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事故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法律煤矿案例分析(3篇)

法律煤矿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煤矿位于我国北方一个省份,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一家国有大型煤矿。

近年来,由于资源枯竭,煤矿经营困难,部分矿井已经关闭。

然而,该煤矿仍有一处矿井在继续生产。

在2019年5月,该矿井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1. 管理不善(1)安全投入不足。

该煤矿在事故发生前,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安全设施老化、破损,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煤矿内部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责任不明确,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足。

(3)安全监管不到位。

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矿井的日常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对违章行为查处不力。

2. 职工违规操作(1)部分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部分职工操作技能不足,不能正确、熟练地操作设备。

(3)违章作业现象严重。

在事故发生前,该矿井存在多项违章作业行为,如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等。

3. 设备故障(1)设备老化、磨损严重,未能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

(2)设备安全防护装置不完善,无法有效防止事故发生。

三、法律责任分析1. 煤矿企业责任(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煤矿企业未按照规定投入安全生产费用,导致事故发生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六条规定,煤矿企业未按照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导致事故发生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 煤矿企业负责人责任(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煤矿企业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煤矿企业负责人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3. 安全监管部门责任(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七十条规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未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煤矿事故案例解析

煤矿事故案例解析

煤矿事故案例解析引言煤矿事故是一种常见但极为严重的工业安全问题,经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通过对煤矿事故案例的解析,可以深入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煤矿事故案例为例,分析其原因,探讨事故预防措施。

案例一:排水系统故障导致煤层突水案例描述某煤矿的排水系统存在漏水问题,但相关部门并未及时修复。

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大量水渗入煤层,导致煤层突水,给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原因分析1.排水系统的维护保养不及时:煤矿排水系统是防止矿井积水的重要设施,如果排水系统长期存在漏水问题却不进行修复,就容易导致排水能力下降,无法及时排除井下积水,从而增加煤层突水的风险。

2.对降雨的预警不足:煤矿管理部门对于降雨的预警不足,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导致无法在降雨来临前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增加了突发事故的发生概率。

预防措施1.加强排水系统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修复漏水问题,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2.建立降雨预警机制:与气象部门合作,建立科学可靠的降雨预警机制,及时获取降雨信息,提前做好矿井的防水工作,减少突发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煤粉气体爆炸引发火灾案例描述某煤矿的煤粉气体泄漏引发了一次严重的爆炸事故,火灾瞬间蔓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原因分析1.煤矿通风系统不完善:煤粉气体泄漏主要是由于煤矿通风系统的不完善,导致气体积聚在矿井中。

一旦有火源或者静电火花引发火灾,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2.煤矿安全管理不完善: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缺陷,没有进行有效的煤粉气体泄漏监测和预警,缺乏及时采取措施的能力。

预防措施1.完善煤矿通风系统:对煤矿通风系统进行改造和优化,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加强对通风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2.建立煤粉气体监测预警系统:引入煤粉气体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煤矿中的煤粉气体泄漏问题,以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经查,该起 事故是一起 责任事故, 共造成32人 死亡、7人受 伤,直接经 济损失4853 万元。
事故直接原因
骆驼山煤矿16号煤 层回风大巷掘进工 作面遇煤层下方隐 伏陷落柱,在承压 水和采动应力作用 下,诱发该掘进工 作面底板底鼓,承 压水突破有限隔水 带形成集中过水通 道,导致奥陶系灰 岩水从煤层底板涌 出。
三是现场管理不到位,单纯追究产值、速度,忽视安 全生产;
四是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 没有按照规定采取停止作业、立即撤人等果断有效 措施;
五是隐患排查治理不力,特别是今年3月以来20101 工作面回风巷多次发现巷道积水、顶板淋水,但一 直未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六是违反施工组织程序,在矿井一、二期工程没有全 面完成、主要排水系统没有建成的情况下,强行施 工三期工程;
2004年11月28日07时10分
井下四泵房安检员韩朝云汇报听到爆炸声、巷道烟雾大, 安子沟抽放泵站电话汇报,安子沟风井防爆门被摧毁, 有黑烟冒出;事故死亡166人,受伤45人。
2004年12月2日
3:25、6:15、7:45、10:53相继发生4次爆炸,没有造成 人员伤亡。
四 四四 总 皮轨 回 下下
瓦斯浓度达 2.7%。
3315 回 采 工 作 面
37 3316风道
2% 的 积 聚 瓦 斯 于 14 时49分排出。
风门

