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 4.8 节日小彩灯的连接方法教案 浙教版

合集下载

好看的彩灯科学教案

好看的彩灯科学教案

好看的彩灯科学教案主题:彩灯科学学习目标:1. 了解彩灯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方法。

2. 掌握彩灯的电路连接和电源要求。

3. 发现彩灯的应用和创意设计。

学习内容:1. 彩灯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 彩灯的主要部件包括LED灯珠、电阻、导线、面包板。

- LED灯珠是彩灯的光源,通过电路连接实现发光。

- 电阻是为了限制电流,保证LED灯珠的正常工作。

- 导线用于连接电路各部分。

- 面包板是可重复使用的电子实验连接工具。

2. 彩灯的电路连接方法。

- 将电池和开关连接到电路上,以提供电源和控制发光。

- 电阻与LED灯珠通过导线连接。

- 确保电路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彩灯的电源要求。

- 确定所用电池的电压和电流要求。

- 选择合适的电池来提供稳定的电源。

4. 彩灯的应用和创意设计。

-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和制作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彩灯,如心形彩灯、星形彩灯等。

- 可以将彩灯应用到节日庆典、装饰等场合。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个彩灯的外观和主要部件。

第二步:解释彩灯的基本原理和构造简要介绍彩灯的基本构造和原理,并展示一个彩灯的拆解过程。

第三步:讲解彩灯的电路连接方法和电源要求使用示意图和实际装置,讲解彩灯的电路连接方法和电源要求。

第四步:展示创意彩灯设计和制作过程展示一些创意彩灯的设计和制作过程,鼓励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和制作。

第五步:学生实践制作彩灯学生使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根据自己的设计制作彩灯,并测试其发光效果。

第六步:学生展示和分享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彩灯,并分享制作过程和经验。

第七步:总结和反思学生总结所学的彩灯科学知识,并反思彩灯的应用和创意设计的意义。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制作彩灯,如纸张、塑料瓶等。

2. 学生可以通过变换电池数量、电阻值等来改变彩灯的亮度和效果。

3.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和了解彩灯的更高级应用,如光电传感器控制、多彩渐变效果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专注和实践能力。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海旺中学八年级科学上册 4.8 电路的连接课件1 浙教版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海旺中学八年级科学上册 4.8 电路的连接课件1 浙教版
可以得出I 1 、I2 、I总 的关系是 I总 =I1 +I2。
特点4: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总电流等
于 各条支路的电流之和

⑸闭合开关S1、S2、S,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L1、 L2和电源总电压,U1 、U2 、U总 。
可以得出U1 、U2 、U总 的关系是 U1 =U2 =U总 。
特点5:并联电路中两端的总电压等
2.为保证司乘人员的安全,轿车上设有安全带未 系提示系统。当乘客坐在座椅上时,座椅下的开 关S1闭合,若未系安全带,开关S2断开,仪表盘上 的指示灯将亮起;当系上安全带时,开关S2闭合,
指示灯熄灭。下列设计最合理的电路图是 B
S1
R
指示灯 S2
A
R
指示灯 S1 S2
B
指示灯 S1 S2
C
S1 S2
的电流强度和它两端的电压分别是( A)
A.2安,12伏 B.2安,6伏 C. 6安,12伏 D.0.5安,3伏
6、小明按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当开关闭合
后,电压表V1和V2的指针位置完全一样,如图乙所示,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D
A.可能L1开路
B.可能L2短路
C.可能 V1和V2所选量程不相同,L1短路
2、讨论设计方案的优、缺点,选择最佳方案。
【方案一】小灯泡串联,电路图如下: 【缺点】当某一个灯泡不发光时,其余灯都不发光。 【方案二】小灯泡并联,电路图如下:
【缺点】干路电流过大,灯两端电压过大。
1.小明准备在前后门安装两只声音不同的电铃, 希望能从铃声分辨出是前门来客还是后门来人,
设计的电路图正确的是( ) A
可以得出I1 、I2 、I3 的关系 是 I 1 =I 2 =I 3 。

