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质子泵抑制剂点评表

合集下载

四川省质子泵抑制剂处方点评指南

四川省质子泵抑制剂处方点评指南

四川省医疗机构质子泵抑制剂(PPIs)处方点评指南(讨论稿)一、概述目前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药物。

这些药物可使正常人及溃疡患者的基础胃酸分泌及由组胺、胃泌素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明显受到抑制;还可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尤其对阿司匹林、乙醇、应激所致的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也可增强抗菌药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等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可能与通过抑制细菌ATP酶活性而抑制细菌生长有关),故常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等病,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良药。

质子泵抑制剂对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的剂量为每日20 mg,每日1~2次。

对十二指肠溃疡2~4周为一疗程;胃溃疡愈合一般为4~6周,病情严重时,4~8周为一疗程,即可有效缓解溃疡症状,亦可促进溃疡愈合,但多和抗菌药联合应用,使用抗菌药根除幽门螺杆菌也是治疗该病或防止复发的关键措施。

尽管溃疡病属慢性病,但一般经过4~8周的持续治疗后,大多数溃疡可愈合,病情痊愈,因此该药的疗程应尽可能控制在8周之内。

为了防止消化道溃疡病的复发,此后医生还会要求患者继续服用小剂量抗溃疡药,以巩固疗效。

对此,应小剂量服用H2受体阻断剂,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小;还可选用增强胃黏膜屏障作用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恩前列素、硫糖铝、麦滋林-S、替普瑞酮、蒙脱石等,这些药物有促进黏液和碳酸氢盐分泌;促进胃黏膜受损上皮细胞的重建和增殖,增强细胞屏障;或在溃疡面形成保护屏障;或促进黏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加血流量,刺激黏膜细胞再生,增强胃黏膜屏障能力;或杀灭幽门螺杆菌等。

应用这类药物可有效降低溃疡病的再复发,但不宜选用抑酸作用强及不良反应较多的质子泵抑制剂长期治疗和预防消化道溃疡。

质子泵抑制剂作用强而持久,每日口服奥美拉唑20 mg,连续7天,基础胃酸pH值可从1.4升至5.3;一次服用40 mg,3天后,胃酸分泌部分受到限制。

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的标准制定及临床改进

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的标准制定及临床改进

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的标准制定及临床改进质子泵抑制剂(PPIs)是一类常用的药物,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导致的胃溃疡、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等消化系统疾病。

近年来针对PPIs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的报告也越来越多,这引发了临床上对PPIs使用的关注和讨论。

对于PPIs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点评、制定相关标准以及临床改进显得尤为重要。

一、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点评1. 药物选择目前市面上常用的PPIs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波泰莫拉唑等,不同的PPIs对于不同的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

2. 用药适应症PPIs主要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等。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对患者的疾病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PPIs的使用是合理的、符合适应症的。

3. 用药剂量和疗程PPIs的用药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而言,治疗剂量是一天一次,一般为20mg/次。

对于长期使用PPIs的患者,需要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避免出现用药过量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不良反应。

4. 不良反应和禁忌症长期使用PPIs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骨折、感染、营养不良等。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重点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密切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PPIs的禁忌症,避免在禁忌症患者中使用PPIs,避免加重病情。

在进行PPIs专项处方点评时,需要制定相关的标准,以确保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需要明确PPIs的临床应用指南和专家共识,包括药物选择、用药适应症、用药剂量和疗程、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等内容。

这些指南和共识需要由相关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进行制定,以确保其科学性和权威性。

2. 临床评价标准需要制定PPIs专项处方点评的临床评价标准,包括对患者病情、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的评估标准。

四川省医疗机构质子泵抑制剂PPIs)处方点评指南(试行)

四川省医疗机构质子泵抑制剂PPIs)处方点评指南(试行)

四川省医疗机构质子泵抑制剂(PPIs)处方点评指南(试行)为促进质子泵抑制剂的合理使用,依据原卫生部发布《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和《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建立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制度的通知》(川卫办发〔2016〕16 号),将质子泵抑制剂纳入专项点评范畴。

四川省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制定质子泵抑制剂处方点评指南,促进质子泵抑制剂专项点评工作规范、有效开展,有利于促进质子泵抑制剂临床合理使用。

一、概述质子泵抑制剂 (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 主要包括: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曾用名: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

