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备填料塔结构

合集下载

填料塔结构示意图

填料塔结构示意图

填料塔结构示意图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填料塔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填料塔的作用是起到吸收作用,是化工、石油化工和炼油生产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以下讲一下填料塔的结构特点: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

填料塔的塔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

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

液体从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并沿填料表面流下。

气体从塔底送入,经气体分布装置(小直径塔一般不设气体分布装置)分布后,与液体呈逆流连续通过填料层的空隙,在填料表面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

填料塔属于连续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在正常操作状态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

当液体沿填料层向下流动时,有逐渐向塔壁集中的趋势,使得塔壁附近的液流量逐渐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壁流。

壁流效应造成气液两相在填料层中分布不均,从而使传质效率下降。

因此,当填料层较高时,需要进行分段,中间设置再分布装置。

液体再分布装置包括液体收集器和液体再分布器两部分,上层填料流下的液体经液体收集器收集后,送到液体再分布器,经重新分布后喷淋到下层填料上。

填料塔具有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压降小,持液量小,操作弹性大等优点。

填料塔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填料造价高;当液体负荷较小时不能有效地润湿填料表面,使传质效率降低;不能直接用于有悬浮物或容易聚合的物料;对侧线进料和出料等复杂精馏不太适合等。

填料的分类填料的种类很多,根据装填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

1.散装填料散装填料是一个个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颗粒体,一般以随机的方式堆积在塔内,又称为乱堆填料或颗粒填料。

散装填料根据结构特点不同,又可分为环形填料、鞍形填料、环鞍形填料及球形填料等。

现介绍几种较为典型的散装填料: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弧鞍填料矩鞍填料金属环矩鞍填料球形填料(1)拉西环填料于1914年由拉西(F. Rashching)发明,为外径与高度相等的圆环。

浅谈填料塔的结构、性能及安装注意点

浅谈填料塔的结构、性能及安装注意点

浅谈填料塔的结构、性能及安装注意点——南京市金陵石化烷基苯厂烷一平涛210046 关键字:填料塔安装注意点引言烷基苯联合装置400#的主要任务是:在催化剂氟化氢存在的条件下,使苯和来自脱氢装置的C10~C13直链烷烯烃混合物中的烯烃进行烷基化反应,生成直链烷基苯。

并经过脱苯、脱烷烃、烷基苯精馏等过程,制取高质量的洗涤剂用直链烷基苯。

C-405与C-406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分别肩负着将烷烃(返回300#循环以及部分作为机泵的冲洗液)与烷基化物分离以及将烷基苯(主要产品)与重烷苯分离。

这两个在整个联合装置内都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的塔,采用的却同样是填料塔的结构。

1.填料塔的主要内件填料塔的主要内件主要由以下组成1.1 填料填料作为填料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相当于板式塔中的塔盘,是塔中物料进行温度交换和传质的主要场所。

填料主要分为散装填料与规整填料两种。

散装填料是一个个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颗粒体,一般以随机的方式堆积在塔内,又称为乱堆填料或颗粒填料。

散装填料根据结构特点不同,又可分为环形填料、鞍形填料、环鞍形填料及球形填料等。

规整填料是按一定的几何构形排列,整齐堆砌的填料。

规整填料种类很多,根据其几何结构可分为格栅填料、波纹填料、脉冲填料等。

1.2 液体分布器液体分布器是保证传质顺利进行的重要塔内件之一。

分散相得到良好的分散和液滴群沿塔截面均匀分布是塔内传质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大中型填料塔塔顶回流分布器在无脏堵情况下应优先选择带管式预分布器的二级槽式液体分布器(见图1),以便于安装、检修,且不易形成液沫夹带。

槽盘式气液分布器(见图2)是一种重力式液体分布器,由于该分布器的喷淋孔开在升气管的中上部,重脏物沉于盘底,小孔以下的空间内可以贮存大量的重脏物;轻脏物浮在液层上面;液层中的小孔难以被堵塞。

