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第二章 古诗核心知识突破 第二节
合集下载
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ppt (4)

专题七
名篇名句默写
考点1
名篇名句
1.高考古诗文必背篇目(以2016《考试说明》为准) 2.高考名著阅读必考目录(以2016《考试说明》为准)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语文
专题七
名篇名句默写
默写名篇名句七注意
1.注意生僻难写字
“名篇名句”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 准确无误地写出来。如:
②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 子是 , 。
以上两题答案为:①无边落木萧萧下;②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
忧。其中“萧”容易写成形近的“箫”,“消”容易写成形近的“销”。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语文
专题七
名篇名句默写
5.注意通假字 通假字虽和本字的意思一样,但在默写中,若把句中的通 假字写成本字,也属于误写,是不能得分的。例如:
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两句,收
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语文
专题七
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 (1)亦余心之所善兮 (2)大漠孤烟直
虽九死其犹未悔
长河落日圆
(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提示】 这是一道情境性默写题,即命题人给出一定的语境, 要求考生根据语境填写相关语句,重点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考生答题时,要抓住题干给出的提示性语句来切入。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 界顿开,“ , ”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 ”两句概括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答案】 (1)朝菌不知晦朔 (2)长风破浪会有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新课标通版)

专题五 │ 考情分析
命题规律与备考建议
1.诗歌取材范围主要以唐宋作品为主,主要 是为了突出唐宋诗歌的“霸主”地位,而 宋代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因此在 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 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 度。 2.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 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感的 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
专题五 │ 真题演练
真题演练
•
1 [2011·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后面的题目 。(11分) •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 黄庭坚 •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 【注】 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 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 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
专题五 │ 真题演练
•
(1)【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 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 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 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 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 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 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答出画境的,给2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 给2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的真景、再 返回画面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专题五 │ 真题演练
•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郭熙《林 泉高致》),诗画有相通之处。因此,诗歌 可再现画境。但以诗题画,一般不宜于全 写真境,更不宜全写画境。全写真境,变 成了山水景物诗,不能称其为题画诗;全 写画境,用诗句一一描述画中景物,无异 于舍弃诗歌的想象和抒情之长,容易写得 呆滞。黄庭坚这首诗,便学习了杜甫题画 诗的手法,使画中之景与画外真景水乳交 融,并同自己的感情发生交流。诗歌的高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 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 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从陈居士爱好饮酒,可见出其性情中的洒脱;“亭角 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
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答案: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词人虽然心怀天下,但 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 《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都 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与意境。两句诗描写了不同的风景,也就是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实 际上都是在为诗歌营造某种意境。“园花经雨百般红”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清洗后显得更为娇艳, 主要是表现其色彩的艳丽。“乔木峥嵘中”一句中,“峥嵘”有“深邃、深远”的意思,掩映于 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
答案:书法技艺高深,兴趣一来,书法自成一绝;酒醉后言语狂放不羁;性情淡泊,自在闲适, 白发垂垂,和蔼可亲,一派隐者风范;嗜好饮酒,床前放一壶酒,显得率真可亲。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曲江(其二) □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平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 曲江:唐代长安城名胜。此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因上疏 触怒唐肃宗而被疏远。
3.要分清题干要求。注意题干要求是“分析”还是“概括”。如果要求概括人物形象,则考生只需从诗 歌中提炼出要点。如果要求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则考生第一要概括人物形象,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词意加以分析。
答案: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词人虽然心怀天下,但 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 《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高洁的,都 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与意境。两句诗描写了不同的风景,也就是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实 际上都是在为诗歌营造某种意境。“园花经雨百般红”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清洗后显得更为娇艳, 主要是表现其色彩的艳丽。“乔木峥嵘中”一句中,“峥嵘”有“深邃、深远”的意思,掩映于 高峻挺拔的树木中,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
答案:书法技艺高深,兴趣一来,书法自成一绝;酒醉后言语狂放不羁;性情淡泊,自在闲适, 白发垂垂,和蔼可亲,一派隐者风范;嗜好饮酒,床前放一壶酒,显得率真可亲。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曲江(其二) □ 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平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 曲江:唐代长安城名胜。此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因上疏 触怒唐肃宗而被疏远。
3.要分清题干要求。注意题干要求是“分析”还是“概括”。如果要求概括人物形象,则考生只需从诗 歌中提炼出要点。如果要求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则考生第一要概括人物形象,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二轮复习之增分突破ppt (1)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首句写所闻,是“寂处有音”:泉水淙 吠隐隐。用“水声”“犬吠”衬托“桃花带 静。第三句写所见,是“动中有静”:林间 糜鹿时而出,时而没。以糜鹿的动态来写林 “溪午不闻钟”的静境。 动和静(动中有静,寂处有音)是艺术 “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一起,“共 动人的意境”。
(4)浓与淡
渲染的相关范畴——在绘画中,浓淡主要指色 明暗。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指语言的色彩。浓者, 绚丽;淡者,素笔淡写,不尚雕饰。就作家个人而 求素淡,有的追求浓艳;有的浓淡兼施,两相映衬 生动的艺术效果。如王安石的《桂枝香· 金陵怀古 的壮丽景色,用了“似练”、“翠峰”、“残阳” 淡”来写秋景,语言华美;下片叹六朝竞逐豪华, 语言素淡;以浓衬淡,有力地强化了政治家睹今鉴 虑。 又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片写“红藕”、“ “罗裳”、“兰舟”、“锦书”、“月满”,色彩 写“花”、“水”、“闲愁”,色彩较淡;浓淡相 渲染和抒发了词人的相思之苦;“浓”尚不可解其 更让她何以堪?
