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野餐》影评
路边野餐评论

路边野餐从直接观影感受来看,《路边野餐》是一部具有强烈梦幻特质、时空交错、诗意盎然的去类型化的典型艺术电影。
即便如此,影片的故事倒并不具有多大的歧义,影片叙事的脉络非常清晰,主要的叙事线索基本维持了线性发展的趋势,即是陈升在当下时空的所历所感,与卫卫、光莲、老歪之间的有情互动。
影片中虽然有大量回忆的段落,但并未形成如《镜子》一般的意识流结构。
观众对于回忆部分是能准确清晰把握的,导演毕赣似乎也没有意愿故意扰乱视线。
具体而言,影片中的回忆段落主要是以插叙的方式介入叙事主干。
陈升到老歪家看望卫卫,见到舞厅的球灯,下一个镜头是陈升坐在舞厅中,大红光,旁边有红衣女子(张夕)。
这是很明确的瞬间片段的回忆。
光莲向陈升讲述文革年代用手电筒取暖,下接的一个镜头即是女子用手电筒取暖的场景。
再有光莲与陈升一起吃鸡,此段落结束后,又插入了舞厅中陈升和红衣女子,此时的红衣女子出现在镜子中。
之后类似的段落还有几处,不再赘述。
在不断的当下与回忆交错更替的叙事驱力下,影片到了末段用一个强度很大的长镜头段落作为高潮处理,这个段落包括了当下、记忆与未来,是将之前交错的时空糅合到一起。
简单概括影片叙事结构化的过程大概可作如是观:当下—回忆—当下—梦境—当下。
影片的主题也不难理解。
片中多次出现的两首台湾民歌《告别》与《小茉莉》,都抒发了主体对于往昔、对于故人的迷思。
开篇征用《金刚经》中的著名段落点题,“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按照佛家惯常的解释,世间万物永远出于因果演化中,过去、现在、未来,永不可得,是故诸相非相,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影片中陈升与光莲两段失落的爱情,即是一种人心的执念,但“诸心皆为非心”。
当下转瞬即逝,往事如梦似幻,未来不可见。
回忆与当下交替行进的线性叙事,其实是以一种螺旋形的行进叙事拓展主体迷失于时间的主题。
陈升作为所思所历之主体,在现实的情境中不断地迷失于回忆中,处于潜伏状态中的爱之迷失、爱之固执在当下挥之不去,时时涌现为实际的哀愁,这种涌现由瞬间偶然的点滴状态,渐渐升级为片段式的涟漪状态。
《路边野餐》:乘着幻想的风,散落无数的光芒

《路边野餐》:乘着幻想的风,散落无数的光芒《路边野餐》是一部大胆而又充满了才情的电影,在这部电影里,时空被打乱,电影语言被颠覆化,甚至还用诗歌去代替台词,整部电影过程,像是乘着幻想的风,最后散落在观众心中,是导演那光芒四射的才华。
说到大胆,影片最让人称道的无疑是它那四十多分钟的长镜头了,在这个长镜头里,意识流与现实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导演的天马行空,你在其他任何一部电影或者大师的影像里可以看到,在这段场景里,镜头虽然不是臻于完美,但能看到影像的生命力,它是流动的,是富有诗意的,而在这个长镜头中,甚至很难看到摆拍的痕迹,这种场面调度也在证实着导演的能力,可以说,这个长镜头语言像是一个通道,打开了影像与观众的交流。
而同样,片中诗歌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台词,这些如电光火石般的语言,也巧妙地融入在了电影里面,与这个时代所缺失的诗意一样,已经没有人能安静的读首诗了,《路边野餐》偏偏做得很任性,大段大段的读诗旁白,或许闭上眼你也能感受到那种流动的画面,在这里,诗歌是服务于影片的那种追的主题的,当然,抛开电影,每一首歌的意象也都非常美,他们甚至可以单独成章,但放在电影里,又是如此的天衣无缝。
《路边野餐》中,寻找失去的记忆是这部电影的主线,这颇有点《破碎之花》的味道,一边与过去的记忆重逢,一边与旧人道别,这其中又穿插了诸多有意思的细节,比如他与未来的侄子重逢这种超现实的戏码,让人有黄粱一梦之感,整部电影中,倒叙与闪回的镜头非常多,如此一来,观众则要细心抓住这些细节,会有利于读懂这部影片,而这一路追寻的主题,也让人能在里面读懂中国的乡土风情,以及导演所寄予的乡愁。
在火车上那段,现实与记忆如此巧妙的融为一体,让人不禁感慨这究竟是梦境还是现实,而在这段旅途中,主人公经历了世事的和解与消融,对于他来讲,他经历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旅途给了他更加平和的心态,也使得他最终能重新去面对自己并且思考重新出发。
