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绪论模板ppt
第十二章 农业推广的程序和基本方法 《农业推广学》PPT课件

求
3.讨论期间:首先要谦逊、客观;会议期间能够创造良好
的氛围;能够把握会议主题;做好与会者之间的协调工作。
4.做好会议记录:一般以详细为好 5.讨论资料的整理和归类:分类和归档
二、集体指导法
(二)集会演讲法
集会演讲推广法是将众多想接受农业创新意愿的农民 集中在大会堂或开阔地带,以演讲的方式传播创新的 推广方法。
1.访问前
①确定访问对象,充分了解访问对象的有关背景情况。 ②明确访问目的。③选择访问的具体时间、地点和场合。
2.进入访问现场
可采用自然接近法、友好接近法、正面接近法和求同接 近法等。
一、个别指导法
3.正式访问 ①提问的技巧
第一,提问的种类;第二,提问的方式;第三,提问 的语言;第四,提问和解释问题要保持中立。
(四)评价:评价是对推广工作进行阶段总结的综合过程。
第二节 农业推广的程序
三、农业推广程序的灵活应用
推广人员充分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根 据技术特点灵活选择运用推广程序。
(一)先进地区已经大面积推广的技术 (二)农民总结出来的实用技术 (三)科研部门培育的适应性品种 (四)有针对性地研究成果和技术 (五)经过一定面积示范后的试验成果 (六)联合攻关协作完成的科研成果 (七)综合组装技术的推广
第二节 农业推广的程序
(三)推广
推广是指新技术应用范围和面积迅速扩大的过 程,是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的过程,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益的过程。目前常采取宣传、培训、讲座、技 术咨询、技术承包等手段,并借助行政干预、 经济手段的方法推广新技术。在推广一项新技 术的同时,必须积极开发和引进更新、更好的 技术,以保持农业推广旺盛的生命力。
农业推广学课件

十、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
(一)研究内容 4个方面:
• 1、农业推广原理 包括农业创新扩散、科技成果
转化、推广心理、推广行为、推广沟通、推广教 育、推广组织等。
• 2、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 包括大众传播法、集体
指导法、个别指导法、企业牵动、政策激励、示 范引导等。
• 3、农业推广技能 包括试验与示范、信息服务、
• 第一层面:农业推广的理论研究方法 如实
证的方法,归纳演绎的方法,等。
• 第二层面:各种具体研究方法 如观察法、
(二) 学会运用农业推广理论指导农业推广实践 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光会理论,不
会指导实践,达不到学习目的。(公式-应用题) 另外,我国地域辽阔,情况多变,应因地制宜, 不同地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式不同。
(三) 有深入研究农业推广理论体系、并能将理论、 实践、经验融会贯通,改革创新的能力。
这是对我们在座这些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如 果对基层的农业推广工作者可以不做这样要求 的话,我们则不同,因为我们都是具有300%以 上劳动生产率的人才.
益、利润。
生产者需要什么?信息咨询服
务:政策、经济、金融、保险、市场、科技……
• 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 咨询与沟通
(四)中国特色农业推广
从发展趋势看,中国特色农业推广应 该是 :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 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 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 果、新技术、新知识、新信息,扩散、普 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使我 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 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促进“三农” 的全面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场”“农会”
• (五)国民党政府时期农业推广 (1927—1949)
农业推广学PPT课件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现代农 业推广基本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掌握 农业创新扩散的原理与规律,农业科技成 果转化机制与转化效益,农民群体行为改 变的规律及促进农民行为改变的途径等, 为学习“农业推广技能”等相关专业课及 其它后续课程,以及为将来从事农业推广 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Hands,Head,Health,Heart)
(三)现代农业推广 • 指通过交流,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农民,帮助他们
获得必要的知识,形成正确概念,以做出最佳决策 的过程。 产生背景: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已经现 代化。 农民素质,科技水平相当高(比我们技术员还 高) 农业问题不在是技术、产量,(产品已过 剩:小麦——鱼,牛奶——洗澡) 而是质量、 效益、利润。 生产者需要什么?信息咨询 服务:政策、经济、金融、保险、市场、科技……
二、国外农业推广发展简史
• •
(一)欧洲起源 (二)美国兴起 (三)世界扩展 在国外,农业推广起源于英国剑桥的“推广教育” 和早期美国大学的“农业推广”,基本的涵义是:把 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 绍给 • 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采 用,从而增加其经济收入。美国是农业教育.科研.推 广”三位一体”模式. 欧美的农业推广理念.经验很快 扩展到世界各地.并产生重要影响. 三、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 (Agricultural Extension) 示性概念 • 农业推广是一种以农民为对象,教育为手段,以新知 识、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新观念(5新)为内 容的科技教育、科技扩散以及农村社会教育活动。
第一章
绪论
• • • •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推广的产生与历史发 展、农业推广基本概念、性质、内容与理论基础、 农业推广学研究对象、内容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意义和方法。 1. 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 阐述原始农业、传 统农业、现代农业、国外农业、新旧中国农业推广 的产生与演化过程。 2. 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农业推广涵义、类型、 农业推广外延 3 .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 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4. 学习农业推广学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农业推广学绪论

