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海洋危机管理.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海洋是地球最广阔的水域,然而它也承载着众多的灾害风险。
为了应对海洋灾害的发生,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海洋灾害的种类以及建立应急预案的重要性,并就应急预案的制定内容和实施步骤进行详细讨论。
一、海洋灾害的种类1. 暴风雨和飓风暴风雨和飓风是海洋灾害中常见的类型之一。
它们可以导致巨大的海浪、极端的风力和破坏性的降雨,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造成重大影响。
2. 海啸海啸是由地震、火山爆发或其他海底地质事件引起的海洋波浪。
一旦海啸袭击沿海地区,将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 海洋污染和石油泄漏海洋污染和石油泄漏是海洋灾害中极具破坏性的类型之一。
工业活动、船舶运输事故和石油开采等活动都可能导致海洋环境的破坏,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4. 岩石滑坡和海底地震岩石滑坡和海底地震是引发海洋灾害的常见原因之一。
这些地质事件可能导致大规模的海底崩塌和海啸,对沿海地区和海上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二、建立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的重要性海洋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来应对突发事件。
以下是建立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的重要性:1. 提前预警和迅速响应海洋灾害通常具有突发性,因此及早获得相关信息并迅速采取行动至关重要。
建立应急预案将有助于提前预警系统的建立,使相关机构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2. 协调应对和资源调配应急预案将明确各部门和机构之间的责任和任务分工,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协调机制。
这将有助于实现快速响应和资源的合理调配,以提高救援效率和灾害应对能力。
3. 保障公众安全和健康应急预案的建立将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同时,预案还将提供灾后救援和重建的指导,以帮助受灾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三、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内容1. 预案的组织机构与责任分工应急预案应明确相关机构和部门的职责以及应急指挥体系的组织结构,确保快速决策和资源调配的高效性。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海洋灾害应急预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海洋灾害事件越来越频繁。
如何应对和应急处理海洋灾害成为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就如何建立和执行海洋灾害应急预案进行探讨。
一、预案的目的和意义1.1 目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迅速、有效地减轻灾害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2 意义建立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可以帮助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灾害发生时更为迅速、有序地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同时,也可以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减少灾害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二、预案的内容和要求2.1 内容(1)海洋灾害风险评估:针对不同类型的海洋灾害,包括台风、海啸等,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受灾区域和受灾程度。
(2)应急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应急职责和责任分工,确保应急机构的高效运行。
(3)信息收集和传播:建立健全海洋灾害信息收集和传播机制,通过现代化通信手段及时收集和传递灾害信息。
(4)预警和应急响应:建立科学、准确的海洋灾害预警系统,确保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迅速组织抢险救援。
(5)人员疏散和安置:制定人员疏散和安置方案,确保受灾人员得到及时的救援和安全的转移。
(6)物资调配和供应:建立物资储备和调配机制,确保抢险救灾需要的物资及时调配和供应。
2.2 要求(1)科学性:预案的制定应以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技术为基础,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综合性:预案应综合考虑不同类型的海洋灾害,确保对各种灾害进行全面的应对。
(3)灵活性:预案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各种灾害情况的变化和应对策略的调整。
三、预案的建立和执行3.1 建立流程建立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制定指导方针:明确预案的目标和原则,指导后续的工作。
(2)风险评估和研究:对可能发生的海洋灾害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研究,为预案提供数据支持。
(3)预案编制和讨论: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编制详细的预案,经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和修改。
海洋环境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保障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安全,提高对突发海洋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海洋环境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沿海地区发生的各类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海洋污染、赤潮、海蜇暴发、溢油事故、船舶事故、自然灾害等。
三、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和监督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和落实。
