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新课标2016年高考仿真模拟试题语文(八)答案
16高考语文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带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上学期9月模拟评估卷(一)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美术与戏曲艺术既相互借鉴,又相得益彰。
戏曲人物画,作为戏与画结合的代表,因受到戏曲文化滋养而呈现崭新面貌,既深得大众喜爱,亦拓展了艺术表现领域、创作观念及审美趣味,成为一种独特、独立的艺术题材,推动了中国人物画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画与戏曲艺术,同宗同源,又各成体系;两者有共同的审美追求,又有各自的艺术特性。
作为将中国画与戏曲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戏曲人物画画中有戏,戏中亦有画。
画里画外,戏里戏外,交织着社会万象与人生百态,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
“虚实相生”是中国画和戏曲艺术共有的美学特征。
在戏曲表演中,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各自的程式动作。
这些动作源于生活,但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的高度提炼、夸张和美化。
比如,“趟马”表演中,马为虚,马鞭为实,一虚一实,构筑起富有想象力的艺术空间。
在戏曲舞台上,演员的形体动作,作为相对活跃的视觉因素,与布景、服饰、妆面、道具等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造型整体,成为“织在时空中的图画”。
这种超脱灵动的时空形态、以形写神的审美追求,与中国画创作理念不谋而合。
正是在对戏曲艺术“手眼身法步”的韵致与妙趣的意象化捕捉中,戏曲人物画实现了艺术的二次创造,凸显国剧与国画在审美旨趣上的内在和谐。
戏曲人物画,作为对戏曲艺术的再创造,一方面要把握戏曲艺术的美学特征,另一方面要体现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其创作重在把握“情态”,营造“意境”。
新课标2016年高考仿真模拟试题语文(八)答案

2016年高考仿真模拟试题(新课标卷)语文试题(八)答案1.D【解析】原文说的是“这种道德性的选择……为乡土社会共同体提供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此项表述有误。
2.B【解析】A项中“最重要的融合性因素”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中国传统医学“作为融合性因素之一,在乡土社会共同体的整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C项,“通过医学活动方式来参与管理区域共同体内部核心事务”的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医师通过他的医学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增加了他在乡土社会的权威性”。
D项,“乡土社会的医师都有强烈的乡土情怀”的说法绝对,原文只说“众多医师”。
3.B【解析】B项说法过于绝对,无中生有。
从文中并不能得出“中国医学中的大小流派一概以地方来命名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医学的乡土性特点。
同时,中国医学中的大小流派也并不是“一概以地方来命名”。
更多精品关注微信gkzk8884.C【解析】判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时不妨采用代入验证的办法。
“干”若解释为“干预”,显然翻译不通,“干”在此应是“关涉”之意。
5.C【解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①表现了张珪的勇武;③说的是皇帝对他的恩赐;④是太傅月儿鲁那演的进言。
6.D【解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查找对照法。
要在仔细阅读原文的基础上,认真查找比对,注意抓住关键词语。
“后来皇帝亲自主持审案”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帝遣官杂治之”(皇帝派遣官员共同审理这件事)。
7.(1)士兵多次被贼寇打败,士兵中有宰杀百姓家的猪并伤了猪的主人的,张珪说:“这就是军队打败仗的原因。
”(2)朝廷虽然用金帛救济,但没有惠及的有十分之五六,希望陛下考虑到他们。
【解析】(1)“数”“为……所”“之所以”各1分,大意2分。
(2)“惠”“十五六”“惟”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张珪字公端,是张弘范的儿子。
少年时能拉引硬弓命中目标,曾经随他父亲从树林里经过,遇到老虎,张珪抽出箭径直上前,老虎像人一样立起来,张珪射穿了它的喉咙,全军都欢呼起来。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精品

