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学复习重点教学文案
《生理学》教案范文

《生理学》教案范文教案一:生理学入门教学目标:1.了解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3.了解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4.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
教学重点:1.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2.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
教学难点:1.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2.生理调节机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过程:1.引入(15分钟)教师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并和学生一起讨论生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
2.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30分钟)2.1教师讲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2.2学生讨论不同器官系统在人体中的作用,并列举具体的器官和功能。
3.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40分钟)3.1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2学生讨论不同生理调节机制在保持人体内环境恒定中的作用,并列举具体的例子。
4.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40分钟)4.1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等常见功能,并解释其重要性。
4.2教师讲解人体的生理适应,包括运动适应、高原适应等,讨论适应过程和机制。
5.应用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生理学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
6.总结(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生理学知识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生理学-定义:研究生物体机体(包括动物和人类)在功能上所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的科学-研究内容:人体的组织结构、器官系统、生理调节机制、生理功能和生理适应人体的组织结构-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人体的生理功能-呼吸-循环-消化人体的生理适应-运动适应-高原适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单介绍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以及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使学生对生理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讲解和讨论,学生对人体的生理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生理》复习题讲课教案

常见内分泌疾病及其临床表现
糖尿病
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严重者可出现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 等并发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和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为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以及体重减 少等症状。
抗原抗体反应及免疫应答过程
抗原抗体反应
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反应,是免疫应答的重 要部分。
免疫应答过程
包括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是非特 异性的,反应迅速;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反应较慢 但作用持久。
常见免疫相关疾病类型和预防措施
免疫相关疾病类型
包括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超敏反应等。
库欣综合征
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肾上腺皮质长期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所产生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 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毛发增多、血糖增高等。
05
免疫系统与疾病防御复习
免疫器官和组织结构特点
免疫器官分类
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如胸腺、骨髓) 和外周免疫器官(如淋巴结、脾脏) 。
组织结构特点
免疫器官内含有大量免疫细胞,如T细 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以及丰富的 血管和淋巴管,有利于免疫细胞的运 输和免疫反应的进行。
脑干功能
是低级中枢,维持生命必 要功能,如呼吸、心跳等 。
感觉器官结构及工作原理
视觉器官
包括眼球及其附属结构,通过折光系统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成像 ,经视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听觉器官
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收集声波,中耳传导声波至内 耳,内耳将声波转换为神经信号传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生理学复习重点复习课程

生理学复习提纲:1.生物体活动有三大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自我繁殖)2.能引起兴奋的刺激的条件:一定的强度,一定的持续时间,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3.兴奋性:一切活细胞、组织或机体都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
4.1)阈刺激: 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反应的最小刺激量(强度,时间)2)阈强度: 产生兴奋的最低刺激强度3)时间阈值: 产生兴奋的最低刺激时间4)基强度: 阈刺激里的最小值5)时值: 2倍基强度时的时间阈值5.人体对外环境变化的反应包括两个方面:①运动功能按一定方向路线进行一系列活动;②内脏系统作相应的调整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三种调节方式有一个共同的作用方,即反馈控制(闭环)6.体内的正反馈调节:排尿反射,血凝过程.1.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有两种:细胞的静息电位,可兴奋性细胞的动作电位2.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接近K+平衡电位.以膜外电位为0,静息电位用负值表示。
3.极化状态:细胞在静息时膜外侧带正电,膜内侧带负电的状态;极化状态加大称为超极化;反之称为去极化。
4.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动作电位可向周围扩布. 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通常称为可兴奋性细胞。
5.生物点产生机制的膜学说:细胞各种生物电现象的表现,主要是由于某些带电离子在细胞膜两侧的不均衡分布,以及膜在不同情况下对这些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所造成的。
6.细胞保持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的基础:细胞内外钾离子的不均衡分布(细胞内高K+)和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7.1)动作电位产生机制:Na+通道由备用状态(m通道关闭,h通道开放)进入激活状态(m开放,h开放),Na+内流,细胞膜去极化→达到峰电位→Na+通道进入失活状态(m开放,h关闭),K+通道开放,K+内流,产生复极化→负后电位→正后电位.2)负后电位:在复极时迅速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附近,暂时阻碍了K+外流.3)正后电位:由于生电性钠泵作用的结果。
生理学复习教案总结

生理学复习教案总结一、教案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分析并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人体各种生理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4. 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理学基本概念: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生理功能和生理现象。
2. 细胞生理学: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功能、细胞的代谢和信号传导。
3. 神经生理学:神经细胞的基本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反射和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
4. 内分泌生理学:内分泌细胞和内分泌腺的功能、激素的作用和内分泌调节机制。
5. 血液循环生理学: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调节和血液的生理特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验观察法:进行生理学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 自我评估法:布置作业和测试,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成绩,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4. 临床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生理学知识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生理学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教学。
3. 实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器材,进行生理学实验。
4. 临床案例:收集和整理临床案例,用于教学实践。
5.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和信息。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解析关键知识点。
3. 案例分析:引入临床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
《生理学》复习重点

