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读书趣事
中外名人读书趣事

中外名人读书趣事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苦读成才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侯宝林抄书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
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
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
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张广厚吃书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
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
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
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高尔基救书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
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
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
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刺股悬梁”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就会被扯醒。
10个名人故事

10个名人故事1.【问题】10个名人故事【答案】10个名人故事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1.李时珍:用坚持谱写中华传奇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你就是以这样谦逊的姿态和辉煌的成就为中华历史写下一部传奇!一介农夫,怀揣执着上路,走进大山,风雨兼程,亲尝百种药草,挥就一部影响世界的不朽医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纲目》一起刻入历史的记忆。
李家世代业医,但由于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
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
李时珍不屑于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打算放弃科举做官之路,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
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李月池最终同意了儿子的要求。
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
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表现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求教,其中不乏农民和渔夫。
李时珍为了了解药物,并不满足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罗列诸品,反复谛视”。
例如他在写到白花蛇时为了真实细致地了解这种剧毒蛇而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终于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目睹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
李时珍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并编著了中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本草纲目》。
2.王昭君:中原最美的和平使者为了民族,为了国家,她甘愿牺牲自我,舍小家为大家,她的出塞换来了六十余载的和平。
昭君让人们铭记的不仅是她的如花美貌,更是她的无畏付出。
长安花红,雁门沙黄,只有那南归的雁群知道昭君是怎样放弃一生荣华换来大汉半世和平,只有那朔北的长风知道悠悠羌笛背后是昭君怎样绵长的相思和无悔的抉择。
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
公元三十六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昭君为南郡首选,抵达京城却无缘面君。
名人读书的趣事

当然!名人读书的趣事有很多。
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1.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和物理学家。
据说,他小时候经常借阅图书馆的书籍,但总是迟迟不还。
他的母亲曾为此事写信给图书管理员,表示对儿子的行为感到抱歉,并解释他似乎无法控制自己对书籍的渴望。
2. 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是美国历史上的知名政治家和美国第35任总统。
据说他非常热爱阅读,每天都会阅读大量的书籍。
在白宫期间,他还曾经抱怨说,他希望他的办公桌下面有一个秘密的书架,这样他就可以随时取出喜欢的书来阅读。
3. Oprah Winfrey(奥普拉·温弗瑞)是美国著名的媒体大亨和脱口秀主持人。
她非常热衷于推广阅读,并每年与观众分享她所推荐的图书清单。
她还开办了自己的书籍俱乐部,鼓励人们共同阅读和讨论书籍。
4.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是Facebook 的创始人之一,他也以其广泛的阅读习惯而闻名。
他曾经设定了一个挑战,每年读一本不同的书,并在Facebook上与其他人分享有关这本书的思考和见解。
5. 乔治·R·R·马丁(George R.R. Martin)是《冰与火之歌》系列小说的作者,也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作家。
他在写作过程中常常陷入深思,因此他经常带着一个小背包到图书馆或咖啡馆,享受安静的环境来思考和创作。
这些是一些名人读书的趣事,展示了他们对知识和阅读的热爱,以及阅读对于他们个人和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阅读的乐趣和启发是无穷的,无论是对于一般人还是名人来说。
名人的读书趣事20个字

