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对低碳Si_Mn系TRIP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C、Cr、Si、Mn对低铬白口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C、Cr、Si、Mn对低铬白口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黄永长;郭二军;王丽萍;孙凤莲
【期刊名称】《铸造技术》
【年(卷),期】2007(28)9
【摘要】应用湿砂铸型浇注低铬白口铸铁,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C、Cr、Si、Mn 对低铬白口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含碳量2.4%和2.7%时碳化物基本上是呈网状分布的,形成了离异共晶的网状碳化物组织;而含碳量3.0%时,离异共晶组织不再出现。
高碳、低硅、高铬和低锰有利于提高硬度;低碳、低硅、中铬和高锰有利于提高冲击韧度;高碳、低硅、低铬和高锰有利提高耐磨性。
新开发的低铬白口铸铁的硬度、冲击韧度和耐磨性远高于目前在生产排沙潜水泵过流部件中所使用材料的各项性能,使用寿命是其5倍左右。
【总页数】4页(P1184-1187)
【关键词】低铬白口铸铁;组织;力学性能;耐磨性
【作者】黄永长;郭二军;王丽萍;孙凤莲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252
【相关文献】
1.等温淬火对Mn-Cr白口铸铁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的影响 [J], 刘生发
2.Cr、Si、Mn、Cu对中低铬白口铸铁抗磨蚀性能的影响 [J], 蔡安辉;魏承辉;施居
俯
3.Cr Si Mn Cu对铸态中低铬白口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J], 蔡安辉;施居俯
4.Mn、Cr元素及等温淬火温度对合金白口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J], 马永杰
5.深冷处理对13Cr-2Mn-2V高铬白口铸铁显微组织和硬化行为的影响 [J], 杨宏山;王均;沈保罗;刘浩怀;高升吉;黄四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Mn、Si、S、P、Cr、Mo元素在钢中的作用和热处理时的影响

1、铬(Cr)铬能增加钢的淬透性并有二次硬化作用。
可提高高碳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不使钢变脆;含量超过12%时。
使钢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耐氧化性介质腐蚀的作用。
还增加钢的热强性,铬为不锈耐酸钢及耐热钢的主要合金元素。
铬能提高碳素钢轧制状态的强度和硬度。
降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当铬含量超过15%时,强度和硬度将下降,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则相应地有所提高。
含铬钢的零件经研磨容易获得较高的表面加工质量。
铬在调质结构钢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
使钢经淬火回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渗碳钢中还可以形成含铬的碳化物,从而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
含铬的弹簧钢在热处理时不易脱碳。
铬能提高工具钢的耐磨性、硬度和红硬性。
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
在电热合金中,铬能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电阻和强度。
(1) 对钢的显做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A、铬与铁形成连续固溶体,缩小奥氏体相区城。
铬与碳形成多种碳化物,与碳的亲和力大于铁和锰而低于钨、钼等.铬与铁可形成金属间化合物σ相(FeCr)B、铬使珠光体中碳的浓度及奥氏体中碳的极限溶解度减少C、减缓奥氏体的分解速度,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但亦增加钢的回火脆性倾向(2)对钢的力学性能的作用A、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时加入其他合金元素时,效果较显著B、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C、在含铬量高的Fe-Cr合金中,若有σ相析出,冲击韧性急剧下降(3)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A、提高钢的耐磨性,经研磨,易获得较高的表面光洁度B、降低钢的电导率,降低电阻温度系数C、提高钢的矫顽力和剩余磁感.广泛用于制造永磁钢D、铬促使钢的表面形成钝化膜,当有一定含量的铭时,显著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特别是硝酸)。
若有铬的碳化物析出时,使钢的耐腐蚀性能下降E、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能F、铬钢中易形成树枝状偏析,降低钢的塑性G、由于铬使钢的热导率下降,热加工时要缓慢升温,锻、轧后要缓冷(4)在钢中的应用A、合金结构钢中主要利用铬提高淬透性,并可在渗碳表面形成含铬碳化物以提高耐磨性B、弹簧钢中利用铬和共他合金元素一起提供的综合性能C、轴承钢中主要利用铬的特殊碳化物对耐磨性的贡献及研磨后表面光沽度高的优点D、工具钢和高速钢中主要利用铬提高耐磨性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回火稳定性和韧性E、不锈钢、耐热钢中铬常与锰、氮、镍等联合便用,当需形成奥氏体钢时,稳定铁素体的铬与稳定奥氏体的锰、镍之间须有一定比例,如Cr18Ni9等F、我国铬资源较少.应尽量节省铬的使用2、钼(Mo)钼在钢中能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