管式液体分布器一般都属于压力型分布器,目前应用十分广泛,其优点在于不仅适用于整砌填料,而且适用于乱堆填料。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填料塔是一种常见的化工设备,广泛应用于石化、化工、环保等领域。

它的主要作用是进行物质的传质和传热,以实现化工过程中的分离、反应和纯化等目的。

本文将介绍填料塔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一、填料塔的结构填料塔主要由塔体、填料层、进料口、出料口和塔底等组成。

1. 塔体:塔体是填料塔的主体结构,通常由钢制或者玻璃钢制成。

它具有一定的高度和直径,根据工艺要求和处理规模的不同,塔体的尺寸也会有所变化。

2. 填料层:填料层是填料塔内部的重要组成部份,它能够提供大量的表面积,增加物质间的接触面,以促进传质和传热过程。

填料层通常由一系列形状规则的填料组成,如环形填料、方形填料等。

3. 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是将待处理的物质引入填料塔的通道,出料口则是处理后的物质从填料塔中排出的通道。

进料口和出料口通常位于填料塔的顶部和底部,以便实现物质的顺利流动。

4. 塔底:塔底是填料塔的底部结构,通常包括分液器和底部排液装置。

分液器用于将处理后的物质分离成上下两相,底部排液装置则用于排出底部液体。

二、填料塔的工作原理填料塔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传质和传热过程。

1. 传质过程:填料塔中的填料层提供了大量的表面积,使得待处理物质能够与填料充分接触。

在填料层的作用下,物质之间发生传质作用,如气体吸收液体、液体蒸发、溶液中的物质传递等。

通过填料层的传质作用,可以实现物质的分离、纯化和浓缩等目的。

2. 传热过程:填料塔内部通常会通过加热或者冷却介质来实现传热过程。

介质通过塔体的外壁或者内部管道与填料层接触,将热量传递给填料和待处理物质。

通过传热过程,可以实现物质的加热、冷却和蒸发等目的。

填料塔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理解:首先,待处理物质从进料口进入填料塔,并与填料层接触。

填料层提供了大量的接触面,使得物质能够充分接触,从而实现传质和传热。

其次,通过填料层的传质作用,物质发生分离、吸收、蒸发、浓缩等过程。

例如,在气体吸收液体的过程中,气体中的组分会被液体吸收,从而实现气体的纯化。

化工原理第五章(填料塔)

化工原理第五章(填料塔)

2013-7-14
(3)填料因子 【定义】比表面积a与空隙率所组成的复合量a/3。 ①干填料因子 填料未被液体润湿时的a/3称为干填 料因子,它反映了填料的几何特性; ②湿填料因子 填料被液体润湿后,填料表面覆盖了 一层液膜,空隙率变小,此时的a/ 3称为湿填料因 子,用φ表示。其单位为1/m。 湿填料因子反映了填料的流体力学性能,空隙率
2013-7-14
二、填料层内气液两相的流体力学特性
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填料层的持液量、 填料层的压降、液泛等。 1、填料层的持液量 在一定操作条件下,由于液膜与填料表面的摩擦
以及液膜与上升气体的摩擦,有部分液体停留在填
料表面及其缝隙中。
【定义】单位体积填料层内所积存的液体体积,以
(m3液体)/(m3填料)表示。
2013-7-14
6、填料的性能评价 【评价依据】填料性能的优劣通常根据效率、通量 及压降三要素衡量。 (1)效率要高。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填料的比表 面积越大,气液分布越均匀,表面的润湿性能越好 ,则传质效率越高; (2)通量(处理量)要大,压降要小。填料的空隙 率越大,结构越开敞,则通量越大,压降亦越低。
(3)极大的增大了气液两相的传质速率。
【波纹填料的材料】碳钢、不锈钢、铝、陶瓷、玻
璃钢及纸浸树脂等。
2013-7-14
【波纹填料的优点】波纹填料与板式塔、散堆填料 相比,具有以下优异的性能: (1)流通量大。新塔设计可缩小直径,老塔改造可 大幅度增加处理量; (2)分离效率高,较散堆填料有大得多的比表面积;
)更加连续,可使气体向上流动时主要沿弧形通道
流动。
【性能特点】空隙率大,压降和传质单元高度低,
泛点高、汽液接触充分、比重小、传质效率高、通