片中的演员都达到了浑然天成的统一,片中他们的对话,肢体语言乃至精神状态,就是导演所极力呈现的那样,粗粝而有生命力,这一切甚至不是精心编排的结果,但却更加写实与引人入境。
《路边野餐》一部讲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诗意电影

《路边野餐》一部讲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诗意电影原本以为这是台湾出产的带有明显小清新风格的小众文艺片,直到看完整部电影,在手机网站上不停地输入搜索《路边野餐》才对它了解一二。
原来这是一部完全国产的文艺片,导演兼编剧毕赣生于1989年,拍摄的地点和影片里的场景一样都在毕赣的家乡贵州凯里。
如同我的误解一样,这部电影去年就已经在国外电影节获奖无数。
而在国内只有少数人提及,更别提只有三百多万的票房。
许多夜晚重叠悄然形成黑暗玫瑰吸收光芒大地按捺清香为了寻找你我搬进鸟的眼镜时刻盯着路过的风只能用“惊讶”一词来形容这部诗一样的电影。
主角陈升在片子里被设定为一个乡土诗人,虽然他曾经抛家弃母混黑社会,经受牢狱之灾,然而一首一首随性而作的诗从他饱经人生沧桑喜乐的声喉用黔贵嗓音碎碎念叨的时候,一种对人生无限感悟的缥缥缈渺思绪渲染了每一个观众。
每当摩托车的运动长镜头开始的时候,就在我以为将要陷入这个无趣尴尬的独角戏的时候,导演就会有一首诗来弥补画面声音的不足。
这种戏法重复了多遍,每次还是心甘情愿地上当,诗与电影,从未见过结合地如此美妙!荡麦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的时间交织着过去和未来,这里不同的人生相互消解缠绕。
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身上发生着别人的故事。
这也是另很多观众看不透剧情的地方,有人把它划分为《穆郝兰道》式的悬疑烧脑类型,也多少有些模仿诺兰早期《追随》的痕迹。
有种评价认为《路边野餐》采用了“互文”式的叙事结构,即几个段落之间看似独立实则上下前后相互交叉,互为补充,只有从在整体上才能看出一个完整的故事线索。
我是比较认同于这种看法的,主人公陈升的人生经历从乡村医生到黑道混混再到出狱后得知妻子离异病死老母亲辞世等,最后踏上寻找侄子的奇幻旅途,这些本该一一叙述完整的重要信息都被导演打乱分拆到不同的人物口中讲述出来。
比如从陈升同母异父的弟弟老歪口中陈述哥哥混黑道的不光彩经历,也有陈升自己回忆在监狱矿厂时的黑暗人生,更多的还是和老医生的琐碎对话里才能得知他们各自所遇到的烦恼。
《路边野餐》影评

《路边野餐》影评在众多影片中,有一部片子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与争议,它便是《路边野餐》。
这部电影并非如外界影评所言,充满了天花乱坠的诗意等元素,过分强调其文艺性实则是一种极为愚蠢的行径。
将文艺与高逼格划等号,认为普通观众看不懂,导致出现不少差评称“不够文艺没看懂”“逼格太高”等,这实则是对影片的误解。
在我看来,此片的故事性之强远超大多数所谓的“文艺片”。
若能用心观赏,看到后半部分,会因剧情与前面的紧密呼应而深受触动。
即便从电影技巧的最基础层面来看,这部电影的看点也远超那些仅强调狗屁诗意的作品。
尤其是意象构建,这是电影作为一种表达形式的关键衡量指标。
在我眼中,若从理工男的角度看,这更是一个硬性指标。
杰出的作品需构建与众不同的意象,而伟大的作品则更要能凭空创造意象。
《路边野餐》近乎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诸多意象中,最典型的如钟表,在全新的思维模式下得以成立并融入影片,堪称杰作。
至于那个长镜头,导演本人已给出了恰当的评价,它虽不完美,却也甚好。
曾看到一个将长镜头放置在路边野餐原作中进行诠释的解释,考虑到导演曾提及题目似是随意起的,以及看过老塔的《潜行者》,或许存在过度解读,但这种解读我却有些喜爱。
就长镜头本身而言,在中段大概 19 分钟时,我曾一度焦躁并看表,感觉有些抓不住重点且与主线关系偏远,但最终的衔接以及那首《小茉莉》的出现,还是值得肯定。
这也体现了导演的天赋,因此一直有人称这或许是近两年最具天才的电影。
