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用光
摄影用光

三.侧面光 光线投射方向 与照相机镜头 的方向成水平 90度左右的光 线称为侧光。
四.侧逆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方向 在水平上Leabharlann 135度左右角时的光线称 侧逆光。
五.逆光 光线的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的方 向相对,光源和照相机将被摄体夹在中 间,这种光线投射方向称为逆光。
六.顶光 光线的投射方向和照相机镜头方向 在垂直方向上接近90度的光线称为顶 光。
2.软光(也称散射光) 软光是照明在被摄体上不产生明 显阴影的光,它是一种漫反射性质的, 光源方向性不明显的光线。
(二)光位 顺光、前侧光、侧面光、侧逆光、 逆光、顶光、脚光
一.顺光 光线投射方向和照相机镜头方向一 致的光线称为顺光。
二.前侧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方向 成水平45度左右角的光线称为前侧光。
七.脚光
光源位置极低,甚至就在地上, 这种光照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极为罕见。
第五讲 摄影用光
一.光源与光的性质
(一). 光源与光的性质 自然光:是指天然光源所发出的光, 主要是太阳。自然光又可分为日光和天 光两种。 人工光:凡是用人为制造的光源所 发出的光线作为摄影照明用的光线都称 之为人工光。
(二)光的性质 1.硬光(也称直射光)
硬光是指强烈的直射光,如直射的阳光、闪 光灯照明就是比较典型的硬光。在硬光照明下, 被摄体上有着明晰的受光面、背光面和影子, 从而能突出被摄体的立体形态;硬光照明的受 光面和背光面之间的亮度差较大,拍摄出来的 景物反差大,具有明暗对比强烈的造型效果, 适合表现粗糙表面质感;能表现被摄体清晰的 轮廓形态,具有很强的力度感。
摄影用光的技巧6种光线运用你会几个

摄影用光的技巧6种光线运用你会几个摄影中,合理运用光线是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光线的选择和运用可以大大影响照片的效果和表现力。
下面将介绍六种常见的光线运用技巧。
1.自然光:自然光是指来自太阳或室外环境的光线。
在户外拍摄中,使用自然光可以带来明亮、自然的效果。
照射角度和光线的强度会随着天气、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不同,摄影师需要准确把握光线的特点,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曝光方式和拍摄角度。
2.反射光:反射光是指光线反射到物体上后再次散射出来的光线。
与直接光相比,反射光更柔和。
常见的反射光有阳光反射在水面上的光线、反射在墙上的侧光等。
摄影师可以利用反射光创造阴影和温暖的氛围,增强照片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3.背光:背光是指光源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的背面。
背光的特点是造成被摄物体的轮廓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使照片给人以神秘、梦幻的感觉。
背光需要仔细控制曝光,尽可能避免光线过度亮或暗。
4.侧光:侧光是指光源照射在被摄物体的侧面。
侧光的特点是会产生明暗交错的效果,强调被摄物体的纹理和表面细节。
侧光可以增加照片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适合拍摄风景、人物和静物等。
5.散射光:散射光是指通过云层、雾霭、窗户或透明材质等物体散射出来的光线。
散射光非常柔和,可以减轻强烈光线的影响,创造柔和的氛围。
在拍摄人像或静物时,可以利用散射光来消除阴影、减少反差。
6.人工光:人工光是通过闪光灯、灯光等人工照明设备产生的光线。
人工光可以提供稳定、可控的光源,使照片更加明亮和清晰。
摄影师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光线的位置、强度和色温,实现各种特殊效果,如填光、艺术照明等。
