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设计规范
曝气设计规范

曝气设计规范(总1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XX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Design standard of aeration blowing systemCECS 97 : 97主编单位:XX建筑工程学院审查单位:XX建设标准化协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批准日期:1997年12月30日前言现标准《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CECS 97 :97为XX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推荐给有关单位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XX和平街北口中国XX工程公司XX建设标准化协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邮编:100029),以便修订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XX建筑工程学院主要起草人:XX、XXXX建设标准化协会1997年12月30日1 总则1.0.1 为使生物处理曝气系统设计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包括曝气器、供风管道、风机的选型及机房设计。
1.0.3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或工业污水处理工程中的生物处理鼓风曝气系统的设计计算。
1.0.4鼓风曝气系统设计除按本规程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的国家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曝气器 aerator 用于水中充氧兼搅拌的基本器具或设备。
2.0.2 微孔曝气器 fine bubble aerator空气通过多孔介质,在水中产生气泡直径小于3mm的高效曝气器。
2.0.3 中大气泡曝气器 middle and large air bubble aerator空气通过曝气器在水中产生气泡直径大于3mm以上的曝气器。
2.0.4 可张中、微孔曝气器 openable middle and fine bubble aerator 空气通过具有弹性材质的微孔曝气器或软管时,其上孔缝张开,停止供气时孔缝闭合的一种曝气器。
2.0.5 双环伞型曝气器 double rings umbrella aerator 一种具有双环类似伞状的,在水中产生中大气泡的曝气器。
如何计算污水处理所需要的曝气量

如何计算污水处理所需要的曝气量活性污泥工艺曝气量计算方法探讨摘要:对新、旧规范和给排水设计手册所菜用的活性污泥工艺曝气量的计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即所谓的“三分法”。
1前言活性污泥工艺是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微生物氧化需要的氧量,通过曝气的方法使空气和污水强烈地接触,并将空气中的氧溶于水中而获得。
因此,曝气过程是活性污泥法的中心环节,也是污水处理过程中能耗最大的工序。
而活性污泥法工艺曝气量计算方法在旧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87)》、《给排水设计手册》均有阐述,但在实际设计计算中发现,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悬殊,且理论上都有一定的缺陷。
新版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对曝气量计算方法己进行部分修正,但仍不完善,致使计算结果更不合理。
而曝气量计算方法不同造成的计算结果的精确度不同,直接关系到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水平、基建投资和处理可靠性。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和设计中的一些体会,对两种方法进行一次粗浅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种“三分法”和“经验法”,供大家探讨。
2规范法旧版规范《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87)》(1997年版)对污水曝气量的计算方法有如下规定曝气池的污水需氧量应根据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等计算确定。