侧面描写 (1)对比(对照)
②相辅相成: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 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1:“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 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修《踏莎行》) 【析】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 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 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 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意在写“秋日家居”的“静”景、“静” 诗人却抓住静中之动进行描写,中间二联细致地 “悬虫”和“斗雀”的动态,吐丝悬挂的小虫时而 时而上升,相斗的麻雀时而坠下,时而又飞起,最 飞入了竹林。这里,小虫的“低复上”、麻雀的“ 把“静”景的氛围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2016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增分突破复习课件12

(2)这两首诗各自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
吴诗:侧面描写。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叙节
日情景,状清明景色。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而归,足 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流莺于柳林间啼鸣飞翔,可见景 色清丽宜人。 陈诗:对比反衬。诗人于清明卧病处境冷落,内心压抑凄楚。 而城内外人声鼎沸,节日气氛浓烈;两相对照,更见凄恻之 情。(或答欲扬先抑、先抑后扬 )后两句写诗人凝神注目,一
改诗歌凄楚之情。微风习习,杨柳袅袅,顿觉百媚滋生、神
爽志清。给读者以峰回路转、抑扬顿挫的艺术享受。(意思对 即可)
角,以哀景衬哀情,营造出萧瑟、凄清的氛围。通过描写江上
的枫叶已一片火红,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的悲凉之感。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悲”情?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答案 一是为秋天景物而悲,诗中通过对秋风、秋月、寒鸱、
秋虫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悲凉之感;二是为孤单冷落
的贬谪处境而悲,尾联以“灵凤”自比,以孤单地栖息在梧桐
第二章 古诗核心知识突破 第一节 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一、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抒情 方式
说
明
示 例
赏
析
诗句开门见山, 直叙登上高台 以第一人 后“前不见古 登幽州台歌 人,后不见来 (陈子昂) 者”的苍凉意 前不见古人, 境,这意境引发
称“我”
直抒 为抒情主
体,直接
借助于客
观景物的
描写来抒
借 发诗人的
全诗抒发了羁 绝句二首(其 旅异乡的感慨, 一)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诗人借对清新
树上来比喻自己贬谪时的孤独、凄清。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二绝(其二) 陈与义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1)这两首诗都写出了“清明日暮”的景色,其共同的景色特 征是什么?两位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这两首诗,都抓住“清明日暮”的景色优美宜人、明 丽清新这一特征进行歌咏。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 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由此可见,树立“语言意识”,深入诗歌文本的语言内 核,对正确解读诗意,尤其是揣摩诗人微妙的情绪状态是十 分重要的。
当然,在考场上读懂诗家语的直接办法是翻译全诗。如 果不能笔译,起码在脑海中把它翻译一遍。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内宴奉诏作
曹 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 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 之意。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 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此题是两问,第一问表明观点;第二问分析观点,也就是分 析诗歌炼字之妙。鉴赏诗歌炼字技巧,应从形式(修辞等手法) 到内容(表面意思),再到表达的情感作出赏析。若选 “弱”“昏”好,先分析“臂弱”“眼昏”写出了作者承认 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 冲锋陷阵的意思;再分析表达的情感,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 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若选 “健”“明”好,先分析“臂健”“眼明”写出了作者认为 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 国驱驰的意思;再分析表达的情感,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 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蝉
虞世南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届高考语文(福建专用)大二轮复习微专题回扣与规范课件第二章 微专题一 熟记古诗核心知识 Ⅱ

静
结 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
漫成一首(杜甫)
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
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