机密★启用前2016年5月7日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卷语文测试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2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哦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5年4月6日,参与创作《大闹天宫》《山水情》《小蝌蚪找妈妈》等动画片的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马克宣辞世。
这一消息随即引发了公众对水墨动画满含童年情怀的追忆。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发动老一代艺术家开展实验,广泛汲取国画、壁画、皮影、戏曲等民族艺术精华,创作出一批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动画作品,涉及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折纸动画、木偶动画等多个片种。
这些作品,特别是《牧笛》《山水情》等水墨动画影片,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斩获了数十个国际奖项,在世界动画界形成了广受赞誉的“中国学派”。
水墨动画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引入动画制作,传承了中国传统艺术,具有典型的中国风格,堪称中国动画的一大创举。
《小蝌蚪找妈妈》第一次呈现中国特有的水墨画效果,让齐白石笔下的虾“活”了起来,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幅优秀的水墨画。
《牧笛》更是田园诗般的作品,展现出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境界。
片中小桥流水、竹林幽深的江南景色,高山峻岭、飞流直下的写意山水画风格,配上优美的笛声,给观众以绝美的诗意享受。
片尾牧童骑在水墨淋漓的老水牛背上,吹着竹笛穿柳而出,走过夕照中的水田的画面,完美呈现了“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的意境。
《山水情》中那身着白袍的老琴师,荡舟而至的渔家少年,云气缭绕的山,烟雾蒙蒙的水,虚实相映,在典雅优美的古琴声衬托下,营造出一种空灵、飘逸的意境美。
片中质朴和谐的师生情谊传递出儒家倡导的人际理念,彰显了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8).doc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8)注意事项:1.本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本试题答案一律做在答题卷上.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着.装(zháo)憎.恨(zēng)卓.越(zhuó)一塌.糊涂(tà)B.矗.立(chù)缫.丝(cháo)懊丧.(sāng)呱.呱坠地(gū)C.倒.水(dào)嬗.变(chàn)泥淖.(zhuó)汗水涔.涔(cén)D.挫.折(cuò)摒.弃(bìng)蜿.蜒(wān)龇牙咧.嘴(liě)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无谓的争论,不仅影响情绪和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浪费大量时间,到头来还往往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说得越多,做得越少,聪明人在别人迭迭不休或面红耳赤时常常已走出了很远的距离。
B.自制是一种最艰难的美德,有自制力才能抓住成功的机会。
成功的最大敌人是自己,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会把许多稍纵既逝的机会白白浪费掉。
C.当我们能换一种心态去看待自己的工作,并带着游戏般的愉快心情面对工作时,你会发觉自己的内在能量强大了许多,抗压应变的功力也因此大为增进。
D.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代劳;透过知识的吸收,加上你不断地反省、思考,化为自己宝贵的经验,这就是智慧的开起之处,也是奠定你一生能够永续成长的真正基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盘正统的川菜端上来,就像一个老朋友坐在你面前,她亲切、自然,既不会道貌岸然....得让你肃然起敬,也不会清汤寡水得让你枯坐无言。
B.利物浦队主教练达格利什对杰拉德本周末复出战维甘满怀希望,但18岁的小将谢尔维和他们天价签下的前锋安迪-卡罗尔周末会作壁上...观.。
C.杨绛从历史深处的无锡走来,这是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杨荫杭,是得风气之先的人物,曾先后考入北洋公学、南洋公学等名校。
2016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第八次模拟考

第八次模拟考第Ⅰ卷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距离控制在余华小说里表现为不动声色的冷漠叙述。
余华笔下的世界是躁动不安的,暴力、死亡、癫狂、欲望、宿命等构成了余华先锋小说永恒的母题。
然而,余华的叙述方式却是极为冷漠的,以至于余华被广泛地认为‚血管里流的不是热血,而是冰渣子‛。