设计需氧量可按下列公式1计算:AOR=0.024aQ(L+b)+b[0.024Q(Nj-Nah)-0.12式中:AOR――设计需氧量(kgO2/d);a――碳的氧当量,当含碳物质以BODS计时,a为1.47;b――常数,为4.57kgO2/kgN,其含义为氧化每公斤氨氮所需氧量;c――常数,为1.42,其含义为细菌细胞的氧当量:L――曝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mg);Lch――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mg);Ni――进水凯氏氮浓度(mg);Nch――出水凯氏氮浓度(mg);N――曝气池内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vss/L);e――设计污泥龄(d)Q――曝气池的设计流量(m/h)。
深井曝气要求

供 气的富余风压不宜小于
水泵循环方式 可分鼓风曝气和虹吸曝气两种 应符合下
列规 定
生化供气量必须全部注入降流管中
鼓风曝气时 注气点在降流管中的位置宜在大气泡脱气
池液面附近
虹吸曝气时 注气点应在降流管的负压区 负压值应保
持在
间
循环水泵的富余水头宜为总坐力的
工艺参数
深井深度应根据地质及施工技术等条件确定 一般宜采用
土层 厚度不少于
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
井体结构渗计应与井体成井施工过程协调 施工图设计
必须明确规定施工方法
钢制井管安装 一般宜采用保持井管内外水压平衡的吊
装下管法 同时应备有吊起整个井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量的安全措施
钢制井管外灌筑水下混凝土层时 应将井管封闭注水加
压保持
的内压 直径较大的井管 可采用向井内
注砂的更安全措施
批准 深井曝气设计规范
并推荐给各工程建设
设计 施工 单位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 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
北京月坛南街乙 号 邮政编码
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年 月日
目次
总则
一般规定
深井曝气池
深井构造形式
运行方式和循环动力
工艺参数
空气扩散渗施
大气泡脱气池
固液分离构筑物
脱气 沉淀
气浮 沉淀
工程测试和工程总结的基础上 规定了深井曝气的工艺流程 工
艺参数 设计方法 运行 方式和监测控制等 并对深井结构设计
和成井施工提出了要求 经反复征求有关专家和单位的意见 最
后由全国给水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审查定稿
根据国家计委计标
号 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标
生物曝气滤池规范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发展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 展,生物曝气滤池将实现智能化 运行管理,提高处理效率和管理
水平。
多功能化
未来生物曝气滤池将不仅局限于污 水处理领域,还将拓展应用于水体 修复、土壤修复等多领域,实现一 池多用。
绿色低碳
在环保领域日益强调绿色低碳的背 景下,生物曝气滤池将更加注重节 能减排和资源化利用,推动环保产 业的可持续发展。
置等。
检查滤料是否清洁,无杂物和 破损,滤料层高度是否符合设
计要求。
检查进出水管道、阀门是否畅 通,无泄漏现象。
检查电气控制系统是否正常, 仪表显示是否准确。
运行过程监控与调整
监控进出水水质,确保进水水质符合 设计要求,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
根据水质变化及时调整运行参数,如 增加或减少曝气量、调整布水量等。
应用领域与意义
应用领域
生物曝气滤池技术可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河道治理等领域,对于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具有 重要意义。
意义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对于推动污水处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水资源利 用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生物曝气滤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 有力支持。
02
生物曝气滤池设计规范
设计原则与要求
01
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法规 和标准,确保出水水质 达标。
02
根据进水水质、水量和 处理要求,确定合理的 滤池规模和处理工艺。
03
优化设计参数,提高处 理效率,降低能耗和运 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
04
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 行,方便维护和管理。
CECE97鼓风曝气系统规范

3.5 曝气搅拌能力验算
3.5.1 为满足曝气池混合搅拌需要,曝气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污水生物处理供风量立方米污水还不应小于 3m3; 2、 曝气池底部水流速不应小于 0.25m/s。
4 供风管道及计算
4.1 供风管道一般规定
