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培训-中医适宜技术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内容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内容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中医基础知识: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诊断方法、常用中药和针灸等基础知识。
2. 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包括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如感冒、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3. 中药制剂与用药:包括中药的种类、性味归经、药物相互作用等,以及中药的制剂和用药方法。
4. 针灸疗法:包括常用的穴位定位和刺激方法,如经络穴位、耳穴、头部穴位等,以及针灸的常见适应症和禁忌症。
5. 推拿按摩和拔罐疗法:包括推拿按摩的手法和技巧,如手法的力度和节奏,以及拔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 中医养生和保健:包括中医的养生理念、养生方法和饮食调理等,如中医膳食疗法、气功养生等。
7. 中医药文化和医德医风:包括中医药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医医德医风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通过以上培训内容,基层中医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提高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好的中医服务。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方案年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实施方案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方案年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实施方案一、培训目标1.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中医适宜技术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于临床实践。
2.培养一批具备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能力的师资队伍。
3.推动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普及与推广。
二、培训对象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医护人员。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师资。
三、培训内容1.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中医诊断方法、中医治疗原则等。
2.中医适宜技术: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敷贴等。
3.临床实践:结合实际病例,讲解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4.师资培训:针对培训师资,进行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培训。
四、培训方式1.线上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课程,方便学员随时学习。
2.线下培训:组织面对面授课,进行实践操作演示和临床实践。
3.结合实际: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培训效果。
4.师资培训:开展师资培训班,提升培训师资的教学水平。
五、培训时间1.线上培训:全年开展,学员可根据个人时间安排学习。
2.线下培训:每季度举办一次,每次为期一周。
3.师资培训:每年举办一次,为期一个月。
六、培训效果评估1.学员满意度调查: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方式的满意度。
2.学员结业考试:检测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3.师资教学质量评估:评估培训师资的教学水平。
4.培训成果转化:跟踪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中医适宜技术的情况。
七、组织实施1.建立培训组织机构:成立中医适宜技术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
2.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3.落实培训责任: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培训师资和学员的责任。
4.加强培训管理:对培训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培训质量。
5.完善激励机制:对培训成绩优秀的学员和师资给予表彰和奖励。
2.加强与其他培训项目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
3.不断优化培训方案,提高培训效果。
2024年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材料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材料一、概述中医适宜技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非药物疗法和适宜技术,通过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预防、治疗疾病和康复的目的。
中医适宜技术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经济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为了提高中医适宜技术的普及率和应用水平,特编写本培训材料,旨在为广大中医爱好者、从业者提供系统、全面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二、培训目标1.掌握中医适宜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
2.了解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各科的应用。
