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变量、模型与理论

合集下载

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创业团队因素研究

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创业团队因素研究

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创业团队因素研究一、概述在快速变化与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新创企业的成功与否往往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

创业团队作为新创企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素质、结构、行为等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创业团队因素,以期为新创企业的创业者和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创业团队的组成与结构是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团队成员的背景、技能、经验和互补性等方面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团队的整体效能和创新能力。

构建一支多元化、专业化的创业团队,对于提升新创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创业团队的领导力与决策机制也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能够带领团队应对挑战、抓住机遇,而有效的决策机制则能够确保团队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提升创业团队的领导力和优化决策机制,对于提高新创企业的绩效至关重要。

创业团队的文化氛围与沟通协作能力也对新创企业绩效产生深远影响。

良好的团队文化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高效的沟通协作则能够确保团队在面临挑战时能够迅速响应、协同作战。

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和提升团队的沟通协作能力,也是提升新创企业绩效的重要途径。

创业团队因素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新创企业的创业者和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 研究背景:新创企业的重要性与创业团队的关键作用在全球化与信息化交织发展的今天,新创企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新创企业不仅为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更在技术创新、就业创造、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资源有限、风险较高等,这些挑战使得新创企业的绩效表现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焦点。

创业团队作为新创企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素质、结构、协作等因素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用户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框架论文

用户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框架论文

用户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框架论文用户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框架论文现有的众多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都表明.用户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有研究显示,在诸如科学仪器、电子零部件设备以及滑雪与滑板设备等行业.用户创新甚至成为最重要的创新源泉。

另外,自熊彼特于20世纪初提出创新理论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创新活动,并采取各种策略以尽量提高创新的绩效水平.这导致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不断为学者所重点关注。

而随着“用户也是创新者”的革命性观点日益被人们接受.用户创新绩效影响因素问题也不断引起理论界与实践界的高度关注。

目前,理论界对于这一主题的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总结与整合。

因此,本文将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用户创新绩效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及可能存在的调节变量,从而构建出合理的理论模型与提出相应的研究命题。

一、用户创新绩效及其测量国内学者高忠义,王永贵认为用户创新是指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对这些产品或服务所提出的新设想或进行的改进。

作为创新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绩效的关注重点集中于企业层面。

一般认为,创新绩效是指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效果和效率的评价。

因此.本文将用户创新绩效界定为“对用户创新活动效果或效率的评价”。

为合理构建用户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首先必须明确用户创新绩效的测量。

Cruber和Wallance(1993)认为创新是新颖与价值的统一体.即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不仅应该是新颖的,而且从某种外在标准来看又是有价值的。

Lilien等(2002)在对3M公司的用户参与产品创新活动进行研究时,采用的用户创新绩效测量指标包括:相对新颖性、用户需求的原创性、5年内的市场份额、5年内的预期销量、运营利润率、成功可能性、战略重要性、知识产权保护、与现有分销渠道的契合程度、与现有生产能力的契合程度、与现有战略计划的契合程度,等等。

在研究用户社区对用户创新活动的支持作用时.Franke 和Shah(2003)从新颖性、解决紧迫问题的程度、市场潜力与商品化这四个方面对用户创新效果进行测量与评价.在Franke和Von Hippel(2006)识别有商业吸引力的用户创新活动研究中,在充分考虑用户创新绩效特有影响因素与研究可获得性的基础上,他们采用问题的原创性、创意的新颖性、短期市场潜力及长期市场潜力这四个变量来构建吸引力指数,以对用户创新成果进行合理评价。

大学生农村创业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农村创业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农村创业绩效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大学生农村创业已逐渐成为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之一,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农村创业人数不断增多但成功率较低,因此有必要分析制约大学生农村创业绩效提高的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本文是在对河北省五所高校的调查研究基础之上,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学生农村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

在对河北省的实证分析中,以年级为分类标准,反映不同群体对制约大学生农村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程度,结果显示创业者个人特质和政治经济环境对大大学生农村创业绩效影响相关性更高,所以大学教育中应加强学生的战略眼光、冒险精神、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农村创业,模糊综合评判法,创业绩效,影响因素,河北省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创业绩效是反映创业者在其创业过程中行为和结果的投入产出情况,可以从多方面对创业本质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因此在对制约大学生农村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建立能全面反映制约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

本文通过参阅相关文献,建立出如下的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图1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二、模型选择和变量说明本项目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运用模糊数学和模糊统计方法,通过建立模糊集合,对影响某事物的各个因素的综合考虑,对该事物的优劣作出科学的评价的方法。

