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

合集下载

列车运行图

列车运行图

《列车运行图》编制任务书一、目的要求目的:通过编制列车运行图,使学生初步掌握铺画列车运行图及计算区间通过能力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组织指挥区段列车运行的初步能力.要求:1.计算甲—乙区段非平行运行图区间运行能力;2.编制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和机车周转图;3.计算该区段列车运行图的主要指标。

二、任务资料1.甲——乙区段线路示意图,区段长130Km。

2.区间闭塞方式为单线半自动,车站为电气集中联锁。

3.中间站到发线数目除E站为四股道外,其余均为3股道(包括正线)。

各站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均无超过6‰的下坡道,接车线路末端除E站外均无隔开设备。

4.机车运用有关规定①客运机车为电力机车(不勾交路);②货运机车为北京型内燃机车,机务段在甲站,停留时间标准为110min;折返段在乙站,折返时间标准为80min;③摘挂列车实行专用制,单独勾机车交路。

5.行车量及固定时刻:甲组:①旅客特快一对:135次甲站30:2开;136次乙站6:30开;②普通旅客列车二对:1001次甲站10:00开;1002次乙站13:00开;1003次甲站19:00开;1004次乙站22:00开。

③直达货物列车上行2列:86002次乙站2:00开;86004次乙站15:30开;④区段货物列车上行11列,下行13列,车次由30001/2编起;⑤摘挂列车一对,在A站或I站的T作业=3h。

车次为40001/2。

乙组:①旅客特快一对:135次甲站30:3开;136次乙站7:30开;②普通旅客列车二对:1001次甲站11:00开;1002次乙站14:00开;1003次甲站20:00开;1004次乙站23:00开.③直达货物列车上行2列:86002次乙站3:00开;86004次乙站16:30开;④区段货物列车上行11列,下行13列,车次由30001/2编起。

⑤摘挂列车一对,在A站或I站的T作业=3h。

车次为40001/2。

丙组:①旅客特快一对:135次甲站3:00开;136次乙站6:00开;②普通旅客列车二对:1001次甲站10:30开;1002次乙站13:30开;1003次甲站19: 30开;1004次乙站22:30开。

行车运行图说明书

行车运行图说明书

⾏车运⾏图说明书⽬录第⼀章绪论 (2)1.1列车运⾏图的重要意义 (2)1.2本设计区段的技术经济特征 (2)1.2.1区段⽰意图 (2)1.2.2区段技术特征 (3)1.2.3各种作业时间标准 (3)1.2.4其他 (3)第⼆章计算区间通过能⼒ (3)2.1区间现有通过能⼒的计算 (3)2.1.1区间现有通过能⼒的计算⽅法 (3)2.1.2区段距离、运⾏时分及车站间隔时间、列车起停附加时分 (4) 2.1.3 列车交会⽅案图 (4)2.1.4区间现有通过能⼒的计算 (5)2.2区间需要通过能⼒的计算 (6)第三章确定区段管内货物列车⼯作组织 (6)3.1确定区段管内的各种货物列车的⾏车量 (6)3.1.1M—N区段管内重车车流表 (6)3.1.2中间站装卸差及空车供应计划 (6)3.1.3M—N区段管内车流表及密度图 (7)3.1.4 计算M—N区段各区间通过总吨数和需要摘挂列车数 (8)3.2确定管内货物列车的铺画⽅案 (8)3.2.1管内货物列车的铺画原则 (8)3.2.2确定开⼝⽅案 (9)3.2.3优化⽅案 (9)第四章编制列车及机车周转图 (12)4.1铺画列车运⾏图及机车周转图 (12)4.2计算列车运⾏图指标 (12)4.2.1数量指标 (12)4.2.2质量指标 (12)4.3列车运⾏图及机车周转图评价 (16)第⼀章绪论项作业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才能保证⾏车安全和提⾼运输效率。

列车运⾏图是⽤以表⽰列车在铁路区间运⾏以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件,它规定各次列车占⽤区间的程序,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到达和出发(或通过)时刻,列车在区间的运⾏时间,列车在各站的停站时间以及机车交路、列车重量和长度等,是全路组织列车运⾏的基础。

列车运⾏图⼀⽅⾯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和经济有效地组织铁路运输⼯作的列车运⾏⽣产计划,它规定了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等设备的运⽤,以及与⾏车各有关部门的⼯作,并通过列车运⾏图把整个铁路⽹的运输⽣产活动联系成⼀个统⼀的整体,严格地按照⼀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作,保证列车按运⾏图运⾏,它是铁路运输⽣产的⼀个综合性计划。

列车运行图设计书

列车运行图设计书

第一章绪论一列车运行图的重要意义:列车运行图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路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它规定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程序,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到达和出发(或通过)时刻,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列车在车站的停战时间以及机车交路、列车重量和长度等,使全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