4.1.1 供风管道系指风机出口至曝气器的管道。设计中应尽可能减小管道局部 阻力损失,并使各曝气器处压力相等或接近。 4.1.2 大中型处理厂曝气池供风总干管应从鼓风机房引出两条供气管或采用环 状布置、或总干管上设气体分配罐,一组池设置一供风干管。 4.1.3 供风管路宜采用钢管,并应考虑温度补偿措施和管道防腐处理。 4.1.4 供风干管上应设置适量的伸缩节和固定支架。 4.1.5 供风管道应在最低点设置排除水份或油份的放泄口。 4.1.6 供风管道应设置排入大气的放风口,并应采取消声措施。 4.1.7 供风支、干管上应装有真空破坏阀,立管管顶应高出水面 0.5m 以上,管 路上所装阀门应设在水面之上。
hc
Oc 24 qc
(3.4.6-1)
式中 h1 — 按供氧能力所需曝气器个数(个) ; Oc – 由式(3.4.4-1)所得曝气器污水标准状态下生物处理需氧量 (kgO2/d) ; qc – 曝气器标准状态下,与曝气器工作条件接近时的供氧能力 (kgO2/h·个 ); (见附录 A.0.1,A.0.3,A.0.3) 2、 按服务面积计算曝气器数量
Oc
1.024
T 20
O2 C s 20 ( P Cs (T ) Ct )
(3.4.4-1)
式中 OC – 标准状态下曝气池污水需氧量(kgO2/d) ; O2 – 由 3.4.3 算得的曝气池污水需氧量(kgO2/d) ; CS20-- 20 C 蒸馏水饱和溶解氧值 9.17〈mgO2/L〉 ; α – 曝气设备在污水与清水中氧总转移系数之比值; β – 污水与清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之比值; α、β值通过试验确定,也可参照附录 B.0.2 选用; 1.024—温度修正系数; T – 曝气池内水温,应按夏季温度考虑(C) ; CS(T)-- 水温 TC 时蒸馏水中饱和溶解氧值(mg O2/L〉 ; Ct – 曝气池正常运行中应维持的溶解氧浓度值(mg O2/L〉 ; ρ – 不同地区气压修正系数
有机肥发酵池曝气设计规范

有机肥发酵池曝气设计规范概述有机肥发酵池曝气是一种技术,用于改善有机肥发酵池的污染物去除效率,提高水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有机肥发酵池曝气设计规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确定有机肥发酵池曝气的设计要求,以保证有机肥发酵池曝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曝气系统的设计1. 曝气系统的设计应考虑有机肥发酵池的大小、结构、污染物的类型和浓度等因素,以确保有机肥发酵池曝气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曝气系统的安装应考虑有机肥发酵池的位置、结构、水质等因素,以确保有机肥发酵池曝气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曝气系统的控制应考虑有机肥发酵池的污染物浓度、温度、湿度等因素,以确保有机肥发酵池曝气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二、曝气设备的选择1. 曝气设备的选择应根据有机肥发酵池的污染物浓度、温度、湿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曝气设备,以确保有机肥发酵池曝气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曝气设备的安装应考虑有机肥发酵池的污染物浓度、温度、湿度等因素,并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以确保有机肥发酵池曝气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三、曝气系统的运行1. 曝气系统的运行应根据有机肥发酵池的污染物浓度、温度、湿度等因素,确定曝气系统的运行参数,以确保有机肥发酵池曝气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曝气系统的维护应定期检查曝气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及时维护和修理,以确保有机肥发酵池曝气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四、安全措施1. 应设置曝气系统的安全防护装置,如气体检测器,以确保有机肥发酵池曝气系统的安全性。
2. 应定期对曝气系统进行安全检查,以确保有机肥发酵池曝气系统的安全性。
结论有机肥发酵池曝气设计规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确定有机肥发酵池曝气的设计要求,以保证有机肥发酵池曝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烟气脱硫工艺设计及规范精选全文

6、所在地水质分析资料;
7、所在地气象资料;
8、主工艺的操作制度。
物料衡算:
1、标准烟气流量和实际烟气流量转换时,烟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2、 物料衡算的主要参数,应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氧气、 氮气、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的体积流量;烟尘和挥发物包括 氟、氯、汞、砷、铅、硒等对脱硫反应和环境排放有影响的有 害物质浓度;烟气温度、烟气压力等。