布斯在其论著《小说修辞学》中,根据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将小说的叙事方式分为人格化的叙述和非人格化的叙述两种。
人格化的叙述指的是作者或叙述人经常介入故事,在故事叙述中直接现身说法的叙述方式。
与余华同时期或较早的中国当代作家采用的大多为人格化的叙述方式——伤痕和反思作家经常在故事中穿插自己的主观评价或政治宣言。
非人格化的叙述者则一般不介入故事,而是隐藏在幕后。
现代作家尊崇的,是后一种叙述方式,他们认为加强逼真感的一个基本策略就是减少作者干预,隐藏叙述行为。
正如布斯所言:‚在任何情况下不要直接向读者说话,避免写任何会提醒他是在读小说的语句。
‛巴赫金也说:‚小说语言在不事模拟讽刺、不表讥笑的情况下,它也宁愿完全不带任何情绪,只是冷静地叙述。
‛这种颠覆传统叙事,冷静、抽离的非人格化叙述被余华所继承并推向极致。
余华在创作谈中写到:我喜欢这样一种叙述态度,通俗的说法便是将别人的事告诉人,而努力避免另一种叙述态度,即将自己的事告诉别人。
即使是我个人的事,一旦进入叙述我也将其转化为别人的事。
我寻找的是无我的叙述方式……在叙述过程中,个人经验转换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尽可能回避直接的表达。
余华所指的无我的叙述方式便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叙述模式。
作者退出了作品,作者与作品之间设置了一个第三者,这个第三者在讲故事时,永远‚保持着那种冷静、客观、自制,对大痛苦与大悲哀无动于衷的外表,一副绝不悲天悯人的旁观者逍遥姿态‛。
这个第三者自作陈述,而排除任何一种价值判断,甚至除去一切带有明显情感色彩的语言。
这种叙述的方式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显然是非主流的,余华正是通过这种无我的叙述方式向人们认可的传统叙事手法进行挑战。
辽宁东北育才高中部2016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 含答案

2016年东北育才学校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法律文化。
然而,近代尤其是“五四”以来,诸多学者认为儒家奉行人治,与现代法治的精神是对立的,实行法治必须摒弃儒家思想,不少人一提及古代的法律文化,即认为其与封建皇权专制相关联,对今天的法治建设并无益处。
诚然,法治的概念是一个外来词,中国虽然有法制,但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法治.自清末变法以来,我们的法律制度也主要是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经验,从而也被纳入大陆法体制之中。
我们在今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过程中,面临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的现实问题,是应当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是应当全盘照搬外国的法治经验?这是我们的法治建设无法回避的问题。
人类社会的法治文明发展史表明,尽管一个国家的法律观念和制度最初可能是外来的,但成功的法治文化必须是本土的。
法治文明既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成果,又要尊重和挖掘本土资源。
正如沃顿所指出的:“每一民族均有她自己的法律,如同其语言,烙有其特定的民族精神的印记.正是在民族的共同意识里,实在法①获得了自己的生存之处,并以激励一个民族所有成员的共同精神为导向,逶迤前行.”千百年来,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因此,我们在法治建设中,应当以我们的传统文化为根基,并在此基础上培育我们的法治文化,否则,法治就会像浮萍一样没有根基,难以真正形成法治文化。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
法治建设也是如此,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我们说在法治建设中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就意味着既要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也要从我们的传统文化出发,法治的大树必须植根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上.诚然,儒家文化中确实有不少思想与现代法治理念是不相符的。
2016年高考语文模拟题试卷

2016年高考语文模拟题试卷2016年高考语文模拟题2016年高考语文模拟题2016年高考语文模拟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各句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战士们毫不畏惧,怀着▲ 的决心,英勇地冲向敌人。
②她的目光从我身旁扫过,一直移到窗子,▲ 着窗外,好像在想着什么。
③在这次游泳比赛中,不少少年选手▲ ,获得了好成绩。
A.破釜沉舟窥视脱颖而出B.孤注一掷凝视崭露头角C.破釜沉舟凝视崭露头角D.孤注一掷窥视脱颖而出 2.“广场一枚铜币悲伤地很隐密/ 它在许愿池里轻轻叹息”这句歌词“移情于物”,给人以“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感。
