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浅析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现象

合集下载

浅析文学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和解决方案

浅析文学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和解决方案

辽宁理工学院
,

,
,

重 点 学 习 的 第二 语 言


中 国 自加入 世 界 贸易 组 织 以 来
,

,
与 世界
,
( 一 ) 本 土 文 化 与西方 文 化 的 差 异
的 交流 沟 通 越 来 越 频 繁
英 语作 为 各 国 沟 通的 工 具 也 被我 国 列
,
作 重 要 的 科 目 学 习 但 是 由 于 中 西 文化 思 想 思 维 方 式 汉 英 语 言 的 表 达 习 惯 的 诸 多不 同 使 得 一 直 以 来说 汉语 的 中 国 人 学
, , , , , , ,
在各个 国 家有 着普遍 的 影 响 力 越 来 越 多 的 国 家 将英语 当成 自 己 国 家 的 母 语 越 来 越 多 的 国 家 将英语 看 成 自 己 的 第二语 言
, ,

在 尚不 适应 或 是不 了 解 英语 的语言 习 惯 语言 习 溃和 思维 方 式 带 入到英语 的 学 习 中 去 了 影响
,
`
,
惯 染
语言是人 类传递信息 的 工具 有共 性 的 同 时 又 因 为不 同 的 民 族文化 有 着各自迥异 的 个性 本土语言 长期 受 本土文化 的 浸
,




引言
, , ,
近几十年来 全 球 趋 于 稳定 经 济 随 和 平 与 发 展 的 国 际 环 境也迅速 发 展起 来 全 球 范 围 内 国 家 与 国 家 之 间 的 联 系 越 来 越 密切 经 济 往来 也越 来 越 频 繁 语言在沟通各 国 的 过程 中起 到 了至 关 重要 的 作 用 而英语作为在 全 球 范 围 内几乎通用 的语 言

浅析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现象

浅析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现象

浅析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现象作者:殷碧雯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18期摘要:本文对中国影视剧名的搞笑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进行了分析。

随着英语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式英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样必然影响着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互联网上存在着一些中国影视剧剧名的恶搞翻译,根据这个现象,这篇论文主要致力分析这些影视剧剧名的汉译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以此让人们更好的了解什么是中式英语,作者希望能以此改善翻译质量帮助人们对英语有更好的认识并能在以后的翻译活动中更好的避免中式英语这一错误。

关键词:中式英语;中国影视剧;汉译英剧名;一、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受母语的影响出现的一种错误的不规范的英语(李文中,1993)。

中式英语在英语界被称之为“Chinglish”,它带有明显的中文语音、语法、词汇特点,同时又是汉语和英语的混合成,但是它“既不是英文又不是中文”(Pinkham,2000)。

因此,尽管中式英语是由中国人发明并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但是中式英语是一种不符合规范英语,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语言,是不符合地道的英语表达习惯或语法规则,受母语影响较为深刻的一种语言。

中式英语很难被英语国家的人所理解和接受。

二、中式英语的成因及表现中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用用于进行交际时候,受母语语音、结构、语义或文化干扰和影响而出现的失误。

中式英语有很多表现形式,接下来,作者将以中国影视剧的剧名的搞笑翻译为例,分析其中的中式英语的现象。

(1)硬译(rigid translation)硬译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直译。

在翻译的过程中,人们将看见的中文一个个翻译成相对应的英文,他们没有意识到即使句子的语法是对的,但是表达的意思却可能是错的,这样的表达并不能被英语国家的人所接受。

Egl:刘三姐A Third sister LiuB Liu sanjie(The Third Sister of the Liu Family)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古代民间的传说歌手。

论英汉翻译中的中式英语.26

论英汉翻译中的中式英语.26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及其改善措施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越来越频繁。

英语已经发展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并且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主要工具;而翻译便成为必要的交流形式。

然而,在翻译过程中普遍存在“中式英语”的现象。

译者拘泥于原文字面,“对号入座”,使得译文生硬晦涩,不符合英语的习惯表达,并带有明显的汉语特征,因而不能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

它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翻译的质量以及我国的对外交流。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中式英语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旨在给中国英语学习者一个借鉴,在翻译过程中尽量减少使用中式英语,提高汉英翻译的质量。

