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与水质标准

合集下载

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杂质所共同表现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杂质所共同表现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水质是指水和其中杂质所共同表现的综合特性。

水质指标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及含量,用它来判断水质的优劣。

水质标准是指权威组织对水在具体应用中所限定的水质指标范围。

1、全固形物、溶解固形物和悬浮物的含义是什么?水中除了溶解气体之外的一切杂质为固体。

而水中的固体又可分为溶解固体和悬浮固体。

这二者的总和即称为水的总固体。

溶解固体是指水经过过滤之后,那些仍然存在于水中的各种无机盐类、有机物等。

悬浮固体是指那些能过滤掉的不溶于水中的泥砂、黏土、有机物、微生物等悬浮物质。

2、含盐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含盐量表示水中各种溶解盐类的总和。

由水质全分析所得到的全部阳离子和阴离子的量相加而得,单位用mg/L(过去也用PPM)表示。

3、各种硬度名称的含义是什么?水中有些金属阳离子,同一些离子结合在一起,在水被加热的过程中,由于蒸发浓缩,容易形成水垢,随着在受热面上而影响热传导,我们把水中这些金属离子的总浓度称为水的硬度。

如在天然水中最常见的金属离子是钙离子(Ca2+)和镁离子(Mg2+),它与水中的阴离子如碳酸根离子(CO32-),碳酸氢根离子(HCO3-)、硫酸根离子(SO42-)、氯离子(CI-)、以及硝酸根离子(NO3-)、等结合在一起,形成钙镁的碳酸盐、碳酸氢盐、硫酸盐、氯化物、以及硝酸盐等硬度,水中的铁、锰、锌等金属离子也会形成硬度,但由于它们在天然水中的含量很少,可以略去不计。

因此,通常就把Ca2+、 Mg2+的总浓度看作水的硬度。

硬度的单位常用的有mmol、mg/L.4、什么是水的电导率?由于水中含有各种溶解盐类,并均以离子的形态存在,当水中插入一对电极时,通电后,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的离子就产生一定方向的移动,水中的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级,使水溶液起导电作用。

水的导电能力的强弱程度,就称为电导度S(或称电导率)。

电导度反映了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是水的纯净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水越纯净,含盐量越少,电阻越大,电导度越小。

水质基准与水质标准

水质基准与水质标准

水质基准与水质标准水质基准和水质标准是对水体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测的重要指标。

水质基准是指根据不同水体的功能需求和保护目标,为水体设定的最低质量要求。

而水质标准则是指针对不同用途的水体,制定的具体水质指标和限值。

本文将从水质基准和水质标准的定义、制定过程、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水质基准是根据水体的功能需求和保护目标,所设定的最低质量要求。

它是保证水体具备基本功能的最低要求。

水体的功能可以是供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环境维持等。

水质基准与当地环境、水体功能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有关。

水质基准的设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不同因素,如水体的水源、水流状况、周边环境等因素。

水质标准是对不同用途的水体制定的具体水质指标和限值。

它是水质评价和监测的依据。

水质标准通常由国家、地方政府或国际组织制定,并且根据科学研究和社会需求进行修订。

水质标准通常针对不同用途的水体,如生活饮用水、河流水、湖泊水、海水等,制定了一系列的指标和限值。

这些指标包括化学指标、物理指标、生物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等。

通过对水质标准的监测和评价,可以判断水体是否达到了相应的质量要求。

制定水质标准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收集并分析水体质量方面的相关资料,包括国内外标准和科研成果等。

其次,根据不同用途的水体需求,确定主要的水质指标和限值。

然后,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分析,收集详细的水质数据。

最后,综合以上信息,制定水质标准并公开发布。

水质基准和水质标准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们可以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对水质的监测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水体污染问题,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水质标准也可以作为评估和比较不同水体质量的依据,为环境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另外,水质基准和水质标准还可以作为环境监测和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参考。

随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水质基准和水质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污染物和微污染物被发现并关注,这对水质标准的更新和修订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类水质和二类水质标准