TRIP钢种元素影响

当前,要求汽车工业既要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又要减少汽车的油耗。
低油耗的汽车可以节约能源,降低C氏,NO二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汽车自重是降低油耗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应用高强度钢材可达到既提高汽车安全性,又可减轻汽车自重的目的。
目前,大多数汽车车身构件在制作过程中必须进行深冲、拉延、凸缘及翻边等成型加工,这就要求作为汽车车身构件的钢板同时具有高强度和高延性.具有相变诱发塑性(TransformationInduced Plasticity)效应的TRIP钢板应可以满足上述要求.1967年,V. F. Zackay 等利用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和马氏体相变诱发塑性的原理开发出TRIP钢,其标准成分(质量分数)为9%Cr-8%Ni-4%Mo-20oMn-2%Si-0.30oC。
当此钢的R,a. z =1 590 MPa时,K}}B 575 N/mm'}z,室温下K,cx3 185 N/mm'}au}。
尽管此时的TRIP钢具有相当高的强和韧性,但是由于含有较昂贵的合金元素(铬、镍和铝等),使其发展和应用受到限制。
因此,在较长一段时期内,TRIP效应主要是用于本身就含较高铬、镍含量的不锈钢。
在汽车用双相钢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少用廉价的硅、锰元素取代铬、镍及铂元素的经验,同样在双相钢中发现有残余奥氏体存在,并且具有TRIP效应〔z].鉴于此,开发研究出} Si-Mn 系汽车用TRIP钢。
这种钢的典型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Fe-0.150oC-1.50oSi-1.50oMn,显微组织一般为700a铁素体+20%贝氏体型铁素体+10%残余奥氏体[[3].这种汽车用低合金TRIP钢的多相显微组织,既可以通过TMP(热机械处理)工艺在热轧状态下形成,也可以在冷轧后经临界区退火和贝氏体相变温度等温的2阶段热处理来获得。
因根据处理工艺可以将其分为热轧TRIP钢和冷轧TRIP钢.近20多年,这种钢受到国外钢铁和汽车行业的高度关注,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开发研究工作,并且已经商业化,用于制造汽车的冲压构件以及经冲压后的抗撞构件。
Si-Mn系低碳钢经DP和TRIP处理后组织与性能的对比性研究

( c ol f tr l S i c n n ier g S a g a U i r t) S h o o ei s ce ea dE gnei , h nh i nv s y Ma a n n ei
体的 T I R P效 应 有 关
【 关键词】 S M i n系 — 低碳钢 D P处理
TI RP处理
拉伸性能
成型性能
ⅣⅡCRoS TRICT【 ES AND OP 『 P] ERTⅢ S 0l S . n L0W F iM CARB oN S TEELS AFTER DP AND UP H EAT TI TREATM ENT
【 bt c】 T es c es f i nl a o t l e b i db P adT I et A s at r h p i n — w cr ns e w r ot n yD n RP ha em oSM o b e e a e
te t n .Th co tu t r r ame t e mir sr c u e,me h nc lp o e te n o ma lt f t p c me s we e su e c a ia r p ris a d fr bi y o he s e i n r t did i b a s o pi a tlo r p y,S y me n fo t lme alg a h c EM n e sl r p ry ts tr o t mp r t r . I s s o a d tn ie p o e e ta o m e e a u e twa h wn t t a o h p cme swi 0% frie c n e t hee e g b o p in sr ngh o p c me fe h tf rt e s e i n t 6 h e rt o tn ,t n r y a s r to te t fs e i n a rTRI t P te t n s 1 59 tme fta f rDP r ame :t e i i a r r e ig a ii ft e s cme r ame twa . i so ta e h t te t nt h n t lwo k ha d nn b lt o h pe i n i y at rDP r ame twa i h ra d t e u io m e o ma in a ii ft p cme fe fe te t n sh g e n h n fr d fr t b lt o s e i n atrTRI r a me t o y he P te t n wa e tr n a d t n,KI o p cme fe sb te .I d ii o c ft s e i n a trTRI te t n s3 2 t shih rt n ta f r he P r a me twa . i g e ha h ta t me e DP r ame twh c e u t d fo t e T P fe to e an d a t nt . te t n ih r s le r m h RI ef c fr ti e use ie
C、Mn、Si、S、P、Cr、Mo元素在钢中的作用与热处理时的影响

1、铬(Cr)铬能增加钢的淬透性并有二次硬化作用。
可提高高碳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不使钢变脆;含量超过12%时。
使钢有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和耐氧化性介质腐蚀的作用。
还增加钢的热强性,铬为不锈耐酸钢及耐热钢的主要合金元素。