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从三个方面对中式英语进行论述。

第一个方面从中式英语的定义入手,对中式英语进行了一个简单介绍,并分析了它的六种错误类型,通过大量例子,较详细的描述了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第二个方面则利用对比分析指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即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母语的干扰;第三个方面针对中式英语的产生原因及表现形式,提出了五大改善措施,以减少和避免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的现象。

关键词:中式英语;思维模式差异;母语的干扰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and Possible SolutionsAbstract: With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people are communicating with foreign countries in every aspect. English has developed as a widely used language to fulfill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ranslation has become a necessary method. However, a phenomenon exists commonly in Chinese- English translation, that is, Chinglish. The translators just rigidly stick to original words, and their translations turn out to be obscure and not consistent with English habits or rules bu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cannot be accepted by English native speakers. Consequently, Chinglish seriously affects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and our communication with the world, and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our country.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study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t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Part one describes Chinglish with interlanguage and analyzes the basic causes of Chinglish that are thought pattern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interference of mother tongue. From the aspects of six sorts of errors, part two demonstrates main manifestations of Chinglish in C-E translation with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Part three offers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with an aim to reduce or evade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o the largest extent.Key words: Chinglish; thought pattern difference;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Table of ContentsI. Introduction (1)II. Chinglish (1)A. Definition of Chinglish (1)B. Manifestations of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2)1. Unnecessary Words (2)2. Rigid Translation (4)3. Misuse of Words (4)4. Incorrect Word Order (6)5. Incorrect Subject (7)6. Incorrect Negation (8)III. Basic Causes of Chinglish (9)A. Thought Patterns Differences (9)B.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 (11)IV. Possible Solutions to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12)A. Knowing More about English Thought Patterns (12)B. Accumulating Chinglish Examples (13)C. Doing More Translation Practice (14)D. Adapting good ways in using dictionaries (14)E. Watching more English movies and TV drama programs (15)V. Conclusion (15)I. IntroductionSince English has developed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study on various English versions on the linguistics, culture and cogni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study field.Scholars home and abroad have been devoting themselves to studying Chinglish for years. Li Wenzhong distinguished Chinglish from Chinese English. He thought that Chinese English was not a hypothesis but an objective phenomenon with expansive prospect and study value, while Chinese English was distorted English and would be gradually reduced or eliminated along with the wide use of English and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On the basis of interlanguage, both Chinese English and Chinglish were interlanguage variations produced by Chinese and affected by Chinese culture, and they were inevitable. There are two causes of Chinglish. First,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al and for the second was being not familiar with English characteristics and adopting Chinese collocations and structures. Joan Pinkham, an American professional translator, systematically classified Chinglish manifestations and corrected them with specific analysis.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agrees that Chinglish is objective and unavoidable for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but needs improvement. This paper studies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discussing its definition, causes and solution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II. ChinglishChinglish has existed for a long history, even since Chinese began to study and use English. In the early 1980s, some foreign experts pointed out that some phrases or structures in some published Chinese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did not conform to Standard English actually. Because it manifests Chinese feature, they called this kind of English “Chinglish” (Ma Xuehong 79).A. Definition of ChinglishChinglish is defined by Joan Pinkham who is an American language expert in her book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 “Chinglish, of course, is that misshapen, neither English nor Chinese but that might be described as …Englis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does not conform to Standard English and cannot be understood or accepted by English native speakers, so it is playing a negative role in communicating with English people.In the strict sense, Chinglish is the interlanguage of Chinese learner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wo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language are cited: (Pinkham 32) (1)It is dynamic, and full of errors, and i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ant change towards astandard target language system.(2)The learner‟s competence is transitional. It is subject to constant revision, passes through a number of stages, and forms the “interlanguage continuum”.Another feature is fossilization which is defined as a process occurring from time to time in which incorrect linguistic features become a permanent part of the way a person speaks or writes a language.Being Chinese, we generally cannot reach the same level of competence as English natives. Our “final state”grammar is not standard English grammar. Thus, certain rules and items “fossilize”. Typical errors are “he have…”and “she go to school yesterday”, etc.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s of Chinglish and interlanguag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language,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that Chinglish is an interlanguage of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and is neither Chinese nor English but stands between them.B. Manifestations of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It has been discussed in chapter one that thought is the basis of language, so the thought pattern difference will affec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nguages. Translation is a language activity that reexpresses the thought of language by another language accurately and entirely. In this sense, translation should not be merely viewed as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nguages, but als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ought patterns. Besides, the struc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languages will also affect the translation. When translating, many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language replacement, neglect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ought patterns and structures. Consequently, Chinglish appears. For a clearer cognition of this phenomenon, this chapter classifies it to six sorts of errors that are rigid translation, unnecessary words, and misuse of words, incorrect word order, incorrect subject and incorrect negation.1. Unnecessary WordsA sentence should contain no unnecessary words, a paragraph no unnecessary sentence. It is said that any words which perform no function in the sentence—that is, which add nothing to the meaning—should be edited out.However, almost every text translated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contains unnecessary words. Namely, unnecessary words appear in a large number of phrases and sentences. Unnecessary words are thehallmark of Chinglish. Let‟s see the following examples.(1) 确保中美两国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及原因分析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及原因分析

