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
工艺流程分离操作之结晶

步骤6:收集固体, 并装瓶。
在此步中,若条件 允许可以用无水乙 醇冲洗后,在装瓶。
考试答题模板:
将溶液倒入蒸发皿中,边加热边搅拌,待大量晶体出现时 用余热烘干。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蒸发结晶。
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得很明显时,这个溶 质叫陡升型( KNO3 )反之叫缓升型( NaCl )。 对于单一的陡升型溶液( KNO3)或所得晶 体含有结晶水合物,一般采用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分离。 (10字法)
1.【2017新课标3卷】 重铬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由铬铁矿制备,铬铁 矿的主要成分为FeO·Cr2O3,还含有硅、铝等杂质。制备 流程如图所示:
(4)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向“滤液 3”中加入适量KCl,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d 过滤得到K2Cr2O7固体。冷却到______
(填标号)得到的K2Cr2O7固体产品最多。
工艺流程分离提纯之结晶
1.蒸发结晶:通过加热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过饱和溶液,
继续加热使溶质析出。蒸发结晶一般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 物质,常见的是NaCl。 工具原料铁架台、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
方法/步骤
步骤1:安装 好装置。
注意:调节蒸 发皿高度,以 便利用酒精灯 外焰加热。
3.蒸发浓缩,趁热过滤溶解度随ຫໍສະໝຸດ 度升高而反而减小的,例如Ca(OH)2
如硫酸铜溶液得到CuSO4·5H2O的晶体 过程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方法/步骤
1.蒸发浓缩: 2.趁热过滤,
溶液放在蒸 除去不溶性
发皿中,边 加热边搅拌, 待溶液表面 出现一层晶 膜时,停止
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的步骤

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的步骤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是常用的分离纯化物质的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步骤以及其原理和应用。
一、蒸发结晶的步骤蒸发结晶是利用溶液中溶质在溶剂蒸发的过程中逐渐减少溶解度的特性,使溶质逐渐结晶出来。
其步骤如下:1. 准备溶液:将所需溶质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使其达到饱和状态。
溶剂的选择应根据溶质的性质和溶解度来确定。
2. 进行蒸发:将溶液放置在蒸发皿或烧杯中,通过加热或自然蒸发的方式使溶剂逐渐蒸发。
在这个过程中,溶质的浓度逐渐增加,直至达到过饱和状态,溶质开始结晶。
3. 结晶分离:当溶液中出现结晶时,停止蒸发过程,让结晶沉淀下来。
可以通过过滤、离心或者用玻璃棒搅拌等方式帮助结晶的分离。
4. 晾干结晶:将分离得到的结晶晾干,可以使用滤纸吸去余留的溶剂,也可以将其放置在通风处自然晾干。
蒸发结晶的原理是利用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着溶剂的蒸发而降低,从而使溶质逐渐结晶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溶解度差异较大的情况,例如制备盐类、有机物等。
二、冷却结晶的步骤冷却结晶是利用溶液中溶质在溶剂冷却过程中逐渐减少溶解度的特性,使溶质逐渐结晶出来。
其步骤如下:1. 准备溶液:将所需溶质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使其达到饱和状态。
溶剂的选择应根据溶质的性质和溶解度来确定。
2. 进行冷却:将溶液放置在冷却设备中,如冰箱、冷水浴等,通过降低溶液的温度使其逐渐冷却。
在这个过程中,溶质的溶解度逐渐降低,溶质开始结晶。
3. 结晶分离:当溶液中出现结晶时,停止冷却过程,让结晶沉淀下来。
可以通过过滤、离心或者用玻璃棒搅拌等方式帮助结晶的分离。
4. 晾干结晶:将分离得到的结晶晾干,可以使用滤纸吸去余留的溶剂,也可以将其放置在通风处自然晾干。
冷却结晶的原理是利用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从而使溶质逐渐结晶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例如制备硫酸铜、硫酸钾等。
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是常用的分离纯化物质的方法。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一、结晶的原理方法结晶是指物质从溶液或气体中逐渐变为晶体的过程。
结晶是固体物质中的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有序排列形成晶体的过程。
结晶的原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溶剂结晶溶剂结晶是指通过加入适当的溶剂,使溶质在溶液中逐渐形成晶体。
一般来说,溶剂结晶的方法包括过饱和溶液结晶、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等。
•过饱和溶液结晶是指在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已经达到最大值,再进一步降低溶液的温度或增加溶质的浓度,就会导致溶质通过结晶形成晶体。
•蒸发结晶是指将溶液置于开放容器中,通过蒸发溶剂来充分饱和溶液,使溶质逐渐结晶。
•冷却结晶是指通过将溶液置于低温环境中,使溶质逐渐结晶。
2. 气相结晶气相结晶是指物质从气体状态逐渐转变为晶体状态的过程。
这种结晶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气相淀积和化学气相淀积两种。
•物理气相淀积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气体的溶质通过高能粒子的撞击使其逐渐形成晶体。
•化学气相淀积是指通过化学反应使气体的溶质发生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晶体。
3. 摇床结晶摇床结晶是指通过将溶液放置在摇床上,利用摇床的摇动使溶质逐渐结晶。
这种结晶方法主要适用于微量溶质的结晶过程。
二、结晶的应用结晶作为一种固体物质的制备方法,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
以下列举了结晶的几个主要应用:1. 制药领域在药物的制备过程中,结晶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通过结晶,可以将溶液中的杂质去除,获得高纯度的药物晶体。
2. 材料科学领域在材料科学领域,结晶被广泛应用于金属、陶瓷、半导体等材料的制备过程中。
通过控制结晶的条件,可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质。
3. 化工领域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结晶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通过结晶,可以将溶液中的目标物质分离出来,获得高纯度的产品。
4. 生物领域在生物领域中,结晶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制备和纯化过程中。
通过结晶,可以获得高纯度的生物大分子晶体,为后续的结构和功能研究提供基础。
2021版初高中化学(通用)衔接教材:第8讲 蒸发和灼烧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