总结起来,摄影中光线运用的技巧包括自然光、反射光、背光、侧光、散射光和人工光。
摄影师需要根据被摄物体的特点和拍摄目的选择合适的光线运用方式,以提升照片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摄影用光

正面光,亦称“顺光”,光线投射方向跟摄影机拍摄方向一致的照明。
顺光时,被摄体受到均匀的照明,景物的阴影被自身遮挡,影调比较柔 和,能隐没被摄体表面凹凸及褶皱,但处理不当会会比较平淡。顺光照 明不利于在画面中表现大气透视效果,表现空间立体效果也较差。在色 调对比和反差上也不如侧光侧逆光丰富。顺光的优势不但影调柔和,同 时还能很好的很好的体现景物固有的色彩效果,在进行光线处理时候, 往往把较暗的顺光用作辅光或者造型光。
要是通过环境光线所构成的背景光调与被摄主体形成某种映衬和对比, 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环境光烘托主要被摄对象外,还有表现特定环 境、时间或造成某种特殊气氛和影调等作用。
• 模拟光,又称效果光,用以模拟某种现场光线效果而添加的辅助光。
三点布光——人物照明基本方法
三点布光指人物照明的主光、辅助光和轮廓光处理。这三种光线分别承 担着不同的造型任务,并相互制约和补充,共同形成了对人物照明的一 个完整的光线效果。 具体布光过程中,基本操作步骤为:
摄影用光
• 目的:
• 一是为了瞒足曝光的需要而提供足够的照明,也就是准确 曝光;
• 二是为了控制被摄体再现的效果,如形状、影调、色彩、 空间感、美感以及真实感等,也就是造型。
• • • • • • •
摄影用光六大基本因素: 光度:光源发光强度、光照度、物体表面亮度。 光位:光线的方向与角度。 光质:光线聚、散、软、硬的性质。 光型:光线在拍摄时的作用。 光比:亮部与暗部的受光量差别,主光与辅光的差别。 光色:光的颜色/色光成分/色温。
柔光指那些不会在人物表面产生明显明暗对比的光线形式。在拍摄女性的时
候是经常被使用的,因为它可以突出地表现人物皮肤的质感,使其变得更白皙。 获得柔光的方法很简单,一块白的的床单就可以把直射光变成柔和的光线。窗 帘、白色的遮阳伞等都可以作为光线的柔化装置。柔光的光比控制应该控制在 1:2左右。 而且柔光更适合拍摄中景,以及那些比中景更小的构图,这样更能突出人物皮 肤的质感。另外柔光的拍摄曝光可以过半级到一级,这样能使人物的皮肤更加 白皙、透明。
摄影基础 摄影用光 摄影用光

一、什么是光线调子
I.
ETR-X L-6,c,
比
青 春
青
出
号 。制 H
1、高调:画面景物曝光充足,整体明亮(轻松、愉快、活力、生机)喜剧片、青春片2、 低调:画面景物曝光不足,整体昏暗 (紧张、压抑、神秘、恐惧)悬疑片
感光特性曲线图 来源:柯达官网
亮部区域
中间区域
暗部域
暗部区域 中间区域
3、 整体和局部的光影关系:高低调,是一种视觉伴奏, 情绪欢快用高调,情绪紧张用低调。高低调设计:需要有视觉上的节奏感。如:高调——低调——高调低调- — 高调- — 低调例如:寻枪整体风格是悬疑的,整体是低调的,但在其 中穿插了高调(如警察追小偷)。
三、硬光、软光
软光:方向感弱,影调柔和。
甲 国人民解版罩“老鬼”v
四、光线反差
1、高反差:画面主体明暗差异大 极端激烈的情绪状态
2、 低反差:画面主体明暗差异小 相对柔和的情绪状态
五、戏剧光效与自然光效
轮廓光环境光
1、戏剧光效:主光、辅光、轮廓光、环境光
5286221辅光
主光
向易云课轮廓光 环境光
辅光
主光
小结1、高调、低调2、顺光、前测光、侧光、逆光、顶光、脚光3、 硬光、软光(柔光)4、高反差、低反差5、 戏剧光效、自然光效
侧光:最矛盾的光位,冲突激烈,情绪负面。阴阳脸:往往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挣扎,极端对立的,人格分裂。
逆光:最诗意的光位,美化人物,透视感强。
利用逆光所形成的亮部与暗部的强烈反差,可以曝光拍摄出奇异而又迷人的剪影效果
利用反光板为暗部补光,以降低画面反差
顶光、脚光:恐怖的人物光效
4、喜剧:开始低调逐渐到高调 悲剧:开始高调逐渐到低调
摄影的用光技巧有哪些

摄影的用光技巧有哪些1.自然光利用:自然光是摄影中最常用的光源之一、利用自然光可以创造多样的氛围和效果。
早晨和傍晚时分的柔和光线是拍摄人像和景观的理想选择,阳光斜照可以创造出有趣的阴影效果。
另外,利用日落和日出的金色光线可以为照片增添温暖和浪漫的气氛。
2.人工光源:人工光源包括闪光灯、灯光、蜡烛等。