铬能提高碳素钢轧制状态的强度和硬度。
降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当铬含量超过15%时,强度和硬度将下降,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则相应地有所提高。
含铬钢的零件经研磨容易获得较高的表面加工质量。
铬在调质结构钢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
使钢经淬火回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渗碳钢中还可以形成含铬的碳化物,从而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
含铬的弹簧钢在热处理时不易脱碳。
铬能提高工具钢的耐磨性、硬度和红硬性。
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
在电热合金中,铬能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电阻和强度。
(1) 对钢的显做组织及热处理的作用A、铬与铁形成连续固溶体,缩小奥氏体相区城。
铬与碳形成多种碳化物,与碳的亲和力大于铁和锰而低于钨、钼等.铬与铁可形成金属间化合物σ相(FeCr)B、铬使珠光体中碳的浓度及奥氏体中碳的极限溶解度减少C、减缓奥氏体的分解速度,显著提高钢的淬透性.但亦增加钢的回火脆性倾向(2)对钢的力学性能的作用A、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时加入其他合金元素时,效果较显著B、显著提高钢的脆性转变温度C、在含铬量高的Fe-Cr合金中,若有σ相析出,冲击韧性急剧下降(3)对钢的物理、化学及工艺性能的作用A、提高钢的耐磨性,经研磨,易获得较高的表面光洁度B、降低钢的电导率,降低电阻温度系数C、提高钢的矫顽力和剩余磁感.广泛用于制造永磁钢D、铬促使钢的表面形成钝化膜,当有一定含量的铭时,显著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特别是硝酸)。
若有铬的碳化物析出时,使钢的耐腐蚀性能下降E、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能F、铬钢中易形成树枝状偏析,降低钢的塑性G、由于铬使钢的热导率下降,热加工时要缓慢升温,锻、轧后要缓冷(4)在钢中的应用A、合金结构钢中主要利用铬提高淬透性,并可在渗碳表面形成含铬碳化物以提高耐磨性B、弹簧钢中利用铬和共他合金元素一起提供的综合性能C、轴承钢中主要利用铬的特殊碳化物对耐磨性的贡献及研磨后表面光沽度高的优点D、工具钢和高速钢中主要利用铬提高耐磨性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回火稳定性和韧性E、不锈钢、耐热钢中铬常与锰、氮、镍等联合便用,当需形成奥氏体钢时,稳定铁素体的铬与稳定奥氏体的锰、镍之间须有一定比例,如Cr18Ni9等F、我国铬资源较少.应尽量节省铬的使用2、钼(Mo)钼在钢中能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
钢材—含碳量对碳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钢材—含碳量对碳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第一篇:钢材—含碳量对碳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钢材—含碳量对碳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含碳量少,一般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淬火后多为板条马氏体;低碳钢韧性大,硬度低,耐磨性差含碳量高,组织一般由渗碳体跟珠光体组成,淬火后多为片状马氏体;高碳钢脆性大,硬度高,耐磨性好一般碳的含量越高硬度越大,韧性降低!以下是各种钢的特点的一些简介: 1 碳钢碳钢也叫碳素钢,是含碳量wc小于2%的铁碳合金。
碳钢除含碳外一般还含有少量的硅、锰、硫、磷。
按用途可以把碳钢分为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和易切削结构钢三类。
碳素结构钢又可分为建筑结构钢和机器制造结构钢两种。
按含碳量可以把碳钢分为低碳钢(wc≤0.25%),中碳钢(wc 0.25%一0.6%)和高碳钢(wc >O.6%)按磷、硫含量可以把碳素钢分为普通碳素钢(含磷、硫较高)、优质碳素钢(含磷、硫较低)和高级优质钢(含磷、硫更低)。
一般碳钢中含碳量越高则硬度越高,强度也越高,但塑性降低。
碳素结构钢这类钢主要保证力学性能,故其牌号体现其力学性能,用Q+数字表示,其中“Q”为屈服点“屈”字的汉语拼音字首,数字表示屈服点数值,例如Q275表示屈服点为275MPa。
若牌号后面标注字母A、B、C、D,则表示钢材质量等级不同,含s、P的量依次降低,钢材质量依次提高。
若在牌号后面标注字母“F”则为沸腾钢,标注“b”为半镇静钢,不标注“F,’或“b”者为镇静钢。
例如Q235-A·F表示屈服点为235MPa的A级沸腾钢,Q235-c表示屈服点为235MPa的c级镇静钢。
碳素结构钢一般情况下都不经热处理,而在供应状态下直接使用。
通常Q195、Q215、Q235钢碳的质量分数低,焊接性能好,塑性、韧性好,有一定强度,常轧制成薄板、钢筋、焊接钢管等,用于桥梁、建筑等结构和制造普通铆钉、螺钉、螺母等零件。
Q255和Q275钢碳的质量分数稍高,强度较高,塑性、韧性较好,可进行焊接,通常轧制成型钢、条钢和钢板作结构件以及制造简单机械的连杆、齿轮、联轴节、销等零件。
Cr元素对冷轧TRIP钢的组织性能影响研究

