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汲郑列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翻译

合集下载

汲郑列传原文及翻译

汲郑列传原文及翻译

汲郑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著,本篇是郑庄、汲黯两人的传记。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汲郑列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於古之卫君。

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

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河内失火,延烧千馀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黯多病,卧闺閤内不出。

岁馀,东海大治。

称之。

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

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

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

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柰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於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柰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

最后病,庄助为请告。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

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汲郑列传原文及翻译

汲郑列传原文及翻译

汲郑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是中国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著,本篇是郑庄、汲黯两人的传记。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汲郑列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於古之卫君。

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

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河内失火,延烧千馀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

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黯多病,卧闺閤内不出。

岁馀,东海大治。

称之。

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

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

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

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柰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於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柰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

最后病,庄助为请告。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

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史记·汲郑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汲郑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汲郑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

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

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君死孝文时。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顷之,守长史。

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

数岁,以官卒。

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

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

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译文:郑当时,字庄,陈郡人。

他的祖先郑君曾经为项籍的属将;项籍兵败而死,郑君不久便归附了汉。

汉高祖刘邦命令登记项籍旧将的姓名、履历。

唯独郑君没有奉行诏令登记。

刘邦下诏拜已登记履历者为大夫,而贬逐了郑君。

郑君死于汉文帝的时候。

郑庄以好行侠义之事而自喜。

因为在张羽困难时予以救助,从而闻名于梁、楚地区。

汉景帝时担任太子舍人的职务。

每五天休假的时候,常在长安的城郊朋友之处存放马匹,以邀请和酬谢宾客,夜以继日,直至次日凌晨,还常恐怕应酬不周。

《史记·汲郑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史记·汲郑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史记·汲郑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贤之,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岁余,东海大治。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虫分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虫分不为礼。

然黯见虫分未尝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日“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上曰:“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

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

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

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日:“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

必汤也,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上方向儒术,愈益贵弘、汤。

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

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

”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大将军卫青既益尊,然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

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

后张汤果败。

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

七岁而卒。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黯见蚧未尝拜,常揖之揖:拱手作揖B.使人可其奏可:许可C.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数:多次D.黯坐小法,会赦免官坐:因为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侣鱼虾而友麇鹿B.公卿皆为黯惧为击破沛公军C.甚矣,汲黯之戆也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D.其见敬礼如此其孰能讥之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汲黯家世渊远,世为卿大夫,后来凭借父亲的任命,在孝景帝时担任了太子洗马的官职,以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

《史记·汲郑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史记·汲郑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史记·汲郑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史记·汲郑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史记·汲郑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史记·汲郑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贤之,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岁余,东海大治。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虫分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虫分不为礼。

然黯见虫分未尝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日“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上曰:“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

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

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

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日:“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

必汤也,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上方向儒术,愈益贵弘、汤。

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

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

”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大将军卫青既益尊,然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

《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

《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

《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

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

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

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予之使。

”河内失火,延烧千馀家,上使黯往视之。

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馀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

黯耻为令,病归田里。

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①,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

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住。

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

最后病,庄助为请告。

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②深竖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贪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

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

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

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伏谢不受印,诏数强予,然后奉诏。

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

七岁而卒。

(注)①脩絜:高尚纯洁。

②守城;当依《汉书·张冯汲郑传》作“守成”,保护已成的事业。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B.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C.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D.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大夫,西周、春秋时国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规定要服从君命、纳贡赋与服役。

文言文《史记汲郑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史记汲郑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亮成下面小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责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北,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

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

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顷之,守长史。

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

数岁,以官卒。

庄始列为九卿,中废,家贫,宾客益落。

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

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邦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闻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日:“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汲、郑亦云,悲夫!(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B.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C.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D.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洗沐,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沐浴,文中指沐溶更衣。

郑当时传史记汲郑列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郑当时传史记汲郑列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郑当时传|史记|汲郑列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郑当时传|史记|汲郑列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予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以武安候、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其椎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

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顷之,守长史。

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大守。

数岁,以官卒。

郑庄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

中废,家贫,宾客益落。

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大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

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戏,交情乃见。

”郑亦云,悲夫!(《史记》一二O卷《汲郑列传》)参考译文:郑当时,字庄,陈县人。

他的父亲郑君曾经做过项藉的将镇;项藉死后,不久归属汉朝。

郑庄以行侠仗义为乐事。

他曾经解救张羽于危难之中,名声在梁、楚地区广为传扬。

孝景帝时,为太子舍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汲郑列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翻译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

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

孝景帝崩,太子即位,贤之,召拜为中大夫。

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

岁余,东海大治。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虫分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虫分不为礼。

然黯见虫分未尝拜,常揖之。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日“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公卿皆为黯惧。

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上曰:“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

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

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

其见敬礼如此。

张汤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黯数质责汤于上前。

黯时与汤论议,汤辩常在文深小苛,黯伉厉守高不能屈,忿发骂日:“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

必汤也,今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
视矣!”
上方向儒术,愈益贵弘、汤。

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

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

”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大将军卫青既益尊,然黯与亢礼。

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

”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后数月,黯坐小法,会赦免官。

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

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

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

后张汤果败。

令黯以诸侯相秩居淮阳。

七岁而卒。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黯见蚧未尝拜,常揖之揖:拱手作揖
B.使人可其奏可:许可
C.黯数质责汤于上前数:多次
D.黯坐小法,会赦免官坐:因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侣鱼虾而友麇鹿
B.公卿皆为黯惧为击破沛公军
C.甚矣,汲黯之戆也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其见敬礼如此其孰能讥之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汲黯家世渊远,世为卿大夫,后来凭借父亲的任命,在孝景帝时担任了太子洗马的官职,以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

