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二课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2.1哲学的基本问题(含答案)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1.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3.结合学生自身学习实际,能够说明生活中必须面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
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
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
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
“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甚至在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中,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一、缺一不可。
【自主探究】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天人合一”属于什么观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天人合一”属于唯物主义。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含义【想一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一回事吗?不是。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的正确回答。
2.内容(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有同一性的问题。
(2)根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义两大阵营。
(3)知论。
【判一判】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错误。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23【连一连】探究点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材料一: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说:“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费尔巴哈反驳道:“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是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去抓自己的眼睛呢?”材料二: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鱼是多么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
高中政治必修4课时作业16:2.1 哲学的基本问题练习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一、选择题1.世界上永远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
这种观点属于A.彻底的不可知论B.不可知论C.不彻底的可知论D.可知论2.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发射,入轨后经5次变轨调相,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构成组合体,航天员进入天宫二号开展实验。
这说明A.世界观决定着方法论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物质和意识不可分割D.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3.下列不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③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④物是观念的集合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4.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辩和名实之辩,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辩和形神之辩,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辩和心物之辩。
这些论辩都蕴含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
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A.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B.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D.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5.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道德失范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利用网络实施诈骗等。
这些现象促使人们反思如何在虚拟世界当中实现伦理道德的重新建构。
这说明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哲学思想的形成离不开批判和反思精神③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④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A.③④B.①③C.①②D.②④6.2016年5月26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证实,发现首例“无敌细菌”病例,“无敌细菌”对现阶段全部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滥用抗生素是导致“无敌细菌”出现的主要原因。
这一发现表明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③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庄子指出:“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这一观点是A.意识决定物质的主观唯心主义B.思维与存在无同一性的不可知论C.物质决定意识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可知论8.下列选项中,能够说明并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正确回答的是①人类的一切认识都不能超过感性知觉所提供的范围②中央主要领导在十八届六中全会前分赴多地密集调研③“营改增”税收改革扩至全国以推动经济转型发展④安监部门调查北京地铁5号线女孩被夹身亡的原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寻找延长人类寿命的方法,其研究过程经历了从通过治愈传染病到抗衰老来提高人类寿命。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提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从生活实践上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认识和改造世界,归根到底都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从哲学上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1)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并明确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议题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萧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
他们信仰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
普通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他认为,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
(1)高僧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属于哲学的什么观点?范缜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属于哲学的什么观点?(科学精神)提示:高僧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范缜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四:2.1《哲学的基本问题》强化练习及答案

【成才之路】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2课第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强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 4
一、选择题
1.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
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就表现为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关系,故选
D。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
①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没有指导作用的问题
②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④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A.①②B.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③④应选。
但②是对④的不同表达方式,二者是一致的,因此
②③④正确,选D。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称为( )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C.生产与计划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依据课本知识可知D项正确。
4.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属于( )
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
C.可知论D.二元论
[答案] C
[解析] 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答案为C。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时跟踪检测:2.1哲学的基本问题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哲学课上,有学生提出这样的命题“观点一,思维反映存在;观点二,思维是存在的反映。
”假如让你回答学生的问题,你的答案是(..)①两种观点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②两种观点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维的辩证关系.③观点一强调思维是世界的本原.④观点二强调存在是世界的本原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解析:观点一强调思维的特点和作用,观点二强调思维的本质及存在决定思维,二者都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①④符合题意;②③错误。
正确选项为A。
答案:A2.网络时代是一个新词迭出的时代。
网络新词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某一社会现象引发了一些被大家共同接受的说法。
这表明(..)A.存在决定思维B.存在与思维不可分C.存在与思维同等重要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解析:B选项表述错误,存在决定思维,存在可以脱离思维,但是思维必须依赖于存在;C选项与题意不符,且表述不准确;D选项表述错误,思维有可能是对存在的正确的反映,也有可能是对存在的错误的反映;本题A选项符合题意入选。
答案:A3.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物质的关系问题D.存在和意识哪一个是本原的问题解析: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反映的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同一个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与题意不符。