2013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7节电路的连接

2013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7节电路的连接
第八节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个电 源给各个用电器供电的问题。 问题1:在教室里的电源线进来后,给 多盏灯和多个插座同时供电; 问题2:家里的电源线进来后,给多盏 灯和多个插座同时供电。 它们的电路是如何连接的? 在第一节中,我们已学过两盏灯的两种 基本电路连接——串联和并联。下面我们来 研究它们的特点。
P
A
A
R′
B
S
R
V
例: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伏,
电阻R1=20欧姆, R2=10欧姆,通过R1的电
流强度为0.2安,求通过R1的电流强度和干路
R1
中的电流强度,以及滑动变阻器的两端的电压。
R2 R' S
串联电路中,电阻大的电压大;
)

A A1 A2
闭合开关S、S1、S2用电流表分别测出灯L1、L2两 条支路和干路上的电流, I1、 I2、I总。 可以得出I 1 、I 2 、I总 的关系是 。 特点1: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总电流等于 各条支路的电流之和 。 I 总 =I1 +I2
讨论:为什么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 两个支路的电流之和?
【缺点】干路电流过大,灯两端电压过大。 【方案三】小灯泡混联。
【缺点】连接复杂。
【方案三】小灯泡混联
实物图
结构图

1、如图,当活动变阻器的
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

V

读数将
读数将
,电压表的

,当电压表的 +
A
p a b
S
读数是电源电压的五分之三
时,变阻器的电阻与灯的电
阻之比是
2、有一个电铃,额定电压是6伏,正常工作时的
2、如图所示电路中,S闭和后,通过1、2、3 三处电流大小为 ( ) A. I1=I2<I3 B.I1<I2<I3 C.I1=I2=I3 D.I1=I3<I2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4.8电路的连接教案1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4.8电路的连接教案1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4教学目标1.能用实验方法得到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式。

2.能从电路的差不多原理动身、明白得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

3.会用电表探测电路的规律,把握实验技能。

教学重点串联电路的特点教学难点串联电路的特点;相关运算教学过程[引]圣诞节快到了,送给同学们一份圣诞礼物——播放图片:挂满电灯的圣诞树。

谈谈灯的特点,并联系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个电源给各个用电器供电的问题。

问题1:在教室里的电源线进来后,给多盏灯和多个插座同时供电;问题2:家里的电源线进来后,给多盏灯和多个插座同时供电。

它们的电路是如何连接的?(串联和并联)[过渡]在第一节中,我们已学过两盏灯的两种差不多电路连接——串联和并联。

现象:1,灯L2;断开开关,灯L1,灯L2。

开关同时操纵两只灯的或。

(2)闭合开关,灯L1、L2同时,拿掉其中一只灯,发生的现象是。

串联电路中只有条电流的通路,电路上灯的亮灭相互。

1、2、3处的电流大小。

1现象:能够得出I1、I2、I3的关系是。

特点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

实验三:用电压表分别测1与2间、2与3间和1与3间的电压,即灯L1两端,灯L2两端。

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1现象 :能够得出U 1、U 2、U 3的关系是 。

特点2:串联电路中总的电压等于: 。

一、串联电路的特点①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I=I 1=I 2=……U=U 1+U 2+……③串联电路总电阻运算公式R=R 1+R 2+……___1=10欧姆 R 2=5欧姆L 1 L 2猜想1:串联电路中电流流过亮的那只灯泡大,暗的那只灯泡小。

猜想2:电路中电压加在亮的那只灯泡上的大,暗的那只灯泡上的小。

4)串联电路中,电阻大的电压大二、反馈练习例1.灯L 1的电阻为1.5欧姆,L 2的电阻为10欧姆,L 1与L 2串联在同一电路中,则通过L 1与L 2的电流I 1 : I 2 =例2如图所示,已知R 1=3欧姆 R 2=6欧姆,电流的电压为12V,则电阻R 1两端的电压U 1及R 2两端的电压U 2分别是多少?例3如图1所示,已知电阻R = 5 欧姆,电源电压U=3伏,求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多大时,电压表的读数为1伏特。

节日彩灯课程设计

节日彩灯课程设计

节日彩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节日彩灯的起源、文化意义及其在我国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

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基本的电路原理,解释彩灯的发光机制。

3.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彩灯制作中所涉及的几何图形和色彩搭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电路知识,独立完成一个简易节日彩灯的制作。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共同设计并制作出具有创意的彩灯作品。