一类水质和二类水质标准

一类水质和二类水质标准一类水质和二类水质是按照水质的污染程度划分的,其中一类水质标准要求最高,二类水质标准次之。

以下分别从水质物理性指标、水质化学性指标、水质生物性指标和其他指标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水质物理性指标1. 色度:一类水质标准规定色度小于15度,二类水质标准规定色度小于30度。

2. 浑浊度:一类水质标准规定浑浊度小于0.5NTU,二类水质标准规定浑浊度小于1NTU。

3. 嗅味:一类水质标准规定嗅味无异常,二类水质标准规定嗅味无异常。

4. 肉眼可见物:一类水质标准规定肉眼可见物无异常,二类水质标准规定肉眼可见物无异常。

二、水质化学性指标1. pH值:一类水质标准规定pH值在6.5-8.5之间,二类水质标准规定pH值在6.5-9.5之间。

2. 硬度:一类水质标准规定硬度小于150mg/L,二类水质标准规定硬度小于300mg/L。

3. 溶解氧:一类水质标准规定溶解氧大于等于8mg/L,二类水质标准规定溶解氧大于等于4mg/L。

4. 总磷:一类水质标准规定总磷小于0.2mg/L,二类水质标准规定总磷小于1mg/L。

5. 化学需氧量:一类水质标准规定化学需氧量小于5mg/L,二类水质标准规定化学需氧量小于15mg/L。

6. 五日生化需氧量:一类水质标准规定五日生化需氧量小于3mg/L,二类水质标准规定五日生化需氧量小于4mg/L。

三、水质生物性指标1. 细菌总数:一类水质标准规定细菌总数小于100个/mL,二类水质标准规定细菌总数小于1000个/mL。

2. 总大肠菌群:一类水质标准规定总大肠菌群小于5个/L,二类水质标准规定总大肠菌群小于10个/L。

3. 粪大肠菌群:一类水质标准规定粪大肠菌群小于5个/L,二类水质标准规定粪大肠菌群小于10个/L。

4. 余氯:一类水质标准规定余氯小于0.3mg/L,二类水质标准规定余氯小于0.5mg/L。

四、其他指标1. 必测项目是各级各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必须检测的项目;选测项目是根据地区污染源特征、水域功能、各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水环境质量现状及环境管理要求确定的需要检测的项目;特定选测项目是为满足不同水域特定功能环境管理要求的需要而检测的项目。

水质与水质标准

水质与水质标准
地方标准
在国家标准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更为严格的水质标 准。
国际标准
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制定并实施的水质标准,为全球水质保护提 供参考。
水质评价方法
单因子评价
根据单一水质指标进行评价,判断该 指标是否符合水质标准。
多因子评价
综合考虑多种水质指标,进行综合评 价,全面反映水质状况。
指数评价法
水质与水质标准
目录 CONTENT
• 水质基本概念 • 水质标准 • 水质检测与评价 • 水质污染与防治 • 水质改善与保护
01
水质基本概念
水质的定义
水质定义
水质是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 物特性及其组成的综合特性,反 映了水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自 然状况和人类活动对水体的影响。
水质指标
水质指标是用来衡量水体质量的 一系列参数,包括化学指标(如 pH值、溶解氧、浊度、总硬度 等)和生物指标(如细菌总数、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 中的污染物排放。
强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加大投入,建设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 率,减少污水直接排放。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质保护的 重视程度和参与度。
05
水质改善与保护
水质改善的方法
01
02
03
04
物理处理法
通过过滤、沉淀、吸附等物理 手段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
大肠菌群等)。
水质评价
水质评价是对水体的质量进行评 估的过程,通过比较水质指标与 水质标准,判断水体是否符合人
类生活和生产的要求。
水质的分类
01
饮用水水质
饮用水水质是指用于人类饮用的水的水质,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一至五类水质标准表