导演在尽情挥洒他的天赋,至于表达效果以及观众的看法,都无需他费心。
能看到如此水平的电影,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反复观看,好评或差评,都无关紧要。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值得称道之处,便是与去年的《心迷宫》一样,都属于极低投资成本的作品,大概一百万左右。
若论故事性,相比导演的《金刚经》要浅显不少,但或许正因如此,能更好地专注于自身的表达。
这两部电影让我们这些入门影迷深感欣喜,它们告诉我们,除了资本游戏,电影还有一些与金钱无关的东西在起作用,或许是天赋,或许是热情,而这些恰恰都能创造出美好的作品,这难道不是一件极具意义与趣味的事情吗?我们应珍视这样的佳作,深入探究其内涵与价值,推动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路边野餐

懂得放手,懂得告别----浅析电影《路边野餐》一趟兜转反复的寻亲之旅,三段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三起纠缠复杂的刑事案件,可以说是电影《路边野餐》的内容,但电影要说的完全不是这些。
《路边野餐》不是传统意义上“好看”的电影,却是非常有意思的电影。
这是一部关于时间的电影,电影中出现的火车、水、钟表,无不表现出时间的流逝。
为了让时间倒流,长大的卫卫在每一节的火车车厢上画上了一个表盘。
当陈升坐的火车跟画上了表盘的火车交错的时候,时间倒流了。
正如陈升坐上的火车是从荧幕的右侧往左侧开,表示这是一个回忆之旅。
正如大家看到的荧幕里的人如果是从左往右,表示他在前进,正如我们在看运动会的时候起跑都会是从左往右开跑,但是陈升坐上的这趟列车,却是从右往左的,表示他这一次的奇幻旅程,并不是随着时间前进的,而是时间倒流。
反观小时候的卫卫,在自己家的墙上钻了一颗钉子,钉子随着一天光线变化的倒影,开始走了起来,这个时候的时间是往前进的。
9年,是本片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有趣的是最近一部电影《打开我的天空》里陈冠希主演的其中一则短片《等》里,男主角因杀人入狱,同样是9年。
9在电影语言里,表达了漫长。
这部电影里的时间,与之重合,但是故事却物是人非。
《路边野餐》里的男主陈升入狱后,发现念念不忘的妻子去世了。
而《等》里的陈冠希,发现女朋友要嫁人了。
路边野餐最大的贡献就是通过长镜头,把跟现实时间跟电影时间完美地对应了起来,但却讲述了一个关于时空交错、回到过去的故事。
电影开始就有一个男声旁白,是本片的男主角陈升,他在介绍电视机里的电影,这部电影叫《路边野餐》,从导演到编剧都跟本片是一致的,这样一个颇具先锋意味的开头,表明了本片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主体和客体之分,也分不清现实与幻境,用卞之琳的《断章》解释再合适不过——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部电影从开篇就表达了本片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现实与梦境的区分,所以本片存在两个时空下成长的卫卫,一个是小时候热爱时钟的卫卫,在自家的墙上、在自己的手上都画满了表。
电影路边野餐观后感欣赏

电影路边野餐观后感欣赏《路边野餐》是一部由毕赣导演,陈永忠和谢理循等主演的剧情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乡村医生为了寻找侄子在一个奇幻的小镇中和自己逝去的爱人重逢的故事。
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路边的野餐,你吃了就是虚幻,不吃也是虚幻。
01相信大家对这个电影没有太多的想法,甚至于说这个电影压根就从来没有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但是这个电影的导演我要是提到大家一定知道:毕赣。
最近他的另外一部电影获得了金马奖,也不知道是现在中国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还是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文艺片渐渐的受到了欢迎。