下列歌词,也运用这种手法的选项是(3分) A.回忆是抓不住的月光/ 握紧就变黑暗 B.戒指在哭泣/ 静静躺在抽屉/ 它所拥有的只剩下回忆 C.新的一天是一匹忠诚的马/ 总是准时到达 D.飘荡在春去秋来的日子里/ 是苦苦隐藏的心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来自中俄两军以及我国地方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紧紧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战场”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推出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B.目前,多家保险公司已经接到天津爆炸事件中车辆进口商报案,并组织专业人员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前往现场评估损失、统计排查。
C.中国政府在优惠贷款和援助支持下,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承揽了多个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批经济合作项目已成功启动并在积极落实之中。
D.该企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抓住国内微型车、农用车生产制造起步不久、市场销售日趋走俏,很快就占领了大半个市场。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总觉得,我们有些作家太虚伪了,▲ 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意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
①这是我们的作家最失败的地方②他们有一种“扬善”的美德,但也有一种“隐恶”的劣性③俄罗斯为什么可以产生那么多一流的大作家④缺少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⑤不敢叩问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人看 A.④②⑤①③ B.⑤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⑤ D.②⑤①④③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阔别家乡多年,如今刚一踏上故土,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百感交集之情难以言表。
2016年普通高考模拟押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考模拟押题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仿真模拟试题(新课标卷)语文试题(八)答案1.D【解析】原文说的是“这种道德性的选择……为乡土社会共同体提供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此项表述有误。
2.B【解析】A项中“最重要的融合性因素”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中国传统医学“作为融合性因素之一,在乡土社会共同体的整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C项,“通过医学活动方式来参与管理区域共同体内部核心事务”的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医师通过他的医学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增加了他在乡土社会的权威性”。
D项,“乡土社会的医师都有强烈的乡土情怀”的说法绝对,原文只说“众多医师”。
3.B【解析】B项说法过于绝对,无中生有。
从文中并不能得出“中国医学中的大小流派一概以地方来命名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医学的乡土性特点。
同时,中国医学中的大小流派也并不是“一概以地方来命名”。
更多精品关注微信gkzk8884.C【解析】判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时不妨采用代入验证的办法。
“干”若解释为“干预”,显然翻译不通,“干”在此应是“关涉”之意。
5.C【解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①表现了张珪的勇武;③说的是皇帝对他的恩赐;④是太傅月儿鲁那演的进言。
6.D【解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查找对照法。
要在仔细阅读原文的基础上,认真查找比对,注意抓住关键词语。
“后来皇帝亲自主持审案”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帝遣官杂治之”(皇帝派遣官员共同审理这件事)。
7.(1)士兵多次被贼寇打败,士兵中有宰杀百姓家的猪并伤了猪的主人的,张珪说:“这就是军队打败仗的原因。
”(2)朝廷虽然用金帛救济,但没有惠及的有十分之五六,希望陛下考虑到他们。
【解析】(1)“数”“为……所”“之所以”各1分,大意2分。
(2)“惠”“十五六”“惟”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张珪字公端,是张弘范的儿子。