一至五类水质标准表

一至五类水质标准表
一至五类水质标准如下:
一类水质:
水温:最高水温不超过25℃,最低水温不低于5℃。

水质透明度:底层水质以上的平均透明度大于1.5厘米。

pH值:6.5~9.0。

氧化还原电位:≥220mV。

溶解氧:在水体表面(0.1m)至底层各段(2m)的溶解氧应大于2.0mg/L,0.3m层的溶解氧应大于2.5mg/L。

高锰酸盐指数:≤2.0mg/L。

氨氮:≤0.05mg/L。

硝酸盐:≤0.08mg/L。

总磷:≤0.05mg/L。

重金属(汞、铅、镉、铬、锌和六价铬):≤0.2mg/L。

这类水质良好,可以直接用于饮用水。

二类水质:
化学需氧量(BOD):≤3mg/L。

可溶性氮磷(PO4-P):≤0.1mg/L。

水温:≤25℃。

— 1 —
水质透明度:≥80cm。

这类水质受轻污染,经常规净水器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后,可供生活饮用。

三类水质:
化学需氧量(BOD):≤5mg/L。

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其游泳池。

四类水质:
主要指标为浑浊度、总溶解固体等参数。

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五类水质:
主要指标为颜色、异臭、表面活性剂等参数。

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用水区。

这些水质标准根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的不同,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

这些标准有助于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确保水的质量和可用性。

— 2 —。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三、给水水质标准
2.城市供水行业水质标准 建设部根据我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及城市的规模,于 1992年将自来水公司划分为4类: 第一类为最高日供水量超过100万m³/d的直辖市,对 外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和国家一级企业的自来水公司 (以下简称水司); 第二类水司为最高日供水量超过50万m³/d的城市,省 会城市和国家二级企业的水司; 第三类为最高日供水量为10万m³/d以上,50万m³/d 以下的水司; 第四类为最高日供水量小于10万m³/d以下的水司。
电子工业用水要求较高,半导体器件洗涤用水及药液 的配制,都需要高纯水。
四、排水水质标准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规定了污水排入地面水水域的水质要求,包括标准分 级、标准值、排水定额、水的循环利用率、标准实施和取 样、监测等,适用于排放污水和废水的一切企事业单位。 按地面水域使用功能要求(特殊保护水域、重点保护水 域、一般保护水域)和污水排放去向,对向地面水水域排 放分别执行一、二级标准。 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 行三级标准。 对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下水道的污水, 必须根据下水道出水受纳水体的功能要求重点和一般保护 水域的规定,分别执行一级或二级标准。
二、水质标准
为保护水源免受污染,污水需要排入水体时要求处理 到允许排入水体的程度,即为污水排放标准。我国有关部 门制定的各类污水排放标准,分为一般排放标准与行业排 放标淮两类。
一般排放标准有《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农田污泥中污染物 控制标准》(GB4284)。
三、给水水质标准
在纺织和造纸工业中,水直接与产品接触,要求水质 清澈,否则会使产品产生斑点,铁锰过多能使产品产生锈 斑。

水源水质和水质标准

水源水质和水质标准

202海1/6/水19 :含盐量高,需淡化后才能饮用。
4
三、受污染水体中杂质及我国水体污染现状
1、水体的主要污染物
有机物
天然有机物NOM :腐殖质,耗氧有机物,藻类有机物等。 人工合成有机物SOC:农药、洗涤剂、化工原料和中间体等,大
都为“三致”污染物。PAHs, PCBs, POPs ,持久性污染物,优先 控制污染物
水的外观
透明
浑浊
浑浊
肉眼可见
2021/6/19
2
1、悬浮物
使水产生浑浊,可采用下沉或上浮的方法去除。
2、胶体
使水产生浑浊,往往会造成水的色、臭、味。颗粒 较小,需加药剂去除。
3、溶解物
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水源污染,也有天然存在的,
如腐殖质等。
无机物:水中所含的无机低分子和离子。
2021/6/19
2021/6/19
15
10 2
6
2021/6/19
7
2021/6/19
8
第二节 水质标准
水质标准:用水对象所要求达到的各项水质 参数应达到的指标和限值。
饮用水水质标准 工业用水水质标准 农业用水水质标准 其他行业用水水质标准
2021/6/19
9
一、饮用水水质标准
1、国际上主要的饮用水水质标准
2021/6/19
11
二、工业用水水质标准
电子、化工、制药等,分质供水
三、农业用水水质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四、其他水质标准
渔业水质标准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中水回用标准
2021/6/19
12
问题35项指标。
卫生部《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2001年9月 执行,34项常规+62项非常规=96项

各种水质的解释与标准!