第8讲蒸发和灼烧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教材分析学校教材要求高中教材要求把握蒸发和灼烧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知道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可以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知道溶解和结晶是两种相反的过程,在肯定条件下可建立动态平衡,即溶解平衡。
能依据物质的溶解度特性选用蒸发结晶或冷却结晶来提取溶液中的溶质,实现溶质与杂质的分别。
蒸发和灼烧是两种基本的试验操作,它们使用的仪器、试验目的不尽相同,具体内容详见下表。
基本操作蒸发灼烧使用仪器铁架台、铁圈、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泥三角、三脚架、坩埚、酒精灯、坩埚钳装置示意图处理对象液体固体试验目的1.蒸出稀溶液中的部分溶剂,得到浓缩溶液或饱和溶液2.蒸出饱和溶液中的全部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析出1.除去固体中的水分等挥发性物质2.进行固体分解试验操作要点1.蒸发皿中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容积的2/32.蒸发过程中必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生活中熬粥与此相像,不断搅动可避开受热不均使锅底变糊碳化,防止液面过沸致稀粥溅出)3.在蒸发结晶时,当加热至(大1.和蒸发皿一样,坩埚一般也是陶瓷产品,可直接加热,但需在泥三角上固定2.灼烧时一般先小火预热,后大火灼烧3.转移坩埚同样必需用到坩埚钳,避开烫伤。
灼烧完毕,坩埚也要放在石棉网上冷却,不行直接放在冷的试验台上,防止温度很高的坩埚量)固体消灭只剩少量液体时,可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液体4.转移蒸发皿一般使用坩埚钳,酷热的蒸发皿一般放在石棉网上冷却,不能直接放置在桌面上,以免损坏桌面骤冷而裂开典型案例从食盐水中提取氯化钠固体1.灼烧氢氧化铜制备氧化铜2.灼烧氯化钠和氯化铵混合物,利用氯化铵分解制备纯洁氯化钠【例题】下列稀溶液不能用蒸发方法获得浓缩溶液的是()A.Na2SO4稀溶液B.稀盐酸C.烧碱稀溶液D.双氧水稀溶液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Crystallization),在生产中,人们常用结晶的方法从溶液中提取溶质。
结晶的方法有哪些

结晶的方法有哪些
结晶是一种物质从溶液或气体中形成晶体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晶方法:
1. 蒸发结晶:通过加热溶液使其蒸发,使得溶质浓度增加,从而导致结晶。
2. 冷却结晶:将溶液冷却至较低温度,使溶液中的溶质浓度增加而形成晶体。
3. 深冷结晶:将溶液或熔融物质迅速冷却至极低温度,使溶质分子或离子之间产生有序的排列形成晶体。
4. 沉淀结晶:通过加入反溶剂、改变pH值或温度等条件,使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反应生成不溶的物质而形成沉淀晶体。
5. 冻结结晶:将液体物质迅速冷却并形成固态,从而形成结晶。
6. 溶剂结晶:将溶剂中的溶质蒸发至饱和,然后缓慢冷却或加入催化剂,促使晶体的生成。
7. 微波结晶:利用微波辐射加热溶液,使其蒸发形成结晶。
8. 蒸馏结晶:通过蒸馏提纯后的溶液进行结晶,去除杂质并形成纯净的结晶物。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结晶方法,不同的物质和实验条件可能适用不同的结晶方法。
结晶方法