少年时能拉引硬弓命中目标,曾经随他父亲从树林里经过,遇到老虎,张珪抽出箭径直上前,老虎像人一样立起来,张珪射穿了它的喉咙,全军都欢呼起来。
至元十六年,张弘范平定广海,宋朝礼部侍郎邓光荐要投水自杀,张弘范救下他并以礼待他,让张珪跟着他学习。
军队回朝,路过江淮,当时张珪十六岁,代理管军万户一职。
至元十七年,实授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的官职,佩带他父亲的虎符,管理他父亲所统领的军队,镇守建康。
不久,张弘范去世,丧事完毕,世祖召见张珪,亲自安抚他。
他上奏说:“我年纪轻,军中事务重大,有个叫聂祯的人,跟随过我父亲、祖父,久经沙场,希望让他辅助我。
”皇帝感叹道:“寻求阅历多而稳重的人做自己的副手,寻常的年轻人不会想出这样的办法。
”皇帝重重赏赐了他,让他离开,并遍赏了他的随从。
至元十九年,太平、宣州、徽州群盗蜂起,行省下檄文命张珪讨伐他们。
士兵多次被贼寇打败,士兵中有宰杀百姓家的猪并伤了猪的主人的,张珪说:“这就是军队打败仗的原因。
”斩杀了那些犯民的士兵,全数平定了各处的盗贼。
至元二十九年,张珪入朝,被任命为枢密副使。
太傅月儿鲁那演进言说:“张珪还年轻,姑且用佥书之职来试试他,若果真可以大用,请等以后再重用。
”皇帝说:“不能这样,这家人为国灭金、灭宋,三代人都尽了最大的力量,怎么可以吝啬这个官职呢!”授予他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的官职。
大德三年,朝廷派遣使臣巡行天下,张珪巡视四川、陕西,他询问百姓的疾苦,救济抚恤孤儿贫民,罢免多余的官员,废黜贪污的官吏。
还朝后,被提拔为江南行御史台侍御史,改任文阶中奉大夫,升任浙西肃政廉访使。
他弹劾罢免郡长吏以下官员三十多人、州府小吏几百人,收缴的赃款数以万计。
张珪查知盐司以奸诈手段获得利益的事,将要揭发他们,事情关涉到行省,有心里不安的人,想以执法过严的罪名中伤张珪,就贿赂皇帝身边的臣予,谎称张珪有以巫术制胜的事,并且阻碍了盐法的施行。
皇帝派遣官员共同审理这件事,获知了行省的大小官吏以及盐官欺骗蒙蔽的情况,他们都认了罪。
张珪弹劾有不法行为的大官,没获得批复;还弹劾迷惑君主的近侍,又没获批复。
于是他称病回家。
泰定三年春天,皇帝派遣使者召见张珪。
张珪到后,皇帝说:“爱卿来时,民间怎么样?”张珪回答说:“在我的家乡,百姓很饥饿,朝廷虽然用金帛救济,但没有惠及的有十分之五六,希望陛下考虑到他们。
”皇帝听了很是同情怜悯,命令有关部门全数赈济了那些人。
张珪于泰定四年十二月去世。
8.【答案示例】“共”字更好。
(1分)“共星河”的“共”字,反衬出除“星河”以外,其他别无可“共”,从而使人由今夕的独处而想到已往的欢聚。
一个“共”字,烘托出诗人极其寂寞的感受,透露出诗人深切的忆昔之情。
(3分)而“在”字则无此意,表达效果较平淡,不及“共”字。
(1分)9.【答案示例】该诗抒发了诗人思念诸弟、勤政爱民的思想情感。
(2分) ①融隋于景:首联两句借秋夕、银河之景,流露出思弟之苦;颔联中以“空斋”对“高梧”,更托出诗人思念诸弟的殷切心情。
②直抒胸臆:颈联和尾联直接抒情——朝廷刚刚对“我”委以重任,“我”怕从政不力,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尽职;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更不应该为一己之念而从政事中分心;毕竟分别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否则会使颜鬓苍老,岁月蹉跎。
(每点2分)【诗歌鉴赏】这首诗起首两句言新秋,但从中已流露出思弟之苦:在这两地“皆秋”的晚上,能与诸弟共望的,唯天上星河而已。
如果说起首两句把对兄弟的相思之情和诗人自己的思归之心还暗藏于字面之后,那么,接下来两句中的这种感情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高大的梧桐树的黄叶被秋风吹落,空空的书斋更引起了诗人无限的思归之情和念弟之意。
而后面则写明念弟思归毕竟是个人小事,从政爱民才是职责所在。
朝廷刚刚委“我”以重任,诗人劝勉自己不要因念诸弟而变得苍老,这也正说明诗人思弟情深。
10.(1)横无际涯朝晖夕阴(2)忍尤而攘诟固前圣之所厚(3)春花秋月何时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11.(1)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
【解析】B项,“凸显出排长举止的粗野”说法不太准确,“粗野”一词欠妥。
C项,“主要暗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错误,这一处环境描写主要凸显的是人物的英勇悲壮。
D项,缺少了对小说结尾部分的概括,应是六个部分。
(2)【答案示例】①从人物形象上看,这篇小说为读者塑造了两位勇敢抗战、不惧牺牲的英雄人物形象,他们最后壮烈牺牲,谱写了生命的绝唱。
②从文章结构上看,小说层层铺垫,这一标题可与小说结尾形成照应,为整篇文章画龙点睛。
③从小说主题上看,以之为题能更好地揭示小说的主旨,这一标题既指英雄的死是生命的绝唱,又暗指小战士瘦干儿最后写的诗是生命的绝唱。
(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题干要求赏析这篇小说以“生命的绝唱”为题的妙处,也就是让考生分析该题目的作用。
小说题目一般有提示线索、制造悬念、概括情节、突出形象、揭示主旨等作用。
分析时,要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进行,尤其要注意发掘标题表层意思下的深刻意蕴。
形成答案时最好分点。
(3)【答案示例】①柔弱胆怯:他身材瘦小,满脸稚气,没有打仗经验,射击时心乱跳,跳崖时要蒙上眼睛。