进风风流

回风风流
号传感器
3315回风巷 3315进风巷

斜 下7 山
3316外风道
3316架子道
36 53
14时49分38秒冲 击地压发生;14 时50分至14时52 分瓦斯浓度由 1.29%升至4%以 上。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

(3)张B是副矿长、平峒口承包组长,分管全矿生产、机电、通 风工作。不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条款,致使通风、机电方 面隐患严重,并且没有认真整改,实属严重失职。 (4)矿调度室主任尤某,是日常生产调度指挥者。事故发生当 天,尤某是该坑口值班领导人之一,不坚守值班岗位,擅离职守, 致使事故前出现的停电和井下局部停风的情况不能及时、正确地处 理,对事故负主要责任。 (5)矿党总支书记樊某,未认真落实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没有 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党总支议事日程。自1989年9月担任党总支书记 以来,没有召开过专题会议研究安全生产问题,对该矿事故隐患的 消除未能起到监督保证作用,放弃对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致使该 矿严重的事故隐患长期存在,实属失职。事故发生当天,樊某是坑 口值班领导,有事外出,不能到岗值班,但未安排其他领导代替, 造成4月21日无矿级领导在坑口值班,对事故负有重要领导责任。
2.保合煤矿‚10· 11”特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1993年10月11日19时05分,黑龙江省鸡东县保合煤矿发生一 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70人,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 2.1 事故经过 1993年10月11日,井下工作人员16时准时入井,19时05分全 矿停电,随即井口突然发生一声巨响。该矿矿长尹某在听到响声 后,急忙赶到井口,发现井口冒出黄烟。 2.2 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掘进工作面风扇停风造成瓦斯积聚,放炮时母线短路产生火花,引 起瓦斯爆炸,并有煤尘参与。 (2)主要原因 1)该井放炮工作管理不力。 放炮人员没有按《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炮前检 查,放炮线严重裸露,造成放炮线短路引起火花。
(17)临汾地区煤管局设计室负责1980年的三河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 未设计综合防尘项目。原山西省地方煤管局设计公司和临汾地区煤管局设 计室1982年联合做的修改设计,综合防尘项目设计不全。山西省煤炭厅 1989年进行竣工验收时,对综合防尘设施把关不严,同意简易投产,对事 故也负有一定责任。 1.3 防范措施 (1)未认真吸取事故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对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指令、规程、规定要不折不扣地认真 贯彻,做到人人皆知,并结合本矿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2)全面落实‚一通三防‛齐抓共管的责任制,加强通风瓦斯管理, 采掘工作面都应采取独立通风。若布臵独立通风有困难时,必须按有关规 定执行,局扇要有专人管理,不得随意关停,严禁工作面微风、无风、循 环风、扩散风作业。矿井应按高沼气矿井管理,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 度,防止瓦斯积聚,杜绝违章作业。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煤尘管理,健全 机构,充实人员,改善装备,完善防尘系统。工作面必须使用水炮泥,放 炮前后喷雾洒水除尘,各采区工作面按规定设隔爆设施,要定期清扫冲刷 巷道。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63例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63例

本期共梳理事故案例共63例,其中采掘专业25例,机电运输专业13例,一通三防专业16例,地测防治水专业9例。

一、采掘专业事故案例(25例)案例1:单体柱伤人事故2012年4月18日14时30分,XX矿综采一队职工王XX在12041综采工作面用单体柱推槽,由于推槽时操作不当单体柱崩落,发生单体柱伤人事故,造成王XX右肩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右侧肋骨多根骨折。