它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转化处理事物、现象的模糊性,综合各个因素对总体的影响作用,用数字来反映人的经验。

在模糊集合中,给定范围内元素对它的隶属关系不一定只有“是”或“否”两种情况,而是用介于0和1之间的实数来表示隶属程度,还存在中间过渡状态。

此次问卷调查主要是了解农村创业绩效的主要影响因素重要性,这是个模糊评价,隶属程度由五级来表现。

如果学生认为非常重要的,它的从属程度是1;重要的,它的从属程度为0.8;依此类推,一般重要的是0.6;不太重要的是0.4,不重要的是0.2。

创业自我效能与其影响因素模型研究

创业自我效能与其影响因素模型研究

创业自我效能与其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在越来越多的创业意图和行为研究中,研究者们认同了创业自我效能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数学者都把创业自我效能作为一个解释变量,很少去研究影响创业自我效能的前因变量。

为探讨影响创业自我效能的关键因素,首先对创业自我效能的测量维度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整合了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认知方式三方面构建了创业自我效能差异性因素模型,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建议。

标签:创业自我效能;维度划分;创业自我效能差异性因素模型0 引言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对创业动机与行为的研究受到了大量关注。

简单的说,大家探讨的是“企业家从哪里来”与“为什么有些人选择当企业家,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处理重要的任务吗”。

对于这个问题,Kruge和Brazeal的研究表明创业自我效能是影响潜在创业者创建自己企业的关键因素。

這一概念最早是1977年由Bandura作为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提出的: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完成一个工作或是一项特定的任务。

Chen(1998)定义创业自我效能是“创业者对自身能够胜任不同创业角色和任务的信念”。

Luthans和Ibrayeva认为创业自我效能是指“创业者对其能力能够影响所处环境并通过相应行为获得成功的信心和信念”。

综上,创业自我效能是个人综合自己的各种信息,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创业的行为能力的评估和判断中形成的对自身能力的信心。

1 创业自我效能影响因素模型的理论基础1.1 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研究创业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必须建立在研究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而对于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公认的是bandura(2001)的四因素:个人自身行为成败经验。

bandura认为,掌握的经验或行为成就对于自我效能感似乎是最有影响力和最有效的信息来源,特别是由于直接经验可靠性。

当自我服务归因的形成,增强了乐观的自我效能感,使其成功地完成任务。

相对来说,失败是由于低估了自我效能感,具有高自我效能的人,偶然的失败并不一定会使其丧失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反而更可能会去寻找导致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而提高其自我效能。

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变量、模型与理论

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变量、模型与理论

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变量、模型与理论曹之然摘要:文章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了机会识别、契约精神、参考框架、发展阶段及环境特征等影响创业绩效的五大变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并初步验证了创业绩效影响因素关系模型,最后揭示了模型的背后是基于契约的创业绩效理论。

关键词:创业绩效;影响因素;案例研究Entrepreneurship Performance Influences Studying: Variable, Model and TheoryAbstract: We have discovered that there are five variables influence entrepreneurship performance: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contract spirit, reference frame, development phase and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 Based on them, we have constructed and confirmed the relational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performance influences. Finally, we have revealed that contract-based performance theory is behind the model.Key words: Entrepreneurship performance; Influences; Case study1引言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创业不仅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增长,而且给企业注入了新鲜活力,同时也成就了个人的伟大梦想。

因此,社会各个层面上有越来越多的主体积极投身于创业大潮。

2007年全球创业观察(GEM)中国报告]1[显示,我国的全员创业活动指数达到16.4%,即每100位年龄在18~64岁的成年人中,有16.4人参与创业活动。

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变量、模型与理论:

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变量、模型与理论:



引言
利 用 自己所 专长 的理 论 工具 去解 释创 业 现 象 , 至 以
作 为一 种 重 要 的社 会 经 济 现象 , 业 不 仅 推 动 创
了国家经 济 的增长 , 而且 给企 业注 入 了新鲜 活力 , 同 时也 成就 了个 人 的伟 大 梦 想 。因此 , 会 各 个 层 面 社 上有越 来 越 多 的主 体 积 极 投 身 于创 业 大 潮 。2 0 07 年全球 创业 观察 ( E 中 国报 告 显示 , 国 的全 员 G M) 我 创业 活动指 数达 到 1 . % , 6 4 即每 1 0位 年龄 在 1 0 8— 6 4岁 的成 年 人 中 , 1 . 有 6 4人 参 与 创 业 活 动 。这 一
20 0 6年 的 6 3 %有 所提 高 , 闭率呈 现 总体 上升 趋 .4 关
1关 注组 织 内部 环境 的理 论 . 认 知理 论 关 注 创 业 家个 人 , 它试 图将 创业 家 的 个人 特征 与 能力 视 为 影 响创 业 绩 效 的最 重 要 因素 。
S a e指 出主观 性 、 hn 自信 心 、 觉 力 等认 知 特征 会 影 直
[ 摘
要 ] 创 业绩效影响 因素的研究是在理论上和 实践 中都 非常有价值 的研 究课题 。在 文献 回顾 的基础上 ,
文章通过案例研 究发现 了机会识别 、 契约精神 、 参考 框架 、 发展 阶段及 环境特 征 等是影 响创 业绩效 的五 大变量 , 并
在此基 础上构建并初步验证 了创业绩效 影响 因素关系模 型, 后揭 示 了模 型 的背 后是 基于 契约 的创 业绩 效理论 。 最
本文是 山东省软科学基金项 目“ 网络化人力资 源管理应 用研究” 项目编号 :0 8 K 17 的阶段性成果 。 ( 20R B0 )

创业绩效影响因素

创业绩效影响因素

行政效率
政府行政效率的高低,如 审批速度、服务质量等, 对创业者时间和精力的消 耗,进而影响创业绩效。
经济环境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的大小、增长速 度和竞争程度,直接影响 创业项目的盈利潜力和发 展空间。
融资环境
融资渠道的多样性和融资 成本的高低,影响创业企 业的资金获取和运营能力 。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波动,如经济 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等, 对创业企业的经营和盈利 产生影响。
创业绩效是衡量创业者创业活动 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对于创业 者、投资者、政府和社会都具有 重要意义。
创业绩效评估方法
财务指标评估法
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指标等手段 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如
销售额、利润率、成本等。
非财务指标评估法
通过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员 工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社 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评估。
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法规、市场 竞争、行业趋势等方面,这些因素对 企业的发展和运营产生重要影响。
02
创业环境因素
政策环境
01
02
03
政策支持
政府提供的创业政策,如 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创 业贷款等,能够降低创业 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
法规限制
政府对创业活动的法规限 制,如行业准入、环保要 求等,可能对创业绩效产 生影响。
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
沟通技巧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包括定期会议、面对面交流、在线沟通等,确保信息畅通,避免误解和冲突。
协作能力
培养团队成员间的协作精神,鼓励互相支持、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团队创新精神激发与保持
创新思维
01
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新的想法和建议,激发创新精神,为创业项

创业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要素模型探讨

创业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要素模型探讨

内容摘要: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创业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系统理论、均衡与非均衡理论和内生性理论,构建了创业环境要素模型,提出了创业环境是由内部创业环境、宏观环境、市场环境和自然环境四个子系统构成,并分析了子系统间的关系。

关键词:创业环境影响因素模型关系创业环境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及评述从创业环境界定中不难看出,创业环境是由若干环境要素构成的。

很多学者对创业环境构成要素进行了研究,详见表1。

对现有创业环境要素划分的评述如下:(一)缺乏从系统角度对创业环境要素的划分创业环境是一个系统,系统的特征表现为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与相关性。

现有创业环境要素研究都是基于对创业外部影响要素的研究,即外部环境研究;而没有把创业内部环境如创业团队的文化、组织与分工等纳入创业环境研究框架,创业环境研究整体性缺乏。

另外,各个影响要素的层次性也不够,有单纯对宏观环境的划分(池仁勇,2002),也有单纯对市场环境的划分(Porter,1980)。

基于此,本文把内部创业环境引入到创业环境研究框架,构建完成创业环境要素分析模型。

(二)缺乏对创业环境要素之间关系的研究现有研究对创业环境要素的来源研究比较多,而一个完整的创业环境系统,必须考虑到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认识和评估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各个子系统既有独立的运动轨道,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创业环境动态链,了解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创业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重点分析了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的形式。

创业环境因素划分标准的理论探讨(一)系统环境观系统环境观认为环境是一个系统,它不仅包括外部环境,还包括内部环境,是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统一体。

因此,在研究创业环境时,不仅要研究外部创业环境,还要研究内部创业环境;在研究新创企业与创业环境之间关系时,就不能把新创企业内部因素如创业团队和企业外部环境看成对立的断点,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在评估创业机会和新创企业绩效时,不仅要考虑到外部环境因素,还要考虑到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当研究如何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时,环境营造的主体就不只是政府,创业团队也是营造环境的主体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变量、模型与理论曹之然摘要:文章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了机会识别、契约精神、参考框架、发展阶段及环境特征等影响创业绩效的五大变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并初步验证了创业绩效影响因素关系模型,最后揭示了模型的背后是基于契约的创业绩效理论。