农业推广学课程简介:农业推广是伴随着农业生产的产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专业性活动。
古书记载,早在4000年前的尧舜时代我国就产生了农业推广活动的萌芽,并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和演化,但是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它只是近百年的事。
随着研究的深入,《农业推广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于20世纪80年代应运而生。
1.学科性质该课程是一门新型的、边缘性、交叉性学科,与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以及农学等许多自然科学关系密切。
2. 教学目的《农业推广学》是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必修课,课堂讲授46学时,教学实习一周。
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综合运用一定的推广方法和技能,自觉地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
3. 基本要求掌握农业推广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从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一些技能与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灵活运用大众宣传、集体指导、个别指导的推广方法。
掌握娴熟的农业推广试验示范技能、教育培训技能、经营服务技能、信息服务技能、写作演讲技能、组织管理技能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王慧军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6第1版参考书:郝建平等编著《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8.5第1版张仲威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6.1第1版高启杰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11第1版汤锦如主编《农业推广学》东南农业大学出版社,1999.10 第1版绪论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一、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二、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三、农业推广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内容基本要求:•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史,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和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农业推广的性质、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农业推广学第1章 绪论

农业推广学第1章绪论农业推广学(Agricultural Extension)第1章绪论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们应当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与概念;了解现代农业推广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对农村发展实践的价值;熟悉国外农业推广实践的主要模式及其发展规律;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推广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要求你们密切关注实践问题,查阅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献,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动,认真对待研讨、案例研究、作业及考试。
农业推广发展很快,把农业成果交给农民,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不象过去那样只知道死种田,不管农产品到哪里去,现在农民不仅要种田,而且要懂管理善经营,农业推广人员怎样把学的技术交给农民,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农业推广人员应该既是技术人员,又是信息人员,这是今后农业推广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农业推广学这门课程研究的是怎样把技术,信息交给农民,并发挥作用,改变农民的行为和态度。
这门课是你们的学位课,最终要考试的。
希望你们重视起来,并把这门课学好。
教材➢主讲教材:为汤锦如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4,第2版主要参考书目:➢高启杰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1第2版➢第2版王慧军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6第1版➢郝建平等编著《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8.5第1版➢张仲威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1996.1第1版首先介绍一下这一学期应该要学的一些的知识点,方法,基本知道农业推广学是怎么一回事,我初步设想这几个方面,你们记好笔记,有的书上有的,有的书上没有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在推广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农业推广项目计划、组织与管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信息服务。
2.教学难点在于学员对农业推广实践缺乏了解,需要进行较多的案例教学和专题研讨。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农业推广概念第二节农业推广的性质、功能和作用第三节农业推广学含义、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史,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章 绪论 《农业推广学》PPT课件

• 1776年美国独立后,随着农业开发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的日 渐发达,特别是西部开发运动对农业教育、农业科学试验和农
业推广的需求日益迫切,因而相继通过立法程序,建立农业教
育、科研、推广相结合的合作推广制度,使美国的农业推广事
业迅速兴起。
• 近代农业推广的先驱者,导源 于18世纪出现在英、法、德等国
•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农业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在这一背景下,从 事农业产业经营的目标群体在文化素质和科技知识水平方面已得到普遍 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较高生产水 平及生产过剩的情况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经营效益。因此,新形势 下,推广人员仅仅给以生产技术和经营知识指导,已不能满足目标群体 与时俱进的现实需求。他们更需要提供科技、市场、金融等多方面信息 沟通和咨询服务。因此,学术界的研究者们提出“现代农业推广”的概 念是符合时代要求的。
• 二、国外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 欧、美的农业推广活动是伴随着18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而产生与发展 的。19世纪中叶由马铃薯晚疫病引发的马铃薯大饥荒时期,爱尔兰于 1847年成立了农业咨询和指导性的服务机构,派出人员到南部和西部, 对受饥荒最严重的地区实施指导工作,这是近代推广史上的一次重大活 动。
• 现代农业推广的内涵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发达国家或某一国家的发 达地区,在生产者满足了生产和经营知识的一般性指导的基础上,为满 足生产者对市场、金融、保险、农业政策、高科技及产业开发等方面更 高层次的信息沟通和咨询服务的需求,通过有意识地信息传递交流、咨 询与沟通等形式,帮助目标群体获得必要的知识,形成正确的观念,以 做出最佳决策的过程。这一过程既包含了教育过程,又包括了信息传播 与沟通过程。因此,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是:咨询与沟通
农业推广学_第1章导论(PPT)