填料塔的结构与原理

填料塔的结构与原理

填料塔的结构与原理概述填料塔是一种常用的化工设备。

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填充物上的接触面积增大和接触时间延长,提高反应效率。

在化学工艺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用于吸附、脱硫、脱硝、脱水、脱盐等。

结构填料塔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塔体、填料和衬里。

塔体塔体是填料塔的主体部分,负责容纳填料。

它通常由圆柱形的筒体和两端的封头组成。

塔体的材料因塔内介质而异,常用的材料有碳钢、不锈钢、塑料等。

在制造过程中,为了保证塔体的强度和密封性,一般会进行焊接或螺纹连接。

填料填料是填料塔中的重要部分,它具有承载物质、增加接触面积、延长接触时间的作用。

不同的填料形状和材料会对塔内流体的输送和反应产生影响。

常用的填料有环形、球形、方形等。

材料通常选用塑料、金属和陶瓷等。

衬里塔内介质与塔体接触时,容易引起腐蚀和其他化学反应,因此需要使用衬里来保护塔体。

衬里常用的材料有橡胶、塑料、玻璃钢等。

原理填料塔的原理是利用填充物扩大接触面积和液体在填充物上的滞留时间,提高物质传递效率。

填料的形状、大小和材料会影响气体和液体在填料里的润湿、附着和润滑的情况,进而影响反应的传热、传质、传递速率和效果。

填料的物理结构影响填塔的的性能。

一般地,填塔可以看作多个平流层堆叠在一起。

液体和气体在填料上流动时,由于密相填料的阻力和摩擦作用,液体和气体呈现上下流动的交替状态,使液体、气体之间、物料、粉料之间以及液体固体表面之间的物质的传递,被加强、同时完善物料和粉料的颗粒分布和气体固体接触面积,达到其相应的传递效率。

应用填料塔广泛应用于许多化学过程。

例如,吸附塔广泛应用于气体中有毒有害组分的清除,吸附塔中填充活性炭、乳胶和珍珠岩等物质,可以有效地去除甲烷、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另外,填料塔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水处理等领域。

填料塔反应器结构、特点和适用范围

填料塔反应器结构、特点和适用范围

填料塔反应器结构、特点和适用范围填料塔反应器是一种常见的化工设备,广泛应用于催化反应、吸收分离、气体净化等工艺过程中。

它的结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下所述。

一、结构特点:1. 填料:填料塔反应器内部装有填料,填料的种类和形状不同,可以根据反应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条件进行选择。

常见的填料有环状填料、球状填料、网状填料等。

填料的存在可以增加反应器的表面积,提高反应效率。

2. 反应器壳体:填料塔反应器通常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的特性。

壳体内部通常有进料口、出料口、排气口等设备,方便反应物质的输入、产物的收集和废气的排放。

3. 分层结构:填料塔反应器内部通常采用分层结构,可以使反应物质在塔内均匀分布,增加反应效率。

分层结构可以采用板式结构或者隔板结构,使流体在塔内产生旋涡状流动,增加反应物质与填料的接触面积。

4. 冷却装置:填料塔反应器通常需要进行冷却处理,以控制反应的温度。

冷却装置可以采用内置冷却管或者外部冷却器,通过循环冷却剂来降低反应温度,确保反应的稳定进行。

二、特点:1. 高效:填料塔反应器可以通过增加填料的方式增加反应表面积,提高反应效率。

填料的存在可以使反应物质与催化剂充分接触,提高反应速率。

2. 灵活性:填料塔反应器的填料种类和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反应物质和反应条件进行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可以适应不同的反应过程和催化剂要求。

3. 安全性:填料塔反应器通常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可以有效地防止反应物质的外泄和废气的排放。

