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水质标准

合集下载

地表水的国际标准

地表水的国际标准

地表水的国际标准
地表水是指流动在陆地地表并被地表和地下水系统所连接的水。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地表水的国际标准,以确保水质安全和卫生标准的达成。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地表水国际标准:
1. WHO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的地表水标准对水中的微生物、化学物质和辐射进行了监测。

根据WHO标准,水中大肠杆菌数量不应超过每100毫升1个,水中铜的浓度不应超过2毫克/升,水中总氯的浓度不应超过5毫克/升。

2. EPA标准: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地表水标准主要监测水中的微生物、化学物质和放射性污染物。

EPA标准要求,水中大肠杆菌数量不应超过每100毫升1个,水中铜的浓度不应超过1.3毫克/升,水中总氯的浓度不应超过4毫克/升。

3. EU标准:欧盟的地表水标准对水中的消毒副产物、有机物质和重金属进行了监测。

根据EU标准,水中铅的浓度不应超过10微克/升,水中三氯甲烷的浓度不应超过5微克/升,水中总氯的浓度不应超过25毫克/升。

4. GB标准:中国的地表水标准根据水体用途分为五个等级。

其中一级水质为地表水最高标准,适用于生活饮用和直接接触的娱乐活动等。

GB标准要求,一级地表水的水中总磷浓度不应超过0.02毫克/升,水中总氮的浓度不应超过1.0毫克/升,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数量应小于每
100毫升10个。

总的来说,国际标准的制定对地表水的质量监测和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护环境,减少对地表水质量的影响,共同创建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地表水水质分类及标准

地表水水质分类及标准

地表水水质分类及标准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江河湖泊、水库、运河等自然水体和人工水体。

地表水的水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因此对地表水的水质进行分类和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表水的水质可以根据其污染程度进行分类。

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相关规定,地表水的水质可以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和Ⅴ类五个等级。

其中,Ⅰ类水质是指水质优良,可以直接供人口饮用,并且适用于水产养殖和游泳等活动;Ⅱ类水质是指水质良好,可以供人口饮用,但不适宜直接供生活用水;Ⅲ类水质是指水质一般,可以适用于工农业用水和游泳等活动;Ⅳ类水质是指水质较差,适用于农业用水和景观水域;Ⅴ类水质是指水质恶劣,只适用于农业用水和风景区水域。

其次,地表水的水质标准是根据水体的用途和保护目标来制定的。

不同的水体用途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同。

比如,饮用水的水质要求最高,其次是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景观水域的水质要求。

因此,地表水的水质标准需要根据不同的用途来制定,以确保水质符合相应的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地表水的水质分类和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地区的自然环境、人口密度、工业发展水平等因素。

不同地区的地表水水质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相应的水质分类和标准。

同时,地表水的水质也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比如工业废水、农业排放、城市污水等都会对地表水的水质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地表水的水质。

总的来说,地表水的水质分类及标准是保障人类生活和健康的重要保障。

通过科学合理地对地表水的水质进行分类和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地保护地表水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希望本文对地表水水质分类及标准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关注并保护地表水资源,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五类水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五类水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五类水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水体的污染程度,分为五类水质,分别是I类、II类、III类、IV类和V类。

每一类水质都有严格的指标要求,以保护地表水环境和人类健康。

第一类水质是最为优良的水质,主要应用于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水体。

第一类水质的要求非常严苛,要求水质透明度高,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含量低,无可见污染物,并且水中的颜色、臭味、味道等都应符合相关要求。

此外,第一类水质还要求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和辐射物质等的含量都应在标准范围内,以保证人体健康。

第二类水质适用于一般生活用水、一般景观水等,要求水质良好,颜色、透明度、味道和臭味等符合相应要求。

水中的总大肠菌群、总氮、总磷等指标应在限定范围内,以保证对人体基本无害。

第三类水质适用于农田灌溉、工矿水使用等,要求比第二类水质稍差一些。

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应在一定范围内,水中的胆碱酯酶活性、三嗪类杀虫剂等的含量也有限制。