3:吸收塔(脱硫塔) 吸收塔的选型应满足结构简单、 脱硫效率高、 阻力小、 操作 维护方便、投资低的要求。 吸收塔宜选用喷淋塔、填料塔、湍冲塔、旋流板塔等,应选用 耐磨损和耐酸、碱、氯离子、氟离子腐蚀的材质。 吸收塔应设置除雾器,除雾器应满足雾滴捕集效率高、阻力小、 易冲洗、耐腐蚀、方便维护等要求。
9.液气比:指吸收塔入口循环液体积流量与吸收塔入口烟气体积流量(湿基)的 比值,单位L/m3(标况)。
10.生石灰消化:指生石灰(CaO)与适量的水反应,生成消石灰(Ca(OH)2) 或者生成消石灰浆液。
11.氨回收率:指氨法脱硫工艺中氨的量与用于脱硫的氨的量之比。
12.吸收塔内饱和结晶:吸收塔内,利用进口烟气的热量,使副产物溶液达到 饱和并析出晶体的过程,又称为塔内结晶。
脱硫系统主要包括烟气系统;吸收系统;除雾系统;石灰石 浆液制备及供应系统;石膏脱水系统;废水处理系统。
该工艺以技术成熟、运行可靠,脱硫剂来源广泛且价格便宜, 系统投资低等优点而被国内外广泛应用,是目前最为成熟的 烟气脱硫技术之一。
石灰/石灰石-石膏法
适应范围:
由于吸收剂廉价、易得,适用于各行业烟气脱硫
3 、脱硫装置区的管道除雨水下水道、生活污水下水道外,其 他宜采用综合架空方式敷设。过道路地段,净高宜不低于 5.0m; 低支架布置时,人行地段净高宜不低于 2.5m;低支墩地段,管 道支墩宜高出地面 0.15m~0.30m。
江苏省化工行业废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苏环办【2014】3号)

江苏省化工行业废气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和《关于印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环发〔2012〕130号)、省政府《关于实施蓝天工程改善大气环境的意见》(苏政发〔2010〕87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开展第三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121号)和《关于印发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苏大气办〔2012〕2号),进一步规范我省化工行业废气治理工作,防治化工行业废气污染,保障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推动我省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我省化工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及监督管理要求。
本规范为指导性文件,供我省化工园区(集中区)及化工企业在环评、设计、建设、生产、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参照采用。
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我省化工行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及监督管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我省化工行业所有废气产生和排放企业,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咨询、设计、施工、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0]第32号)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562.1-1995 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 50051-2002 烟囱设计规范GB 50234-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HG 20640-97(A)、HG 20640-97(B) 塑料设备HJ 2000-2010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 2027-2013 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26-2013 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T 387-2007 工业废气吸收处理装置HJ/T 397-200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第18号)《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第31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Design standard of aeration blowing systemCECS 97 : 97主编单位:XX建筑工程学院审查单位:XX建设标准化协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批准日期:1997年12月30日前言现标准《鼓风曝气系统设计规程》CECS 97 :97为XX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推荐给有关单位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XX和平街北口中国X X工程公司XX建设标准化协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邮编:100029),以便修订时参考。