一、事故地点概况12041工作面倾斜长度,采用倾斜分层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工作面支架型号ZF8600/20/38,工作面安装117架,刮板输送机型号SGZ800/800,采高,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2012年4月2日工作面初次来压后, 因工作面水大、压力大,多次出现工作面部分支架被压死、支架十字头被压断,无法进行正常推溜移架,至2012年4月18日工作面机尾段支架压死,支架高度降低,造成作业空间狭小。

二、事故经过:2012年4月18日八点班,跟班队长王XX安排职工王XX处理机尾死架。

王XX使用单体柱柱根顶住机尾槽节上沿,柱头顶住支架大立柱底座进行辅助推溜。

由于注液枪枪头卡未卡紧单体柱三用阀,开始移溜时,顶在支架底座上的单体柱受力、柱头柱牙逐渐变形,导致单体柱受力不均,造成单体柱发生崩落,王XX闪躲不及,单体柱直接崩到王XX的右肩上,造成右肩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右侧第5、6、7、8根肋骨骨折。

三、事故原因分析1、职工违章作业,使用单体柱进行推槽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液压支柱枪头安装后没有再次检查确认,未及时发现注液枪头卡未卡紧,是造成事故的的重要原因。

3、工作面大面积来压,支架被压死,施工现场空间狭小,施工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是造成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区队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检查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制止违章作业,职工安全意识差、安全防护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四、防范措施1、全面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制,及时查处现场安全隐患,杜绝职工违章作业。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63例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63例

本期共梳理事故案例共63例,其中采掘专业25例,机电运输专业13例,一通三防专业16例,地测防治水专业9例。

一、采掘专业事故案例(25例)案例1:单体柱伤人事故2012年4月18日14时30分,XX矿综采一队职工王XX在12041综采工作面用单体柱推槽,由于推槽时操作不当单体柱崩落,发生单体柱伤人事故,造成王XX右肩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右侧肋骨多根骨折。

一、事故地点概况12041工作面倾斜长度177.5m,采用倾斜分层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工作面支架型号ZF8600/20/38,工作面安装117架,刮板输送机型号SGZ800/800,采高3.5m,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2012年4月2日工作面初次来压后, 因工作面水大、压力大,多次出现工作面部分支架被压死、支架十字头被压断,无法进行正常推溜移架,至2012年4月18日工作面机尾段支架压死,支架高度降低,造成作业空间狭小。

二、事故经过:2012年4月18日八点班,跟班队长王XX安排职工王XX处理机尾死架。

王XX使用单体柱柱根顶住机尾槽节上沿,柱头顶住支架大立柱底座进行辅助推溜。

由于注液枪枪头卡未卡紧单体柱三用阀,开始移溜时,顶在支架底座上的单体柱受力、柱头柱牙逐渐变形,导致单体柱受力不均,造成单体柱发生崩落,王XX闪躲不及,单体柱直接崩到王XX的右肩上,造成右肩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右侧第5、6、7、8根肋骨骨折。

三、事故原因分析1、职工违章作业,使用单体柱进行推槽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液压支柱枪头安装后没有再次检查确认,未及时发现注液枪头卡未卡紧,是造成事故的的重要原因。

3、工作面大面积来压,支架被压死,施工现场空间狭小,施工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是造成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区队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检查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制止违章作业,职工安全意识差、安全防护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四、防范措施1、全面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制,及时查处现场安全隐患,杜绝职工违章作业。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引言:煤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由于煤矿行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煤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旨在分析几起中国煤矿安全事故案例,总结其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以期为煤矿行业的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丹东市煤矿爆炸事故案例2024年8月,辽宁省丹东市一处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爆炸事故,造成七人死亡。

该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煤矿经营者无视安全生产规定,未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监管部门存在疏于监管、不作为的问题;劳动者安全意识不强,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等。

预防措施:一方面,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煤矿安全监管制度,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业合规经营;另一方面,煤矿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加强煤矿安全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落实煤矿安全管理制度。