这些光源可以用来补充或改变自然光的效果。
闪光灯可以在低光条件下提供额外的光线,增强物体的细节,并解决背景过暗的问题。
不同类型的灯光灯具可以产生不同颜色和强度的光线,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在创造室内或特殊环境的照片时,可以使用这些人工光源。
3.侧光:侧光是指光线从主体的一侧照射而来。
侧光可以产生明暗对比强烈的效果,增加主体的立体感和纹理。
适当的侧光还可以产生阴影,创造出戏剧性的效果。
适当调整拍摄角度和位置,使光线斜射到主体上,可以突出主体的形状和轮廓。
4.反射光:反射光是在光线经过物体反射后形成的。
可以利用反射板或其他反射面将光线反射到想要的位置,以减轻阴影或增加亮度。
常用的反射板有金色、银色和白色,它们分别可以产生温暖、冷色调和中性的光线效果。
在拍摄人像或物品时,可以用反射板来控制光线的方向和强度,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5.柔光:柔光是指光线经过扩散后变得柔和和平均。
柔光可以减少阴影和反射,使照片更加温和和柔和。
在拍摄人像时,可以使用柔光盒或白色遮光罩来扩散硬光源,以减少皮肤上的瑕疵和不均匀的光线。
此外,在拍摄食物和室内场景时,也可以使用柔光来创造柔和的氛围。
6.背光:背光是指光线从被摄物体的后方投射而来。
背光可以创造出轮廓和剪影效果,将被摄物体与背景分离开来。
可以在黄昏或日落时使用背光来增强照片的情感和戏剧性。
要注意避免过曝,在背光条件下可以使用曝光补偿来调整光线。
7.高光和阴影:高光是最亮的区域,阴影是最暗的区域。
通过控制光线的强度和方向,可以调整照片中的高光和阴影的比例。
在拍摄高反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反射板或闪光灯来填充阴影区域,以减弱照片中的光线差异,创造出平衡的效果。
第九讲:摄影用光

第九讲:摄影用光曝光决定技术质量,用光决定艺术质量。
我们需要对光进行理性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运用光线。
客观世界存在的一切物体,之所以能看到它们的形状,色彩和不同的空间位置等,都是由于光照的结果。
光线的强弱是观察物体清晰程度和辩别颜色的主要因素。
各种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会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断地调节自己的眼力,训练自己观察光的能力,就会感觉到光是摄影艺术的成功之本。
由物理学我们得知,可以把光看作是一种电磁性质的波动或是由光波射出的粒子流,而这种粒子流是由不相连续的光粒构成的。
光的波长是决定于光性质的重要因素,光的波长不同,所表现的颜色就不同。
例如,可见光就是按不同的波长排列的,七种色光:红、橙、黄、棣、青、蓝、紫这七种色光也叫做光谱。
光沿直线传播时光的特性。
(一)、光反射:由于物体表面结构不同,光反射也形成了定向反射、漫反射和混合反射三种。
光线投射到镜面一类物体的同一平面时(玻璃、金属镀面等),反射光线都向同一方传播,就叫做定向反射;光线投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呢料、木材、海锦等)因为入射点落到若干不规则的水平面上,所以反射光线向着各种不同的方向传播,就叫做漫反射;光线投射到兼有镜面和粗糙面等性质的物体表面时(光亮的油漆、丝绸等),即产生定向反射,也有漫反射,这就叫做混合反射。
不同结构的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反射能力,比如光亮的银面大约能反射90%以上的光,而黑色呢料只能反射微量的光。
光的反射与摄影创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相机镜头表面对光的反射,本身就是一种损失,所以在制造镜头时,都要在透镜表面镀膜以消除反光。
例如在摄影实践中,利用反光板拍摄就是光反射原理。
(二)、光吸收:光吸收主要指光线投射到某种物体上时,被物体吸收的现象。
例如光线投射到透明的玻璃上时,会产生三种现象:1、有一部分光线被玻璃反射;2、有少部分光线被吸收;3、大部属于光损失现象,其实透明玻璃对光的吸收程度,主要与玻璃厚度,透明度和颜色差别等有关。
摄影用光的七种...

