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必修二第6课《孔雀东南飞》两首 导学案【学生版】

第6课《孔雀东南飞》审核: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学法指导】抓住两点来设计:一是把字、词、句的理解列为重要教学环节,主要由学生自己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自学,整理文言知识。
知识整理包括以下内容:重要字音、通假释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二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意,探究复杂的感情。
品味诗歌特色,掌握比兴手法与重章叠句的手法。
【知识链接】1.了解《孔雀东南飞》(1)《孔雀东南飞》原题为《》,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它与北朝的《》,并称为“”。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称它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2)首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一种的手法。
旨在渲染一种笼罩全诗的缠绵悱恻的氛围;结尾部分(“两家求合葬……”)采用的手法,表达了人们;中间部分是诗的主体,记叙了,抨击了。
2. 相关知识:【预习案】【读课文,完成预习题目】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公姥.()伶俜.()腰襦.()葳.()蕤.()聘.()礼磐.()石拊.()掌否.()泰踯.()躅.()赍.()钱冥冥..()摧藏.()奄奄..()仕宦.()2.重点字词:⑴徒留无所施施⑵便可白公姥白⑶于今无会因因⑷供养卒大恩卒⑸虽与府吏要要⑹渠会永无缘渠⑺赍钱三百万赍⑻否泰如天地否泰⑼莫令事不举举⑽交广市鲑珍市3.通假字:⑴终老不复取⑵箱帘六七十⑶府吏见丁宁⑷摧藏马悲哀⑸蒲苇纫如丝⑹合葬华山傍⑺槌床便大怒4.偏义复词有些词语两字组合在一起,只取其中一字的意义,叫偏义复词。
⑴便可白公姥⑵昼夜勤作息⑶我有亲父兄⑷逼迫兼弟兄⑸其日牛马嘶⑹我有亲父母5.古今异义词①可怜体无比可怜:②汝岂得自由自由:③处分适兄意处分:④共事二三年共事:⑤叶叶相交通交通:6.一词多义相xiāng①互相②偏指一方xiàng①动词,辅助、帮助②动词,察看、选择③名词,宰相、丞相④名词,相貌、命相⑤名词,古代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及时相遣归:儿已薄禄相:会不相从许:还必相迎取:久久莫相忘:好自相扶将:嬉戏莫相忘:誓天不相负:不得便相许:登即相许和:六合正相应: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黄泉下相见: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仰头相向鸣:【探究案】1.诗歌开头两句是属于什么内容?有何作用?2. 刘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的生活经历,意在表明什么?用了一种什么手法?3.体味焦仲卿与他母亲的对话,谈谈其作用。
2014年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乐府双璧”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低位2、掌握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识,归纳“相、见、谢、徒、适”的用法及意义3、熟悉故事情节,从人物动作及对话入手,揣摩人物心理,把握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的形象特征,体会人物情感【学习重点】1、掌握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识,归纳“相、见、谢、徒、适”的用法及意义,归纳本文出现的偏义复词及古今异义词2、熟悉故事情节,从人物动作及对话入手,揣摩人物心理,把握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的形象特征,体会人物情感3、体会本文起兴、多用铺陈和善用比喻的民歌特点【学习难点】把握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
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点,而这一特点的把握需要体会焦、刘二人在不同情景下的不同表现,注意揣摩焦刘二人的心理。
【学法指导】分组讨论【知识链接】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孔雀东南飞(并序)》《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它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全诗共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学习过程】夯实基础1、字音俜(pīng )襦( rú)拊(fú)鹄(hú)幡(fān )踯躅(zhí zhú)槌(chuí)萦绕( yíng )主簿( bù)窈窕( yǎo tiǎo )婀娜(ē núo )2、字形(罄磐)石儿今日(冥冥暝暝)主(簿薄)3、实词(1)谢 (2) 适①谢家来贵门(辞别)①始适还家门(出嫁)②阿母谢媒人(谢绝)②处分适兄意(依照)③适得府君书(刚才)③多谢后世人(告诉)④适彼乐土(到、去)(3)为(4)故①为仲卿母所迁(被)①大人故嫌迟(仍旧)②为诗云尔(作、写)②故遣来贵门(特意)③非为织作迟(是)③知是故人来(旧、老)④君家妇难为(做)④故作不良计(故意)⑤阿母为汝求(替、给⑥始尔未为久(算是、算作)⑦慎勿为妇死(为了)(5)举(6)令①举言谓新妇(张开①便言多令才(美好)②举手拍马鞍(拾起)②岂合令郎君(敬辞,你的)③莫令事不举(成功)③莫令事不举(使、让)④举手长劳劳(举起)(7)见①相见常日稀(见面)②君既若见录(我)③渐见愁剪破(被)④府吏见丁宁(我)4、虚词(1)相(2)尔①及时相遣归(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①始尔未为久(语气助词)②儿已薄禄相(名词,相貌)②诺诺复尔尔(如此如此)③还必相迎取(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③君尔妾亦然(代词,这样)④久久莫相忘(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④作计乃尔立(代词,这样)⑤好自相扶将(