这么多年了讲述文艺、讲述现实、讲述史实的电影一直被沉寂着,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这些电影开始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并且用着温柔的情怀或者是严肃的冰冷来贴近大家的生活。
就比如小鸟观映曾经采访过的导演和他们的作品:邢健的《冬》、郭柯的《二十二》。
再比如现在毕赣的《路边野餐》和吴天明的《百鸟朝凤》。
始终认为一部电影的出现就是为了阐述道理或者是为了引起共鸣,所以一直执着于对这类电影的追求。
《路边野餐》* XX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气球”奖* XX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亚洲电影观察团推荐奖* XX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当代电影人单元最佳新导演银豹奖、最佳处女作特别提名奖* XX土耳其伊斯坦堡独立电影节:金奖、影评人奖* XX西班牙加纳利群岛拉斯帕尔马斯国际电影节:金奖* XX墨西哥UNAM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 XX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青年导演奖简单的列出了这部电影的奖项,似乎一个很不出名的电影却获得了很多最高的荣誉,但是我们去想象下是怎样的一部电影可以获得这么多的电影?02「凯里」——“山,是山的影子。
狗,懒得进化。
夏天,人的酶很固执,灵魂的酶像荷花。
”电影故事的开始是从导演想象中的贵州出发,用镜头中的美好来塑造曾经在那个少年时节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有薄雾,有烟,还有点点的光。
电影路边野餐影评范文谁来野餐(路边野餐)影评
电影路边野餐影评范文谁来野餐(路边野餐)影评《路边野餐》:晦涩之梦文/梦里诗书电影是大众的艺术,它并不如同一幅画,可以只是沉浸在自我艺术的精神世界,诚然《路边野餐》在形式上达到了一定艺术的高度,但情感和剧情的空洞却很难引发大众的共鸣,这样的电影只是将艺术作为了标榜,而却并没有考虑大众才是电影的基石。
《路边野餐》不同于浮夸只知套路的庸作,贵州的苗族导演毕赣,在他的影像世界中能真切感受到一种源于人文的沉淀,在电影美学的造诣上有着较为出色的表达能力,但在这部电影中,这种能力并没有成为真挚的情感共鸣,反而只是给人一种故弄玄虚之感,这就如同那长达四十二分钟的长镜头,他有着导演费心设计的艺术之处,但即没能去很好的带动观众情绪,也难有多么震撼的思想表达,不过只是为人所见导演自已的恃才放旷。
这近乎是一个没有完整剧情的电影,而你不可能要求大众像看维纳斯雕像一样,皆能在电影中欣赏这样一种艺术境界,透过主人公陈升,我们看到了电影所赋加的多条线索,坐牢出狱后的悲情冷暖,但人与人间的关联是如此的虚无缥缈,诸多夹杂其中的线索却难以形成一种强有力的渲染,太过空灵碎片化的演绎,既能说电影做到了其期望的如梦似幻,也可以说是一种假以文艺的虚无。
那么这部作品究竟想表达什么呢?透过陈升寻找自已的小侄子,受人所托将旧物带给旧请人,在亲情与爱情,现实与梦幻的交织里,电影实则做出的是如何面对“过去与未来”的生活禅悟,但这种表达在影像与情感的断层中是如此的平乏,甚至让本厚重的人文气息亦变的难以感怀,这样的作品或许为乌烟瘴气的中国电影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柔风,却无从给人以情感的动容。
电影技艺的所擅,使《路边野餐》看到了毕赣别具一格的执导功底,但没有真正历经岁月沧桑的磨合,毕赣的电影仍旧是不成熟的,他还未有如娄烨、侯孝贤那种饱满的情感表达,终只是场晦涩之梦。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路边野餐》并不是一部烂俗之作,甚至并不是一部庸作,贵州的苗族导演毕赣,他将自我的思绪很好的融入到了这部电影之中,然而导演自己却也仅仅只是将自己沉浸在自我艺术的精神世界,而并没有去透过影像的力量去形成一股大众的共鸣。