等 。因此 ,在 英语教 学 中 ,教 师
在 教 课 过 程 中 除 了 讲 授 英 语 词 汇 、语 法 ,还 要 结 合 课 文 向 学 生
规 则和 习惯 ,在英 语交 际 中出现 的不合规 范英语 或不合英 语文 化 习惯 的畸形英语 。我 国清代 翻译
家 严 复 提 出 翻 译 的 标 准 应 做 到
思路 混乱 ,语 言支离 破碎 ,根本
的原 因 在 于 没 有 走 出 中式 思 维 模 式 造 成 的 误 区 , 经 常 出 现 类 似
“Go o d g o o d s t ud y , da y d a y
历 史和文化 的结 晶。任何一 种语 言都 与文化密 不可分 。文化 的共 性 使翻译成 为可能 ,但其语 言文
2 0 1 4. 0 4文 学 教 育
汉英翻泽 蛉 或英语现象及原因分新
回 刮晓飞
近 年 来 , 随着 各 类 英 语 考 试 对 书 面 表 达 能 力 的 要 求 不 断 提
学过程 中,教师可 以借 “ d o g ”这 个单词像 学生介 绍 中西 文化 的差
高 ,英语 翻译教 学越 来越 受到广
人在一个外语 的环境里 面! 英语
思 维 是 许 多 英 语 学 习 者 都 希 望 达 到的一种境 界 ,因为这是 用英语 流 畅 地 表 达 思 想 的 基 础 。 由于 东
( 一 ) 中西 方 文化 的差 异
语言是 社会 的产物 ,是人类
囝 圜 囝
亚 和欧美 的差 异很 大 ,英 语和 汉 语是 两种区别很大 的语 系, 源语 言 和 目标语 言很难达成完全 的一致, 对 于一个 生活在 非英语 环境 中的 中国学生来 说 ,要做 到部 分或全

开题报告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研究

开题报告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研究

开题报告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研究在科技论文摘要翻译中,医刊汇编译发现许多作者对英文的地道表达方式以及词语运用欠熟练,他们往往只是将两种语言进行文字表面的机械对等转换,而缺乏深入挖掘其内在含义,以及对中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中的思维差异缺乏了解,再加之作者因为英文基本功不够深厚扎实,对一些常见基本的习惯表达方式不了解,故导致其所书写的英文摘要中存在大量的中式英语现象,令英语为母语的读者读来会感觉艰涩难懂,甚至不知所云。

一、词汇层面的中式英语现象。

一是词汇误用,英语中的一些词语具有相近的汉语含义,但是要依据具体前后文语境等情况择其而用,不可只凭借汉语含义一以概之,机械地进行汉英语言转换,而忽略单词的具体使用方法和语境。

二是受汉语语言思维模式影响的词汇误译,很多科技论文作者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局限于汉语表层上的对等语言转换,而缺乏挖掘领悟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同时英语语言功底欠扎实,极易造成“想当然”而形成的中式英语。

三是近义词组误用导致的中式英语。

二、句型层面的中式英语现象。

一是因句子成分不一致而导致的中式英语,由于英语对语言形式美感和语句结构平衡的严谨要求,对于担任同一语句成分的词汇、短语等,均需要结构一致,不可混淆,参差不齐。

二是由于句式结构不同而导致的中式英语,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状语后置。

在汉语中,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通常位于句首或者句中,按照“直线式的思维模式”顺畅自然地表达出来,而英语则习惯于将其置于句尾。