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⑤尔来四万八千岁(代词,那)⑥誓天不相负(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⑥尔与尔三矢(代词,你)⑦登即相许和(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我)⑧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⑨仰头相向鸣(副词,互相)⑩无物以相之(动词,辅佐)5、词类活用孔雀东南飞(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黄泉共为友(黄泉,名词作状语,在黄泉下)昼夜勤作息(昼夜,名词作状语,从白天到黑夜)逆以煎我怀(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煎熬)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荣华)理实如兄言(理,名词作状语,按道理)手巾掩口啼(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卿当日胜贵(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千万不复全(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仕宦于台阁(仕宦,名词作动词,做官)窈窕艳城郭(艳,形容词作动词,长得最美)戒之慎勿忘(戒,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警戒)6、通假字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柔软结实)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嘱咐)摧藏马悲哀(藏通“脏”脏腑)儿今日冥冥(冥冥通“暝暝”日落)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7、古今异义妾不堪驱使(驱使,古义:使唤;今义:强迫别人按自己的意志行动)共事二三年(共事,古义: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何乃太区区(区区,古义:愚拙、凡庸;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汝岂得自由(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约束和限制)可怜体无比(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和同情)本自无教训(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知识)感君区区怀(区区,古义:真挚情谊;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自可断来信(来信,古义:来做媒的人;今义:寄来的书信)承籍有宦官(宦官,古义:官宦、做官的人;今义:太监)处分适兄意(处分,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便利此月内(便利,古义:吉利;今义:方便)蹑履相逢迎(逢迎,古义:迎接,迎着;今义:说好话巴结别人)生人作死别(生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的人)奄奄黄昏后(奄奄,古义:暗沉沉的;今义:气息将绝)叶叶相交通(交通,古义:连接相通;今义:指运输事业)多谢后世人(多谢,古义:多多告诉;今义:非常感谢)8、文言句式1、为仲卿母所遣句式特点:(被动句)翻译:被焦仲卿的母亲休回娘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6 孔雀东南飞

必修二第二单元制作人:谢瑞斌校对人:李松岚使用时间:11月组长签字:领导签字:6孔雀东南飞并序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清故事情节,鉴赏表现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思想内涵,分析悲剧发生的深层原因。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句,完成习题,提出疑难点。
2.除去课文开头和结尾段,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将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二、自练自测1.填空“乐府”,最初是名称,后成了一种有音乐性的名称。
以后不少文人仿拟乐府诗所作的诗也叫乐府诗或。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编者)编录的。
《乐府诗集》由宋代编,其中收录有乐府双璧: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最长的。
2.背诵默写(1)鸡鸣外欲曙,。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头上玳瑁光。
,耳著明月珰。
,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
(2)“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
” ,二情同依依。
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诗歌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辞作为故事的开端,开门见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间的矛盾。
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待字闺中的生活经历,这是一种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阅读“鸡鸣外欲曙……涕落百余行”这一部分,讨论:这一部分写兰芝严妆,和婆婆告别,和小姑告别,有何作用?3.作者运用铺陈和排比大肆渲染太守家对婚事的排场,其用意是什么?4.根据课文分析总结刘兰芝、焦仲卿的性格特点。