同时,填料塔反应器可以进行温度和压力的控制,确保反应的安全进行。

4. 经济性:填料塔反应器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填料的存在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减少反应时间,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三、适用范围:1. 催化反应:填料塔反应器广泛应用于各种催化反应过程中,如氨合成、氢化反应、裂解反应等。

填料的存在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利用率,提高反应速率。

2. 吸收分离:填料塔反应器可以用于气体吸收分离过程中,如酸气的吸收、有机物的吸附等。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创作编号: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创作者:凤呜大王*填料塔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填料塔的作用是起到吸收作用,是化工、石油化工和炼油生产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

以下讲一下填料塔的结构特点: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

填料塔的塔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

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

液体从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并沿填料表面流下。

气体从塔底送入,经气体分布装置(小直径塔一般不设气体分布装置)分布后,与液体呈逆流连续通过填料层的空隙,在填料表面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

填料塔属于连续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在正常操作状态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

当液体沿填料层向下流动时,有逐渐向塔壁集中的趋势,使得塔壁附近的液流量逐渐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壁流。

壁流效应造成气液两相在填料层中分布不均,从而使传质效率下降。

因此,当填料层较高时,需要进行分段,中间设置再分布装置。

液体再分布装置包括液体收集器和液体再分布器两部分,上层填料流下的液体经液体收集器收集后,送到液体再分布器,经重新分布后喷淋到下层填料上。

填料塔具有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压降小,持液量小,操作弹性大等优点。

填料塔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填料造价高;当液体负荷较小时不能有效地润湿填料表面,使传质效率降低;不能直接用于有悬浮物或容易聚合的物料;对侧线进料和出料等复杂精馏不太适合等。

填料的分类填料的种类很多,根据装填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

1.散装填料散装填料是一个个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颗粒体,一般以随机的方式堆积在塔内,又称为乱堆填料或颗粒填料。

散装填料根据结构特点不同,又可分为环形填料、鞍形填料、环鞍形填料及球形填料等。

现介绍几种较为典型的散装填料: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弧鞍填料矩鞍填料金属环矩鞍填料球形填料(1)拉西环填料于1914年由拉西(F. Rashching)发明,为外径与高度相等的圆环。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填料塔是一种常见的化工设备,用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传质和传热操作。

它由塔壳、填料层、进料口、出料口、塔底和塔顶等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填料塔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一、填料塔的结构1. 塔壳:填料塔的主体部分,通常由圆柱形或方形的金属壳体构成。

塔壳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内部压力和外部环境力的作用。

2. 填料层:填料塔内部的填料层是实现气液传质和传热的关键部分。

填料一般采用金属网格、塑料网格或陶瓷制成,具有大表面积和良好的润湿性,以增加气液接触面积,促进传质和传热效果。

3. 进料口和出料口:填料塔的进料口用于引入待处理的气体或液体,而出料口用于排出经过处理的气体或液体。

进出料口的位置和数量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设备设计而定。

4. 塔底:填料塔的底部通常设有液体收集装置,用于收集和排除从填料层中下降的液体。

液体收集装置可以是平板、集液器或集液槽等形式。

5. 塔顶:填料塔的顶部通常设有气体排放装置,用于排出处理后的气体。

气体排放装置可以是排气管、排气扇或排气管道等形式。

二、填料塔的工作原理填料塔的工作原理基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质量传递过程。

当气体通过填料层时,气体分子与填料表面接触,从而发生吸附、吸收、化学反应或物理吸附等过程。

这些过程使得气体中的污染物质或有害物质被吸附或吸收到液体中,从而实现气体的净化和处理。

具体而言,填料塔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进料:待处理的气体或液体通过进料口引入填料塔。

