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庙、道观遗址修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寺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宗教信仰的重要场所,也是文物保护和旅游经济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寺庙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到寺庙进行朝拜、参观和旅游。
因此,开发寺庙旅游项目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前景。
二、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挖掘和开发寺庙资源,打造一条集朝拜、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寺庙旅游线路。
通过对寺庙进行改造和提升,完善相关设施和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打造具有特色和品质的寺庙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
三、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分析寺庙作为一种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具有较高的宗教含义和文化内涵。
同时,寺庙也是一种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寺庙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游客人数逐年增长,市场需求旺盛。
2. 竞争情况分析当前,寺庙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各地的寺庙都在积极开展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消费。
因此,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项目要有独特的特色和优势,能够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喜爱。
3. 技术可行性分析寺庙旅游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设施设备,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因此,项目要充分考虑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技术应用、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问题,确保项目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
4. 经济可行性分析寺庙旅游项目是一种文化产业,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合理规划和运营管理,项目可以实现盈利并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因此,项目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5. 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分析寺庙旅游项目的开发和运营,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避免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和谐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项目要注重生态环保、文物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四、总体规划1. 项目定位:打造一条集朝拜、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寺庙旅游线路。
寺庙修建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修建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寺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宗教和社会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寺庙作为一种宗教场所和文化遗产,承载着宗教信仰、文化传承以及旅游观光等多重功能。
然而,由于经济环境变化、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人们宗教信仰的多元化,一些寺庙面临经济困难和文化传承问题。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寺庙修建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寺庙修建的可行性进行系统研究,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参考,有效推动寺庙建设和文化传承。
二、现状分析1.全国寺庙修建情况:中国的寺庙数量庞大,分布在城市和农村各地。
有些寺庙规模较大,庙宇气派,吸引大量信众和游客。
但也有部分寺庙规模较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突出。
2.寺庙经济状况:由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寺庙的经济来源日益多元化。
传统的信众供养已经无法满足维护寺庙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提供经济来源。
3.寺庙文化传承问题:一些寺庙因为长期的历史原因,文化传承存在问题。
一些传统的寺庙文化活动逐渐减少,需要进行文化保护和传承。
三、可行性分析1.原料可行性:寺庙修建需要大量的材料,如木材、石材等。
在现代社会,这些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对寺庙建设经费提出了挑战。
为了确保可行性,必须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供应商。
2.人力资源可行性:寺庙修建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如建筑师、工程师等。
人力资源的选取和培训也是保障寺庙可行性的重要环节。
3.资金可行性:寺庙修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建筑费用、装修费用、运营费用等。
如何筹集足够的资金,并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益和透明度,是寺庙修建可行性的关键。
四、风险评估1.政策风险:受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寺庙修建的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
政策不确定性对寺庙修建可行性造成潜在风险。
2.市场风险:寺庙作为一种宗教场所和文化遗产,其市场需求受到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如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开发适合的产品和服务,是降低市场风险的关键。