• 接受效率
• 沟通(gōutōng)与互动效果
• 外部环境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二页。
• 从农业(nóngyè)推广开展的根本趋势及农业(nóngyè)推广学 的研究进展看,现代农业(nóngyè)推广学的理论是建立在 一般行为科学理论的根底之上的。
第三十七页,共四十二页。
• 农业推广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通过农业推广沟通,传 播实用信息,改变推广对象行为,促进农业创新扩散, 满足(mǎnzú)推广对象需要,解决推广对象所面临的问题。
• 综上所述:农业推广对象(duìxiàng)是农村居民,农业推 广学的研究对象(duìxiàng)是农村居民在农业推广信息沟 通过程中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行为改变的规律性以 及引导推广对象(duìxiàng)自愿改变行为的方法论。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二页。
讨论 : (tǎolùn)
• 农业(nóngyè)推广学的理论体系
第九页,共四十二页。
后来(hòulái),农业推广一词在美国得到 广泛使用。1914 年美国国会通过农业 合作推广的? 史密斯-利弗法?,给农业 推广赋予了新的意义。
第十页,共四十二页。
我国近代(jìndài)农业推广史
• 在我国历史上,劝农课桑〔意思是鼓励 与督责种地与养蚕,泛指鼓励与督责农业 生产〕,历代都有记载,但多为提倡,而 未切实推行(tuīxíng)。从事推广现代先进的农 业科学技术,直到19世纪后期的清末洋务运 动才见萌芽。
• 要求学生密切关注实践问题,查阅一定数量的相关文献, 促进(cùjìn)课堂教学的互动,认真对待研讨、案例研究、作业 及考试。
第二页,共四十二页。
主要(zhǔyào)教学内容
• 导论(dǎo lùn) • 推广对象行为的产生与改变
第十章 农业推广经营服务 《农业推广学》PPT课件

