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合集下载

【三套试卷】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含答案)(3)

【三套试卷】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含答案)(3)

第一单元过关测试卷(附答案解析)一、填一填。

(22分)3. 一组积木组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侧面看是。

它最多是用( )块正方体积木摆出来的。

4. 有一个用正方体木块搭成的立体图形,从前面看是,从右面看是。

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要用()个正方体木块。

5.一个物体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都是,它一定是由()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6.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正面看到的是,搭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需要()个小正方块。

7. 图形是小华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这个物体是由()块小方块组成的。

8. 一组积木组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侧面看是,它最少是用()块正方体积木摆出来的。

二、辨一辨。

(8分1.图形从右面看到的是。

().2.图形从上面看到的是。

()。

3.一个人越高,在太阳下的影子就越长。

()三、选一选。

(16分)1.观察,从()观察到的图形是。

A.正面B.上面C.左面4. 图形,从上面看到的是()。

A. B. C.5.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远,它的影子就越()A.短B.长C.大6.观察点不变,观察角度越(),观察的范围越大。

A.小B.大C.长7.图形,从()看到的是A.正面B.上面C.左面四、连一连。

(18分)1.2.3.五、实践操作。

(36分)1.观察下面的物体,分别画出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12分正面上面左面2.请画出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右面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形正面上面右面3、画出图形的三视图(12分)第一单元教材测试卷(附答案解析)一、填空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考查目的: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

答案:正;左;上。

解析: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时,因角度不同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也不同。

从正面看时,是上下两行,下面是相连的三个正方形,上面左上角和右上角各有一个正方形;从左面看时也是上下两行,下面是相连的四个正方形,上面左上角有一个正方形,从右边数第二个正方形的上方有一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时,是上下四行,从下面数第一行在最左边有一个正方形,第二行是三个相连的正方形,第三行和第四行在最右边各有一个正方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周测培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及周测培优)

第1单元跟踪检测卷观察物体(三)一、填一填。

(每空2分,共28分)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2.用一些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从两个角度观察所得的图形如下,那么这个几何体最多是由(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3.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小明就把小丽搭的积木(图1)变成了十种形状(图2)。

图1 图2(1)从左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 )的形状和小丽搭的是相同的;(2)从正面看,小明搭的积木中,形状相同的是( ),或者( ),或者( )。

4.添1个小正方体(添加的小正方体与其他小正方体至少有一个面重合),若使右图的几何体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有( )种摆法。

5.小明用正方体积木搭成了一个几何体,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都相同,如下图。

(1)从上面看,摆( )个正方体就够了。

(2)从正面看,第二层至少需要摆( )个正方体。

(3)搭这个几何体,至少需要( )个正方体。

6.用5个同样的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一个方向最多可以看到( )个正方体,最少可以看到( )个正方体。

二、辨一辨。

(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10分) 1.如果从正面看一个几何体得到的图形是,这个几何体一定是由2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 ) 2.同一个几何体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 ) 3.一个几何体是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小正方体一定只有4个。

( ) 4.左边三个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都是。

( ) 5.( )三、选一选。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空2分,共14分) 1.由5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下列立体图形不符合的是( )。

2.一个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是,从左面看到的是,摆成这样的几何体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

A.4 B.5 C.6 D.83.如下图,从正面看是图(1)的立体图形有( );从左面看是图(2)的立体图形有( );从左面和上面看都是由两个小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 )。

(精选)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学期第1-4单元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精选)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学期第1-4单元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2023年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一、填空题。

1.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填在括号里。

(1)()()()(2)()()()2.仔细观察并填空。

()和()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和()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也相同。

()和()从上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和()从侧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和()从侧面看到的形状也相同。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3.添一个小正方体,使下面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不变,有()种摆放方法。

二、操作题。

1.用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下面的样子,把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2.画出它们从右面看到的图形。

3.下面的几何体从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图形?画一画。

三、解决问题。

1.一个几何体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这个几何体至少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2.一个几何体从三个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如下各图所示,先猜想,再画出这个几何体。

3.如果从正面和侧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是,用5个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搭?4.参考答案一、1.(1)上面左面前面(2)上面正面左面2.①和③②和④④和⑥④和⑥①和③(②和⑤)②3.6二、略三、1.6个 2. 3.略2023年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一、填一填。

1.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填在括号里。

(1)(2)2.仔细观察,按要求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1)()和()、()和()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相同。

(2)()和()、()和()、()和()从左面看到的图形相同。

(3)()和()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

3.添一个小正方体,使下面的几何体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有()种摆放方法。

二、选一选。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下面的几何体,从正面看,所看到的图形是的是()。