1、作用机制PPIs是苯并咪唑的衍生物,主要在小肠吸收,特异性地作用于胃壁细胞内管泡膜上的胃酸分泌的最后环节H-K-ATP酶(即质子泵),与质子泵不可逆结合使其失去活性,从而高效抑制胃酸分泌,使胃内pH值24小时维持在较高水平,是目前作用最强的胃酸分泌抑制剂。

2、PPIs适应症1)说明书适应症口服制剂(1)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2)与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十二指肠溃疡;(3)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的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糜烂:预防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糜烂或消化不良症状;(4)亦用于慢性复发性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的长期治疗;(5)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烧心感和反流的对症治疗;溃疡样症状的对症治疗及酸相关性消化不良;(6)用于卓-艾氏综合征的治疗。

注射剂(1)消化性溃疡出血、吻合口溃疡出血。

(2)应激状态时并发的急性胃黏膜损害、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损伤;(3)预防重症疾病(如脑出血、严重创伤等)应激状态及胃手术后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等;(4)全身麻醉或大手术后以及衰弱昏迷患者预防胃酸反流所致的吸入性肺炎;2)依据国际国内指南、共识的预防用药(1)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患者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发生胃肠道不耐受和消化性溃疡,非甾体类抗炎药是患者药物性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

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合理利用评价标准

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合理利用评价标准

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合理利用评价标准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作为抑酸剂,常用于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注射用PPIs在临床应用中适应证广泛,因其用量大、费用高,且涉及静脉给药合理性等多重因素,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和滥用趋势,被多省市列入重点监控药物目录,因此成为用药合理性评价、规范用药行为的重点目标。

药物利用评价(drug use evaluation,DUE)是根据预设的药物利用标准来评价药物的使用状况,监测用药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DUE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建立相关的评价标准。

标准包括用药指征、用药剂量及用药疗程等。

一项新近发表的论著,针对注射用PPIs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等领域,初步制定药物利用评价标准,为一线医生和药师提供用药和管理依据,最终实现保障临床需求的同时,控制并减少不合理用药的目标。

目前市售PPIs品种包括: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曾用名:埃索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艾普拉唑。

剂型有口服和注射剂两种。

注射用PPIs品种及说明书适应证如下表1。

表1 不同PPIs注射剂的适应证注射用PPIs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利用评价标准上消化道出血的分类包括: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治疗也可导致人造溃疡、出血,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

上消化道出血发生后尽可能早期应用PPIs,内镜检查前应用PPIs可以改善出血病灶的内镜下表现,从而减少内镜下止血的需要。内镜治疗后,应用大剂量PPIs可以降低高危患者再出血的发生率,并降低病死率。静脉PPIs停用后,可使用口服序贯治疗,直至疗程结束。

表2 注射用PPIs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利用评价标准注a:上消化道出血高危患者(内镜止血治疗后的高危患者,如Forrest 分级Ia-IIb 级、内镜止血困难或内镜止血效果不确定者、合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NSAIDs 者);b:大剂量PPIs的用法应在内镜治疗后使用;c:胃ESD术后迟发出血的危险因素:操作时间长、剥离范围大、病变位于胃中下2/3、使用与胃损伤/出血潜在相关的药物等,建议采用口服8周PPIs疗程;d:胃ESD人工溃疡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人工溃疡范围大、术中反复电凝止血、凝血功能异常、糖尿病患者等,可酌情增加PPIs用量、延长疗程或加用胃黏膜保护剂;e:PPIs标准剂量以奥美拉唑注射剂为例。

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的标准制定及临床改进

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的标准制定及临床改进

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的标准制定及临床改进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胸骨后烧灼感、酸水回流、咳嗽等。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是目前治疗GERD的一线药物,通过抑制胃黏膜细胞的质子泵从而减少胃酸分泌。

随着PPIs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的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虽然PPIs在GERD等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显著的疗效,但长期使用PPIs可能会导致营养吸收障碍、骨密度下降、肠道感染等不良效应。

PPIs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也存在一定风险,例如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细菌耐药性的增加等。

制定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标准,加强对PPIs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标准的制定及临床改进策略,以提高PPIs的临床应用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医疗卫生机构和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建立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标准,以提高临床应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目前,质子泵抑制剂作为治疗胃酸相关疾病的首选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

由于质子泵抑制剂的种类繁多、剂量复杂等特点,导致临床处方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规范性,影响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本研究旨在制定科学合理的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标准,旨在规范临床应用,提高处方的质量和准确性。

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处方点评标准,能够辅助临床医生更好地选择和调整质子泵抑制剂的用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最终实现个性化治疗的目标。

