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_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第18讲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18讲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第18讲农业区位和农业地域类型【基础知识梳理】农业的重要性2018年9月22日,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主席向全国亿万农民祝贺中国农民丰收节。

他谈到: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

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静态因素)2.社会经济条件(动态因素)二、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2)地位:季风水田农业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3)区位因素: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主要集中在平原、丘陵地区,地形较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稻米是当地人喜爱的粮食。

(4)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2、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乌克兰等国。

(2)经营方式:多为家庭经营,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3)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4)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补充1: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1)相似之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水源灌溉;地广人稀,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2)不同之处①纬度不同:我国纬度高于美国。

②气候类型不同:美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③经营方式不同:我国是国营;美国是家庭经营,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的区位条件。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知识点总结

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第一课时一、农业含义: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和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或则利用动植物繁殖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二、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第二课时一、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具有相同特征。

2、农业生产布局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3、生产布局发展趋势:商品化生产(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世界农业发展历程表明,农业生产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从“小而全”到专业化;从分散到集中;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从粗放型到集约型,代表着农业生产布局的发展趋势。

二、农业的地域类型§从发展阶段看:原始农业(自给自足)如游牧业、原始迁移农业(刀耕火种)、初步定住农业;传统农业(自给自足)如稻种植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现代农业(商品率高),如种植园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和大牧场放牧业▓例:●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①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按农业生产对象分粗放农业劳动密集型资金技术密集型密集农业按投入的多少分自给农业商品农业按产品的用途分农业的分类②商品谷物农业③种植园农业(了解)1、主要经济作物:天然橡胶、咖啡、可可、亚麻、甘蔗等2、分布: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3、气候:南北回归线间的热带,常年高温多雨区4、生产特点:①以单一热带经济作物为主;②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耗劳力多③生产国为发展中国家,进口国多为发达国家,受国际经济旧秩序控制,有时增产却不增收●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④大牧场放牧业⑤乳畜业生产对象奶牛产品牛奶及其制品分布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分布美国和阿根廷牧牛为主,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为主基础条件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植被稀疏,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密集的商品牧牛业)区位优势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距海港近,交通便利措施①培育良种牛②改善交通运输条件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混合农业§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第一节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第三课时1、有利影响:合理强度下,促进土地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十九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十九讲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十九讲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基础知识回顾一、农业区位因素(1)劳动力需求: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水稻种植>小麦种植。

(2)技术装备:大幅度提高,推动农业进程。

(农业劳动生产专业化)(3)生产技术:包括良种培育、、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等。

(耕作技术水肥控制)(4)种植方式:如单作、、套作、、连作等。

(间作混作)(5)耕作制度:又称。

(熟制)3.社会经济因素:、交通运输、农产品状况等。

(市场消费)温馨点拨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受不同区位因素的影响,但无外乎自然、技术和社会经济因素。

但对某一地区而言,各种区位因素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即都有其主导因素。

二、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不同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所形成的和。

(各具特色商品交换农业经营单位地域单位的组合)2.分类依据:农业生产条件、、潜力、和限制性因素。

(特点优势)3.地域分工的标志:各地区农业的生产。

(商品化)4.常见农业类型:自给型农业、、混合型农业、、地中海式农业、。

(集约型农业商品化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5.水稻种植业(1)生态习性:喜喜,生长过程需要充足的、热量和。

(温湿光水)(2)生产特点:生产过程复杂,需要投入比较多的;不太适合大规模的;劳动生产率不高,比较适合经营。

(劳动力机械化经营个体农户)(3)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和,非洲的和、南欧、美国地区、南美洲北部也大面积种植水稻。

(东亚东南亚南亚埃及尼日利亚密西西比河下游)高频考点讲练考点一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农业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的各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它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科技因素。

不同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不同的。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分析和选择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然后根据等高线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分析和选择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应选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蔬菜等。