答案:B4.(2018·成都七中期末)2017年11月30日,我国第一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终于取回“真经”,获得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人类对宇宙暗物质的探索迈出重要一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学练测课件:第1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2课 第1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 (2)这一道理对我们有什么哲学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解答此题需要从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出发,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1)问说明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首先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第(2)问回答启示是要牢固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并用 这种世界观指导人们的行动,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造 福人类。
6.近年来,世界各地受台风、飓风的影响越来越多,给人 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伤害。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家现在可 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了 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 解析:选 D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A 错误;B 不符合题意;C 不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说的;D 正确。
①哲学的阶级性质 ②哲学发展的方向 ③哲学的产生
④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选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即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而不是阶级性质,因此①不能入选,②
入选。哲学产生于人们的实践而不是对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这些流派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可见他们主张不可知论,
C 符合题意;其他三项与题干的主旨不符。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 第2课 第1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哲学的基本问题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中国科学院称,在我国贵州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一枚6亿年前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贵州始杯海绵”,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古老的可靠海绵化石。
该发现将原始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实证记录从寒武纪向前推进了6 000万年。
这一科学发现佐证了( C )①物质决定于意识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科学家的新发现表明思维能反映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②③符合题意。
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但思维不一定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①④观点错误。
2.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的法案。
提案者解释说,把金鱼关在圆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世界变得扭曲。
可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感知到的“现实”是真实的?金鱼看见的世界与我们所谓的“现实”不同,但我们怎么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们真实?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A )①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③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物的“真实”性作出判断④感知无法对“现实”作出“真实”的回答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材料中对于现实与扭曲的理解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故①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人的认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说明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故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而不是是否换位思考,排除;④说法错误,人的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排除。
故选A。
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20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作业:第二课+课时一哲学的基本问题Word版含解析

课时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应学生用书 P71.哲学研究的问题好多,但我们能够从中找出一个贯串哲学发展一直的基本问题。
这个基本问题能够表述为()①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③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问题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答案 D分析哲学研究的问题好多,此中贯串哲学发展一直并且把不一样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是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来源问题,①④说法正确且切合题意。
②③说法均与题意没关。
故此题答案选D。
2.对于思想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有()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想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②对思想可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一样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行知论的标准③唯物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分歧是环绕思想和存在谁是来源的问题睁开的④唯物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分歧是环绕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睁开的A.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答案 C分析②③是对思想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正确表述,切合题意。
①错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是两者的辩证关系问题。
④错误,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分歧是环绕思想和存在谁是世界来源的问题睁开的。
3.荀子说:“凡以知,人之性也;能够知,物之理也。
”费尔巴哈说:“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蔽自己的大书,只需我们去读它,我们就能够认识它。
”对上述两种看法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①都属于可知论②都认为思想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③都否定思想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前者属于不行知论,后者属于可知论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 A分析荀子和费尔巴哈的看法都认为世界是能够认识的,都属于可知论,都认为思想能够正确认识存在,①②切合题意;③④说法错误。
正确选项为A。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贯串哲学发展的一直,对这一问题的不一样回答决定了()①哲学的阶级性质②哲学发展的方向③哲学的产生④对其余哲学识题的回答A.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答案 B分析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串哲学发展的一直,对这一问题的不一样回答决定着各样哲学的基天性质和方向,即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而不是阶级性质,所以①不可以当选,②当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十三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于2016年3月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
“十三五”规划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十三五”规划的一个核心思想是谋经济转型,这不是国家拍脑袋决策,①而是依据国内外发展形势所作出的战略抉择,②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前景光明,任务繁重。
【设问】试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第一步:获取信息,调动知识信息源对接知识①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答案:(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首先是我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反映存在。
“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依据了国内外发展形势,正确地处理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2)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十三五”规划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一、选择题1.庄子指出:“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这一观点是( )A.意识决定物质的主观唯心主义B.思维与存在无同一性的不可知论C.物质决定意识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可知论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材料中的观点说明仁与义、是与非没有绝对的取舍标准,无法辨别清楚。
此观点否认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其他观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2.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辨和名实之辨,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辨和形神之辨,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辨和心物之辨。
这些辩论都蕴含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