3. 学生能够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彩灯的美化,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节日彩灯,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学会珍惜团队协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3.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结合科学、美术和传统文化等学科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彩灯文化背景:介绍节日彩灯的历史起源、发展及其在我国各地的特色表现,关联教材中“传统节日与民间艺术”章节。

2. 电学基础知识:讲解电路的基本原理、电路元件的作用,结合教材中“简单电路”章节,为学生制作彩灯打下理论基础。

3. 彩灯制作技巧:教授彩灯的设计、选材、制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依据教材中“动手实践”章节内容,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彩灯。

4. 美术创作:指导彩灯的色彩搭配、图案设计,关联教材中“色彩与图案”章节,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作能力。

5.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彩灯制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结合教材中“合作与交流”章节内容,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介绍彩灯文化背景,讲解电学基础知识。

第二课时:教授彩灯制作技巧,学生动手制作简易彩灯。

节日小彩灯的连接

节日小彩灯的连接

《探究:节日小彩灯的连接》学习任务单姓名:组员: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三、设计实验a、实验设计思路:1、需要哪些仪器?2、如何连接?b、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四、进行实验1、按电路图接线2、闭合开关,进行观察。

拧下其中一只小灯泡,再观察现象。

五、交流讨论:1、你的电路有什么缺陷?使每只小彩灯具有什么功能就能避免串联电路的以上缺陷?2、带着以下问题观察实际的小彩灯:a、接通电源,观察一整串小彩灯的发光情况。

b、拔出其中一只小彩灯,观察其它灯的发光情况,并判断其连接方式。

c、仔细观察一只小彩灯的内部结构,灯泡内除了灯丝外还有什么?六、通过问题再探究:1、我们的家乡越来越漂亮,每到夜晚,五光十色的小彩灯、霓虹灯将我县装扮得绚丽多彩,小明和小婷为了探究小彩灯的发光情况,他们通过观察发现,每个小彩灯上标有“2.5V,0.25A”字样。

(1)要使这些小彩灯正常发光应将这样的小彩灯___________联在家庭电路的供电线路上(填“串”或“并”)。

(2)他们发现,当其中的一个小彩灯的灯丝断了,其余的小彩灯还能发光,这是为什么呢?他们找来一个小彩灯,砸破玻璃外壳,发现灯丝(设阻值为)上并接有一不发光的电阻,如下图所示。

关于与的大小,小明和小婷发生了争论:小婷认为比小很多,灯丝发光时,由于与的接触处有一薄的绝缘层,电流只能从中通过。

当灯丝断了,电路电压将击穿绝缘层,使电路导通,其余小彩灯还能发光,其亮度与原来相比(填“不变”、“变亮”或“变暗”),原因是电路中的电阻变小导致电流(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小明则认为比大很多,灯丝发光时流过的电流可以忽略不计,当灯丝断了,使电路导通,其余小彩灯还能发光,其亮度比原来相比________(填“不变”、“变亮”或“变暗”)。

2、你也可以当老师:(材料1)普通灯结构说明:如图1所示为普通灯的结构示意图,A为灯丝,B为不带绝缘层的金属杆引线。

(材料2)小彩灯中一种带绝缘层的金属丝,它在电压10V左右(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时,绝缘层不会击穿;如果电压达到200V以上,即会被击穿,使金属丝跟金属杆B导通。

节日的彩灯教案

节日的彩灯教案

节日的彩灯教案教案标题:节日的彩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不同节日中彩灯的意义和作用。

2. 学习制作简单的彩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节日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教学内容:1. 彩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介绍。

2. 不同节日中彩灯的种类和特点。

3. 制作简单的彩灯。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节日中的彩灯,引发学生对彩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他们对节日中的彩灯有什么了解和认识。

主体:3. 介绍彩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例如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灯笼和西方圣诞节中的彩灯。

4. 分析不同节日中彩灯的种类和特点,例如春节的红灯笼、元宵节的花灯和圣诞节的彩色灯串。

5. 引导学生思考彩灯的作用和意义,例如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温暖,象征着希望和祝福。

实践:6. 教授学生制作简单的彩灯,可以选择纸灯笼、彩色纸条灯串等简单材料。

7. 分组或个人制作彩灯,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自己的彩灯样式。

8. 学生展示彩灯,并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总结:9. 回顾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彩灯的意义和作用。