2.定语从句的应用。

汉语的定语一般前置,即放在被修饰语的前面,而且不论单词,短语,句子都是置于被修饰语之前,但是在英语中,除单词作定语时前置外,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介词短语等均须后置,特别是在科研学术论文中定语从句的应用十分广泛,句式灵活,表意清晰,结构层次分明,但与汉语的定语位置不同,都置于被修饰的中心词语之后。

3.形式主语现象。

和汉语不同,英语是一个崇尚形式美感的语言文字系统,为了使句子结构平衡匀称,通常将冗长繁复的主语从句或者不定式放在语句后面部分,而用“it”作形式主语,其宗旨在于避免“头重脚轻”的句子结构。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浅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作者:戴素敏来源:《成才之路》2011年第23期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能准确、地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会说出许多中式英语(Chinglish)。

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在语言交际中出现的不符合规范英语或英语文化的“特殊”英语。

本文分析了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及在汉英翻译中的表现和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中式英语;汉英翻译中式英语形成于18世纪的洋泾浜语(Pidgin),是当时的广州中国人同英国商人进行贸易时使用的工作语言。

词汇以英语为主,夹杂着广东话、葡萄牙语、马来语及印地语的字眼,语法结构主要为广东话。

体现的是中国人习得英语的最初级、最表面的阶段。

从它的历史成因上我们可以把中式英语简单理解为汉语语法与英语词汇的结合。

它指在汉语思维和汉语模式的影响下完全根据汉语字面意思来表达的英语形式,是英汉翻译中的一种不规范的表现,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

因此,我们在英汉翻译中要克服中式英语的出现,无论在口语或书面语中都要正确地表达出原文的含义和语言特点。

一、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1. 母语的负迁移迁移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以前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学习的影响。

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受到母语的迁移作用。

迁移又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母语与目的语相似,能够促进目的语的学习。

例如,“我去上学”。

“I go to school.”母语与目的语的结构相似,学习者能够较好地掌握这一句型。

相反,如果目的语和母语存在差异,学习者在目的语的学习中就会盲目套用母语的表达习惯或模式,因此出现错误,这就是负迁移。

比如,英语中有存在句型,“there be”句型。

但学习者在实践翻译中,经常会忘记这个句型,会用实意动词来取代。

英汉属于不同的语系,因此存在着更多的差异,中国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的负迁移就会大于正迁移。

尤其是在英语学习初级阶段,由于掌握的知识还不够熟练,更容易受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出现中式英语就成为必然的一个过程。

探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探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

探析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摘要:中式英语是英语学习者、特别是英语初学者在交流和使用英语时出现的一种偏差。

由于受母语中文的长期影响,中式英语不符合英语文化规范和惯例。

中式英语对讲英语的人来说往往是无法理解或无法接受的。

为了帮助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在交流过程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理解他人的感受,本文研究汉英翻译中出现中式英语的原因以及克服这种现象的方法,以期为汉英翻译教学带来启发。

关键词:中式英语;汉英翻译;思维习惯一、引言中式英语是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下,所表达的一种具有中文词汇、中文语法和中文表达习惯的语言。

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学习英语时不可避免的一种语言现象,在英语中被称为Chinglish,是一种结合了中文和英文的语言。

二、中式英语出现的原因(一)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心理学中的迁移有时也被称为学习迁移或训练迁移。

它指的是一种学习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经验的影响,即在一种情况下获得的技能、知识和态度对在另一种情况下获得技能、知识和态度的影响。

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当一种类型的学习对另一种类型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时,就会出现正迁移。

例如,阅读技能的获得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发展。

Rod Ellis指出,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学习者的母语会对学习和使用英语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是对初学者。

这是因为中文和英文,以及中国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是由不同的文化影响形成的。

这可能会影响英语的学习和使用,特别是对初学者而言。

中式英语就是这种来自母语的负迁移的结果。

(二)文化传统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社会思想和感情交流的重要工具。

语言是以文化为基础的。

语言以文化为基础: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是相互依存的,有各自的个性和普遍的共同点。

这些共性构成了文化间交流和翻译的最重要基础,而不同文化的个性和特殊性则构成了这种交流的障碍,也就是翻译问题。

因此,可以说,如果不了解英语和汉语的社会和文化方面,就无法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开题报告 浅析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现象