各种水质的解释与标准!

【收藏】终于找齐了,各种水质的解释与标准!各种水质的解释与标准!民用水的类级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Ⅰ类水质:水质良好。

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后即可供生活饮用者。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Ⅱ类水质:水质受轻度污染。

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其水质即可供生活饮用者。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回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Ⅲ类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Ⅳ类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保护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Ⅴ类水质: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超过五类水质标准的水体基本上已无使用功能。

各种水质的特点自来水:人们第一印象是既干净清洁又卫生方便,打开水龙头就可以接到干净的水。

可是实际是不一样的,现在的自来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干净,在不知不觉中它也受到了污染.自来水中的致变物质,一部分是从水源中带来的,还有一部分是由水厂加氯消毒后产生的.另外自来水还有一个污染的途径,就是用来输送自来水的水管,一路从水厂到你家,也会产生污染物。

你喝的自来水因为病菌超标,所以不能直饮;烧开了的水中还有致癌物,又是死水。

矿泉水: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过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真正的矿泉水区别于其它饮用水的特点是:地表水经历千百年的渗透、过滤、地下深部循环才形成的,通过天然净化而不含有致癌化合物、农药、重金属、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水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重量中虽然很少。

但是,商场上真正的矿泉水多数受到质疑,桶装或者瓶装矿泉水成为静态水、大分子团水,还有污染之忧喝适量的矿泉水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可以为人体补充一些微量元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章水质与水质标准2.1天然水中杂质的种类与性质2.1.1 天然水体中的杂质天然水中存在的杂质主要来源于所接触的大气、土壤等自然环境,同时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也会进入天然水体。

(1)按水中杂质的尺寸,可以分为溶解物、胶体颗粒和悬浮物3 种,它们的尺寸和外观特征如表2-1 所示表2-1 水中杂质的尺寸与外观特征悬浮物:主要是泥砂类无机物质和动植物生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或死亡后的腐败产物等有机物。

胶体:主要是细小的泥砂、矿物质等无机物和腐殖质等有机物。

溶解物:主要是呈真溶液状态的离子和分子,如Ca2+、Mg2+、Clˉ等离子,HCO 3-、SO42-等酸根,O2、CO2、H2S、SO2、NH 3等溶解气体分子。

(2)从化学结构上可以将水中杂质分为无机物、有机物、生物等几类。

无机杂质:天然水中所含有的无机杂质主要是溶解性的离子、气体及悬浮性的泥砂。

溶解离子有Ca2+、Mg2+、Na+等阳离子和HCO 3-、SO42-、Clˉ等阴离子。

有机杂质:天然水中的有机物与水体环境密切相关。

一般常见的有机杂质为腐殖质类以及一些蛋白质等。

生物(微生物)杂质:这类杂质包括原生动物、藻类、细菌、病毒等。

这类杂质会使水产生异臭异味,增加水的色度、浊度,导致各种疾病等。

(3)按杂质的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的和污染性的物质。

2.1.2 各种典型水体的水质特点一般可以将天然水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大类,地表水又可以分为江河水、湖泊水库水、海水等。