名人的读书趣事20个字摘要:1.鲁迅嚼辣椒驱寒2.巴金用墨水瓶当砚台3.郭沫若图书馆结婚4.钱钟书痴迷读书5.胡适读书不倦6.徐志摩钟情诗歌7.林语堂借助字典学习外文8.沈从文自学成才9.矛盾(沈钧儒)读书如饥似渴10.老舍喜爱民间故事11.郁达夫痴迷小说创作12.张爱玲独特的读书方法13.杨绛与钱钟书的读书生活14.茅盾借助名著学习写作15.巴金重视实践与读书结合16.曹禺从戏剧中汲取灵感17.冯骥才对文学的独特见解18.贾平凹的文学创作源泉19.阿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0.王小波的读书与写作人生正文:在我国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读书趣事。
鲁迅先生曾在冬天嚼辣椒驱寒,以保持头脑清醒,长时间地进行写作。
巴金先生则用墨水瓶当砚台,以简单的生活态度专注于文学创作。
郭沫若先生选择在图书馆结婚,显示出他对知识的热爱。
钱钟书先生痴迷读书,善于在阅读中汲取智慧。
胡适先生读书不倦,始终坚持学习。
徐志摩先生钟情诗歌,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与诗意。
林语堂先生借助字典学习外文,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领域。
沈从文先生自学成才,成为了一位独具风格的作家。
矛盾(沈钧儒)先生读书如饥似渴,始终追求进步。
老舍先生喜爱民间故事,这使得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
郁达夫先生痴迷小说创作,展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
张爱玲女士则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她善于从书籍中汲取灵感。
杨绛女士与钱钟书先生的读书生活充满了浪漫与温馨。
茅盾先生借助名著学习写作,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巴金先生重视实践与读书结合,认为只有贴近生活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曹禺先生从戏剧中汲取灵感,创作出了许多经典作品。
冯骥才先生对文学的独特见解,使他在文学界独树一帜。
贾平凹先生的文学创作源泉,来自于他对生活的敏锐观察。
阿城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中国元素。
王小波先生的读书与写作人生,展示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200字11篇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200字11篇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200字(精选篇1)春秋时,齐国的大臣鲍叔牙结识了管仲,两人成了好朋友。
之后,鲍叔牙将管仲推荐给了齐桓公,使管仲做了齐国的宰相。
有一次,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看他,握着他的手问:“你的病越来越严重了,万一你一病不起,谁能够替我管理国家呢?”管仲叹了口气说:“可惜宁戚早死了。
”齐桓公说:“我想任用鲍叔牙,你看怎么样?”鲍叔牙是元老重臣,又是管仲的朋友、大恩人,不料管仲说:“鲍叔牙虽说是个道德高尚的人,但是您不能让他做宰相,管理国政。
因为他对别人的过错老是记在心理。
这谁受得了?做相的人,度量不大一些怎么行呢?”事后,有奸诈小人到鲍叔牙面前去挑拨。
鲍叔牙听了哈哈大笑,竖起大拇指说:“管仲忠于国家,不讲私人交情,这正是我推荐他的缘故啊!”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200字(精选篇2)齐白石62岁时就开始对虾写生。
齐白石在小院子里的水池中养了虾,以观察虾的形状。
齐白石68岁时对虾的形象进行了重大的改造,淡墨画出的虾头,虾身加上一点重重的浓墨。
虾眼改小圆点为两横笔,虾腿八条减为六条,1934年,齐白石71完成了画虾的最后的改造;后腿有六对减为五对,简约、概括、唯美,达到了“似与不似人间”的境界。
今天我读了齐白石画虾这个故事,想到的就是多观察事物,胸有成竹;就可以做好一切的事情。
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200字(精选篇3)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5261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4102身教授。
但他回答说:1653“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
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读书手抄报素材内容

读书手抄报素材内容《读书手抄报素材内容》素材一《名人读书趣事:鲁迅嚼辣椒驱寒》提起鲁迅,大家都知道他是大文豪。
可他读书的时候也有特别有趣的事。
鲁迅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念书,学校里有个奖励的制度,功课好就有奖章拿呢。
鲁迅得了奖章后,可不像其他人那样宝贝着或者拿去显摆,他转身就把奖章卖了,换来钱干什么呢?买书看呀。
他就这样疯狂热爱读书。
不过这都不算最有趣的,他还有个读书绝招。
有一回,他居住的环境特别冷,冷到那手脚都快僵了。
可是他就想出了一个超级奇特的办法来驱寒继续读书,他把辣椒放在嘴里嚼,辣得浑身冒汗,就凭借这辣劲来抵抗寒冷。
我就想啊,那得是对读书多痴迷,才能忍受得了那辣劲儿。
我有一回冬天在房间里看书,房间没暖气,我就盖着厚被子,但是手伸出来一会儿就冻得冰凉,想翻页都不利索,跟鲁迅一比,简直弱爆了。
看他这么热爱读书,把苦都不当回事儿,怪不得能写出那么多犀利又深刻的文章。
素材二《我和书籍的奇妙缘分:意外的宝藏》有一次我跟着爸妈去一个旧集市瞎逛。
那里面到处都是乱七八糟的小玩意儿和旧东西。
我当时就在一堆杂物里发现一本破破旧旧的书,书皮都有点掉了,名字叫《小王子》。
我翻开看了一眼,那些简短又奇妙的文字就像小钩子一样把我勾住了。
当时摊主说那书就几块钱,我毫不犹豫就掏钱买了。
回家后我就像捧着宝贝一样去读。
小王子在各个星球的奇遇让我笑得不行,可他对玫瑰的那种感情又让我有点小感动。
从那以后,我就爱上了这本破破旧旧的小书。
而且这种意外发现好书的感觉就像是寻宝一样。
平时我看惯了那些崭新的放在书架上规规矩矩的书,这一本像是被时间遗忘的小书却让我对读书有了新的感觉。
每次看到它,我就想起那个乱哄哄的集市和自己脸上收都收不住的惊喜的笑容。
这可能就是书籍的魅力吧,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钻进你的生活。
素材三《读书的另类好处:吓走小偷》我听说过这么一个超搞笑的读书故事。
有一个人特别爱读书,晚上睡觉前都要看书。
有一天晚上,他像往常一样,捧着一本字典厚的史书在那看,看着看着就犯困了。
名人读书趣事