山东科学SHANDONGSCIENCE第29卷第6期2016年12月出版Vol.29No.6Dec.2016DOI:10.3976/j.issn.1002 ̄4026.2016.06.011ʌ新材料ɔ收稿日期:2016 ̄08 ̄09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三院联合基金(ZR2014YL003)作者简介:郭卫民(1984 )ꎬ女ꎬ博士ꎬ助理研究员ꎬ研究方向为钢铁材料工艺组织性能相关性ꎮE ̄mail:guowm@sdatc.com.cnCr元素对冷轧TRIP钢的组织性能影响研究郭卫民ꎬ徐娜ꎬ时军波ꎬ刘珑ꎬ赵宝玲(山东省科学院ꎬ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ꎬ山东省材料失效分析与安全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ꎬ山东济南250014)摘要:以两种合金成分的相变诱导塑性钢为实验对象ꎬ先利用热模拟试验机确定其热轧及热处理参数后ꎬ经过热轧㊁冷轧工艺并连续退火ꎬ研究其力学性能ꎮ金相组织及宏观织构的特征ꎮ实验结果表明ꎬCr元素可以稳定低温奥氏体ꎬ降低贝氏体形成温度ꎬ使贝氏体的孕育期延长ꎬ增加最终组织中的贝氏体及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ꎻCr元素的添加还增强了试验钢的力学性能ꎬ添加了Cr元素的2#钢强度和塑性均比没有添加的1#钢要高ꎻ两种成分的TRIP钢织构情况相似ꎬ主要组分包括:{332}纤维织构ꎬ{110}<001>组分和{112}<110>组分ꎬ可见Cr元素在提高钢板强度增加延伸率的同时ꎬ并没有损害钢板的成形性能ꎮ关键词:冷轧TRIP钢ꎻCr元素ꎻ残余奥氏体ꎻ贝氏体ꎻ织构中图分类号:TG142.3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2 ̄4026(2016)06 ̄068 ̄06ImpactofCronmicrostructureandmechanicalpropertiesofcoldrolledTRIPsteelsheetGUOWei ̄minꎬXUNaꎬSHIJun ̄boꎬLIULongꎬZHAOBao ̄ling(ShandongProvincialEngineeringTechnologyCenterforMaterialFailureAnalysisandSafetyAssessmentꎬShandongAnalysisandTestCenterꎬShandongAcademyofSciencesꎬJinan250014ꎬChina)AbstractʒWeaddressedTRIPsteelwithtwodifferentalloycontents.WeinitiallydetermineditshotrollingandannealingparameterswithGleeblethermal ̄mechanicalsimulatingtester.Wefurtherinvestigateditsmechanicalpropertiesꎬmetallographicstructureandmacrotexturethroughhotandcoldrollingandcontinuousannealing.ExperimentalresultsindicatethatCrelementcanstabilizelowtemperatureausteniteꎬreduceformationtemperatureofbainiteꎬextendinductionperiodofbainiteꎬandincreasevolumefractionofausteniteandbaniteinfinalmicrostructureofsteel2#.Crelementalsoincreasesmechanicalpropertiesofsteel2#ꎬbetterstrengthandplasticitythansteel1#(noCraddition).Thetexturecharacteristicsofsteel1#and2#aresimilarꎬincluding{332}linetextureꎬ{110}<001>and{112}<110>texturecomponent.Crelementthereforeincreasesthestrengthandductilityofsheetsteelwithoutformabilityreduction.KeywordsʒcoldrolledTRIPsteelꎻCrꎻretainedausteniteꎻbainiteꎻtexture96第6期郭卫民ꎬ等:Cr元素对冷轧TRIP钢的组织性能影响研究㊀㊀随着汽车轻量化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ꎬ高强度㊁低重量和生产成本是新型汽车发展的方向ꎬ要求汽车结构件用钢具有高的强塑积(即强度与断后伸长率的乘积)[1]ꎮ目前研究较多的汽车用高强度钢主要有DP钢(双相钢)㊁TRIP钢(相变诱导塑性钢)和TWIP钢(孪晶诱导塑性钢)等[2]ꎮTRIP钢具有多相组织ꎬ主要由铁素体㊁贝氏体㊁残余奥氏体和少量马氏体组成ꎬ该组织构成决定了其具有高强度的同时还具有较大的塑性ꎬ是适合生产汽车覆盖件等要求具有较好成形性能和较高强度的部件的新型钢种[3 ̄4]ꎮTRIP钢中ꎬ铁素体是软相ꎬ在拉伸的过程中能协调贝氏体的变形ꎻ贝氏体相能提高TRIP钢的强度ꎻ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转化成马氏体ꎬ马氏体相变产生应力松弛使得塑性增加ꎬ另外相变生成的马氏体又能够强化TRIP钢ꎬ使得TRIP钢的强度得到提高[5 ̄6]ꎬ这就是TRIP效应[7 ̄9]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采用两种合金成分的TRIP钢ꎬ其合金组成见表1ꎮ表1㊀两种TRIP钢的冶金成分的质量分数(%)Table1㊀ChemicalcompositionoftwoTRIPsteels(massfraction%)合金编号CSiMnPSAlsNCr1#0.111.111.590.00740.0060.040.004602#0.11.241.650.00770.00460.0540.00440.0271.2㊀扩散退火工艺首先对钢锭进行扩散退火ꎬ以消除或减轻轧后带状组织ꎮ退火工艺为:加热温度1250ħꎬ保温时间3h后随炉冷却ꎬ450ħ出炉ꎮ1.3㊀轧制制度粗轧时将钢锭加热至1180ħꎬ保温1.5hꎬ开轧温度980ħꎬ终轧温度900ħꎬ道次压下量小于等于20%ꎬ7道次完成ꎮ层流冷却至650ħꎬ最终轧制成20mmˑ150mmˑ150mm的板坯ꎮ随后进行精轧工艺ꎮ精轧时板坯加热至1180ħꎬ保温一段时间(1#钢保温时间为45minꎬ2#钢保温时间为75min)ꎬ开轧温度1100ħꎬ终轧温度800ħꎬ层流冷却至600ħꎮ热轧到4mm后ꎬ再将板材冷轧到1mmꎮ1.4㊀连续退火工艺为了更合理有效地设定连续退火参数ꎬ连续退火之前先确定两种合金钢的临界相变点Ac1和Ac3ꎮ以及CCT曲线ꎮ1.4.1㊀临界点Ac1、Ac3与静态CCT曲线的测定通过Formastor全自动相变仪测得两种TRIP钢的临界点结果如下:1#钢:Ac1=741ħꎬAc3=900ħꎻ2#钢:Ac1=750ħꎬAc3=915ħꎮ测定静态CCT曲线对制定连续退火工艺有很大的指导意义ꎮ对于TRIP钢而言ꎬ静态CCT测定的特殊之处在于:(1)用静态CCT曲线代替TTT曲线ꎬ对生产更有意义ꎮ虽然TRIP钢的连退工艺基本上是一个中温区等温退火试验ꎬ但基于以下考虑:a.