列车运行图一方面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和经济有效地组织铁路运输工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它规定了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等设备的运用,以及与行车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并通过列车运行图把整个铁路网的运输生产活动了解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保证列车按运行图运行,它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一个综合性计划,另一方面它又是铁路运输企业向社会提供运输供应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二本设计区段的技术经济特点:下行M-N区段为单线半自动闭塞,色灯信号,集中电气连锁。

共有2个技术站(M 和N),7个中间站(a.b.c.d.e.f.g)。

客货列车的机车牵引类型均为韶山3型。

上、下行货物列车牵引定数均为3200t。

上下行货物列车计算长度均为60.0(换长)。

第二章计算区段通过能力第一节区段现有通过能力计算区段现有通过能力是指在现有固定设备、现行的行车组织方法和现有的运输组织水平的条件下,铁路区段可能达到的能力。

区段现有通过能力可以采用非平行运行图扣除系数计算方法来计算。

通常先计算平行运行图的通过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确定非平行运行图的通过能力。

列车交汇方案图如下页所示:T 周最大为45分钟,下面计算区间现有通过能力:1) 当考虑固定作业时间而不考虑有效度系数时n=45901440-=30(对)2)当同时考虑固定作业占用时间和有效度系数时n=4589.0*)901440(*1440-=-=T d T 周有效周)(=26.7(对) 当不考虑区段的有效度系数时,此非平行运行图现有通过能力为摘摘客客非货(n n )1n n ---=ζζ=30—1.3*3—(2.0—1)*1=25.1=25(对) =+=客非货非n n n 25+3(对)第二节 区段需要通过能力:)+)(++(备摘挂摘挂客客货需γεε1n n n n = =(16+1.3×3+2.0×1)(1+0.2)=26.28=26(对)由以上分析知,该区段的需要通过能力小于现有通过能力,故该区段的列车能较好的组织运营,可以满足行车需要!第三章确定管内货物列车工作组织第一节确定区段管内的各种货物列车行车量分析可知,本区段各中间站的空车运用情况如下所示:a 缺空车2个,b 缺空车4个,c 缺空车2个,f 缺空车1个;d 多空车6个;故在本设计方案中,不足空车全由M站提供,为三个,且在摘挂列车从M到N时向a 站提供空车2个,向b站提供空车一个;列车在d站挂出多余的6个空车,向f站提供一个空车,剩余5个空车随N到M的摘挂列车出发,并分别向c及b站提供2个空车及3个空车,并沿途挂上各个中间站的石油罐车空车回M站。

地铁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地铁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地铁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铁列车的运行原理和运行图的组成;2. 使学生掌握地铁列车运行图的基本参数和编制方法;3. 帮助学生理解运行图在实际运行中的应用和优化。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铁列车运行状况的能力;2. 提高学生绘制和解读地铁列车运行图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运行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城市交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铁相关知识选修课程,以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主,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地铁列车运行图的相关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程目标将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地铁列车运行原理及运行图概念- 了解地铁列车的运行模式及基本原理- 学习运行图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2. 运行图的组成与参数- 掌握运行图的基本组成元素- 学习运行图的主要参数及其意义3. 运行图的编制方法- 学习运行图的编制原则和步骤- 掌握运行图的优化方法4. 运行图在实际运行中的应用- 分析运行图在实际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探讨运行图在提高运营效率、保障安全方面的应用5. 案例分析与讨论-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运行图在地铁运营中的具体应用- 讨论运行图优化对地铁运营的影响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1. 第1课时:地铁列车运行原理及运行图概念2. 第2课时:运行图的组成与参数3. 第3课时:运行图的编制方法4. 第4课时:运行图在实际运行中的应用5. 第5课时:案例分析与讨论本教学内容将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照教学大纲逐步推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列车运行图教案