《生理学》复习重点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以下是《生理学》复习的重点内容。
一、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这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分为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和出胞与入胞。
需要理解各种转运方式的特点和机制,例如单纯扩散的物质有哪些,易化扩散的载体和通道的特性,主动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等。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要熟悉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如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酶联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等。
了解这些通路中涉及的分子和作用机制。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重点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产生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明白极化、去极化、超极化等术语的含义。
还要了解局部电位的特点和意义。
4、肌细胞的收缩功能熟悉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理解肌肉收缩的机制(滑行学说),以及影响肌肉收缩的因素,如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等。
二、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清楚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掌握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液的比重、黏度、渗透压等理化特性,以及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的意义。
2、血细胞的生理重点复习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和生成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的作用);白细胞的分类、功能;血小板的生理特性(黏附、聚集、释放等)和功能(止血、凝血等)。
3、生理性止血了解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和血液凝固。
掌握凝血的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和抗凝系统(抗凝血酶、肝素等的作用),以及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和意义。
4、血型和输血原则明白 ABO 血型系统和 Rh 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和特点,掌握输血的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的意义。
三、血液循环1、心脏的泵血功能理解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心室舒张期)和特点,心输出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每搏输出量和心率),以及心肌的电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大学《生理学》期末复习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期末重点: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2. 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 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2、期末难点:3、期末指导:(重点正文内容)第一节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1、生理学 (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机体功能(funCtion)的科学。
包括细菌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
一切生理学的理论都来自实验。
2、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蛋白质和核酸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命活动至少包括以下三种基本活动。
⑴新陈代谢(Metabolism)⑵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及兴奋性⑶生殖(ReproduCtion) 生物体能产生与自己相类似的个体称为生殖。
一个单细胞经过分裂成为两个子代细胞,就是生殖。
因此,生殖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表现之一。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在这个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对象是细胞和构成细胞的分子,这方面的知识称为细胞生理学(Cell physiology)或普通生理学(general physiology)。
(二) 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要了解一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它在机体中所起的作用,它的功能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它活动的影响,这都需要从器官和系统的水平上送行现察和研究。
(三) 整体水平的研究从整体水平上的研究,就是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生理条件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协调的规律。
上述三个水平的研究,它们相互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
要阐明某一生理功能的机制,一般需要对细胞和分子、器官和系统,以及整体三个水平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成人液体占身体重量的约60%。
分为两大类:约2/3的液体(约占体重的40%)分布在细胞内——为细胞内液。
其余1/3的液体(约占体重的20%)分布在细胞外——细胞外液。
生理学复习教案总结

卜一单元 生殖 教学内容 男性生殖 教学目标1、掌握睾丸的生理功能。
2、掌握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3、熟悉睾丸的调节功能。
教学重点 睾丸的生理功能。
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难点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教学方法结合考纲,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引出课题 二、师生互动 探究考点知识归纳一、男性生殖系统1.睾丸的功能:主性器官(性腺)睾丸「①精曲小管产生精于②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来源:睾丸间质细胞分泌主要成分:睾酮和双氢睾酮(生物活性墩强)「①胚胎期:促进胎儿性别分化,促进内、外②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生长发育,激发男性副性征出现并维持④激发维持性欲和性行为⑤促进骨骼、肌肉蛋白质合成2.雄激素生理作用 ③高浓度睾酮维持生精作用⑥刺激骨髓造血,使红细胞增多一①喉结突出②声调低沉3.性征③男性毛发特征性分布④骨骼粗壮一⑤肌肉发达三、跟踪检测二、单项选择题1.关于雄激素作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刺激雄性附性器官发育并维持成熟状态B.刺激男性副性征出现C.促进肌肉与骨骼生长,使男子身高在青春期冲刺式生长D.分泌过盛可使男子身高超出常人E.维持正常的性欲2.雄激素结合蛋白的生成部位是:A.生精细胞B.支持细胞C.间质细胞D睾丸毛细血管内皮细胞E.基底细胞3、去睾丸后血中FSH的浓度增加是由于:A.睾酮对腺垂体分泌FSH有负反馈作用B.甲基睾酮对FSH分泌有负反馈作用C.孕烯醇酮对FSH分泌有负反馈作用D.抑制素对FSH分泌有负反馈作用E.雄激素结合球蛋白的负反馈作用13、精子的发育过程正确的是()oA、精原细胞一初级精母细胞一次级精母细胞一精子细胞一精子B、初级精母细胞一精原细胞一次级精母细胞一精子细胞一精子C、精原细胞一初级精母细胞一精子细胞一次级精母细胞一精子D、精原细胞一精子细胞一初级精母细胞一次级精母细胞一精子E、精原细胞一次级精母细胞一精子细胞一初级精母细胞一精子三、多项选择题1.睾酮的生理作用:A.刺激内外生殖器官的发育与成熟B.维持正常性欲C.刺激男性特征的出现D.促进蛋白质合成E.促进蛋白质分解1.睾酮的主要生理作用A.维持生精过程B.维持男子正常的性欲C.刺激男性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D.降低机体免疫功能E.促进蛋白质合成与骨骼生长2.睾酮A.抑制垂体分泌FSHB.抑制垂体分泌LHC.促进蛋白质的合成D.刺激男性副性征的出现E.刺激红细胞的生成五、填空题1.睾丸具有和的双重作用。
生理学复习资料上课讲义