工业生产中连退生产线的冷却速度一般低于40ħ/sꎬ钢中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已经发生了相变ꎬ有附生铁素体生成ꎬ此时奥氏体符合连续冷却转变规律ꎻb.生成附生铁素体后ꎬ贝氏体区域的位置将发生变化ꎬ因此典型的TTT曲线并不具备精确的指导意义ꎬ静态CCT曲线基本上能够显示等温退火时的贝氏体区大体范围ꎮ(2)为使CCT曲线更接近于工业生产的工艺过程ꎬ对制定连续退火具有更精确的指导意义ꎬ在测定CCT曲线时ꎬ退火温度确定在临界区ꎮ1#和2#钢均取800ħ为临界区(部分)奥氏体化温度ꎮ图1a为1#钢的静态CCT曲线ꎬ图1b为2#钢的静态CCT曲线ꎮ山㊀东㊀科㊀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6年从图1a中1#TRIP钢的静态CCT曲线可以看出ꎬ无珠光体生成的最小冷速是15ħ/sꎬ为了避免连续退火过程中生成珠光体ꎬ应采取15ħ/s以上的冷却速度ꎮ但是从稳定过冷奥氏体的角度来考虑ꎬ应在不生成珠光体的前提下ꎬ尽量取较小的冷却速度ꎮ将2#钢与1#钢的静态CCT相比较ꎬ可以看出2#钢的珠光体出现的时间比1#钢晚ꎮ另外ꎬ将2#与1#钢的静态CCT相对照ꎬ还可以看出各个冷速下的贝氏体的转变温度2#钢都比1#钢有所降低ꎮ图1㊀两种合金成分的TRIP钢静态CCT曲线Fig.1StaticCCTcurvesofthetwoTRIPsteels1.4.2㊀连续退火工艺将冷轧态的钢板取样制成连退热模拟试样ꎬ如图2所示ꎮ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对合金钢试样进行模拟退火实验ꎬ并设定不同的加热温度㊁保温时间及冷却冷速ꎬ然后进行单向拉伸试验ꎬ进行参数优化设计正交试验ꎬ最后选择强塑性指标最好的试样的工艺参数进行现场试验ꎮ图2㊀板带连续退火试样尺寸Fig.2㊀Samplesizeofcontinuousannealing经过正交模拟试验ꎬ最终制定的两种合金钢的连续退火方案为:1#钢加热速度为8ħ/sꎬ两相区退火温度830ħ㊁两相区保温时间60sꎬ一冷段冷速为15ħ/s㊁冷却至700ħꎬ二冷段冷速为35ħ/s㊁时效温度400ħ㊁时效时间160sꎬ最后以20ħ/s速度冷至室温ꎻ2#钢加热速度为8ħ/s㊁两相区退火温度830ħ㊁两相区保温时间40sꎬ一冷段冷速为15ħ/s㊁冷却至700ħꎬ二冷段冷速为30ħ/s㊁时效温度400ħ㊁时效时间240sꎬ最后以20ħ/s速度冷至室温ꎮ07第6期郭卫民ꎬ等:Cr元素对冷轧TRIP钢的组织性能影响研究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力学性能在室温下ꎬ依据国家标准GB/T228.1 2010[10]ꎬ以3m/min的速率对两种成分的TRIP钢进行拉伸试验ꎬ测得的力学性能参数见表2ꎮ表2㊀两种不同合金成分的TRIP钢力学性能Table2㊀MechanicalpropertiesofthetwoTRIPsteels编号屈服强度/MPa抗拉强度/MPa断后伸长率/%加工硬化指数1#41552533.80.2232#45054035.40.2142.2㊀TRIP钢热轧态及冷轧退火后的金相组织2.2.1㊀热轧态TRIP钢金相组织图3为1#和2#钢热轧状态下沿轧制方向的金相组织ꎮ从金相组织上看ꎬ两种钢的组织都是由铁素体和珠光体构成ꎮ所不同的是ꎬ1#钢组织相对比较粗大ꎬ组织均匀性较差ꎻ2#钢的组织比较细小ꎬ均匀性也相对较好ꎮa1#钢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2#钢图3㊀TRIP合金钢热轧态组织Fig.3㊀HotrolledmicrostructureofthetwoTRIPsteels2.2.2㊀冷轧TRIP钢退火态金相组织采用传统的硝酸酒精侵蚀液ꎬ只能通过 黑白衬度 来显示微观组织形貌特征ꎬ难以区别TRIP钢中的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ꎮ而彩色金相采用形膜的方法ꎬ利用薄膜干涉消光效应ꎬ造成 衍射衬度 来识别显微组织结构ꎮ金属表面所形成透明薄膜的光学性质及其厚度对其干涉色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ꎬ在TRIP钢彩色金相制作过程中ꎬ可通过改变腐蚀剂成分和腐蚀时间来控制所形成化学薄膜的光学性质及其厚度ꎬ从而使多相组织形成不同的干涉色ꎬ可区分铁素体㊁贝氏体及残余奥氏体ꎬ提高了多相显微组织显示的精确性和鉴别率ꎮ配制侵蚀液所用到的化学试剂有苦味酸㊁偏重亚硫酸钠㊁水和洗涤剂ꎮ先取1g苦味酸(干燥)溶入20~50mL的酒精里ꎬ再取1g偏重亚硫酸钠溶入40~85mL水中ꎬ然后将二者1:1混合ꎬ再加入少许洗涤剂ꎬ或在侵蚀前在试样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洗涤剂ꎮ侵蚀时ꎬ用棉球沾取试剂在试样表面擦拭ꎬ直至棉球与试样的接触面变红棕色为止ꎬ然后利用ZEISS光学显微镜进行组织观察ꎮ两种合金成分的TRIP钢的彩色金相组织如图4所示ꎮ白色的为残余奥氏体晶粒ꎬ晶粒尺寸较大的基体组织为铁素体ꎬ其余的(呈棕紫色)为贝氏体颗粒ꎮ可以看到ꎬ1#和2#的组织均由铁素体㊁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ꎮ从图4还可以看出ꎬ2#钢的残余奥氏体和贝氏体的晶粒数量较多ꎬ分布均匀ꎬ1#钢的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较少ꎬ分布不均匀ꎮ17山㊀东㊀科㊀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6年a1#钢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2#钢图4㊀TRIP钢彩色金相组织Fig.4㊀ColormetallographicmicrostructuresofthetwoTRIPsteels2.3㊀冷轧TRIP钢板退火织构使用XRD衍射仪ꎬ分别考察了这两种成分的TRIP钢的退火织构ꎬ如图5所示ꎮ可以发现ꎬ两种成分的织构情况非常相似ꎬ主要组分包括:{332}纤维织构ꎬ{110}<001>组分和{112}<110