通过本研究,还可以为进一步完善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依据。

2. 正文2.1 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及现状质子泵抑制剂是一类常用的药物,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黏膜上的质子泵,减少胃酸的分泌。

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的标准制定及临床改进

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的标准制定及临床改进

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的标准制定及临床改进作为消化系統疾病药物治疗中的常用药,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价值已经得到了证实。

但结合既往用药经验可知,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因此,分析质子泵抑制剂用药临床改进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2月~2021年1月接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的时间将其分为实施前组(2021年2月~2021年1月)与实施后组(2021年2月~2021年1月)。

所有患者均开具1份质子泵抑制剂处方。

其中,实施前组男103例,女83例,平均年龄(44.6±13.5)岁,慢性胃炎65例,胃食管反流48例,应激性胃溃疡40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33例;实施后组男101例,女85例,平均年龄(44.3±13.6)岁,慢性胃炎64例,胃食管返流49例,应激性胃溃疡39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34例。

1.2 方法针对186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质子泵抑制剂处方,逐步建立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标准:(1)资料收集。

药师、医师共同从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相关资料、既往消化系统疾病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经验中,收集与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有关的资料,将其整合后,从中选择出有意义的资料信息。

(2)制定专项处方点评标准。

参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等制度中的要求,依据质子泵抑制剂的说明书及上一环节所收集的有效资料,制定完善的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标准。

(3)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标准内容。

用药指征方面:不合理用药标准:患者缺少预防用药或治疗诊断的指征;合理用药标准:有治疗诊断或符合预防用药的要求(胰腺炎患者、危重症患者、高度呕吐率且接受化疗的患者等);用法用量:不合理用药标准:剂量过高,用药频次错误;合理用药标准:单次剂量准确,用药频率符合药品说明书要求。

疗程方面:不合理用药评价标准:疗程过短或过长;合理用药标准:疗程适宜;剂型选择方面:不合理用药评价标准:优先选择非口服给药方法;合理用药评价标准:能口服不静脉。

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的标准制定及临床改进

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的标准制定及临床改进

质子泵抑制剂专项处方点评的标准制定及临床改进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是一类常用的消化系统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

长期使用PPIs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比如增加骨折的风险、影响钙、镁、铁等矿物质的吸收、增加肠道感染和细菌感染的风险等。

对于PPIs的使用和处方需要慎重考虑,而临床的改进和标准的制定则更加迫在眉睫。

针对质子泵抑制剂处方点评,我们建议应该制定一套全面而科学的标准,以规范PPIs 的使用和处方。

这套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指征和适应症:明确PPIs的使用指征和适应症,比如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和胃酸过多等,以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2.用药周期和剂量:对于PPIs的用药周期和剂量,也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对于急性消化性溃疡或急性胃食管反流病发作,应该规定短期使用PPIs,而对于慢性疾病的长期治疗,应该明确用药周期和剂量。

3.临床监测和评估:PPIs的使用应该伴随着临床监测和评估,比如通过胃镜检查、血清胃蛋白酶测定等方式,及时了解疗效和不良反应。

4.停药指征和退出方案:对于长期使用PPIs的患者,应该制定合理的停药指征和退出方案,避免患者依赖和滥用PPIs。

二、临床改进建议1.加强用药指导和教育:医护人员应该加强PPIs的用药指导和患者教育,包括正确的用药方法、剂量和用药时间,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方法等。

2.个体化治疗:对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耐药性都不相同。

通过临床评估和监测,可以制定个体化的PPIs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3.合理使用联合治疗: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单独使用PPIs可能不够有效,可以考虑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比如H2受体拮抗剂、铋剂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4.积极预防和管理不良反应:对于PPIs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比如骨折、肠道感染和营养元素吸收障碍等,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方法,比如饮食调理、适量运动等。