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 )A.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B.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D.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材料强调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集中讨论的问题都与哲学有关,体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答案选C。
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A选项错误。
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选项错误。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志,D选项错误。
答案:C3.哲学史上有一“奇怪”现象,关于自然界的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总体上未能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去。
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 )A.分清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B.明确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C.看到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斗争D.理解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解析:对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划分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总体上未能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去,A符合题意;B不是根本原因;C、D不构成本题的原因。
答案:A4.2015年3月10日,中国科学院称,在我国贵州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一枚6亿年前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贵州始杯海绵”,这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古老的可靠海绵化石。
该发现将原始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实证记录从寒武纪向前推进了6 000万年。
这一科学发现佐证了( )①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②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物质决定于意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②③正确,科学家的新发现表明思维能反映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①错误,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但思维不一定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④错误,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
答案:B5.爆发于非洲的埃博拉疫情以其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震惊了世界,世界卫生组织也集中力量加快对此疫情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上述材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能够直接创造存在③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②说法错误,要通过实践来创造;③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C6.面对中国股市的跌宕起伏,新浪网友发表评论说:“股市是变幻莫测的,想把握住股市的变化那是徒劳的。
”以下对这一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属于不可知论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④体现了孤立、静止的观点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解析:题干中股市的变幻莫测是社会存在,而认为人不能把握住股市变化的观点没有认识到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属于不可知论,①②符合题意。
这种观点没有正确地分析社会现实,③不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A二、非选择题7.庄子和好友惠施见到桥下鱼穿梭嬉戏,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鱼多么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上述材料反映了哲学上的什么问题?惠施的话属于什么观点?解析:题干中两人对话反映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可以调动相关知识分别作答。
答案:(1)反映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之一。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否认思维可以认识存在,陷入不可知论。
(对应学生用书P10)一、选择题1.庄子指出:“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这一观点是( )A.意识决定物质的主观唯心主义B.思维与存在无同一性的不可知论C.物质决定意识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可知论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
材料中的观点说明仁与义、是与非没有绝对的取舍标准,无法辨别清楚。
此观点否认了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其他观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2.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辨和名实之辨,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辨和形神之辨,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辨和心物之辨。
这些辩论都蕴含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
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 )A.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B.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C.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D.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材料强调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集中讨论的问题都与哲学有关,体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答案选C。
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A选项错误。
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选项错误。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志,D选项错误。
答案:C3.哲学史上有一“奇怪”现象,关于自然界的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总体上未能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去。
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 )A.分清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B.明确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C.看到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斗争D.理解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解析:对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划分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总体上未能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去,A符合题意;B不是根本原因;C、D不构成本题的原因。
答案:A4.2015年3月10日,中国科学院称,在我国贵州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一枚6亿年前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贵州始杯海绵”,这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古老的可靠海绵化石。
该发现将原始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实证记录从寒武纪向前推进了6 000万年。
这一科学发现佐证了( )①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②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④物质决定于意识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②③正确,科学家的新发现表明思维能反映存在,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物质性;①错误,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但思维不一定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④错误,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意识决定物质。
答案:B5.爆发于非洲的埃博拉疫情以其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震惊了世界,世界卫生组织也集中力量加快对此疫情的研究,经过不懈努力,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
上述材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能够直接创造存在③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科学家终于发现了对抗埃博拉病毒的抗体,体现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②说法错误,要通过实践来创造;③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C6.面对中国股市的跌宕起伏,新浪网友发表评论说:“股市是变幻莫测的,想把握住股市的变化那是徒劳的。
”以下对这一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②属于不可知论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④体现了孤立、静止的观点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解析:题干中股市的变幻莫测是社会存在,而认为人不能把握住股市变化的观点没有认识到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属于不可知论,①②符合题意。
这种观点没有正确地分析社会现实,③不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A二、非选择题7.庄子和好友惠施见到桥下鱼穿梭嬉戏,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鱼多么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上述材料反映了哲学上的什么问题?惠施的话属于什么观点?解析:题干中两人对话反映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可以调动相关知识分别作答。
答案:(1)反映了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之一。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否认思维可以认识存在,陷入不可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