开题报告 浅析汉译英中的中式英语现象
第1章绪论,具体包括课题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框架;
第2章对中式英语的具体表现进行阐述,主要包括段落理解能力、句子理解能力以及单词理解能力;
第3章对“中式英语”现象的出现原因进行分析;
第4章针对“中式英语”现象提出具体的学习策略;
第5章对文章进行概括和总结。
预期目标
从中式英语的现象、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探讨正确学习英语方法入手,浅析中式英语;希望学习者能在意识和行动上尽量避免学习误区,供大家参考探究出来的学习方法,使中西文化层面的交流更为有效。
Zhejiang University,2007.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89.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庄凌.《母语负迁移与翻译学习》.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
Nida, E.A. Language, Culture,and Translating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Nord, Christian.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Seaton, B.A.Handbook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rms and Practice .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1982.
Yang weiguang. Phenomenon and analysis of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研究方案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以文献研究法为整个论文的研究基础,通过调查文献全面正确了解中式英语,帮助论文的论证更有效。
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已经初步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资料,对前人的研究状况及研究成果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准备大量的书籍的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路;进行进一步的文献和例证来分析支持自己的观点。
Pinkham Joan.The translator’s guid to chinglis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Strunk and white. The element of style. New York: Macmillan Inc,1979.
3、主要参考文献
He mingzhu. writing English the English way- a study of the causes of chinglish.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Kovecses,nguage,Mind and Cultur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Zhejiang University,2007.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1989.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庄凌.《母语负迁移与翻译学习》.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
Explained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Ou, Weihong. Understanding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Teaching.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9.
二、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通行世界的英语也受到英语影响,社会的发展总是跟社会的分工联系,传统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碰撞产生中式英语。许多专家学者对此现象进行了多角度研究,可追溯到1980年,语言界对此众说纷纭。支持的专家认为,中式英语现象的存在是客观,它以国际标准英语为基础,融合中国特有的文化,更好的实现中西文化交流。而持否定观点的专家则认为,传统英语是历史的产物,中式英语是其变体,是中国学习者对英语语言文化背景匮乏所导致。如今的中式英语一方面意为畸形的山寨英语,常常因不精通语言规则而闹出笑话;另一方面则意为指真正有文化内涵,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的语言,它是与时俱进的,动态的时代特征。此外,中式英语在语音、词汇、句式、语篇等各个语言层面的研究还有待完善和发展。目前,中式英语的语篇研究是最为薄弱的环节,词汇层面的研究较为充分,主要是由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在词汇层面体现得最为明显。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在上世纪末的调查,自改革开放以来,汉语已经产生了大约7000多个比较稳定的新词,进入21世纪,这个数字已然翻了几番。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中国英语语料库的建设也会得到长足发展。不断探索中式英语的特点,使中国英语更趋规范,更加系统,推进中国英语的发展,真正实现“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任重而道远。
第1章绪论,具章对中式英语的具体表现进行阐述,主要包括段落理解能力、句子理解能力以及单词理解能力;
第3章对“中式英语”现象的出现原因进行分析;
第4章针对“中式英语”现象提出具体的学习策略;
第5章对文章进行概括和总结。
预期目标
从中式英语的现象、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探讨正确学习英语方法入手,浅析中式英语;希望学习者能在意识和行动上尽量避免学习误区,供大家参考探究出来的学习方法,使中西文化层面的交流更为有效。
Seaton, B.A.Handbook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rms and Practice .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1982.
Yang weiguang. Phenomenon and analysis of chinglish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式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征的语言,其带有中文词汇、语法、表达习惯及中国文化的英语。因受汉语思维影响且对英语文化不过关,中国人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将汉语机械化地转化成英语,不改变结构,不注重词汇场合运用,导致英语扭曲,不被正宗英语所接受。这种泛滥的中式英语环境非常不利于中国人民的学习以及对外的交流。在中国,中式英语已经成为一个困扰英语学习者的普遍问题,所以克服这个问题十分必要。通过本论文研究,分析区别中外文化背景思维差异,尽可能避免中式英语现象,学好正宗的英语,促进中外交流,使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达到信息对称。故本研究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Nida, E.A. Language, Culture,and Translating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Nord, Christian.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四、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无可否认中式英语现象越来越广泛,无论从经济政治文化各大方面,还是中外人使用英语时,或多或少出现中式英语。这样的现象虽有利有弊,从学习英语来说,正确学习并正确应用英语是很重要且很有必要的,不规范甚至错误的英语不但不会使中西文化进步,反而会使正宗的文化受到严重影响。本论文意在试图分析中式英语现象的原因,从源头研究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尽量避免中式英语问题。本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