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景物描写):探究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最新古典诗歌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

古典诗歌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所以鉴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必须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及其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
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
(1)各种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
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
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各种描写手法①侧面描写———衬托对比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诗歌鉴赏中写景的作用

诗歌鉴赏中写景的作用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所有的诗歌都是要抒发一定的感情的,即“诗言志”,没有纯粹的写景诗或是咏物诗,而抒情的方式除了直接抒情外,还有借景抒情或是融情于景。
于是作者笔下的景物就有了寄寓作者感情的作用了。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者用飘落的桂花,空旷的春山,当空的月亮,鸣叫的山鸟来表达一种悠闲自在,淡泊宁静的内心感受,借景抒情的手法在这里运用的淋漓尽致。
二、先言他物,领起下文。
这也是中国古诗中传统的表现手法,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之间多少有一些意义、气氛上的关联处,又接近于比。
又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让人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了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
喜外弟卢纶见宿①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②。
[注释] ①见宿:留下住宿。
②分(fèn):情谊。
蔡家亲:也做霍家亲。
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分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不是单纯的比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成了著名的警句。
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是颇为贴切的。
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相似点在衰飒。
这里,树作为环境中的景物,起了气氛烘托的作用,类似起兴。
三、渲染气氛,为主题服务。
李珣的《南乡子》“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给整首词奠定了一种感伤的基调,从而为下文表达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做一个铺垫。
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诗歌中的景物描写的常见作用一、内容方面:1、描写了XX样的景象/画面概括特点后具体分析;2、交代诗歌的基本信息——交代了时间、时令季节、地点、天气状况等;3、渲染气氛..时间:早上、中午、傍晚、月夜、深夜;时令:春天早春/初春/孟春、仲春、暮春/晚春/残春/余春、夏天初夏/孟夏、盛夏/仲夏、残夏/季夏、秋天初秋/早秋、仲秋、深秋/晚秋/暮秋、冬天初冬、寒冬、隆冬天气情况:风雨阴晴凉寒暖热风和日丽、和风习习、晴空万里、艳阳高照、雨后初晴、阴雨绵绵……气氛:指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常见气氛用词——描绘人的感觉的词语:热闹、普天同庆、欢欣、愉快、欢乐、严肃、肃穆、悲凉、悲惨、悲伤、凄凉、温馨、尴尬;……二、结构方面:1、呼应标题涉及时间地点景物;2、先言他物;引出下文;或曰“为下文的XX内容写人、叙事、抒情做铺垫”;3、与下文某个写景内容相照应..三、感情方面:1、奠定感情基调;2、烘托人物心情;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调:作品中主要的音调;一般用它开始或结束;基调也就是主要观点;基本思想、情感..感情基调:即作品的主要感情..感情基调用词情感词:喜怒哀乐悲愁苦思淡——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思念……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是说文章开头就表达了诗歌的主要情感;可以通过写景渲染来达成;也可以直接抒情来达成..举例:1.琵琶行开头两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开篇便奠定感情基调.. 秋凉袭身;表达出诗人凄凉的心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2.声声慢开头三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纯属作者内心感受的描写;环境的冷清反而让人的心境更添寂寞冷清..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开头用7个叠词;由浅入深;文情并茂的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奠定了全词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3.荷塘月色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直接描写自己的心境;为全文奠定了一种淡淡的忧愁的感情基调..练一练:送人到松江俞桂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问: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①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的景象..交代了送别的季节秋天、地点..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②烘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感.. 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南乡子唐李王旬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问: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①前三句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凄凉伤感的画面;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②词中借景抒情;借这凄凉的景象烘托诗人的伤感孤寂.. 为下文表达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做铺垫。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景物描写的作用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景物描写的作用【—阅读理解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景物描写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例如叶圣陶的《夜》开头写道: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
这句景物描写用了“黄晕”、“模糊”、“惨淡”、“阴暗”四个形容词,来烘托小说的典型环境。
说明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夜里,一个令人恐怖的夜,一个心头笼罩着阴暗的夜。
通过景物描写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二、图形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景物描绘有时可以图形一种特定的氛围,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整体表现人物的心理。
比如高尔基的《母亲》中写到:“寒冷潮湿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他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并使鼻子红肿,存有一刻工夫并使她无法体温。
”既写下母亲此次行动的时节,又衬托了紧绷的气氛。
而母亲“令人满意地听到她脚下的雪收到的悦耳的声音”以及“每次进门的时候,就存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来她脸上,这并使她真的很痛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等描绘又表明母亲专门从事革命工作时的激动之情,为刻画临危不惧的革命母亲的形象起著了衬托的促进作用。
三、表现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例如鲁迅《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我回到四叔的书房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送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从对联和书籍的内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他懒散、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诗歌鉴赏探究古诗词中画面的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探究古诗词中画面的描述【学习目标】1.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
2.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真题再现】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2分)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
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
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
(2)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
(不超过100字)(4分)答:9.(4分)要求:写出出场的人物(诗人和村民)、景物和场面(摆的酒席)等。
【示例】【题目形式】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题型示例】《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描述前四句的画面:示例一:秋风凛冽,天空高远,清猿长啸,声音哀戚;江渚清冷,岸沙净白,孤鸟盘旋,无傍无依;树叶凋零,萧萧而下,飘飘洒洒,漫天遍地;长江奔腾,滚滚而来,浩浩汤汤,永不停息。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解题技巧及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景物描写的作用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解题技巧及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景物描写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例如叶圣陶的《夜》开头写道: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
这句景物描写用了黄晕、模糊、惨淡、阴暗四个形容词,来烘托小说的典型环境。
说明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夜里,一个令人恐怖的夜,一个心头笼罩着阴暗的夜。
通过景物描写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例如高尔基的《母亲》中写道: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他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使她不能呼吸。
既写出母亲此次行动的时节,又烘托了紧张的气氛。
而母亲满意地听她脚下的雪发出的清脆的声音以及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等描写又显示母亲从事革命工作时的兴奋之情,为塑造临危不惧的革命母亲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三、表现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例如鲁迅《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我回到四叔的书房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送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从对联和书籍的内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他懒散、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及分析