2.有一个由4块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与左图一样的是()。

3.从左面观察看到的图形是()。

三、下面的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分别是什么?画一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测试卷含答案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测试卷及答案姓名:。

班级:。

得分:一、选择题(8分)1.从的左面看,能看到()个正方形。

A。

4.B。

5.C。

32.下面各图中,()从左面看到的是A。

B。

C。

3.去掉一个小正方体后,从左面看不可能是()。

A。

B。

C。

4.用5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

A。

5.B。

4.C。

3.D。

2有(D)种摆法。

5.灵灵用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了一个立体图形,这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

A。

B。

C。

可能是(B)。

6.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左面看到的是(),这个立体图形是由(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7.有一个由4块搭成的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与下图一样的是(B)。

A。

B。

C。

D。

8.观察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最多能看到它的(4)个面。

二、填空题(28分)9.下面4个几何体都是由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1)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C)。

2)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B),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也是(B),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A)。

3)如果把②搭成一个大正方体,那么至少需要增加(7)个同样的小正方体。

4)③从左面看到的图形的面积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形面积的(2)倍。

10.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2)。

(填序号)。

的是(A),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C)。

11.一个由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如下图,这是由(8)个正方体组成的图形。

12.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一个组合体,从上边看是(B),从左面看是(A)。

那么这个组合体至少需要(15)个小正方体才能摆成。

13.数一数。

(下面的物体各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填在括号里)5)个(2)个6)个(3)个4)个(4)个14.看图填空。

1)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A)的立体图形有(2)个。

2)从左面看,立体图形(A)和立体图形(C)的形状都是(B)。

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新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

(第2题4分,其余每空1分,共24分)1、在①x-12=5;②46-7=39;③y÷6=1.7;3x+4.4<14;⑤2x-28=35;⑥9+x中,等式有( ),方程有( )。

(填序号)2、根据等式的性质,在〇里填上运算符号,在☐填上数字。

x-35=72 x÷0.6=2.1解:x-35〇☐=72〇☐解:x÷0.6〇☐=2.1〇☐x=☐x=☐3、薛集小学上学期有学生x人,这学期新来了7个学生,又转走了3个学生。

薛集小学现在有学生()人。

4、在2x+m =16.5 中,如果x=6.5,那么m=( )。

5、若x=7是方程3x+3a=24的解,则a=()。

5、在〇里填上“>”“<”或“=”。

(1)当x=1.2时,2.2x〇2.2;(2)当x=6时,4+x〇10;(3)当y=1.4时,5y〇7;(4)当y=2.3时,y+7.6〇10.1。

6、小明有邮票x张,小红的邮票是小明的2.3倍。

小明和小红共有邮票()张,小明比小红少()张。

7、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队夺得26枚金牌,比法国队所得金牌数的2倍还多6枚。

法国队夺得( )枚金牌。

8、根据“国旗的长是宽的1.5倍”把数量关系式补充完整:国旗的()×1.5=国旗的()。

9、测量温度常用℃(摄氏度)作单位,有时还用°F(华氏度)作单位。

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进行换算: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A。

如果86°F相当于30℃,100℃相当于()℉。

10、如果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2a,那么被减数是()。

如果减数是0.6,那么差是()。

11、4个连续的自然数和是130,最小的数是(),最大的数是()。

12、对于整数A、B规定A※B=A×B-1,已知(3※x)※2=0,则x=()。

二、判断题。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单元测试)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单选题1.下面四个算式中的“9”和“3”可以直接相加减的是()。

A.497+362B.4.97-1.3C.93105 D.9+3102.德州市湖滨北路小学开展童心执笔颂祖国活动,四、五、六年级三个年级的学生参加,共收到1800份参赛作品。

其中四年级作品占14,五年级作品占25,六年级参赛作品占()。

A.全部作品的320B.全部作品的1320C.全部作品的720D.全部作品的353.在下面各数中,()不是大于12而小于23的数。

A.47B.712C.811D.594.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有()个。

①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②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大。

③个位上是3、6、9的自然数一定是3的倍数。

④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58米,第二段占全长的58,第一段比第二段长。

A.1B.2C.3D.45.一根电线剪成两段,第一段长59米,第二段占全长的59,那么()。

A.第一段长B.第二段长C.一样长D.无法确定二、判断题6.一袋水果糖重34千克,吃了13千克,还剩512千克。

()7.有一条公路长7千米,已经修了27千米,还剩57没有修。

()8.把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叫通分。

()9.从家到学校,爸爸走了13小时,明明走了0.5小时,明明比爸爸走快些。

()10.通分后,异分母分数都变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了。

()三、填空题11.看图填一填。

11244-=()-4()=4()12266+=()+6()=6()12.把5m 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是全长的,每段长m ;若其中一段绳子用去56m ,还剩下m 。