妄心忘念之旅——评《路边野餐》
妄心忘念之旅——评《路边野餐》作者:顾峥来源:《艺术评论》 2016年第9期顾峥青年导演毕赣的作品《路边野餐》有诗有梦,还有一段似真似幻的超长镜头,路径繁琐、枝节遍布,说的却是个简单的事情,就是影片片头所抄录《金刚经》那段箴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心念一动,堕入轮回,陷入虚妄的时空牢笼中。
那段看似“炫技”的长镜头,却有其必然,闭合的时空恰如监牢,将主人公陈升以及观众,牢牢锁在了这场妄心妄念的旅程中。
影片开始阶段,无论男主角陈升、老医生或是老歪、酒鬼,还有只在言谈中展露身世的花和尚,共同的特征都是囿于过去,他们谈论的总是过去,是梦。
过往的遭遇如同顽疾,随时困扰着每一个呈现在此刻的人。
影片的第一场就有着一种真实和梦幻混合的意象性质感,阳台上火盆孤零零烧着,在老医生口里,这份祭奠只是“平常天”。
老医生便将一种存在体验说出来,她谈论此刻生病的陈升,言语却要凭借着记忆,想起他上次生病还是结婚时。
“现在”只是一个标记点,用来拴住那些回忆的暗涌,这正是“活着就要生病”的意思:活着就是反复为已然逝去又放不下的过往所纠缠。
对于陈升而言,每一个此刻,都被消解在了回忆里。
他的意识不断被抽回,通过物象或者场景的类似,陈升惶惶然被带入回忆,观众也由此拼凑起这个人的前世今生,而他郁结于此时此地,唯一的出口,就是自己的侄子小卫卫。
可以说,整个第一部分给出了第二部分所需要的素材,如散落各处还未拼起的拼图,它们被剧中唯一的行动者陈升,在一段闭合的时空内排列展示。
不过作为局中人的陈升并非全知。
从剧情上看,整个第二部分的主要事件只是陈升碰到了很像亡妻的女人,唱了首歌,临走的时候才知道一直载着自己的男孩也叫卫卫,陈升觉得这段旅程恍然如梦。
这就是“此刻”发生的事情,极其简单,也并不超出这个人物本身的设定。
它如我们的日常体验,在某时某地碰到某个看着相熟的陌生人。
从镜头语言上来说,这段非常特殊的长达四十余分钟的长镜头视点自由,突然摆脱了陈升,像有了自我意识,自由地观察着此时此地种种情状。
一部时空交错的散文诗电影——《路边野餐》评析
得 ,现 在心 不 可得 ,未来 心不 可 得 ” 。这 句 话 暗示着 观 众 , “ 时
出现 了不 同的 时 间标 记 。 电风 扇 、风 车 、挖 掘机 都 象征 着 时 间,
间 ”这 个 主体 在 电影 中不 可忽 视 的重 要 性 。影 片在 很多 细节 上 都 映五 周后 ,每 天 的排 片 占比依然 不足 百 分之 一 ,三天 总票 房 也只 百 鸟朝风 》 为 了不沦 为炮 灰 ,制 片人 最 大 的共 同特 点 即是 这几 个 事物 方 向的 可逆 性 。老 陈睡 在 电风 扇 了 印证 。不 久前 的文 艺 片 《 前 ,扇 叶顺 时 针 、逆 时针 各 自进 行着 运 动 ,然 后停 止 ;挖掘 机 从 的那 一跪 可 谓轰 动 一时 ,可 《 路边野 餐 》反 其道 而 行 ,打 出 了只 卡 车 到 地 面 也 是 特 意展 现 了 可 前 可后 的操 作 ,这 一 段 被 称 之 为 上 映l O 天 的 口号 。毕赣 坦言 : “ 在 现在 的 电影 商业 市场 中 , 《 路 “ 挖 掘 机 的舞 蹈 ” 。而 最 直接 表 现 时间 维度 的 意象 是 “ 钟表 ”, 边 野 餐 》上 映十 天和 一年 、 一个 月没 有 区别 ” 。他 的这 番话 不禁 卫 卫从 小就 是 一个 痴迷 于 钟表 的孩子 ,墙 上 画 的是 表盘 ,手 腕 上 引人 深 思,在 商 业化 的今 天 , 艺术 电影和 拍 艺术 片 的导演 们将 何 画 的是 手表 ;花和 尚梦到 自己死 去 的儿 子想 要 一块 表 ,于是 开 了 去何存 ? 钟 表 铺 ;在 片尾 ,陈升 在 返 回 的火 车 上看 到 了小伙 卫卫 画 的倒 转 现 在 的 艺术 电影 很 多 时 候 都 面 临 着 观 众 不 买账 , 院线 不 排 的 时钟 。众 所 周知 ,长 镜 头是 现 实 的渐 近 线 ,但 是对 于 片 中4 2 分 片 等 问题 。其 实 商业 片和 艺术 片 产生 分歧 很 正常 ,艺 术片 对 于很 钟 长 镜 头超 乎 常规 的运 用 ,在 给 人 以所谓 的 逼真 感 的 同时传 递 着 多普通 观 众来 说难 度 很大 。现 代 人 的生活 节奏 一 定程 度上 影 响 了
路边野餐电影观后感