• 3.推广经营服务的政策法律法规和保障机制 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 4.推广经营将会伴随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创 新而发展。现代市场营销理论已经从传统的 产品导向的4Ps理论发展到以消货者为导向的 4Cs理论,并逐渐向4Rs理论发展。
• 5.注重“质量、服务、平价、情感和关系” 的营销意识将在推广经营中得到进一步加强。
• 二是重视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同时增强经营 服务的实用性;
• 三是实行用户第一的灵活经营方式,坚持保本微利, 让利于基层目标群体;
• 四是坚持立足行业优势兴办实体; • 五是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和项目内容,开展系列化服
务;
• 六是实行多层次,多主体合作,发挥系统效应。
• (二)发展趋势
• 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 三、我国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发展历程 1.发展历程
•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推广经营服
务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其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1982年—1991年,是农业推
广经营服务体系的创立阶段。在此期间,
技物结合推广方式得到了充分发展,各种
• 4.符合地区产业发展政策原则
• 无论是技艺类成果还是物化类成果的推广, 均应因地制宜,与地区经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 与地区产业发展政策协调一致。
• 5.适应农民需求层次原则
• 农民是一个异质群体,推广项目要因人而异, 充分考虑他们在文化科技素质、经济条件和承 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力求简单易行,经济实 惠。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满足不同层次需求 的服务。
• (一)熟悉农业推广经营相关的法律、法 规和政策
•
从事农业推广经营服务必须知法、守法,
依法经营。农业推广经营服务中需要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元代的劝农立社条例
• 元代(公元1279一1368)颁布了劝农立社 条例,50家农户为一社,社长承担“教劝 本社农桑”的任务,农司还编辑了《农桑 辑要》印发各地,用以推广各类种植、养 殖技术。
6、陈振龙家族:甘薯推广世家
陈振龙(约1543~1619年),长乐县人。年未二 先
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 薯
后陈振龙家族7代人奋斗150年,在我国推广甘薯,获得成功。 为此,在陈400年祭的时候,郭沫若还写词满江红为祭。
7、清朝:“御稻”、双季稻试验推 广
公元1715年,清康熙皇帝在丰泽园发现和亲自选 育出了特早熟水稻品种,称为“御稻”,令李煦 在江苏试验种双季稻。经过3年试验,取得成功经 验向双季稻区域推广。从试验到推广,经历了8年 时间,既有栽培试验记录,又有简洁的总结报告, 创造了一套比较科学的试验、示范、繁育、推广 程序。
• 公元9世纪后期,宋太宗下诏,在全国各地设“农
师”,配合地方督导农业的农官,指导农民务农。
“农师”是我国最早的农业技术人员。
农师的职责主要是推广农作物及品种,参加调查土地、种子、 劳力、畜力情况,协调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关系,使 有牛的出牛,有种者出种,有力者出力。并协助官员对乡村 参与酗酒和赌博的惰农进行管教,或上报州县依法处罚。对 农师的考核每年都要进行,主要是考察所课种植的功绩,如 果考核认为不能勤力者,则要另请高明取而代之。
二、农业推广的意义
富裕小康
农村发展
农
农
农
业
业
业
教
科
推
育
研
广
落后农村
第二节 农业推广简史
农业推广活动是伴随农业生产活动 而发生、发展起来的一项专门活动。农 业推广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但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它,只是近百年 的事。
-、中国古代的农业推广活动
在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社会,人类在与自然的 斗争中所形成的一些技术、技艺、诀窍需要传播和
扩散,通常的方式是父传子、师传徒,这就是最
原始的农业推广活动。 同时,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业成为部
落首领和封建帝王的“立国之本”,重农思想为历 代统治者所提倡。农民对土地的利用、工具改革
、技术革新更加注意,进而带来技术和农业推广活 动的进步。
古代农业推广活动是劝农课桑
1、后稷教民 稼穡
据《史记·周本纪》载:后稷是帝 喾的元妃姜媛的儿子,名叫弃。儿时 就有巨人之志,好种树、麻、菽、麦, 成人后遂好耕作,教民稼穑。帝尧举 为农师,封于有邰(故址在今咸阳市 武功县境内),号曰后稷,别姓姬氏。
三 新中国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
• * 1952-1957年:全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建立 • * 1958-1962年:左倾思想冲击了农业推广工作 • * 1962-1975年:县建立了农科所,公社建立了农
科站,大队建立了农科队,生产队建立了农科组 的“四级农科网”在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培训农 民技术员、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等方面 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过分强调群众搞科研,贬低 专家和科研机构的作用,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岛(今菲律宾)经商。振龙见当地种有朱薯,耐 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有“六益八利,功同五
亭
谷”。便不顾西班牙政府不许朱薯出口的禁令,
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渡海带回福州培植。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闽中大旱,五谷歉收,振龙让其子 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呈报吕宋种植朱薯之利。金学曾令其觅地 试种,推广后,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
我国古代农业推广活动的主要特征
从上可见:历代封建朝廷和地方政府,为了发展 农业经济,沿袭不断地推行劝农政策,实行教育 与行政相结合的方针,对农民进行劝导、教育和 督导,借以达到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 目的。所以,在长期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农 业推广活动带有了浓厚的官办色彩和技术、技艺 推广特征。这种既强调教育在农业推广中的作用, 又用农业行政机构来推行劝农政策的做法,逐渐 形成了我国教育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的农业推广传 统。
农业推广学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学习要点
◆农业推广的内涵与意义 ◆农业推广简史 ◆农业推广内涵的演变与特征 ◆农业推广的性质与功能 ◆农业推广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推广的内涵与意义
一、内涵:农业推广实质上是组织与教 育(或沟通)农民的过程,改变农民行为的 过程。
农业推广人员以新的技术、新的技能、知识、 信息,根据农民需要,组织农民,与农民沟通,借 以增进农民的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结合其 生产条件,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中国农 业始祖的不朽功绩,遂建立 了后稽教稼台。
后稷教稼台
2、周代官制 中主管农业的 是“地官司徒”
地官司徒
教民稼穡树艺
司遂草
稻
场
山
稼人人
人
人
虞
作物 生产
土地 利用
粪土 施肥
泽地 种谷
瓜果 园艺
林木
• 3、秦汉时期,从中央到地方设置了劝农官 的制度。
汉武帝时期赵过为“搜粟都尉”,改革和推广农业新技术, 改“缦田”(满地撒播)为 “代田法”(宽幅条播、轮 作);
推广“新田器”,用牛拉犁代替人力耕地。他选择能工巧匠制 作新田器,先在帝陵墓地间隙进行“代田”试验,然后,通知 各郡守派所属县令、地方小农官和老农,到京城现场参观,回 去后推广。这不仅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农业新技术项目的推 广活动,而且创造了试验、示范、培训、推广的成功经验。
4、宋代建立农师 制度和劝农使
二 清末至民国中国的农业推广活动
• 清朝末年洋务派和维新派开始向欧、美、日学习, 创建农事试验场。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广 州设纺织局,开始从美国引进陆地棉良种。
• 19世纪末维新派主张创办农务学堂,到1909年全 国办高等农学堂5所,中等农学堂31所,初等农 学堂59所,培养农业技术和推广人才。
• 1905年清政府设农工商部掌管全国实业,下分四 司,农司居首,并在北京创办农事试验场。
二 清末至民国中国的农业推广活动
• 1906年清政府制定农会简章,要求各省设 立农会。1907年清政府正式颁布推广农林 简章23条,规定奖励垦荒、设立农事学堂、 农事试验场、农村讲习所等。
• 国民党政府时期,农业推广工作主要制定 和公布了一系列有关推广的法规,建立各 级农业推广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