二、辽宁省兴城市煤矿透水事故案例2024年10月,辽宁省兴城市一座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透水事故,造成22人死亡。

根据调查结果,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矿井顶板掉落导致水体透漏,矿井防水工程不完善,监测设备缺失,未能及时预警和防范。

预防措施:矿井防水工程应更加注重细节和工程质量,确保煤矿的安全运营;监测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应达到标准要求,确保对潜在风险的及时监测和预警;煤矿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对每一位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三、山西省阳泉市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2024年1月,山西省阳泉市一座煤矿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

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煤矿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规定,操作员操作不规范,安全设施缺失,没有及时进行瓦斯检测和处理。

预防措施:一是煤矿企业应提高自身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人员的合理配备和培训;二是加强瓦斯检测和处理设备的投入和运行管理,确保检测的及时和准确;三是操作员应规范操作,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职业安全意识。

结论:以上几起煤矿安全事故案例表明,我国煤矿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需要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和监管,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煤矿火灾事故案例及分析总结

煤矿火灾事故案例及分析总结

煤矿火灾事故案例及分析总结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生产和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煤矿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对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煤矿火灾等事故的频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本文将探讨几起典型的煤矿火灾事故,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一、“11·28”煤矿火灾事故2012年11月28日,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一家煤矿发生火灾事故,导致16人失踪。

经过多方搜救,最终确认全部失踪人员均已死亡。

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煤矿生产经营管理不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存在漏洞。

具体表现在:煤矿存在非法采矿、超范围开采、违规扩建等现象;煤矿安全设施不完善、新上工人培训不到位、检修保养不及时等,导致煤矿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煤矿生产现场秩序混乱,安全检查不到位,安全隐患未得到及时排查等。

二、“5·6”煤矿火灾事故2013年5月6日,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一家煤矿发生火灾事故,导致55人死亡,1人受伤。

该事故是湖南省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煤矿事故之一。

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煤矿生产的安全风险评估不全面、预防措施不足,导致火灾的发生。

具体表现在:煤矿存在编制“虚假”安全文件、安全投入不足等管理问题;煤矿存在分散的矿洞、通风系统、电缆隐患未得到及时修复等技术问题;煤矿应急措施不完善、救援能力不强等。

三、“6·13”煤矿火灾事故2013年6月13日,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一家煤矿发生火灾事故,导致37人死亡,生产经营损失5.5亿。

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煤矿企业存在安全隐患,管理措施不到位。

具体表现在:煤矿存在非法采矿、拖欠工资、超时工作等问题;煤矿存在设备缺陷、通风不畅等技术问题;煤矿安全文件不全面、防护措施不完善等。

综上所述,煤矿火灾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不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存在漏洞、技术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等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

为了防范和避免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引起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案例事故分析
一、事故经过
事故发生工作面为一综采回撤工作面,共有液压支架110部。

2014年12月27日一班班末工作面回撤到29#液压支架时,发现29#液压支架底座变形,装车后压板不能紧固。

12月27日二班班前会,准备队队长张XX(张队)布置工作,跟班技术主管张XX(张主管)重点强调了运输、回撤等安全注意事项。

因班长张XX(张班)请假未上班,副班长张(张班副)在班前会上安排工作任务,进行分工:包机班组韩XX负责开无极绳绞车;当班于XX、张XX负责运输,于XX为运输工作安全负责人。

王XX在井上拿好长压板螺栓对29#液压支架紧固后和其他人去工作面撤、装液压支架。

到达工作地点后,按照班前会要求,张主管、张班、王XX等人使用长螺栓对已装车的29#支架压板进行了紧固,检查确认无问题后,发出拉车信号,于XX开动上三角处的慢速绞车将支架车拉到工作面上三角。