3. 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包括:(1)生态环境部门:负责监测、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2)海事部门:负责船舶事故的应急处置和海上交通管制。
(3)渔业部门:负责渔业资源和海洋生物保护,参与应急处置。
(4)公安部门:负责治安、交通管制和人员疏散等工作。
(5)卫生部门:负责伤病员救治和防疫工作。
(6)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应急物资储备、调配和保障工作。
(7)气象部门:负责提供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
四、应急处置原则1. 快速响应: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快速响应。
2. 预防为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3. 统一指挥:实行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作战的应急处置机制。
4. 安全第一:确保人员安全,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5. 科学决策:依据实际情况,科学决策,确保应急处置效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突发事件报告:发现海洋环境突发事件,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启动预案: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
3. 评估监测:开展现场评估和监测,掌握事件发展态势。
4. 应急处置: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范围,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5. 人员疏散:必要时,组织受影响区域的人员疏散。
6. 伤病员救治:组织医疗救援力量,对伤病员进行救治。
7. 环境保护: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减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8. 恢复重建:协助受损企业和居民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六、应急处置措施1. 溢油事故:(1)迅速封锁事故区域,设置警戒线。
海洋紧急情况预案

海洋紧急情况预案海洋,这片广袤而神秘的领域,既蕴藏着无尽的资源和机遇,也潜藏着诸多的危险和挑战。
海洋紧急情况时有发生,如风暴潮、海啸、海上溢油、船舶碰撞、人员落水等,这些突发事件不仅威胁着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也对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海洋紧急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海洋紧急情况预案至关重要。
一、海洋紧急情况的分类与特点海洋紧急情况种类繁多,根据其性质和成因,大致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
自然灾害方面,风暴潮是由强烈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常伴有狂风巨浪,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的淹没和破坏;海啸则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海底滑坡等引发的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能在短时间内席卷大片沿海区域。
事故灾难中,海上溢油是较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一种。
船舶碰撞、石油平台事故等都可能导致大量石油泄漏到海洋中,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污染和损害;船舶火灾、爆炸以及沉船事故也会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公共卫生事件如海洋传染病的传播,可能通过受污染的海产品或海水传播给人类,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
社会安全事件如海盗袭击、海上恐怖活动等,不仅危及船员生命安全,还影响海上交通和贸易的正常秩序。
这些海洋紧急情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突发性强,难以预测;二是影响范围广,可能跨越多个海域和国家;三是危害程度大,对生态、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后果;四是救援难度高,受海洋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救援行动面临诸多困难。
二、海洋紧急情况预案的制定原则1、预防为主加强海洋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对海洋灾害和事故的预测能力,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降低紧急情况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2、快速响应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和协调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发生后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组织力量进行救援和处置。
3、科学施救依据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制定合理的救援方案和处置措施,避免盲目行动造成更大的损失。
海洋旅游危机事件及其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国家发展进程中海洋危机管理探析

收稿日期:2016-12-2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XZS005);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5BLS003)作者简介:敖攀琴(1985—),女,江西宜春人,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博士研究生。
国家发展进程中海洋危机管理探析[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7.05.0282017年第5期(总第263期)敖攀琴(云南大学 历史与档案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摘要:海洋危机管理是保障国家安全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各国加快了海洋开发的步伐,我国海洋危机管理面临着一些挑战。
