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试题-2018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检测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2018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试卷(56份) 人教课标版28

【高中地理】2018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试卷(56份) 人教课标版28

课练8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反映某地区2016年4月11~13日锋线移动情况。

读图回答1~2题。

1.该锋面属于()A.北半球冷锋B.南半球暖锋C.北半球暖锋D.南半球冷锋2.4月11~13日,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A.11日的深夜B.12日的深夜C.11日的日出前后D.13日的日出前后右图是北半球夏季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单位:hPa)垂直分布示意图。

完成3~4题。

3.该天气系统过境N市,可能出现()A.淫雨霏霏B.大雪纷飞C.持续干旱D.狂风暴雨4.该天气系统北移过境N市,该市的风向()A.东北风转西南风B.东南风转西南风C.东北风转西北风D.西北风转偏南风读世界某区域6月6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5~7题。

5.甲地的气压最可能是()A.1 005 hPa B.1 007 hPa C.1 008 hPa D.1 011 hPa6.图中乙地的风向是()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7.此时,天气晴朗的地区最可能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读“某地四种不同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示意图”,完成8~9题。

8.关于四种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暖锋过境B.乙是低压过境C.丙是冷锋过境D.丁是高压过境9.四种天气系统与其影响下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寒潮B.乙——长江流域的伏旱C.丙——台风D.丁——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下图中图a为北半球某区域图,图b示意沿甲乙线的气压变化,图c示意沿丙丁线的气压变化。

据此回答10~11题。

10.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之间为冷锋锋线B.甲乙之间为反气旋C.丙丁之间为气旋D.丙丁之间为冷锋锋线1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气温日较差小于乙地B.甲地降水概率小于乙地C.丙地近地面风速大于丁地D.丙地近地面气压小于丁地二、综合题(共46分)12.下图为2016年9月14日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高中地理】2018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试卷(56份) 人教课标版32

【高中地理】2018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试卷(56份) 人教课标版32

课练5地壳物质循环(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⑤D.④⑥2.如果④是砂岩,则⑤可能为()A.花岗岩B.石英岩C.大理岩D.板岩3.①处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A.含有生物化石B.有较多的气孔C.由方解石组成D.有明显的层理下图为“太平洋某岛屿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形成该群岛的主要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5.图示板块的水平运动属于()A.地质构造B.岩浆活动C.内力作用D.变质作用当地时间6月15日,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熔岩滚滚。

下面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意大利火山喷发的是()A.①B.②C.③D.④7.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A.②B.③C.④D.⑤下图示意某地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

读图回答8~9题。

8.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间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9.火成岩就是岩浆岩,如果图中有花岗岩存在,则可能是() A.沉积岩1 B.沉积岩2 C.火成岩1 D.火成岩2下面左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左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11.左图中的岩浆岩与右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A.①B.②C.③D.④二、综合题(共46分)1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检测(61份) 人教课标版22

【高中地理】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检测(61份) 人教课标版22

单元闯关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中字母、数字代表地质作用。

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1.(2016北京东城期末)图中图例甲、乙的岩石类型分别是( )A.变质岩,沉积岩B.侵入岩,沉积岩C.沉积岩、变质岩D.沉积岩,喷出岩2.(2016北京东城期末)图中字母与地质作用匹配正确的是( )A.E—变质作用B.F—岩浆活动C.G—地壳运动D.H—固结成岩3.(2016北京东城期末)图中数字与下图中景观图有对应关系的是( )A.①—丙B.②—丁C.③—戊D.④—己下图是位于大渡河畔的泸定县城卫星三维图片,图中甲处为某开发商新建楼盘,箭头表示河流流向。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4.(2016河南3月质检)泸定县城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属于( )A.河漫滩B.冲积扇C.沙洲D.三角洲5.(2016河南3月质检)对甲处楼盘选址的评价,正确的是( )A.位于凸岸,易受河水侵蚀坍塌B.位于凹岸,易受河水侵蚀坍塌C.位于凸岸,泥沙淤积,不易坍塌D.位于凹岸,泥沙淤积,不易坍塌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下面两题。

6.(2016浙江文综,5,4分)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7.(2016浙江文综,6,4分)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甲B.乙C.丙D.丁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2016山东临沂一模)该河谷(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9.(2016山东临沂一模)图中(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村寨聚落的空间格局影响深远,山区村寨聚落的理想空间格局为“盆地—豁口—走廊”的壶天结构,符合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山—林—屋—水—林”景观模式。