摄影用光的七种...1. 摄影用光摄影用光谁能帮我讲一下摄影用光的问题吗?摄影用光,题目太大,可以写好几本书。
发去《摄影技巧》的部分章节--摄影用光的学问一、了解光的特性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表现手段。
摄影家的表现手段是光,如果没有光,他们就会像雕塑家没有粘土或者画家没有颜料那样一事无成。
虽然摄影艺术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总是追随着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之后而形成自己不同的流派与风格,特别别是近50年里,未来主义摄影、荒诞派摄影、剪辑派摄影、立体泥摄影等等,都可以在形式上找到与姊妹艺术相通的地方,但是,它们毕竟还是有所不同的。
原因之一是摄影家充分发挥摄影独特的造型手段——光的语言。
通过光,形成了他们自身的造型方式,决定了画面的表述意图;通过光,不仅区别于其他姊妹艺术,同时在摄影家之间,也产生了他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富有创造性的摄影家们常说,对光的认识是摄影家艺术才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光本身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表现的,摄影家可以从中选择最合适的形式来达到特殊的目的。
光的这些形式是可以控制的,它们可以被用来在照片上明确地表现特定的被摄体的特性、概念和情绪。
在摄影家能够充分利用光的巨大潜力以前,他们必须对光加以分析,了解光的各种特性,使自己熟悉光的各种作用和用途。
美国摄影家A·法宁格指出,对摄影家来说,光具有强度、质量和颜色三个主要性质。
首先是强度。
光的强度可以从亮到暗,这一点适用于任何光源。
例如,在无云的天气里,中午的日光非常强,在风沙弥漫的天气里,光线昏暗。
夜间可以说没有光。
人工光源的强度,则随着灯的瓦数不同而有所变化。
法宁格认为,明亮的光线给人一种耀眼、明快和严肃的感觉,暗淡的光线常常表现忧郁、宁静和含蓄的情绪。
照明强度的这种差别,会在照片上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被摄体的明暗度,被摄体的反差范围,彩色照片的被摄体的色彩再现。
在照明强度很高时,被摄体显得比较明亮、鲜明、反差较大,色彩显得比照明强度低的光线情况下更加鲜艳。
摄影用光技巧

摄影用光技巧摄影中的用光技巧是摄影师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它可以影响到照片的色彩、构图、氛围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关于摄影用光技巧的10条建议。
1. 利用自然光源拍摄照片自然光是最好的光源之一,因为它产生出的光线柔和、分散而且色彩自然。
利用日出日落时的柔和光线,或者晴朗天气中的阳光来拍摄照片,能够营造出丰富的氛围,同时使得照片中的颜色更加自然。
2. 利用闪光灯进行补光在阴暗的环境中,使用闪光灯能够增强照片的颜色、对比度和细节。
在拍摄人像时,使用闪光灯能够避免出现人物面部阴影。
3. 利用反光板进行补光反光板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在光线过强或者光线过弱的环境下,利用反光板进行补光,能够控制照片的明暗度和色彩,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还能够反射出有趣的形状和图案。
4. 利用灯光进行创意拍摄灯光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工具,能够被用于创意拍摄中。
在拍摄人物时,将灯光放在不同角度,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明暗效果和氛围。