沙头宿鸟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
第二句鱼跳的“动”
更衬托出前一句景
物的“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
正 面的直接的描写是 侧 正面描写。描写周 结 围的事物,使描写 合 对象更鲜明、突出 的是侧面描写。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
美境界。(任选其二即可)
对 比 对 照
象 征
越中览古(李白)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 把两种不同的事 越王勾践破吴归, 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 物或情形作对照, 战士还家尽锦衣。 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 互相比较,突出 宫女如花满春殿, 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涵 强调。 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 通过特定的、容易 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 登崖州城作 引起联想的具体形 (李德裕) 正处在严密封锁、重重阻 象,表现与之有相 青山似欲留人住, 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 似或相近特点的概 百匝千遭绕郡城。 敌迫害的景况,抒写思归 念、思想和感情。 不得的忧伤。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最后一句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 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借景抒情、对比。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
之情;万里路上,同情对方更不幸的遭遇。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 平。 【注】 红蓼[注]一湾纹缬乱, 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 红蓼: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浸疏星。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优质课件(新课标)专题 诗词鉴赏ppt

4.从题型看,以主观题的鉴赏、评价、分析为 主,辅以少量的客观题,如北京、上海卷。考题形式 更加灵活、开放。继续设置自主探究题,如天津卷、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优质课件(新 课标) 专题 诗词鉴赏ppt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优质课件(新 课标) 专题 诗词鉴赏ppt
专题五
│
考情分析
命题特点
2011年的诗歌鉴赏考题,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表达技巧是必考内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优质课件(新 课标) 专题 诗词鉴赏ppt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优质课件(新 课标) 专题 诗词鉴赏ppt
专题五
│
真题演练
• 【答案】 (1)濛濛细雨
• (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 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 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 “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 形象”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对于第一问,可 以通过对四句诗的理解分析加以概括,难 度不大。第二问有一定的难度。该诗不同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优质课件(新 课标) 专题 诗词鉴赏ppt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优质课件(新 课标) 专题 诗词鉴赏ppt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
安徽 卷
绝句
北 宋
欧阳 修
《琅琊 溪》
象和理解诗歌的思想 情感。2.鉴赏诗歌表
达技巧。
1.分析和概括诗歌的
福建 五言 卷 古诗
清 代
厉鹗
《晓至 湖上》
思想感情。 2.赏析诗歌的表达
技巧。
1.鉴赏诗歌特点、思
专题五 │ 考情分析
考查内容
卷别 体裁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优质课件(新 课标) 专题 诗词鉴赏ppt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优质课件(新 课标) 专题 诗词鉴赏ppt
专题五
│
考情分析
命题特点
2011年的诗歌鉴赏考题,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表达技巧是必考内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优质课件(新 课标) 专题 诗词鉴赏ppt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优质课件(新 课标) 专题 诗词鉴赏ppt
专题五
│
真题演练
• 【答案】 (1)濛濛细雨
• (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 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 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 “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 形象”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对于第一问,可 以通过对四句诗的理解分析加以概括,难 度不大。第二问有一定的难度。该诗不同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优质课件(新 课标) 专题 诗词鉴赏ppt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优质课件(新 课标) 专题 诗词鉴赏ppt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