处方点评

处方点评

肝炎辅助用药的选择性原 则
药物分类
• 抗炎类:异甘草酸镁 复方甘草酸酐 甘草酸二胺 • 解毒类:葡醛内脂 谷胱甘肽 硫普罗宁 NAC • 抗氧化类:联苯双酯 双环醇 水飞蓟素 • 促肝细胞生长类:促肝细胞生长素 肝水解肽 多烯磷脂酰胆碱 • 利胆保肝药:腺苷蛋氨酸 熊去胆氧酸 茵栀黄 • 促能量代谢类: 维生素 辅酶A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
选择是否需要
围术期使用预防使用PPIs的原则
• 一般手术不建议术后预防性使用PPIs,只有SU的高危患者才建议预 防性使用PPIs
• 重大手术在评估术后并发SU者,可在手术前一周内口服抑酸药或 抗酸药
• 在术后禁食患者肠内和肠外营养医嘱停用,经口进食能满足所需 营养的情况下,不建议继续使用PPIs
• 非酒精性: S-腺苷蛋氨酸 多烯磷脂酰胆碱 甘草酸制剂 还原 型谷胱甘肽 双环醇 熊取胆氧酸
胆汁淤积型
主要药物有熊去胆氧酸和S-腺苷蛋氨酸
肝炎辅助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1.不宜同时应用过多特别是保肝类药物 2.肝衰竭时多以静脉给药为主,对肝炎突发患者常见静脉滴注后改 用口服的疗贯疗法 3.用药期间应定期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和肝功能变化,必要时及时调 整用药方案 4.用药疗程应根据不同病因及病情而定
PPIs特点
药品名称
24小时抑菌 体外HP抗菌 与药物相互
效果 活性
作用
奥美拉唑
+
+
++
兰索拉唑
++
+
++
泮托拉唑
++
+
+
雷贝拉唑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激源:
□严重颅脑、颈脊髓外伤;
□严重烧伤面积>30%;
□严重创伤、多发伤;
□困难、复杂的手术;
□脓毒症;
□MODS;
□休克,心、肺、脑复苏后;
□严重心理应激;
□心脑血管意外。
高危因素(1项即可考虑预防):
□机械通气超过48h;
□凝血机制障碍[INR>1.5,血小板<50×109/L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2倍];
□1年内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
□严重颅脑、颈脊髓外伤(GCS评分≤10分);
□严重烧伤(烧伤面积>30%);
□严重创伤、多发伤(创伤程度评分≥16);
□困难、复杂的手术,如复杂肝脏手术、器官移植、手术时间较长(>3h)等;
□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急性肝功能衰竭;
□ARDS;
□休克或持续低血压(持续低血压>30min指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血压降低>40mmHg);
质子泵抑制剂点评表
姓名
年龄
性别
科室
体重
病案号
用药目的
□治疗□预防
诊断
□老年人□儿童□妊娠妇女□哺乳妇女□严重肝损伤□严重肾损伤
肝肾功:
治疗性应用:
□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胰腺炎;□HP根治;□卓-艾综合征;
注:以上疾病建议相关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危重症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
□男性;2分
□急性肾功能不全;2分
□肝脏疾病;2分
□脓毒症;2分
□预防性抗凝药物;2分
□凝血障碍(血小板<50×109·L-1或INR>1.5或APTT>2倍上限);3分
□合并内科疾病;3分
□低危<7分;
□低中危8-9分;
□中高危10-11分;
□高危>12分;
注:低危、低中危患者不建议使用。
用药选择
首选口服,不能口服者才考虑静脉给予。并依据药物经济学原则选择药物。
点评结果:
具备应激源同时具备2个及以上高危因素/非危重症患者评分为的高危的人群:
□静脉给予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40mg,q12h;兰索拉唑30mg,q12h;埃索美拉唑40mg,q12h。
依据药物经济学原则选择。
预防药物引起的溃疡:
抗血小板药物相关的应激性溃疡的防治: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的应激性溃疡的防治:
糖皮质激素相关的应激性溃疡的防治:
具备应激源但不具备高危因素的低风险人群:
□西咪替丁400mg,qd。
具备应激源同时具备单个高危因素的高风险人群/非重症患者评分为中高危人群:
□H2RA类:西咪替丁400mg,bid。
□PPI类:奥美拉唑或埃索美拉唑20-40mg,qd;泮托拉唑40mg,qd;兰索拉唑30mg,qd。
首选口服,不能口服者才考虑静脉给予。并依据药物经济学原则选择药物。
□糖皮质激素联合非选择性NSAID,建议给予PPI;
□给药剂量(以泼尼松为例)大于0.5mg/(kg·d)人群,或长期服用维持剂量:2.5~15.0mg·d-1人群,密切关注胃肠道出血症状,必要时予以PPI。
药物选择:
□H2RA:西咪替丁400mg,bid。
□PPI:奥美拉唑20-40mg;泮托拉唑40 mg;兰索拉唑30mg;埃索美拉唑20-40 mg。均为q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毒症;
□心脑血管意外;
□严重心理应激;
高危因素(2项及以上可考虑预防):
□ICU住院时间>1周;
□粪便隐血持续时间>3d;
□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氢化可的松250mg/d);
□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危重症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风险评分系统:
□年龄>60岁;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