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时间+长度+符号”知识大全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重要知识总结掌握常见的时间表达与日常用语

小学二年级重要知识总结掌握常见的时间表达与日常用语

小学二年级重要知识总结掌握常见的时间表达与日常用语重要知识总结:掌握常见的时间表达与日常用语时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常见的时间表达和日常用语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这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时间的概念和相关的表达方式。

一、时间表达1. 基本时间单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基本的时间单位,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表达。

以下是基本的时间单位及其相互转换:- 秒(s):一分钟有60秒,一小时有3600秒。

- 分钟(min):一小时有60分钟,一天有24小时。

- 小时(h):一天有24小时,一周有7天。

- 天(d):一个月大约有30天,一年有365天。

2. 时间段的表达我们经常需要表达一段时间的长短或指定具体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时间段表达方式:- 一天的时间段:- 早上(morning):早晨到上午9点左右。

- 上午(forenoon):上午9点到中午12点。

- 中午(noon):中午12点到下午1点。

- 下午(afternoon):下午1点到傍晚。

- 傍晚(evening):傍晚到晚上9点左右。

- 晚上(night):晚上9点到次日凌晨。

- 一周的时间段:- 周一(Monday):一周的第一天。

- 周末(weekend):周六和周日。

- 一年的时间段:- 学期(term):通常有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

3. 过去和将来的时间表达表达过去和将来的时间是我们常常需要运用的,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表达方式:- 过去的时间表达:- 昨天(yesterday):表示在今天之前的一天。

- 上周(last week):表示在本周之前的一周。

- 去年(last year):表示在今年之前的一年。

- 将来的时间表达:- 明天(tomorrow):表示在今天之后的一天。

- 下周(next week):表示在本周之后的一周。

- 明年(next year):表示在今年之后的一年。

二年级上册数学时间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时间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时间知识点二年级上册数学时间知识点1、1时=(60)分2、钟面上游(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3、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从12走到6,走了(30)分;时针从12走到6,走了(6)小时;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时。

4、(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钟。

如8时30分是8时半,9时15分是9时一刻。

5、(3或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家长怎么辅导小学数学注意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家长辅导孩子数学,首先要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其次才是讲数学的实用性。

很多家长认为提高孩子数学成绩的最好途径就是让他们多做题,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

做题是为了训练思维,要掌握适当的量。

凡事需要追根溯源,从探寻数学的源头开始,就会让孩子觉得数学其实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数感〞有的孩子在上到小学一年级后,还会把加法运算当做减法来做,多数有两种可能:一是孩子比较粗心大意,还有可能是孩子尚未理解加、减的意义,混淆概念造成失误。

家长不要因此过多责骂孩子,最好借助身边的实物给孩子讲解加、减各代表什么。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能失去信心,首先要跟孩子的数学老师沟通,希望老师在校期间能给予适当训练,并及时鼓励。

同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数感。

比如:带孩子买东西,让孩子帮忙算算该付多少钱,该找多少钱,让其感受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升。

小学二年级数学必须掌握的“时间+长度+符号”大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必须掌握的“时间+长度+符号”大全
五、月 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31天,二、四、六、九、十一月是30天,平年的二 月是28天,闰年的二月是29天。 六、旬 一个月分成上旬、中旬、下旬,1日到10日是上旬,11日至20日是中旬,21日至月底是下旬。 七、时分秒 1日(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 八、24时计时法 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从夜里12时开始是0时,接下去是1时、2时……直到中午12时, 再接下去就是下午的13时、14时……再到夜里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
时间知识点
1、1时=(60)分 2、钟面上有(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钟 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3、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从12走到6,走了(30)分;时针从12走到6,走了(6)小时;时针从12开 始绕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时。 4、(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钟。如8时30分是8时半,9时15分是9时一刻。 5、(3或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常用的长度单位
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除了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其余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km=1000m 1m=10dm=100cm
1dm= 10cm 1cm=10mm
符号的认识
运算符号:×(乘法) ÷ (除法) ±(加减法) S (面积) C (周长)V(体积)h(高)d(直径)r(半径) ⊥(垂直) ∠ (角度和斜度) ≠(不等于) ≤(小于等于) ≥(大于等于)
时间单位关系
一、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年。 二、平年 规定1平年是365天。 三、闰年 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四、季度

数学认识基本的时间单位

数学认识基本的时间单位

数学认识基本的时间单位时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在数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和熟悉各种不同的时间单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数学中常见的时间单位,并讨论它们的用途和实际应用。

一、秒(Second)秒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它表示时间的最小单位。

一秒等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平均时间的1/31557600。

在数学中,我们常用秒来表达一些事件的持续时间,例如运动员完成百米赛跑所需的时间、一个小时内的重复事件次数等。

秒的缩写为s。

二、分钟(Minute)分钟是由60秒组成的单位,它是时间的中等单位。

一分钟等于60秒。

分钟常用于表达一些短时间内的事件,如班级的上课时间、工作会议的持续时间等。

分钟的缩写为min。

三、小时(Hour)小时是由60分钟组成的单位,它是时间的较大单位。

一小时等于60分钟。

小时常用于表达一些较长时间内的事件,如旅行的持续时间、电视剧的时长等。

小时的缩写为h。

四、天(Day)天是由24小时组成的单位,它是时间的较大单位。

一天等于24小时。

天常用于表达一些更长时间内的事件,如假期的持续时间、一年的天数等。

天的缩写为d。

五、周(Week)周是由7天组成的单位,它是时间的较大单位。

一周等于7天。

周常用于表达一些周期性事件,如学校的校历安排、工作的值班周期等。

周的缩写为w。

六、月(Month)月是由30天或31天组成的单位,它是时间的较大单位。

一个月的长度因月份不同而有所差异。

月常用于表达一些长期计划或约定的时间,如还款周期、租房合同的期限等。

月的缩写为mon。

七、年(Year)年是由12个月组成的单位,它是时间的较大单位。

一年等于12个月。

年常用于表达一些更长时间内的事件,如人的年龄、公司的成立时间等。

年的缩写为yr。

除了上述常见的时间单位,还有一些其他的时间单位也值得我们了解,如毫秒(millisecond)、纳秒(nanosecond)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笔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笔记

