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三讲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与物理传输媒体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数据通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依赖于各类不同的网络技术、传输媒介以及各种通信设备来实现信息的传输。
数据通信作为计算机网络的一个分支领域,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中,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对于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员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一、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指的是通过各种可以传输数据的设备或网络工具将数据以特定的格式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通信过程。
数据本身是以二进制编码方式来存储和传输,这种编码方式只包括数字0和1。
在数据通信领域,每一个0和1被定义为一个比特,也就是二进制信息位。
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之间连接的基础,我们是通过数据通信技术将计算机与其他设备和网络连接起来。
二、数据通信的主要组成部分1.信源:信源指的是产生和发送信息的物理设备。
比如计算机、手机等都是信源的代表。
信源产生的数据信号可能是按照数字或者模拟信号来产生。
2.编码器:在数据信号经过信源后,信源产生的信号不一定是经过处理的二进制码流,因此需要对信源产生的信号进行编码操作,将原始信号转换为正确的数码形式,这就要用到编码器。
3.信道:信道就是传输信息信号的传输媒介,信道的种类很多,例如: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等。
4.解码器:按照收发双方协议规定,收到的信息信号需要进行解码操作,将数码形式转换为指定的信号形式并还原原始信息。
5.信宿:信宿是指接收信息的物理设备,例如计算机、手机等。
三、数据通信的传输模式在数据通信中有两种主要的传输模式: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串行传输是指每一个二进制数位依次流动地发出,它的传输速度比并行传输要慢很多,但是传输的反差强度高。
串行传输通常应用在一些要求传输距离较远、传输速度较慢但是信号质量要求比较高的场合,如电子标签、传感器等。
并行传输:并行传输就是将多个二进制数同时传输,它的传输速度比串行传输要快,但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也比串行传输严重。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的意义。 过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包括三大部分:源系统(或发送端、发送方)、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和目的系
从自同步能力来看,不归零制不能从信号波形本身中提取信号时钟频 率(这叫做没有自同步能力),而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具有自同步能力。
(2) 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 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 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modulation)。
从概念上讲,限制码元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的因素有以下两个: 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 信噪比
(1) 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
具体的信道所能通过的频率范围总是有限的。信号中的许多高频分量 往往不能通过信道。
1924 年,奈奎斯特 (Nyquist) 就推导出了著名的奈氏准则。他给出 了在假定的理想条件下,为了避免码间串扰,码元的传输速率的上限 值。
到较高的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在模拟信道中 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 带通信号 :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
(1) 常用编码方式
不归零制:正电平代表 1,负电平代表 0。 归零制:正脉冲代表 1,负脉冲代表 0。 曼彻斯特编码:位周期中心的向上跳变代表 0,位周期中心的向下跳
r
由于 4 bit 编码共有 16 种不同的组合,因此这 16 个点
中的每个点可对应于一种 4 bit 的编码。数据传输率可
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数据通信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数据通信啊,就好比是信息世界里的快递员。
咱平时寄个快递,得有地址吧,得有包裹吧。
这数据通信也一样啊!数据就是那个要送的包裹,而各种通信方式就是送包裹的路径。
比如说咱常用的网络,那就是一条宽阔的信息大道呀!数据在这上面“嗖嗖”地跑。
想象一下,无数的数据小包裹在这条大道上飞驰,是不是很神奇?
数据通信里的那些协议呢,就像是交通规则。
要是没有这些规则,那还不得乱套呀!大家都横冲直撞的,数据怎么能准确无误地到达目的地呢?
再说说信号吧,这信号就像是数据的交通工具。
有的信号强,就好比是开着跑车,跑得可快啦;有的信号弱呢,可能就像骑着自行车,慢悠悠的。
咱平时打电话、上网、看电视啥的,可都离不开数据通信啊!你想想,要是没了它,咱的生活得多无聊呀!不能和远方的朋友聊天,不能随时看喜欢的视频,那多难受啊!
你看现在的智能设备,那可都是数据通信的杰作。
手机呀、电脑呀,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小窗口,让我们能看到整个信息世界。
而且数据通信的发展速度那叫一个快呀!就跟坐火箭似的。
以前传个数据得等半天,现在呢,眨个眼的功夫就好啦。
咱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呀,多了解了解这些知识。
不然别人都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飞驰了,咱还在后面慢悠悠地走,那可不行!
