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职(同等学力)考研西医综合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2014年考研西医考试真题卷 (1)

2014年考研西医考试真题卷 (1)

2014年考研西医考试真题卷•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刻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挑选题(共25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要一个最契合题意)1.关于肾小球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不正确的是A.多为肾素依赖性高血压B.钠水潴留C.肾素排泄过多D.肾内激肽释放酶-激肽生成削减参阅答案:A肾小球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①钠水潴留;②肾素排泄增多:肾本质缺血影响肾素-血管严峻素排泄添加,小动脉缩短,外周阻力添加,引起肾素依赖性高血压;③肾本质危害后肾内降压物质排泄削减,肾内激肽释放酶-激肽生成削减,前列腺素生成削减。

肾小球病所构成的的高血压大都为容量依赖性高血压,少数为肾素依赖性高血压(A错)。

2.常累及胃肠道,在粘膜下构成多个息肉状结节的淋巴瘤是A.滤泡淋巴瘤B.套细胞淋巴瘤C.Burkitt淋巴瘤D.充满大B细胞淋巴瘤参阅答案:B20%的套细胞淋巴瘤体现为白血病,常累及胃肠道,在粘膜下构成多个结节,肉眼上似息肉,称淋巴瘤样息肉病。

3.下列哪种不是毒性代谢产品的常见靶器官A.骨髓B.心C.肾D.肠参阅答案:D许多化学物质都可构成细胞损害,肝、肾、骨髓、心肌是毒性代谢产品的常见靶器官。

4.按捺胃酸排泄的物质是A.组胺B.乙酰胆碱C.生长抑素D.咖啡因参阅答案:C①按捺胃酸排泄的物质包含生长抑素、前列腺素(PGE2、PEI2)和上皮生长因子。

它们首要经过激活Gi,按捺壁细胞的腺苷酸环化酶,下降胞质内的cAMP水平,然后按捺胃酸排泄。

②组胺、乙酰胆碱和咖啡因都可影响胃酸排泄。

5.路易土气中毒是下列哪种酶活性遭到按捺A.二氢叶酸组成酶B.胆碱酯酶C.琥珀酸脱氢酶D.巯基酶参阅答案:D路易士气(Lewisite)是一种含砷的化合物,其重金属离子As3+可与酶分子的巯基结合,而按捺体内巯基酶使人畜中毒。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按捺胆碱酯酶。

6.关于伤寒肠穿孔的叙说,不正确的是A.多见于回肠末段B.多产生于病程的第2~3周C.可有气腹征D.常体现为右下腹显着压痛反跳痛参阅答案:D肠伤寒病变以回肠末段最显着,肠穿孔多产生在病程的第2~3周。

2014年西医综合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4年西医综合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4年西医综合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A3型题 3. B1型题 4. X型题1.下列生理功能活动中,主要通过神经反射而完成的调节是A.育龄期女性月经周期的正常进行B.肢体在受伤害性刺激时的回撤动作C.餐后血糖很快恢复正常水平的过程D.正常人体的生长与发育过程正确答案:B解析:①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当肢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如接近火焰),皮肤感受器可感受这种伤害性刺激,并将刺激信号经传入神经传到中枢,信号经中枢分析处理后,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即有关肌群,引起肌群收缩,使受刺激肢体产生回撤动作。

在整个反射过程中,没有体液因素的参与,是完全通过神经反射完成的神经调节(B)。

②育龄期妇女月经周期主要通过雌激素、孕激素、FSH、LH等进行调节;血糖浓度稳态的维持主要通过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进行调节;正常人体的生长与发育过程受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的调节,这些均属于体液调节。

2.葡萄糖在肾小管管腔面被重吸收的跨膜转运方式是A.原发性主动转运B.继发性主动转运C.入胞作用D.经通道易化扩散正确答案:B解析:①肾小管小管液中的葡萄糖是通过近端小管上皮细胞顶端膜中的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以继发性主动转动的方式被重吸收的(B)。

②由于葡萄糖跨膜转运的动力并不是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钠泵活动建立的Na+的跨膜浓度梯度,因此不属于原发性主动转运而是继发性主动转运,故不答A。