3.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4.增强中医适宜技术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三、培训内容1.中医适宜技术的基本理论1.1中医适宜技术的定义与特点1.2中医适宜技术的分类1.3中医适宜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2.常见中医适宜技术2.1针灸疗法2.1.1毫针疗法2.1.2火针疗法2.1.3艾灸疗法2.2推拿按摩疗法2.2.1推拿手法2.2.2按摩手法2.3刮痧疗法2.3.1刮痧工具与介质2.3.2刮痧操作方法2.4拔罐疗法2.4.1拔罐工具与介质2.4.2拔罐操作方法2.5穴位敷贴疗法2.5.1穴位敷贴药物与介质2.5.2穴位敷贴操作方法3.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各科的应用3.1内科3.1.1消化系统疾病3.1.2呼吸系统疾病3.1.3心血管系统疾病3.2外科3.2.1软组织损伤3.2.2骨折与脱位3.2.3皮肤疾病3.3妇科3.3.1痛经3.3.2闭经3.3.3带下病3.4儿科3.4.1感冒3.4.2咳嗽3.4.3厌食4.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4.1操作规范4.1.1针灸疗法操作规范4.1.2推拿按摩疗法操作规范4.1.3刮痧疗法操作规范4.1.4拔罐疗法操作规范4.1.5穴位敷贴疗法操作规范4.2注意事项4.2.1针灸疗法注意事项4.2.2推拿按摩疗法注意事项4.2.3刮痧疗法注意事项4.2.4拔罐疗法注意事项4.2.5穴位敷贴疗法注意事项5.中医适宜技术的创新发展与研究5.1中医适宜技术的创新发展5.1.1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与应用5.1.2仪器设备在中医适宜技术中的应用5.2中医适宜技术的研究5.2.1临床研究5.2.2实验研究5.2.3理论研究四、培训方法1.理论授课:讲解中医适宜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材料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材料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包括针法、灸法、推拿、拔罐、刮痧等。
这些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广泛应用,对于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独特的优势。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这些技术,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特开展本次中医适宜技术培训。
一、针法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见的针法有毫针刺法、电针法、三棱针法等。
毫针刺法是最常用的针法之一。
在进行毫针刺法操作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针具,一般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针刺部位来选择针的长短和粗细。
然后,对针刺部位进行消毒,医生双手也要严格消毒。
进针时,手法要轻柔、准确,避免给患者带来过多的痛苦。
进针后,通过捻转、提插等手法来调节针感,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电针法是在毫针刺法的基础上,结合电刺激来增强疗效。
使用电针法时,要注意调节电流的强度和频率,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
三棱针法主要用于治疗一些瘀血、热毒等实证。
操作时,要迅速点刺出血,注意控制出血量。
二、灸法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常见的灸法有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等。
艾炷灸是将艾绒制成圆锥形的艾炷,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
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又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
直接灸会在皮肤上留下瘢痕,适用于一些顽固性疾病;间接灸则通过间隔物进行施灸,相对温和,容易被患者接受。
艾条灸是将艾绒卷成条状,点燃后悬于穴位上方进行熏烤。
操作简便,适用于多种病症。
温针灸是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先进行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套上一段艾条,点燃施灸。
这种方法既能发挥针刺的作用,又能借助艾灸的温热之力,增强疗效。
三、推拿推拿是中医徒手治疗的一种方法,通过推、拿、按、揉、捏、点、拍等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范例

针法灸法操作技能
包括毫针、三棱针、皮肤 针等针具的操作方法,以 及艾炷灸、艾条灸等灸法 的操作技巧。
推拿手法介绍及实践指导
推拿基本手法
01
介绍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基本手法的操作要领
和适用范围。
复合手法及流派特色
02
讲解多种复合手法的组合应用,以及不同流派推拿的特色和优
势。
实践操作技能指导
理化鉴别
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荧光分析、薄层色谱等,对饮片进行定 性或定量分析。
药物配伍原则及禁忌
药物配伍原则
根据中医理论,阐述药物配伍的“君臣佐使”原 则,即主药、辅药、佐药、使药的搭配原则。
药物配伍禁忌
介绍中药配伍中需要避免的禁忌,如“十八反”、 “十九畏”等。
药物相互作用
说明不同药物在配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 包括药效增强、减弱或产生毒性等。
风热感冒
症状包括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 有汗等,治疗以辛凉解表为主,常 用方剂如银翘散。
咳嗽
根据病因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 嗽,外感咳嗽以驱邪为主,内伤咳 嗽则以调理脏腑功能为主。
消化系统疾病辨证施治
胃痛
根据病因可分为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等,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 常用方剂如香苏散合良附丸。
03
通过模拟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指导学员熟练掌握推拿手法
和操作技能。
常见穴位定位和功能主治
常见穴位定位
详细介绍头面部、胸腹部、腰背部、 上肢部、下肢部等部位的常用穴位 定位方法。
穴位功能主治
深入讲解各穴位的主治作用、配伍 应用和临床案例,提高学员对穴位 功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针灸推拿注意事项和禁忌
参训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医疗 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 医疗服务。同时,通过培训促进中医药在基层的普及和推广, 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总结1按照我院20__年对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学习工作的要求,一年来,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协助和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登封市20__年度中医药知识强化培训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组织展开了20__年度对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
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一、周密部署,充分准备为保证我院中医药知识培训工作的顺利展开,一是院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于培训前向制定了培训计划和步骤,就培训相关事项在院职工例会上做了通知和安排,实行了充分动员;二是成立了以院长张青仁为组长,中医科长为副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并落实专人参见是级师资培训后,再从事本院的知识传授和讲解工作。