所以说呀,数据通信真的太重要啦!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能和全世界紧密相连。
咱可得好好感谢这些默默工作的数据通信技术呢!这就是我对数据通信的一些看法,大家觉得咋样呢?。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通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与朋友聊天、发送电子邮件,到企业之间的大规模数据传输和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数据通信的身影无处不在。
那么,什么是数据通信?它又是如何工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一、数据通信的定义和重要性数据通信,简单来说,就是在不同的地点之间以数字形式传输数据的过程。
这些数据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或其他任何形式的信息。
数据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使得人们能够迅速、准确地获取和传递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比如,在医疗领域,医生可以通过数据通信远程诊断病情,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建议;在教育领域,学生可以在线学习丰富的课程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商业领域,企业可以实时监控库存和销售数据,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二、数据通信的基本要素要实现有效的数据通信,需要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发送方和接收方发送方是产生数据并将其发送出去的设备或个人,而接收方则是接收并处理这些数据的设备或个人。
2、数据数据是通信的内容,可以是各种形式的信息。
3、信号信号是数据的物理表现形式,比如电信号、光信号等。
4、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信号传输的通道,常见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
5、协议协议是通信双方遵循的规则和标准,确保数据能够正确、有序地传输和理解。
三、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数据通信有两种主要的传输方式: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是逐位地传输数据,一次只传输一位。
这种方式虽然速度相对较慢,但成本较低,适用于长距离通信。
并行传输则是同时传输多位数据,速度较快,但成本较高,通常用于短距离通信,如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传输。
四、数据通信的网络类型1、局域网(LAN)局域网通常覆盖一个较小的地理区域,如办公室、学校或家庭。
它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和较低的误码率。
2、城域网(MAN)城域网覆盖的范围比局域网大,一般是一个城市。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与物理传输媒体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与物理传输媒体数据通信是指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数据通信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通过互联网、局域网还是广域网,数据通信都是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传输方式:数据传输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包括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是指逐位地发送数据,而并行传输是同时发送多个位的数据。
2. 数据传输速率:数据通信的速率通常以位每秒(bps)为单位。
传输速率越高,数据传输的效率越高。
3. 数据格式:在数据通信过程中,数据通常以特定的格式进行传输。
常见的数据格式包括ASCII码、二进制码等。
4. 错误检测和纠正:在数据通信中,由于传输信道的噪声和其他干扰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或损坏。
为了保证传输的准确性,需要在数据中嵌入错误检测和纠正的机制,如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等。
5. 数据压缩:数据压缩是指将数据进行压缩以减小传输带宽的需求。
数据压缩可以通过各种算法实现,如Huffman编码、LZW编码等。
在数据通信中,物理传输媒体是指数据通过的介质。
常见的物理传输媒体包括以下几种:1. 双绞线:双绞线是一种常见的电缆传输媒体,用于局域网和广域网等场景。
双绞线由一对绝缘铜线绞合而成,可以传输高速数据信号。
2.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是一种常用的传输媒体,用于电视信号、有线网络和卫星电视等。
同轴电缆由一个内导体、一个绝缘层和一个外导体组成。
3. 光纤:光纤是一种高速传输媒体,用于长距离传输和高带宽需求的网络。
光纤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将数据信号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
4. 无线电波:无线电波是一种无线传输媒体,适用于无线通信和移动通信等。
通过调制和解调技术,数据可以通过无线电波在空中传输。
5. 卫星:卫星通信是一种通过人造卫星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
数据可以通过地面站向卫星发送,再由卫星转发到指定地点。
综上所述,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传输方式、数据传输速率、数据格式、错误检测和纠正、数据压缩等。
数据通信与传输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与传输的基础知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数据通信与传输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还是通过手机发送短信,数据通信与传输技术都在背后支撑着这些应用的顺利运行。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数据通信与传输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的传输方式、数据编码与解码、传输介质以及数据传输的错误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数据的传输方式。
数据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输,其中最常见的是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是指将数据位逐个按照顺序发送,而并行传输则是同时发送多个数据位。
串行传输相对于并行传输来说,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线路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现代通信中更为常见。
为了能够将数据准确地传输,传输的数据需要进行编码与解码。
编码是将数据转换成一定的规则或格式,以便在传输过程中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解析数据。
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编码数据重新还原为原始的数据。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ASCII码、二进制编码等。
例如,在计算机系统中,文字和符号通常采用ASCII码进行编码,将字符转换成相应的二进制数值进行传输和存储。
除了编码与解码,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也是数据传输中的重要环节。
传输介质是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所需经过的物理媒介,例如电线、光纤等。
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数据的传输速率以及传输距离也会有所变化。
在传统的有线通信中,铜缆是常见的传输介质,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传输带宽;而在现代网络通信中,光纤逐渐替代了铜缆,因为它能够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长的传输距离。
此外,为了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我们还需要进行错误控制。
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噪声干扰或数据位损坏等情况,导致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与发送端发送的数据不完全一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常用的错误控制技术包括奇偶校验、循环冗余校验(CRC)以及前向纠错编码等。
这些技术通过增加冗余信息、校验和等方式,可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PPT课件

.