溶液结晶的两种方法

溶液结晶的两种方法
溶液结晶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从溶液中分离出固态物质。
下面将介绍溶液结晶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冷却结晶法
冷却结晶法是一种简单且常用的溶液结晶方法。
首先,我们将所需物质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加热溶液使物质充分溶解。
然后,缓慢冷却溶液,可以通过放置容器在室温下自然冷却或使用冷凝器辅助快速降温。
随着溶液温度的降低,物质的溶解度减小,物质开始结晶出来。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过滤或离心的方式将结晶物质与溶剂分离。
方法二:蒸发结晶法
蒸发结晶法是利用溶剂的蒸发来实现结晶的方法。
我们首先将所需物质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在容器中搅拌溶解物质。
然后,将溶液转移到浅底容器中,使其表面积更大。
将浅底容器放置在适当的温度下,利用温度的升高加速溶剂的蒸发。
随着溶剂的蒸发,物质的浓度逐渐增加,直到达到溶解度限制,物质开始结晶。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过滤或离心的方式将结晶物质与溶剂分离。
总之,溶液结晶是将溶质从溶剂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实验方法。
冷却结晶法和蒸发结晶法是两种常用的溶液结晶方法。
冷却结晶法通过溶液的冷却使物质结晶,而蒸发结晶法则是通过溶剂的蒸发实现结晶。
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方法来分离和获取所需的结晶物质。
结晶操作方法

结晶操作方法
结晶操作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技术,主要用于从溶液中分离出固体晶体物质。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差异,通过逐渐降低溶液中的溶质浓度,使溶质逐渐过饱和,从而使其结晶成固体。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晶操作方法:
1. 循环结晶法:将溶液倒入结晶皿中,用热水浴使其逐渐升温并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然后逐渐降温至室温,使溶液逐渐达到过饱和状态,结晶出固体晶体物质。
这种方法适用于溶解度难以预测或高温易分解的物质。
2. 慢降温结晶法:用热水浴将溶液加热至完全溶解,然后将它缓慢冷却至室温,使其逐渐过饱和。
这种方法适用于溶解度较低、易溶解和稳定的物质。
3. 蒸发结晶法:将溶液倒入浅平底皿中,在低温下慢慢蒸发,使其逐渐过饱和结晶。
这种方法适用于溶解度较低的物质。
4. 溶剂结晶法:在溶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另一种溶剂,使其逐渐过饱和结晶。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结晶。
总之,选择合适的结晶操作方法可以提高结晶的产率和纯度,从而更好地满足实验需要。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析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的区别
结晶的方法一般有2种: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呢?
一、蒸发结晶
指的是蒸发溶剂法,它适用于温度对溶解度影响不大的物质。
沿海地区“晒盐”就是利用的这种方法。
加热蒸发掉氯化钠溶液里的水分,获得氯化钠晶体叫做蒸发结晶。
二、冷却结晶
指的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此法适用于温度升高,溶解度也增加的物质。
如北方地区的盐湖,夏天温度高,湖面上无晶体出现;每到冬季,气温降低,石碱(Na2CO3·10H2O)、芒硝(Na2SO4·10H2O)等物质就从盐湖里析出来。
哪几种情况用冷却结晶呢?①在实验室里为获得较大的完整晶体,常使用缓慢降低温度,减慢结晶速率的方法。
②在加热蒸干时易分解且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可以用冷却结晶法。
③制带结晶水的物质可以用冷却结晶法,例如硫酸铜晶体。
举例:用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分析NaCl和KNO3如何分离
温度对NaCl溶解度影响不大,对KNO3溶解度影响大。
⑴KNO3中混入了少量的NaCl采用的是蒸发浓缩,得到KNO3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得到KNO3晶体,再减压过滤;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⑵NaCl中混入了少量的KNO3采用的是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得到NaCl ,抽滤或者再次蒸发晶体得到干燥的NaCl。
——是蒸发结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