二、完成目标任务本年一季度中医药知识培训参训人员包括本院从事中医药工作的全部医务人员和各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共有35名人员参加了培训,其中本院中医药人员8名,乡村医生27名,培训时间为5月19日10月19日,共2天,采取了以乡卫生院为培训点、集中学习的方式实行,培训所用教材为使用祖国传统医学,预防和治疗农村多发病、常见病的知识。
同时培训使用针灸、推拿、艾灸技术,为广大村民解除疾病痛苦。
培训期间未发现应参训人员缺席现象,培训后的考核合格率为98%,全部参训学员培训合格。
通过培训的展开,使我院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应用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三、存有的问题(一)少部分乡村医生对培训工作的理解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培训积极性不高。
(二)基层中医药人员多为跟师学医出身,没有受过正规、系统化教育,往往理论知识底子薄,在培训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乡村医生不能完全接受、消化和吸收,从而在一定水准上影响培训质量的提升。
(三)对广大群众实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
四、整改措施(一)深入持久地展开中医药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升基层中医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搞好辖区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工作,使乡村医生能为当地群众诊治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进一步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二)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继续增大对我院辖区内乡村医生在岗人员培训工作的力度,将培训工作作为经常性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以提升乡村医生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和水平,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三)争取培训项目资金,增强对中医中药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增强中医药知识业务骨干培养,带动全院整体上提升培训质量。
中医适宜技术知识培训

将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CHAPTER
05
中医适宜技术发展与创新
现代科技在中医适宜技术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中医诊疗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中医适宜技术的精准 化、个性化提供支持。
生物技术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中药材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提高中医适宜技术的疗效和安全 性。
中医适宜技术知识培训
演讲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中医适宜技术基础理论 •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技能 • 中医适宜技术应用领域 • 中医适宜技术发展与创新 • 中医适宜技术安全与风险防控
CHAPTER
01
引言
培训目的和意义
01
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
通过培训,使学员了解和掌握中医适宜技术,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医药
文化。
02 03
提高基层医疗水平
中医适宜技术具有简便易学、安全有效的特点,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推 广,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提高中医药在社会上 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中医适宜技术概述
定义
中医适宜技术是指安全有效、成 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 ,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
THANKS
感谢观看
操作安全规范与注意事项
0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防止交叉感染。
02
操作前详细询问患者病 情、过敏史等,确保操 作安全。
03
熟练掌握各项中医适宜 技术的操作规范,避免 误操作。
04
注意患者体位舒适、保 暖及隐私保护。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课件一、引言中医适宜技术是中医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治疗过程中应用的特定技术手段,旨在通过刺激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预防、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为了推广和普及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和服务质量,本培训课件将介绍中医适宜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二、中医适宜技术概述中医适宜技术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多种技术手段。
这些技术手段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应用,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
这些技术手段在治疗疾病、康复护理和健康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1 针灸针灸是中医适宜技术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技术手段。
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
针灸可以用于很多常见疾病的治疗,如头痛、胃痛、失眠等,同时也可以用于调整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2.2 推拿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在人体表面施加力量和刺激,调节气血运行和经络系统的技术手段。
推拿可以用于治疗骨伤、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同时也可以用于放松身心,缓解疲劳。
2.3 拔罐拔罐是一种通过在特定部位使用负压形成的吸力,调节经络系统和淋巴循环的技术手段。
拔罐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病、肌肉疼痛等疾病,同时也可以用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