入胞是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而葡萄糖是小分子物质,故不答C。

葡萄糖的重吸收是通过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载体)完成的,因此不是经通道的易化扩散,故不答D。

3.下列情况下,能加大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幅度的是A.延长刺激持续时间B.降低细胞膜阈电位C.增加细胞外液中Na+浓度D.增大刺激强度正确答案:C解析:①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30倍,膜外Na+浓度为膜内10倍。

2014年西医综合考研试题解析

2014年西医综合考研试题解析

2014年西医综合考研试题解析40、下列血浆蛋白中,主要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是A.β球蛋白B.白蛋白C.α球蛋白D.γ球蛋白41、男性,16岁,左手烫伤,红肿,少数水泡,无感染。

经治疗痊愈,局部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表现为A.毛细血管增生B.纤维瘢痕形成C.皮肤附属器破坏D.正常皮肤4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化生的是A.气管内出现鳞状上皮B.胃粘膜中出现肠上皮C.舌根部出现甲状腺组织D.子宫内膜出现鳞状上皮43、下列炎性介质中,引起发热的是A.NOB.缓激肽C.前列腺素D.IL-844、下列肝细胞坏死中,属于凋亡的是A.碎片状坏死B.嗜酸性坏死C.点状坏死D.桥接坏死45、女性,73岁。

下楼梯时,不慎摔倒,股骨骨折,行手术内固定术时,突然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全身抽搐,昏迷,抢救无效死亡,尸体解剖,肺血管内最可能的发现是A.空气B.角化上皮C.脂滴D.血栓4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遗传性肿瘤的是A.结肠腺瘤性息肉病B.Li-Fraumeni综合征C.纤维瘤病D.神经纤维瘤病47、女性,58岁。

左乳腺外上象限肿物,直径约2cm,组织学检查,肿瘤细胞小,在纤维组织中排列成单排细胞,浸润周围脂肪组织,应诊断为A.导管内癌B.小叶原味癌C.浸润性小叶癌D.浸润性导管癌48、扩张性心肌病肉眼检查不包括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B.心脏重量增加达500~800gC.两侧心腔扩张D.心内膜增厚二、B型题:121~1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A、B、C、D 是其下两道小题的备选项,请从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121~150题暂无。

三、X型题:151~18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52.下列生物活性物质中,能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有A.甲状腺激素B.促红细胞生成素C.雄性激素D.雌性激素153.下列情况中,能使全身或局部组织液生成增多的有A.代谢性酸中毒B.右心衰竭C.局部炎症D.Ⅰ型过敏反应155.下列结构中,受损后可产生感音性耳聋的有A.血管纹B.听骨链C.咽鼓管D.螺旋器163.炎性介质的作用包括A.趋化作用B.血管通透性降低C.发热D.疼痛复习方法如果细心对比一下历年的专业课考题,我们就会发现考研专业课考试的重复性很强,虽然题量和题型可能会有一些的改动,但是每年考试的命题重点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一、A型题:1~90小题,每小题1.5分;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19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理.下列生理功能活动中,主要通过神经反射而完成的调节是A.正常人体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B.育龄期女性月经周期的正常进行C.肢体在受伤害性刺激时的回撤动作 D.餐后血糖很快恢复正常水平的过程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例如肢体被火灼痛(伤害性刺激)时立即回撤的动作就是一种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2生理.葡萄糖在肾小管管腔面被重吸收的跨膜转运方式是A.经通道易化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C.继发性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继发性主动转运是指驱动力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而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方式。

葡萄糖在小肠黏膜上皮和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的主动吸收就是一个典型的继发性主动转运。

它是由Na+-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和钠泵的耦联活动而完成的。

跨质膜的Na+-H+交换、Na+-Ca2+交换、Na+-K+-C1-同向转运、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被吸收和在肾小管上皮被重吸收、甲状腺上皮细胞的聚碘、突触囊泡从胞质中摄取单胺类递质等都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

3生理.下列情况下,能加大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幅度的是A.增大刺激强度 B.延长刺激持续时间C.降低细胞膜阈电位D.增加细胞外液中Na+浓度当某种离子跨膜扩散时,它受到来自浓度差和电位差的双重驱动力,两个驱动力的代数和称为该离子的电-化学驱动力。