古寺庙、道观遗址修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古寺庙、道观遗址修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规划总论第二章开发条件分析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发展战略第四章项目性质与形象定位第五章市场分析与营运第六章项目建设第七章安全系统规划第八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九章开发建设与效益分析第十章发展的对策与措施第十一章技术指标与投资效益总论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城市的高速扩张,物质生活及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城市钢筋混凝土中激烈竞争生活的人们有了放松身心、静心休闲,亲近自然的需求,旅游观光、宗教信仰、敬佛拜佛已成为人们一种高雅的消费方式。
在新的潮流下,发展宗教、旅游及相关事业已成为一种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事业。
佛教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和进步中独具不容忽视的地位,弘扬佛教文化和发展佛教事业在一定范围内对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佛教事业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是大乘菩萨的行愿,也是佛教事业的宗旨精神。
国家提出宗教事业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佛教事业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
** 寺历史悠久,位于** 县** 镇** 村,该寺始建于刘宋,兴于明清,上世纪五十年代寺庙建筑被毁。
修复** 寺,恢复其昔日荣光,既可充分体现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满足广大信众的需求,促进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和宗教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又能将特色旅游开发、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巨大。
一、有利资源及条件** 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生态环境较好,环境清幽,气候宜人,是诚心敬佛净心,休养生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修复扩建** 寺将遵循顺应自然,合理布局,以绿色生态为根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把** 寺寺打造为“天人合一、人天感应”的佛门圣地;成立景点建设、管理机构,采用先进的寺庙管理理念,使** 寺的有利资源得到最好的开发和利用。
二、实施方式** 寺采用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
建庙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庙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前言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建筑也是传承和弘扬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宗教信仰比较浓厚的地区,建立一座宏伟的宗教建筑既是宗教活动的需要,也是地方文化建设和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因此,本报告旨在对建庙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为相关政府部门和投资方提供决策参考。
二、建庙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宗教信仰在某地区拥有广泛的基础,且当地居民对宗教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
由于目前当地的宗教场所不足以满足信徒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兴建一座规模适中、气势恢宏的宗教建筑。
1.2 项目概况本项目计划建造一座规模适中的宗教建筑,内设神殿、礼堂、寺院等功能区域,以满足信徒日常的宗教活动需求。
建筑风格将融合当地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理念,结合环境和气候特点进行设计,旨在打造一座宏伟壮观、富有特色的宗教建筑。
1.3 项目优势本项目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人口密集,具备较强的宗教信仰传统,有利于项目的推进和运营。
同时,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可以吸引更多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市场分析2.1 宗教信仰状况分析通过对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调研发现,当地宗教信仰浓厚,尤其是佛教信仰深厚,有大量的信徒。
同时,其他宗教信仰也有着一定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座综合性的宗教场所,满足不同信仰群体的需求。
2.2 宗教旅游市场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宗教信仰的复兴,宗教旅游市场逐渐兴起,在当地地区也有着很大的潜力。
通过对周边地区的宗教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发现,当地宗教场所稀缺,游客驻足点相对较少,因此建立一座规模适中、设施完善的宗教建筑将对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3 经济发展与宗教建筑通过对宗教建筑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进行研究发现,建立一座宏伟的宗教建筑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商家前来投资兴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3.1 建筑设计可行性根据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宗教习俗,结合现代建筑理念,通过对宗教建筑的风格和结构进行研究,确定了一种适合当地的宗教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建筑设计可行性。
寺庙维修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寺庙维修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为寺庙维修重建项目,选址于永州市零陵区东山景区。
项目由___承办,总投资1320万元,占地面积和总建筑面积分别为m2.其中,维修的建筑面积为m2,恢复重建的建筑面积为m2.二、项目区域情况简介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五岭山脉北麓,与衡阳、邵阳、郴州及广西桂林、贺州,广东清远等地市毗邻。
永州市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立体化交通体系的形成,已成为___城市人口38万,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分为三个组团,南面组团为零陵区,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城市人口15万,为全市的文化教育、旅游休闲区和历史文化名城区,中间为岚角山组团,北面组团为冷水滩,城市人口23万,为全市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和工业区。
永州市零陵区位于湘南,与两广接壤,地理坐标北纬25°11'—26°48',东经111°11'—111°57'。