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检测湘教版

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检测湘教版

第一章检测地球和地图(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示意L、P两国经纬度位置。

读图,完成第1~2题。

1.读图可知( )A.甲市位于乙市的东北方向B.L国主要位于西半球、低纬度C.P国面积较L国面积大D.b点对跖点为(23°26'N,165°W)2.图中ab、cd、a'b'、b'c'线段等长,ad、bc线段等长,则各线段比例尺大小关系是( )A.ab=bc=cd=adB.ab=cd<b'c'<a'b'C.ad=bc<b'c'D.b'c'<ad<bc2.B1题,根据两市的经纬度判断,甲市位于乙市的东北方向。

20°W~0°~160°E为东半球,纬度0°~30°为低纬度,故L国主要位于东半球、低纬度;L国跨越的经纬度范围较P国大,故L国面积较P国大。

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二者的经度相差180°,纬度值相等,但南北纬相反。

第2题,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ab和a'b'、b'c'图上距离相等,但跨越的实际距离ab>b'c'>a'b',故比例尺ab<b'c'<a'b';ad实地距离小于bc,故比例尺ad>bc;bc和b'c'相比,bc图上距离小,实地距离大,故比例尺bc<b'c'。

某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察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图(图1)及地形剖面图(图2)。

读图,完成第3~4题。

3.在野外,研究小组利用目视估算法估测地形高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①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B.在②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C.在③地估测出山谷的海拔D.在④地估测出谷底的相对深度4.关于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成都位于三角洲平原上B.河流有较长的冰期C.典型植被为温带阔叶林D.西北山区地质灾害频发4.D3题,从①地到山顶的山坡为凹形坡,因此在①地能看到山顶,可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②地到山顶的山坡为凸形坡,在②地不能看到山顶,因此无法估测山的相对高度;③地到谷底之间为凹形坡,可看到谷地,可估测山谷的相对高度,但无法估测山谷的海拔;④地到谷底之间为凸形坡,无法看到谷地,因此无法估测谷底的相对深度。

【高中地理】2018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试卷(56份) 人教课标版5

【高中地理】2018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试卷(56份) 人教课标版5

分析建德市草莓采摘点的分布特点及近年来“采摘游”迅速发展2.旅游地理](15分)济州岛位于朝鲜半岛最南端,有着神秘的自然景观和固有的传统文化,是韩国的“夏威夷”。

济州岛为火山岛,岛上熔岩地貌广布,具有特有的神韵。

下图为济州岛旅游景点分布图。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济州岛发展国际旅游的优势区位条件。

3.旅游地理](15分)下图所示区域分布有“中国最冷小镇”——呼中镇,该镇历史最低温度为-53.2 ℃,年均温为-4.3 ℃,每年-40 ℃的天气有30天左右,积雪期长8~9个月,夏季凉爽。

这里除了有成片的原始森林,也有远古时期形成的石林地貌,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各地不少游客前来避暑纳凉、欣赏美景。

简析该镇成为“中国最冷小镇”的原因,并分析该镇特色旅游资源的成因。

4.环境保护]阅读有关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材料一:2014年4月17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指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耕地中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等。

近些日子,南方多地出现粮食中镉等重金属超标的事件。

材料二:中国大米污染不完全统计图。

(1)说出土壤污染的主要危害。

(2)分析粮食中镉等重金属超标的主要人为原因。

5.环境保护](15分)下图为欧洲航天中心的Proba-V卫星分别在2014年4月、2015年7月以及2016年1月拍摄的玻利维亚(南美洲—内陆国,与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巴拉圭相邻)波波湖(平均海拔3 600多米)的图片。

图片显示,由于气候变化、矿产过度开发和不断加强的厄尔尼诺现象,这个曾为玻利维亚的第二大湖泊正在渐渐枯竭。

说明波波湖的主要功能,并针对该湖泊渐渐枯竭的现状提出应对措施。

6.环境保护](15分)下图是2014年中国城市逐月PM2.5污染等级天数比例。

指出2014年中国城市PM2.5污染最严重的季节并说明其原因。

说明庐山各月多年平均旅游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原因。

高中地理-2018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单元考点复习19 最新

高中地理-2018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单元考点复习19 最新

读图,回答1~3题。

1.20世纪60年代后()①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②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③我国气温低于历史最高水平④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C。

通过读图a,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是持续增加的,但增加值远没有达到原数的5倍。

但由图b可知我国目前气温尚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与两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①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②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③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 ℃以内④近三十年,大气“温室效应”不断增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D。

由图b可知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且近五千年来气温的波动值超过了3 ℃。

由图a可知:近三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保温作用增强。

3.近年来,与a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①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②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③大气层频发强磁暴④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C。

由图a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

由于气温升高,高纬度区域内冰雪融化,中纬度地区干旱加剧,而大气层频发强磁暴、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皆与之无关。