>组分ꎮa1#钢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2#钢Ф2=45ʎꎬ密度水平:1ꎬ2ꎬ3ꎬ4ꎬ5ꎬ6ꎮ图5㊀退火后的ODF图Fig.5㊀AnnealedODFsofthetwosteels3㊀讨论比较1#和2#钢的CCT曲线(如图1所示)ꎬ2#钢中珠光体出现的时间比1#钢要晚ꎮ这主要是因为Cr元素的作用ꎬCr元素的添加可以推迟珠光体㊁贝氏体转变[2]ꎮCr的碳化物能够溶入低温奥氏体ꎬ起到稳定奥氏体ꎬ阻碍渗碳体析出的作用ꎮ另外ꎬ比较图1中1#和2#钢的CCT还可以发现ꎬ2#钢的贝氏体转变温度比1#要低ꎬ这也是由于Cr的碳化物稳定了低温奥氏体ꎬ使贝氏体相变的孕育期加长ꎮCr元素的这一特点对于实施工程控制极为有利ꎬ它不但使连续退火的冷却速度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调整ꎬ而且保证了室温下钢板能够获得较多的残余奥氏体ꎮ拉伸试验也表明(如表2所示)ꎬ2#钢的力学性能(强度和塑性)优于1#钢ꎬ这也是由于2#钢中比1#钢中多了Cr元素ꎮ部分Cr元素置换固溶于钢板基体中ꎬ可以引起晶格畸变阻碍变形过程中位错的滑移ꎻ部分Cr元素形成碳化物存在于钢板基体的晶内或晶界处可以起到析出强化的作用[11]ꎮ晶内的碳化物可以阻碍变形过程中位错的滑移ꎬ而晶界处的碳化物则可以阻碍变形过程中晶界的迁移ꎮ比较热轧态的1#钢与2#钢的金相组织ꎬ如图3所示ꎬ可以看到两种钢的金相组织都是由铁素体和贝氏体构成ꎬ所不同的是ꎬ1#钢组织相对比较粗大ꎬ组织均匀性较差ꎬ2#钢的组织比较细小ꎬ均匀性也相对较好ꎮ热轧态的金相组织会影响冷轧退火的组织ꎬ如图4所示的两种的彩色金相组织ꎬ1#和2#钢的金相组织均由铁素体㊁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ꎮ从图4还可以看出ꎬ2#钢的残余奥氏体和贝氏体的晶粒数量较多ꎬ分布均匀ꎬ1#钢的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较少ꎬ分布不均匀ꎮCr元素除了能够稳定低温奥氏体ꎬ加长贝氏体孕育时间ꎬ固溶的Cr原子以及弥散析出的Cr的碳化物都可以为贝氏体形核提供形核点ꎬ这就导致2#钢中比1#钢中要多出许多贝氏体形核点ꎬ从而2#钢中的贝氏体晶粒也比1#钢中多ꎮ对比这两种成分的TRIP钢的退火织构(如图5所示)可以发现ꎬ它们的织构情况非常相似ꎬ主要组分包括:{332}纤维织构ꎬ{110}<001>组分和{112}<110>组分ꎬ即这两种钢的成形性能相近ꎮ结合前面论述的两2737第6期郭卫民ꎬ等:Cr元素对冷轧TRIP钢的组织性能影响研究种的钢的力学性能结果ꎬ可以看出ꎬCr元素在提高钢板强度增加延伸率的同时ꎬ并没有损害钢板的成形性能ꎮ4㊀结论通过对两种合金成分的TRIP钢的热模拟试验㊁热轧㊁冷轧及后续的显微分析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Cr元素可以稳定低温奥氏体ꎬ降低贝氏体形成温度ꎬ使贝氏体的孕育期延长ꎬ增加最终组织中的贝氏体及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ꎻ(2)Cr元素的添加还增强了试验钢的力学性能ꎬ添加了Cr元素的2#钢强度和塑性均比没有添加Cr元素的1#钢要高ꎻ(3)两种成分的TRIP钢织构情况相似ꎬ主要组分包括:{332}纤维织构ꎬ{110}<001>组分和{112} <110>组分ꎬ可见Cr元素在提高钢板强度㊁增加延伸率的同时ꎬ并没有损害钢板的成形性能ꎮ参考文献:[1]赵征志ꎬ梁江涛ꎬ尹鸿祥ꎬ等.高强TRIP钢的显微组织及动态力学行为[J].材料热处理学报ꎬ2016ꎬ37(5):40 ̄44. [2]吝章国ꎬ熊自柳ꎬ刘宏强ꎬ等.合金元素对高强度汽车用钢板相变规律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ꎬ2016ꎬ41(2):28 ̄31. [3]LEESꎬDECꎬBRUNOC.Constitutivemodelingofthemechanicalpropertiesofv ̄addedmediummanganeseTRIP[J].MetallurgicalandMaterialsTransactionsAꎬ2013ꎬ44(7):3136 ̄3146.[4]景财年ꎬ刘在学ꎬ王作成ꎬ等.临界区退火处理对0.15C-1.5Mn ̄1.5Al冷轧TRIP钢相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ꎬ2008ꎬ30(6):610 ̄614.[5]吝章国.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板研究进展与技术应用现状[J].河北冶金ꎬ2016(1):1 ̄7.[6]唐代明.TRIP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和处理工艺的研究进展[J].钢铁研究学报ꎬ2008ꎬ20(1):1 ̄5.[7]李龙飞ꎬ尹云洋ꎬ杨王ꎬ等.合金元素和工艺参数对热轧TRIP钢动态相变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ꎬ2013ꎬ35(9):1164 ̄1168.[8]景财年ꎬ刘在学ꎬ王作成ꎬ等.CMnAlCu ̄TRI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J].材料热处理学报ꎬ2009ꎬ30(2):67 ̄70. [9]WOLFSꎬMARTINSꎬKRÜGERLꎬetal.Constitutivemodellingoftheratedependentflowstressofcasthigh ̄alloyedmetastableausteniticTRIP/TWIPsteel[J].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Aꎬ2014ꎬ594:72 ̄8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ꎬ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28.1 2010ꎬ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1]刘兴阳ꎬ松崎明博ꎬ志贺千晃.改良型9Cr ̄1Mo钢的形变热处理强化机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1992ꎬ13(1):45 ̄50.。