当电位差驱动力增加到与浓度差驱动力相等时,电-化学驱动力即为零,此时该离子的净扩散量为零,膜两侧的电位差便稳定下来。

(完整word版)2014年西医综合考研试题+解析

(完整word版)2014年西医综合考研试题+解析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西医综合试题一、A型题:1~90小题,每小题1。

5分;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19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生理功能活动中,主要通过神经反射而完成的调节是A.正常人体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B.育龄期女性月经周期的正常进行C.肢体在受伤害性刺激时的回撤动作 D.餐后血糖很快恢复正常水平的过程2.葡萄糖在肾小管管腔面被重吸收的跨膜转运方式是A.经通道易化扩散 B.原发性主动转运C.继发性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3.下列情况下,能加大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幅度的是A.增大刺激强度 B.延长刺激持续时间C.降低细胞膜阈电位 D.增加细胞外液中Na+浓度4.红细胞在流经狭小毛细血管和血窦时不易被挤破,最主要的原因是A.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 B.红细胞内的黏度较高C.红细胞膜的弹性较好 D.此处的血流速度缓慢5.下列凝血因子中,需要维生素K参与其合成的是A.因子Ⅰ、因子Ⅲ、因子Ⅷ、因子Ⅻ B.因子Ⅱ、因子Ⅶ、因子Ⅸ、因子ⅩC.因子Ⅲ、因子Ⅶ、因子Ⅹ、因子Ⅺ D.因子Ⅴ、因子Ⅷ、因子Ⅸ、因子Ⅺ6.心率过快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心房收缩期缩短 B.等容收缩期缩短C.等容舒张期缩短 D.心室充盈期缩短7.在体循环中,血压下降幅度最为显著的血管部位是A.中动脉 B.小动脉C.毛细血管 D.静脉8.哮喘发作时,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的检查结果是A.FEV1减小,FVC基本不变,FEV1/FVC减小B.FEV1基本不变,FVC减小,FEV1/FVC增大C.FEV1和FVC均减小,FEV1/FVC基本不变D.FEV1和FVC均增大,FEV1/FVC基本不变9.肺泡内O2向肺毛细血管扩散,肺毛细血管内CO2向肺泡扩散的决定因素是A.气体的分子量 B.气体的溶解度C.气体的分压差 D.气体的扩散系数10.在给肺心病患者应用氧疗时,宜予吸入气体的氧浓度是A.15%~20% B.23%~30%C.80%~85% D.95%~100%11.迷走神经节后纤维兴奋引起胃幽门部胃泌素分泌的神经递质是A.乙酰胆碱 B.三磷酸腺苷C.蛙皮素 D.一氧化氮12.胆汁在小肠内促进脂肪消化与吸收的主要作用机制是A.胆盐对脂肪的乳化作用 B.所含脂肪酶的脂肪分解作用C.碳酸氢盐对胃酸的中和作用 D.直接刺激肠上皮细胞吸收作用13.下列食物消化产物中,经小肠黏膜绒毛中毛细淋巴管吸收的是A.葡萄糖及其他单糖 B.各种氨基酸及寡肽C.短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D.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14.下列情况下,呼吸商测定值接近于0。

2014年考研西医考试真题卷(8) (1)

2014年考研西医考试真题卷(8) (1)

2014年考研西医考试真题卷(8)•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刻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挑选题(共25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要一个最契合题意)1.下述有关日本血吸虫病的描绘中,哪项是过错的A.急性虫卵结节可引起脓肿构成和积脓B.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C.可引起肝硬化D.钉螺是中心宿主E.肺、脑可产生虫卵结节参考答案:A参看[2003N0140]。

血吸虫卵构成首要病损,根本病理改变为虫卵结节,体现为虫卵在肝、肠、肺、脑等安排内的沉集。

急性血吸虫病虫卵结节的嗜酸性脓肿,状似脓肿而非脓肿,本质为嗜酸性粒细胞的堆积(A错)。

血吸虫病可引起窦前性门脉性肝硬变。

钉螺是血吸虫的仅有中心宿主,因而管理血吸虫疫水,消除钉螺是防治血吸虫病的重要办法。

2.液化性坏死常见于A.脑B.心脏C.肾脏D.脾脏E.小肠参考答案:A①最易产生液化性坏死——脑+脊髓;②最易产生脂肪变——肝;③最易产生气球样变——肝;④最易产生干性坏疽——四肢;⑤不产生化生的安排——神经纤维;⑥不产生癌的安排——软骨安排。