在进料口处,气体与液体发生接触,开始进行传质和传热过程。

2. 填料层:气体通过填料层时,与填料表面接触,发生吸附、吸收或化学反应。

填料层的大表面积和良好的润湿性有利于增加气液接触面积,提高传质效果。

3. 液体收集:填料层中的液体由于重力作用逐渐下降,最终被收集到塔底的液体收集装置中。

液体收集装置可以将液体排出或重新循环使用。

4. 气体排放:经过填料层处理的气体从塔顶的气体排放装置排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 填料塔10.2.1 填料塔的结构及其结构特性1. 填料塔的结构如图所示为填料塔的结构示意图,填料塔是以塔内的填料作为气液两相间接触构件的传质设备。

填料塔的塔身是一直立式圆筒,底部装有填料支承板,填料以乱堆或整砌的方式放置在支承板上。

填料的上方安装填料压板,以防被上升气流吹动。

液体从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淋到填料上,并沿填料表面流下。

气体从塔底送入,经气体分布装置(小直径塔一般不设气体分布装置)分布后,与液体呈逆流连续通过填料层的空隙,在填料表面上,气液两相密切接触进行传质。

填料塔属于连续接触式气液传质设备,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在正常操作状态下,气相为连续相,液相为分散相。

当液体沿填料层向下流动时,有逐渐向塔壁集中的趋势,使得塔壁附近的液流量逐渐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壁流。

壁流效应造成气液两相在填料层中分布不均,从而使传质效率下降。

因此,当填料层较高时,需要进行分段,中间设置再分布装置。

液体再分布装置包括液体收集器和液体再分布器两部分,上层填料流下的液体经液体收集器收集后,送到液体再分布器,经重新分布后喷淋到下层填料上。

填料塔具有生产能力大,分离效率高,压降小,持液量小,操作弹性大等优点。

填料塔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填料造价高;当液体负荷较小时不能有效地润湿填料表面,使传质效率降低;不能直接用于有悬浮物或容易聚合的物料;对侧线进料和出料等复杂精馏不太适合等。

2. 填料特性的评价(1)比表面积a塔内单位体积填料层具有的填料表面积,m2/m3。

填料比表面积的大小是气液传质比表面积大小的基础条件。

须说明两点:第一,操作中有部分填料表面不被润湿,以致比表面积中只有某个分率的面积才是润湿面积。

据资料介绍,填料真正润湿的表面积只占全部填料表面积的(20~50)%。

第二,有的部位填料表面虽然润湿,但液流不畅,液体有某种程度的停滞现象。

这种停滞的液体与气体接触时间长,气液趋于平衡态,在塔内几乎不构成有效传质区。

为此,须把比表面积与有效的传质比表面积加以区分。

但比表面积a 仍不失为重要的参量。

(2)空隙率ε塔内单位体积填料层具有的空隙体积,m 2/m 3。

ε为一分数。

ε值大则气体通过填料层的阻力小,故ε值以高为宜。

对于乱堆填料,当塔径D 与填料尺寸d 之比大于8时,因每个填料在塔内的方位是随机的,填料层的均匀性较好,这时填料层可视为各向同性,填料层的空隙率ε就是填料层内任一横截面的空隙截面分率。

当气体以一定流量过填料层时,按塔横截面积计的气速u 称为“空塔气速”(简称空速),而气体在填料层孔隙内流动的真正气速为1u 。

二者关系为:ε/1u u =。

(3)塔内单位体积具有的填料个数n根据计算出的塔径与填料层高度,再根据所选填料的n 值,即可确定塔内需要的填料数量。

一般要求塔径与填料尺寸之比8/>d D (此比值在8~15之间为宜),以便气、液分布均匀。

若8/<d D ,在近塔壁处填料层空隙率比填料层中心部位的空隙率明显偏高,会影响气液的均匀分布。

若d D /值过大,即填料尺寸偏小,气流阻力增大。

10.2.2 气液两相在填料层内的流动填料塔的流体力学性能主要包括填料层的持液量、填料层的压降、液泛、填料表面的润湿及返混等。

1. 填料层的持液量填料层的持液量是指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在单位体积填料层内所积存的液体体积,以(m 3液体)/(m 3填料)表示。