本规程主编单位:XX建筑工程学院主要起草人:XX、XXXX建设标准化协会1997年12月30日1 总则1.0.1 为使生物处理曝气系统设计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包括曝气器、供风管道、风机的选型及机房设计。
1.0.3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或工业污水处理工程中的生物处理鼓风曝气系统的设计计算。
1.0.4鼓风曝气系统设计除按本规程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的国家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曝气器 aerator用于水中充氧兼搅拌的基本器具或设备。
2.0.2 微孔曝气器 fine bubble aerator空气通过多孔介质,在水中产生气泡直径小于3mm的高效曝气器。
2.0.3 中大气泡曝气器 middle and large air bubble aerator空气通过曝气器在水中产生气泡直径大于3mm以上的曝气器。
2.0.4 可张中、微孔曝气器 openable middle and fine bubble aerator空气通过具有弹性材质的微孔曝气器或软管时,其上孔缝张开,停止供气时孔缝闭合的一种曝气器。
2.0.5 双环伞型曝气器 double rings umbrella aerator一种具有双环类似伞状的,在水中产生中大气泡的曝气器。
2.0.6 曝气器标准状态充氧性能 oxygenc transfer performance指单个曝气器在大气压力为、水温为20℃时,对清水的充氧性能。
2.0.7 鼓风曝气系统 aeration blowing system指由风机、管路、曝气器、除尘器为主组成的系统。
3鼓风曝气器一般规定3.1.1 根据污水性质、环境要求、管理水平、经济核算,工程设计中可选用鼓风曝气、机械表面曝气、射流曝气等方式,一般宜选用鼓风曝气式。
3.1.2 选用鼓风曝气系统时曝气器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某一特定曝气条件下,既能满足曝气池污水需氧要求,又能达到混合搅拌,池内无沉淀的要求;2、曝气器既要有较高充氧性能,又应有较强混合搅拌能力。
同时还应有不易堵塞、耐腐蚀、坚固、布气均匀、操作管理及维修简便,成本低、阻力小和寿命长等性能;3、选用曝气器所组成的鼓风曝气系统,从整体上应具有节约能量、组成简单、安装及维修管理方便,易于排除故障等优点。
3.1.3 鼓风曝气器分为微孔曝气器及中大气泡曝气器。
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宜选用微孔曝气器,接触曝气器氧化法宜选用中大气泡曝气器。
3.1.4 工程中选用的曝气器,应有该曝气器在不同服务面积、不同风量、不同曝气水深时标准状态下的充氧性能曲线及底部流速曲线。
3.1.5 鼓风曝气器可满池布置,也可在池侧布置。
推流式曝气池的曝气器宜沿池长方向渐减布置。
微孔曝气器3.2.1 工程中常用微孔曝气器有:1、可张中、微孔曝气器;2、平板式微孔曝气器;3、钟罩式微孔曝气器;4、聚乙烯棒状微孔曝气器。
3.2.23.2.33.2.4 在不连续曝气的污水生物处理中,当使用微孔曝气器时,应采用可张中、微孔曝气器。
中大气泡曝气器3.3.1 工程中常用的中大气泡曝气器有:1、双环伞型曝气器;2、穿孔散流曝气器;3、网状膜中微孔曝气器;4、固定螺旋曝气器;5、动态曝气器;6、盆型曝气器;7、穿孔管曝气器。
3.3.2 双环伞型曝气器技术性能应符合《双环伞型曝气器》CJ/ 的 要求,其充氧性能见附录,选用中大气泡曝气器时,宜选用双伞型 曝气器。
3.3.3 选用固定螺旋曝气器时,曝气池水深不宜小于4.0m ,曝气池底部流速不宜小于0.5m/s 。
3.3.4 选用盆型曝气器时,曝气器启动阻力约为,运行阻力约为。
3.3.5 选用穿孔管曝气器时,应根据污水性能确定孔径。
一般宜为3-10mm 。
曝气器数量计算3.4.1 曝气池容积计算曝气池容积可按下列方法之一计算:1、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公式计算详见《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第6.6.22、按下述公式计算1) 污泥负荷F W =K · L e (3.4.1-1)2) 曝气池容积ww e i N F L L Q V ⋅⋅-⋅⋅=1000)(24 (3.4.1-2)式中 F W – 曝气池的五日生物需氧量污泥负荷(kgBOD 5/kgMLSS ·d );K -- BOD 5降解常数由试验确定(l/d );L e – 曝气池出水五日生物需氧量(mg/L );Q -- 曝气池的设计流量(m 3/h );L i -- 曝气池进水五日生物需氧量(mg/L );V -- 曝气池的容积(m 3);N W – 曝气池内混合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g/l )。