脑安排含蛋白质少,不易凝结,而含磷脂和水分多,有利于液化;且液化进程中常构成软化灶。

3.下述哪个是B淋巴细胞来历的恶性淋巴瘤A.多发性骨髓瘤B.霍奇金淋巴瘤C.蕈样霉菌病D.伯基特淋巴瘤E.恶性安排细胞增生症参考答案:D参看[2004N0146]。

各种恶性淋巴瘤的T、B淋巴细胞分类是常考点,期望同学们引起注重。

4.下述哪种甲状腺癌的分解最差A.乳头状腺癌B.滤泡状腺癌C.巨细胞癌D.嗜酸性细胞腺癌E.髓样癌参考答案:C甲状腺癌分为4型,其分解程度从高到低为: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髓样癌>未分解癌。

未分解癌安排学上可细分为小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巨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可见巨细胞癌属未分解癌,其分解程度最低,恶性程度最高。

甲状腺嗜酸性细胞腺癌归于滤泡状癌,很稀有。

5.下述哪种乳腺癌最常见A.浸润性小叶癌B.浸润性导管癌C.髓样癌D.粘液癌E.小管癌参考答案:B参看[2004N045]。

在职(同等学力)考研西医综合病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

在职(同等学力)考研西医综合病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

在职(同等学力)考研西医综合病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理表现是A.心肌细胞大片坏死,间质内灶状纤维增生B.心肌变性、坏死,伴慢性炎症细胞浸润C.心肌细胞水肿,间质结构疏松D.心肌细胞萎缩,伴脂褐素沉积E.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正确答案:B解析:病毒直接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也可以通过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间接地引起心肌细胞的损伤。

肉眼观,心脏略增大或无明显变化。

光镜下,心肌细胞间质水肿。

其间可见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将心肌分割成条索状,有的心肌断裂,并伴有心肌问质纤维化等改变,如炎症累及传导系统。

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

这在《病理学》(第5版)有较好的描述:按Dallas标准,心肌炎应同时具备心肌间质内炎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变性或坏死。

(2009) 知识模块:病理学2.肠梗死的病灶呈A.不规则形B.节段性C.楔形D.条索状E.圆形正确答案:B解析:梗死的病理变化可分为贫血性梗死(心、肾、脾)和出血性梗死(肺、肠)。

梗死灶可呈三角形(肺、肾、脾)、节段性(肠)或不规则形(心);可呈凝固性坏死(心、肾、脾)或液化性坏死(脑)。

(2010) 知识模块:病理学3.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肺泡内的成分是A.胶原纤维和纤维细胞B.水肿液和红细胞C.纤维素和红细胞D.红细胞和巨噬细胞E.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E解析:大叶性肺炎的主要病理变化为肺泡腔内的纤维素性炎,常发生于单侧肺,多见于左肺或右肺下叶,也可同时或先后发生于两个或多个肺叶。

典型的自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四期:①充血水肿期:发病的第1—2天,病变肺叶肿胀,暗红色。

镜下见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弥漫性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多量的浆液性渗出液,其内混有少量的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渗出液中常可检出肺炎链球菌。

②红色肝样变期:一般于发病后的第3~4天,肿大的肺叶充血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红,似肝脏外观,故称红色肝样变期。

2014西医综合考研真题解析

2014西医综合考研真题解析

2014西医综合考研真题解析我们首先看一下第1题,第1题下列生理活动中主要通过神经反射而完成的调节是什么,在这里说一下,因为西医综合是2014年首度采用了,一种试卷有多种的考法,所以不同的试卷ABCD四个选项是打乱的,所以说我们等一下在解析的过程中,就不强调这道题选什么,更多的强调这道题应该怎么做,所以说我们更多地进行一个试题的解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道题,这道题ABCD四个选项,可能不同的人,你们的考题ABCD四个选项都不一样,我们拿到的这个试卷的A选项是肢体在受到伤害性刺激时的回撤动作。