课堂练习一、基础知识1.选出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新妇起严妆..(盛妆)事事四五通.(遍)B.足下蹑.丝履(穿着)耳著.明月珰(戴)C.指如削葱根..(教养)..(葱白)本自无教训D.却.与小姑别(回头)好自相扶将..(服侍)2.选出与“勤心养公姥”的“公姥”构词方式全都不同的一项()①昼夜勤作息..⑥便复在..⑤逼迫兼弟兄..④还必相迎取..②我有亲父兄..③汝岂得自由旦夕....⑦嬉戏莫相忘A.①②③⑥B.③④⑥⑦C.②④⑥⑦D.①⑤⑥⑦3.选出与“好自相扶将”的“相”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①及时相遣归②会不相从许③还必相迎取④嬉戏莫相忘⑤誓天不相负⑥蹑履相逢迎⑦怅然遥相望⑧不得便相许⑨登即相许和⑩叶叶相交通A.①④⑩B.②③⑤⑧C.⑥⑦⑨D.②④⑥⑧4.对刘兰芝被遣前还“严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反映她是个果断镇定自若的女子,严妆以显示自己的价值。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 《孔雀东南飞》 导学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1、学习本诗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3、熟读课文。
重点难点通过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诗歌感情。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作品信息《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此诗作者不详,见于徐陵《玉台新咏》卷一,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辞》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徐陵(507—583),字孝穆,其诗赋皆轻靡绮艳,《玉台新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2、文题解说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选取开头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孔雀东南飞”是古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汉代常用鸿鹄徘徊比喻夫妇离别,本诗用孔雀东南飞作比,也是此意。
题目既奠定了本文哀愁缠绵的基调,也暗示了故事的悲剧结尾。
3、写作背景本诗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
原为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后人修饰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
在婚姻制度方面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清规戒律,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
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到刘兰芝一边,表明与刘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定态度,实在难能可贵。
4、文学常识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二、自主预习1、反复朗读这首诗,给下列划线的字词注音。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4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5注意把握本诗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学习重点】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学习难点】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方法指导】理解性阅读与鉴赏性阅读【知识链接】关于诗题及“乐府”《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语言知识:1、本诗中“相”字出现比较多,而且用法不同,请试作区别。
“相”,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看。
引申为“单相”,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如:“相信(信之)”“相知(知之)”等。
其次表示互相、交相的意思,如:“相识”“相同”等。
此外,还可作名词、动词,如“相貌”“辅助”等。
本诗中“相”字出现过十九处,大致可分三类:(1)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
①会不相从许(“你”)②及时相遣归(“我”)②还必相迎取(“你”)④好自相扶将(“她”)⑤嬉戏莫相忘(“我”)⑥誓天不相负(“你”)⑦不得便相许(“你”)⑧登即相许和(“它”)⑨蹑履相逢迎(“他”)⑩誓不相隔卿(“你”)(2)副词,表示相互,彼此。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6课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1课时聘.礼( ) 磐.石( ) 拊.掌( ) 踯躅..( )赍.钱( ) 否.泰( ) 冥冥.( ) 伶俜..( )奄奄.( ) 仕宦.( ) 纨.素( ) 婀娜..( )鲑.珍( ) 自缢.( ) 槌.床( ) 鹄舫..( )便.言( ) 遗.施( ) 幡.然( ) 箜篌..( ) ㈡探究展示:1.诗前的序言部分,给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2.再读课文,梳理写作思路。
情节曲折是这首诗歌的特点,请你按照情节发展划分层次,给每一个情节拟一个标题。
答:㈣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乐府及汉乐府诗的基本含义,《孔雀东南飞》的大致内容,(五)课后作业抄写文章刘兰芝“严妆”一段,并背诵。
二十冶高中语文导学案南飞第3课时一.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诗中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 学习互文的修辞手法二.学习重点:文中重点实词三.学习难点:文中“相”字的用法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其义。
终老不复取箱帘六七十蒲苇纫如丝虽与府吏要府吏见丁宁2. 找出下列的偏义复词并解释。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叫化石语素。
例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
