方法中被称之为章法,又称之为经营位置。

构图,决定了一副山水画的宏观意境和大致风格,是作者立意、构思得以在绘画中体现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绘画能力高超的山水画画家,寥寥数笔、轻描淡写,即可勾画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意境,让空旷的白纸瞬间“活”起来。

在山水画的构图中,留白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必不可少。

留白中的“白”,可以是天空、云雾,也可以是河流、树影,对于画风纯熟、技艺高超的山水画画家来说,留白的运用是无形胜有形的,是看似随意实则精致的。

适当的留白,可以让山水画构图更加美观、科学,而独具匠心的留白,可以给山水画构图注入情感、注入韵味,形成画面节奏感和感情基调,通过黑与白的鲜明对比,产生独一无二的、宁静肃穆中国山水画美感。

元代画家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就很好地诠释了留白技巧在山水画构图中的重要作用。

在画面的下方,作者通过留白技巧,巧妙地体现出了水流,而在画面上方,作者又通过留白技巧,自然写意地表现出了天空。

画面上方、下方大片的留白,巧妙地构建了一个空旷、宁静的场景,给人以宁静肃穆的感觉,黑与白的良好搭配、构图,让观赏者对画面产生了无尽的联想,引人入胜、催人深思。

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解析

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解析

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解析中国画的留白艺术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技法,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特色之一。

留白在中国画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并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以及审美观念相辅相成。

本文将对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进行解析。

留白在中国画中是指画面中没有填满色彩或者留出空白的部分。

它不同于西方绘画中的空白,而是一种有目的地利用空白来强化画面效果的手法。

留白的目的是为了表达画家对自然与人类活动的态度,强调意境的深远和艺术的内涵,让观者在有限的画面空间中感受到无限的想象与思考。

留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文化注重内化、退隐,倡导虚静、寡言,提倡将深远的思想表达在简约而富有内涵的形式中。

留白正是体现了这种内敛和深沉的特点。

中国画的留白艺术追求“笔行天下,情归留白”,通过画家的笔触,将自然万物一草一木的精神融入到有限的空白中,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在中国绘画中,留白不仅仅是画面中的一片空白,而是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留白使画面给人以余地,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补充画面中所缺失的内容,这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一个明显区别。

留白引起的想象和思考给予观者更多的参与感,使观者与画家之间建立起一种精神的沟通和共鸣。

留白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上有着多种变化。

有的画家通过留出一片空白来强调物体的形状和轮廓,使物象更加生动逼真;有的画家则通过毫点留白来表现光影效果,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还有一些画家通过留白的位置和形状来表现情感和意境,使画面更具思考性和艺术性。

留白艺术在中国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从山水画到花鸟画,从人物画到故事画,都可以看到留白的身影。

无论是大师们的作品,还是普通人的画作,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留白艺术。

留白使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使观者感受到中国画的魅力和独特性。

中国画的留白艺术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之一。

它通过利用空白的形式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观者的想象和思考来增强观赏的参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水彩艺术中的“留白”美杨净静张洪亮摘要:本文从东方审美观与水彩语言诗意气质相契合这一点入手,阐述水彩留白产生的虚实之美、气韵之美以及审美主体参与所实现的意境美,从而揭示“留白”在水彩画创作中犹如画中活眼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留白虚实气韵意境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他把黑白交错看成是天地宇宙贯通一切的原则。

因此“计白当黑”的审美辩证法也成为中国艺术创造的重要传统。

早在18世纪以英国水彩画为代表的水彩艺术家强调作品透视,“留白”并没有作为一种自觉的形式语言被提出来。

艺术家画面中的“留白”也仅仅是在一种偶然、即兴的创作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1]但是从以后的发展便可以看出,“留白”是水彩视觉形象塑造中不可或缺的方式并有其重要的价值。

而且,这种方式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法则相一致。

水彩从200多年前传到中国发展至今,更是深受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

在语言表达中结合本土注重意境、格调等独特审美意识,十分重视追求“妙在空白”、“难得空白”和“空白是画”。

一、“留白”是水彩画创作的重要艺术语言每一个画种都有其自身的特色,也注定有其自身的规定性。

[2]水彩是以水和透明的水性颜料为媒介,这两种主要材质也决定了其独特的语言特质和与众不同审美观念。

因为水彩画色彩的饱和度和浓淡度是靠水的稀释,并利用纸的白色质地反射,所以画面最亮处便是纸张本身的空白。

从保持颜料透明和利用白纸的亮度这两种水彩画创作实践的先决条件来看,白纸是画面上的透明色彩的光源,所以画面中“有意味的留白”便应运而生,成为了水彩画家表现技法的一大特色。