B.汲黯为人倨傲,不讲礼仪,特别难以容忍别人的虚伪和奸诈,即使面对丞相甚至皇帝,他都会分庭抗礼、据理力争。

C.汲黯不屈从权贵,为官有政绩,因此被人嫉恨、陷害,只有皇帝不说他的坏话,并认为他近于古时的“社稷之臣”。

D.大将军卫青非常赏识汲黯秉正忠直、不拘礼数的品德与个性,他礼遇汲黯的规格超过了自己平生所结交的任何人。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群臣或数黯,黯日:“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5分)
(2)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果然。

必汤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矣!(5分)
参考答案
4.D(因……被判罪。


5.B(A.转折连词/并列连词;B.介词,替;C.主谓之间/结构助词,的;D.代词,他/表反诘语气。


6.D(A.“凭借父亲的任俞”错,应为“父亲的阴功(保举)”;B.“不讲礼仪”,“即使面对丞相甚至皇帝,他都会分庭抗礼、据理力争”不合文意;C.“只有皇帝不说他的坏话”错,原文的“说”是“喜欢”“高兴”的意思。


7.(1)群臣中有人数落(责怪)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阿谀奉迎,陷君主于不仁义(的境地)吗?”(“数”、“从谀承意”、“宁……乎”,各1分,句意2分)
(2)天下人都说刀笔吏不能做公卿,果真这样。

(如果)非依张汤之法(行事不可),会让天下人(恐惧得)双足并拢站立而不敢迈步,眼睛也不敢正视了!(“果然”、“重足而立”、“侧日而视”,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

他的先祖被古卫国国君宠信,到汲黯是第七代,代代担任卿大夫。

汲黯凭借(因为)父亲的保举(阴功),孝景帝时担任太子洗马,因为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

孝景帝驾崩,太子继位,认为他贤良,下诏让他担任中大夫。

困为多次直言劝谏,未能久留朝内,被外放担任东海太守。

一年多时间,东海郡政清民安。

汲黯为人倨傲,不讲求礼数,(常常)当面指摘(别人),不能容忍别人的过错。

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就善待他,不合自己心意的就不耐烦见面,士人也因此不愿依附他。

当时,窦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虫分是丞相,(年俸)满二千石的官员来拜见,田虫分从不施礼。


而汲黯求见田玢却未曾行过跪拜礼,常常只是向田虫分拱手作揖。

(当时)皇上正在招揽文士和儒生,说“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回答说:“陛下内心欲望很多,却想在表面上施行仁义,这又怎么能真正效法唐尧虞舜的做法呢!”皇上沉默不语,心中恼怒,脸一变就罢朝了。

公卿大臣都替汲黯担心害怕。

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侍臣说:“汲黯的愚直太过分了!”群臣中有人数落汲黯,汲黯说:“天子设置公卿百官这些辅佐之臣,难道是让他们一味阿谀奉迎,陷君主于不仁义(的境地)吗?”再说我已身居其位,纵然爱惜自身(的生命),但要是辱没了朝廷,那可怎么办!”皇上(听后)说:“古时有所谓的‘社稷之臣’,像汲黯就近似了。


大将军卫青侍奉于宫中,皇上蹲坐在床榻边接见他。

丞相公孙弘平时求见,皇上有时连帽子也不戴。

至于汲黯进见,皇上不戴好幅子是不会接见他的。

皇上曾经闲坐在武帐中,汲黯前来启奏公事,皇上没戴帽,望见他就连忙躲进帐内,派近侍代为许可(批准)他的奏议。

汲黯被皇上尊敬礼遇到了这种程度。

张汤(当时)正因为更改、制定刑律法令而做了廷尉,汲黯多次在皇上面前质问指责张汤。

汲黯时常和张汤争论,张汤的辩词,总是在深究条文、苛求细节上,汲黯则出言刚直严肃、坚守高义,不肯屈服,他愤慨地骂张汤说:“天下人都说刀笔吏不能做公卿,果真这样。

(如果)非依张汤之法(行事不可),一定会让天下人(恐惧得)双足并拢站立而不敢迈步,眼睛也不敢正视了!”
皇上正倾心于儒家学说,就更加倚重公孙弘,张汤。

(不仅)
公孙弘、张汤深恨汲黯,就连皇上也不喜欢他,想借故杀死他。

公孙弘做了丞相,就向皇上建议说:“右内史辖境内多有达官贵人和皇室宗亲,很难管理,不是素来有声望的重臣不能当此重任,请调迁汲黯担任右内史。

”汲黯当了几年右内史,政事从未废弛荒疏过。

大将军卫青越发地尊贵起来,但是汲黯与他仍行平等之礼。

有人劝汲黯说:“从天子那里就想让群臣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如今地位更加显贵,你不能不行跪拜之礼。

”汲黯答道:“因为大将军有拱手行礼的客人,就反倒使他不受敬重了吗?“大将军听到之后,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与朝中的疑难之事,礼遇汲黯(的规格)超过平生所结交的任何人。

后来过了数月,汲黯因犯小法被判罪,适逢大赦,他被免官。

过了几年,恰好遇上国家改铸五铢钱,老百姓很多偷铸钱币,楚地尤其严重。

皇上认为淮阳是通往楚地的交通要道,就征召汲黯担任淮阳郡太守。

汲黯治理郡务,一如往昔,淮阳郡政治清明起来。

后来,张汤果然身败名裂。

(皇上)让汲黯享受(按照)诸侯国相的俸禄待遇,居住并掌管淮阳郡。

七年后汲黯逝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