我国需要在科学的指导理念下,加快海洋立法工作的进度,树立海洋危机意识并加固海洋军事综合硬度,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管理体系,从而更为有效地保障国家海洋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家海洋安全;海洋发展战略;海洋危机管理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17(2017)05-0136-04危机管理指国家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突发事件进行各种可能性预测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的管理行为。
危机管理本为企业管理用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危机管理内容不断充实,范围不断扩大,广泛运用于海洋管理领域。
一般而言,海洋危机管理是指海洋管理机构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手段,针对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海洋突发公共事件等采取的一切救援措施[1]。
海洋危机管理的目的在于恢复海洋生态环境,维持海洋经济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全和国家可持续发展。
由于海洋的流动性及海洋环境的复杂性,海洋危机的影响往往很快扩大到其他国家,具有国际政治属性并作为一种国际政治现象常常与军事冲突和战争联系在一起。
目前,关于海洋危机管理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海洋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影响海洋危机管理的因素分析,海洋自然灾害管理和海洋突发事件管理;而比较少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全局考察海洋危机管理。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海洋灾害应急预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海洋灾害事件频发。
为了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应急预案成为防范和减轻海洋灾害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海洋灾害的常见类型,并详细探讨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执行。
一、海洋灾害的常见类型海洋灾害涵盖了多种类型,其中较常见的有飓风、海啸和海洋油污染。
飓风是一种气候现象,带来极大的破坏力。
海啸则是由地震、火山喷发或者海底滑坡等引起的巨大海浪,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
海洋油污染则通常由石油泄漏事故引起,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二、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的制定制定海洋灾害应急预案是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关键。
以下是几个关键步骤:1. 评估风险和威胁:了解当地可能面临的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其威胁程度和潜在影响。
2. 确定责任和职责:明确政府、救援机构、社区组织和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制定明确的工作范围和分工。
3. 制定预警系统:建立高效的预警系统,包括监测、预测和通信机制,及时向受影响地区发布警报,以提高民众的警觉性。
4. 开展培训和演练:通过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技能和应急意识,并定期组织模拟演练,以验证和完善应急预案。
5.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海洋灾害往往无国界,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与邻国和国际组织建立合作框架,共享资源和信息,加强应对能力。
三、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的执行应急预案的执行直接关系到灾害应对效果。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1. 快速响应和行动:一旦接到灾害预警,各相关单位应立即采取行动,组织人员、物资和设备投入到灾害应对中。
2. 指挥和协调:应急指挥中心应成立,负责集中指挥和协调救援行动。
各单位需要加强沟通和合作,确保协同作战。
3. 疏散和救援:疏散和救援工作是保护生命安全的关键步骤。
确保疏散计划的顺利执行,并及时进行人员救援和医疗救护。
4. 信息发布和宣传:及时向受灾地区居民发布重要信息和应对指南,引导民众正确应对灾害,并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支持。
5. 事故调查和总结:灾后进行事故调查和总结,分析救援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应急预案制定和改进提供参考。
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管理研究

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管理研究【摘要】:从国际政治学的角度看,危机管理是当代外交和战略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
海上危机管理与国家利益和国际安全密切相关,海洋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又是危机管理和国际关系涉及的重要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种危机和突发性事件不断出现,给所在国家乃至全世界带来越来越大的威胁。
尤其是那些来自于或者发生于海上的危机影响在加大而且有日益扩张的趋势。
海洋对于国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各种形式的危机呼唤着人们对海上危机管理和海上安全的关注。
海上危机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等各个方面,包括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然而涉及到非领海范围内的海上危机主要属于国际危机的范畴,海上危机管理是危机管理和国际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大陆滨海国家,也是一个海上危机多发和易发的国家。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所遭受的丧权辱国史就是从海上开始的。
进入21世纪,长期存在的传统安全威胁和日益增多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导致了海上危机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日益多样化,我国面临的海上安全形势也日趋复杂。