(1)江河水江河水的含盐量和硬度都比较低。

含盐量一般在70~900mg/L 之间,硬度通常在50~400mg/L (以CaCO3计)之间。

(2)湖泊、水库水主要由江河水供给,水质特点与江河水类似。

但浊度一般较低,含盐量和硬度较江河水高。

(3)海水海水的主要特点是高含盐量,在7.5~43.0g /L 之间。

含量最多的约是氯化钠(NaCl),约占83.7%,其他盐类还有MgCl 2、CaSO4 等。

(4)地下水含盐量一般在100~5000mg/L 之间,硬度通常在100~500mg/L (以CaCO3 计)之间。

地下水的水质和水温一般终年稳定,较少受外界影响。

2.2水体的污染与自净2 .2.1 水中常见污染物及来源按化学性质,可以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按物理性质,可以分为悬浮性物质、胶体物质和溶解性物质。

1、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耗氧有机污染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自然生成的有机物。

可以在有氧或无氧的情况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成为无机物。

是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杂质,是污水处理中优先考虑去除的污染物,通常用COD 、BOD、TOD 、TOC 来表征该类物质在水中的含量。

2、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这类物质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微生物降解,主要包括一些人工合成化合物及纤维素、木质素等植物残体。

3、无直接毒害作用的无机污染物(1)颗粒状无机杂质:包括泥砂、矿渣等,虽无毒害作用,但影响水体的透明度、流态等物理性质。

(2)酸、碱一般用pH 值表示酸碱度。

(3)氮、磷等营养杂质:污水中的氮、磷主要来源于人体及动物的排泄物及化肥等,是导致湖泊、水库、海湾等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物质。

4、有直接毒害作用的无机污染物这类物质主要有氰化物、砷化物和重金属离子,如汞、镉、铬以及锌、铜、钴、镍、锡等。

表2- 2 列出了一些工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主要水污染物情况。

2.2.2 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的富营养化是指富含磷酸盐和某些形式的氮素的水,在光照和其他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水中所含的这些营养物质足以使水体中的藻类过量生长,在随后的藻类死亡和随之而来的异养微生物代谢活动中,水体中的溶解氧很可能被耗尽,造成水体质量恶化和水生态环境结构破坏的现象。

水体的富营养化危害很大,对人类健康、水体功能等都有损害,包括:(1)使水味变得腥臭难闻;(2)降低水的透明度;(3)消耗水中的溶解氧;(4)向水体中释放有毒物质;(5)影响供水水质并增加供水成本;(6)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2.2.3 水体的自净水体的自净是指水体在流动中或随着时间的推移,水体中的污染物自然降低的现象。

通过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对水体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使污染物质浓度衰减,是水体自净的主要过程。

可以用两个相关的水质指标来描述水体的自净过程。

一个是生化需氧量BOD ,该值越高说明有机物含量越多,水体受污染程度越严重;另一个是水中溶解氧DO ,它是维持水生物生态平衡和有机物能够进行生化分解的条件。

水体的自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影响自净能力的因素有污染物的性质、水体性质、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水面形态、水流要素等。

一般在单一污染源的情况下,BOD 与DO 变化曲线如图2-1 所示。

2.3饮用水水质与健康2.3.1 水中的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水中的生物(主要是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细菌、病毒、致病原生动物,此外还有藻类、真菌、寄生虫、蠕虫等。

2.3.2 水中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微量元素及其他无机物在人体内凡占体重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叫做微量元素,其他无机物就可称常量元素。

铁、锌、锰、铬、钼、钴、硒、镍、铜、硅、氟、碘、锶等20 多种元素,是人类和动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这些元素大部分都含于自然界的天然水中,饮水是补充这些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

硫酸盐、氯化物等浓度过高时,会使水产生令人厌恶的味道,在饮用水中也宜加以限制。

2、有机物(1)农药类。

水中最常见的农药是有机氯类及有机磷类,或者具有致癌性,能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白血病等。

(2)酚类化合物。

水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有苯酚、甲苯酚、氯酚、苯二酚等。

酚是一种促癌剂,达到一定量就显示出很强的致癌作用。

(3)芳香烃类化合物。

水中此类物质主要是苯系化合物,包括苯、二甲苯、苯乙烯、氯苯、苯并(a)芘等,能引起造血功能障碍、损伤神经、致癌等后果。

3、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通过饮水进入人体内可产生内照射,发放的电离辐射对所有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致癌作用,主要引起皮肤癌、骨肉瘤、肺癌、白血病等。