3.4.2 曝气池面积按下式计算 HV F = (3.4.2-1) 式中 F – 曝气池面积(m 2);H – 曝气池水深(h );V – 由3.4.1算得的曝气池容积(m 3)。
3.4.3 曝气池污水需氧量应按下列方法之一计算:1、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公式计算详见《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第6.7.2条。
2、按下述公式计算O 2=24·Q ·(L i -L e )·a ’ + V ·N W ·b ’ (3.4.3-1)式中 O 2 – 曝气池污水需氧量(kgO2/d );a ’ -- BOD5降解需氧量(kgO2/kgBOD5);b ’ -- 活性污泥内源呼吸耗氧量(kgO2/kgMLSS ·d );a’、b’3.4.4 曝气池标准状态下污水需氧量按下式计算 )(024.1)(20202t T s T s c C C P C O O -⋅⋅⋅⋅⋅⋅=-ρβα (3.4.4-1) 式中 O C – 标准状态下曝气池污水需氧量(kgO 2/d );O 2 – 由3.4.3算得的曝气池污水需氧量(kgO 2/d );C S20-- 20 C 蒸馏水饱和溶解氧值〈mgO 2/L 〉;α – 曝气设备在污水与清水中氧总转移系数之比值;β – 污水与清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之比值;α、β—温度修正系数;T – 曝气池内水温,应按夏季温度考虑(C );C S (T )-- 水温T C 时蒸馏水中饱和溶解氧值(mg O 2/L 〉;Ct – 曝气池正常运行中应维持的溶解氧浓度值(mg O 2/L 〉;ρ – 不同地区气压修正系数 PaPa 510013.1)⨯=所在地区实际气压(ρ (3.4.4-2) P – 压力修正系数,按下式计算 42206.0t b O P P += (3.4.4-3) 式中 P b – 空气释放点处绝对压力,按下式计算 100H P P a b +=(Mpa ); (3.4.4-4) 式中 P a – 当地大气压力(Mpa );H – 曝气池空气释放点距水面高度(m );O t – 空气逸出池面时气体中氧的百分数,按下式计算。
)1(2179100)1(21εε-⋅+⋅-⋅=t O (3.4.4-5) 式中 ε – 曝气池氧的利用率,以%计。
(由附录A.0.13.4.5 风机总供风量按下式计算 ε⋅=28.0c O Q (3.4.5-1) 式中 Q – 风机总供风量(m 3/d );– 标准状态(,20C )下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氧量(kgO 2/m 3);O c 、ε—见3.4.4。
3.4.6 曝气器数量计算曝气器所需数量,应从供氧、服务面积两方面计算。
1、 按供氧能力计算曝气器数量cc c q O h ⋅=24 (3.4.6-1) 式中 h 1 — 按供氧能力所需曝气器个数(个);O c – 由式(3.4.4-1)所得曝气器污水标准状态下生物处理需氧量(kgO 2/d );q c – 曝气器标准状态下,与曝气器工作条件接近时的供氧能力(kgO 2/h ·个 );(见附录A.0.12、 按服务面积计算曝气器数量 fF h =2 (3.4.7-1) 式中 h 2 – 按服务面积所需曝气器个数(个);F – 由式(3.4.2-1)所得曝气器面积(m 2);f – 单个曝气器服务面积(m 2);(见附录A.0.1当算得h1与h2二者相差较大时,应经调整f 或qc 重复上述计算,直至二者接近时为止。
曝气搅拌能力验算3.5.1 为满足曝气池混合搅拌需要,曝气还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污水生物处理供风量立方米污水还不应小于3m3;2、曝气池底部水流速不应小于0.25m/s。
4供风管道及计算供风管道一般规定4.1.1 供风管道系指风机出口至曝气器的管道。
设计中应尽可能减小管道局部阻力损失,并使各曝气器处压力相等或接近。
4.1.2 大中型处理厂曝气池供风总干管应从鼓风机房引出两条供气管或采用环状布置、或总干管上设气体分配罐,一组池设置一供风干管。
4.1.3 供风管路宜采用钢管,并应考虑温度补偿措施和管道防腐处理。
4.1.4 供风干管上应设置适量的伸缩节和固定支架。
4.1.5 供风管道应在最低点设置排除水份或油份的放泄口。
4.1.6 供风管道应设置排入大气的放风口,并应采取消声措施。
4.1.7 供风支、干管上应装有真空破坏阀,立管管顶应高出水面0.5m以上,管路上所装阀门应设在水面之上。
微孔曝气器供风管路4.2.1 水面以上供风干、支管可采用UPVC-FRP复合管(加强聚氯乙烯+2mm 玻璃布)或FRP管、钢管。
水下供风支管也可采用加强聚氯乙烯UPVC 管。
4.2.2 供风管道为钢管时,必须对管道内进行严格防腐处理,管道外也宜做防腐处理。
管内防腐可采用厚δ=150μ的铝合金热喷涂或其它方法。
4.2.3 布气支管允许水平高度误差值±10mm。
4.2.4 微孔曝气器底盘与布气支管连接后,底盘平面与管轴线水平误差不应大于5mm。
4.2.5 微孔曝气器固定支架应可调。
调整后同一曝气池内曝气器盘面标高最大误差不应大于5mm,两曝气池之间的曝气器盘面标高,最大误差不应大于10mm或按设计要求。
4.2.6 供风支管的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但不宜小于0.5m。
4.2.7 为便于检修和更换曝气头,也可采用可提式微孔曝气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