认识时间一、时间的概念时间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时间来安排生活和工作。

时间可以用来衡量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持续的长短,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但却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时间的单位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间有很多的单位,最基本的单位是“秒”。

一分钟有60秒,一小时有60分钟,一天有24小时,一周有7天,一个月有30或31天,一年有365天。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

2.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时间单位有: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季节和年。

这些时间单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用它们来安排和记录生活中的各种事件。

三、认识钟表1. 时钟的概念时钟是一种用来显示时间的仪器,它通常有时针、分针和秒针。

时钟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了解当前的时间,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时钟的读法时钟有两种读法,一种是数字读法,一种是指针读法。

数字读法就是直接读出时钟上所指的数字,指针读法则是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推算时间。

当时针指向12,分针指向6时,就是12点半。

四、认识日历1. 日历的概念日历是一种用来记录日期的工具,它通常包括一年中所有的日期,以及一些重要的节假日和纪念日。

日历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了解日期,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日历的结构日历通常由月份、星期和日期组成。

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而星期则是一周中的某一天。

日期则是用来标记具体的某一天。

五、时间的运用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用时间来安排和记录生活中的各种事件。

我们需要用时间来安排上课时间、睡觉时间和吃饭时间;我们也需要用时间来记录生日、节假日和纪念日。

认识时间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只有认识了时间,我们才能更好地安排和记录生活中的各种事件。

六、总结时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需要用时间来安排和记录生活中的各种事件。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第1篇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分米米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小学数学二年级知识点总结第2篇培养下面两个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人有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练习便不容易忘掉,如果不及时练习,就很容易遗忘的记忆规律。

因此,巩固当天所学,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很有必要。

对于这点,我要求学生作到:做作业前,先看课本回顾一下当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还要做到“三到一检查一签字”。

“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睛看清题目,心里想着计算,手要把答案写得正确、美观;“一检查一签字”:做完作业后,仔细检查有没有出错,有错要及时订正,最后再让家长签字。

小学二年级必须掌握的“时间+长度+符号”大全

小学二年级必须掌握的“时间+长度+符号”大全

1、1时=(60)分2、钟面上有(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3、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从12走到6,走了(30)分;时针从12走到6,走了(6)小时;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时.4、(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钟.如8时30分是8时半,9时15分是9时一刻.5、(3或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角.时间单位关系一、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年.二、平年规定1平年是365天.三、闰年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四、季度一年有4个季度,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十、十一、十二月是第四季度.五、月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31天,二、四、六、九、十一月是30天,平年的二月是28天,闰年的二月是29天.六、旬一个月分成上旬、中旬、下旬,1日到10日是上旬,11日至20日是中旬,21日至月底是下旬.七、时分秒1日(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八、24时计时法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从夜里12时开始是0时,接下去是1时、2时……直到中午12时,再接下去就是下午的13时、14时……再到夜里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小学数学对于长度的知识点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常用的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除了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其余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km=1000m1m=10dm=100cm1dm= 10cm1cm=10mm小学数学对于符号的认识运算符号:×(乘法)÷(除法)±(加减法)S (面积)C (周长)V(体积)h(高)d(直径)r(半径)⊥(垂直)∠(角度和斜度)≠(不等于)≤(小于等于)≥(大于等于)。

(二年级)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知识点

(二年级)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知识点时间(Time)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

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知识点,欢送阅读!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知识点1、认识时间(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案教学重点:1、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2、能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1、慨括认识时间的方法;2、正确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过程:一、情景再现,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钟表,你能读出钟表上的时间吗你是怎样读出的(时针指到3,分针指到12,所以是3时)说明我们在认读时间时既要看分针,又要看时针。

2、师出示课本p90例1上课时间,问:你能读出这个钟面上的时间吗学生认读。

你们读的正确吗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课题:认识时间)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分(1)、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观察分针。

(演示分针走1小格)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一边演示,一边提问: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对于时间的知识点
1.1时=(60)分
2.钟面上有(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3.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从12走到6,走了(30)分;时针从12走到6,走了(6)小时;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时。

4.(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钟。

如8时30分是8时半,9时15分是9时一刻。

5.(3或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时间单位关系
1.年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年。

2.平年
规定1平年是365天。

3.闰年
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4.季度
一年有4个季度,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十、十一、十二月是第四季度。

5.月
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31天,二、四、六、九、十一月是30天,平年的二月是28天,闰年的二月是29天。

6.旬
一个月分成上旬、中旬、下旬,1日到10日是上旬,11日至20日是中旬,21日至月底是下旬。

7.时分秒
1日(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

8.24时计时法
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从夜里12时开始是0时,接下去是1时、2时……直到中午12时,再接下去就是下午的13时、14时……再到夜里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

小学数学对于长度的知识点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1米=100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

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

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
常用的长度单位
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除了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其余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km=1000m
1m=10dm=100cm
1dm= 10cm
1cm=10mm
小学数学对于符号的认识
运算符号:×(乘法)÷ (除法)±(加减法)
S (面积)C (周长)V(体积)h(高)d(直径)r(半径)
⊥(垂直)∠(角度和斜度)
≠(不等于)≤(小于等于)≥(大于等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