第二个选项是正常人体的一个生长和发育的过程。

第三就是育龄期的女性月经周期的正常进行,以及最后一个选项是餐后的血糖很快的恢复正常的水平的过程,这四个选项很明显,这一道题考的就是讲课过程中讲到的一个重点,我说每年在血液一块都会出一道题,这道题不外乎考查三个方面,第一有可能会涉及到内环境和稳态,第二个有可能会涉及到三种类型的调节,包括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第三大部分就考正负反馈和前馈控制系统,像今年就考到第二个知识点,就是有关三大调节。

这三大调节考神经调节和自身调节考得比较多,这个题就考自身调节,所以说选什么,选A,选肢体在受伤害刺激以后的一个应激性反应,这就是我们讲的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的,所以说这道题就比较简单。

好,继续我们看一下第2题。

葡萄糖在肾小管官腔里面被重吸收的跨膜转运的方式是什么,这个就更简单了,这个我们考到了,我们在强化班和冲刺班给同学们讲到的第二章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里面讲了第一个表格就是这一道题,你了解那个表格,要知道小分子物质要么通过单纯扩散和异化扩散,要么是通过主动转运,就这三种类型转运的方法,而这个就是最经典的继发性主动转运,就是葡萄糖和氨基酸在肾小管和结合管以及在肠上皮细胞的重吸收,就是属于一个经典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消耗钠泵提供能量,所以这道题也不应该有问题。

我们再看第3题,下列情况下,能加大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这道题其实也很简单,我们经常讲,我也反复地强调,考什么,增加细胞外的钠离子浓度、钾离子浓度对于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改变是什么,像这样的试题在之前的年份,在历年真题里面考得也是屡见不鲜,所以这道题几乎是历年真题的一个翻盘,所以说很相似,选什么,我这个选项里面选最后一个选项,增加细胞外的钠离子的浓度,使得钠离子内流就越多,钠离子内流越多,动作电位升支就升的越高了,所以它的一个整个的幅度就增加了,所以这道题送分题,很简单,历年真题的一个翻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在职(同等学力)考研西医综合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B1型题 4. X型题1.以单纯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物质是A.CO2B.Na+C.K+D.氨基酸E.葡萄糖正确答案:A解析:人体内靠单纯扩散方式进出细胞膜的物质不多,比较肯定的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

2.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浓度的离子不包括A.Na+B.K+C.Ca2+D.HCO3—E.Cl—正确答案:B解析:正常时,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

3.神经一肌肉接头传递信息的递质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γ一氨基丁酸D.5一羟色胺E.ACh正确答案:E解析:神经末梢兴奋到达,使接头前膜发生除极→膜对Ca2+通透性增加→膜外Ca2+内流→神经末梢释放递质(ACh)→ACh通过接头间接扩散到接头后膜(终板膜)并与N型受体结合→终板膜对Na+、K+(以Na+为主)通透性升高→产生终板电位(终板膜产生的局部除极电位)→使周围肌膜达到阈电位→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肌膜兴奋)。

4.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时,细胞膜首先发生A.极化B.去极化C.超极化D.复极化E.反极化正确答案:B解析:刺激能否引起组织兴奋,取决于刺激能否使该组织细胞的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

一旦去极化达到这一临界值时,细胞膜上的电压门控Na+通道大量被激活,膜对Na+的通透性突然增大,Na+大量内流,造成膜的进一步去极化。

而膜的进一步去极化,又导致更多的Na+通道开放,有更多的Na+内流,这种正反馈式的相互促进(或称为再生性循环),使膜迅速、自动地去极化,直至接近Na+平衡电位水平,这个过程才停止,从而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

5.属于单突触反射的是A.肌紧张B.屈肌反射C.对侧伸肌反射D.翻正反射E.腱反射正确答案:E解析: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如膝反射、跟腱反射。

腱反射为单突触反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脊髓后,直达前角与前角运动神经元构成突触。