4、消毒剂及消毒副产物向水中投加消毒剂杀灭细菌和病毒的同时,消毒剂本身以及有些消毒剂的副产物也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2.3.3 水质与地方病许多地方病都与饮用水水质有密切关系。

2.4 用水水质标准水质标准是用水对象(包括饮用和工业用水对象等)所要求的各项水质参数应达到的限值。

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区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不同等级。

2.4.1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1、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制定的原则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主要是根据人们终生用水的安全来考虑的,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微生物学指标:理想的饮用水不应含有致病微生物和生物。

水的感官性状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要求饮用水应呈透明状,不浑浊,无肉眼可见物,无异味异臭及令人不愉快的颜色等。

化学指标也与感官性状有关,包括总硬度、铁、锰、铜、锌、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硫酸盐、氯化物和总溶解性固体等。

应从影响水的外观、色、臭和味的角度,规定这些物质的最高容许限值。

毒理学指标:饮用水中的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带给人们的健康危害不同于微生物污染。

一般而言,微生物污染可造成传染病的暴发,而化学污染物引起的健康问题往往是由于与之长期接触所致的有害作用,特别是蓄积性毒物和致癌物的危害更是如此。

放射性指标:人类某些实践活动可能使环境中的天然辐射强度有所提高,特别是随着核能的发展和同位素技术的应用,很可能产生放射性物质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饮用水中的放射性指标进行常规监测和评价。

除了用水安全这一主要因素外,制定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时也要考虑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世界各国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2、世界卫生组织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最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 )水质准则,它是世界各国制定本国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基础和依据。

另外,比较有影响的还有欧共体饮用水指令( EEC Directive )和美国安全饮用水法案( Safe Drinking Water Act )。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水质标准的指导思想是:控制微生物的污染是极端重要的。

消毒副产物对健康有潜在的危险性,但较之消毒不完善对健康的风险要小得多。

符合“准则”指导值的饮用水就是安全的饮用水( Safe Water)。

短时间水质指标检测值超过指导值并不意味着此种饮用水不适宜饮用。

在制定化学物质指导值时,既要考虑直接饮用部分,也要考虑沐浴或淋裕时皮肤接触或易挥发性物质通过呼吸道摄入部分。

欧共体制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称为EEC饮用水指令。

1998年修订的指令 (98/83/EEC)列出了48 项水质参数。

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USEPA)于1986 年颁布了“安全饮用水法案修正案” ,规定了实施饮用水水质规则的计划,制定了“国家饮用水基本规则和二级饮用水规则” (Nation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Drinking Water Regulations)。

世界各国(地区)基本上以上述3 种水质标准为基础,制定本国(地区)的国家(地区)标准。

3、我国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我国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而与时俱进的。

1927 年上海市公布了第一个地方性饮用水标准,称为“上海市饮用水清洁标准” ,从而成为我国最早制定地方性饮用水标准的城市之一。

1937 年北京市自来水公司制定了“水质标准表” ,包含有11 项水质指标;1950 年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自来水水质标准” ,有16 项指标;1956 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饮用水水质标准”,有15 项指标;1976 年我国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TJ20-76 ),有23 项水质指标;1985 年我国颁布了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85 ),有35 项指标。

1992 年,建设部组织中国城镇供水协会编制了“城市供水行业;2000 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 。

2001 年,卫生部颁布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规定了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水质卫生要求。

该规范将水质指标分为常规检验项目和非常规检验项目两类。

生活饮用水的常规检验项目有34 项指标(表2-3 ),非常规检验项目有62 项指标(附录一)。

2005 年,建设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 ),规定了城市公共集中式供水企业、自建设施供水和二次供水单位,在其供水和管理范围内的供水水质应达到的要求。

该标准共有103项控制指标,其中常规检验项目有42 项,非常规检验项目有61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