(2018年高考浙江文综卷)读图,完成4~5题。

4.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B.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C.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D.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5.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仅分布在北半球B.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C.③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D.④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解析:依据图示气温和降水年变化图可知:①地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下,雨热同期,为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的大陆东岸地区;②地最低月均气温15 ℃以上,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③地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夏季降水较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地区;④地冬雨夏干,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区。

【高中地理】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综合检测卷(15份) 人教课标版

【高中地理】2018年高三地理一轮专项复习综合检测卷(15份) 人教课标版

人口与城市一、单选题远观城市天地相连的交界线,被称为“城市风光影画片”,它不仅是一座城市的独特风光,更能反映城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布局。

下图为成都市主城区的“城市风光影画片”,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下列关于成都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2000年-2010年间,成都市城市重心向西南方移动B.2000年-2010年间,成都市城市重心向东南方移动C.2000年-2010年间,成都市城市重心向西北方移动D.2000年-2010年间,成都市城市重心向东北方移动2.造成成都市城市重心移动的主要原因是A.出现逆城市化的结果B.新区开发C.旧城改造D.保护文化古迹北京市计划打开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并形成10多条宽度80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进而形成一套完整的通风廊道网络系统。

据此并结合北京市风频玫瑰图,回答下面各题。

3.北京市建设通风廊道的主要目的是A.增大市区和郊区之间的温差B.缓解城区热岛效应C.增加城区空气湿度和降水量D.增加城区对流强度4.判断北京市一级通风廊道应为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亚健康群体的高比例和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中国社会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住宅需求呈现多元化,养生地产已经被列为了住宅产业的稀缺产品。

受此感染,许多城市试图打造中国的“养老小镇”。

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5.养老小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的老龄化日趋严重,城市养老条件差B.独生子女养活不了老人C.经济发展水平高,老人们喜欢安静D.老龄化与城市病问题交织产生的需求6.下列有关养老小镇的建设不正确的是A.在远离城市的山区,生态环境好、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建设养老小镇B.可在小镇上为老年人提供再就业机会,体现其社会价值C.可依托自然景观,打造旅游、养生于一体的养老小镇D.养老小镇要注重健康保健需求方面的设计和配置读“塔里木盆地略图”,回答下面各题。

7.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A.山间低地B.山谷地带C.盆地中部D.山前冲积扇8.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A.网状分布B.“之”字型分布C.放射状分布D.环状分布9.在各种成土的因素中,比较活跃的因素是①成土母质②地形③气候④生物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能够缓解都市“热岛”现象的屋顶绿化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高中地理】2018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试卷(56份) 人教课标版23

【高中地理】2018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试卷(56份) 人教课标版23

~7题。

.该国在图示时间段内,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1985年C.2005年D.2013年.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限制人口迁移B.提高教育水平.鼓励生育2015年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

年的环境人口容量为()105.6万85.4万9.制约该城市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资源B.科技发展水平C.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D.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下列10~11题。

10.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A.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合理人口容量B.P′表示环境承载力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合理人口容量D.P表示环境承载力11.本图反映了()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C.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与生活质量提高呈正相关D.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继续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二、综合题(共46分)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2分)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对我国人口政策进行了微调,主要是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从而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材料二: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全国65岁及以上老人共1.19亿,占总人口的8.87%。

上海市2013年户籍人口1 426.9万人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共245.3万人。

估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5亿。

材料三:某地区人口金字塔图。

(1)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调整人口政策的主要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2)比较分析我国与上海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差异。

(3)图中所示地区的人口金字塔图有何特征?(4)分析上海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上海带来的主要影响,并提出解决建议。

13.读北京市常住人口调查数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24分)(1)与2000年相比,200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有()A.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北京市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C.外来人口大量迁入D.每年新增大量人口就业(2)人口性别比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全球气候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回答1~3题。

1.甲、乙、丙三地水汽来源于( )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2.不论降水量多少,三地都是夏雨较多,主要原因是夏季( )
①西风带南移②低压北移③信风带北移④暖流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与甲地相比,影响乙地夏季气温较高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②离海远近③洋流④经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B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这三地都位于大西洋沿岸,水汽主要来源于大西洋。

故B项正确。

2.D 【解析】三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右偏,带来丰沛降水,③正确;此时该纬度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沛,②正确;西风带也是向北移,①错误;该处主要受寒流影响,④错误。

3.A 【解析】乙地较甲地纬度高,受赤道低压带影响较小,晴天较多,气温应该较高,①正确;乙地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较小,气温较高,②正确;与洋流关系很小,③错误;气温高低与经度关系很小,④错误。

,回答4~5题。

4.影响我国季节类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海陆
B.海陆、地形
C.纬度、地形
D.地形、洋流
5.Ⅰ区域季节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海陆
B.海陆、地形
C.纬度、地形
D.地形、洋流
4.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气候区分布的因素。