总磷和总氮的含量也有一定的要求,以保证水体的质量。

第四类水质适用于农村自饮水或者工业用水,要求相对较低。

水中的溶解氧含量、pH值、可溶性无机物、钾-21与钠-22的比值、溶解的有机碳等指标都有一定的限制。

这样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水的安全性。

第五类水质是最差的水质,不能直接使用。

此类水体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工业冷却、城市绿化等。

虽然第五类水质仍然有一些污染物存在,但是经过相应的处理或者稀释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可以将到最低限度。

总体来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五类水质的划分,是为了保护地表水资源,保障生态安全和人民健康。

根据不同用途的需求和水体质量的特点,对水质提出严格的要求。

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加强对地表水污染物的控制,减少水质污染,确保水体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地表水标准

中国地表水标准

中国地表水标准
中国地表水标准根据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分为五类:
1. 一级水:水质良好,符合饮用水和渔业用水标准,占总评价河流长度的28.1%。

2. 二级水:轻度污染,符合地面水水质卫生标准,可作渔业用水,经处理后可作饮用水,占总长度的39.5%。

3. 三级水:较重污染,可作农业灌溉用水,占总长度的19.5%。

4. 四级水:重污染,不符合农业灌溉要求,占总长度的6%。

5. 五级水: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此外,地表水还根据功能分为以下几类:
1. 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2.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3.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4. 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5. 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以上信息是根据我国相关部门对全国878条河流,总长度为87100k m的河流水体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的。

地表水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表水恶化以及科技进步,可能会进行相应的调整。

三类水水质标准

三类水水质标准

三类水水质标准三类水的水质标准可以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

1.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的水质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指标:- 悬浮物:悬浮物的浓度应低于标准限值,以保证水体的透明度和美观。

- 化学需氧量(COD):COD是水中有机物氧化所需的氧量,高COD值表示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可能存在。

- 氨氮:氨氮浓度应低于标准限值,高氨氮含量表示水体中存在腐蚀性物质和有机污染物。

- 总磷和总氮:高浓度的总磷和总氮可能导致富营养化和水体的绿藻爆发。

- 重金属:重金属含量应低于标准限值,高浓度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害。

2. 地下水的水质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指标:- pH值:pH值应在合适范围内,因为过高或过低的pH值会对水体的生物活性产生影响。

- 悬浮物和浊度:悬浮物和浊度的浓度应低于标准限值,以确保水体的透明度和清洁度。

- 硬度:硬度是水中溶解的钙和镁的含量,高硬度水可能导致水垢问题。

- 地下水降解物:地下水中的降解物包括亚硝酸盐、硝酸盐、氟化物等,它们的浓度应低于标准限值。

3. 饮用水的水质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指标(同时符合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标准):- pH值:饮用水的pH值应在合适范围内,以确保水的稳定性和口感。

- 溶解性固体:饮用水中的溶解性固体应低于标准限值,高溶解性固体可能导致口感不佳。

- 细菌:饮用水中的细菌含量不得超过标准限值,以确保水的卫生安全。

- 重金属:饮用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应低于标准限值,高浓度的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害。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水质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以上指标仅为一般参考值。

地表水四类水质标准

地表水四类水质标准

地表水四类水质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相关标准规定,地表水分为四类水质,分别为Ⅰ类、Ⅱ类、Ⅲ类和Ⅳ类。