路边野餐电影观后感题目:路边野餐电影观后感电影是一种通过视觉与听觉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艺术形式,它能够引发观众共鸣,唤起内心深处的情感。
近日,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名为《路边野餐》的电影,该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路边野餐》这部电影以美食和自然为主题,通过一场在田园风光中的野餐,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生的意义探索。
整个电影平静而温情,给人内心带来一股宁静与思索的力量。
首先,电影中的美食文化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导演通过精美的画面和详细的描绘,将人们在野餐中品尝美食的情景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既有浓香四溢的烤肉,也有口味独特的甜点,还有红酒的芳馨和如丝般柔滑的牛排。
观众在电影中仿佛可以感受到食物的鲜美与细腻,不禁让人垂涎欲滴,也增加了观影的观赏性和享受感。
其次,电影中展现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心灵的洗涤和平静。
电影中的野餐地点设在了郊外的草地上,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繁忙,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观众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听到鸟儿的欢快鸣叫,感受到微风拂面。
这种清新的自然环境无疑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舒适和宁静,让人们与自然真正地融为一体。
电影中的情感交流也是其亮点之一。
在电影中,不同角色之间展现出了真挚的友谊和家庭的和谐。
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相互帮助的情景让人们感到温暖和力量。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关怀,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幸福。
这些情感交流既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也让人深思亲情和友情的珍贵。
除此之外,电影还通过一些小桥段和对话,勾勒出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追求。
人们在野餐中共同分享美食、畅谈人生,思考自己对于幸福的追求。
这种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给观众以启发和思考,引发观众对于人生的反思。
总的来说,《路边野餐》这部电影通过对美食、自然、情感和人生意义的展现,打动了观众的心灵。
它呈现出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让人在观影的过程中感受到片刻的安宁和思考。
这部电影将我们从忙碌的生活中解脱出来,使我们能够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自己的内心与外界的和谐和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边野餐》影评
遇见过去未来——《路边野餐》影评
**《路边野餐》片名Kaili Blues (2015),别名惶然录。
中国文艺片,毕赣导演作品。
影片在国内、国际上获奖颇丰,分量最重的当属第52届台北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和第6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新导演两个奖项。