反射的潜伏期短,只够一次突触接替的时间延搁,故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

6.依据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启动肌丝滑动的动力来源是A.Ca2+B.Mg2+C.ATPD.Na+E.K+正确答案:C解析:肌肉收缩的过程:胞质内Ca2+浓度升高→肌钙蛋白与Ca2+结合并构象变化→肌钙蛋白与肌动蛋白的结合减弱→原肌球蛋白移动暴露出肌动蛋白的活化位点→肌球蛋白头部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释放能量头部摆动→拖动细肌丝向M线方向滑动→横桥结合ATP与肌动蛋白解离→ATP水解横桥进入高势能状态。

7.心室肌细胞兴奋时,钙离子内流与钾离子外流大致相等发生在动作电位的A.0期B.1期C.2期D.3期E.4期正确答案:C解析:2期即平台期:指在I期复极膜内电位达到0mV左右后,复极化的过程就变得非常缓慢,记录的动作电位图形比较平坦,称为平台期。

这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它区别于骨骼肌和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平台期的形成:是由于该期间外向电流(K+外流)和内向电流(主要是Ca2+内流)同时存在。

8.心电图上反映心室肌复极的波形是A.P波B.QRS波群C.T波D.PR段E.ST段正确答案:C解析:正常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意义:(1)P波:①反映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

②P波波形小而圆钝,历时0.08~0.11 s,波幅不超过0.25mV。

(2)QRS 波群:①反映左右两心室的去极化过程。

②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电位波动,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第一个向上的波称为R波,紧接R波之后的向下的波称为S波。

③正常的QRS波群历时约0.06~0.10s,代表兴奋在心室肌扩布所需的时间。

(3)T波:①反映心室的复极化过程,历时0.05~0.25s,波幅为0.1~0.8mV。

②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同。

(4)U 波:①是在T波后0.02~0.04s可能出现的一个低而宽的波,方向一般与T 波一致。

②U波的意义和成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推测U波可能与浦肯野纤维网的复极化有关。

(5)P—R间期(或P—Q间期):①是指从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时程,一般为0.12~0.20s。

②P—R间期代表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经由心房、房室交界和房室束到达心室并引起心室肌开始兴奋所需要的时间,故也称为房室传导时间。

③PR段:是指从P波终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线段,通常是在心电图记录的基线水平上。

④PR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兴奋通过心房后在向心室传导的过程中要通过房室交界区,兴奋在此区的传导非常缓慢,形成的综合电位很小,一般记录不到。

故在P波之后曲线回到基线水平,形成PR段。

(6)Q —T间期:是指从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程,代表从心室开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化所经历的时间。

(7)ST段:是指从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之间的线段。

正常心电图上ST段与基线平齐。

9.按功能分类,主动脉属于A.弹性储器血管B.分配血管C.阻力血管D.交换血管E.容量血管正确答案:A解析: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其管壁坚厚,富含弹性纤维,有明显的可扩张性和弹性,故称为弹性储器血管。

10.外周阻力主要影响A.舒张压B.心率C.每搏输出量D.循环血量E.血管弹性正确答案:A解析: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搏出量的多少。

11.最基本的心血管调节中枢位于A.延髓B.脑桥C.中脑D.丘脑E.大脑正确答案:A解析:一般认为,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位于延髓。

12.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叙述错误的是A.降低肺泡表面张力B.降低肺的顺应性C.维持大小肺泡稳定D.防止肺不张E.防止肺水肿正确答案:B解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表面张力,从而降低弹性回缩力和弹性阻力,对于降低吸气阻力和减少吸气做功,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维持了肺泡内压力与小肺泡大致相等,不至于过度膨胀。

防止了液体渗入肺泡,使肺泡保持相对干燥。

可以增加肺的顺应性。

13.对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逆性结合B.铁离子保持亚铁状态C.是氧合非氧化D.有酶催化E.解离曲线呈S型正确答案:D解析:氧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是以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方式进行的。

扩散入血的O2能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Hb)结合,反应快、可逆、不需酶的催化,反应方向受O2分压的影响。