在拍摄产品时,可以利用灯光突出产品的特点和纹理,制造出更加生动的图像。
5. 利用背景光打造氛围利用背景光可以打造出迷人的氛围,比如在拍摄人像时,可以将背景光设置在模特身后,营造出柔和的环境。
同样,在拍摄风景时,也可以利用背景光突出景物的纹理和轮廓。
6. 利用逆光处理构图逆光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光线,虽然容易造成暗影和曝光问题,但是如果处理好构图,也能够拍出非常有趣的照片。
在拍摄人像时,可以利用逆光制造出剪影效果,或者在拍摄风景时,可以利用逆光突出景物的纹理和轮廓。
7. 利用远光与近光的对比制造层次感利用远光和近光的对比,能够制造出照片的层次感。
比如在拍摄风景时,可以利用近光突出景物的纹理和细节,利用远光营造出远方的视觉延伸感。
8. 利用窗户光进行拍摄利用窗户的光线进行拍摄,能够制造出柔和自然的氛围。
比如在室内拍摄人像时,可以利用窗户内的光线,制造出柔和的环境;或者在室内拍摄产品时,利用窗户光线制造出纹理和光影效果。
9. 利用灯光与背景搭配打造主题在拍摄主题照时,可以利用灯光与背景的搭配打造出某种特定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光的种类
• (2)室外景物的影响:在室外如果有高大的建筑物或植物等遮挡了 门窗,射入室内的光 线就少,室内的光线暗,反之则亮。
• (3)进光门窗的影响:若进光门窗大、多,射入室内的自然光就多, 室内明亮,反之则 阴暗。
• (4)被摄主体与门窗明暗反差大,反之则明暗反差小。 在室内自然光条件下 拍摄的照片如图 5 − 9 所示。
• (5)背景光:灯光位于被摄者后方朝背景照射的光线,用以突出主 体或美化画面。
• (6)模拟光:又称“效果光”,是用来模拟某种现场光线效果而添加 的辅助光。
• 5.3.6 光色
• 光色即光的颜色。不管是自然光还是人工光,都含有红、橙、黄、绿、 青、蓝、紫等各 种光色,如图 5 − 20 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3 光的特性
• 5. 逆光 • 逆光又称背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后方,逆光能使被摄体产生生动
的轮廓线条,使主 体与背景分离,从而使画面产生立体感、空间感, 如图 5 − 17 所示。 • 6. 顶光 •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上方,如正中午的阳光。顶光会使人物脸部产生 不讨巧的浓重阴影, 通常忌拍人像,如图 5 − 18 所示。 • 7. 脚光 •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下方,常用于丑化人物,如图 5 − 19 所示。
光。正面光照射的 被摄体令人感觉明亮,但立体感较差,缺乏明暗 变化,利用正面光拍摄时的曝光宽容度较大。 在人像摄影中,正面 光常用作辅光,如图 5 − 13 所示。
下一页 返回
5.3 光的特性
• 2. 前侧光 • 前侧光指 45°方位的正面侧光。这是最常用的光位,前侧光照射的
景物富有生气和立体 感。在人像摄影中,前侧光常用作主光,通常 位于人物脸部朝向的另一侧,脸朝左用右侧光, 脸朝右用左侧光, 如图 5 − 14 所示。 • 3. 侧光 • 侧光又称 90°侧光。侧光下被摄体呈阴阳效果,这是一种人像摄影 中富于戏剧性效果的 主光位置,它能突出明、暗的强烈对比,如图 5 − 15 所示。 • 4. 后侧光 • 后侧光又称侧逆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侧后方,能使被摄体的一侧产 生轮廓线条,使主 体与背景分离,从而加强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 如图 5 − 16 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4 影调与质感