第2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2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注意】 农作物的生态习性与自然条件相适应,就形成 注意】 农作物的生态习性与自然条件相适应, 了实际的农作物分布格局, 了实际的农作物分布格局,由此农业生产表现出明显的 地域性。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因地制宜, 地域性。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因地制宜,不可违 背自然规律。 背自然规律。
考点1 考点1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需水量 产品运输 的迫切性
针对训练
2.下图是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下图是某地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
(1)Y农业生产分布的边界范围与城市距离分别是 (1)Y农业生产分布的边界范围与城市距离分别是 ( A.20千米,米 .20千米,80千米 千米 C.40千米,80千米 .40千米,80千米 千米 B.40千米,60千米 .40千米,60千米 千米 D.20千米,60千米 .20千米,60千米 千米
例如: 例如:我国几个地区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农业生产 主导因素 限制性因素 热量不足 水源不足 气温低, 气温低,热量 不足 水源不足, 水源不足,旱 盐碱、 涝、盐碱、风 沙灾害严重 水旱灾害较为 严重;丘陵地 严重; 区土质较差 地广人稀、 东北地区的 地广人稀、土 商品粮基地 壤肥沃 南疆的长绒 棉的生产 光热条件
第2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性 周期性
能量
种植业
牧业
生产技术
熟制
名师点拨
图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 图解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使市场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混合农业 集约 商品
商品交换
生产条件
商品化 专业化
集约型 热量 水分 东亚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
二、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农业基础、 种植历史。
农业生产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 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
主导区位因素
热量 地形 市场 土壤 技术
横断山区的垂直农业
城郊的蔬菜、花南方四川等地蔬菜供应到东北三省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 类型
农业基础知识
一、农业的特点
农业基础知识
一、农业的特点
1、地域性 2、季节性 3、周期性
农业基础知识
一、农业的特点
1、地域性 2、季节性 3、周期性
二、农业的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林业、畜牧 业、副业、渔业; 2、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3、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交通
练习1:请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发 展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12分)
1、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2、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 3、为河流沉积作用形成,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 4、降水多,有河流流经,水源充足。
12
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1、热带种植园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
分布: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以 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
东亚 南亚
东南亚
农业地域类型
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2、亚洲水稻种植业(水田农业)
有利的区位因素: ①高温多雨的气候 ②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④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⑤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东北 平原
1、热带种植园农业
特征: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热带经 济作物,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专业化和商品 化程度很高。 分布:橡胶种植园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巴西,咖 啡种植园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及非洲。马来西亚是 世界上最大的油棕产地和棕油出口国。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_知识点归纳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_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世界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美国五大湖区周围的乳畜带。

中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产品主要是鲜牛奶。

A.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①自然条件:纬度高,气温低,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二、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析A. 宵藏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利条件: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高寒低温,生长周期长;④夜雨较多;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河谷农业)主要制约因素:①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热量不足,生长期短;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例:宵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为什么农作物单产较高?①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丁有机质积累。

B. 南疆(印度河、尼罗河三角洲I)盛产长绒棉的原因:①气候(降水):夏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②气候(热量):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③水源: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④土壤: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尼罗河三角洲I: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C. 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在我国东北与西北地区)——以东北地区为例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 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热量不足(与南方相比);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整理]

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整理]

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整理]
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主要有四种:平原农业地域、山地农业地域、丘陵地农业地域和高原农业地域。

一、平原农业地域
区位条件:
1. 平坦地势: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农业生产。

2. 丰富的水资源:适合种植水稻和其他灌溉农业。

3.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农产品产量。

4.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农产品的快速运输和销售。

二、山地农业地域
区位条件:
1. 适宜的高度和坡度:适合山地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2. 丰富的降水量:提供水源,保证农作物和畜牧业的生产。

3. 丰富的草原资源: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4.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三、丘陵地农业地域
区位条件:
1. 适中的坡度:适合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2. 丰富的降水量:提供水源,保证农作物和畜牧业的生产。

3. 耕地资源充足:适合大规模农业生产。

4.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四、高原农业地域
区位条件:
1. 适宜的高度和坡度:适合高原作物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发展。