气候温和,属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年平均日照1629.1小时,无霜期278~300天,大气和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年平均降雨量1200~1800毫米,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水利资源丰富。
该区地处东、西结合部的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优美,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极为有利。
零陵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山水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来此经商、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客流量大。
该区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它是永州市政治、交通、文化、教育、金融中心和湘南交通枢纽,是湖南直达两广、大西南、海南和港澳的主要通道,对湘、粤、桂三省区150余个相邻县市有直接的辐射作用。
洛湛铁路途经该区;衡昆高速公路、二广高速公路、国道207、国道322、省道1830(永连公路)等多条国家级和省级道路穿境而过,境内乡村公路四通八达;水路可由湘江水运直下洞庭,___离机场仅7公里,完善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促进了该区商贸的活跃和生态旅游产业的兴旺。
古建筑维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古建筑维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古建筑维修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旨在评估该项目的可行性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研究发现,古建筑维修项目已经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保护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项目所涉及的高成本和复杂性,需要进行详尽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
本报告将通过对项目的市场、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引言古建筑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许多古建筑正面临严重的破坏和损坏。
因此,进行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变得至关重要。
二、市场可行性研究1.市场需求:古建筑维修项目受到国内外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2.竞争分析:市场上已经存在一些古建筑维修项目,竞争激烈。
但由于每个古建筑都具有独特性,所以仍然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供该项目发展。
三、技术可行性研究1.技术条件:古建筑维修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包括建筑工程、文物修复等领域的人才和设备。
2.技术难题:古建筑维修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技术难题包括文物材料的选择和修复技术等。
四、经济可行性研究1.投资规模:古建筑维修项目所需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包括修复费用、设备费用和人力成本等。
2.收益预测:根据市场需求和历史数据,可以预测古建筑维修项目的收益情况。
五、法律可行性研究1.政策支持:古建筑维修和保护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政策和法规具备良好的法律环境。
2.相关法律:古建筑维修项目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文物保护法和建筑工程相关法规等。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古建筑维修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本报告得出以下结论:1.古建筑维修项目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和经济潜力。
2.技术和经济方面存在一定的难题和风险。
3.政策和法律环境有利于古建筑维修项目的发展。
建议:1.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古建筑维修的技术水平。
2.寻求政府和社会机构的支持和资金,降低项目的经济压力。
道观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

道观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对道观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以探讨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道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分析道观立项的可行性,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二、研究背景道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道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内容1. 道观建设的意义与价值道观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道观建设,可以加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 道观建设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道观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等。
因此,需要加大对道观建设的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完善服务体系。
3. 道观立项的可行性分析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道观立项是可行的。
首先,我国有着悠久的道教传统,道观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其次,道观建设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提升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最后,道观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对现有道观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及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深入交流,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和意见。
五、研究结果通过对道观建设的分析和可行性研究,我们认为道观立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道观建设可以提升人民的文化素养,丰富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助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因此,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对道观建设加大支持和投入,推动道观立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六、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对道观建设的投入,提高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