口语中“有个好歹”,偏在“歹”。
便可白公姥昼夜勤作息我有亲父母我有亲父兄逼迫兼弟兄其日牛马嘶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的词语。
可怜..体无比槌床.便大怒叶叶相交通....汝岂得自由生人..作死别不久当归还..府吏再.拜还汝是大家..子共事....二三年本自无教训感君区区..适兄意..怀处分渠.会永无缘便利..此月内蹑履相逢迎..多谢.后世人4.解释一词多义(1)为为诗云尔非为织作迟慎勿为妇死阿母为汝求为仲卿母所遣黄泉共为友(2)故大人故闲迟知是故人来故作不良策(3)举举言谓新妇举手拍马鞍莫令事不举举动自专由(4)适始适还家门适得府君书处分适兄意(5)令岂合令郎君便言多令才莫令事不举(二)合作探究1.本诗中“相”字出现比较多,而且用法不同,请试作区别。
语文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2.6《孔雀东南飞》.pdf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②及时相遣归(代“我”)
③还必相迎取(代“你”)
④好自相扶将(代“她”)
⑤嬉戏莫相忘(代“我”)
⑥誓天不相负(代“你”)
⑦不得便相许(代“你”)
⑧登即相许和(代“他”)
⑨蹑履相逢迎(代“他”)
⑩怅然遥相望(代“他”)
⑾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⑿久久莫相忘(代“我”)
乡偶诗》中“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两个“相”字,都是称代“贺知章”的,放在
诗句中可解释为第一人称代词“我”。“相”的这种用法在本文中很多,要求大家切实掌握。此
外,“相”还有互相、交相的意思。还可作名词、动词,如“相貌”“辅助”(解释为“相貌”“辅
助”“辅佐”时,“相”念“Xiàng”)等。】
义,另一词作陪衬的用法叫“偏义复词”。这种用法一直沿用至今。例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
在“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本诗中这种现象比较多,应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偏义复词,并加以解释。
①昼夜勤作息 (
)
②勤心养公姥 (
)
③我有亲父兄 (
)
④逼迫有弟兄 (
)
⑤其日牛马嘶 (
)
⑥我有亲父母 (
)
“作息”(偏指“作”) “公姥”(偏指“姥”)
“父兄”(偏指“兄”)
“弟兄”(偏指“兄”) “牛马”(偏指“马”)
“父母”(偏指“母”)
3、通假字
槌床便大怒 通“捶” 敲打
箱帘六七十 通“奁” 盛物之器 终老不复取 通
学海无涯
“娶” 娶
蒲苇纫如丝 通“韧” 坚韧
合葬华山傍 通“旁” 旁边
处理安排
高中语文6孔雀东南飞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孔雀东南飞》【学习目标】1、学习文学知识,认识汉乐府及本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文言知识累积:通假字、古今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3、理清写作思路,解析人物形象,掌握叙事诗经过人物塑造表达主题的特色。
【学习要点和难点】1、疏导文义,掌握故事发展情节,解析人物形象和感情。
2、理解铺陈和起兴的艺术手法。
3、掌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课时建议】 3 课时预习案【知识增补】1、“汉乐府”原指汉武帝刘彻成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
它的任务是制定曲谱,收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今后,把乐府官署所收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此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乐府诗的特色有,叙事性强,情节较完好,人物有个性;艺术手段丰富,常用比兴,描述见细节,人物重刻画,对话有个性;形式多样,以五言为主,兼有四言和杂言,句式灵巧自由。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和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2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宋朝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平常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色更加鲜亮突出。
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纳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辈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余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两重作用,因此今后“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望之意。
《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流行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二者又有意义、气氛上的关系,凑近于比。
3浪漫主义是与现实主义相对的。
浪漫主义在反响客观现实上重视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忱追求,常用热忱豪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第一课时
1 、背景追溯
《诗经》、楚辞文学之后,继之而起的是两汉乐府诗歌和汉代文人无名氏“古诗”的勃兴。
乐府诗是当时国家的音乐机关采集保存下来的歌辞。
这些民歌闪耀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后世留下了一幅幅汉代历史生活的形象画卷。
封建统治阶级骄级奢淫逸的生活和他们的丑恶嘴脸,层人民所受的苦难和他们的反抗,以及战争的灾难,妇女的悲惨遭遇等,无不得到具体的反映。
其杰出的代表,是控诉封建礼教摧残爱情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2、自主、合作、探究
(一)引读导入
你看过《梁祝》或听过《梁祝》的故事吗?谈谈你对这出爱情悲剧的感受与认识?