13.在横线上填上“>”“<”或“=”。

5971257+27517+2177125 1.2814+3891614.一根绳子长94米,用去它的34,还剩下它的,如果用去38米,那么还剩下米。

15.水果店运来一批橘子,第一天卖出全部的13、第二天卖出全部的14,两天一共卖出了这批橘子的,还剩下这批橘子的。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共9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共9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共9篇〕篇1: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一、仔细看题,认真填空(18%)1、在14-x=8,7×5=35,x÷0.9=1.8,4x,79”、“篇2: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试卷一、填一填。

(23分) 假如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 )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

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

平行四边形( )轴对称图形。

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 )现象。

(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 )现象。

(3)妈妈用拖布擦地,是( )现象。

(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 )现象。

4、移一移,说一说。

(1)向( )平移了( )格。

(2)向( )平移了( )格。

(3)向( )平移了( )格。

5.(1)指针从A开场,( )旋转( )°会转到B;指针从C开场,( )旋转( )°,会转到D。

指针从B开场,逆时针旋转90°会转到( )。

指针从D开场,逆时针旋转90°,会转到( )。

(2)从10:00到10:15,分针旋转了( )°;从1:30到1:50,分针旋转了( )°。

二、动手操作。

(14分)1.图形①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图形②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图形③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

2、(1)图形1绕A点( )旋转90。

到图形2。

(2)图形2绕A点( )旋转90。

到图形3。

(3)图形4绕A点顺时针旋转( )到图形2。

(4)图形3绕A点顺时针旋转( )到图形1。

三、画出以下图形的对称轴。

(20分)四、请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15分)五请按照给出的对称轴画出第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请向上挪动3格。

(6分)六、(1)画出以下图经过平移或旋转的图形。

(15分)(1).利用平移变换设计美丽的图案。

【精选】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测试卷(含答案)

【精选】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测试卷(含答案)

【精选】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测试卷(含答案)一、填空。

(每空1分,共24分)1.在①5x÷8,②7y+2.8=4.9,③18×5=90,④m-21=5.3,⑤2b÷4<35五个式子中,是方程的有( ),是等式的有( )。

(填序号) 2.在解方程3x=1.14时,小燕同学根据( ),将方程转化成3x÷3=1.14○□,○里填运算符号( ),□里填数字( ),最后求得方程的解是( )。

3.数学课上,鑫鑫说:“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

”浩浩说:“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

”你认为( )的说法是正确的。

4.小刚过生日时,爸爸送给他一本故事书,这本故事书共265页,他每天看36页,x天后还剩下( )页没有看。

5.在每个算式的( )里分别填上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

6×( )+( )×2=10.4 15×( )-5×( )=6 6.某医院包扎用的三角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亮亮量得该三角巾的周长是123厘米,斜边长是51厘米,如果直角边长是x厘米,那么可以列方程为( ),该三角巾的直角边长是( )厘米。

7.当x=12时,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x+17○30 x÷40○0.3 x÷(2÷0.4)○x×2×0.4 8.据统计,东关小学五年级学生身高在140厘米至150厘米之间(含140厘米,不含150厘米)的有125人,比身高在150厘米至155厘米之间(含150厘米,不含155厘米)的人数的1.6倍多45人。

设东关小学五年级学生身高在150厘米至155厘米之间的有x人,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

9.如果关于x的方程mx+3=19的解是x=20,则m的值是( )。

10.雯雯给英国的好朋友杰克发邮件,说她的家乡在山西吉县,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环境优美,夏季最高气温约是33℃,年平均气温约是48.2℉,欢迎杰克一家来游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
()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2、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现象。

(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现象。

(3)妈妈用拖布擦地,是()现象。

(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现象。

4、移一移,说一说。

(1)向()平移了()格。

(2)向()平移了()格。

(3)向()平移了()格。

二、动手操作。

①②③
图形①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图形②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图形③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2、(1)图形1绕A点()旋转90。

到图形2。

(2)图形2绕A点()旋转90。

到图形3。

(3)图形4绕A点顺时针旋转()到图形2。

(4)图形3绕A点顺时针旋转()到图形1。

三、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四、请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请按照给出的对称轴画出第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请向上移动3格。

六、画出下图经过平移或旋转的图形。

第一单元测试的部分答案:
一、1、轴对称对称轴
2、4
3、旋转平移平移旋转
4、上 2 左 4 右 6
二、1、B A D
2、顺时针逆时针 180° 1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