j +
.
著名 数学家华 罗庚读书 的方法与众 不同 。他 拿 到 一本书 ,不 是翻开从 头至尾地 读 ,而 是对 着书思 考 一会 ,然后 目静思 。他猜想 书的谋篇 布局 ,斟 酌 完毕 再打开 书 ,如果作 者 的思路 与 自己猜 想的一 致 ,他 就不再读 了 。华 罗庚这种猜读 法不仅 节省 了 读 书时间 ,而 且培 养 了 自己 的思 维力和想 象力 ,不 至于使 自己沦为 书的奴隶 。
哪叫念书啊 ,简直是吃书 。
鲁 迅 先 生 少 年 时 ,住 江 南 水 师 学 堂 读 ,第 一 学 期成绩 优异 ,学 校奖给 他一枚 金 质奖章 。他立即 拿到 南京鼓 楼街 头卖掉 ,然后买 了几本 书 ,义 了一 串红 辣椒 。每 当晚 E寒冷 时 ,夜读难耐 ,他便摘下一颗辣椒 , 放在嘴 里嚼着 ,直辣得 额头 冒汗 。他就 用这 种办法 驱 寒u 持读 书 ..
一
r
0 一
一
数学家 张广厚 有一次看到 了一篇关 于亏值的论
文 ,觉得对 自己的研究 1 作 有用处 ,就一遍 又一遍
地 反复阅读 。这篇论 文共 2()多页 ,他反反复复地念
了半年 多。因 为经 常的 反复翻摸 ,洁 白的书页上 ,
留下一 条明显 的黑印 。他 的妻子对他 开玩 笑说 ,这
萋 禹 真 读 书 假 洗 澡
抗 日战争期 间 ,曹 禺在 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 。 一 年 夏天 ,有一次 曹禺 的家 属准备 了澡盆和热水 , 要他去洗澡 ,此时曹 禺正在看 书 .爱不释手 ,一推 再推 ,最后在家 属的再三 催促下 ,他 才一手拿 着毛 巾 ,一手拿 着书步入 内室。一个钟 头过去 了,未 见 人出来 ,房 内不时传 出稀 落的水响 声 ,又一个 钟头 过去 了 ,情况依 旧。曹禺 的家属顿生疑惑 ,推门一看 , 原来营禺坐在 澡盆里 ,一 手拿着书 看 ,另一只手 拿 着毛 巾在 有意无意地拍水。
中国名人励志故事(精选10篇)

中国名人励志故事(精选10篇)中国名人励志故事【篇1】牛角挂书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王羲之苦练书法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
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
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
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
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
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
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
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
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
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
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
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的读书趣事
导读:王夫之“嫁书”
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224卷。
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王夫之高兴地捡起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
有人打开一看,原来是满满一箱书,王夫之对大家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啊!”
袁枚“吃书”
清代诗人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痴瘤。
”袁枚自然是善吃者。
“善吃”就是咀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李时珍“啃书”
李时珍从小跟父亲学医,22岁当医生,博采经方、单方、验方,外治内服,疗效显著。
他发现《本草》错误很多,品种不全,决心重修。
经27年辛勤劳动,“啃书”无数,遍访名山大川,搜集药物11289种,插图1160幅,处方11096个。
于1578年完成《本草纲目》。
闻一多“醉书”
诗人闻一多新婚那天,亲朋好友前来贺喜。
可好久不见新郎出来,人们都以为他更衣打扮去了。
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门时,人们才在书房里找到他。
他仍穿着那件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兴味正浓。
于是家人都说这个大喜时刻不能让他看书,因为他一看上书就会“醉”。
华罗庚“猜书”
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当他拿到一本书时,首先要对着
书思考一会,猜想书的布局谋篇,斟酌完毕再打开书。
如果作者的思维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读了。
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的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王亚南“绑书”
我国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的经济学家王亚南,1933年,他在从红海驶往欧洲的船上,因遇海浪,大船颠簸得叫人无法站稳,他便叫餐厅的服务员将他绑在椅子上。
服务员以为他怕摔倒,便照办了,谁知他却开始聚精会神地读起书来。
名人的读书趣事
1.趣事作文:读书趣事
2.关于读书的作文《读书趣事》
3.佚名趣事作文
4.生活趣事作文:我的读书趣事
5.作文《读书趣事》
6.关于读书趣事作文
7.我的读书趣事作文
8.小学作文读书趣事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