2. 适宜的气候条件:高原气候适宜一些特色农产品的生产。

3.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农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影响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热量——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它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也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光照——是地球生物的能量源泉,也是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

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地形——地形影响水、热、光照条件,不同的地形类型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宜发展耕作业,山地宜发展林业、畜牧业。

也因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可以发展立体农业。

土地——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

土地资料是有限的。

不同地理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近水源的土地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

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生产和淡水养殖,水分条件较差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或牧业。

科学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市场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生产规模和类型。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

国家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2、农业地域类型①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农业经营单位或地域单位的组合。

它是农业生产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

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按生产对象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和混合农业;按投入状况分为集约农业和粗放农业;按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地中海式农业、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等。

③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地域分布水稻: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等降水丰富的地区。

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劳动力、生活习惯等。

小麦:耐寒耐旱,气候适应性广,主产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主要种植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中国、法国等,是一种旱地作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知识点归纳
农业地域
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类型
主要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美国、阿根廷、澳美国、加拿大、澳大
欧洲、北美、南非、

大利亚、新西兰、利亚、阿根廷、乌克
大利亚、新西兰、我

地区
南非兰、俄罗斯的珠江三角洲
1、高温多雨的气候1、气候温和、草 1、优越的自然条件1、优越的自然条件
2、平坦的地形类茂盛2、便利的交通运输2、地广人稀
3、人口密、劳动力丰2、地广人稀,土 3、高度发达的工业3、机械化水平高
形成的主 4、稻米是主食,市场地租金低4、地广人稀(墨累河—达令盆地)
要原因需求量大(亚洲)3、交通便利5、先进的科技
(阿根廷的潘帕(美国)
斯草原)
1、小家经营1、商品率高1、商品率高1、农场是一个良性的
2、单位面积产量高,2、农场经营规模 2、生产规模大农业生态系统
但商品率低大3、机械化程度高2、有效地利用时间安
主要特征 3、机械化水平低排农业活动
4、水利工程量大3、很大的灵活性和对
5、科技水平低市场的适应性*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区位分
析A.青藏高原地区的农业
生产有利条件:
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高寒低温,生长周期长;④
夜雨较多;⑤河谷地带积温较高,灌溉便利。

主要制约因素:
①降水稀少,水源不足;②地形复杂,温度过低,生长期短;
③经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交通不便;④地势起伏大,生态脆弱,耕地面积小。

*例: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但为什么农作物单产较高?
①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强;②昼夜温差大,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

B.南疆(印度河、尼罗河三角洲)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①气候(降水):夏季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光照充
足;②气候(热量):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③
水源:有天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条件便利;④土壤:
土质疏松,多为沙性土壤,土壤肥沃。

(尼罗河三角洲:光热资源丰富、有灌溉水源、三角洲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C.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
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
高;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
①热量不足;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相同点: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
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⑥工业
比较发达;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
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
主;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专业化水平不同;④粮食单产不同,
美国粮食单产高。

D.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区
位分析自然因素:
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消费量大;②交通方便;
③发展花卉、蔬菜等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④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E.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
区位优势: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光热水充足;生物物种丰富;土地类型多样;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地少人多,开发较早。

农业制约因素:
①受季风活动不稳定性的影响,旱涝灾害频繁,多寒潮、伏旱等气象
灾害;②地形复杂,开发利用难度大,生态脆弱,且暴雨集中,水土
流失严重;③红、黄壤为主,酸性强、土质黏重;④农业利用的生物
品种单一,经营方式极为粗放。

F.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区位优势分析:
①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
政策扶持。

③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G.畜牧业
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区位因素分析:
①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

②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③不足:
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
严重。

H.云贵高原坝子农业和彩色农业:
优势是纬度低,水热充足;劣势是地表崎岖,地表缺水,土壤贫瘠。

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有利自然区位因素:光照、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丰富。

不利自然区位因素: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世界部分地区农业
A.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①自然条件:纬度高,气温低,雨
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B.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C.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D.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E.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
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②境内有额
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