TRIP钢组织与性能

0.185 C-1.0Si-1.87Mn 430 840 29.5 上海大学
不同强化机制的高强度钢板的强度和塑性
• 与传统的强化方式相比较:
– TRIP钢在提高钢板强度的同时,仍然保持 良好的塑性。
– TRIP钢具有最高的强塑积(抗拉强度与延 伸率的乘积)
• 目 前 , 低 碳 TRIP 钢 的 强 塑 积 已 达 到 了 24,000MPa , 比 目 前 所 有 的 汽 车 用 钢 材 高 得多。
– 在退火过程中仅改变退火工艺,无法使退火奥 氏体量和含碳量同向变化。
– 若退火过程中发生合金元素再分配,则有可能 使两者同向变化。
二、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形成
• 对于硅>1.0%的TRIP钢,一般 来说,在352~450℃等温3~ 5min通常可以获得较高的残余 奥氏体量。
• 上述结果会受到成分和退火温 度的影响。
0.14C-1.21Si-1.57Mn 770℃×5min+T℃×tmin。
二、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形成
• 合金元素对残余奥氏体量的影响:
– 钢中锰、硅含量的增加,残余奥氏体量也增加 – 镍与锰有相近的性质,但是,镍降低钢中的残余奥氏体
量。
• 上述结果都是由硅>1.0%的TRIP钢所获得。
二、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形成
厚度/mm
TRIP 高强度钢
钢板
板
1.4 270MPa/2.0
1.4 340MPa/1.8 1.4 770MPa/1.8
1.6 270MPa/2.0
1.4 270MPa/2.0 1.6 270MPa/2.0 1.4 270MPa/2.0
重量/kg
TRIP 钢板
高强度钢 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 最终获得稳定的残余奥氏体。
关键词: C r 元素; T R IP 钢; 组织; 性能
中图分类号: T G 14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3814(2007)02-0030-04
Effect of Cr on Micr ostr uctur e and Mechanical Pr oper ties of Low Car bon Si-Mn TRIP Steel
试验钢 屈服强度 /M Pa 抗拉强度 /M Pa 伸长率(% ) 加工硬化指数
1#
415
2#
450
525
33.8
0.229
540
35.4
0.214
由表 2 可见, 含 C r 钢(2#)的强度和 塑性都明 显优于不含 C r 的钢(1#)。考虑到热轧组织对退火 组织的遗传影响不可避免, 有必要对其组织差别 和成因进行分析。
对 5 m m 热轧板取标距 L0= 40 m m 的拉伸试 样, 在室温下以 10 m m/ m in 的速率进行拉伸, 测 得力学性能如表 2 所示。
表 2 两种钢热轧板材的力学性能 Table 2 The mechanical pr oper ties of two
kinds of hot r olling steel
性能; 最后采用金相、扫描电镜、X - 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考察分析了两种钢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 含 C r 的 T R IP
钢的组织比较细小, 铁素体晶粒近似等轴分布; 两种 T R IP 钢 的 残 余 奥 氏 体 含 量 相 近 , 但 含 C r 钢 的 残 余 奥 氏 体 中
的含碳量较高。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含 Cr钢在热轧阶段较易生成细小的组织, 而在热处理阶段则抑制贝氏体的生
摘 要: 主要研究了 C r 对低碳 Si-M n 系 T R IP 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和不含 Cr两种低碳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 曲线, 分析指出了 Cr对连续退火工艺的潜在影响; 然后
采用 G leeble-3800 热 /力模拟试验机对两种钢的薄板试样进行了连续退火模拟实验 , 并通过拉伸试验测定了力学
30
《热加工工艺》2007 年第 36 卷第 2 期
材料热处理 (1) M aterial& H eat Treatm ent
M n 系 T R IP 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讨论。
(a)1#
(b)2#
1 试验材料
设计了含 Cr和不含 Cr两种成分的实验钢,
化学成分见表 1。
表 1 两种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 ) 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wo kinds of steel(wt, % )
高临界转变温度 Ac3 的元素[4], 这就在客观上缩小 了从开轧温度到奥氏体再结晶终了温度的区间, 扩大了再结晶终了温度到终轧温度的区间。这对 在轧制中累积晶内变形带, 进而在 γ!α相变阶 段进一步细化晶粒是极为有利的; 二是 C r在奥氏 体冷却转变过程中是一种典型的抑制珠光体( P) 和 B 形成的元素。在 P 反应的孕育期, C r 提高了 形核功和转变激活能, 致使相变过程受到抑制, 因 此在同样的层流冷却速率下, 含 C r钢更易于获得 细小的 α组织, 这为后来热处理获得细小的组织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Bs=830- 270[C ]- 37[N i]- 90[M n]- 70[C r]- 83[M o] (1)
Ms=561- 474[C ]- 17[N i]- 33[M n]- 17[C r]- 21[M o] (2)
可知, 除了基本元素 C 、M n 外, 还有 M o、C r 和 N i 也都是稳定奥氏体的元素。相对 M o 和 N i, C r 在 低温和中温转变阶段均有较强的稳定奥氏体的作 用, 且具有成本上的优势。本文拟对 C r对低碳 Si-