②爱好文学:他有点儿闲空就写诗,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也想再留下一首诗。
③坚强勇敢:他主动要求排长给自己留点儿子弹,最终和排长一起勇敢跳崖。
④热爱生命:他最后的诗作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无限热爱。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解析】回答该类试题,首先要梳理小说情节,找出小说中,关于所要分析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的描写,然后分条归纳概括。
注意答题时,既要概括出特点,又要结合小说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4)【答案示例】我认为这篇小说美在结尾。
①结尾使故事内容更完整:小说结尾引录诗歌,补写了小说主人公牺牲前所写的诗歌的具体内容,使故事情节更完整。
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小说结尾引录的诗歌,展示了瘦干儿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使英雄的侠骨柔肠跃然纸上。
③结尾使小说主题更加丰富、深刻:这一结尾,由英雄美上升到人性美,令人思考生活的真谛,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升华了小说主旨,使小说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表明观点2分,阐述理由每点2分,共8分;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回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亮明自己的观点,其次要注意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技巧以及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探究,这些是小说探究题常见的切入角度。
注意分析时要结合文本,切忌架空分析。
12.(1)答B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C、E不给分。
【解析】C项,“也让他认识到发展航母的必要性”有误,访美之前,刘华清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D项,“7l岁”的年龄交代没有照应题目;E项,从原文第二段看,刘华清与航母结缘时已加入海军18年。
(2)【答案示例】①早在1970年,他就组织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并上报工程方案;②1975年,责任感促使他向毛泽东和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力陈研制航空母舰的必要性;③1982年,被任命为海军司令员,启动航母的论证工作,给发展航母设定时间表。
(每点2分,共6分)【解析】回归原文,不难发现答案信息集中在第2、3、5、6、7段,然后要进一步分析每段的内容,将其概括为传主刘华清作为“中国航母之父”所做的具体工作的几个方面。
注意表述要简单明了。
(3)【答案示例】①凸显传主性格,彰显了他为航母问世殚精竭虑的高大形象;②直接表现了刘华清为研制中国航母所做的巨大贡献和他在工作中的具体思路;③增强了传记的真实性、可信性、感染力,丰富了文章内容。
(每点2分,共6分)【解析】综观全文,刘华清的话随处可见,考生需按照时间顺序和他的人生历程对这些话进行梳理。
在传记类文本中,材料的选取和安排都是以突出传主为目的的。
所以,结合这些话的意义分析,不难概括出凸显形象、显示贡献和反映实际等方面的作用。
(4)【答案示例】成功原因:①有矢志报国的动力,振兴中国海军的理想,高瞻远瞩的眼光;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也做了周密详尽的计划;③有日益强大的祖国做后盾,有日新月异的科技为支撑。
(每点2分,共6分)启示:胸怀祖国,矢志不移,才能铸就事业的辉煌。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在祖国腾飞的今天,更应当以他为榜样,立志报国,为伟大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而艰苦奋斗。
(2分,选择一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该探究题的题干包括两部分:原因和启示。
考生在作答第一问时要联系文本,分条列出刘华清取得成功的原因,然后联系自己的感悟和生活实际选择一个原因,谈谈自己的启示即可。
13.C【解析】畏首畏尾:怕这怕那,形容疑虑过多。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以改为“寝食难安”。
A.龙马精神:指健旺的精神。
B.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D.诛心之论:揭穿动机的批评。
14.A【解析】B项,搭配不当,“坚韧意志”不能和“提高”搭配;C项,语序不当,应为“考查的不仅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学生的创新能力”;D项,句式杂糅,应删去“听到”或“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