这样的爱情悲剧,在古代不足为奇,早在此故事前就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
(二)自读感知
1 ,关于作品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现存的古代()也是()的一首长篇()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五言诗的杰出代表,其篇幅长达357句,共1785字,这在古典诗歌中是罕见的。
与北朝乐府(),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原指,() ,后把(),也称“乐府”或“乐府诗”。
2 .整体感知
( 1 )文题理解
《孔雀东南飞》,又名《》。
最早见于南朝__所编的《_》。
诗一前小序,为徐陵所加。
据小序,诗写成于汉末建安年间(196一219)。
( 2 )听读课文(请结合工具书及文中注释,理解诗歌)
Ⅰ、难字注音:
箜篌(kōng hóu )公姥 (mǔ) 罗敷 (fū) 槌 (chuí )床伶俜 (língpīng ) 绣腰襦(r ú)遗(wèi)施葳蕤(wēi ruí ) 纨 (wán )素明月珰(dāng) 纤纤(xiān)细步磐(pán)石拊(fú)掌便(pián)言令才否(pǐ)泰白鹄(hú)舫 (fǎng) 踯躅 (zhízhú) 赍(jī)钱鲑(xié)珍玳瑁(dài mào)
Ⅱ、古今异义:
①、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自由自在
②、虽与府吏要古义:约今义:需要
③、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人家
④、适得府君书古义:刚才今义:适合
⑤、却与小姑别古义:回头今义:转折连词
⑥、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再三叮嘱
⑦、好自相扶将古义:扶持今义:/
⑧、何意出此言古义:料想今义:心意
⑨、举手长劳劳古义:怅惘若失今义:/
⑩、奄奄黄昏后古义:暗沉沉的今义:气息将绝
⑾、蹑履相逢迎古义:迎接今义:奉承、拍马
⑿、叶叶相交通古义: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工作。
Ⅲ、通假字:
①、终老不复取 (取通“娶”,读qǔ)
②、箱帘六七十(帘通“奁”)
(三)研读探究
1 .探究本文的情节,用四字词语填空,完成下表。
小序
开端兰芝被谴
发展
再发展
高潮
尾声告诫后人
2 .主旨把握
全诗以()为序,以()、()的爱情悲剧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
揭露了()的本质,歌颂了刘兰芝夫妇()、()的叛逆精神,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的热烈向往。
3 .诗前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选自()朝()编的(),它与()被誉为“乐府双璧”。
这首诗的开头,“孔雀东南飞,十里一徘徊”采用民歌常用的()手法,他在诗中的作用是()。
二、自主、合作、探究
(一)引读导入
用心聆听《梁祝》,根据音乐的曲调想象《孔雀东南飞》的情节。
(二)研读探究
1、自读课文,划出兰芝在不同场合的语言描写,并从中品味兰芝的性格特点。
2、思考:面对一个聪明、勤劳、善良的儿媳,焦母为何不能容她?
3、刘兰芝起初为何没答应嫁给太守的儿子,后来为何又嫁?
4、刘兰芝殉情的真正原因。
(三)品读鉴赏
1、“兰芝自诉”中,使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描写人物,除通过语言描写外,还可通过那些描写?请你位熟悉的同学“画”一幅像。
练习题
一、基础训练。
1、文学常识填空。
(1)乐府原是的名称,后来演变成一种名称。
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为“”。
(2)《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代编的。
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
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民间诗,也被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它通过和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否(pǐ)泰踯(zhí)躅赍(jī)钱磐(pán)石
B、徘徊(huái)伶俜(pīng)葳蕤(ruí)公姥(mǔ)
C、遗(wèi)施纨(wán)素拊(fǔ)掌便(pán)言
D、鲑(xié)珍晻(yǎn)晻摧藏(zàng)窈(yáo)窕
二、文本阅读。
1、熟读全诗,依照情节的发展,把全诗分成五部分,给每一部分拟一个简短的标题(如“兰芝被遣”)。
2、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2)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3)“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敌,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4)“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3、找出诗中运用铺陈排比手法的部分,体会其表达作用。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诗后的题目。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如何?”“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故人从阁去故
(2)新人工织缣工
(3)未若故人姝姝
(4)颜色类相似颜色
2、体会“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的含义。
3、“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一句表达了“故夫”怎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