2. 完善道观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
3. 积极推动道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寺庙改建可行性报告

寺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与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宗教信仰的需求增加,寺庙建设项目日益受到关注。
本项目旨在对寺庙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二、项目内容1.市场需求研究:对当地以及周边地区的宗教信仰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寺庙建设项目的市场需求。
2.土地资源研究:对可选建设地点进行考察,评估土地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和建设前景。
3.资金筹集能力评估:分析项目的资金需求并评估财力状况,确定项目的资金筹集能力和可行性。
4.经济效益评估:通过对类似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研究寺庙建设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
5.社会影响评估:考虑寺庙建设对当地民众的社会影响,包括就业机会、文化传承等方面,分析项目的社会可行性。
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寺庙建设项目的相关背景和现状。
2.实地调研:对可选建设地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周边的环境、产业结构等情况。
3.数据分析:结合市场调研数据和财务数据,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4.参考案例:借鉴已经成功实施的寺庙建设项目,对本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
四、预期成果1.市场需求分析报告:对宗教信仰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的市场需求。
2.土地资源评估报告:对可选建设地点的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土地利用可行性。
3.资金筹集能力评估报告:根据项目的资金需求和财务状况,评估项目的资金筹集能力。
4.经济效益评估报告:分析类似项目的经济效益并预测本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
5.社会影响评估报告:分析寺庙建设对当地社会的影响和贡献,评估项目的社会可行性。
五、项目进度安排1.市场需求研究: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完成。
2.土地资源研究: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完成。
3.资金筹集能力评估: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完成。
4.经济效益评估: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完成。
5.社会影响评估: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完成。
六、决策建议根据对市场需求、土地资源、资金筹集能力、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的研究和评估,综合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和潜力,给出寺庙建设项目的决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后花园•白虎涧风景区古寺庙、道观遗址文化修复建设(草案)目录前言第一章北京后花园•白虎涧风景区现状第一节景区资源第二节政府支持第三节历史文化沉淀第四节地利优势第五节人和优势第二章古寺庙、道观恢复重建背景第一节古寺庙、道观恢复重建条件一、古刹宝云寺二、石云寺(西游之源)三、车云寺四、千峰道观五、龙王庙第二节申报程序及管理第三章修建地点及规模第一节古寺庙遗址文化修复地点及规模第二节道观遗址文化修复地点及规模第四章古寺庙、道观遗址文化修复后的旅游发展及社会效益第一节旅游形式多样性第二节社会效益及影响前言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薪火传承的过程中,深深的浸润着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人文旅游景观。
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现代旅游是一种大规模的各种文化的交流,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传统文化所起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
所以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发扬传统文化,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传统文化,尤其是宗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研究和弘扬。
宗教文化不仅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极具旅游价值。
宗教文化对中国有着深刻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适应中国国情的宗教教规、礼仪和宗派,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寺院、石窟和佛塔,以及浩瀚的非物质文化资源。
宗教文化中的许多人物、故事和传说非常生动,被搬上了电影、电视和文学作品并广为传播。
如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唐僧取经的故事和一些风景名胜如火焰山等,随着电影、电视、小说的传播而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并激发了旅游者的旅游热情,而电影少林寺的上映,更直接使少林寺成为经久不衰的旅游胜地。
发展旅游业就要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其中对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无疑促进了宗教文物古迹的保护和恢复。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及有关文物保护法规的颁布执行,许多宗教文物古迹都得到了恢复和维修。
如“佛教四大名山”之称的九华山佛教文化遗产得以整理、传播,文物古迹也得到保护和修缮,重现昔日的风采。
从隋唐时期开始留传的宗教到现在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它孕育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尤其是到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物质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作为宗教信仰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可以说现在又是一个宗教复兴的时期。
北京后花园•白虎涧风景旅游区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社会和谐,为了让更多的有心之士有一个可以静心修身养性的地方,我们愿意尽最大的努力来修复景区内的佛教、道教文化遗址。