Ⅰ属于四季分明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形成原因是纬度导致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分明,影响因素是纬度;Ⅱ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及以南地区,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也是纬度因素影响;Ⅲ主要位于山区和纬度高的地区,长冬无夏主要受地势高和纬度高影响;Ⅳ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的地区,主要受地势高的因素影响;Ⅴ位于云贵高原地区,地势高,夏季凉爽,冬季地形阻挡冬季风,温暖如春,受地形因素影响。

5.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气候地域差异的因素。

Ⅰ位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显著,大陆热容量小,冬季降温快,气温低,夏季升温快,气温高,形成冬冷夏热的气候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海陆位置。

2013年降水量逐月累加柱状图。

读图回答第6题。

6.下列四个地点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与该地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B 【解析】本题考查地中海气候。

该地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分布区,图中符合北半球地中海气候特征的只有②。

海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随纬度变化图。

读图回答7~8题。

7.曲线③表示( )
A.大陆气温年较差
B.大陆气温日较差
C.海洋气温年较差
D.海洋气温日较差
8.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 )
A.北半球高纬度陆地
B.南半球高纬度陆地
C.北半球高纬度海洋
D.南半球高纬度海洋
7.B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大于海洋,日变化大于年变化,综合图中信息可以判断,①③为大陆年、日较差线,②④为海洋年、日较差线,③代表大陆日较差线。

8.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气温年较差变化的因素。

根据图中年较差和日较差曲线分布可知,北半球高纬度陆地的年较差最大。

A月、B月近地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9~11题。

9.根据等压线分布,判断A月为(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0.A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1.下图中能反映A月份时,乙地竖直方向气温和气压分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A 【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

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A月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低压中心,应是南半球的夏季,即7月。

10.A 【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

A月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北方,受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左偏形成东南风。

11.B 【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

A月乙地是低压中心,近地面气压低于周边地区,气温高于周边地区,图中只有②符合。

东亚冬季风和亚洲高压的强度变化(正值表示高于平均值,负值表示低于平均值)。

下面两图反映了50年间东亚冬季风(图甲)及亚洲高压(图乙)标准化强度指数变化。

据此完成12~14题。

12.图示数据反映出( )
A.冬季风强弱年际变化小
B.亚洲高压强弱季节变化小
C.冬季风与亚洲高压强弱变化呈正相关
D.冬季风与亚洲高压强弱变化呈负相关
13.冬季风势力较强的年份是( )
A.2011年
B.1987年
C.1979年
D.1962年
14.可能出现暖冬的年份是( )
A.1967年
B.1982年
C.2002年
D.2011年
12.C 【解析】本题考查东亚冬季风强弱与亚洲高压的变化的关系。

根据两图信息可知,东亚冬季风强弱年际变化大;亚洲高压强弱季节变化大;亚洲高压强时产生的气压梯度力大,冬季风势力强,反之势力弱,所以变化呈正相关。

13.A 【解析】本题考查亚洲冬季风的年际变化。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甲中正值表示高于平均值,负值表示低于平均值,所以冬季风势力最强的年份应该是正值最大的时间。

2011年大约是1,1987年大约是-1.3,1979年大约是-0.4,1962年大约是-0.5。

14.C 【解析】本题考查冬季风强弱对气候的影响。

出现暖冬的时间应是冬季风势力最弱的时间。

1967年东亚冬季风指数大约是0.3,1982年大约是1,2002年大约是-0.2,2011年大约是1。

二、非选择题(共24分)
15.(2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美国太平洋沿岸某气候类型区(图甲阴影所示)的M城市,夏季降水稀少。

近几年,该城市夏季干旱程度加剧。

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用水,2018年8月上
旬,该市陆续在水域面积30公顷的水库中投入了数千万个苹果大小的黑色空心塑料遮阳球,主要目的是减少水库的水分蒸发和防止库区的藻类滋生。

图乙为水库与黑色遮阳球漂浮的库区景观。

(1)指出M城市的气候类型,并说明该气候类型区南北狭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8分)
(2)分析M城市夏季降水稀少的原因。

(8分)
(3)该城市采取的保护城市水源的新举措,向水库投放黑色塑料遮阳球,让整个水库表面被遮阳球覆盖:①可减少水分蒸发;②可减少藻类生长。

请你选择其中一项,阐释其主要原理。

(8分)
15.(1)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影响因素: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山脉走向。

(2)地处北纬30°~40°大陆西海岸,夏季主要受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云量小。

(3)选①:黑色遮阳球覆盖(可减少阳光与水面的接触面积),遮挡太阳辐射(紫外线),降低水面温度,从而减少水分蒸发。

选②:(遮阳球覆盖水面)可阻挡阳光阻止藻类的光合作用,控制藻类的大量繁殖,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