关键词:创业绩效;影响因素;案例研究Entrepreneurship Performance Influences Studying: Variable, Model and TheoryAbstract: We have discovered that there are five variables influence entrepreneurship performance: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contract spirit, reference frame, development phase and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 Based on them, we have constructed and confirmed the relational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performance influences. Finally, we have revealed that contract-based performance theory is behind the model.Key words: Entrepreneurship performance; Influences; Case study1引言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创业不仅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增长,而且给企业注入了新鲜活力,同时也成就了个人的伟大梦想。

因此,社会各个层面上有越来越多的主体积极投身于创业大潮。

2007年全球创业观察(GEM)中国报告]1[显示,我国的全员创业活动指数达到16.4%,即每100位年龄在18~64岁的成年人中,有16.4人参与创业活动。

这一数据在参加全球创业观察的42个国家中排名第六,说明我国的创业活动比较活跃。

但报告同时指出,2007年中国的创业企业关闭率为10.30%,相对于2006年的6.34%有所提高,关闭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

可见创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充满了未知与风险,在创业道路上折戟沉沙者不在少数。

因此,以提升中国背景下创业成功机率为目的的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就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2文献回顾2.1相关理论创业在实践中的回归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创业这一最富激情与活力的科研领域,他们纷纷从自己的学科领域出发,利用自己所专长的理论工具去解释创业现象,以至于创业成为一个横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领域。

来自不同领域的理论有着不同的前提假设、研究范畴和适用范围,它们之间存在着冲突或互补关系。

其中与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相关的主要理论有认知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群体生态理论、制度理论、战略适应理论等,它们都在某一方面加深了我们对于创业内涵的理解。

站在创业绩效的组织层面,并根据每一理论所关注的重点,我们大体上可以将上述理论划分为三个类别:(1)关注组织内部环境的理论认知理论关注创业家个人,它试图将创业家的个人特征与能力视为影响创业绩效的最重要因素。

Shane]2[指出主观性、自信心、直觉力等认知特征会影响人们的思考与决策。

陈柏峰]3[在硕士论文中验证了个人背景、心理特征、能力特征对创业绩效的影响。

除此之外,认知理论还延伸到了创业团队的社会认知层次。

Busenitz等]4[鼓励后续学者可以针对创业团队决策模式、成员多元性等议题进行研究,探讨机会发现过程中创业团队的社会认知模式。

周劲波]5[在其博士论文中验证了团队行为、决策模式、决策绩效和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链。

认知理论指明了创业家个人或创业团队的认知特征是创业绩效的重要解释变量,但它试图把创业绩效看作是单纯的创业家个人或创业团队作用的结果并没有得到实证支持,认知特征应该与环境、战略等要素一起被整合到相关框架中。

另一个关注组织内部环境的理论是资源基础理论,它认为企业内部异质性资源会衍生出企业的独特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形成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导致创业绩效的差异。

由于创业本身就是资源获取与培育的过程,所以这一理论十分适合用来分析创业家的决策、机会认知、机会发现、组织能力与市场竞争优势]6[。

此外,在资源基础理论上新近发展的知识观、学习观及动态能力观也值得关注。

张炜]7[研究了中小高技术企业创业知识资本与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丁岳枫]8[研究了创业组织学习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田晓明]9[等对企业动态能力与企业创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资源基础理论有助我们理解企业内部资源的重要性,但是它却忽视了对企业而言极为重要的外部资源。

(2)关注组织外部环境的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关注的是社会主体之间所形成的“关系”,而非“主体”本身。

创业企业正是通过这种关系来获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外部资源(社会资本),从这一角度来看,创业就是创业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建立、维持及利用过程,社会网络也因此会对创业绩效产生重大影响。

这一理论在创业领域中凸现出很强的解释力,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把它作为分析问题的起点,谢振东]10[在自己的硕士论文中论述了产业集群背景下企业社会网络与创业绩效的关系。

但是总体而言,目前的创业研究还缺乏对于该理论应用的全面检讨,而且实证性研究也相当不足]11[。

另一个是群体生态理论,它认为自然科学中的“适者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社会科学,只有那些与环境相适应的企业才会生存下来,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创业过程中必须关注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环境方面的变化,并据此对自己的企业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在“物竞天择”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目前这一理论比较成熟,它已经从简单的生物类比发展为一个综合了其他理论观点的较为丰富的理论框架。