10.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彩灯在节日中如此重要。

1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欣赏彩灯的美丽和独特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制作彩灯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创造力。

2. 学生展示彩灯时的表现和口头分享。

3. 学生对彩灯意义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彩灯展览或节日庆祝活动,进一步了解彩灯的多样性和创意。

2. 鼓励学生在家庭或社区中制作彩灯,增强与家人和社区的互动和合作。

教学资源:1. 彩灯图片或实物。

2. 制作彩灯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等。

3. 彩灯制作的示范视频或教程。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发学生对彩灯的兴趣和好奇心,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实践制作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对节日的认同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理解彩灯的意义和作用。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4.8电路的连接教案4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4.8电路的连接教案4

4.8电路的连接教案一、知识点和能力点1、背景知识(1)、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已初步知道了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各元件的作用,以及各种基本元件的画法,已经初步见识了电路的三种不同的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

(2)、本课时是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学习两种电路的主要特点和区别。

在这课时的学习过程中,对于过去能了解的一些常识中的现象,就可以用所学到的新知识加以正确的解释了。

2、在学生知识能力系统构建中的地位和作用(1)、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课时授课教学内容有: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在本课时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那就是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虽然教学中不引入混联的概念,但实际中学生在连接电路时,电路图和实际电路上,往往图与电路不符,出现混联的情况。

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示范及学生亲自动手等,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能。

注重教给学生探究连接电路的方法二、教学工具每两位学生发串、并联电路元件各一套(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三、教学方法1、老师设置两各小灯泡工作的不同情景,启发学生探究连接的方法,由学生讨论并动手实践。

最后得出串、并联电路的不同特点。

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注重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能够使课堂轻松、活泼,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教学的过程流程图:引入课题→设置情景→学生讨论→动手实践(教师指导)→得出结论→总结归纳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初步养成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分析能力,尽力做到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归纳。

四、学法指导1、用“电流流向法”来判别串联还是并联是一种容易掌握的方法。

在串联中电流依次顺序地通过不同灯泡,一定是串联。

如果电流分岔通过不同的用电器,即干路电流分成若干支流,分别通过不同的用电器,这种连接一定是并联。

2、在并联电路中,如果把任意一条支路短路,都会造成整个电路的短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8 节日小彩灯的连接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设计改进小彩灯的内部结构,使之更实用、更美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从小彩灯连接方式初步体会“黑箱方法”.
3、学习用串联、并联方法连接电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彩灯的连接方式
难点:研究实际小彩灯的连接方式
教学器材:小彩灯、电源、导线、开关
教学过程:
复习:现有一些节日小彩灯,若每只小彩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10V,为了接入照明电路都能正常工作,一串彩灯应该由几只小彩灯串联?若要使44只小彩灯接入照明后都能正常发光,它们应该怎样连接?
引入:接通“满天星”节日小彩灯,勾起学生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小彩灯果真是串联的吗?为什么刚刚看到只有一只灯不亮,而其它灯却仍然能发光呢?这与串联电路的工作特点不是矛盾的吗?小彩灯为什么会一闪一闪的,断断续续的发光?
学生设计方案,并画出电路图。

选几个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交流,并要求学生说明设计的原理或思路。

讨论方案的优缺点,并选择一两个方案动手连接。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方案的优缺点。

老师提供一个实际的小彩灯,让学生按下列步骤进行研究:
1、先研究一个小彩灯的内部结构。

2、研究一串小彩灯的连接方式。

3、根据实际小彩灯的连接方式,说明其中一个或几个小彩灯的灯丝断了,其它小彩灯不熄灭的原因。

4、比较自己的方案和实际连接方案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优缺点。

带着问题回家:抽空到城中路服装店前观察小彩灯,有些小彩灯能忽亮忽熄闪烁发光,请思考它们又是如何连接的?
教学后记:节日小彩灯的内部结构与一般的灯不一样。

每个灯除了有灯丝以外还有一个电阻并联在两个灯脚之间,这个电阻的阻值远大于灯丝的电阻。

因此,小灯在发光时绝大部分电流是通过灯丝的,只有少量电流通过电阻,于是小灯泡正常发光。

当灯丝被烧毁后电流全部通过电阻,电阻上的电压将大大增加,这样使其它灯上的电压减小,所以其它的灯变得比原来暗一些。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