其标准如下:1. Ⅰ类水质标准:pH值:6.0-9.0溶解氧:≥7.0 mg/L氨氮:≤0.15 mg/L总磷:≤0.02 mg/L总氮:≤1.0 mg/L石油类:≤0.02 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BAS):≤0.02 mg/L结合态氰化物:≤0.05 mg/L其他有害物质: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2. Ⅱ类水质标准:pH值:6.0-9.0溶解氧:≥6.0 mg/L氨氮:≤0.5 mg/L总磷:≤0.03 mg/L总氮:≤1.5 mg/L石油类:≤0.1 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BAS):≤0.1 mg/L结合态氰化物:≤0.1 mg/L其他有害物质: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3. Ⅲ类水质标准:pH值:6.0-9.0溶解氧:≥5.0 mg/L氨氮:≤1.0 mg/L总磷:≤0.05 mg/L总氮:≤2.0 mg/L石油类:≤0.2 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BAS):≤0.2 mg/L结合态氰化物:≤0.2 mg/L其他有害物质: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4. Ⅳ类水质标准:pH值:6.0-9.0溶解氧:≥4.0 mg/L氨氮:≤1.5 mg/L总磷:≤0.1 mg/L总氮:≤6.0 mg/L石油类:≤0.5 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BAS):≤0.3 mg/L结合态氰化物:≤0.5 mg/L其他有害物质: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这些标准旨在保护和维护水体的生态环境,确保地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不同地区和不同用途的水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严格的水质标准。

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参数

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参数

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参数地表水是指地球上所有陆地水体和人工湖泊、水库、运河、河渠等非海洋水域中的水资源。

根据水质状况的不同,地表水可分为三类:Ⅰ类、Ⅱ类和Ⅲ类。

Ⅰ类水质标准参数:1.总大肠菌群:每升水样中不得检测出。

2.氨氮:不超过0.15毫克/升。

3.总氮(N):不超过1.0毫克/升。

4.总磷(P):不超过0.02毫克/升。

5.溶解氧:不低于6毫克/升。

6.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不超过3毫克/升。

7.水温:一般不超过25摄氏度。

8.pH值:范围应在6.5到8.5之间。

9.电导率:应低于1500微西门子/厘米。

10.悬浮物:不超过20毫克/升。

1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不超过0.1毫克/升。

12.石油类:不超过0.1毫克/升。

Ⅱ类水质标准参数:1.总大肠菌群:每升水样中不得超过20个。

2.氨氮:不超过0.5毫克/升。

3.总氮(N):不超过2.0毫克/升。

4.总磷(P):不超过0.1毫克/升。

5.溶解氧:不低于5毫克/升。

6.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不超过6毫克/升。

7.水温:一般不超过30摄氏度。

8.pH值:范围应在6.0到9.0之间。

9.电导率:应低于2000微西门子/厘米。

10.悬浮物:不超过30毫克/升。

1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不超过0.3毫克/升。

12.石油类:不超过0.2毫克/升。

Ⅲ类水质标准参数:1.总大肠菌群:每升水样中不得超过200个。

2.氨氮:不超过1.5毫克/升。

3.总氮(N):不超过15.0毫克/升。

4.总磷(P):不超过0.5毫克/升。

5.溶解氧:不低于4毫克/升。

6.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不超过10毫克/升。

7.水温:一般不超过35摄氏度。

8.pH值:范围应在5.0到9.0之间。

9.电导率:应低于4000微西门子/厘米。

10.悬浮物:不超过50毫克/升。

1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不超过0.5毫克/升。

12.石油类:不超过0.5毫克/升。

地表水 水质标准

地表水 水质标准

地表水水质标准
一、pH值
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度的指标,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产生负面影响。

根据国家环保局发布的标准,地表水水质标准规定pH值在6.5-8.5之间为正常范围。

二、溶解氧
溶解氧是衡量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指标,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地表水水质标准规定溶解氧含量应大于5毫克/升,小于2毫克/升则视为缺氧。

三、悬浮物
悬浮物是指水中不溶解的固体物质,包括泥沙、尘埃、微生物等。

过多的悬浮物会降低水质透明度,影响水生生物生长和水质稳定。

地表水水质标准规定悬浮物含量应小于100毫克/升。

四、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是指水体中有机物分解过程中消耗氧化剂的量,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地表水水质标准规定COD值应小于15毫克/升。

五、总氮和总磷
总氮和总磷是衡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的指标,过高的氮、磷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蓝藻等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水生态平衡。