由 图 2 可 见 , 1# 钢 生 成 P 的 最 大 冷 速 为 15℃/s, 生成 B 的最小冷速为 5℃/s; 而 2# 钢 生成 P 的最大冷速为 10℃/s, B 在 0.5℃/s 的冷速 下就 开始出现, 当冷速增加到 5℃/s 时, 开始出现马氏 体。显然, 由于 C r在两相区保温过程中溶入了高 温奥氏体, 阻止了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增强了奥氏 体的稳定性, 从而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 奥氏体向 其它各相转变速度变慢, 推迟了相变的开始时间, 使整个C 曲线向右移。 此外还可以看出, 各冷速 下 2# 钢 的 B 开 始 和 终 止 转 变 温 度 均 低 于 1# 钢 。 这是因为 C r除了能溶入高温奥氏体, 还能溶入低 温奥氏体, 抑制渗碳体的析出, 降低了 B 的形核 率, 使B 相变开始温度降低, 延长了 B 相变的孕
收稿日期: 2006-08-28 作者简介: 杨梅梅(1980-),女,辽宁鞍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
向为 T R IP 钢的组织性能;电话: 010-62332598; E -m ail: ym m y_1234567@ 126.com
研究热点是如何在保证钢的焊接性能 ( 低的焊接 C 当量) 的前提下, 使低碳 Si-M n 系 T R IP 钢获得 尽 量 多 而 稳 定 的 残 余 奥 氏 体 。 根 据 公 式[2]
Key wor ds: chrom ium ;T R IP steel;m icrostructure;m echanicalproperties
近年来, 汽车工业发展迅猛, “减重节能”成为 新一代汽车发展的口号。低碳 Si-M n 系相变诱发 塑 性 钢 ( T ransform ation Induced Plasticity) 作 为 一 种价格低廉的高强度成形钢应运而生, 它是利用 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在应力作用下发生马氏体相 变, 从而在应力松弛下诱发塑性的一种 钢[1], 其特 点是同时具有高的强度和塑性。而近年来的一个
Abstr act: T he effects of C r on m icrostructure and m 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w carbon Si-M n transform ation induced plasticity (T R IP)steelw ere studied.First,the dynam ic C C T curves oftw o kinds ofsteel (w ith and w ithoutC r) w ere determ ined by a Form astor-F dilatom eter, and the potential im pact of C r on continuous annealing process w as analyzed; Secondly,the continuous annealing sim ulation experim ents of the tw o kinds of steel w ere done on a G leeble-3800 sim ulator,and the m echanicalproperties w ere tested on static tensile tester.Lastly,the m icrostructure of these tw o kinds of steel w as exam ined and analyzed by m etallogragh, SE M , X -ray diffraction tester and so on. T he results show thatthe grain of containing C rsteelis sm allerthan the other,and its ferrite structure is m ainly com posed of equiaxed grain, the carbon content in residual austenite is higher,too.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ntaining C r steel is relatively easily form ed into fine grain structure in hot rolling process, and m ore stable residual austenite is obtained finally in heattreatm entprocess because of the suppression ofC ron the bainite transform ation.
2.2 退火 CCT 曲线的测定( 两相区退火) 静态 C C T 试样取自热轧板( !2 m m ×13 m m ) ,
利 用 Form astor-F 型膨胀仪 先测定钢的 临界转 变 温度, 然后再将试样加热至 800℃并保温 120 s, 然 后 分 别 以 0.5、1、5、7、10、15、20、30 和 50℃/ s 的冷速冷至室温。测定膨胀曲线, 画出 C C T 曲线, 如图 2 所示。
试验内容主要包括热轧组织考察、静态 C C T 曲线的测定、薄板连续退火模拟等, 目的在于逐步 揭示 C r 在 T R IP 钢相变过程中的影响规律。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热轧组织性能 试验中对两种实验钢采用同样的热轧制度。
锻坯厚度为 40 m m , 加热温度为 1 180℃, 加热时 间 1.5 h; 开轧温度 1 100℃, 终轧温度 850℃, 道次 压下量为 38% ~12% ( 7 道次) , 最终轧 到 5 m m 厚。以 15℃/s 层流冷却至 650℃, 然后空冷。
热轧态显微组织见图 1。可见两种钢的组织 都是由铁素体( F) 和贝氏体( B ) 构成, 但 2# 钢的组 织较细小, 说明 C r对细化晶粒有一定的帮助。分析 原因有二:一是由于 C r元素大约有四分之三能够固 溶于 F [3], 它是一种典型的能够缩小 γ- 相区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