海上危机管理研究在危机管理研究中相对薄弱,因此本文对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管理研究,是力图拓展危机管理研究领域的一次积极尝试,本文力图探索一种科学、合理、先进的海上危机管理机制,以便有助于相关部门对海上危机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保障我国的国防安全与国家发展。
本文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思路,首先分析海上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然后结合中国海上危机的管理历程、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的现状、海上危机管理的实践个案和海上危机管理的国际实践经验,具体探讨符合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管理需要的相应机制。
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管理机制的建构应当在科学发展观和新安全观的指导下,对中国海上危机预警、决策、控制、解决及善后等主要环节的管理机制进行全面建构,并且在法制、情报系统和国防力量等方面加以整合,以形成危机的综合管理机制。
【关键词】:中国海上危机危机管理机制【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D631【目录】:论文摘要6-7ABSTRACT7-12绪论12-19一、问题的提出12-14二、国内外研究综述14-16(一)国外研究综述14-15(二)国内研究综述15-16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6-17(一)研究思路16(二)研究方法16-17四、理论框架和主要创新17-19(一)理论框架17-18(二)主要创新18-19第一章海上危机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19-35第一节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19-27一、危机的概念19-21二、危机的分类21-23三、危机的特征23-26四、危机管理的概念26-27第二节海上危机管理的基本内涵27-30一、海上危机的内涵28二、海上危机管理的基本内涵28-30第三节海上危机管理的主要理论30-35一、危机管理的周期理论31-32二、全面危机管理理论32-33三、博弈理论33四、风险社会理论33-35第二章中国海上危机管理的历史回眸35-67第一节近代以前中国海上危机管理及其启示35-44一、近代以前中国海上危机管理的历程分析36-41二、近代以前中国海上危机管理的历史启示41-44第二节近现代中国海上危机管理及其启示44-56一、近现代中国海上危机管理的历程分析44-52二、近现代中国海上危机管理的历史启示52-56第三节当代中国海上危机管理及其启示56-67一、当代中国海上危机管理的历程分析57-64二、当代中国海上危机管理的历史启示64-67第三章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现状分析67-89第一节海洋权益争端引发的海上危机67-75一、黄海方向的争端68-70二、东海方向的争端70-72三、南海方向的争端72-75第二节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潜在海上危机75-78一、印度洋航线安全问题76-77二、南海航线安全问题77三、马六甲海峡的航行安全77-78第三节海洋强国挑衅行径引发的海上危机78-83一、美国78-81二、日本81-83第四节安全形势紧张引发的海上危机83-89一、台海安全形势紧张引发的海上危机83-86二、朝鲜半岛局势突变引发的海上危机86-89第四章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管理的个案分析—以中美撞机事件为例89-112第一节中美撞机事件的基本情况89-97一、撞机发生与初步交锋90-94二、撞机谈判与危机波折94-95三、继续磋商与危机缓和95-96四、美机回收、支付赔偿与危机善后96-97第二节中方对撞机事件海上危机管理97-102一、中国对撞机事件危机管理的特征分析97-99二、中国对撞机事件危机管理的可取经验99-100三、中国对撞机事件危机管理存在的不足100-102第三节美国对撞机事件海上危机管理102-105一、美国对撞机事件危机管理的可取经验102-104二、美国对撞机事件危机管理存在的不足104-105三、美国对撞机事件危机管理留下的启示105第四节中美撞机事件与中美海上危机管理体制比较105-112一、海上危机管理的决策体制比较105-106二、海上危机管理方式比较106-108三、中美撞机危机与海上危机管理机制的建构108-112第五章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112-140第一节新时期美国的海上危机管理机制112-123一、美国海上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113-118二、美国海上危机管理的特征分析118-120三、美国海上危机管理的经验借鉴120-123第二节新时期日本的海上危机管理机制123-133一、日本构建海上危机管理机制的意义124-126二、日本海上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126-129三、日本海上危机管理机制的特征分析129-131四、日本海上危机管理的经验131-133第三节新时期印度的海上危机管理机制133-140一、印度构建海上危机管理机制的基本动因133-135二、印度海上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135-137三、印度海上危机管理的经验137-140第六章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管理的机制建构140-167第一节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管理机制建构的指导理念140-150一、科学发展观140-145二、新安全观145-150第二节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管理机制的运作流程150-156一、健全海上危机预警机制150-151二、健全海上危机决策机制151-153三、健全海上危机控制机制153-155四、健全海上危机解决及善后机制155-156第三节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管理机制运行的对策思考156-167一、制度建设是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管理机制运行的重要保障156-159二、信息系统建设是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管理机制运行的基础条件159-162三、海上武装力量建设是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管理机制运行的坚强保障162-164四、加强国际合作是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管理机制运行的外部条件164-167结语167-169附录1中美撞机海上危机大事记169-179附录2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179-180参考文献180-186后记186-187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海洋危机管理体系