于XX和张XX挂好无极绳绞车钩头和保险绳,检查无问题后,张XX发出信号,韩XX开动无极绳绞车对支架车进行外运,于XX和张XX跟随支架车往外走。

张主管和张班副随后从工作面到达上三
角,张主管安排张班副也跟随支架车出去一同负责运架工作。

11时左右,装有29#液压支架的平板车到达轨道顺槽与材料斜巷交叉点岔子前2米左右处停下。

此时估计到来饭的时间了,于是张班副就告诉于XX自己到外面去取饭。

张XX 摘开支架车与无极绳绞车梭车,将无极绳绞车梭车开至直道发出停车信号。

于XX将简易道岔扳至弯道,用木头将岔子撑好。

张XX挂好支架车前后绞车钩头后,于XX开动11.4绞车开始拉支架车,张XX监护支架车运行状态。

支架车刚刚压上道岔时,支架车右前轮掉道。

于XX安排张XX找来了一台5吨手拉葫芦、一条40溜子链条、一个元宝环和两条螺丝等工具准备处理落道。

此时开无极绳绞车的韩XX也来到了跟前。

于XX看到巷道顶部有一根锚杆,就安排张XX 用木板抬着他,韩XX将40溜子链条、元宝环、螺丝和手拉葫芦递给了木板上的于XX。

于XX挂好手拉葫芦后,下至地面,将手拉葫芦起重链与平板车联接好,开始用手拉葫芦进行起吊作业。

等一会儿饭没有来,张班副回来发现车落道,就一齐进行处理,当支架车的车轮快要上道时,停止了拽手拉葫芦,张班副说“用个杠子把支架车往回顶一下,就上去了”,便安排张XX去找根3米长的皮带纵梁。

张XX走后,韩XX站在支架右侧看支架车起吊高度还不够,就说“再往高吊点”,于是于XX站在支架右侧又开始用手拉葫芦进行起
吊,随后就听一声异响,支架车发生倾倒。

在支架车侧前方位置的张班副看见支架顶梁将韩XX挤压在巷帮放置的工具箱上,于XX被挤坐在巷道的水沟里,便急忙喊张XX去里面找人救援,并打电话向张队进行汇报,救援人员陆续赶到,进行合力抢救,同时向矿调度进行汇报。

12时50分左右,先后将于XX、韩XX救出送至医院,韩XX于17时经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
1.直接原因
处理落道车违章作业,没有按作业规程重新布设起吊点,选择原巷道一根锚杆作为起吊点、与锚杆连接用的元宝环、链条、螺丝紧固不可靠,没有及时向班队长汇报,制定安全可行的处理方案,违章擅自进行起吊作业,在起吊过程中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作业人员没有避开危险区域,起吊用的连接装置随着受力逐步加大突然脱落,造成落道车倾倒伤人事故。

2.间接原因
(1)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当班班长发现违章作业未能及时制止。

(2)现场作业人员自保互保联保不到位,没有对起吊固定装置进行检查,没有对起吊过程人员站位情况进行相互提示。

(3)安全教育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淡薄,处理落道车过程中多人多项存在违章作业。

(4)安全培训有差距,员工识险避险能力不强,对液压支架底座变形导致装有液压支架的平板车重心偏移和在起吊过程中落道车可能倾倒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没有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十一、预防事故重复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加强机电运输管理,特别是大型设备检修、大型器件运输,必须制定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管理人员现场跟班指挥,严格执行“两长一员”现场安全确认制度,防止事故发生。

(二)加强运输线路标准化工作,将非标准单开道岔更换为标准道岔,保证道岔搬道器灵敏可靠。

(三)在轨道运输大型设备遇有落道情况发生时,严禁工人擅自进行处理,必须立即通知班队长,由班队长在现场制定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明确具体的起吊措施和保护措施),并在现场落实处理,防止起吊过程失误倾倒伤人。

(四)加强对零散工作的管理,每个零散工作都要指定安全责任人。

(五)加大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联系制度,严格执行矿领导带班、管理人员跟班制度,按照“9定、12查”要求,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隐
患。

(六)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强化安全警示教育,强化安全技能培训,举一反三,深入开展“三反四保”工作,增强全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