14.消化道平滑肌不敏感的刺激是A.牵拉B.温度C.化学性刺激D.内容物胀满E.电刺激正确答案:E解析: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①兴奋性较低,对电刺激不敏感,对化学、温度和机械牵张刺激敏感;②富有伸展性;③收缩缓慢,具有紧张性;④许多部位的消化道平滑肌有自动节律性运动,但频率慢且节律不稳定。

15.不能促进胃液分泌的因素是A.兴奋迷走神经B.兴奋交感神经C.壁细胞分泌增多D.口腔咀嚼E.食物成分正确答案:B解析:交感神经的活动一般比较广泛,常以整个系统参与反应,其主要作用在于动员体内许多器官的潜在力量,以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一般比较局限,其整个系统的活动主要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方面。

16.不属于肾脏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是A.肾素B.促红细胞生成素C.羟化维生素D3D.前列腺素E.血管紧张素正确答案:E解析:肾脏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可合成和释放肾素,参与动脉血压的调节;可合成和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调节骨髓红细胞的生成;肾的1α一羟化酶可使25一羟维生素D,转化为1,25一二羟胆骨化醇,从而调节钙的吸收和血钙水平;肾脏还能生成激肽、前列腺素,参与局部或全身血管活动和机体多种活动的调节。

血浆中的肾素底物(即血管紧张素原)在肾素的作用下可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Ⅲ。

17.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不包括A.滤过膜面积B.滤过膜通透性C.有效滤过压D.肾动脉血压E.肾血浆流量正确答案:D解析:凡能影响滤过膜通透系数和滤过面积的因素都能影响肾小球滤过率。

凡是影响有效滤过压和肾血浆流量的因素均可影响肾小球的滤过。

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在高血压病晚期,入球小动脉由于硬化而缩小,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可明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可导致少尿。

②囊内压:正常情况下,囊内压是比较稳定的。

尿路阻塞(肾盂或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时,囊内压升高,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⑧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正常情况下不会有很大变动。

若血浆蛋白浓度明显降低(严重营养不良、静脉快速注入大量生理盐水)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滤过压升高,滤过增加。

④肾血浆流量。

1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产生过程中,突触后膜主要通透性增大的离子是A.Na+B.K+C.Cl—D.Ca2+E.HCO3—正确答案:A解析: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弥散至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对Na+和K+尤其是Na+通透性升高,导致Na+内流和K+外流,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的局部电位,即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19.最大光吸收波长约280nm的物质是A.芳香族氨基酸B.亲水性氨基酸C.疏水性氨基酸D.酸性氨基酸E.碱性氨基酸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氨基酸的吸收光谱,含有共轭双键的色氨酸、酪氨酸的最大吸收峰在280nm波长附近。

它们都属于芳香族氨基酸。

20.“蛋白质”和“肽”的主要区别在于A.净电荷数B.分子量大小C.亲水性D.一级结构E.二级结构正确答案:B解析:易错题。

蛋白质就是由许多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链。

蛋白质和多肽在分子量上很难划出明确界限。

最小的蛋白质分子以胰岛素和蛇毒蛋白为代表,其相对分子质量约6 000(含50多个残基),小于者为肽,大于者为蛋白质。

两者的界限并不严格。

21.符合蛋白质分子天然构象特征的是A.等电点最低B.净电荷最高C.自由能最低D.自由能最高E.具有四级结构正确答案:C解析:难题。

体内蛋白质折叠成为自由能最低的天然构象,往往需要借助于被称为分子伴侣的蛋白质家族(例如Hsp 70蛋白)和异构酶。

22.符合“核酶”特征的是A.细胞质中的酶蛋白B.细胞核内的酶蛋白C.细胞内具有催化能力的分子D.具有催化能力的DNA分子E.具有催化能力的RNA分子正确答案:E解析:某些小RNA分子具有催化特定RNA降解的活性,在RNA合成后的剪接修饰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小RNA亦被称为核酶或催化性RNA。

23.在酶催化的反应历程中,过渡态的基本特征是A.反应物能量最高B.反应物能量最低C.产物能量最高D.产物能量最低E.反应物化学键已断裂正确答案:A解析:过渡态:指反应物在反应途径中能量最高、最不稳定的形式。

过渡态是最活泼的状态,其受催化反应的化学键常处于扭曲或紧张状态,易受攻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