安徽 卷
绝句
北 宋
欧阳 修
《琅琊 溪》
象和理解诗歌的思想 情感。2.鉴赏诗歌表
达技巧。
1.分析和概括诗歌的
福建 五言 卷 古诗
清 代
厉鹗
《晓至 湖上》
思想感情。 2.赏析诗歌的表达
技巧。
1.鉴赏诗歌特点、思
专题五 │ 考情分析
考查内容
卷别 体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
简要分析。
答案 ①拟人。花在春风中欢笑,燕子在东风中欢舞,运用拟人
的修辞,生动地描绘了“楚宫吴苑”的无边春色。②反衬(衬托、 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用春花的欢笑和燕子的歌舞来 反衬作者的伤心,虽然春光无限,但国家覆亡,诗人无心赏景, 倍增伤感。③对比。花的笑、燕子的舞与作者的伤心形成鲜明的 对比,突出了作者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二、提升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 病起春尽
陈子龙【注】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
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恋芳
丛,绕游蜂。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 舞东风。 【注】 陈子龙: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 一年。
诗歌的第二、三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 赏析。 答案 第二联,用典,“南冠楚囚”“北雁”“上林”运用了晋
侯、苏武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愁苦和思乡之情。 第三联,对比,自己“抱朴”(恪守质朴)与奸佞的“胁肩”(谄媚) 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
这两句描写青山 通过特定的、
环绕、层峦叠嶂,
容易引起联 想的具体形 象,表现与 象征 之有相似或 青山似欲留人住, 相近特点的 百匝千遭绕郡城。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自己所处的郡城
正处在严密封锁、
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
敌迫害的景况, 抒写思归不得的
概念、思想
和感情。
由一事物联 咏柳 系到与之有 (贺知章) 关的另一事 物,或把事 碧玉妆成一树高, 联想 物中类似的 万条垂下绿丝绦。 特点联系起 不知细叶谁裁出, 来造成一个 二月春风似剪刀。 典型。 在已有材料 望洞庭 和观念的基 (刘禹锡) 础上,经过 联想、推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想象 分析、综合, 潭面无风镜未磨。 创造出新的 遥望洞庭山水色, 观念的思维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人由柳枝的 纷披下垂、婀 娜多姿联想到 翠绿的丝带, 运用巧妙的比 喻,塑造出一 个别具浪漫色 彩的新颖形象。 这首诗选择月 夜遥望的角度, 通过极富想象 力的描写,将 洞庭的湖光山 色别出心裁地
对环境、 景物作多 方面的描 渲染 写形容, 以突出形 象,加强 艺术效果。 用最朴素、 最简练的 笔墨,抓 住所写对 象的特征, 白描 如实地勾 勒出人物、 事物与景
前两句主要是 运用正面描写, 表现天姥山的 高峻奇伟之势; 后两句则是用 侧面描写烘托 天姥山的高峻 奇伟。
用极细腻的 细节 笔个细 (张籍) 节显示出诗人 洛阳城里见秋风, 对家书的重视 欲作家书意万重。 和对亲人的深 切思念——千
【注】 ①描写是古诗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它有许多方法与 表现手法有重合之处。除这里介绍的“白描”“虚实结合”“动 静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外,描写还有“观察角度多 变”“声形色描写”及“多种感官描写”等。②借景抒情、托物 言志既是抒情方式,也是艺术手法,两者重合,参见前面“古诗 常见抒情方式”。
“去年今日” 是虚景,“今 年今日”是实 景,虚景有花 有人,实景空 余桃花,以虚 衬实,意境凄 美。
第二句鱼跳的
对描写对象 进行正面的 直接的描写 正侧 是正面描写。 描写周围的 结合 事物,使描 写对象更鲜 明、突出的 是侧面描写。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该联俯仰所见 所闻,一连出 现六个特写镜 头,渲染秋江 景物的特点。
田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斫 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 已修仓。
描绘了一幅父 子辛勤劳作、 官家修筑粮仓 的画面,表现 了封建统治者 剥削、压榨农
题都城南庄 是指现实的 (崔护) 景事与想象 去年今日此门 (回忆)的景 中, 虚实 事互相映衬, 人面桃花相映 交织在一起 结合 表达感情, 红。 拓展意境, 人面不知何处 去, 表情更为深 远。 桃花依旧笑春 风。 漫成一首 对事物、景 (杜甫) 物作动态、
第二节 古诗常用艺术技巧
一、古诗常用艺术技巧
表现手 法 说 明 示 例 赏 析 要塑造的人物形 象是周瑜,却从
指的是以乙
托甲,使甲 衬托 的特点或特 烘托 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 衬两种。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千古风流人物
”写起,由此引 出赤壁之战时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
“多少豪杰”, 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最后才集中为周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瑜一人,突出了 周瑜在词人心中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在金日作三首(其一)①
宇文虚中
满腹诗书漫古今,频年流落易伤心。
南冠终日囚军府,北雁何时到上林。 开口摧颓②空抱朴③,胁肩④奔走尚腰金。 莫邪利剑今安在,不斩奸邪恨最深。 【注】 ①金国陷汴京,掳徽、钦二帝。宇文虚中因出使金国而 被软禁,后因谋划南归而被杀。②摧颓:蹉跎失时。③抱朴: 恪守质朴。④胁肩:谄媚讨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