列车运行图教案
在时间关系上,分别确定每一单项作业的开始、终了和延续时间。
主要因素包括:
1)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2)列车停站时间
3)列车折返站停留时间
4)列车折返出发间隔时间
5)列车出入车辆段作业时间
6)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7)连发间隔时间
4.运行图编制的原则与步骤
(1)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原则
1)在安全可靠的条件下,提高列车的旅行速度,缩小列车的运行时间。
4)确定全日行车计划;
5)计算所需运用列车数量;
6)计算所需运用列车与草图;
7)征求调度部门、行车和客运部门、车辆部门的意见,对行车运行方案
多媒体授课。
30min
30min
教案续页
教学程序及讲授提纲或讲稿
方法手段
时间
进行调整;
8)根据列车运行方案铺画详细的列车运行图、列车运行时刻表和编制说明;
9)对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并计算列车运行图的指标;
2)二分格运行图:横轴以2min为单位,以细竖线加以划分。
常用于市郊轨道交通运行图。
3)十分格运行图
横轴以10min为单位,用细竖线加以划分,半小时格用虚线表示,小时格用较粗的竖线表示。主要供轨道交通运输企业使用。
4)小时格运行图
横轴以h为单位,用竖线加以划分。轨道交通一般不采用
(2)按区间正线数分:单线运行图和双线运行图
2)尽量方便乘客(减小发车间隔,低谷间隔不宜过大,可改变列车编组)。
3)充分利用线路的能力和车辆的能力。
4)在保证运量需求的条件下,尽量降低运营车数。
(2)列车运行图编制的步骤
1)按要求和编制目标确定编图的注意事项;
2)收集编图资料,对有关问题组织调查研究和试验;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2011.4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1、综合运用铁路行车组织理论和方法;2、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3、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有关专业理论知识;4、初步掌握列车运行图的绘制方法;5、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任务1、铺画成棉区段列车运行图;2、计算成棉区段列车运行图指标:旅行速度、技术速度、速度系数、机车使用台数、机车周转时间、机车日车公里;3、编制成棉区段列车运行图说明书及区段客货列车时刻表。

三、课程设计原始资料1、铁路单线区段成市—棉阳,其车站、区间距离及列车区间运行时分见下表1。

注意:龙凤站只有2股道,西口站(线路所)只有1股道,在铺图时要注意列车在龙凤站不能出现3交会,所有列车经过西口站时一律通过。

2、下行方向:成市棉阳。

3、旅客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均比货物列车小2min ,上下行旅客列车的起车附加时分和停车附加时分均为1min 。

4、车站间隔时间(采用半自动闭塞,各站不分上下行):不τ=5min ,会τ=2min ,后通连τ=5min ,后停连τ=2min 。

5、货运机车在自、外段技术作业时间标准为80min ;客车机车为独立交路。

6、站内停车起动困难站:小溪站下行方向。

在小溪站,下行方向的货物列车采用通过方式,让上行的货物列车停车,其中摘挂列车和旅客列车由于载重较轻的缘故不受限制。

7、列车种类、对数、停车方案和到发时分要求见表2。

四、交付文件1、列车运行图一张,要求按规定作图,图纸整洁清晰。

2、课程设计说明书一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程设计封面、课程设计任务书、列车运行图技术指标统计及分析、区段客货列车时刻表(见附件2)、列车运行图实施注意事项、设计小结(收获、体会、不足)等。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指导书1、编制列车运行图的要求(1)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

列车运行图必须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行车的作业程序和时间标准。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列车运行图的重要意义列车运行图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路区间运行以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它规定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程序,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到达和出发(或通过)时刻,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列车在各站的停站时间以及机车交路、列车重量和长度等,是全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

列车运行图一方面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和经济有效地组织铁路运输工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它规定了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等设备的运用,以及与行车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并通过列车运行图把整个铁路网的运输生产活动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保证列车按运行图运行,它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一个综合性计划。

另一方面它又是铁路运输企业像社会提供运输供应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供社会使用的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及“五定”班列运行计划,实际就是铁路运输服务目录。

因此,列车运行图又是铁路组织运输生产和产品供应销售的综合计划,是铁路运输生产联结厂矿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纽带。

第二节本设计区段的技术经济特点M-N区段示意图:由原始资料知,M—N区段为单线区段,信号显示采用色灯信号机,以集中电气方式实现联锁,以半自动闭塞方法组织行车。

该区段共分为8个区间,含9个车站,依次分别是M、a、b、c、d、e、f、g、N,其中M、Nt 技)。

为区段站,其余车站为技术站(d站为下行货物列车技术作业需要停车车站,每次停车时间10min 区段客货列车均采用SS3型机车牵引,货物列车牵引定数为3200t(上下行一致),货物列车计算长度为60.0(上下行一致)。

机车交路采用肩回制,M为基本段,N为折返段,机车在M、N停留的时间标准分别为110分钟和70分钟,旅客、摘挂列车采用单独交路。

d站和e站之间“||”为电分相点所在地,M—d(含d)与N—d(不含d)分别属于两个供电区段,可以分别进行停电作业,以此实现8:00—18:00中有不少于90分钟的接触网检修“天窗”时间。

编制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编制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编制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和编制原则。

2. 掌握列车运行图中的专业术语,如列车种类、运行线、时刻表等。

3. 了解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特点和分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铁路运输需求,设计合理的列车运行图。