• 2. 根据被摄景物的特征和环境特点处理影调 • 不同景物的表面特征各不相同,拍摄者对画面影调的处理应与被摄景
物的特征吻合。在 表现带有环境特点的景物时,如海滨、沙漠、冰 雪等,可以拍摄成高调影像画面;在拍摄风 光等层次丰富的景物时, 一般可拍摄成中间调影像画面。 • 3. 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处理影调 • 一年四季的变化给被摄景物的明暗对比和色彩都带来明显的影响,拍 摄者可以根据这些 变化,表现不同的影调结构。不同的天气,其影 调结构也不同。阴雨天、雾天是散射光照明, 画面的影纹层次丰富, 明暗反差小,常常形成软调效果;在晴天,被摄景物受光的一面亮度 很高,背光面则亮度很低,明暗反差大,可以拍摄硬调效果的影像画 面;逆光下可拍摄低调或剪影影像画面;在雪天或雾天可拍摄高调效 果的影像画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4 影调与质感
• 2. 在对比中运用影调 • 1)影调的等级对比 这是摄影摄像中常用的一种对比方法,即利用影
调的深浅对比,来突出或强调某一物或某个局部,如深色与浅色(或 黑与白)的对比、中色与浅色(或灰与白)的对比。前者显得 鲜明 强烈,后者显得昏沉柔和,如图 5 − 28 所示。 • 2)影调的面积对比 各种影调在景物上所占的面积,因照度不同而不 同。影调在画面中所占面积的变化,能使画面产生不同的效果。
上一页
返回
5.3 光的特性
• 5.3.1 光位
• 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同一对象 在不同的光位下会 产生不同的明暗造型效果。摄影中的光位归纳起 来主要有正面光、前侧光、侧光、后侧光、 逆光、顶光与脚光 7 种, 如图 5 − 12 所示。
• 1. 正面光 • 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面,随角度高低分别称为平射光、顺光和高位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2 光的种类
• 5.2.2 人工光
• 人工光能够使拍摄者利用现有设备结合画面效果任意调整摄影光线的 高度、强度、颜色、 方向、比例、数量等,为拍摄意图服务。人工 光源有瞬间光源和连续性光源两种。瞬间光源 指闪光灯,连续性光 源有聚光灯(图 5 − 10)、漫射灯、柔光灯、伞灯等。
人们根据太阳光 和地面形成的夹角可将全天直射的太阳光的变化分 为 3 个照明阶段。 • (1)早晚太阳光: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为 0°~15°,景物留有长 长的投影,光线柔和, 如图 5 − 3 所示。 • (2)上、下午的太阳光:太阳光与地面的角度为 15°~60°,通常 能较好地表现地面景 物的轮廓与质感,如图 5 − 4 所示。 • (3)中午的太阳光:又称为顶光,从上到下垂直照射在地面景物上, 地面投影很少,如 图 5 − 5 所示。 • 在直射光条件下拍摄的照片如图 5 − 6 所示。
上一页
返回
图 5 − 1 温室的孤独
返回
图 5 − 2 霓虹灯
返回
图 5 − 3 光线角度(一)
返回
图 5 − 4 光线角度(二)
返回
图 5 − 5 光线角度(三)
返回
图 5 − 6 守望
返回
图 5 − 7 薄云遮日
下一页 返回
5.4 影调与质感
• 2. 影调的反差 • 不同的光比可以造成不同的影调反差,按反差大小,可分为软调、硬
调、剪影等。 • 1)软调 软调的画面影调柔和,反差小,中间过渡层次多,具有柔和、
细腻、含蓄的视觉美感,如 图 5 − 24 所示。 • 2)硬调 • 硬调的反差强烈,具有简洁、洗练的视觉效果,如图 5 − 25 所示。 • 3)剪影 剪影是一种特殊的影调效果。其特点是完全没有影纹层次,
• 光在很多情况下本身就是被拍物体,例如霓虹灯(图 5 − 2)、烟火、 月光、星光等。利 用极慢的快门速度达到充足的曝光时间,就会产 生神奇的画面感,从而完成艺术创作。
上一页
返回
5.2 光的种类