(一)应急组织结构 典型的应急组织结构由指挥部门、实际操作部门、信息规划部门 和后勤保障部门等组成。 (二)应急机制 现代应急组织体系一般有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它包括建设相互 合作的组织系统;有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的应急组织结构;有信息共 享的预警系统和信息系统;有支持有力的保障系统;有健全的应急法 律法规和预案等。 应急机制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按照统一指挥、分 工协作、协调行动的要求明确应急管理的机构、应急机构的职能划分 和各个机构之间组织架构;二是要合理设定一整套应急响应的流程和 措施,形成运转高效、反应快速、规范有序的应急行动程序。
的破坏等。
3.海洋安全危机,主要指威胁海域管辖国家和地
区安全的海洋权益争夺和侵犯危机。如,海洋战争
和海岛争夺等。
4.海洋环境危机,主要指人类不适当的开发和利 用海洋,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这里又可以分为 海洋环境破坏危机和海洋环境污染危机,前者如 围海造田和修筑堤坝等,后者如向海洋排放污水
和赤潮灾害等。
损失。
(二)危机影响范围广 一个海域发生危机,往往会扩散到周边,甚至有的 后期效应还会波及全球。
(三)危机持续时间长
1.海洋是地球上地势最低的区域,危机因素 一旦进入海洋很难再转移出去,只能由海 洋本身来消解。
2.海洋危机的衍生性高。
(四)危机防治难度大
三、海洋危机的分类研究 (一)按起因分类 引发海洋危机的起因不同,可以分为: 人为的海洋危机和非人为的(自然)的海 洋危机。 (二)按影响范围分类 有学者按影响程度将危机分为6个层 次:全球和区域危机、国际危机、国家危 机、地区危机、组织危机和个人危机。
2.“快—慢”型海洋危机,即危机突然爆发,但其影响和后果将在很长 一段时间内存在而难以消除。最典型的就是海上溢油危机,一旦
发生,对局部海域的影响是长期而严重的。 3.“慢—快”型海洋危机,即海洋危机是逐渐发展起来的,但爆发后就 很快结束了,如一个海盗集团逐渐发展壮大,但在一次重大的抢 劫后被一网打尽,就属于这种类型。 4.“慢—慢”型海洋危机,即海洋危机爆发前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酝酿时 间,而爆发后也需要一个较长时间才能逐渐消除。
(三)保障体系
保障体系包括通讯与信息保障、现场 救援保障、应急队伍保障、交通运输保 障、医疗卫生保障、治安保障、物资保 障、经费保障、社会动员保障、紧急避 难场所保障、技术储备与保障,以及其他 保障等12个方面。
五、海洋危机管理的核心环节
(一)危机预防管理 首先,强化危机意识,加强危机教育和技能的训练。 其次,建立组织体制,提供组织保障。
(三)按复杂程度分类 根据海洋危机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 单一型海洋危机和复合型海洋危机。 (四)按照发展速度分类 根据海洋危机发展的各阶段,尤其是 发生前和发生后的速度,将海洋危机区分 为4种类型:
1.“快—快”型海洋危机,即海洋危机来得快,去得也快,如同龙卷风 一般,而且危机解决以后不留后患,如一般的海难事故。
第三节 海洋危机管理的一般过程
海洋危机的一般过程表现为:海洋危机 发生前的评估、制定海洋危机应急预案、 海洋危机管理效果评价三个阶段。这三个 阶段不断循环,构成了一个海洋危机管理 的周期循环过程。
一、海洋危机评估
海洋危机评估指危机管理人员在平时的调查
中充分收集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尚未发生的、
第三,是建立危机预警和信息支持机制,进行动态预测。 第四,是建立法律支撑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二)危机控制和回应
危机管理中的控制关键在于科学的决策,有效的沟通和多
边合作机制。
首先,危机处理中的管理决策是建立在危机处理中的管理 决策,就是根据预警和领导者的判断,选择预案。
其次,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再次,建立多边的合作机制,包括地区的和国际的合作。 (三)危机治理 注重危机的社会参与。
5.海洋生物危机,主要是影响到海洋生物资源存 在和发展的危机。如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海洋 渔业资源的枯竭等。
第二节 海洋公共危机的基本理论
一、基于公共危机管理的海洋危机管理
1.海洋危机作为一种特定领域内的公共危机。 2.海洋危机管理是非常态的海洋管理。
二、海洋危机管理的 概念与分类
(一)海洋危机管理的基本内涵 海洋危机管理是指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等手 段,为应对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海洋突发公共事件,包括海洋 自然灾害、海洋事故灾难、海洋公共卫生事件、海洋社会安全事 件等采取一系列救援措施,并在建立应急预警、应急响应、应急 处理机制,构建应急信息系统,组织应急指挥机构,确定应急方案与 措施,配置应急资源以及实施应急行动等方面所进行的决策、计 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五)按所涉及人群的倾向分类 按照海洋危机涉及人群的倾向和态度是否一 致,可以分为:利益一致型的海洋危机和利益冲
突型的海洋危机。
(六)按照海洋危机的内容不同
1.海洋灾害危机,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而引发的
海洋自然灾害。如,风暴潮、海啸、台风和海冰 灾害等。 2.海洋事故危机,主要是发生在海上的交通和海 洋工程及设施的危机。如,海难事件和海底光缆
第十章 海洋危机管理
概念:海洋危机是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 活动引起的,发生在海洋领域内并对海洋 权益、海洋产业、海洋环境以及相关人员 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的公共危机。
第一节 海洋危机管理的基本内涵
一、海洋危机的特点分析
(一)危机发生几率高
密集的人口和频繁的海洋经济活动,一方面加剧了 海洋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危机的
(二)海洋危机管理的分类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 案》,根据海洋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 性质和机理,把海洋危机管理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海洋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第 二种类型是海洋事故灾难应急管理;第三 种类型是海洋与渔业公共卫生事件管理; 第四种类型是海洋社会安全应急管理。
三、海洋危机管理的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二)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四),提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