持液量可分为静持液量H s 、动持液量H o 和总持液量H t 。

静持液量是指当填料被充分润湿后,停止气液两相进料,并经排液至无滴液流出时存留于填料层中的液体量,其取决于填料和流体的特性,与气液负荷无关。

动持液量是指填料塔停止气液两相进料时流出的液体量,它与填料、液体特性及气液负荷有关。

总持液量是指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存留于填料层中的液体总量。

显然,总持液量为静持液量和动持液量之和,即s t H H H +=0填料层的持液量可由实验测出,也可由经验公式计算。

一般来说,适当的持液量对填料塔操作的稳定性和传质是有益的,但持液量过大,将减少填料层的空隙和气相流通截面,使压降增大,处理能力下降。

2. 填料层的压降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塔中,从塔顶喷淋下来的液体,依靠重力在填料表面成膜状向下流动,上升气体与下降液膜的摩擦阻力形成了填料层的压降。

填料层压降与液体喷淋量及气速有关,在一定的气速下,液体喷淋量越大,压降越大;在一定的液体喷淋量下,气速越大,压降也越大。

将不同液体喷淋量下的单位填料层的压降DP/Z 与空塔气速u 的关系标绘在对数坐标纸上,可得到如图3-13所示的曲线簇。

在图片10-53 中,直线0表示无液体喷淋(L =0)时,干填料的△P/Z ~u 关系,称为干填料压降线。

曲线1、2、3表示不同液体喷淋量下,填料层的△P/Z ~u 关系,称为填料操作压降线。

从图中可看出,在一定的喷淋量下,压降随空塔气速的变化曲线大致可分为三段:当气速低于A 点时,气体流动对液膜的曳力很小,液体流动不受气流的影响,填料表面上覆盖的液膜厚度基本不变,因而填料层的持液量不变,该区域称为恒持液量区。

此时△P/Z ~u 为一直线,位于干填料压降线的左侧,且基本上与干填料压降线平行。

当气速超过A 点时,气体对液膜的曳力较大,对液膜流动产生阻滞作用,使液膜增厚,填料层的持液量随气速的增加而增大,此现象称为拦液。

开始发生拦液现象时的空塔气速称为载点气速,曲线上的转折点A ,称为载点。

若气速继续增大,到达图中B 点时,由于液体不能顺利向下流动,使填料层的持液量不断增大,填料层内几乎充满液体。

气速增加很小便会引起压降的剧增,此现象称为液泛,开始发生液泛现象时的气速称为泛点气速,以u F 表示,曲线上的点B ,称为泛点。

从载点到泛点的区域称为载液区,泛点以上的区域称为液泛区。

应予指出,在同样的气液负荷下,不同填料的△P/Z ~u 关系曲线有所差异,但其基本形状相近。

对于某些填料,载点与泛点并不明显,故上述三个区域间无截然的界限。

3. 液泛在泛点气速下,持液量的增多使液相由分散相变为连续相,而气相则由连续相变为分散相,此时气体呈气泡形式通过液层,气流出现脉动,液体被大量带出塔顶,塔的操作极不稳定,甚至会被破坏,此种情况称为淹塔或液泛。

影响液泛的因素很多,如填料的特性、流体的物性及操作的液气比等。

填料特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填料因子上。

填料因子F 值越小,越不易发生液泛现象。

流体物性的影响体现在气体密度r V 、液体的密度r L 和粘度m L 上。

气体密度越小,液体的密度越大、粘度越小,则泛点气速越大。

操作的液气比愈大,则在一定气速下液体喷淋量愈大,填料层的持液量增加而空隙率减小,故泛点气速愈小。

4. 液体喷淋密度和填料表面的润湿填料塔中气液两相间的传质主要是在填料表面流动的液膜上进行的。

要形成液膜,填料表面必须被液体充分润湿,而填料表面的润湿状况取决于塔内的液体喷淋密度及填料材质的表面润湿性能。

液体喷淋密度是指单位塔截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喷淋的液体体积,以U 表示,单位为m 3/(m 2·h )。