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列车运行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铁路运输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合理编制列车运行图对减少能源消耗、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铁路发展战略,激发学生为我国铁路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心。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列车运行图的基本知识,具备编制列车运行图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实现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念与构成要素- 理解列车运行图定义、功能及作用- 掌握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如列车种类、运行线、车站、时刻表等2.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原则与方法- 学习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等- 掌握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基本方法,如手工编制、计算机编制等3. 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特点与分类- 分析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趋势- 掌握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的分类,如普通列车运行图、高速列车运行图等4. 列车运行图编制实践- 学习运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列车运行图的方法和技巧- 分析实际铁路运输需求,设计合理的列车运行图5. 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 选取典型铁路线路,分析实际列车运行图编制案例- 围绕案例开展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间距离 (km) 10 15 16 17 18 15 11 12
4. 时间参数
min
min
T开关门=10s , T上(下)=4s
6. 客货列车行车量及旅客列车到发时刻 (2)旅客列车到发时刻及停站时间
T63在N站18:22始发,T64在M站折返, 1511次由M站15:31始发,1512次在N站折返,
站名 A B
站间 1.25 距km
停站 30 20 时间
C 1.80
25
D 1.10
20
E 1.00
30
F 1.35
20
G 0.95
25
H 1.50
20
I 1.10
20
列车纯运行时分(min)
客车
货车
7
10
5
8
7
10
5
8
7
10
5
8
7
10
线路全长10.05km,共9座车站,各站站间距及停站时间如表所示; 区间纯运行速度为80km/h;行车间隔:3~4min;列车运营时间:A站为 6:00~22:25;P站为6:15~23:00.行车间隔参考地铁现行的行车间隔。列车 折返时间:A站为2.5~5min;P站为2.5~6min。列车运行采用西门子微机 联锁及ATC系统。
21:48 21:37 21:26 21:13 21:04 20:51 20:37 ——
上行 到站 18:40 18:27 18:16 18:03 17:54 17:46 17:28 17:13 ——
21:48 21:40 21:26 21:14 21:06 20:51 20:40 20:35
发车 —— 18:29 18:17 18:04 17:55 17:46 17:30 17:14 17:05
到站
停站时间 发车
M
15:31
a
15:39
b
C
D
E
F
g
N T63/T64次列车运行时刻表
下行
60 15:40 60 40 70 55 65 70
到站
发车
M
——
18:22
上行 到站
上行 到站 22:00
停站时间 发车
30 65 55 65 70 70 45
发车 ——
a
18:27
b
18:35
C
18:42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资料 1. M-N区段示意图
正线数为1,车厢定员148人,满载率:0.95
3.区段距离及运行时分
站名 M a b
c
d e f gN
到发线 10 3 3
2
4 3236

旅客列 上 9 14 14 15 14 15 10 10
车行
(min) 下 8 12 12 15 13 14 9 10
甲——乙为单线半自动闭塞区段,甲、乙为区段站,列车起动或停车附 加时间为:T起=2min,T停=1min,各区间运行时间如表所示。旅客列 车在甲、乙站停车办理客运。停车作业时间标准为10min,货物列车在 甲、乙站停站时间标准为50min,中间各站均可三交会。在途及接入列 车情况为:6103次18:08过A站,T181次甲站18:30到,90001次甲站18:
D
18:45
E
18:55
F
19:04
g
19:17
N
19:25
1517/1518次列车运行时刻表
下行
到站
M
——
a
20:42
b
20:53
C
21:03
D
21:19
E
21:36
F
21:49
g
22:00
N
22:10
18:28 18:36 18:43 18:45 18:56 19:05 19:18 ——
发车 20:30 20:42 20:54 20:04 21:20 21:36 21:50 22:00 ——
1517次由M站17:05始发,1518次在N站折返,
8. 机车在机务段和折返段所在站停留时间标准 机车在M站停留时间标准为110分钟,在N为70分钟。
9. M-N区段各中间下车人数

下客站(人)
由abcde f g
M 86 44 — 100 80 47 78
N 49 72 41 84 61 82 31
10.M-N区段各中间站上车人数
至 由
a b c d e f g
乘客去向
MN—来自487492
81
71
69
63
102
42
84
104
62
82
1511/1512次列车运行时刻表
下行
上行
到站
发车
到站
发车
M
15:31
——
a
b
C
D E F g N 列车编组辆数是 运行周期:
辆,该线路平均客流量为 (人/h)
1511/1512次列车运行时刻表 下行
06到,19001次甲站18:20到,1419次甲站19:43到、20:00开,80002次乙 站17:15到,1520次乙站18:30到,31002次乙站19:29始发,K186次乙站 19:33到、19:50开,T90次20:22到。请按列车的等级顺序会车,画出实 际运行图。
区间
甲——A A——B B——C C——D D——E E——F F——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