11
3 传输介质
有线介质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
无线介质
无线电 微波(大地微波、卫星微波) 红外线(毫米波) 激光
.
12
3.1 双绞线
双绞线(TP)--由螺旋状扭在一起的两根绝缘导线组成。
屏蔽双绞线STP(IBM)
Type 1或Type 2
非屏蔽双绞线UTP( EIA/TIA)
电压范围
量化 编码
( V) (十进制)(二进制)
0.5~0.7 t 0.3~0.5
3 011 2 010
t 0.1~0.3
1 001
110
101 -0.1~0.1
0
000
-0.3~-0.1 -1 111
t -0.5~-0.3 -2 110
-0.7~-0.5 -3 101
-0.9~-0.7 -4 100
∵ 10log10(S/N)=30 ∴S/N=10(30/10)=1000
∴Rmax=3k log2(1+1000)≈30kbps
.
8
Nyquist公式和Shannon公式的比较
C = 2B log2N 用于理想信道 数据传输率随信号抽样的离散值个数增加而增加。
C = B log2(1+S/N) 用于有噪声信道(实际的信道总是有噪声!) 无论信号抽样的离散值个数增加到多少,此公式给出了 有噪声信道可能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上限。 原因:噪声的存在将使抽样的离散值个数不可能无限增 加。
.
6
(1)无噪声下的信道容量(奈奎斯特定理)
Nyquist证明,无噪声下的信道的最大信号传输速率Rmax与
信道带宽B的关系,即奈奎斯特--无噪信道容量公式: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数据通信是指通过传输介质将数据从一个地点传输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数据通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者缺的一部份。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通信的定义、传输介质、数据传输方式、数据通信的协议以及常见的数据通信技术。
一、数据通信的定义数据通信是指将数据从一个地点传输到另一个地点的过程。
在数据通信中,数据被转换成电信号或者光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进行传输。
数据通信可以是在同一地点内的设备之间进行,也可以是在不同地点之间进行。
二、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指用于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
常见的传输介质包括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
1. 有线传输介质有线传输介质是指通过物理线缆进行数据传输的介质。
常见的有线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
- 双绞线:双绞线是一种由两根绝缘导线以一定的规则缠绕在一起的传输介质。
双绞线通常用于传输较短距离的数据信号,适合于局域网和电话路线等。
-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是一种由内导体、绝缘层、外导体和外护层组成的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适合于传输较长距离的高频信号,常用于电视信号和宽带网络等。
- 光纤:光纤是一种由光导纤维组成的传输介质。
光纤通过光的全内反射来传输数据信号,具有高带宽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常用于长距离的高速数据传输。
2. 无线传输介质无线传输介质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者红外线等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的介质。
常见的无线传输介质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蓝牙和挪移通信网络。
- 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局域网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的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适合于在有线网络无法覆盖的区域提供无线网络连接,常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公共场所等。
- 蓝牙: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适合于在个人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蓝牙常用于手机、耳机、键盘和鼠标等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
- 挪移通信网络:挪移通信网络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挪移通信的网络。
挪移通信网络包括2G、3G、4G和5G等不同的技术标准,适合于挪移电话和挪移互联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奈奎斯特公式给出了无热噪声(热噪声是指由 于信道中分子热运动引起的噪声,这里假定没
有具热体噪为C声)时2信H道带lo宽g对2 最L大(b数/据s速)率的限制,
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续)
➢ H是信道的带宽(以Hz为单位),而L表示任 何给定时刻数字信号可能取的离散值的个数。 C则是该信道最大的数据速率。例如,若某信 道带宽为4 k Hz,任何时刻数字信号可取0、 1、2和3四种电平之一(即L=4),则最大数 据速率为
双工(duplex) 通信
➢ 此时信源与信宿合为一体,变换器与反变换 器也合为一体
➢ 分为:全双工(full duplex) 和半双工(half duplex)
2.1.1 通信系统模型(续)
模拟信号
➢ 例如电话线(信道)上传送的按照话音强弱幅度连 续变化的电波就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电信号
数字信号
第二章 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1.1 通信系统模型 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 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 2.2 物理传输媒体 2.2.1 双绞线 2.2.2 同轴电缆 2.2.3 光纤 2.2.4 无线传输媒体* 2.2.5 卫星通信
*是要求同学了解的.