影片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主人公在虚拟和现实中遇见不同时空,寻找爱情和亲情的故事。
影片中没有明星,只有毕赣带着自
己的老姑父和一众亲朋好友出演,可不得不说,整个故事拍得很
厉害,细细品来,观众们可以通过这个充满魔幻主义色彩的故事中,感悟到一丝忧伤、一丝无奈。
只要理清片中人物经历和关系,就能理解导演的用意。
影片
出场人物不多,主人公就是毕赣老姑父扮演的陈升。
陈升年轻时
候是一名混混,跟着诨名“花和尚”的黑老大混日子。
“花和尚”的儿子也混黑道,被人仇杀还被砍去手指,陈升为老大鸣不平而
找凶手报仇。
开车撞死凶手后,他谎称车上突然出现野人,导致
自己分神撞人。
案件定为过失杀人,陈升被判入狱九年。
九年里,陈升的母亲和妻子都因病离开人世。
陈升出狱后面对物是人非的
新世界,和老医生一起在诊所里帮人看病度日。
道上混的“花和尚”在经历丧子之痛后,决定退隐江湖。
因
亡子喜欢钟表,“花和尚”开起钟表店表示哀悼。
同时“花和尚”
还喜欢帮助接送小孩子,通过和孩子们相处寄托哀思。
陈升的弟弟外号老歪,当年也个混社会的社会人士。
哥哥坐
牢后,老歪独自照顾老母亲,还要拉扯儿子卫卫长大。
偏偏老母
亲偏爱陈升,坚持把房子留给陈升,老歪也因此对陈升充满怨言。
他自行更换了老母亲的墓碑,就是不刻上陈升的名字。
老歪也没
有什么特长,带着卫卫经常有一顿没一顿。
陈升心疼卫卫,总想
让卫卫跟着自己过,老歪一直不同意。
和陈升一通开诊所的老医生光莲,早年间儿子被人撞死,年
老了就在诊所里养养老。
陈升老母盘下诊所,交给光莲打理,也
算是对被害者家属的补偿。
陈升出狱后,也在诊所里帮忙,两人
算是达成一种默契。
光莲年轻时谈过一场没有结果的恋爱,心心
念念想给故人送点礼物,于是就请陈升帮忙找人,送上一件衬衣、一盘磁带和一张照片。
陈升由此踏上寻人之旅,一路找到荡麦。
影片主要发生在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现实世界凯里,另一
个地方是虚拟世界荡麦。
在凯里,影片铺垫完人物大致的背景故事,随即进入荡麦,全片最出彩最高潮的长镜头闪亮登场。
一段
长达40分钟的长镜头亦真亦幻,让观众们跟着陈升体验了穿越时
空的感觉。
一如影片开篇所说“过去之心不可得,现在之心不可得,未来之心不可得。
”当陈升同时体验到过去、现在和未来,
他的心结也顺利打开,才能够放开对一些事情的执拗。
野人喉咙里发出打雷的声音,陈升两次穿过荡麦的小巷子时
都会伴随雷声。
陈升进入、离开荡麦的一刻,过去、现在和未来
的时空就被打通了,他在荡麦遇见过去,遇见现在,也遇见未来。
陈升自身代表现在,遇到亡妻张夕代表过去,遇见长大后的卫卫
代表未来,一切经历既有回忆也有憧憬。
在苗语中荡麦是“不存
在的地方”的意思,在超现实的荡麦,陈升可以看到心中挂念的
人的前世今生来世,在虚实之间彻底寄托思绪。
影片不采用线性的方式拍摄故事,讲述的也不是一个起伏跌
宕的故事,完全是关于个人的心路历程。
如果没有类似的经历,
观众很难产生共情之感。
如果观众有过相关经历和想法,被导演
用这种诗一般的言语拍出来,就会感受到一种震撼感。
那些虚无
缥缈的思绪,被现实画面表现出来后,让观众们触景生情,回味
无穷。
荡麦是一个超现实的地方,观众们可以说陈升做了一场梦,
在返程的火车上他梦醒了,也可以说他经历一场类似奇幻漂流的
神奇旅程,用超现实的方式看透过往未来。
影片中有大量导演的
诗歌,串起了不同画面,诗歌是心境和感情的表达,既抽象又具体,既奔放又含蓄,就像影片的画面一样,在十分克制的镜头下
蕴含着对时间、对感情的思考。
诗人通过诗歌可以很含蓄地表达
热烈的情感,他不会直接大声地喊出我爱你,他会告诉你今天的
花香有多浓烈。
《路边野餐》也一样,不会直接拍摄情人间花前月下或者亲人间生离死别,它会拍摄陈升笨拙地歌舞、唱着《小茉莉》,会拍摄挂满钟表的修理店。
除了具象的生活,也有抽象的诗和远方,如果可以在另一个
世界寻找遗失的爱情和亲情,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情感释放方式。
在荡麦,人们可以同时遇见过去和未来,或许能够让人解开心结
放下执着,能够让心灰意冷失去信心的人重新燃起生命的火光。
入梦了,遇见过去未来。
梦醒了,生活还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