从画面构成的角度来分析,“留白”与作品的形式美感有很大关系。

从色彩构成的原理来讲,“留白”对色彩起到扩充和延伸的作用。

清恽格《南田画跋》曾说:“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

[3]看来“留白”是水彩艺术极其重要的艺术语言形式,它虽然不是画家一幅画中刻画的重点,却能深刻的体现出一位画家的立意、营造、审美、情怀等方面的修养。

“留白”的手法有很多也很巧妙,“留白”的白也不仅存在于物体中,也可存在于画面的空间中。

它可以用纸张的白色来表现画中明亮的色彩;可以用枯笔留下似有若无的飞白来表现一些斑驳物;可以用刀刮去画中颜色留出所需空白来表现物质特有的肌理;可以用留白胶预先留出空白来表现一些有规则的画面形象。

当然在为了表现特定环境的特殊效果,画家也常利用水色冲洗、晕染,以获得画面的朦胧感和趣味性。

或者为了表现雨雪天气和画面肌理的需要而在“留白”上撒盐,使之渗入在水分之中,形成一片白花,然后将盐粒掸去。

类似此种“留白”所运用的手法、技巧,都有着涉及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的深刻内涵,是水彩绘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留白”形成水彩“虚实”之美老子曰:“用心于无笔墨之处.尤难学步,知白守黑,得其玄妙,未易言语形容。

”[4]黄宾虹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古人画诀有‘实处易,虚处难’六字秘传。

”这就进一步说明了中国绘画艺术对虚实是非常讲究的,尤其要在“虚”上要花更多心思。

只有这样才能于“无笔墨处而见笔墨”。

水彩中“留白”的运用,恰好形成了“知白守黑”、“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形式。

“留白”在画面中总是以符合画者表达的形式出现,他们常常在立意时便预先安排好画中空白和景物融合,以虚化实、互相映衬,渲染出一种浓浓的气氛。

贝戍民的一幅《风景》以半露的桥刻意营造留白为视觉中心,点醒了周围浓重色调的房屋来表现烟雨中水乡迷人、唯美的诗意气氛。

这就是画家的大智慧,用精心布置的空白使阴沉的画面实而不塞,虚实相生辉映出一种清冷的意境。

有时,画者也会常常使用“空白”和画面中不同景物形成强烈的对比,用以强调自己的审美感受。

当代水彩名家张洪亮教授的《瑶寨喜酒》便是其中的典范。

此画选取广西南丹瑶寨喜庆的大场景,其间瑶寨人的白头巾、白裤子,手捧的白色酒碗以及煮酒的白色热气提炼、概括,巧妙经营空白,合理有效的安排瑶寨人蓝色上衣为“黑”,使“白”凸显。

从而造成画面整体的广阔和灵动,轻松烘托出一个充满浓浓酒香的喜庆场面,表达了瑶寨淳朴的民俗民风。

由此可见,“白”与“虚实”紧密相连.有虚有白,白而有物,白而有情,余味无穷。

正如清人蒋和认为的“其间空白处,俱觉有味,可以意会不可言传”、“大抵实处之妙,皆从虚处而生”。

[5]三、留白”生成水彩“气韵”之美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的序中提到绘画“六法”,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很大。

而居于首位的“气韵生动”这一命题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6]而“气韵生动”着重在“气韵”。