为保证填料层的充分润湿,必须保证液体喷淋密度大于某一极限值,该极限值称为最小喷淋密度,以U min 表示。

最小喷淋密度通常采用下式计算,即a L U w min min )(式中 U min ——最小喷淋密度,m 3/(m 2·h );(L W )min ——最小润湿速率,m 3/(m·h );a ——填料的比表面积,m 2/m 3。

最小润湿速率是指在塔的截面上,单位长度的填料周边的最小液体体积流量。

其值可由经验公式计算,也可采用经验值。

对于直径不超过75mm 的散装填料,可取最小润湿速率(L W )min 为0.08 m 3/(m·h );对于直径大于 75mm 的散装填料,取(L W )min =0.12 m 3/(m·h )。

填料表面润湿性能与填料的材质有关,就常用的陶瓷、金属、塑料三种材质而言,以陶瓷填料的润湿性能最好,塑料填料的润湿性能最差。

实际操作时采用的液体喷淋密度应大于最小喷淋密度。

若喷淋密度过小,可采用增大回流比或采用液体再循环的方法加大液体流量,以保证填料表面的充分润湿;也可采用减小塔径予以补偿;对于金属、塑料材质的填料,可采用表面处理方法,改善其表面的润湿性能。

5.返混在填料塔内,气液两相的逆流并不呈理想的活塞流状态,而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返混。

造成返混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填料层内的气液分布不均;气体和液体在填料层内的沟流;液体喷淋密度过大时所造成的气体局部向下运动;塔内气液的湍流脉动使气液微团停留时间不一致等。

填料塔内流体的返混使得传质平均推动力变小,传质效率降低。

因此,按理想的活塞流设计的填料层高度,因返混的影响需适当加高,以保证预期的分离效果。

10.2.3 填料塔的传质1.相际接触面积干填料比表面积为a ,实际操作中润湿的填料比表面积为w a ,由于只有在润湿的填料表面才可能发生气、液传质,故a 值具有实际意义。

下面介绍计算aa w 的恩田(Onda )公式,该公式为: 2.02L 2L 05.02L 2L 1.0L L 75.0c w 45.1ex p 1⎪⎪⎭⎫ ⎝⎛⨯⎪⎪⎭⎫ ⎝⎛⎪⎪⎭⎫ ⎝⎛⨯⎥⎥⎦⎤⎢⎢⎣⎡⎪⎭⎫ ⎝⎛--=-a G g a G a G a a σρρμσσ 式中 σ——液体表面张力,N/m ;c σ——填料上液体铺展开的最大表面张力,N/m 。

要求σ<σC 。

σC 的值见表7-3。

L G ——液体空塔质量通率,kg/(s·m 2);L μ,L ρ——液体的粘度,N·s/m 2和密度,kg/m 3。

2.传质系数恩田(Onda )等关联了大量液相和气相传质数据,分别提出液、气两相传质系数的经验关联式如下:(1)液相传质系数0.4P 1/2LL L 2/3L W L 1/3L L L )()()(0051.0)(ad D a G g k -=ρμμμρ (10-45) 式中 L k ——液相传质系数,kmol/(m 2 s kmol/m 3);L D ——溶液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m 2/s ;P d ——填料的名义尺寸,m 。

(2)气相传质系数2P 1/3GG G 0.7G V G G )()()(-=ad D a G C aD RT k ρμμ (10-46) 式中 C ——系数,大于15mm 的环形和鞍形填料为5.23,小于15mm 的填料为2.0;G k ——气相传质系数,kmol/(m 2 s kPa );R ——气体常数,8.314KJ/(kmol K ); T ——气体温度,K ;G D ——溶质在气体中的扩散系数,m 2/s ;G μ——气体粘度,s Pa ⋅;G ρ——气体密度,kg/m 3;V G ——气相的质量流速,kg/(m 2 s );恩田提出的关联式(10-45)和式(10-46)是以式(10-44)计算的润湿表面积为基准整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