但是,它的局限在于不能对具体的单个创业企业的绩效做出准确预测。

还有制度理论,它更强调规章、礼仪、法规等制度环境对创业绩效的影响。

因为制度是通过参与者之间的不断互动而逐渐形成的共同行为准则,所以身处其中的任一主体都将受到制度结构的规范,只有获得了制度合法性的创业企业才能够生存。

Spencer等探讨了制度结构、创业活动形式与失业等经济因素的关系]12[。

(3)关注组织战略的理论战略适应理论首先承认组织内、外部环境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但同时指出这种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因为企业有选择不同战略导向的自由,处在相同环境中的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不同的战略选择创造出不一样的绩效。

Dollinger]13[认为这一理论能够很好地解释小企业的创业及管理过程,因为这些小企业的创业者都是根据自己所能控制的资源与能力制订合适的战略来进行创业活动。

Sanberg等]14[研究了创业者特征、产业结构、创业战略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创业者特征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最小,产业结构与战略之间的互动对创业绩效有显著的影响。

柳燕]15[基于汽车行业大型跨国企业的调研,对创业环境、创业战略、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战略适应理论的最主要贡献是对环境、战略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且从静止的、一般的创业绩效影响因素发展到基于不同环境的战略权变模型。

综合考虑以上诸多理论,不难发现,创业绩效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企图用某一理论全面解释复杂的创业现象无异于“盲人摸象”。

类别划分有助于我们对理论的整体把握,它使我们发现这些理论并未逃脱“环境——战略——绩效”的战略性思维框架,这说明了战略性思维框架本身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解释力。

但是,作为一个有效的社会科学领域,创业必须有一个有别于其他领域的概念框架能够用来解释和预测一系列的实证现象]16[。

这一点显然是战略性思维框架所无法做到的,究其原因也许在于“理论驱动研究”的推崇,它强调以理论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换句话说是用某一已知的理论去解释新的现象,其结果大多是拓展了原有理论的解释范畴,然而却难以发现新的理论。

案例研究为这一困境提供了解决之道,它以实践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创业管理活动进行总结、提炼、升华,更加有助于构建新的理论。

更有甚者认为,在案例启动阶段最好不要有先入为主的理论框架,否则容易束缚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17[。

但我们认为,案例启动之前的文献回顾仍有必要,因为它有助于内容分析法的实施。

2.2影响因素Chrisman等]18[对1962——1992年间62个关于新创企业绩效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结果发现企业家、行业结构、公司战略、资源、组织结构是影响创业绩效的重要变量。

企业家、资源、组织结构属于内部环境,行业结构属于外部环境,公司战略属于战略层面,所以,这些变量仍然可以在战略思维框架内进行整合。

这实际上相当于从战略管理的视角研究创业绩效,把新创企业当作战略管理的一个特例。

在此,我们应用战略思维框架对中国背景下的创业绩效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如表1所示。

表1 战略思维框架下的创业绩效影响因素总结相关研究外部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因素企业战略因素陈柏峰. 2007 √√陈逢文. 2007 √丁岳枫. 2006 √√都建华. 2007 √√√范剑峰. 2004 √√冯华, 杜红. 2005 √√冯运义. 2002 √√龚志周. 2005 √√√何斌. 2004 √√李良成. 2007 √李仁苏, 蔡根女. 2008 √√√刘庆中. 2007 √柳燕. 2007 √√√骆骏. 2006 √马红民, 李非. 2008 √√马卫东, 胡长深. 2008 √√曲维鹏. 2005 √√√沈超红. 2006 √沈超红, 马亮. 2006 √√田晓明, 蒋勤峰, 王重鸣. 2008 √√王重鸣, 刘邦成. 2005 √√√王鑫华. 2004 √√√吴东晓. 2005 √√吴红. 2007 √√√谢振东. 2007 √√薛红志. 2005 √叶建国. 2006 √√俞明理. 2003 √√张炜. 2005 √√√周劲波. 2005 √共30个研究19 27 162.3概念模型杨俊]19[对创业领域中主要的概念模型做了比较清晰的梳理,他以创业过程的复杂性与动态性为主线,将模型划分为侧重复杂性的、侧重动态性的、复杂性与动态性相融合的三种,并指出概念模型的发展大致遵循了“侧重复杂性的理论模型——侧重动态性的理论模型——复杂性与动态性相融合的理论模型”的内在逻辑,本文总结成图1。

复杂性与动态性实际上体现了人们观察事物时所惯用的空间视角与时间视角,它背后的理论基础是哲学的“联系观”与“发展观”。

创业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客观上要求研究人员以“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的哲学法则为指导思想观察创业现象、探寻创业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