一幅成功的画有了“气韵”才会生动。

也可以这么说,有了气韵画面就有了生命。

“韵”和“气”是密不可分的。

“韵”是由“气”决定的,“气”是“韵”的本体和生命。

[7]而老子的哲学则认为天地间充满了虚无,虚空中充满了“气”,正是这种虚空,才有万物的流动,才有不竭的生命。

以此可以推论,从美学角度上来说,艺术上有了“气”,有了“虚空”便有了“气韵”,有了所谓的艺术“生命”。

在水彩绘画艺术中,“留白”便是这“虚空”。

画家在画面中留下独具匠心的空白,生动的表现自己画中主题的精神内涵。

就是那么一小片空白却能使闷塞的画面顿时透气、生动、空灵。

犹如黑暗的小屋里透进来一缕明亮的曙光,令人为之欣喜、雀跃。

用黄宾虹的话来说就是“一炬之光,通体皆灵”。

[8]水彩“留白”正是这画中的活眼。

张洪亮老师的《百合花》便恰如其分的揭示了这一点。

花如人一样,有它自身的结构,也有它自身的精、气、神。

要想画好百合花那娇艳动人、气质妖娆的神态确实不易。

而张老师擅用笔触,在表现花瓣转折时,用笔酣畅、笔意相贯、笔断意连,其间以“留白”贯气。

既不失花朵的灵动,又不失花形的结构,这正是水彩画艺术中“留白”的特殊作用。

虽然只是花瓣细小的留白间隙,却在表现气韵、灵动、活与死等方面承托着画面灵魂般的作用。

又如关维兴所画的《盛装的苗女》,那呼之欲出的喜悦之情,令人一看到画面便会怦然心动。

绚丽的红色连接着大片白色苗女银饰,色彩响亮。

真是“实者逼肖,虚者自出”,达到了“状难写之景如眼前”的境界。

四、留白”营造水彩“意境”之美宗白华先生说:“意境是一切艺术中心”。

它不是欣赏者直接看到的直观形象,而是于有限中见无限生发出极具意蕴和情思的审美想象空间。

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虽说气韵和意境都是指画面深厚的精神内涵,但是气韵重视艺术形象精神气质的表现,而意境却更偏重升华画面的情感和想象。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还说道:“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惟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

”[9]中国水彩画家把西方水彩画重实境与中国追求空灵的虚境按自己的需要加以融合改造,使水彩成为我们中国自己的艺术文化。

水彩中“留白”可以代表具体的艺术形象,也可以成为表现主题的烘托和扩充。

它将中国绘画所追求的“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含蓄、超乎象外的诗意情结,完全的渗透在水彩艺术中。

柳毅的《水随天去》中房屋依稀可辨其形如幻,画面视觉点便落到隐约可见其形如影的小船上。

使你的心神慢慢的从船尽头延伸到无限的天尽头,停在那虚空一片、天水一色的空白。

那里什么都没有,又好像有些什么。

正是这种“境生象外”的意境把观者带入画面,让观者在“留白”处产生用自己的心去拟想、去体悟的自由想象。

面对画中留给我们的这片空白,有助于让画面中内在的、含蓄的生命力延伸到我们的心灵深处。

正如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0]五、结语:目前来讲,我们水彩艺术正处于文化交融空前繁荣的时代,这种交融的深度和广度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水彩作为西方的舶来品站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站在传统价值与创新思想之间,向前迈步的同时也走了不少弯路。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艺术创作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哗众取宠以求新求异,而人们却常常忘记宁静以致远来洗涤自己的心灵。

水彩艺术中正是以“留白”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空灵的虚境与西方绘画重写实相融合。

让水彩中的水和彩产生更美的意蕴,为水彩形式语言的拓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张洪亮的《凤凰古城》就是在画面中精彩布白,巧妙的用西方的写实与中国虚静结合,生动的刻画了俯视下的凤凰城宽阔浩大的场景,给观者以无限的遐想。

当然,“留白"更要与画面内容相统一,生搬硬套的在画面布置空白是不可取的。

只有对“留白”这一艺术语言审美价值的深刻认识,才能在水彩中体现它与其他语言的互补性。

虽然在当代,中国水彩画家对这一重要形式语言有了一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虚静忘我的意境融入水彩。

但是要真正做到融现代意识与民族精神为一体,还要对传统精髓有新的理解和发现。

我们也要知道融合传统思想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融合其艺术的精髓。

只有融合民族深层次的东西才能扩大水彩本体的内涵,创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水彩语言。

注释:[1]雷勇斌.空白精神—水彩画中的留白[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3):219.[2]蒋跃.东西方绘画的交汇—中国当代水彩画研究[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1):23.[3][4][8][10]傅强.浅谈中国画的“留白”艺术[J].福建论坛,2008(10):212.213.[5]宋生贵.虚实相生的美学特质及文化渊源[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6][7]叶朗.中国美术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1):221.28.[9]宗白华.美学散步[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41作者:杨净静系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张洪亮系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