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选择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16 1《赤壁赋》(同步习题)(解析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16 1《赤壁赋》(同步习题)(解析版)

《赤壁赋》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成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全部循环一次为60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纪日,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为星宿的名称,即为“斗宿”和“牛宿”,均为二十八星宿之一。

D.“戊申晦”中的“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农历每月的三十。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即农历每月的三十”错误,“每月的最后一天”不全都是“三十”,有的是“二十九”。

故选D。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顺流而东.也B.舞.幽壑之潜蛟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D.歌.窈窕之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类活用的辨析的能力。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A项,“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东进;“顺流而东也”意思是:沿长江顺流东下。

B项,“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舞幽壑之潜蛟”意思是: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

C项,“下”,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意思是: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

D项,“歌”,名词用作动词,歌唱;“歌窈窕之章”意思是:歌唱窈窕这一章。

故选B。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扣舷而.歌之侣鱼虾而.友糜鹿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D.渺沧海之.一粟越长城之.限【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苏轼赤壁赋测试题及答案

苏轼赤壁赋测试题及答案

苏轼赤壁赋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赤壁赋》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2. 《赤壁赋》中,苏轼提到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汉朝D. 明朝答案:C3. 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来比喻人生短暂的句子是什么?A. 人生如梦B. 人生若只如初见C. 人生自古谁无死D. 人生得意须尽欢答案:A4. 《赤壁赋》中,苏轼描述了哪种自然景象?A. 雪景B. 月夜C. 雨景D. 山景答案:B5. 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喜悦B. 悲伤C. 愤怒D. 淡然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赤壁赋》中,苏轼用“ ”来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答案:逝者如斯夫2. 在《赤壁赋》中,苏轼提到的“ ”是指赤壁之战的地点。

答案:赤壁3. 《赤壁赋》中,苏轼用“ ”来形容月亮的明亮。

答案:皎皎空中孤月轮4. 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了“ ”,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

答案:周郎5. 《赤壁赋》中,苏轼用“ ”来比喻人生如梦。

答案:人生如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赤壁赋》中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述。

答案: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述,展现了赤壁之战的壮烈场面,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感慨。

2. 苏轼在《赤壁赋》中是如何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的?答案: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述和对月亮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用“逝者如斯夫”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生如梦”来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注意事项:1. 请考生仔细审题,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 答题时请保持字迹清晰,避免涂改。

3. 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4. 请按照题目要求,不要遗漏任何题目。

5.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赤壁》试卷及答案

《赤壁》试卷及答案

《赤壁》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意为“折断”?A. 折B. 沉C. 销D. 未2. 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磨洗”指的是什么?A. 洗涤B. 磨练C. 磨灭D. 洗涤并磨亮3. “东风不与周郎便”中的“周郎”是指谁?A. 周瑜B. 周仓C. 周宣D. 周勃4. “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是指什么?A. 一种鸟类B. 曹操的宫殿C. 一把锁D. 一座桥梁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5. 解释“折戟”在诗句中的含义。

6. 解释“沉沙”在诗句中的含义。

7. 解释“磨洗”在诗句中的含义。

8. 解释“东风”在诗句中的含义。

9. 解释“铜雀”在诗句中的含义。

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0. 将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翻译成现代汉语。

11. 将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将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翻译成现代汉语。

13. 将诗句“铜雀春深锁二乔”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4. 折戟沉沙______未销,自将磨洗认______朝。

15. 东风不与______便,铜雀春深锁______乔。

五、内容理解概括(5分)16. 概括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所表达的历史意义。

六、描写手法(5分)17. 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七、句子赏析(5分)18. 赏析诗句“铜雀春深锁二乔”,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和感受。

八、人物环境情感分析(每题5分,共15分)19. 分析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所蕴含的人物形象。

20. 分析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中所表达的情感。

21. 分析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中所体现的环境特点。

九、主旨剖析(10分)22. 结合全诗内容,剖析《赤壁》这首诗的主旨。

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中意为“折断”?A. 折B. 沉C. 销D. 未答案:A2. 诗句“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磨洗”指的是什么?A. 洗涤B. 磨练C. 磨灭D. 洗涤并磨亮答案:D3. “东风不与周郎便”中的“周郎”是指谁?A. 周瑜B. 周仓C. 周宣D. 周勃答案:A4. “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是指什么?A. 一种鸟类B. 曹操的宫殿C. 一把锁D. 一座桥梁答案:B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5. 解释“折戟”在诗句中的含义。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赏析习题及答案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者】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主旨】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名句赏析】《赤壁》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表面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但实质上诗人以这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

在赤壁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把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江底泥沙之中,经历了六百多年水土侵蚀,竟然没有腐烂销蚀掉,经过一番“磨洗”,仍然能够辨认出是赤壁战役中留下的遗物,这不能不引起诗人的吊古伤怀之情。

仿佛当年周瑜借助东风之势打败曹操八十万水兵的刀光剑影仿佛就在诗人的眼前闪现。

这应该是诗人抒发感概之源。

这样用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赤壁》杜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赤壁》杜牧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作者】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主旨】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二、选择题: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下列对《赤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赤壁赋练习题答案