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
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续)
• 一个低通信道,若对于从0到某个截止频率fc 的信号通过时振幅不会衰减或衰减很小,而超 过此截止频率的信号通过时就会大大衰减,则 此信道的带宽为fc Hz。
• 一个具有有限持续时间的数字信号,可以看作 为一个以此有限持续时间T为周期的周期阶梯 函数 f(t)。此函数可展开成傅里叶(Fourier) 级数。
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续)
f
(t)
1 2
c
[an
n1
sin(2nft)
bn
cos(2nft)]
这里,f = 1/T, 是基波频率。
C 2 f (t)dt是直流分量。
T0
an
2 T
T 0
f (t) sin(2nft)dt
2
(2nft)dt
分别是n次谐波的正弦和余弦振幅值。
*是要求同学了解的
2.1.1 通信系统模型
一般点到点的通信系统都可由图2.1加以概括
图2.1 通信系统的模型
2.1.1 通信系统模型 (介绍)
发送端信源的作用是把各种可能信息转换成原始电 信号
变换器转换成适合于在信道上传输的信号 信道是信号的传输媒体及有关的设备如中继器等 通过信道传输到远地的电信号先由接收端的反变换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笫三讲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与物理传输媒体
第二章 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1.1 通信系统模型 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 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
2.2 物理传输媒体 2.2.1 双绞线 2.2.2 同轴电缆 2.2.3 光纤 2.2.4 无线传输媒体* 2.2.5 卫星通信
器转换复原成原始的信号,再送给接收者信宿,而 后由信宿将其转换成各种信息 噪声源,是信道中噪声(noise) ,即对信号的干扰 以及分散在通信系统其它各处的噪声的集中表示
2.1.1 通信系统模型(续)
单工(simplex) 通信
➢ 一端只发送,而另一端只接收 ➢ 图2.1中给出的是一个单向通信系统的模型
C 2 4k log2 4 16k(b / s)
➢ 香农则进一步研究了受噪声(服从高斯分布)干扰的
信2道.1的.情3况信,给道出的了香最农公大式数: 据速率(续)
➢ 这里,S表示信号功率,N为噪声功率,S / N则为信 噪用比10。lo由g1于0实(际S/使NC用)的以H 信及log道分2 (1,贝信(NS 噪D)(be比pcsi)都be要l,足记够为大d,B常) 为单位来计量,在使用上述公式时要特别注意。例如, 信噪比为30 dB、带宽为4000 Hz的信道最大的数据 速率为
➢ 计算机产生的电信号则是电脉冲序列串,每一瞬间 的电压取值只可能是离散的有限个,比如说是+3v 或0v两种不同的值
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 可以相应地把信道分为两类:
➢ 模拟信道 ➢ 数字信道
2.1.1 通信系统模型(续)
信源和信宿都是计算机或其它数字终端装置,即ITU 所称的数据终端设备DTE。DTE产生的是数字信号, 接收的也是数字信号
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
➢ 若将数字信号不经调制直接放到模拟信道上进 行传输,会引起信号的失真(distortion,又 译为畸变)
➢ 任何实际的模拟信道所能传输的信号的频率都 有一定的范围,称之为该信道通频带的宽度或 称为带宽(bandwidth) • 信道的带宽是由传输媒体和有关的附加设备 与电路的频率特性综合决定的
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续)
假若信道的带宽为3 k Hz,用它来直接传输数 据速率为9600 b/s的数字信号时,发送8比特 的数据所需的时间为0.83ms,即T=0.83ms。 其基波频率f = 1/T = 1200 Hz,即1.2 k Hz。 3 k Hz带宽的信道仅能通过2次谐波,如图 2.3中(c)所示,有较大的失真。但是若用来 直接传输数据速率为2400 b/s的数字信号, 此时T = 3.33 ms, f = 300 Hz。3 k Hz带宽 的信道就能通过10次谐波,比图2.3(e)所 示的情况还要好,即失真较小。
谐波次数越高,则其频率也越高。
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续)
图2.3 信道带宽和数字信号失真的关系
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续)
图2.3(a)左边是八位二进制数位编码 01100010的数字信号波形,图2.3(a)右边 是该波形函数按傅里叶级数展开后各次谐波 的均方根振幅。
由图可见,信道的带宽越宽,则它传输数字 信号时失真越小。反之,若信道的带宽是固 定的,则用它来直接传输数字信号的数据速 率越高则失真越大
图2.2 通过模拟信道进行数据通信
第二章 物理层与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1.1 通信系统模型 2.1.2 带宽与傅里叶分析 2.1.3 信道的最大数据速率
2.2 物理传输媒体 2.2.1 双绞线 2.2.2 同轴电缆 2.2.3 光纤 2.2.4 无线传输媒体* 2.2.5 卫星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