同时诚邀各界有心之士,为了普渡众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一章北京后花园·白虎涧风景区现状北京后花园·白虎涧风景区占地778万平方米,主峰高880米,位于太行山与燕山、中关村与阳坊交汇处,距市区25公里,八达岭高速、北清路、沙阳路、六环路、颐阳路、温南路和已有轨道的旅游专列等均可到达园区。
园区是集旅游观光、度假养生、投资理财、休闲赚钱等多功能于一体最具升值潜力的新北京旅游经济发展区。
北京后花园由白虎涧景区和筹建中的十二个旅游度假区域和500余处自然景观组成。
这里有碧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悬崖,鬼斧神工的火焰山,奇特的“虎峪辉金”,腾云驾雾“神岭千峰”,迷人的十八神潭,波光荡漾的九龙湖,八十一个险峻相连的通天洞,自然天成的佛、康熙、乾隆和巍然耸立的毛主席石山,丘处机、吴承恩撰写“西游记”中的悟空、八戒、唐僧原创天然场景,故宫、人民大会堂奠基石等,千奇百态,巧夺天工。
观石山、白虎山、青龙山、仰佛岭、玉佛顶等山峰形神兼备、情趣盎然。
番天印、擎玉柱、天河飞瀑、卧虎石、盘龙石、望天吼、神象饮水、鲸鱼出海、悟空受戒、佛手擎天等象形石造型优美,意境深邃。
玄冰洞、蝙蝠洞、仙游洞、白龙潭、黑龙潭、映日潭奇景难求,景区内还有众多的古迹,石床、石棋盘、十八盘寺、挂而庵、妙峰庵、仙人索等。
这里是春看桃花、夏榻森林避暑、秋赏红叶、冬观冰瀑飘雪的绝佳旅游度假胜地。
宗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北京后花园•白虎涧风景区宗教文化历史悠久,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对于宗教文化,宗教旅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景区建设和宗教氛围不能满足要求,需要把修复重建现有的古寺庙、道教遗址文化,供游客礼佛参拜。
向游客展示历史悠久,厚重的传统宗教文化,宗教礼仪,宗教音乐等传统文化知识。
同时可把寺庙周边的荒山沟开发成“出家禅修实习”、“传统文化养生”场所,引导人们真正与人为善,构建和谐社会。
第一节北京后花园·白虎涧风景区自然资源北京后花园•白虎涧风景(度假)区资源丰富,特色度高,具有开发各类休闲度假、深度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巨大潜力。
园区是集旅游观光、户外运动、养生禅修、休闲赚钱等多功能于一体最具升值潜力的新北京旅游休闲产业经济发展区。
北京后花园•白虎涧风景(度假)区有保护完好的自然风光,山谷森林和四面群山的良好植被,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远离闹市喧嚣的乡村气息,优越的气候条件,没有污染的清新空气等旅游资源。
龙泉沟及暖泉因水质特别优异和神奇而远近闻名,每天都有三五百人从丰台、朝阳等地专程赶来背水饮用,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川流不息,当地多长寿老人,就是常年饮用龙泉水之故。
这里山势奇特,气势磅礴,秀峰如削,树木葱茏、涧溪纵横、洞府相连、风光秀丽,集雄、奇、险、秀、翠、幽于一体,奇异的水晶山、天陨石、火焰山等景观更增添无限绮丽,内涵丰富的人文、历史古迹为整个度假区点上俊秀的笔墨。
园区内植物种类丰富,特别是生长着自明代在北京建都一直是宫廷贡品的京白梨,我们正计划利用独特的地理条件,系统培育和栽种京白梨。
这里四季皆景,春来万亩桃花盛开;盛夏之时,云蒸霞蔚,瀑流悬空,小溪潺潺;金秋时节,红叶如火,硕果累累,大枣、黑枣、核桃等可尽情采摘;冬日登山,十八潭近千米冰瀑挂在山间,飘雪时节,更是玉树琼枝。
无论何时登临,都会让人领略到清新、惬意和重返大自然的闲适与旷达。
实为旅游的绝佳之地。
第二节政府支持:A. 北京市、区政府领导特别重视北京后花园•白虎涧风景(度假)区的旅游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北京后花园的生态、旅游规划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了数年。
B. 北京市政府投资2.4亿人民币,修建宽三十米,通往北京后花园•白虎涧风景(度假)区的景观大道已经动工建设。
C. 园区电信工程于08年10月完成光览架设工程。
D. 景区的水取自山泉水,政府投入1000多万用于生态恢复,正在修建40个水坝并打了两眼井,引水上山,以供景区水源不够之备用。
供电设施已经改造完成,基础设施条件比较具备。
① 96年《北京市太行山绿化工程阳坊综合示范区(北京后花园•白虎涧风景度假区)总体规划》② 99年关于建立《北京市后花园•白虎涧风景度假区(原白虎涧森林公园)的批复》③ 03年《北京市城乡规划昌平分册》阳坊镇重点发展(本项目)旅游④ 05年6月《北京市昌平区白虎涧产业区生态修复工程总体规划》重点为发展(本项目)旅游回复函》⑤ 05年12月《规委关于“昌平阳坊镇生态恢复项目”规划征求意见回复函》⑥ 05年12月《环保局关于“昌平阳坊镇生态恢复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审查的批复》⑦ 07年7月区旅游局、阳坊镇、前白村、北京后花园•白虎涧风景区等相关领导关于开发“北京后花园•白虎涧风景度假区及前白虎涧旧村改造”现场办公协调会⑧ 07年10月阳坊镇委员会阳坊镇人民政府关于《成立阳坊镇生态旅游开发领导小组的通知》⑨ 07年11月阳坊镇生态旅游开发工作简报第一期⑩ 08年2月全国政协委员李玉玲反映给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行新农村建设开发北京昌平山区旅游政府配套扶持的建议》在本景区作的调研08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李玉玲提交第十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关于《政府应为山区农民开发旅游提供配套设施以加快贫困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案在本景区作的调研08年7月北京市政府对政府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4572号(弄林类352号)提案的答复,指本项目;第三节历史文化积淀:北京后花园•白虎涧风景(度假)区地处上风上水的龙脉所在,同时又是首都的北大门,素有“京师之枕”之美称,实为北京的灵宝之地。
自金代以来一直是帝王的御花园,称之为“神山”、“千峰山”、“神岭”,是历代帝王巡游的圣地,实为“先有后花园,后有颐和园”。
著名的“燕平八景”中之二景“神岭千峰”、“虎峪辉金”曾让多位帝王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章宗皇帝对此处一见钟情,御笔亲题的“驻跸”山;是元世祖忽必烈进京建都发源地;朱元璋之子明成祖曾选十三陵于此;大明英宗皇帝赐龙碑并重修过至今1400余年的宝云寺;康熙御笔亲题“石鼓传声”;乾隆皇帝御赐龙鼓、龙幡等来后花园祈雨,由此留传下了许多历代帝王、名人墨客的手迹和令人神往的传说。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相映成趣。
历代名士叹谓:“神山拱佑”、“灵秀独钟”、“栖云啸台”,世人皆赞“神岭归来不看山”。
人间仙境的昔日帝王后花园今日向布衣百姓敞开它神秘尊贵的大门。
园区内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如天地行冠石尖的传说、遇佛顶的传说、回仙洞和洗心池的传说、人仙情的传说等等都增添了园区文化内涵,这些传说的开发利用,才能更好地将民间的人文流传下去。
第四节地利优势: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域内,属太行山和燕山余脉,占地778万平方米(二期可增加到2778万平方米),主峰高880米,地处首都西北,海淀与昌平交汇处,距奥运村25公里,八达岭高速、北清路、沙阳路、六环路、颐阳路、温南路、已有轨道旅游专列和旅游景观大道、贯穿鹫峰、大觉寺、阳台山、凤凰岭、七王坟的旅游景观大道等均可到达园区。
地处北京大西山旅游风景带内,毗邻凤凰岭、妙峰山、香山、长城、十三陵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老牌旅游景区,完全可以凭借其优越的旅游区位条件,采取与西山地区其它旅游风景区以联动开发、打包营销的方式,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和部分国际旅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