• 5.2.1 自然光
• 1. 直射光 • 一天之中,直射的太阳光因时刻不同其照明的强度和角度是不一样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4 影调与质感
• 5.4.4 画面质感的表现
• 摄影、摄像具有精密的描写能力,能够对被摄物体的细微部分作精细 的描写,通过影调 或色调把被摄物体的表面质地、细部纹理、光影 效果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质感就是被摄物体在影像画面上再现的真 实感,如表面的结构、光滑度、粗糙度、坚硬度、松软度等。恰当 地用光是表现质感的关键,对不同结构的物体要用不同的光,如对透 明物体使用后侧光,逆 光结合正面光有利于表现其质感,如图 5 − 29 所示。
• 5.2.3 混合光
• 混合光是指自然光和人工光同时存在时的光线。 • 进行混合光拍摄时要分清主次光源。不论拍摄现场同时存在几种光源,
在画面中只能将 一种光源作为主光,其他都是辅助光。如果让几种 光源平均分布在景物上,会导致画面色彩 紊乱,失去平衡。在混合 光条件下拍摄的照片如 图 5 − 11 所示。
第 5 章 摄影用光
• 5.1 光的作用 • 5.2 光的种类 • 5.3 光的特性 • 5.4 影调与质感
5.1 光的作用
• 5.1.1 光在摄影、摄像中的作用
• 光在摄影、摄像中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 • (1)照明作用(使被拍物体清晰可见); • (2)造型作用(表现被拍物体的质感及轮廓); • (3)表意作用(通过被拍物体传递思想感情)。 光对于摄影、摄像
作品的作用就如同文字对于文章的作用一样,它既是载体,又能表现 • 内容。 • 如图 5 − 1 所示,光线的昏暗表现了雨天的天气状况(照明),采用
逆光拍摄清楚地展现 出被拍摄对象的轮廓(造型作用),黑白的色 调表现出凄凉孤独的意境(表意作用)。
下一页 返回
5.1 光的作用
• 5.1.2 拍摄主体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3 光的特性
• 5.3.2 光强
• 光强是指光线的强弱。自然光是平行光,进入镜头的光线的强度取决 于光源的强度。人 工光是点光源,进入镜头的光线的强度取决于光 源的强度和景物与光源的距离。自然光随着 季节、时间、天气的变 化而产生明暗强弱的变化。
• 5.3.3 光质
• 光质指光线聚、散、软、硬的性质。聚光的特点是来自一个明显的方 向,产生的阴影明 晰而浓重;散光的特点是来自若干方向,产生的 阴影柔和而不明晰。光的软硬程度取决于若干因素,光束狭窄的比光 束宽广的通常要硬些。
犹如美术作品中的剪纸,如图 5 − 26 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4 影调与质感
• 5.4.2 影调的控制和处理
• 1. 根据创作意图处理和控制影调 • 在进行摄影摄像创作时,先要对被摄物体进行观察和思考,包括对画
面影调结构的构思, 以使拍摄的作品能够表现被摄物体的本质特点, 体现拍摄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意图。拍摄者 可以根据拍摄意图来控 制和改变影调。景物受光线照射之后,会形成不同的明暗影调,使被 摄物体表现出立体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3 光的特性
• 5.3.4 光比
• 光比对于摄影最大的意义是画面的明暗反差。反差大则画面视觉张力 强;反差小则画面 柔和平缓。人们通常所说的硬调即高反差,软调 即低反差。
• 5.3.5 光型
• 光型指各种光线在拍摄时的作用。 • (1)主光:又称“塑形光”,指用来显示景物、表现质感、塑造形象
的主要照明光。 • (2)辅光:又称“补光”“副光”,用以提高由主光产生的阴影部亮度,
揭示阴影部细节, 减小影像反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