2.4 刮痧刮痧是一种通过在特定部位使用刮痧板刮擦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排毒的技术手段。
刮痧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疾病,同时也可以用于改善皮肤质量。
三、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方法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方法需要细致、准确和有经验的医生或技术人员来实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方法:3.1 针灸操作方法针灸操作需要使用专用的针具,医生需要准确找到穴位,并采用适当的刺激力度和频率进行刺激。
在操作中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感染和伤害。
3.2 推拿操作方法推拿操作需要医生掌握正确的手法和力量,通过特定的手法和技巧在患者体表施加力量和刺激。
在操作中需要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反应,避免过度刺激和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不是外感咳嗽的主要特征的是: A、起病较急B、病程较短C、常伴卫表
证D、易反复发作E、实证多见
2、以下选项不属于内伤咳嗽的辨证要点是: A、久病B、常反复发作C、病程长
D、可伴他脏兼证
E、多伴卫表证
3、咳嗽痰白而稀薄属于:属风、属寒
4、咯吐血痰属于: 肺热或阴虚
5、咳声粗浊者多为:风热或痰热伤津
1、风寒咳嗽可使用: A、小青龙汤
2、肺热咳嗽可以使用: C、川贝止咳枇杷颗粒
3、风燥咳嗽可以使用: E、二冬膏
4、痰湿蕴肺所致的咳嗽使用的方药是: A、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5、肺阴亏耗所致的咳嗽使用的方药是: D、沙参麦冬汤
1、下列属于不特殊类型偏头痛的是:A、眼肌麻痹型偏头痛B、偏瘫型偏头痛C、基底型偏头痛D、晚发型偏头痛E、三叉神经痛
2、下列不属于真头痛伴随症状的是:A、喷射样呕吐B、颈项强直C、偏瘫、偏盲、神昏 D、厥逆E、头晕
1、太阳经头痛疼痛的部位是:B、头后部下连于项
2、外感头痛的治疗原则是:B、散风祛邪
3、肝阳头痛的治疗宜采用:A、天麻钩藤饮
4、痰浊头痛的治疗宜采用:E、半夏白术天麻汤
5、肾虚头痛的治疗宜采用:D、大补元煎
1、乳岩首选的治疗方法是:D、手术治疗
2、乳痈热毒炽盛证最常用的方剂是:C、透脓散加减
3、乳痈的主要病因病机中,不正确的是:C、肝郁胃热,闭阻乳络
4、治疗乳癖肝郁痰凝证常选用:C、逍遥散加味
5、关于乳癖肿块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可单侧发生B、质地中等C、多伴有压痛D、与皮肤粘连
1、复发性阿弗他性口腔溃疡的病因是:D、原因不明确
2、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性口腔溃全身用药有:C、免疫调节剂
3、中医辨证治疗口疮不常见的分型是:A、肺热壅积
4、复发性阿弗他性口腔溃疡的主要症状不包含:A、黏膜呈白色网纹状B、疼痛明显C、黏膜溃疡中央黄色假膜D、黏膜溃疡中央凹陷E、溃疡边缘充血
5、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溃疡是:B、手足口病
1、不可能引起牙痛的病是:E、氟斑牙
2、可以引起牙痛的全身疾病不是:D、颈椎病
3、治疗胃火牙痛的常用方剂是:C、清胃散
4、急性牙髓炎牙痛的特点是:C、牙痛夜间加重
5、下列不属于牙痛的性质的是:D、持续痛
1、症状为牙痛局限,患牙有伸长感,有跳痛,不能咀嚼;牙龈突发红肿;有脓严重者全身不适,发热,此为:E、牙周脓肿
2、症状为自发性持续性后牙痛,张口受限,甚者吞咽时疼痛加重,相对面部肿痛。
可有全身不适,此为:A、智齿冠周炎
3、症状为牙齿肿痛反复发生,自发性持续性痛,可放散至耳颞部;有严重的颌骨疼痛;颌面部肿胀。
全身不适,可有发热,此为:C、颌骨骨髓炎
4、关于胃火牙痛叙述正确的是:D、治则为清胃泄热,凉血止痛
5、关于虚火牙痛叙述正确的是:C、方药用知柏八味丸
1、风热喉痹与风热乳蛾的区别在于:E、喉核无肿大,白膜
2、治疗虚火喉痹,不可选用:E、清咽利膈汤
3、治疗虚火乳蛾的常用方药,不包括:B、二陈汤
4、以下是风热乳蛾与咽白喉的鉴别要点,最主要的是:A、咽拭子细菌培养结果
5、不属于虚火乳蛾外治法中含法的用药是:E、清咽片
1、下列关于癃闭的论述错误的是:D、尿痛且每日排尿量多为正常
2、癃闭湿热久恋下焦,导致肾阴灼伤,治疗宜首选:D、滋肾通关丸加生地、车前子、牛膝等
3、下焦虚寒的癃闭,治疗宜首选:D、济生肾气丸
4、下列不属于癃闭的症状:D、排尿淋沥涩痛
5、患者郭某,女45岁,小便不畅两年,近一周来,出现小便量少不利,气短声低,神疲乏力,小腹坠胀,舌淡苔白,脉缓沉取无力。
其治法是:C、补中益气
1、下列组织没有通过腕管内的是:C、桡动脉;
2、关于腕管综合征的诊查要点叙述错误的是:A、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的皮肤痛觉减弱或消失
3、下列关于腱鞘囊肿的治疗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牵引将囊肿拉破;
4、下列关于弹响指的描述错误的是:D、临床上可以分为三级;
5、弹响指的治疗方法不包括:D、抽吸疗法
1、下列网球肘的诊查要点中,错误的是:A、肘关节内侧疼痛
2、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查要点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C、被动桡偏时疼痛加重
1、对十二正经的描述错误的是:C、冲、任、督、带
2、内关穴归属于:E、手厥阴心包经
3、临床上针刺治疗尿潴留时,应采用的针刺方法是:A、斜刺或平刺
4、曲池穴的定位是:C、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5、印堂穴针刺操作时,应采取的手法是:C、提捏局部皮肤,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1、主治头项疾病的穴位是:D、列缺
2、晕厥临床治疗时,体针常取的穴位有:E、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
3、抽搐出现时,临床刺灸法常选的俞穴有:B、印堂人中合谷太冲
4、急性腰扭伤时,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E、刺络拔罐法
5、临床出现呃逆症状时,常选取的俞穴有:B、中脘内关足三里膈俞
1、颈椎病多发于:A、中老年人群
2、肩周炎多发于:D、中老年人群
3、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在一定部位做对称性的挤压,称为:A、捏法
4、所谓的三指拿法是指:C、食指、拇指、中指
5、不属于推法的是:D、食指推
1、以拇、食两指适当拿住选定部位(穴位所在处)两指反复地增减用力,则称为(D、拿法)
2、迎香穴的位置是(C、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3、心经穴的位置是(A、中指末端罗纹面)
4、肺经穴的位置(C、无名指末端罗纹面)
5、肾经穴的位置(B、小指掌面,稍偏外侧,自指尖至指根)
1、足三里穴位于犊鼻下(A、3寸 )
2、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何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B、2、3趾 )
3、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B、1.5寸 )
4、支沟穴可治疗(E、便秘 )
5、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血、引血归经之功,为治疗血症的要穴的是(D、血海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