地表水水质标准规定总氮含量应小于1.0毫克/升,总磷含量应小于0.2毫克/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③氧平衡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一些天然存在的有机物在其分解过程中, 需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氧量即为生物 化学需氧量,简称生化需氧量,这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 度的综合指标之一(氧mg/L)。BOD5 化学需氧量(COD):指在一定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与外 加的强氧化剂作用时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 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 CODCr CODMn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 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精品课件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 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对应地表水上述五类水域功能,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 目标准值分为五类,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 水域功能类别高的标准值严于水域功能类别低的标准值。同一 水域兼有多类使用功能的,执行最高功能类别对应的标准值。 实现水域功能与达功能类别标准为同一含义。
精品课件
4.地表水环境基本项目标准值
2.3.3生物性指标
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等 细菌总数:指1mL水个所含各种细菌的总数,是评价水质 清洁和净化效果的一项指标。饮用水细菌总数不超过 100CFU/ml。 大肠杆菌指数:是指1L水中所含大肠菌落的个数。判断 水体污染的来源和安全程度。每100ml水不得检出。
精品课件
2.3.4其他一些水质指标
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基本项目标准限值见表1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5.地表水环境基本项目分析方法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GB3838--2002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
单位:mg/L
序号
项目
1
硫酸盐(以SO24 - 计 )
2
氯化物(以C1-计)
3
硝酸盐(以N计)
2.3 常用水质指标
2.3.1物理性指标
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固体物质
总固体量(TS) 是指总溶解固体量(TDS)和总悬浮固体量(TSS)之 和。是在一定温度下,将水样烘干后残留在器皿中的 物质。
精品课件
2.3.2化学性指标
一般的化学性水质指标:pH值,硬度,营养物质…
有毒的化学性水质指标:重金属,氰化物,酚类…
总有机碳(TOC):包括水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中存在的 全部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一个综合参数。测 定结果以碳表示 。
精品课件
总需氧量(TOD):指当水中有机物全部被氧化时所需 的氧量。测定结果以氧表示 。
溶解氧(DO):是指溶解于水中分子状态的游离氧。用 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
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且是研究水体 自净能力的依据之一。
汞(Hg)及其化合物:水俣病。 镉(Cd)的化合物:痛痛病。 氰化物:包括无机氰化物、有机氰化物和络合状氰化物。氰 化物具有剧毒。
③氧平衡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一些天然存在的有机物在其分解过程 中,需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氧量即 为生物化学需氧量,简称生化需氧量,这是反映水体中有 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氧mg/L)。BOD5
• 热污染:工业冷却水 • 氧气含量;水体化学反应;水体生物习性; • 富营养化
• 放射性污染: • 扩散;富集
精品课件
放射性物质标记
3. 水质标准
国家规定的各种用水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 性质方面的要求。根据供水目的的不同,存在着饮用水水质标 准、农用灌溉水水质标准等。各种工业生产对水质要求的标准 也各不相同。 包括:饮用水水质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水水质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地下水水质标准等。
2、地表水的水质、水质指标
2.1 水质 水体质量的简称。它标志着水体的物理(如色度、浊度、 臭味等)、化学(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和生物(细 菌、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特性及其组成的 状况。
精品课件
2.2 水质指标
人们在工业、农业生产和日常的生活用水中,所要求的 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达到的一定标准,叫做水 质指标。
地表水水质标准 地表水 •

• 地表水水质、水质指标
• 地表水水质标准
• 地表水环境标准值
• 监测方法
精品课件
1、地表水
地表水(surface water),是指陆地表面上动态水和静态 水的总称,亦称“陆地水”,包括各种液态的和固态的水 体,主要有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冰盖等。它是人类 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 分。
氧平衡指标:BOD,COD,TOC,TOD与DO
①一般化学性指标 pH:指示水样的酸碱性,是水质净化时的重要控制指标。 我国饮用水的pH标准在6.5~8.5之间。 硬度:水体含矿物质的水造成水的硬度,主要是钙盐、镁 盐等。 营养物:P、N、K、S。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主要原因。
精品课件
②有毒化学性指标 酚类化合物:对鱼类有毒害作用。
4

5

标准值 250 250 10 0.3 0.1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谢 谢
精品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