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兴奋性:是指活的细胞组织或机体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阈强度:能够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是衡量组织兴奋性的常用指标。
与兴奋性成反比关系。
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
引起组织兴奋刺激必须在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三个方面达到某个最小值(阈值)反应:细胞、组织或机体受到有效刺激后所出现的内部代谢过程或外部活动的改变。
反应有两种类型:兴奋和抑制。
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一.神经调节人体内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通过反射来实现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
特点:迅速、准确、局限、短暂。
二.体液调节概念: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实现的调节功能活动的方式。
特点: 缓慢、广泛、持久。
三.自身调节概念: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负反馈:反馈信息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
意义:对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稳定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对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转运形式:被动转运(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阈电位:能触发细胞膜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一)被动转运特点:①顺浓度差转运;②不耗能1.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
转运物质:O2 ,CO2单纯扩散的影响因素:①细胞膜对物质的通透性②两侧分子的浓度差2. 易化扩散:不溶于或难溶于脂质的物质在脂蛋白帮助下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
(1)载体运输:转运小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载体运输的特点:①较高的结构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2)通道运输转运Na+、K+等离子。
通道运输的特点:①通道开闭取决于膜电位或化学信号②结构特异性③无饱和现象(二)主动转运:物质分子或离子在泵作用下耗能而逆电-化学差通过细胞膜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理学复习重点
内部资料,请注意保密,切勿外传。
生理考试题型:A型选择题+问答题或论述题
问答题:
1.试述生理止血的过程。
2.试述血液凝固的途径及过程。
3.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4.试述胃液分泌的调控。
5.决定胃排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胃排空是如何调控的?
6.试述肾小球滤过的影响因素。
7.试述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8.试述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9.试述甲状腺分泌的调节。
10.糖皮质激素有哪些生理作用
11.胰岛素有哪些重要的生理作用。
选择题仅为重点复习方向,不保证一定出,请注意复习尺度:
1.生命最基本的表现是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4.下列哪种过程属于主动转运过程
5.关于Na+泵,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6.阈强度指的是
7.神经细胞在产生一次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
8.静息电位大小接近于
9.阈电位是指
10.下列关于局部兴奋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11.神经-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12.美洲箭毒能使肌肉失去收缩能力的机制是
13.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14.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
15.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
16.下列哪种血型的人难以找到供血者?
17.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18.肝素的主要功能是
19.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
血红细胞不凝,此人血型为
20.父母一方为A型,另一方为B型,其子女可能的血型
为
21.等容收缩期时
22.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力最高时是在
23.心脏的工作细胞是
24.心室肌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
25.心室肌细胞做东典韦3期复极因-----而产生
26.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
27.患者的动脉血压降低,中心静脉压增高表示
28.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
的综合结果
29.以下哪种细胞不是自律细胞
30.某患者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和双下肢水中,最可
能的心血管疾病是
31.房室瓣关闭主要是由于
32.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是指
33.平均动脉压约等于
34.每搏输出量增大时以---升高为主
35.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
36.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意义在于
37.心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38.维持交感缩血管素的基本中枢位于
39.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位于
40.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时
41.使冠脉血流量增多的主要因素是
42.右心衰时出现下肢水肿的主要原因是
43.胸内压是由哪项因素形成的
44.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错误的是
45.1分子Hb可以结合----分子的O2
46.可引起发绀的氧离Hb含量(g/L)为
47.CO2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48.基本呼吸中枢位于
49.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的改变是
50.中枢化学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
51.胃肠G细胞分泌
52.关于壁细胞分泌酸(H+),错误的是
53.用阿托品阻断M受体可导致
54.机体运动时,最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55.机体安静时,最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56.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位于
57.能分泌肾素的细胞是
58.使glomerular filtrationrate增加的因素是
59.K+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60.葡萄糖的reabsorption部位仅限于
61.肾外髓部高渗的形成与-----有关
62.渗透性利尿的直接原因是
63.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因素是
64.血中醛固酮浓度升高,可使终尿排出的
65.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66.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不包括
67.眼视近物时,眼的调节不会出现
68.在视网膜中,视锥细胞最密集的部位是
69.前庭器官包括
70.黄斑处分辨力最高时因为
71.关于胆碱能的分布,错误的是
72.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末梢释放
73.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不能出现
74.筒箭毒作为肌松剂的作用机理是
75.酚妥拉明能阻断
76.特异投射系统
77.听觉代表区位于
78.维持躯体姿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是
79.小脑受损时刻出现的症状中不包括
80.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
81.基本生命中枢是
82.在内分泌系统中其调节作用的关键物质是
83.下丘脑与腺垂体之间主要通过下列途径联系
84.呆小病与侏儒症的最大区别是
85.产热效应最显著的是
86.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调节
87.下列哪种激素与水盐代谢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