赤壁赋练习题答案

赤壁赋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赤壁赋》的内容,苏轼在文中提到了哪位历史人物?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2. 下列哪一项不是《赤壁赋》中所描述的赤壁之战的背景?A.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B. 刘备联合孙权抵抗C. 曹操在赤壁大败D. 曹操在赤壁大胜3. 在《赤壁赋》中,苏轼是如何表达对赤壁之战的感慨的?A. 以诗歌形式B. 以散文形式C. 以戏剧形式D. 以小说形式4. 文中提到的“对海而唱”是指什么?A. 面对大海唱歌B. 面对赤壁唱歌C. 面对长江唱歌D. 面对敌人唱歌5. 《赤壁赋》中,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写,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感?A. 喜悦B. 悲伤C. 愤怒D. 淡然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7. 文中“________”一句,表达了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深刻感慨。

8. 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________”,用以形容赤壁之战的激烈程度。

9. 文中“________”一句,反映了苏轼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10. 《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来比喻英雄人物的消逝。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赤壁赋》中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和感慨。

12. 苏轼在《赤壁赋》中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观来抒发个人情感的?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3. 如果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那么距今有多少年?14. 假设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的赤壁之战的规模是10万人,那么如果按照古代战争的伤亡比例,大约有多少人会伤亡?五、论述题(15分)15. 论述《赤壁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苏轼的文学成就。

六、翻译题(5分)16. 将《赤壁赋》中的一段经典文字翻译成英文,并简要说明其含义。

古诗·赤壁(试题及答案)

古诗·赤壁(试题及答案)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译文:折断地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地周瑜,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地慨叹曲折地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地抑郁不平之气和豪爽胸襟.、初中三年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地咏史,有地咏物;有地描写清新美丽地山水田园,有地刻划奇特壮美地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地特点是什么?答案: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地深刻含义.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地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地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地心境".、前两句诗在全诗中地作用是什么?答:诗地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地慨叹,为下文做铺垫.(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地一支折断了地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地确是赤壁之战地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答:不好.以二乔地命运形象代表东吴地命运,更能体现诗句地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耐人寻味.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地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地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地成功之处.、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地理解..答:"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分).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地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地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地心境".、这首诗有叙有议,哪两句是议论?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蕴含着一个成语,这个成语中包含一个著名地三国故事,你知道吗??请写出来.答: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或:借东风)、本诗开头为什么从“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答:由“折戟”写起,引发后文对历史地咏叹. 为后文地议论做铺垫.、有人说,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地目地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述理由.答:不同意,因为作者地意思是说自古以来英雄地成功都需要某种机遇,借此来表达诗人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展地感慨.、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地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地政治见解和独到地史识.、《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地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地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本诗地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地?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地是对国家兴亡地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地.诗地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地沉埋于沙中地"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地年代,想到赤壁之战地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地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杜牧在《赤壁》中借小物抒怀有何用意?答:《赤壁》中除运用以小见大地手法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借物抒怀.诗人借物抒怀,把他深沉地感慨寄寓在一件“小小”地历史遗物中.只描写一只小小地断戟和诗人一个细微地动作,就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此时此地地情绪和心态.拿着那支断戟,引起了读者无限联想.、这是一首与三国地故事有关地诗,“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地事);诗中地“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地周瑜.诗人杜牧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地妙处.答: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地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地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别出心裁.“二乔”并非普通女子,而是东吴国家命运地象征.。

赤壁之战练习题

赤壁之战练习题

赤壁之战练习题一、选择题1. 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三国D. 晋朝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关羽3. 赤壁之战的导火索是?A. 官渡之战B. 荆州之战C. 濡须口之战D. 汉中之战4. 赤壁之战中,周瑜采用了哪种战术大败曹操?A. 火攻B. 水攻C. 伏击D. 包围5. 赤壁之战后,曹操失去了哪一块重要根据地?A. 江东B. 荆州C. 汉中D. 许昌二、填空题1.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____年。

2. 赤壁之战的主要战场位于今天的____省。

3.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被称为____军,孙刘联军被称为____军。

4.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为周瑜献上了“____”之计。

5.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分别是____、____和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赤壁之战的背景。

2. 请列举赤壁之战中曹操军队的劣势。

3. 请简述赤壁之战对后世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试分析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 请结合历史背景,谈谈你对赤壁之战中曹操、刘备、孙权三位主要人物的看法。

五、连线题1. 曹操 ______ 统帅2. 周瑜 ______ 统帅3. 诸葛亮 ______ 谋士4. 赵云 ______ 将领5. 黄盖 ______ 将领六、判断题1. 赤壁之战是曹操与刘备之间的战争。

()2.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数量远超孙刘联军。

()3.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再也没有机会统一天下。

()4.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

()5. 赤壁之战中,周瑜与诸葛亮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七、名词解释1. 连环计2. 东风3. 草船借箭4. 火烧赤壁5. 三江口八、阅读理解《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

”1. 请简要概括这段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原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

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选择题:
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B )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解析】B 还没有完全锈蚀净尽。

2、下列对《赤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析】A 有误,诗中的“前朝”指东吴破曹赤壁之战的时代;
3、下列对《赤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这个著名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是怀古咏史之作。

B.诗的前两句交代了感兴的缘由—一支沉入泥沙中的断戟。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直接写出了政治军事情势的变化。

D.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气。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都有某种机遇,而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解析】C间接写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