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及分析古典诗歌写景的作用景,是诗歌表达感情的重要凭依,理解诗歌中的景对我们把握一首诗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
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景?首先看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的,然后分析其具有怎样的特点,最后把握其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写景的作用、写景的方法、景与情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帮助大家理解诗歌中的景。
诗歌中写景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具体的说,其作用主要有渲染烘托、对比反衬、借景抒情、起兴、过渡、以景结情、点明时令和地点等。
所谓渲染烘托,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一种环境氛围,用这种环境氛围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所谓对比衬托,就是通过描写情感基调与诗歌中人物情感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景物,让两者形成对比,从反面衬托突出作者的感情。
这两个作用在前面已有谈及,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着重介绍其它的几个作用。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诗歌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即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感情。
它和烘托的不同在于:烘托是通过环境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突出更具有感染力,它是表现人物的方法;借物抒情则是一种抒情方式,指的是诗人在创作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借助景这个媒介来表达感情。
请看下面两首诗: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以写景为主的山水诗,诗歌借助视觉、听觉从动和静两个方面表现了清新、恬静、自然的秋晚山中之景,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其内心的宁静恬淡,是典型的借景抒情的诗歌。
王建的诗从题目“十五夜望月”看,我们即可知道它是一首以表现人为主的诗,因为题目中“望月”一词告诉我们的就是人物的行为。
读完全诗,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首以表达思乡之情为内容的诗歌。
这首诗的前两句也是写景,通(三)过渡。
在说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过渡作用之前,我们先得明白一点:就像我们的感情会因为环境的变换而变化一样,在诗中,诗人的感情也可能受眼前之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景物描写的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之景物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景物描写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例如叶圣陶的《夜》开头写道: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
这句景物描写用了黄晕、模糊、惨淡、阴暗四个形容词,来烘托小说的典型环境。
说明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夜里,一个令人恐怖的夜,一个心头笼罩着阴暗的夜。
通过景物描写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例如高尔基的《母亲》中写道: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他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使她不能呼吸。
既写出母亲此次行动的时节,又烘托了紧张的气氛。
而母亲满意地听她脚下的雪发出的清脆的声音以及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等描写又显示母亲从事革命工作时的兴奋之情,为塑造临危不惧的革命母亲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三、表现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例如鲁迅《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我回到四叔的书房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送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从对联和书籍的内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他懒散、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找出诗中写到的景物,明确 景物的特点。 (明意象)
2.展开联想,根据诗中的景物 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诗中所展示的 画面,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品意境) 3.把自己融入意境中,想象 作者处于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 (悟情感)
2010年扬州卷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诗中的“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怎样 将诗人的感情表达得含蓄动人的?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祝福大家中考 捷报频传
Hale Waihona Puke 从诗句中“边、属国、居延、征蓬、汉塞、 胡天、大漠、孤烟、长河、萧关、都护、燕然” 等词语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 ·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清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这两首诗都借景抒情,分别抒发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景物体现地域特征
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胡雁、黄沙、大漠、关山、黄河、胡天 烽火、狼烟、铠甲、长城、孤城、边城 胡琴、琵琶、羌笛 ……
2011年连云港卷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 具体说明。
中考复习
一花一木皆入景
万水千山总关情
——探究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考试内容
古诗词赏析(包括课外难易适 当的古诗词名篇)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景物折射人物情感
思乡:明月、鸿雁、日暮、烟波、家书…… 送别:杨柳、长亭…… 爱情:红豆、鸳鸯…… 言志:梅、菊、莲……
梧桐、子规、流水、落花…… 沧海、大江、高山、平原…… ……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春天,从“归雁入胡天”一句可知。
2012盐城市《中考说明》(P33)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 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 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联系全词,说说“塞下秋来风景异” 写了哪些“风景”?“异”在何处?用自 己的话概括。
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 ·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清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 同,白居易写的是____时的景物,欧阳 修写的是_____时的景物。
2012盐城市《中考说明》(P34)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 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 园香径独徘徊。
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_____、 _____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 的画面,把自然风光和____很自然地结合在一 起,表达了____的情怀。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11年陕西卷
西归绝句
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
中。②书:信。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 篇。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并说说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
2011年宿迁卷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 的特点?
梅子、芭蕉、柳花。
2010年上海卷
(乙) 雨晴 (甲) 约客 王驾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雨前初见花间蕊, 青草池塘处处蛙。雨后全无叶底花。 有约不来过夜半,蜂蝶纷纷过墙去, 闲敲棋子落灯花。却疑春色在邻家。 甲、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 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
季 甲 乙 节 景 物 家家雨、处处蛙
春 天
景物体现季节特征
春: 燕、莺、蜂、蝶…… 青草、绿柳、桃花、红杏…… 繁花、落红…… 夏: 梅子、绿荫、荷花、芭蕉、蛙鸣…… 秋:圆月、菊花、枫叶、霜、雁…… 冬:梅花、雪……
2012盐城市《中考说明》(P30)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人奉命出使边塞的时间是哪个季 节?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